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来镇也撤了。镇撤了,但林子需要保护,所以恩和哈达就留下了三个单位,分别是额尔古纳市公安局恩和哈达边防派出所、北部原始林区森林公安局恩和哈达派出所和一个森林管护站。虽是三个单位,但加在一起才12个人,也就是说,方圆5913平方公里的大森林中,只有这12个人守护着。
当吴天放他们走进恩和哈达边防派出所时,受到了3位值勤官兵的热情接待。官兵们在大山里常年见不到人,见我们这么多人来,都非常兴奋,很热情地向他们介绍当地的情况。当听了他们工作的介绍后,大家都陷入了沉思。是啊,他们在离城市几百公里的大森林深处,任何给养都是靠小车一点点捎来,因为没有电,几乎吃不到新鲜食品。这还不算,因为他们都是现役军人,所以军官一年才能回一次家。平时,三个单位各司其职,只有在过大年时12个人才能聚在一起吃顿饺子。如此艰苦的条件,他们依然默默承受着、工作着,成为这大森林忠实的守护者。
当吴天放他们就要离开三十三站恩和哈达了。官兵们舍不得我们走,提出和他们合影留念,尤其希望和旅行团中的的女同志们合影留念。恩和哈达离黑龙江源头码头大约五六公里路程,官兵们虽然汽车燃油有限,但还是坚持用唯一小车送他们。他们很过意不去,但为了给他们省点油,准乘四人的小车他们挤进去了八个,有两个实在塞不下,只好龟缩在小车的后备箱里。他们一共十六人,小车往返两趟把他们送到了码头。拥挤在车内,有同事还开玩笑:请问全世界人口密度最大的地方在哪儿?回答:就是这车了!还有同事说:幸亏这是在野外大森林里,否则,交警该急眼了。
在黄金之路上,吴天放他们听到了一个关于呼玛河盛产大马哈鱼的美好传说。曾几何时,每到金秋来临,南归的雁阵在空中飞过,成群的大马哈鱼就告别鄂霍次克海,经鞑靼海峡入黑龙江,来到这里繁殖。每当汛期来到,大马哈鱼像滚滚的羊群从黑龙江涌入呼玛河,河水如沸,连船浆也无法划动。一位穿白衣、骑白马的将军在奔赴抗击沙俄战场时,正值八月。当其时,大马哈鱼群挤满了河面,无法行船,白将军便率领人马踏着鱼背走过河去。
这不由让吴天放想起了小学课本里那句描述东北的诗:“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
很有意思的是,关于黄金之路的起源,有众多的版本。最常见的一个版本是“康熙皇帝御驾亲征,每休息一次,就留下一座驿站,一直向北,最终留下了这条古驿路。”虽然这个说法和正史有些矛盾,但是,作为传说,它却流传了下来。它的背后,浸润着的是,大兴安岭人的骄傲。
从历史记载上看,大规模进入老沟的有四拨人,头一拨是在1877年老沟发现黄金以后,大批的俄罗斯哥萨克人涌入了这片原本属于鄂伦春的原始森林,他们找木造屋,建立了一个荒唐的“热尔图加”共和国。他们在这里大约呆了不足8年,到1886年初被清朝政府剿灭了。
第二拨就是李金镛带人进来,开办了当时中国最大的官督商办的矿务总局,这是一次最大规模的开发。。
第三拨人是日本人,这些侵略者从1934年5月成立采金株式会社,到1943年(伪康德十年)没落,在老沟开采黄金共计十余年。
第四拨人就是解放以后,我国的黄金部队和后来成立的黄金公司。
在漠河县城又逗留了一天,吴天放和小米就乘车来到了嫩江县城。这里也是黄金之路的起点,古时候叫墨尔根。
据了解当地历史的老人说,当年的墨尔根驿站遗址早已荒芜得不见踪迹了。在县城的街市上,所能感受到的驿站遗风,就是很多食杂店铺都挂着出售当地特产马肉干的招牌。据说马肉干这一当地品牌特产,就源自当年驿站的站人为了储备粮食,把煮熟的马肉晒成干,供站人和过路行人食用。时至今日,马肉干成为当地餐馆里的一道名菜。
墨尔根是驿站的首站,吴天放他们就在嫩江县火车站前广场上的一块石头上看到了镌刻着王羲之手书的一个“驿”字。昔日的驿站,今天的火车站,这个创意还是很匠心独具的,其中的寓意也很耐人寻味。
第九卷 风云迷离 第801章 火狐行动
省委书记王国庆的秘书邓玉杰做梦也没有想到,他正在一步一步地落入台湾情报机构给他精心设下的陷阱。泡…书_吧()
就连邓玉杰在电脑中整理的王国庆的慰问名单,代号白狐的桑苗也很感兴趣。因为在这个名单中,就有他们想突破的人。
一个是山阳藉的二炮副政委李长剑少将,他是解放军总参谋部副总参谋长李长城上将的弟弟。还有一个是国家202研究所的副所长、总工程师郭自立。据悉,郭自立还是东风41制导终统的技术负责人。在邓玉杰整理的这份名单中,有每个人的工作单位、职务、单位地址和联系方式。桑苗对其中的每一个人都进行了研究,最后她把目光锁定在了李长剑和郭自立身上。
这两个人,只要能拿下一个,台湾军情局的“火狐”计划就可以得手了。台湾为了获取我长风41的情报,特意展开了一个代号为“火狐”的行动计划。计划的总负责人就是台湾军情局的毛人杰处长,而桑苗就是这个计划当中的一个核心成员。
经过一个多月的准备,邓玉杰和桑苗合作的“茶马古道”终于开业了。由于邓玉杰的工作太忙,他只能抽空偶尔来看一下,因此,茶马古道的装修、人员的招聘都是桑苗一个人出面的。她雇了五、六个人,被明确为负责人的是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此人是福建人,名叫司马长杰,他也是山阳长风集团的老板司马长风的堂弟,司马长杰原来就是经营铁观音的。另外几个人都是丫头了,她们都属于那种个头高挑儿、长相甜美的那一类。她们当中,有些原来对茶道略知一二,有的还根本不懂。在开业之前,司马长杰就对他们进行了为期一周的短期培训。几个姑娘当中,最灵性的要属阿杏了,她来自杭州,大专毕业。桑苗就让司马长杰担任了“茶马古道”公司的总经理,而这个阿杏则被任命为店长。
在门店开业那天,桑苗就张罗着大家晚上在一起吃了一顿饭,邓玉杰也赶了过来陪着他们一块儿吃了饭、喝了酒、品了茶。
吃罢饭,已经有些酒意的邓玉杰就被桑苗开车送走了。
糊里糊涂的邓玉杰半夜里睁开了眼,却发现自己并不是躺在自己的家里。他扭开了床头灯,却发现桑苗和他睡在一张床上。他连忙摸了摸自己的下身,却发现自己是光着身子的。
邓玉杰想,糟了,看来昨天晚上他实在是喝得太多了。肯定他和桑苗之间已经发生了无法挽回的关系。
这时,桑苗也睁开了眼睛,她对邓玉杰笑了笑说,你啊,没有想到,原来也是那么疯狂。
邓玉杰尴尬地说,对,对不住啊,我昨天喝得太多了。
桑苗嗲声嗲气地说,邓处长,人家可没有一点埋怨你的意思啊。咱们都是成年人,我能对自己的行为不负责任。和你在一起,是我心甘情愿的,你也知道,我早就喜欢上你了。不过,不知道,你邓处长对我是不是很讨厌啊!
邓玉杰揽过裸胸的桑苗说,桑苗,能遇上你,也不知道是我邓玉杰哪辈子修来的福气。
这句话不是邓玉杰临时想出来的应景之词,对于桑苗这个女人,他真的是很喜欢。第一,这个女人长的太美了。她和桑红相似的是胸部都很大,不同的是她的腰部要比姐姐纤细得多。第二,这个女人太有钱了。她是留学美国的硕士,是台湾中华科技的总经理助理,听说年薪已经达到了300万元人民币,而她在邓玉杰面前的出手也总是很大方。不,是大气。第三,这个女人对他邓玉杰是太关心了。交往这一段,桑苗对他总是嘘寒问暖、送这送那,不仅是送东西,而且还帮助他创办公司,扶持他在生意场上打拼,以便更好地去实现他的人生价值。
这样的女人,哪里找去?
桑苗说,太好了,我就等着你能说出这样的话。以后,我也不叫你邓处长了,直接叫你玉龙。你也不要直呼我的名字了,你就叫我苗苗好了。
邓玉杰激动地说,好,好,苗苗,听你的。
桑苗便说,玉杰,抱紧我。
邓玉杰便转身将桑苗紧紧地压在身下,两个人便翻天覆地地纠缠在一起。
邓玉杰当然想不到,其实,就在他大醉不醒的时候,桑苗已经通过微型摄影机把他们两个人刚才发生关系的过程全部录了下来。为了增强录相的效果,在行事的过程中,桑苗还特意起来几次,调整录相机还有邓玉样的位置与角度,拍出了不少特写镜头。
她这样做,是受台湾军情处长毛人杰的指使,要把这些内容存下来,如果将来邓玉杰不听从他们的安排,他们就把这些东西拿出来,威胁邓玉龙。这些都是*他就范的一些准备工作。
其实,就连茶店总经理司马长杰,也是台湾军情局的情报人员。他这次到新州来,就是协助桑苗获取我东风41导弹情报的。
等生意上了轨道,桑苗就对邓玉杰说,玉杰啊,今年咱应当趁着春茶下来的时候,到下面去走一走,给市里的领导们送些茶叶。一方咱们的公司可以赢利,另一方面,你也可以结交更多的人。当然了,市里的那些人,也巴不得能交上你这省委书记的秘书呢。
两个人商量了一下,到下面市里去,像茶叶这种小事,不能打扰人家书记和市长,他们可以给人家免费送一些。而真正可以用来为他们公司推销茶叶的,那是每个市的市委秘书长。市委秘书长和他邓玉杰是一个系统的,说起话来也方便。再说,秘书长这种角色,也便于出面给市直各单位还有县里的领导们打招呼。
第一站到哪里去呢?
桑苗说,先到你的家乡山阳市吧。
山阳是桑苗他们东风计划的一个重点地区,因为这里属于中国第二炮兵部队第54基地的辖区,在山阳有一个整编制的导弹旅,不仅配备有东风31型导弹,而且似乎也已经部分装备了东风41。如果能把组织的在触脚伸到导弹旅,那可是奇功一件啊!当然了,想把间谍这手插入中国大陆的一线作战部队,台湾军情局的高层领导也知道,那是一件比登天都难的事。
趁王国庆书记到北京去的几天空闲时间,邓玉杰就和桑苗一道去了一趟山阳。
去山阳之前,邓玉杰先给自己的哥哥、山阳市白龙区的区委书记邓玉龙打了电话。另外,他也同山阳市委的秘书长进行了联系。
安排妥当后,桑苗就开着她那辆崭新的蓝色宝马,带着邓玉杰和阿杏出发了。当然了,在宝马车的后备箱里还装了不少刚刚下来的明前茶。主要是西湖龙井、信阳毛尖和安溪铁观音这三种茶。这些茶不是去买的,那是他们准备送给相关人员品尝的。
至于买,那是以后的事了。
现在从省城到山阳是一路高速,在路上只用两个小时就行了。
听说弟弟要来山阳,邓玉龙也很高兴。说实在话,平常他们弟兄都是各忙各的,见面的时间并不多。
邓玉杰和桑苗一道儿来到了邓玉龙的办公室,他们看到,桑苗的姐夫白明远副市长也已经在那里了。原来,邓玉杰和哥哥在电话中讲,他这次是和桑红的妹妹桑苗一块儿去的。他们两个合伙成立了一家茶叶公司。这次是回山阳看看有没有促销的商机。
邓玉龙在电话中说,你们就回来吧,家乡肯定有商机。
邓玉龙没有说的是,单凭弟弟是省委书记王国庆秘书这一特殊身份,你别说推销茶叶了,你就是推销茶叶蛋,也没问题。
放下弟弟的电话,邓玉龙就给白明远副市长打了电话。现在官场上的人,都在时时处处利用着各种可以拉近感情的机会。桑红的妹妹来了,他邓玉龙当然要通知白明远了。
几个人坐下来说话,邓玉龙就起身要给弟弟和桑苗泡茶。
桑苗忙起身说:“邓书记,今天咱们就一块尝尝我和玉杰带过来的明前龙井茶吧。”
桑苗一边说,一边就从随身的包包里拿出来了一筒包装精致的西湖龙井。她给每一个人都泡上了一杯。
邓玉杰又打了一个电话,阿杏就从车上拿进来了好几盒茶叶,桑苗就分送给了邓玉龙和白明远。
几个人品了品刚刚下来的新茶,白明远和邓玉龙都连声说好。
桑苗对白明远说:“姐夫,我和玉杰邓处长合伙开了一家茶叶公司,你可得支持我们!”
白明远笑笑说:“没问题,以后我们市政府的招待茶叶都用你们的。对了,玉龙,你们白龙区委、区政府的招待茶叶也就内定了吧。”
邓玉龙说:“没问题。”
这时,邓玉龙的手机响了,他一看是市委秘书长毛书庆打来的。他忙说:“是秘书长啊,你好,你好!”
毛书庆问:“邓书记,玉杰处长到了没有,是不是在你那里?”
邓玉龙说:“秘书长,我弟弟刚到,正在我的办公室呢。”
毛书记说:“我在天彪大厦已经定下了房间,中午吃饭的时候,白松音市长也要过去。天然书记因为下乡,今天中午就不过去陪了。麻烦你给玉杰处长说一声。好了,我先到天彪大厦等你们。咱们一会儿见。”
邓玉龙说:“秘书长,你太客气了。好,我们马上就过去。”
第九卷 风云迷离 第802章 煞有介事
当白明远、邓玉龙带着邓玉杰、桑苗赶到天彪大厦369雅间时,市委秘书长毛书庆果然已经等在那里了。(_
一见面,毛书庆边上前紧紧地摇着邓玉杰的手说:“邓处长,你可是咱们山阳人的骄傲啊。我知道你工作忙,走不开,但你回来的次数也太少了。”
邓玉杰说:“毛秘书长,你看,我有了时间不就回来向你报到了吗?”
毛书庆说:“报到一词你可是用反了,只有说我向你邓处长报到才对。”
毛书庆看了看桑苗问:“这位是……”
白明远说:“这是桑苗,是我们家桑红的亲妹妹。她这次是和邓处长一块儿来山阳的。”
毛书庆又上前拉着桑苗的手说:“失敬,失敬!欢迎,欢迎!”
待众人落座后,毛书庆说:“听说邓处长回到了山阳,领导们都非常高兴,也非常重视。我们的市委天然吴书记因为下乡检查工作不能到场,他特意嘱咐我要做好接待工作。我们白松音市长一会儿就要赶过来陪邓处长吃饭。我嘛,吴书记说了,全程搞好服务。”
邓玉杰说:“不好意思,领导们太客气了,我只是回来随便转转。”
毛书庆说:“邓处长,你不要自谦,今天你就代表省委王国庆书记,有什么指示,你尽管吩咐。”
邓玉杰笑了笑说:“毛秘书长可真会开玩笑。”
毛书庆回头对服务员说:“姑娘,看茶!”
邓玉杰说:“秘书长,今天我回来,带了一些刚刚上市的明前茶,咱们今天就喝这个吧!”
毛书庆说好,好啊!
桑苗就让服务重新拿上来几个透明的玻璃杯,她笑着说:“西湖龙井是中国十大名茶之首,因为她是绿茶,要用玻璃杯,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欣赏她的色与形。”
接下来,桑红一边给大家斟茶,一边讲解。
“茶滋于水,水藉于器”。茶与水的比例适宜,冲泡出来的茶才能不失茶性,双充分展示茶的特色。一般来说,茶叶与水的比例为1:50,即100毫升容量的杯子放入2克茶叶。
这是“回旋斟水法”,先向杯中注水少许,以14杯为宜,温润的目的是浸润茶芽,使干茶吸水舒展,为下面的冲泡打好基础。
好了,温润的茶芽已经散发出一缕清香,这时桑苗便高提水壶,让水直泻而下,接着利用手腕的力量,上下提拉注水,反复三次,让茶叶在水中翻动。这一冲泡手法,雅称凤凰三点头。凤凰三点头不仅为了泡茶本身的需要,为了显示冲泡者的姿态优美,更是中国传统礼仪的体现。三点头像是对客人鞠躬行礼,是对客人表示敬意,同时也表达了对茶的敬意。
茶水冲泡好以后,桑苗边给毛书庆、白明远、邓玉龙等人一一敬上了一杯。
桑苗还说,评定一杯茶的优劣,必从色、形、香、味入手。龙井是茶中珍品,素有“色绿、香郁、味甘、形美”四绝佳茗之称。其色澄清碧绿,其形一旗一枪,交错相映,上下沉浮。通常采摘茶叶时,只采嫩芽称“莲心”;一芽一叶,叶似旗、芽似枪,则称为“旗枪”;一芽两叶,叶形卷曲,形似雀舌,故称“雀舌”。
现在咱们先观其形,这里面的茶叶均是一个芽心的,也就是莲心。
再闻其香,是不是有一股清新醇厚的香气,不浓也不淡?
好了,现在可以细品慢啜,体会齿颊留芳、甘泽润喉的感觉了。
绿茶大多冲泡三次,以第二泡的色香味最佳。
白明远感慨道,喝了几十年的茶,今天才长了学问。你看看,龙井茶初品时会感清淡,需细细体会,慢慢领悟。正如清代茶人陆次之所说:“龙井茶,真者甘香而不洌,啜之淡然,似乎无味,饮过后,觉有一种太和之气,弥沦于齿颊之间,此无味之味乃至味也。为益于人不浅故能疗疾,其贵如珍,不可多得也。”品赏龙井茶,像是观赏一件艺术品。透过玻璃杯,看着上下沉浮的茸毫,看着碧绿的清汤,看着娇嫩的茶芽,龙井茶仿佛是一曲春天的歌、一幅春天的画、一首春天的诗。让人置身在一派浓浓的春色里,生机盎然,心旷神怡。
毛书庆说,我就是感到一种清香,一种舒坦,一种美气。我没有明远有学问,说不出更多了。
邓玉龙说,没有想到桑总还有一手好茶艺啊!
桑苗说,我也是现学现卖,只是了解一点皮毛罢了。
这时,房间的门被推开了,白松音大步走了进来。
她大声地说:“听到你们在说茶论道,好,好,快给我倒一杯,讲了半天话,渴死了。”
白松音一进来,大家都起身相迎。
白松音抓过邓玉杰的手说:“邓处长,欢迎回山阳来检查指导工作!我上午有个会,来晚了,请多多担待。”
邓玉杰说:“白市长,你太客气了。”
白松音趁说话的间歇,抓过桑苗递上来的一杯茶水,咚咚咚一口气就喝光了。
白明远笑笑说:“白市长,这可是上好的明前龙井,是要慢慢品的。”
白松音呵呵一笑说:“我现在的主要问题是解渴。你还别说,我对中国茶,对品茶,还是有一定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