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吃店上面的帐篷原来是一个大大的米黄色的军用降落伞,伞下是一条窄仄的小街,街边两排脊房,左侧打头的一间就是和先生原来的饭店,有牌子竖挂,上写:和谐小吃。斜对面是王大夫的金象药房,当然,现在都已成了危房。和先生说:这是部队空投物资时的降落伞,拿来遮阳,灾民和战士在这吃饭就不会挨太阳晒了!
向和先生爱人要了粥和包子,阿坚掏钱付账,并要将昨晚的食宿加上。和先生坚拒,最后只算了餐费。
和阿坚去兴胜街上的石坝乡小学,见老校舍均呈半塌状,刚建一年的教学楼亦有指宽裂缝,教室里书包桌椅凌乱,*场梁柱瓦砾成堆。有家长带学生来寻书包课本,站在走廊等候,学生则走门或跳窗进入教室,在自己的座位旁匆匆翻检,但也有学生因恐惧而不敢入内,呆立在门外。问他们,始知来自五公里外的石坝乡八一村,震前那里通车,现在只有步行山路过来。进教室,见黑板上有这样的留言:孙小平同志,今天下午5点钟到你爸家接电话。2008年5月12日。另一个班级的黑板上写的是:5月12日午眠违纪人如下:……当然如下没有人,5月12日下午的地震改变了一切。
出学校右转不远,过石坝乡大房村支部委员会办公房,一个不大的院落中支满了帐篷,有乡卫生院的,有指挥部的,其中一个最大的帐篷里,围了桌子,桌后是政府工作人员,桌前是成群结队的灾民。这时,忽见摩的司机陈家宏,他说,今天是发放赈灾物资的日子,等他给家里领完东西,就送我们去关庄。我说不急。问都有什么物资,陈家宏说每人从5月12日起,每天补助10元钱,另有衣物已于昨天发放完毕,由于数量不多,他就没来争取。说话间,一个坐在桌后的男子站起来问我是哪的干什么的?我说不干什么,随便看看。他说没有乡政府的批示不许拍照。我问他是谁?他说是小学校长,我说我正要找您呢!请问您们学校去年新建的教学楼,怎么这么不抗震啊,仅一年时间就成了危楼?他说,我没工夫回答你问题,要采访你先去县里和乡上批准才行。
9点钟,阿坚拦一去关庄的小客车,要我先走,他和丁丁等陈家宏的摩托。
9点10分,小客车过东河口,如昨天一样,济南军区猛虎师的士兵仍然在施工,推土机标语红旗一一映入眼帘,不同的是,过往的车辆似乎比前一日多了,包括救护车解放车轿车,也见一些不明身份的人站在黄土堆上,左顾右盼。几次请司机小停,坐在车里用手机拍了几张照片,直到出口,见没人才下车掏出尼康D70S相机,仿佛做贼一样。后知阿坚和丁丁也拍了,很多路人也都在拍,并无人管,是我自己多虑了。
司机说,东河口村共有四个社,每社大约三四百人,5?12估计遇难七百多人,根本看不见哪是哪,不像现在,推土机都平得差不多了,坑也没有原来的大。
在关庄路边的学校*场,我又遇见前一天在这里碰见的关庄小学三年级数学和科技课老师陈家明,便一边等阿坚丁丁,一边闲聊起来,证明了该校教导主任陈玲说的赵冰和一名学生去家访路上被滑坡的山体掩埋的事实,而另两名学生遇难的细节,陈家明老师的回忆如下。
5月12日下午2点20分,陈家明老师提前来到位于三楼的三年级教室发科技书,三层共计三个教室,因为还没到上课时间,所以教师没来,学生也不全。当2点28分地震来临时,陈老师先疏散所在班的学生后,又到另外两个班带学生出逃,自己则是最后一个来到*场上,但随着人流向学校外撤离时,有一名学生不幸被突然倒塌的围墙压死,围墙高1。7米。该校另一名学生死得亦很意外:地震后的5月30日上午10点多钟,这名五年级女生,原本和母亲在帐篷点里,想去小解,却未去附近的公共厕所,而是来到工地的一个平台下的僻静处,谁知被正在上面施工的推土机填土压死!据说事后,女孩得到了一些赔偿。
陈家明老师带我到小学后面的中学校转了转,中学教学楼虽没有像小学一样完全倒塌,但损失亦很严重,到处是瓦砾碎石。站在中学后面的土岗上下望,有一座四层高的新楼似乎没有受到什么损害,楼顶上的旗杆飘着五星红旗,陈老师说那是关庄乡政府大楼。也能看见猛虎师的绿色帐篷,井然有序地扎在学校的*场上,时有三三两两的女兵出入,是部队的医护人员。
告别陈老师,与在路上的阿坚丁丁会合并等车。这时见有人在街边的楼门上贴广告,凑前看是“青川县兴和粮油公司赈灾临时网点粮油价格表”,上面写的是——各临时销售网点:根据青川县5?12赈灾总指挥部指示,经县物价局核准,粮油价格供应如下。
大米:1。60元市斤。
面粉:1。40元市斤。
干面:1。40元市斤。
散装青油:8。00元市斤。
2008年6月12日。
又听广播喇叭播报灾情新闻,其中一条消息说5月31日,成都军区某陆航团一架米-171失事直升机在汶川县映秀镇附近山区找到,5名机组成员和机上13名受灾群众全部遇难。一块石头总算落了地,尽管是尸体。
与来时路程一样,我们从关庄打摩的到凉水,再搭广元去青川县城的车,下午3点,终于回到北井坝教育局帐篷点。
接连收到几条亲友短信,问这两天怎么杳无音讯?何时回京?这两天,我的联通手机一直无信号,为了省电,索性就关了。屈指算算,从3号到今天,已经来灾区10天。可木鱼没去,总是缺憾。
阿坚说,明天再找教育局赵主任说说,看有没有机会。可我觉得不大可能,阿坚他们当初刚来时曾住在木鱼中学,后被部队劝了出来,教育局再往里带人估计也不情愿。
我决定再闯一次木鱼!不过这次不打轿车打摩托,成,明天就回成都。
休息了一会儿后,4点多钟,我将相机装在一个黑色塑料袋里,上放两瓶半满的矿泉水,又穿了短裤背心拖鞋,在帐篷点附近的水坑里把腿脚擦上泥,不洗脸不擦汗,总之很灾民。和摩的司机实话实说:我是外地人,想去木鱼中学看看。司机要价60元。我说行。司机说他也不知道去木鱼还拦不拦外地人,如果拦,就说我是他家亲戚,回去取东西。原来这个司机家就住在木鱼,这次地震虽然没有亲人伤亡,但家中房屋已经倒塌,就只好搬到县上的帐篷点来住了,每天骑摩托车挣点小费。
通往木鱼的警戒点,不知是已经解除了还是摩托车不管,或是我们两个都像本地人,我们在通过时,站在路边的警察没有示意我们停下——当然我们也不会主动停下,尽管我的心忐忑不安,头皮一阵发麻。
一个多小时后我们来到木鱼镇,顺路而行,只见两旁楼房凡老旧者几乎全塌,新近者亦多缝隙,或门窗破碎,或瓦片掉地。行至中心地带,见有一帮人在拆一座白色危楼,且动用推土机等大型设备,警戒线拦住道路两头,堵塞一些路人和车辆。因天色不早,没时间等待,司机调头往镇外,过桥,沿一凹凸不平的土路绕行,终于又来到镇里的文武街,上拐就到了木鱼中学。
进校见有几位老师坐在凉棚下的凳子上写着什么,旁边是一些教学用具,包括学生用品,有些已明显毁坏。校园里的篮球场上空无一人,周围的宿舍楼均已倒塌,有十几级破旧的台阶通往另一个平台,上有两栋较新的教学楼,未倒塌,却也依稀可见裂缝。有部队帐篷立在台上,几名士兵正在收拾什么东西,也有身着白色T恤的志愿者坐在*场边的地上,想过去搭讪,但又忽然发现两名警察站在一旁,并不时地看看我们,不远处还停了警车。因怕麻烦,我们没有近前,也避免与他们目光对视,更不敢掏出塑料袋里的相机贸然走进教室或坍塌的废墟,而是装作饭后无事的样子,点了一支烟慢慢回走。
将相机袋捆在摩托车的后座上,司机说:不拍了?我摇摇头,示意他跟我去校园外西北坡上的临时厕所,小解后,我们又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沿山路上走。来前阿坚告诉我,木鱼中学遇难的三百多名学生的大部分尸体就埋在学校西侧的山坡上。果然不远处,即见一黑色横幅挂于眼前,上写白字:悼念5?12地震中的遇难学生。附近也有警牌:防疫重地,请勿入内。过横幅,即见树密松多,有推土机压过的辙印引入山里,两旁是翻出的泥土树根石块,顺辙印前行约200米,可见数十个窄小的木牌插在地上,看不出什么规则,也没什么土包坟头,部分写有名字编号,有的空白,隐隐约约排向山里,间有空水瓶白石灰和黄烧纸。没有风,傍晚的阳光懒懒地落在林间,忽明忽暗。
摩的司机有些害怕,不再前走,且催我快些下山,不然回青川县城天就黑了。我也担心放在学校门口摩托座上的相机,就没有再向上查看。
回去的路上,司机说有关木鱼中学的报道很多,这是因为地震后温家宝总理曾来过这里,曾说过:我来晚了!也因为部队战士和消防官兵的舍生救援,以及当地百姓的积极参与,不仅挽救了部分学生的生命,同时也呈现出众多的感人画面。但外人很少知道:地震发生时,有个学生宿舍的大门锁着,拿着钥匙的管理员了无踪影,一些学生跑到这里却出不去,最后被垮塌的楼房砸死。而温总理来青川时,很多干部群众被组织到街上打扫卫生,气得总理对县领导说:我不是来检查卫生的!
7点多钟,回到青川县城,先到客运站看了去成都的时间车次,并与摩托车司机约好明早到帐篷点接我,然后去街边的小饭铺会合阿坚、狗子、丁丁。
也许是即将分开的原因,也许是太累太乏,这晚啤酒喝得挺多,每人有五六瓶吧。其间也小聊了文学与文学圈,观点似乎一样,就是他妈的文学太文学了文学圈太他妈烂了。也说了阿坚的诗文,认为组诗《自由宣言》、非虚构文本《1976》和《1989:我的交待》是其代表作,亦将留史,起码多少年云云。阿坚说:哥们之间就别捧着唠了!来,喝酒喝酒。
第七卷 风云变色 第652章 士兵武文斌
2008年6月13日这一天,吴天放很早起来了。此时,汶川大地震正好过去一个月,吴天放也在这里走了10天,他该回到北京了。
当他拿了脸盆牙具出帐,正遇昨晚约定来接他的摩的司机,遂急忙抹了把脸,回到帐篷里取了包裹出来。此时,阿坚狗子丁丁仍在沉睡——他们还会在这里住一段时间。不便打扰,吴天放就在心里悄悄地道了别。
买到6点30分青川去成都的第一班车票:80。50元。司机说12点左右到成都。那样,他就有可能赶上下午2点多钟飞往北京的航班了,也就是说如果顺利的话,他今晚就可以回到中央美术学院了,就可以好好地冲个澡,睡上一觉。随后,就可以潜心地埋头于创作了。于是给成都的司机朋友熊师傅发手机短信,请他届时到客运站来接。
别了,青川!别了,四川!
别了,这里的高山大河瓦砾废墟,也别了这片土地上的认识和不认识的灾民,活着和死去的灵魂!吴天然知道,总有一天他还会再次回来,走进这个天府之国,可是此时,他只能默默祈祷:死者安息,生者前行。
吴天放走了,但吴迪、王聪聪他们仍在四川继续他们的工作。
就在吴天放离开四川没几天,王聪聪的心弦就被深深地拨动了。
愁云凝幕化泪雨,静风泣诉悼英灵。连日来,在汶川地震灾区,在都江堰市,上万群众泣哭抗震英雄武文斌。
吊唁的花圈摆满都江堰市胥家镇中心小学的*场,哀伤的人群前不见头、后不见尾,雪白的纸花堆成了座座小山,黑色挽纱汇集成了海洋。
一个普通士兵的离去,为何会引起这么多人的哀伤;一个年轻生命的追悼,为何会让一座城市万人空巷,哭声断肠?
他走了!因为他倒在了抗震救灾的第一线,老百姓说:“他是为了灾区人民而活活累死的!”
铁心为民,恨不得长出千双手。
5月12日,汶川大地震让济南军区铁军某师炮指连士官学员武文斌坐立不宁。作为学员,他即将返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测绘学院参加毕业典礼。
武文斌第一个找到连长:“咱是铁军部队,人民遇到了灾难,我们肯定有任务。”
连长李俊峰对他说:“你就要回学校参加毕业典礼了,即使有任务,也不能让你去。”
小武急了:“咱身上穿的是军装,当人民遇到灾难时,战士的责任就是往前冲!”
他在出征前给刚领了结婚证的妻子打了电话:“卫华,发生大地震了,本来说好下月要办婚事,又得推迟了。我可以有理由不去,但灾区人民有难,我怎么能无动于衷呢!”
“你放心走吧,我等你凯旋归来,那时我们去照婚纱照,虽然咱没钱买房子,就是租个小屋,也要把咱的婚礼办得热热闹闹。”这是一个新娘与她的新郎的最后一次约定。
昼夜兼程赶到灾区,得知废墟下还掩埋着许多生命,武文斌心急如焚,恨不得身上长出一千双手。
5月17日,武文斌所在师接到命令,迅速组织兵力前往汶川县三江乡展开搜救和转移重伤员。在军校读过军事地形学的武文斌,被抽调到通信营先遣队担负探路任务。
道路被毁,山体滑坡,判定方位、选择开进路线异常困难。但武文斌还是凭着过硬的专业技能,引导救援官兵以最快的速度,翻越3座2500多米的高山,第一时间把部队安全带到了指定地域。
得知山上有一位老人房屋倒塌、生死不明,武文斌立即找到通信营教导员王斌请战。山路崎岖,飞石滚落,武文斌毫不畏惧,带着几名战士攀山而行,一个多小时后赶到救援现场,将老人马学友成功救出。“舍不了自己的命,就救不了群众的命。”在陡峭的山坡上,武文斌和战友们轮流背着老人,四肢交替爬行。战友们说:“这是拿自己的命换老乡的生命啊!”
连长李俊峰眼含热泪说:武文斌平时是连队最听话的兵,到灾区后却成了“最不听话”的兵。
在抗震救灾的32个日子里,他总是找活干、抢活干,干完份内的事,就去帮着其他班排干,身上的迷彩服总是湿了又干,干了又湿。
6月17日早上8点,连队从玉堂镇向胥家镇转移战场,临行前,武文斌抽空给父亲打了个电话。父亲反复叮嘱他“既要完成好任务,又要注意休息,别把身体拖垮了,我们正在家给你忙乎结婚的事。”武文斌对父亲说:“现在哪顾得上休息,老百姓都在焦急地等着板房住!”
就在那个下午,代理排长李孝会见武文斌极度疲劳的神态,劝他说:“你这两天太累了,今晚卸板材你就别去了,在家休息休息。”
“还有那么多老乡没住进板房,我怎么能休息得下呀!”武文斌重复着这句话。
21时25分,武文斌和战友们冒着大雨将8车50吨重的活动板房建材全部卸载完后,累得瘫倒在泥水地上。
就在那个夜晚,武文斌终因劳累过度,引起肺部大出血而牺牲了年轻的生命。
铁血忠诚,处处为党解民忧。
武文斌入伍后分到了素有铁军之称的叶挺独立团“红二连”。2003年5月29日,武文斌以过硬的军事素质,当选为“新时期二十二勇士”之一,打破了连队多年来没有列兵入选的惯例。在红二连当兵的三个年头,武文斌连续3次被评为“新时期二十二勇士”。
来到抗震救灾一线,武文斌看到,每当有艰险任务,连队干部下达的第一个命令总是:“党员突击队先上!”武文斌暗暗地用行动向党靠拢。5月24日,指挥连接到命令,全力抢通都江堰市玉堂镇通往水泉村的唯一公路。
“突击队,集合!”32名党员迅速在连长李俊峰面前排成两列。这时,武文斌一个箭步冲进了突击队的行列。
“这是党员突击队,你来干啥?”李连长发现武文斌后,一把将他拉出队伍。“我是入党积极分子,就是要向党员看齐!”武文斌坚定地说。李连长只好特批他以团员身份参加党员突击队。
在急难任务面前,武文斌处处以党员标准要求自己。连队为灾区人民交纳特殊党费,武文斌又“忘”了自己的身份:“我不是党员,就算我的特殊团费吧。”指导员高星只好在“特殊党费”登记本上写下:“武文斌,特殊团费200元。”
武文斌到灾区时,身上共带了573元钱。“进村入户”时,他把300元悄悄给了受灾百姓。在交“特殊党费”时,身上仅有210元钱。他牺牲时,在清理他的遗物时,发现他身上只有5元2角钱!
一定要让烈士无憾地远行!集团军党委及时作出决定:追认武文斌同志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我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宣誓人:武文斌!”6月20日20时,在武文斌的灵堂内,战友们抱着他的遗像,庄严地代表武文斌齐声宣读了入党誓词。
铁骨钢筋,千锤百炼不言苦。
2004年,铁军师代表我军参加一次大规模涉外演习,代号“铁拳-2004”。演习中,担负主攻任务的就有红二连的“神炮手”武文斌。演习前一个星期,他患上慢性阑尾炎。为能顺利参演,他每次训练都强忍疼痛,虚汗直流。
演习前一天,连队干部发现了武文斌的病情,决定把他从参演名单上撤下来。武文斌坚决地说:“既然走进了铁军的门,我就要做铁军的人,这点小病算什么?”被“特批”参演的武文斌,出现在演习场上。演习结束后,“百名铁军之星”的名单上,有了武文斌的名字。
合格的铁军士兵,到哪里都是好样的。2005年9月,武文斌以全团第一名的成绩,考入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测绘学院测量与导航工程系士官一队。武文斌经常向同学们讲铁军的历史、传统。他说:“在铁军当兵能当出兵的味道来,当出兵的风采来!”
在抗震救灾战场上,武文斌以实际行动践行着“铁军士兵”的誓言,践行着铁军“五铁精神”的兵魂。5月15日下午,部队赶往都江堰市幸福街一倒塌的招待所营救群众。面对摇摇欲坠的危楼,武文斌冒险两次进入,历经5小时徒手抠挖,与另两位突击队员先后抬出两具遗体。撤离危楼仅10多分钟,这个建筑便在余震中坍塌。
6月17日晚上,累了一天的武文斌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帐篷,对战友们说:“大家都泡泡脚,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