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电子重生-第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咳嗯——”王主任硬咳嗽了一下,靠近周硕的耳朵说道:“这个,能不能和周校长单独谈谈?”

周硕左右看看,在自家学校里倒也不怕他刷什么花招,于是点点头说道:“好吧,刘姐你先出去一下。”

第七十章 头难剃

王主任、李科长俩人见到刘桂芳出门,这才期期艾艾的说道:“这个周校长,我们俩今天来是希望你能借给教育局一笔钱。”

“借钱?”周硕闻言心里好生奇怪,楞道:“出售一职高的费用难道教育局这么快就花完了?”

按理来说,衙门是不应该向社会个人借款的。不过具体执行上面就宽裕的多了,1994年税务改革之后,财权上缴中央,地方上面一时间就有向社会借贷的事情发生。规范官府举债的具体规定,还要二十一世纪之后才慢慢的完善起来。当然,这之前的不少衙门债务都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了。

李科长面上垂泪欲滴,心有戚戚的点点头说道:“教育局家大业大啊,全市上千名教职员工都指望着咱们呢,那点钱填个窟窿也就没啦,哎……”

“这样啊,那好吧。”周硕想了想,何局长对自己不错,而且教育局还是学校的现管,他们的请求最好还是不要拒绝。

转身回到办公桌前,他坐在椅子上问道:“教育局想借多少钱?”

王主任和李科长对视一眼,同时说道:“八十(一百)万!”

“咦?”周硕心里生出一丝疑虑,问道:“究竟是多少?”

“一百万!”王主任斩钉截铁的说道。

“对对,是一百万,看我这猪脑子!”李科长说着还打了自己的头一下。

“那好吧,就一百万。”周硕从旁边拿来支票本,端起笔来说道:“请教育局给我打个欠条吧。”

“欠条?”王主任诧异的反问道:“这个就不用了吧,周校长和咱们教育局之间都是老交情了。二月份等衙门预算下来,立刻还给你不就得了。”

周硕闻言放下笔,摇头道:“这可不行,一百万不是小数目,必须有欠条。”

开玩笑,有欠条都是肉包子打狗,没欠条谁知道你是贪污受贿还是还钱啊?他可不想这样不明不白的就把钱借出去,不然吃了亏恐怕都没地方去喊冤。

李科长上前一步,似乎对他的行为很是气愤。气势汹汹的威胁道:“周校长,我们借钱就是年关前周转一下,这点面子你也不卖教育局吗?要知道字落纸面上,我们是要担责任的。”

周硕呵呵笑着,推脱道:“像王主任说的,年关了,我们也是要入账的。”

九十年代中国商场那是极其不规范的,三角债、罗圈债、官府债,从那个时代走过来的人,谁不知道空口无凭,立字为据的道理?亲兄弟都还明算账呢,不知道必须打欠条的商人,早都已经被人坑死了。

“这——”俩人僵持起来,站在周硕面前踌躇了一番,默然不语。

周硕见他俩在那里干杵着也不是个事儿,干脆拿起电话来说道:“那这样吧,我给何局长打个电话,他要是说真不开借条,那就不开吧。”

这也是没办法,他心里叹了口气。如果何局长真的急需这笔钱,看在过往对他的照顾上,就当为教育事业做贡献了吧。可惜如果事情真的是这样,那就太让周硕失望了。

“哎!”王主任沛然长叹一声,向李科长使了个眼色,扬着头努了努嘴。

李科长只好勉为其难的点了点头,说道:“那好吧,就打欠条。”

说着,李科长垂头丧气的坐在办公桌前的客座上,用桌上的纸笔唰唰写下一张欠条,摆到周硕的面前说道。

“周校长看看,这样行不?”

他端起来欠条来仔细看了一遍,李科长确实不愧为老财务了。这欠条上面,借款金额、归还日期,借款人之类的要素俱全。字写的倒也很是不赖,运起笔来横平竖直、笔锋转折都能见到一番功力,可见是练过的。混在衙门里的差不多都有这么手功夫,字是人的第二张脸,这句话从古到今都是真理。

周硕看完,点了点头说道:“行了,没问题,请李科长用印吧。”

李科长闻言急道:“那上面我不签名了吗,还用什么印?”

周硕楞道:“那怎么一样,又不是李科长你借的,教育局借款当然要用教育局的印。”

李科长拿不定主意,回头看向王主任。后者叹了口气,闭上眼睛微微点了点头。

李科长见了,只好从怀里掏出一枚印章。恨恨的哈了口气,啪嗒一声盖在欠条上。

周硕拿过来一看,仍是皱着眉头说道:“这不对吧,怎么是财务专用章?”

一般单位的印章有三枚,都是有专门用途的。分为行政章、财务章和合同章。行政章就是公章,主要是对外使用,可以代替财务章和合同章。但是财务章就不能对外使用了,只有财务收支的时候才能使用。合同章顾名思义,就是在订立合同的时候使用的印章。

这里面,在对外借款的时候,财务章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是没有效力的。

李科长不耐烦道:“周校长,你别给脸不要脸啊!写欠条就不错了,还挑这挑那?逼急了老子我把你的办学执照吊销了!”

不等周硕说话,王主任连忙上来训斥他道:“老李,你怎么说话呢?”

说完,他又转过头来对着周硕笑道:“周校长,他就是个混蛋!你给我个面子,别跟他一般见识。等咱们把欠条签了,我回去一定好好替你教训他!”

周硕坐在办公桌后面瞧他们俩一个唱白脸、一个唱红脸,越发觉得这里面有问题。摇摇头说道:“没有教育局公章,对不起,我不能认这个欠条。”

“你!”李科长站起身来,怒道:“真是难剃头,老王咱们走,这回非得给他点颜色看看。”

李科长作势要走,周硕坐在那里双手抱胸、冷眼旁观。王主任神情闪烁间还是拉住了李科长,嬉笑道:“哎,老李有话好好说嘛。周校长行行好,你看我都这把年纪了,求人一回多不容易?多少给点面子嘛,拜托了、拜托了!”

要不说这王主任能做到办公室主任的位置上,真是有两把刷子。单从他能拉下脸来这一点,就看的出他的人情功夫是做到家了。倚老卖老、软语相求,红脸白脸交相辉映,这要是换个脸薄的说不定还真禁不住这水磨工夫。

周硕见他们这样做派,却哪还不知道这里面有问题,只是摇头道:“一百万不是小数目,没有公章说破大天来也没用。二位没事儿的话,就请回吧。”

这回连王主任脸色也难看起来了,他严肃的说道:“周校长真的不肯通融一下吗?你是赚美元的,每月上千万的进账,一百万对你来说不算什么吧?就当帮我一个忙,你这个朋友我交定了!”

那边李科长也振奋起精神,撸着袖子竖着眼睛怒道:“姓周的,你要是不借钱,今天我就找人把你这破学校拆了!你信不信?”

俩人正说得来劲儿,办公室的大门突然被打开了,一个三十多岁的男人走了进来。

李科长正在兴头上,不由回过头厉声道:“干嘛的?谁让你们进来的,出去!”

进来的人楞道:“这里不是周校长的办公室吗?”

周硕连忙站起来,说道:“我就是周硕,这位同志找我?”

那人走过来伸出手说道:“你好,我是尚书省办公厅的,我姓吴。”

李科长这种事儿见得多了,看了这人两眼,越看越像是从外面找来的托,奚落道:“就你还尚书省办公厅的?我还是内阁阁老呢!没看我们这谈事儿呢,别添乱啊,出去出去!”

那人愣了一愣,从兜里掏出一个红皮小本打开说道:“这是我的工作证,你要检查一下吗?”

李科长当然没见过尚书省办公厅的工作证,可不代表他没眼力价儿啊。谁会没事儿出门揣一个假的尚书省办公厅的工作证啊,再说上面钢印、公章一应俱全,怎么看造假成本也太高了点。1994年那会儿,还没满大街办假证的呢。

“不,不用了。”李科长咽着唾沫,忐忑的说道。

开玩笑尚书省办公厅的工作证是随便检查的吗?查完了可就要承担责任了。

李科长和王主任对视一眼,无可奈何的摇了摇头,颓丧的掉头而去。还有啥好说的,人家连中央的人都请得来,自己的威胁就未免太可笑了。

周硕看着俩人失魂落魄的夺路而逃,轻笑一声,微微摇了摇头。他转过身来,向吴浩伸出手说道:“吴处长你好,刘主任已经和我打过招呼了。”

吴浩和他握了握手,笑道:“没有打扰到周校长工作吧?”

周硕连连摆了摆手,说道:“没有,还得多亏了吴处长给我解围。”

周硕的开门见山让吴浩有些好感,笑道:“呵呵,那作为感谢,周校长一会儿可得好好配合我的工作啊!”

周硕诚恳的一口答应下来道:“一定,一定!吴处长请坐吧。”

吴浩施施然坐了下来,拿出纸笔说道:“我有个问题想请教周校长……”

第七十一章 画策

“不用客气,请说吧。”周硕给他倒了杯水,放在桌子上。

“x架构键盘的技术含量如何?它的生产是否有很高的技术要求?”吴浩端着纸笔,认真的问道。

“这个——”周硕听到他的这个问题,有些踌躇。他摸不准吴浩这么问的用意,究竟是单纯对它的技术含量感兴趣,还是想评估自己在这项产品上是否有可替代性?

思量了一番,他决定还是实话实说。国内计算机市场现在看来利润太低,即使让给其他厂家也无关紧要。而美国市场比较正规如果没有专利,很难打入进去,和微软的合作也不会受到影响。

“要说起来,x架构键盘的技术含量其实不高,主要是一种创新思维。在生产上主要分为两大块,一个是塑料件和塑胶件的生产,另一个就是柔性银浆薄膜pcb的生产。前者的生产水平,在国内基本没有难度,后者的生产设备还需要进口,但是电子银浆也是能够自产的。”

吴浩将周硕的话唰唰的记录下来,探头问道:“这么说,这项技术对我国的科技出口并没有什么太大的意义了?”

周硕摆摆手说道:“不能这么说,在我看来x架构键盘本身更像是一块敲门砖。想要开拓一片海外市场,需要经历四个阶段。分别是摸索、接触、开拓和发展——”

周硕给自己倒了一杯茶,接着说道:“摸索就是你需要首先去了解海外市场的基本情况,商业环境和风土人情等等。而第二步接触,就是要和目标市场进行接触,打开知名度,让客户知道有我们这么一个存在。告诉他们我们是谁,能干什么。”

“x架构键盘对于我们来说,就是一个接触美国市场的过程。键盘这个东西虽然技术含量不高,却是计算机必不可少的外部设备。只有当美国客户熟悉了我们的存在,才可能续而开拓真正的市场和迅速发展。”

“哦?”吴浩也被周硕的理论撩起了兴趣,这样的一个过程确实貌似可以自圆其说。别看这套说辞表面上似乎平淡无奇,却绝不是普通商人能够提出来的。这和智商或者才能关系不大,而是看问题的角度带来的不同。

在吴浩看来,非得站在产业发展战略的角度,才能提出这样的一个理论。事实也相差无几,这套市场开发战略本身,就是周硕前世供职的华星集团对自己海外开拓过程的高度总结。

用华星集团的话来说,想要开发一块海外市场就要倒下四拨人,这四拨人就是这四个阶段。

他紧接着问道:“那么你们真正希望开拓的是什么市场呢?”

周硕沉吟一下,说道:“是数据通信市场。”

吴浩好奇的问道:“周校长有信心在这个领域和国外公司进行竞争?”

周硕点点头说道:“国际互联网市场方兴未艾,目前美国的各大公司都处于跑马圈地的阶段,相对来说压力是最小的。”

吴浩将周硕的话一字不漏的记下来,哗啦一声翻过一页纸。心里想到这个周硕倒是有些水平,单是听他这一席话也不算白来渤海省一次了。

“那么新科公司为什么又介入到软件市场呢?计算机软件市场应该已经比较成熟了吧?”

“这不一样。”周硕将茶杯放在桌子上,扶着桌子说道:“erp系统是我本人设计的,对它的技术思想可以说是了如指掌。因此从这个细分市场来说,我们和美国软件商是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的,甚至是具有优势的。实际上不论x架构键盘还是erp系统,这都是差异化竞争。”

“差异化竞争?”吴浩奇道。

周硕点点头,说道:“这是迈克尔波特在《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出的理论,通过市场细分和个性化服务来获得差异化的竞争优势,我认为这将是未来企业发展的方向。”

说起来这本书还是他重生之后才读到的,周硕在前世可不懂什么经营理论,不过这一世如果想振兴中国的电子产业,他就不能光做一个技术人员了。当他站到一个产业的高度开始考虑问题之后,如何发展才是最重要的事情了。毕竟先进的技术只能保证一时的强大,想要持续保持优势就不是光凭技术能够达到的了。

毕竟社科也是科学啊。

“那这么说,周校长认为中国的软件产业也应该走差异化竞争的道路了?”

周硕闻言,摇了摇头说道:“一个企业、一个团体可以走差异化竞争的道路,但是一个国家不行。尤其是中国这样的大国,门类齐全的软件业是基础,在此基础之上才能实现差异化竞争。一个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国内市场是否足够强大、上下游产业是否完善,都是很重要的。只有中国软件应用市场繁荣了,上下游以及支撑产业繁荣发展,咱们国家的软件业才能走出世界去。而软件市场的繁荣,首先就是需要门类齐全。”

吴浩失望的说道:“这么说的话,我们的软件业不是陷入了僵局?没有基础就发展不起来,发展不起来相对来说就形不成基础……”

“话是这样说没错。”周硕肯定的说道:“不过还是有办法追赶的。”

“哦?什么办法?”吴浩此时已经完全没有调查研究的心思了,他觉得自己仿佛是在向一位高瞻远瞩的战略家求教问题一般,心里全是对传道解惑的追求。

“外包。”周硕说道:“国际互联网的发展使得软件外包成为可能。想想看,我在美国接到软件开发的项目,然后把非核心的开发工作分到国内来做。通过互联网,我就可以随时了解项目进展,和项目负责人沟通,甚至直接参与国内的工作。当国内的工作完成,直接把成品通过互联网就能传递给我,这是多么的方便?”

吴浩不解的问道:“但你没有技术,人家怎么能信任的把项目交给你呢?”

周硕胸有成竹的笑道:“可以从低层次的外包业务做起,比如说数据录入和编码测试等工作。这样的工作只要有高中水平的知识,学习一到三个月就可以上手。然后积累经验、培养人才,渐渐的向上游发展。当我们培养起自己的系统工程师,就可以进行中层的外包加工,参与软件的系统设计,这一步需要两三年时间。最后通过外包服务,我们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就可以进入总包行列,乃至于与国际上强大的软件商同台竞争。”

吴浩激动不已,低着头奋笔疾书,生怕漏掉了任何一个字。周硕这番话,他拿回去扩充一下,分明就是一篇立意和论据上佳的论文,而且似乎真的为中国的软件业指出了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

他兴奋的问道:“那么周校长对实现这个目标有什么具体的建议吗?”

从电子产业来说,软硬是不分家的。英特尔的cpu为什么能够横扫所有的竞争对手,在历史中脱颖而出?除了他们技术强大以外,庞大的软件应用也是支撑这个体系的重要支柱。在英特尔发展的初期,甚至为了能够卖出去cpu而一手包办了整机生产,然后自己开发软件,自己组织销售推广……

正是这样的全方位努力,才使得英特尔cpu最终成为市场上的赢家。如果没有足够的软件数量来支持x86体系,英特尔是无论如何走不到这一步的如果周硕未来想要在芯片产业有长足的发展,就绝对离不开中国软件业的支持。

所以对于如何推进中国软件发展这个问题,从他重生以来就没有停止过思考。最终他还是觉得应该选择一个成功的案例,那就是大连软件园方案。虽然后世的中国在软件外包行业中占有的份额不多、技术不高,和印度软件外包的竞争中没有什么优势。但这和通过外包发展软件业的思路无关,更多的则是商业环境和历史机遇的问题。

周硕相信,如果中国能够在1995年就开始全力进行追赶,凭借自己带来的先进思想和技术,提早推广软件工程思想。到时候国际软件离岸外包中心,鹿死谁手犹未可知。

“具体的建议嘛,我觉得火炬计划就不错。”周硕托着下巴说道:“火炬计划在88年引入了企业孵化器的概念,就非常适合培养这样的软件外包企业。选择一个区域建设一个高新技术软件园,以火炬计划为依托,引入一到两所计算机专业有优势的大学,形成人才优势。然后为弱小的企业提供场地、设施、基础服务,以及融资和信息咨询等帮助。简化官府手续和提供优惠政策,以此来吸引社会各界的投资和关注,通过两三年的时间逐渐的培养起一批初级的软件外包企业,就可以形成自行发展的良性循环了。”

ps。小说书友qq群:257941626

第七十二章 网络实验室

从周硕办公室出来的时候,吴浩心里火热火热的,在他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一条中国软件业迅猛腾飞的金光大道一般。他实在没有想到明明只是一次普通的调查,竟然不经意间挖出来一座金矿!

不,一座金矿的产值哪里有一座软件园的高?它挖的不是黄金,而是美金啊!如果软件园计划最终真的能够实施,他简直不敢想象自己会得到多大的政治资本。

且不说吴浩马不停蹄的奔回了帝都,周硕也抓紧时间开始指导网络通信软件的开发工作。

1994年12月网景1。0浏览器已经发布上市,由此网景公司已经奠定了它70亿美元市值的最后一块基石。而在他们自我膨胀准备开发操作系统触摸了微软屁股之前,“六耳im”必须取得足以让微软正视的成绩。

十二个前六十四所软件室的研究员,现在的六耳软件公司员工以及他们的经理邵世明几乎是没日没夜的工作着。

在一职高新扩建的机房里,他们困了就把两三张椅子拼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