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愿违,发誓有什么用?也许,有某些遗传因素。我小时候多次挨父亲的打。我那位没有文化的工人父亲,稍有不满,便拳脚相加。最使我感到委屈的是,即使我是出于自卫目的与人打了架,回到家里也难免挨父亲一顿揍,因为父亲有一条严格的规矩:不许与人打架。我恨透了这条死规矩:别人挑衅来了,你能不还击吗?
挨父亲打的滋味记忆犹新,初为人父的我也染上了打孩子的毛病。每每怒从心头起,便感到周身的热血奔涌,爆发出一股控制不住的蛮劲儿。那时,疯狂代替了理智,巴掌代替了道理。一旦打毕,恢复了理智,又深感愧疚。
在这种时候,我也常回忆起一些美好的时光。在我家里,一般都是我带女儿出去玩。在泥地上,我允许她赤着脚走路,她舒服得眼睛发亮;在湖边,我用特技捕上小鱼儿来,让女儿养,她快活得大叫;在海上,我引导她从怕水到喜欢水甚至喜欢浪……
我常常自责,我愧对女儿。
女儿虽小却通情达理。她半岁时,被我们送回青岛家乡由奶奶抚养,因为我要脱产学习,妻又经常出差。女儿两岁多,被我们送进全托幼儿园,一送就是4年。每周一早晨送,每周六傍晚才接。哪个孩子愿意一周一周的离开父母?我女儿也常央求在家多住一天,但只要我们讲明道理,她便大度地说:
“那好吧,我上幼儿园。”
有时候,全幼儿园只剩下她一个小朋友住园,甚至连中秋节也在幼儿园吃月饼,因为我和妻均出差在外地。女儿常对我说:
“爸爸,老师说我‘就你老上幼儿园’,你的爸爸妈妈倒真放心啊!”每逢这时,我愈加为自己的粗暴行为感到愧疚不安。做为一个父亲,我给女儿的爱何其少啊!有一天,我说:
“冉冉,今后爸爸不打你了。如果爸爸打你,你就提醒爸爸一下,好吗?”
女儿高兴地“哎”了一声。
果然,我克制了相当长一个时期。有时,刚要发怒,女儿赶忙提醒道:
“爸爸,你不是说不打我了吗?”
我放下了手,怒气未消,问:
“那你犯错误怎么办?”
“你和我讲道理呀!”
“你听吗?”
“听呀!”
女儿说服了我。我悟道:在不少时候,孩子比大人更讲道理。
细论起来,打孩子收到的教育效果只是表面的、暂时的,而实际上是增加了教育的困难程度。教育是需要条件的,其中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信任感和亲切感,是最重要的情感条件,而打和骂恰恰破坏了这一条件。在被教育者眼里,对教育者一旦失去信任和亲切感,即不认为你是真心对他好,那教育就无从谈起了。从这个意义讲,打孩子是最愚蠢的最无能的最野蛮的行为,必须坚决制止。
女儿曾经在小时候的日记中对我进行了这样的描绘:
爸爸爸爸真奇怪,
有时好来有时坏。
好时让人真喜爱,
坏时无人去理睬。
他曾让我流眼泪,
他曾让我乐开怀。
这让我再次为我曾经不合格的行为汗颜。我怀着虔诚圣洁的心情,向女儿忏悔过去的粗暴行为。
儿童教育从体育开始
当我在我的个人网站(
客观说来,我并不是一个运动型的人,除了游泳以外,几乎没有什么体育爱好,更不具备运动特长。进入中年以后,为了健康,我坚持爬山,并渐渐成为一种习惯。可是,当我每次约女儿登山,女儿都干脆拒绝了,说:“登山?多没劲呀!”所以,在日本爬黑姬山时,她虽然坚持下来,却累得死去活来,险些打了退堂鼓。
我回忆往事,发现在女儿幼年,虽送她进过游泳班,却未能坚持长久,而别的运动更是很少问津。久而久之,女儿与我一样,习惯了安静地读书写作,而不习惯运动。
每逢大考,如有体育项目,都成了女儿的难关。这时,她只好“急来抱佛脚”,拉我陪她练仰卧起坐、立定跳远和长跑。一次,她站在沙坑前,想着1。80米的距离,感叹说:“天呀,这么远?鬼才能跳过去!”

第6节:儿童教育从体育开始
其实,女儿有运动潜能,经过突击苦练,1。80米也跳过去了。但是,一旦通过考试,她便把运动置之脑后。
我注意到一项研究成果,一个人如果在童年时期不爱运动,长大了很难养成运动习惯,这对生命的质量显然会有不利的影响。我很惭愧,女儿未养成运动习惯,与父亲的失职有关,因为在孩子的体育方面,父亲具有特别重要的责任。我衷心希望广大父亲以我为戒,教育孩子从体育开始。据专家介绍,每周至少锻炼三次,每次锻炼不少于30分钟的人,才算得上体育人口。作为父亲应以身作则,并培养孩子成为体育人口。
女儿虽不爱运动,但她自己也注意到体育锻炼是一个大的问题。上高中二年级时,她在进行中日中小学生勤苦状况对比调查时,专门对中日两国青少年体育锻炼的情况进行了比较,在她后来所撰写的调查报告中,有这样的文字:
日本学生运动时间长、强度大。中国学生与他们赛球,冲撞起来绝非人家对手,因为中国学生的运动量少得可怜。
一个明显的事实是:日本孩子的体育锻炼非常多,体质也好于中国孩子。日本的学校从初中到高中都有强制性参加的课外活动,其中有众多体育项目的运动部,还有家政部、音乐部、英语部等等。参加运动部的学生,一天的运动量极大,而且假期里也有集训。就连小学生,假期里也要每天早起到学校做早操做运动。所以日本孩子的体育锻炼机会是非常多的。而我们呢,就拿我所在的北京地区许多中学来说,一周只有两节体育课,而且体育课上真正在运动的时间很少,大部分时间在闲聊,打闹,或是干脆回班学习。课外的运动时间几乎接近为零。这就造成了中国孩子的体质不断落后于日本孩子。
爬黑姬山时,起初是日本孩子在队首。尽管人家大都比我们小好几岁,却把我们远远甩在后边。为了防止中国队员掉队,日方领队刻意把中国学生全都调到了队首。这样一来,由于我们爬山的速度较慢(不排除当天下雨和中国队员装备不精良的因素),致使整个登山队伍晚了两个多小时才返回营地。
我的好多同学在学校里都和日本的学生打过球赛。据他们说,我们的体力根本无法和日本学生比,冲撞起来也不是他们的对手。我还有一位在日本上过四年学的同学说:“日本学校里的体育训练似铁人集训,但真的练就了一副好体格。”我的研究报告也说明了这一点:运动时间两小时以上对比:日本21。3%,中国6。3%;三小时以上对比:日本为21。3%,中国仅为1。3%。
体育锻炼时间少,学习负担过重是一个主要原因,更重要的原因是教育观念和教育目标有问题,似乎是学习好了胜过一切,体育成绩无所谓。这样下去,民族的未来堪忧啊!
……
有的父母会认为,只有孩子的学习成绩好,将来考上大学才算成功。让孩子参加体育活动,只能耽误学习时间,不值得。事实上,体育锻炼对人的心理健康有着积极的作用。
首先,体育锻炼能促进人的智力水平的发展,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活动,能使人的神经系统的兴奋和抑制的交替转换过程得到加强,从而改善大脑皮层神经系统的均衡性和准确性,促进人体感知能力的发展,使思维更加灵活和协调。
其次,由于体育锻炼本身要克服困难,遵守竞赛规则,制约和调控某些不利的个性品质,因此对于培养良好的个性心理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第三,体育锻炼可以调节情绪,增进快乐。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大脑会分泌一种叫“内腓肽”的物质,科学家们把它称为“快乐素”,它能使人产生愉悦。
体育绝非头脑发达、四肢简单,而是强心强志之育。正如毛泽东早年所说:“体者,载知识之车,寓道德之所也。”“无体者,则无德智也。”因而,儿童教育一定要重视体育,甚至从体育开始做起。
学会合理消费是个大问题
儿童长大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社会化也包括经济社会化,如学会合理消费。现代生活中,理财能力是人的生存能力的一种,是当今社会每个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直接关系到人的发展和一生的幸福。
也许有的父母会说,我们家经济状况很好,不需要对孩子进行理财教育。其实,不是因为有了钱就不需要对孩子进行理财教育,富裕家庭不要给孩子优越感,而应该告诉孩子劳动创造财富的道理;经济条件差一点的家庭,父母也不要耻于和孩子谈钱,更不要打肿脸充胖子,自己省吃俭用来满足孩子的各种需要,而是应该如实告知孩子家里的情况,孩子就会知道必须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过好的生活。当孩子出现攀比心理时,父母也要及时引导。
女儿花钱大手大脚是我担心已久的问题。

第7节:学会合理消费
我小时候是个穷孩子,深知贫穷给人带来的伤害。因此,我不希望女儿受到贫穷的伤害。我觉得,一个女孩子如果总感到缺钱,不是什么好兆头。所以,我给女儿的零花钱一向比较充足。
问题是女儿很会花钱,似乎总有要买的衣服和鞋子。也许,她的愿望较容易被满足,便养成了越来越高的口味。
北京一位专家采用“置装费”的方式,引导孩子学会合理消费很成功。我也借鉴过来,按季度给女儿“置装费”,并与女儿签过协议。实施一段时间发现利弊均有。利在于女儿提高了计划性和自主性,弊在于起点偏高,加上女儿有别的收入来源,如稿酬等等,照旧大手大脚。
有时候,我挺怀念童年那种贫穷的感觉。与哥哥去海水浴场游泳,身上只有几毛钱,却感觉得挺富有。能坐上几站车,剩下的路步行,也感到很幸福,玩得非常开心。如今,女儿这一代人还有这样的感受吗?历史不能倒退。
我希望女儿将来多挣钱,过上有尊严的生活,但不要成为金钱的奴隶。即使在市场经济时代,人生快乐与否也不仅仅取决于收入多少。
从我的教训来看,还是让孩子从小做一个“穷学生”更好一些,精神生活高于物质生活更好一些,而轻易满足孩子可能使其对生活缺乏渴求。
实际上,我女儿在做中日中小学生勤苦状况对比调查时,对于这一点也有她自己的认识:
日本学生来中国,购物精打细算,一省再省;中国学生到日本,疯狂购物,大手大脚让日本人咋舌。
日本的孩子比中国的孩子懂得节俭,这是不容争辩的事实。节俭这个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要在我们年轻一代手里丧失!日本人的节俭给我留有很深的印象。
住在扶美子家时,他们每次带我出去玩,肯定自带水;出去吃饭时吃多少盛多少从不剩下。这对我一个天天在学校午餐倒饭的人来说,可真是无地自容。不过时间长了,我也渐渐适应了这种习惯,很少再剩饭了。扶美子家本来有一辆房车(即挺大的一辆家庭用车),非常适合五口之家,第二年我再去的时候,发现她家却把车给卖了。原来,她爸爸上下班全坐电车,从家到车站的路途就以自行车代劳了(穿着西服却骑着自行车多么滑稽),为的是省下一大笔养车费。2000年夏天,我父亲去日本时,为感谢扶美子全家对我的关照,要请他们到中国餐馆吃饭,他们竟全家骑自行车去了,并人人眉开眼笑,一点没觉得有何不妥,真是令人感动。
不光是父辈如此,日本的年轻人也非常注意节俭。扶美子到中国民宿的时候,买的东西非常少,除了给朋友买的一些礼物以外,她几乎没给自己买什么。相比之下,我们许多同学在日本一掷千金,连日本人也张口结舌。还有一次,我和扶美子一起出去玩,中午在一家西餐馆里吃午饭。我掏钱要买可乐,扶美子见状马上摆摆手,示意餐馆饮料贵。她为了给我省100日元(约合7元人民币),不顾我的劝阻,竟然跑了很远到自动贩卖机那里买回来给我。我非常感动,也明白扶美子是因为深知打工的不易,才格外的节省。相比之下,我们这些花钱大手大脚的小贵族们,真该在汗颜中三思啊!
女儿是在长大后认识到这些的,很显然,这也反证出我对女儿理财教育的不足。合理消费是个大问题,理财教育一定要从小开始。
我的建议是:
(1)打孩子是愚蠢的。不要打孩子;批评孩子的同时,让孩子自己谈一谈错误在哪里,给孩子表达自己意见的机会。
(2)训斥、责骂孩子之前一定要冷静下来。想一想你为什么要训斥孩子,想一想是否可以换个方式来解决问题。让自己冷静一两分钟再做决定,不要对孩子说“你真笨”、“你不行”等类似的语言,这样极其容易摧垮孩子在某一方面的自信心,而重新建立自信将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3)不要让孩子整天盯着书,鼓励孩子多参加体育活动。可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运动方式。如果孩子不太合群、不习惯和同伴交往,可建议孩子选择足球、篮球、排球以及接力赛等项目,既能锻炼身体,还可以帮助孩子逐步适应群体交往。
(4)理财教育要从小开始。父母给孩子钱要有节制,引导孩子有计划的使用钱,可以为孩子示范购物,并让孩子有机会知道家里的钱是怎样花出去的,父母每个月都需要哪些开支等。

第8节:培养健康人格
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健康人格
我忘不了父母们对孩子的那份爱。
当我与北京某中学的学生在日本访问时,一个高一的女生抱怨地说:“我父母真是的,昨天一晚上来了3次电话,今天早晨还用国际长途电话给我叫早!”我听着,分明看到了那对中国父母放心不下的神情。
我也忘不了一些孩子对父母之爱的逆反。
一个初三的女生在信中对我说:“我知道爸爸妈妈很爱我,可爱得我都想去死,因为我一点点自由都没有了!”我读着,读出了青春的愤怒与独立的渴望。
我更忘不了周海宏博士的冷峻剖析:
许多中国父母患上了“关怀强迫症”!所谓“关怀强迫症”,即一个人特别需要别人依赖自己,总是爱向别人提供别人不需要的关怀。并且,这种人还强迫别人接受自己的关怀,从而使别人不能独立,并使双方都进入特别累甚至痛苦的生活状态中。
我想,很多父母可能从来没有思考过这样一个问题,即:
对孩子来说,什么是真爱?
所谓的真爱,就是把孩子当成真正的人,尊重其人格,满足其需要,引导其发展,而不求私欲之利。也可以说,这是一种纯粹的爱、科学的爱、理智的爱。
我永远忘不了1991年6月26日那个阳光灿烂的上午,在著名作家冰心的书房里,聆听这位91岁的文坛祖母谈什么是爱。当我问她,许多人称您是“母爱专家”,而您说不要回避母爱,也不要像我以前那样拿它当作人生哲学,这该怎么理解呢?她沉思了一会儿,说:“有时候,母爱并不是健康的,反而害了子女。譬如‘小皇帝’的出现,就因为母爱不健康。”我说是指溺爱孩子吗?老人点点头,回答:“对。什么事情都听他的。‘小皇帝’是独生子,什么东西都自己享受。所以,从小要培养孩子不自私的好品质,有东西与别的孩子一起享用,那样才好。”
1999年2月28日,99岁的文学老祖母冰心终于走完了她壮美的人生历程。当我赶去八宝山,手持一枝玫瑰为她送行时,发现她慈祥的笑容之下,是她最后的寄语……“有了爱就有了一切!”
我蓦然想起,8年前那次访问中的一段对话。我们说:
“有一家杂志要编一本书,内容是决定你一生的一句话,请您写500字,好吗?”
冰心快言快语地回答:“决定人生的一句话,这类文章太多了。我不必写500字,只写一句我喜欢的话:‘没有爱就没有世界’。这是我自己的话。”
一个“爱”字,是冰心一生的结晶。这是一个大写的“爱”字,这是一个真正的“爱”字。在天堂的门口,在那个灵魂净化的时候,我开始了久久地思索爱的真谛。
人之所以成为人,离不开真爱。
世界之所以成为世界,依赖于真爱。
只有在孩子的心里播下真爱的种子,才是人类真正的希望所在。真爱的种子就是真爱的教育。因此,当您准备在孩子的心田播种的时候,请务必拷问自己:这种子是真的吗?假种子坑农民毁一季,假教育坑孩子毁一生!
1993年,我写了中日少年《夏令营中的较量》,引发了全国范围的大讨论。人们讨论中国的孩子和日本的孩子差别为什么那么大:日本的孩子能吃苦,中国的孩子不能吃苦;中国的孩子病了,马上哭了,送回去休息;日本的孩子病了,送不回去,一定要坚持到底。这很让人感慨。日本人说,你们的孩子如果不好好教育,不是日本人的对手。
中日两国孩子在八月的草原上走了三天,野炊的时候,中方的队长站在草原上往前一看,发现长的白白胖胖、抄着手啥活儿也不干的,都是我们中国的孩子。日本孩子却没有不干活的。日本人有个习惯:人人动手,自己动手。我在日本看到参加夏令营的小孩子五岁就自己搬椅子,还搬得特别高兴。那么小的孩子就跟别人一起拿着很大的桶去打水。但是中国夏令营的孩子,野炊的时候却有很多人不干活。中方队长看到这样的现象很感慨。
在上一届中日夏令营结束后,我采访了一个中国的孩子。我问这个十三岁的北京男孩为什么不干活,他说我们没有日本孩子那么能干。我说为什么呢?男孩子摸摸头,用两个字来回答我:“遗传。”“我爸爸妈妈为了我上个好学校,让我住在我姥姥家。我姥姥是个退休教师,天天教育我爱劳动,但是我姥姥对我有‘三不准’,她说刀不准动、电不准动、火不准动。我长到十三岁,连火柴都不会划。我家炊都不会,哪里会野炊?不是我们不想干,是我们不会干,我们长这么大都没做过怎么会做呢?”

第9节:草原上的较量
所以,我明白了,草原上的较量,不仅仅是两国孩子的较量,更是两国大人的较量!是两国不同的父爱母爱在较量!是两国的教育在较量!父母的责任,不仅仅在于抚养孩子成长,更在于用真爱哺育孩子成为一个真正的人。
我知道,很多父母包括爷爷奶奶其实都特别爱孩子,但是爱的结果却很悲惨。有个老奶奶特别疼爱她的孙子,为了哄孩子吃饭,竟然趴在地上让孙子当马骑!孙子骑到一半觉得不过瘾,提出要像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