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定城砖:指放置在嘉峪关西瓮城门楼后檐台上的一块砖。相传明正德年间,有一位名叫易开占的修关工匠,精通九九算法,所有建筑,只要经他计算,用工用料十分准确和节省。监督修关的监事管不信,要他计算嘉峪关用砖数量,易开占经过详细计算后说:“需要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块砖。”监事管依言发砖,并说:“如果多出一块或少一块,都要砍掉你的头,罚众工匠劳役三年。”竣工后,只剩下一块砖,放置在西瓮城门楼后檐台上。监事管发觉后大喜,正想借此克扣易开占和众工匠的工钱,哪知易开占不慌不忙的说:“那块砖是神仙所放,是定城砖,如果搬动,城楼便会塌掉。”监事管一听,不敢再追究。从此,这块砖就一直放在原地,谁也不敢搬动。现在,此砖仍保留在嘉峪关城楼之上。
吴天放觉得,定城砖这个叫法很好。世上的万事万物,虽然都是变动的、发展的,但在某个特定的时期都需要“定”。镇江、定海、安西、南宁、西宁等地名,彰显出国家对长治久安的渴求。对了,还有一个城市本身就叫长治。孙悟空的那根如意金箍棒是东海龙王的定海神针。老孙头将其拔掉后,龙宫立刻变得东倒西歪。人们要想心平气和,那也是需要“定心丸”的。吴天放觉得,一个人要想干成一番事业,必须要有一种定力。坚守理想,不随波逐流。
在修建嘉屿关时,还有冰道运石与山羊驮砖的传说也很有意思。
冰道运石:当初,修建嘉峪关城时,需要成千上万块长2米、宽0。5米、厚0。3米的石条,工匠们在黑山将石条凿好后,却人抬不起,车拉不动,且山高路远,无法运输。大伙儿边凿石条边发愁,眼看隆冬季节就要到了,石条还没有从山里运出一块,若要耽误工期,没有工钱是小,这脑袋可就难保了。大家正在长嘘短叹,这时,忽然山顶一声闷雷,从白云中飘下一幅锦绸,众工匠赶紧接住,只见上面若隐若现有几行字,大家看后恍然大悟,按其行事。等到冬季到来后,众人从山上往关城修一条路,在路面上泼水,让其结成一条冰道,然后把石条放在冰道上滑行运输,结果非常顺利的把石条运到了嘉峪关城下,不但没有延误工期,反而节省了不少工期。众工匠为了感谢上苍的护佑,在关城附近修建庙宇,供奉神位,并成为工匠出师后必须参拜的地方。
山羊驮砖:嘉峪关城,城墙高9米,还要在城墙之上修建数十座大小不同的楼阁和众多的垛墙,用砖数量之大是非常惊人的,当时,施工条件很差,没有吊运设备,全靠人工搬运。而当时修关城所用的砖,都是在40里以外的地方烧制而成。砖烧好后,用牛车拉到关城之下,再用人工往上背。由于城高,唯一能上下的马道坡度大,上下很困难,尽管派了许多人往城墙上背砖,个个累得要死,但背上去的砖却仍然供不应求,工程进展受到了严重影响。一天,一个放羊的孩子来到这里放羊玩耍,看到这个情景,灵机一动,解下腰带,两头各捆上一块砖,搭在山羊身上,然后,用手拍一下羊背,身子轻巧的山羊,驮着砖一溜小跑就爬上了城墙。人们看了又惊又喜,纷纷仿效,大量的砖头很快就运上了城墙。
吴天放知道,类似这样的传说,在很多地方都有,反映出中国古代人民的聪明和才智。冰道运石和山羊驮砖,更反映着民间的智慧和老百姓的乐观主义精神。
第五卷 风云叱咤 第392章 美到心痛
在嘉屿关,给吴天然带来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的有两处景点,一是黑山岩画,二是七一冰川。**泡!书。吧*
黑山岩画主要分布于嘉峪关市西北约20公里处的黑山峪谷的陡崖峭壁之上。整个岩画群总计约150余幅图画,绵延约2公里,刻划时代约从战国时期至明代。这些岩画所处位置,最低者距离沟底仅0.5米,最高者则在5米上。画面有的一组有几层构成,有的则只是一人或一两个动物构成。画面大小不一,一般高为0.2—2.4米,宽约0.3一3米。
黑山岩画形象生动、内容丰富,主要有人物、动物及其各种活动场面。画面描绘的动物有十几种,马、牛、羊、鹿、狗、鸡、鱼、虎。狼、蛇、龟、雁、鹰、骆驼等,无论是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动物,还是在生活中常见的动物,都成为了当时人们笔下乐于表现并反复描述的对象。而画面所反映出的人们的各种活动场面,更是丰富多彩,其中既有游牧民族赶着家蓄放牧的场面,又有农闲时节狩猎的活动;既有列队射箭练武的*练演习场面,又有竞相射雁的实战*作;既有自然界生存竞争中虎逐牛羊的惊险情景,又有动物们为了争夺统治权而进行的温和的角力场面,如野牛相抵的力感。而人们平时骑着马或骆驼四处走动,高兴时则欢聚一堂翩然起舞,在狩猎季节,除了个人的捕猎行为,常常还聚集众多的部落成员,进行大规模的围捕猎物的活动,所有这些日常生活情景,都构成了岩画画面所表现的重要内容。画面反映了古代牧民对精神生活的强烈追求。据考证,黑山岩画为羌族文化遗迹,对研究河西走廊古代羌族的社会生活与历史文化有重要价这里岩画不仅内容丰富,黑山岩画还善于表现大型的场面。如人们的狩猎活动,除了表现一人用弓箭射杀山羊或糜鹿的单猎活动外,更多的是表现群猎和围猎的场面。如在四道沟岩画的一幅围猎图中,许多徒步引弓的猎人,围住了几只野牛和长角鹿,这些牛和鹿体态硕健,扬尾抵角,作困兽犹斗状,于是除了猎人们赶快射箭之外,外围还有骑手引弓以待,防止突围,右侧还有人高声呼喊,呐喊助威。
在这一岩画群中,还有一幅大型的*练演武场景,堪称大型活动场面。整幅画面共分为上、中、下三层,共有30多人。上层共有9人,其中2人横排列队而立,左起第二、三人一手叉腰,一手向前伸出,其余人均双手叉腰,似在观看*练,而队前一人,面前竖立着靶标,手持弓箭,似在练习射箭;右后方站立一人,远远地观望。中间一层共有12人,其中9人横排列队而立,他们一律都左手叉腰,右手握拳向前举起;右起第一人,手牵一犬而立;队前有2人,面前有靶状物,其中一人做练武动作;队伍左侧较远处有一人一手叉腰,似在远望。中间这一层的人物似乎在进行徒手进攻的练习。下层共画有9人,其中6人横排列队,队前2人做练武动作,队后一人双手叉腰观看,这些人物形象大小不一、神情姿态各异,显示了丰富的表现力。
整幅图中人物的形象和衣着服饰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郁的民族风情,人物头顶都竖立着高高的尖状饰物,衣着上有的长裙束腰,只露出双脚;有的身着短裙,显得灵巧轻便、在另一些舞蹈场景中,热情的人们身着束腰长袍,头顶羽状饰物,叉腰扬臂,扭动身躯,或列队群舞,或单个独舞,富有生活情趣。所有这些画面,真实地反映了当时这一地区人们的生活情景。
在吴天放的眼里,黑山岩画图像风格粗扩、手法古拙、造型生动、境界高古,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研究价值。
吴天放甚至有了一种要跪倒在黑山岩画前的冲动,先民们的作品太伟大,太了不起了。艺术作品只有这样深入生活、深入到人的心灵深处,才能生命长青、永放光芒。
让吴天放痛心的是,这里的岩画已经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如果再不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黑山岩画预计将在六七年之后消失。
吴天放在这里就遇到了一位当地放羊的老汉,吴天放就问:“老伯,这里的岩画为什么会被破坏得如此严重?”
老汉无奈地说:“你是不知道,很多岩画都被人盗割了。只要用一把云铲顺着石头缝别,就可以轻易的把一副岩画割下来,岩画一年比一年少。”
吴天然的心里很清楚,被盗去的大部分都是那些人物画像和有艺术价值的图象。老汉还说2000年之前偷盗比较严重,好多岩画现在已找不见,导致近两年很少见到游人。
老人最后惋惜地说,在上世纪70年代以前看到的岩画比现在幸存的岩画要好看得多。
吴天放仔细看了看,现存岩画旁均有当地管理部门的普查标记,有些岩面的普查标记尚在,但在附近却找不到岩画。
还有一些岩画虽然仍在,但近旁却刻上了“某某到此一游”之类的乱涂乱划。吴天放觉得“到此一游”是咱中国旅游界的一大特色。
在万里长城的大青砖上,在玉龙雪山的千年老树上,在鸡毛小店的厕所木板墙上,总是能发现许多人歪歪扭扭的刻写着“×××到此一游”的“书法”真迹。众所周知,这种现象早已成为过街老鼠,但在人人喊打的同时,却并不见老鼠的真正减少或消失。有的人把名字刻在石头上想不朽,有的人天生就有着一种表现欲,有的人仅仅要证明自己去过某处。就连齐天大圣孙悟空一连串的筋斗云翻过后,不是也在如来佛的手掌上撒一泡尿,留下自己到此一游的痕迹吗,更何况是滚滚红尘中的凡夫俗子呢?
当然,除了人为的因素,也有自然力量的破坏。由于这里常年刮风以及二氧化硫对岩画表面的侵蚀,导致岩画逐渐模糊,自然因素对黑山岩画构成了严重威胁。
面对无言的黑山岩画,吴天放同样感到无话。黑山岩画几千年的风雨都过来了,难道要毁在今天人们的手中?!
吴天放甚至想,国家是不是也应当把这些岩画铲了来,放到博物馆的玻璃柜子里。这样做,虽然失去了自然的野趣,但总比失落在荒原里强。
第五卷 风云叱咤 第393章 碰瓷
吴天放在嘉屿关市北边的黑山上,描摹了不少古代岩画。(_他觉得先民们所用的线条都很简介,却能传出质朴、粗犷的美感。这一点对他启发很大。
站在黑山上,吴天放举目远眺,越过河西走廊的戈壁与沙漠,可看到南边祁连山上皑皑的白雪。吴天放向往已久的“七一冰川”就在那里静静地等待着他。
祁连山是河西走廊南侧的一群平行排列的褶断块山脉,长900~1000公里,海拔多在3000米以上,其中5000米以上的高峰有26座。祁连山为古代匈奴语,意本为“天山”,极言其山峰耸人天际。山峦共有冰川3066条,总面积2062。72平方公里,为典型的高原冰川。冰川储量达1145亿立方米,其融水为河西走廊绿洲生成的水源基础,被誉为“高山水库”。七一冰川只是祁连山众多冰川中的一处。
“七一”冰川位于嘉峪关市西南116公里处的祁连山腹地,它是由冰川学专家于1958年7月1日发现、并以发现日期命名的一座高原冰川。该冰川斜挂于坡度小于45度的山坡上,全长30。5公里,冰层平均厚度78米,最厚处达120米,冰峰海拔5150米,冰舌前沿海拔4300米。
吴天放从嘉峪关市乘车南行,约两小时就来到了七一冰川脚下的营地。营地海拔3700多米,向前爬行5公里,就来到了冰舌前沿。脚下这10里路,让人走得是气喘吁吁。和吴天放同行的还有4个从天南海北聚在一起的大学生。这两男两女其实原来并不认识,是通过网上的招募联系,最后在兰州会合后,一路向西跑到这里来的。吴天放知道,这就是所谓的“驴友”了。他们的下一站和吴天放一样,那就是看罢七一冰川后前生敦煌。吴天放就决定和他们结伴同行。
还没有到达冰舌,这几个大学生已经感到冷得受不住了。
不过,眼前的美景却让年轻人高兴得叫了起来。在一块刻有“青山不老,为雪白头”的纪念碑前,大家都兴奋地拍照留念。一时间,“茄子”声不断。站在冰舌前面,远望雪山,真好像银河倒挂,白练悬垂。脚下的冰舌处冰雪消融,水流四注,瀑布飞泻,声震山谷。回望山下,牧场上绿草如茵、鲜花盛开、牛羊遍野。牧人的帐篷中炊烟袅袅,夺泻而下的河水九曲连环。
4位大学生听说吴天放现在正在读研究生,学的是油画,再有一年就毕业了,大家便以吴老师来称呼他。虽然大家都相互留下了各自的联系方式,但一时间,吴天放也记不下他们的名字,只好在心里按年龄的大小称他们为甲乙丙丁了。甲为男生,身材高大。乙为女生,体态丰满。丙也为男生,身材瘦小,戴近视眼镜。丁也为女生,身村娇小,着装时髦。
小乙的脸上泛着红光问:“吴老师,咱们向上再走多远呢?”
吴天放笑笑说:“咱们不是职业的登山家,又没有专业的设备,咱没有非要登顶的任务,咱们能走多久就走多走吧!”
小丁大声地说道:“好,尽量往上冲!”话意未落,她就一下子冲到了最前面,似一只灵动的小燕子。
当他们来到冰川的腰间时,但见冰舌斜伸,冰墙矗立,冰帘垂吊,冰斗深陷,神秘莫测。
吴天放站在一方突出的岩石上,四周都是冰雪世界。他向远方眺望,但见冰峰相簇,直插云天,天地相接,一派苍茫。吴天放的心灵此时此刻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和洗礼。他觉得如果周一菲能来看一看这雄浑浩荡的冰雪世界就好了。吴天然这时虽然感到很冷,但他的心中却热得很。他不由得轻声地吟诵起毛主席的那首《沁园春?雪》来。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在酷热的夏天能领略到茫茫的冰雪风光,别有一番美妙的滋味。
小丁此时也向蓝天高举着双手说:“啊,刺激,震撼!”
她的声音在冰山上回荡,传出了好远好远。不远处有一只大鸟随着她的叫声沿着山脊低低的飞掠而去。
小丁大声地说:“看,快来看,老鹰!”
吴天放说:“这不是老鹰,是雪鸡!”
大家站在一处垭口上东张西望,兴奋不已。忽然万里晴空的冰山上突然飘来了一团乌云,一阵冷风吹得几个人有些东倒西歪,天上竟飘下了如沙子一样的雪斗来。
甲有些慌张地说:“吴老师,咱们快撤吧!”
吴天放说好:“好!”
几个人就相互搀扶着,艰难地往山下走去。
当他们一行人走到“冰川环保探险旅游服务中心”时,一个个都累得鼻塌嘴歪了。此时已是下午五点多了,他们在这里简单地吃了一顿饭后,就又乘车向山下的嘉屿关驰去。
回到嘉屿关时,已是华灯初放。吴天放他们五个人就安顿在了酒钢大酒店里。随后吴天放又请4个大学生在风味小吃一条街上吃了一顿。然后他们就开始逛夜市了。
在嘉屿关和酒泉一带,最为出名的旅游纪念品就是夜光杯了。夜光杯两千年前就有了,但它的出名却在于唐代边塞诗人王翰的那道《凉州词》。在吴天放的眼里,这首诗堪称是千古绝唱。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这正反映出了我们中华民族身上的那种英雄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气质。
夜光杯采用优良的祁连山玉精雕细琢而成,纹饰天然,杯薄如纸,光亮似镜,内外平滑,玉色透明鲜亮,用其斟酒,甘味香甜,日久不变,尤为月光下对饮,杯内明若水,似有奇异光彩。
夜光杯造型别致,风格独特,质地光洁,一触欲滴,色泽斑斓,宛如翡翠,倒入美酒,酒色晶莹澄碧。尤其皓月映射,清澈的玉液透过薄如蛋壳的杯壁熠熠发光。
当地的商家讲夜光杯的特点是:抗高温,耐严寒,盛烫酒不炸,斟冷酒不裂,碰击不碎。如在夜晚,对着皎洁月光,把酒倒入杯中,杯体顿时生辉,光彩熠熠,令人心旷神怡,豪兴大发!
在一家名为“边塞明珠”的纪念品商店里,小丁正在和商家讨价还价时,一只玉杯掉到地上摔碎了。大家都没有看清,究竟是小丁将它打碎的,还是商家自己碰掉的。这只玉杯的标价是8888元,商家说这是极品夜光杯,损坏了当然必须得赔。一听商家的话,小丁当时就傻眼了。
吴天放的第一反映是,麻烦,遇到“碰瓷”的了。
据说,“碰瓷”是清朝末年的一些没落的八旗子弟“发明”的。
这些人平日里手捧一件“名贵”的瓷器(当然是赝品),行走于闹市街巷。然后瞅准机会,故意让行使的马车不小心“碰”他一下,他手中的瓷器随即落地摔碎,于是瓷器的主人就“义正词严”的缠住车主按名贵瓷器的价格给予赔偿。对这个基本上是赶时间的人进行讹诈(据说成功的机会很高)。久而久之,人们就称这种行为为“碰瓷”。
“碰瓷”现象伴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演化。尤其是进入到21世纪以来,它的花样不断地翻新。一般*此种手法的骗子,均具有吸引路人驻足、与陌生人攀谈的本领。这种招术的表现手法有很多,其中使用得较多的应当算是“拾金平分”。此外还有:你轧我脚了、你剐了我的车、你把我撞倒了、你碰掉了我的耳挖勺等等。
现代的“碰瓷”已呈现团伙作案的趋势,在一些大城市并出现了以此谋生的人,叫“职业碰瓷党”。而作案工具已经发生了改变,由破瓷碗改成了平光眼镜、假手表、破旧CD机、手机以及废旧的手提电脑等物,而且性质更加恶劣,多为团伙作案,如敲诈不成,马上会对事主进行殴打并转化成抢劫、抢夺,严重地侵犯公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在这家纪念品商店里,围绕天价夜光杯,双方发生了争执。这时,从商店的里走出两个彪形大汉。他们走到商店的大门口,一言不发。可以相见,吴天放他们不拿钱是走不出这个大门的。
这时,从门外面又走进一个60多岁的老太太。听了双方的争执后,她就拉过吴天放说:“你在他们中间年龄大些,我同你说吧。这里的商品都是货真价实的,有物价部门的明码标价。我看你们都像是学生,我的孙女也在外地上大学,我很同情你们。我和这里的老板是邻居,很熟。这样吧,你们也不要吵了,吵解决不了问题。我给老板说说,就看能不能按成本价让你们出。”
吴天放知道,这显然就是一个托儿。可没有办法,报警吧,又说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