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既然如此,作为一个务实的商人,对面也一定在考虑如何利用这项技术得到最大的利益。
而还有什么利益,是比一个垄断市场更大的呢?只有合资企业能够垄断光刻机市场,然后出售自己手中的股份。这才是获取最大利益的途径。
就好像市场上买股票一样,哪个炒股的也不会想指望分红赚钱。而是希望股票本身增值之后再卖出去。
赚点卖预期的快钱,可不比老老实实做科研、发展实业快多了吗?
正是自以为摸清了周硕的脉搏。鹤田专务也就不再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在一些非关键性的问题上,大度的进行了让步。
在双方的努力配合下,竟然也就真的只用了一天就完成了谈判的前期工作。接下来就要看下面的人,如何就细节一点点的攻城略地了。
至于周硕,正如他所说的,已经大半年不曾回家。如今1996年的春节将至,还有什么能够阻挡他的归心似箭?
1996年的2月18日,是春节前一天的除夕。
“别着急,按照这个速度咱们今天一定能回家的。”周硕揉了揉眼睛从大切诺基的后座上爬了起来。看了看外面随即嘱咐起东方恪来。
东北在春节到十五的日子里,总是有下雪的习惯。或早或晚,不下一场雪总觉得过年缺点什么似的。
今年春节倒是巧的很,除夕夜前就飘起来了鹅毛大雪。这年头的渤海省还不像二十年后,下个没脚面子的雪就算不得了了。1996年的大雪,那是真正的大雪。眼看着地面上的雪层从脚脖子一直高到了小腿肚子,若非是大切诺基底盘高,说不准就陷在了道上。
漫天遍野一片干净的白茫茫大地,要说这才是属于东北人的情怀啊。周硕心里有些感叹。这种景色未来是越来越少了。二十年后也许黑龙江还能有,但渤海省却很难再见到。
春节,加上大雪,这对东北人来说。就是来年好收成的预兆。当脚踩上厚实的雪层的时候,那种踏实和满足感,简直就是与生俱来的。
下午三点多的时候。周硕这才将将赶到了家。
切诺基稳稳的停在了周硕父母家的楼下,俩人迫不及待的从车上跳了下来。周硕把手放在嘴边。从嘴里呼出的哈气白花花的,让有些冻僵的手恢复了一些灵活。没走出两步路。他和东方恪突然齐齐停住了脚步。
“五叔!”
“三姨夫!”
周硕和东方恪一起喊了起来,喊的人倒是一个。
周硕的五叔拎着一筐啤酒,正巧从小区外面回来。看到了他和东方恪,显然也是格外惊喜。
“还以为你们今天回不来了,下这么大雪也不说缓一天。”五叔嘴上说着埋怨的话,脸上的表情却是完全看不出来。
自打周硕开创泛翰集团这两年来,他回家的次数是越来越少。五叔一则离这边近,二来本也和周硕家里关系好,这来往也就更频繁了。
平常有点什么事情,说实话五叔还要比周硕这个当儿子的更管用。没办法,周硕这天南地北的忙起来,实在是不太容易顾上家。
“呵呵,今天可是除夕。我这个当儿子的要是还不回家,那可太不像话了。”周硕说完,伸手把五叔手里的篮子接了过来,紧接着问道:“东方家里过来没有?今年他跟着我跑东跑西的,可是吃了不少苦。”
“跟你五婶他们都在楼上呢,放心吧。”五叔倒也没一定要自己拿啤酒,乐得过年享受一下后辈的孝敬,空着手优哉游哉的上了楼。
东方恪本来还想帮周硕一把,也被他笑呵呵的拒绝了。用周硕的话说就是,这大过年的不论职场阶级,只有主客亲戚之分。他这个做主人的,断没有让客人拎东西的道理。
说起来,周硕上一辈子性格比较孤僻,做人也不怎么热情。在家里亲戚关系上,并没有投入太多心思去维护。和五叔他们,也仅仅只是维持了一个普通亲戚应该有的热度。总觉得五叔这人在机关里混的,人情太过世故圆滑、不够纯粹。
然而这一辈子对他来说,也不知是性格改变了思维、还是地位改变了思维。与其在意别人为什么和你交往,不如在意别人为你付出了多少。
论迹不论心,论心无好人。人生在世,何必计较的那么清楚?有的时候,难得糊涂真的是门大学问。亲戚其实可谓是天然的“朋友”,用心去交往人家才会用心待你。若是处处担心“朋友”图谋你,那点天然的情分也就渐渐消散了。
三个人在透风的楼道里拾级而上,互相之间倒也有说有笑。不仅周硕放下了心里的琐事,东方恪也从秘书的角色中解脱出来。到了家门口,五叔敲开了家门,不等门打开周硕就兴奋的大喊起来。
“爸、妈,我回来了!”
“是儿子回来了?”周妈哗啦的一下拉开大门,惊喜的看着站在门外的周硕。
“妈,是我回来了!”周硕说话间,不自觉的竟然有了一些鼻音。也不知是有些感冒了,还是因为什么。
“哎,外面怪冷的,快进屋里来。”周妈伸手从周硕手里拽过篮子来,放在一边。然后便迫不及待的转过身,抓住他的手仔仔细细的上下打量着他。
“比半年前可瘦多了!”周妈有些心疼的摇头说道:“工作辛苦就要多吃点好的,这么大的人了不知道好好照顾自己。还有今天下这么大雪,着急回来干嘛?路上车多不多,危险不危险?”
周硕静静的听着老妈的念道,也不还嘴,只是微微的笑着。拉着她的手,把她按在沙发上,这才笑嘻嘻的说道:“今天可是除夕,路上哪有什么车。再说我的切诺基是吉普车的底子,比轿车跑这种路况安全多了。”
“你啊,说你点啥都有理。”周妈哼哼了两声,突然又问道:“你和李祉那丫头发展的咋样了?我说这都一年多快两年了,差不多你俩赶紧把婚结了吧。我和你爸都急着抱孙子呢,过两年退休了没有事情难道光在家闲着?”
周硕摸了摸鼻子,他早就知道回家一准会被说这事儿,只好苦笑道:“妈,李祉今年才多大,二十出头而已。不说没到法定年龄,这么早就结婚生孩子,对她也不公平啊。”
“嗨,早年农村21孩子都会打酱油啦!”周妈咂了咂嘴,叹了口气说道:“你们这代人啊,思想比我们开放多啦。现在社会风气不好,你又有钱、又到处跑,在外面受到的诱惑多、应酬也多,但我可不许你做对不起李祉的事情。那是个好孩子,你不在家的时候,隔三差五就来家里看我和你爸,你上辈子积了多少福才找到这么好的女朋友……”
周硕坐在沙发上,拍了拍老妈的手,笑着点头道:“妈你放心吧,不是我吹牛,以我现在的身份地位,还真没人值得我这么去应酬的。”
陪着周母说了一会儿话,东方恪的母亲也拉着他从里屋走了出来。看模样,母子俩也是兴奋的不行。
要说东方恪和周硕的关系,这也够绕的。他其实是周硕五叔老婆的四妹妹的儿子……
两家亲戚关系绝对说不上近,不过过年图的就是个热闹,人多才有年味。再说东方恪跟在周硕身边鞍前马后的,两家交流多了,关系自然就近了许多。亲戚就是一条线,把双方连在一起。究竟关系好还是不好,重要的不是血缘,而是双方是否用心经营这段感情。
五叔家正在上大学的妹妹,过不多时也从外面跑了回来。三个家庭九口人,在周家狭小的客厅里挤作一团,却丝毫不让人觉得憋闷。
这个热闹的1996年春节,虽然没有后世各种各样的消遣和精彩的电视节目。但大家团团圆圆的聚在一起,却比后世有着更多的年味。(未完待续。。)
ps: 请三位中奖的读者通过站内短信给我你们的支付宝账号啊,我才好向你们发放奖金……
没研究明白起点币怎么转账,只好直接发钱了tot
第三百四十五章 冬天的海
“李祉?”周硕刚刚洗了脸,就看到窗外雪地里一个穿着米白色毛衣的人影,深一脚浅一脚的在向自家这边走过来。
他推开窗大喊了一声,见下面的人影果然向自己招起手来。便顾不得刮胡子,用毛巾把肥皂沫擦干净,抓了件衣服就飞奔了出去。
昨天大年夜里他也是喝了不少酒,如今吹了点冷风打了个激灵才略微清醒过来。脚下传来嘎吱、嘎吱的声音,每一步都要踩在雪里再拔出来。
“怎么这么早就来了,也不等太阳头大点的。”周硕将自己的围脖围在李祉的脖子上,然后帮她小心翼翼的把衣服间的缝隙塞好。
“哎,别提啦。”李祉撅着小嘴,惬意的享受着周硕的照顾,哼哼道:“我不过就是当了个铁路通信的组长嘛,一大早的就有人来家里送礼。收也不是,不收也不是。反正在家也落不下清净,就先来看看你啦。”
“那是了,你这个组长管着整个渤海省软件外包业务流量的分配。”周硕哈哈笑道:“稍微松松手,给哪个单位多批1m的带宽,立刻就是每月大几千的收入。平常也就算了,过年还不巴结你一下,不是等着穿小鞋么。”
“我哪有你说的那样。”李祉轻轻的打了他一下,假意怒道:“我都是根据上级指示工作的,才不会故意为难别人。”
“是是,我家李祉高风亮节,但是别人不知道啊。社会上礼尚往来。可不就是这么回事儿。”
“谁是你家的李祉啊……”李祉说着说着,不自觉就声音小的好像蚊子一样了。
周硕拉着她的手慢慢的走在雪地里。刚开始李祉还对大庭广众之下拉手有些不好意思,拽了几下见他也不放手。只好红着脸默认了。
“奇怪,你管的事情可比我还多,怎么过年却不见有人来给你送礼。”李祉看到周硕家楼下门庭冷落的样子,忍不住奇怪的问道。
“我这不是才回来,好多人还不知道消息吧。”周硕把李祉有些冰凉的小手,放在自己的大衣口袋里,忍不住用手指画着她的手心。这可是东北情侣的保留节目,其中的乐趣南方冬天都十多度的地方人是不会懂的……
他装出世外高人的样子,仰天长叹道:“再说集团运转的事情多数找我没用。总不能指望我自己徇私吧?有的时候地位高了,世界反而孤独了啊——”
“样儿!”李祉被周硕搞怪的样子逗得哈哈大笑,心底却觉得这样的他更有了一些人味儿。
俩人手拉着手走完了短短的雪地路程,周硕回头看到一段如同梅花般的脚印,还真有些意犹未尽。二十年后的姑娘们,谈恋爱别说走路了,你就是请她坐公交都会被贴上没诚意的标签。
大冬天的陪你压马路,不会有人觉得你有情调,只会觉得你太极品。当然。这和二十年后再也下不出这么厚的雪也有关系吧。
周硕有些小清新的想着,也不知道如何才能把大雪的天气保留下来。造成雪越来越少的究竟是世界大气候如此,还是城市热岛效应的?说不定可以找两个气象学家好好研究一下。
“哟,李祉来了!”周母打开门的时候。眼睛都笑的看不见了。人都说婆婆看媳妇总是横竖看不惯,这点在她身上可是一点也看不出来。只要周硕和李祉两个人同时存在,她的注意焦点一准放在李祉身上。
“阿姨好。”李祉乖巧的和周母打着招呼。却冷不丁被她拽到了屋里。
“哎,外面冷。快进屋。”周母上下打量了李祉一番,满意的点头道:“真是个俊姑娘。我家周硕能找到你这样的女朋友可是有福。他要是敢欺负你,你和我说,看我不收拾他。”
李祉反过来握住周母的手,笑嘻嘻的说道:“阿姨看你说的,周哥哥对我好着呢。只有我欺负他的份,哪有他欺负我的时候。”
“那就好,那就好!我年轻的时候就想要个女孩。可惜不小心,生出周硕这么个野小子。”周母拉着李祉的手,笑呵呵的说道:“等你以后进了家门,我这也算了了一桩心愿,保准把你当女儿一样!”
“阿姨——”李祉被周母这**裸的宣言登时闹了个大红脸,脸低的都要钻进围脖里面去了。
按照东北的习俗,一般大年夜是在南方父母家里过,初一则是要在女方家里过的。
周硕爷爷奶奶走的早,几个兄弟姐妹除了他爸和五叔都已经各奔东西。有的在乡下守着两亩薄田度日,有的因为工作去了外地,也有下岗跑出去打工为生的。过年的时候,还是更喜欢自己小家里团圆一下。大家族的聚会,往往要挪到初三以后了。
不过相比之下,周母这边亲戚就全一些。姥爷姥姥也都还在世,初一便能够大家齐聚一堂,过个热热闹闹的节日了。
只不过周母早年是从乡下出来的,如今虽然子女不少都在城里安了家,二老却仍然还留在村里。几个儿女都想把老人接过来,可惜人老了就念旧,始终还是觉得乡下的生活更合适。
“哎呀,这有什么好害羞的。吃了没有?一起吃个早饭,一会儿跟我下乡去。”周母拉着李祉,不由分说的就把她按在了椅子上。
初一回娘家也算是绣城的普遍做法了,除夕放在夫家都已经让男方占便宜了,哪有初一再拦着女方不让回家的道理?老一辈那些要初三、初五才能回娘家的说法,在周硕家里那是一点民意基础都没有。
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渤海省的女人不比男人赚的少。工业化社会,妇女早就能顶半边天。什么吃饭女人不上桌之类的陈规陋习,早二十年前就不管用了。妇女解放运动与其去地铁站举牌“我可以骚,你不能扰”,还不如踏踏实实的把钱赚到手更能解决问题。
1996年的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绝对是世界前列,社会上对女性工作的态度基本没有歧视。反而是十几二十年后,中国的女权状况却开始了倒退。
小清新女权主义者之所以讨人厌,绝对是不学无术还想不劳而获的原因。
“妈,这会不会不方便?今天初一,李祉家里也要回娘家吧?”周硕愣了愣,初一带李祉去姥家,这就相当于要把她介绍给亲戚了。从他的角度来说当然没问题,但李祉的年纪恐怕还要一两年才适合结婚,会不会早了些。
“不怕,我跟她妈妈说去。”周母大手一挥,气势一往无前的说道:“几十年交情了,借她女儿一天有什么了不起的?”
初一下午的时候,城里的积雪就被动员起来的市民们清扫的差不多了。虽然是大过年的,但基层单位的动员能力还是在的。再说人们也都理解,这雪要是不扫的话,大家连家门口都要出不去还怎么串门?
就连周硕也是一样,这年代小区的居委会动员起住户来那是一点也不含糊。周家的老宅是二六六厂的职工小区,住的都是一个单位的工人。居委会大妈们可不仅是热心人士,更是这里绝大多数人几十年的老同事、老上司,这点力度还是有的。
大切诺基的一个优点就是空间大,周家这两年条件不是一般的好,年货置办起来是一点也不含糊。各色各样的礼物堆满了切诺基的后屁股,周母和周爸对视一眼,死乞白赖的把李祉推到了副驾驶的位置上。
就这样乱忙了一上午,刚吃过午饭周家就踏上了回娘家的道路。
周母的老家离绣城市区有段不近的距离,下雪路远天还冷,幸亏是路上的车不多。花了两个多小时的时间,总算是将将的赶到了。
蛤蜊铺是个靠海的小渔村,冬天的海和夏天那绝对是两种风格。哗哗的海浪拍打在白皑皑的岸边上,一艘艘的木船上满是倒垂的冰棱。干涸龟裂的岸边上,到处是怪异嶙峋的礁石。
如果说夏天的海是热情的美女,那冬天的海就是沧桑的男人。虽然荒凉,但却平静。
海边的小渔村只有一条土路和外界相连,周硕的切诺基是越野车的底子,开这种路倒是无所谓。磕磕绊绊的开到土路的尽头,他却惊讶的发现一群人已经把村口围了个水泄不通。
一家四口人从车上跳下来,周母倒是很快就找到了认识的人。实际上这么个村庄也就几十户人,周母从小在这里长到大,不认识的人才是不多。
“王姐,是我啊。你们这么多人在干嘛呢,怎么大初一的都围在村口?”周母拉着一个皮肤黝黑的中年妇女,疑惑的问道。
“嗨,我倒是谁,这不是老张家的二妹子吗!”王姐眼睛一亮,拉着周母笑道:“今年这么早就到了,不是坐的线车吧?哟,原来是开车来的!”
不等王姐凑近了周家的切诺基看个仔细,这时突然就听人群里一个人高声喊道:“媳妇,你看!这根电话线杆子就是我为你立的!”(未完待续。。)
ps: 冬天的渤海啊,不知道是不是儿时的记忆太过深刻,心底总觉得实在是太美了……
第三百四十六章 串门
“这不是……你们老王家那个二舅的二儿子嘛?”周母循着声音向前面眺望了一下,惊讶的说道。
“嗨,可不就是我二叔家那小子。”王姐颇为得意洋洋的说道:“听说是从外面做买卖赚到了大钱,这不是大过年的回来花了上万块,就为了给家里拉一条电话线。”
“今天可是大年初一啊,邮电局还有人工作?”周硕也走了过来,礼貌的叫了一声王姨,抬眼向前面看去。
村口的人群里,果然是立起了一串电线杆。随着圈里那人一声喊,人群里还有几个捧哏的在拍手叫好。
“呸!”说到邮电局,这王姐就忍不住呸了一口唾沫,哼哼道:“指望邮电局那些懒得生蛆的家伙,下辈子我们也用不上电话!别说今天是大过年的,就平常日子也别想劳动他们。这人啊,还是你二舅自己找的呢,不然哪个邮电局的大爷会到我们这小渔村来?”
“自己找人!”周硕不可置信的问道:“这花费可不便宜吧,再说邮电局也认这个施工验收?”
“给钱呗,这帮王八犊子玩意,一个个的有钱什么不敢干?”王姐虽说嘴上骂着人,但看起来还是很为自家亲戚骄傲的,哼哼的说道:“你二舅这两年出去做买卖可是赚了不少钱,但一个人在外面想跟媳妇说个话都不行不是?年前回来给邮电局的一个科长包了个红包,这才加塞把电话办了。”
“这倒也是,真不容易。”周硕偷眼看向身后的李祉。脸上有些烧的慌。他和李祉的通信条件可比人家好多了,但实际上反而不能经常打个电话。毕竟固话的方便程度还是不行。不是他找不到李祉,就是李祉找不到他。
“这下好啦。有了这电话线,往后再有别人家想装电话,也方便了不少。”王姐感慨了一句,笑了笑说道:“真羡慕你们城里人,装电话也方便,赚钱的机会也多。我们农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