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古代养娃日常-第17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识摇摇头,一脸惊异地感叹道:“两位兄长的这番表现,着实太出乎我的意料。”

    说罢,刘识便将三人谈话的内容捡重要的略略提了提。

    彭瑾倒和刘识的看法不一样,听完笑道:“和你这个前途无量的宁安伯打好关系,难道不是最有利的事吗?”

    三十六计,攻心为上,刘诚和刘让这是拼谁能先一步赢得刘识的好感呢!

    刘识哑然,默然半晌,无奈地点点头,自嘲道:“或许在我心底,还是愿意把他们当做兄长看待的吧……”

    所以才不愿意将他们想得太坏,只想在自己身上谋取利益,而不顾念手足之情。

    可是事实已经一次又一次地证明,这都只是他的一厢情愿罢了。

    “那你打算怎么应对?”彭瑾问道,“万一有朝一日他们真的为了各自的利益打了起来,还把你牵扯其中的话。”(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

第517章 圣眷

    刘识长叹一声,却也没有犹豫,答道:“袖手旁观,两不相帮罢了。”

    彭瑾点点头,刘识能这样想真是太好了,她先前还一直担心刘识会被诚意伯府诸人虚假的关怀所欺骗呢。

    毕竟,这人一旦缺什么,就会特别渴望什么,有时候甚至因此而甘愿付出沉重的代价。

    见刘识神色郁郁,彭瑾便故意打趣开解他道:“说起来,这次还真要感谢圣上给了你宁安伯的恩封,否则身份地位不相当,还不知道那边会怎样借由亲情纠缠你呢!”

    刘识的宁安伯可是实打实地凭借自己的本事挣来的,远非诚意伯这样开国时投机倒把迎来的爵位可以相比。

    更何况当今圣上太熙帝,已经开始着手削弱这些开国勋贵的手里的权力,原本就落魄得只剩下一个空架子的诚意伯,就更加不能和被太熙帝钦封的宁安伯相比了。

    诚意伯府诸人的嘴脸面目,刘识看得分明,并且深深受挫、厌恶,彭瑾倒也不担心因为说这样的话,而影响了她和刘识之间的夫妻关系。

    刘识闻言,不由地笑叹一声。

    彭瑾说到这里,想起了正事,便停下手里的活儿,问刘识道:“不是说圣上让你回京之后就立即入宫觐见吗,你打算什么时候去?”

    刘识笑道:“方才已经递了折子,至于什么时候入宫,还要等圣上的诏令。”

    “那正好!”彭瑾指着地上一堆的文稿书卷,笑道,“刚才我还担心这些东西归置得不和你的心意呢,现在正好你亲自来筹划指挥。”

    刘识知道彭瑾是想要借着这些琐事转移他的注意力,免得他被诚意伯府的糟心事闹得神思郁郁,心中一片柔软,温声道:“好!”

    夫妻二人说说笑笑,不觉时间飞逝。

    等到书房完全收拾妥当了,太阳的热度也渐渐地减弱了。

    傍晚时分,太熙帝的批复传达了回来,着刘识明日早朝后觐见。

    于是头天晚上,彭瑾就将刘识第二天入宫的穿戴都准备妥当了,刘识也在心中默默地准备了明日的奏对。

    夫妻二人守着一豆灯光,各自忙碌,不时闲聊两句,平淡而温馨。

    第二天,刘识如往常一样早起晨练,回来重新梳洗,换上觐见的衣物,简单地吃了一点早饭垫肚子,便乘坐马车,一路朝皇宫疾驰而去。

    今日的朝会持续得时间有些长,刘识坐在寒凉的值房内,觉得腿脚都有些冰凉。

    幸而他身体底子极好,不然在这寒冬腊月里枯坐一个多时辰,腿脚都要冻坏了。

    等到太熙帝召见刘识时,一上午的时光已经过去了大半。

    刘识跟在内侍的身后,一路东转西转,一直拐到一处小巧玲珑的宫殿。

    刘识抬头一看,只见上书鹿鸣轩三个大字。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三国时的枭雄曹操,曾经引用《诗经鹿鸣》,来表达自己对于贤才的渴求和尊敬。

    太熙帝即位之后,将原本几近荒废的鹿鸣轩重新整治,作为自己接待臣子之所。

    能够来鹿鸣轩接受太熙帝的召见的臣子,未必是大权在握的重臣,但一定是他信任恩宠有加的近臣。

    所以大齐朝的官场上才会流传有这样的话“此生不入鹿鸣轩,封疆坼土也枉然”。

    刘识这么想着,就见前头的内侍停住了脚步,操着尖细的声音禀报道:“回禀陛下,宁安伯在外求见。”

    下一刻,里面传来爽朗而急切的笑声,还有匆促的脚步声:“快宣宁安伯进来!”

    内侍躬身做了个“请”的手势,神情恭敬道:“伯爷,请。”

    这位宁安伯可是太熙帝即位后恩封的第一位伯爵,而且还是在太熙帝着手一步步地削弱勋贵的权力之时,可见其未来前途不可限量,不由地他不小心地伺候着。

    刘识颔首谢过内侍引路,一撩衣袍,跨了进去。

    然而刚跨进门槛,就见一身明黄绣飞龙在天常服的太熙帝迎了出来,面容和煦,神情亲切,稍显激动。

    刘识慌忙要伏身下拜,口中尊敬地问安道:“微臣拜见陛下。”

    然而他身子才下伏一半,人就被太熙帝伸手亲自托住了。

    太熙帝亲切地笑道:“爱卿不必多礼。”

    刘识见太熙帝请辞恳切,便欣然从命,拱手恭敬道:“微臣惶恐。”

    “什么惶恐不惶恐的容后再说。”太熙帝说着,一路率先朝内侧的书房走去,笑道,“你倒是赶紧和朕说一说抵御倭寇和远洋海上商队的事!”

    先前平倭大将军于得水入京禀报战绩、接受封赏时,已经向太熙帝禀报过驱逐倭寇的事了,但是太熙帝觉得武将禀报战况,多是为了争取战功,总得不尽兴,所以才特地要让刘识开口说上一说。

    刘识见太熙帝在书案前坐下,便立在下首,拱手要答。

    “爱卿不必拘束。”太熙帝先一步笑道,说罢吩咐屋里伺候的小内侍,“给宁安伯赐座。”

    不说官职却说爵位,在这个削弱勋贵权力的风口浪尖上,可见是有意要抬举刘识。

    小内侍恭声应诺,搬了一把太师椅放在下首,恭敬地请刘识坐下。

    能在鹿鸣轩伺候的内侍,都是深得泰希的信任和恩宠的,然而太熙帝再恩宠他们,他们也不过是一群去了势的阉人,哪里敢在刘识这等重臣近臣面前放肆。

    刘识躬身谢过了太熙帝的恩赐,这才在太师椅上坐下,说起抵御倭寇的事来。

    刘识没有过多地润色修饰,语言浅近质朴又生动形象,太熙帝听来,似乎可以想见当时两方对阵的紧张形势,不由地随之而紧张,或是热血沸腾。

    太熙帝当初是从过军的,也正是因为那次从军练的经,才让他从一个不显眼的皇子脱颖而出,意外拥有了九五至尊的宝座,所以他对于军旅生活总是比一般人更多一份深情。

    所以当刘识简明生动地禀报完战争的经过之后,太熙帝不由地一脸神往地感叹道:“朕曾经在陆上遇敌厮杀,斩敌无数,却还从来没有过海战的经。想来倒是颇有些遗憾。”(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

第518章 恩遇

    刘识见太熙帝脸上露出遗憾的神色来,心中颇不赞同。

    他虽然也向往军中的热血生活,但从来都不愿意有战争争端,因为一旦战事起,最终受到苦的还是那些百姓和普通士卒。

    当然,这些话可不好说给太熙帝听。

    所以刘识换了一个方式,委婉地回道:“边疆少战事,正说明陛下治理有方,四海升平!这都是陛下的功绩。”

    太熙帝听完哈哈大笑。

    谁都喜欢听这样的奉承,更何况刘识的奉承言之有物,神态认真而恭谨,更加让人心情愉悦。

    “这不单是朕一个人的功绩,也是众臣鼎力辅佐的成就,是我大齐每一个子民的努力!”太熙帝神情庄重地说道。

    自打他有心争夺皇位起,就开始暗地里学习帝王谋略,深知百姓如水,君国如舟的道理,水则载舟,亦能覆舟。

    因此,哪怕他即位之初为了稳固权力统治而不得不严刑峻法,对众臣甚至亲兄弟子侄都绝不手软,却从来不舍得苛待百姓。

    这些年来,好歹,他也算博得个勤政爱民的贤名。

    想到此处,太熙帝不由地露出自得的神情来。

    刘识拱手受教,神情真挚地应和道:“陛下的话倒是让微臣想起一件小事来。

    此次任满归京,在泉州海滨小镇等船只的时候,微臣一家在小镇上一家客栈里暂住。客栈掌柜因为感念微臣率众赶走了倭寇,保护了他们的故土家园,所以坚决不任何的资费,还将招待微臣看做是他们一家的幸运。

    有这样热爱自己故土家乡的百姓,我大齐何愁不能国运昌隆,让四方来贺呢!”

    太熙帝闻言深受触动,连连点头,神情满是感叹骄傲。

    有这样的子民,也是他身为君主的幸运!

    说完了抵御倭寇的事,太熙帝又问起了他最为好奇的远洋海上商队的事情来。

    “我大齐在陆上称王称霸,四境宴安。然而海事戍防却一直未能完善,所以这次才给了倭寇以可乘之机。”刘识认真分析道,

    “所以当初微臣力主同意约瑟芬先生的请求,并且坚持官府入股其间,并不是贪图远洋的珍宝,而是希望借机探明附近海域,甚至是更为辽阔的海洋,借此机会设立戍防,以稳固我大齐的海岸线。

    此次回京,微臣之所以选择乘船走海路,也是这个原因。

    从泉州一路行来,微臣就发现,除去离着京城最近的天津港,整个北方的海事防备明显比南方松懈许多。

    未得战火洗礼,诸将士耽于目前的安乐,长此以往,万一再遇到这次倭寇侵袭东南沿海的事件,只怕后果不堪设想啊!”

    北方靠近京城,万一北方海事戍防失守,到时候会直接威胁到京城的安危。

    听刘识这么说,太熙帝先前的那点自得骄傲逐渐烟消云散,眉头凝肃起来。

    “眼下倭人虽然暂时臣服,主动做了我大齐的附属国,称臣上贡,乖觉无比。但是,纵虎归山,后患无穷。

    倭人先前既然能毫无缘由地侵犯我大齐海域,妄图掳掠我们的土地和人民,此番又怎么会甘心屈居人下,真心做一个乖顺的臣子?

    这样的‘屈辱’,只会让他们将来的反击愈发地激烈。

    有备无患,防微杜渐,陛下还是要早作决断啊。”刘识忧心忡忡,言语赤诚。

    太熙帝凝眉沉思,再也不见一丝先前的自得骄傲。

    “我大齐北方海境,真的如你说的一般防备松懈?”太熙帝迟疑道。

    他相信自己的御下治国的能力,北方又临靠京城,天子脚下,将士们怎敢懈怠!

    可是,刘识为人赤诚,一心为国,不顾艰险生死,他既然特地借由乘船回京查略北方海境,肯定也不会撒谎!

    太熙帝眉头紧锁。

    “或许是微臣危言耸听。”刘识客官地回道,“但是早作防备,总是好的。”

    “朕记下了。海防整顿,势在必行。”太熙帝立刻做出了决定。

    如果是在以前,他或许不会这么爽快地就下定决心整顿海防,毕竟大齐疆域主要在陆上,而且当时外有敌国窥伺边境,内有高昱带领大皇子后嗣逃脱,又有开国功勋恃宠而骄,他平靖陆上疆土尚且分身乏术,哪里还会有心思去整顿海防!

    但是现在,大齐国力日渐强盛,周边国家只能蛰伏,边境安稳;那些不听话的开国勋贵们也正被他一步步地削弱职权;更重要的是,刘识在红河县任上,见微知着,顺利帮助他拿下了高昱等叛贼,解决了他的心腹大患。

    皇位坐得安稳了,现在他自然就可以腾出手来做其他的事了。

    而且从远航海上商队进贡的奇珍异宝来看,海洋远比他想象的更加魅力富饶。这样一块大肥肉,他又怎么能够轻易舍弃呢!

    太熙帝神情逐渐变得坚定起来。

    “陛下圣明!”刘识心悦诚服,拱手恭敬道。

    除了对于过去那段不太辉煌的继位史多有遮掩,不择手段,太熙帝也算得上是大齐开国以来,最有雄才大略、爱民仁心的君主了。

    能生于太平盛世,为这样的君主效力,纵展自己的胸怀抱负,实现自己济世济民的志向,是他的幸运。

    “至于远洋海上商队具体的探知情况,陛下若是有兴趣,不如召商队的负责人约瑟芬先生入宫觐见,让他亲自向陛下禀报。”刘识趁机举荐道,“微臣虽然一力促成了远洋海上商队的成立,但是从未随商队出过海洋,凭空想象的事,怎么敢禀报陛下。”

    严重一点的话,这不是欺君之罪吗!

    “约瑟芬先生此番也来京城了?”太熙帝一脸惊喜地问道。

    刘识点点头,拱手答道:“微臣登船返京时,约瑟芬先生正好带领远洋海上商队出洋归来,见状便一同来了京城。说是要见识见识天子脚下的繁华阜盛。”

    “既然如此,那你出宫后就代朕传个旨意,召约瑟芬先生下午入宫觐见。”太熙帝稍显急切地吩咐道,踌躇满志。

    “微臣遵旨。”刘识欣然一笑,躬身领旨。(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

第519章 封赏

    君臣畅聊太忘情,一时忘了时间。

    等到内侍过来请示午膳摆在何处时,太熙帝看着正午的太阳,干脆留了刘识一起在鹿鸣轩一起用了午膳。

    午膳后,刘识请辞,出了皇宫。

    刚一出宫门,就见安老大亲自驾车等在那里了,整个人斜靠在马车上,惫懒无聊的模样,也不知道等了多久。

    见刘识出来,安老大慌忙跳下马车,迎了上去,招唿道:“大人出来了!夫人见午饭时您还没有回去,有些担心,早早地让我驾了马车过来等着了。”

    “圣上留了午膳。”刘识笑着解释一句,神情淡淡的,并没有获得被太熙帝赐饭的殊荣的激动。

    安老大一听却很激动,仿佛太熙帝赐宴的人是他一般,一路上不住地和刘识说起这件事。

    马车一路疾驰回到了灯笼巷的刘宅,彭瑾早就在二门上焦急等待了。

    夫妻二人一路进了内院,刘识来不及和彭瑾说上午入宫接受太熙帝召见的情况,就嘱咐约瑟芬先生赶紧准备准备,一会儿和他一起进宫面圣。

    约瑟芬先生的汉话偶尔不太灵光,他还要一同前往,在必要的时候充当翻译呢。

    这是约瑟芬先生此次入京最大的渴求,但或许是愿望实现得太过于突然了,他愣在当地片刻,才明白过来刘识的意思,激动地跳了起来,抱起身边的约瑟芬夫人和孩子们就一阵勐亲。

    刘妈妈等留守刘宅的婢仆,经过一天的适应,已经习惯了这洋人一家动不动就拥抱亲吻的风俗,只是强忍着笑意别开脸去,不再像昨天初见时那样惊异不止、心中羞愤。

    “圣上午后要小睡片刻,接着还要批复朝臣早上刚递的奏折,咱们可以等一等再入宫。你正好趁此机会,来了解一下我们大齐的面圣规矩。”刘识一脸正色。

    殿前失仪的罪过可大可小,为了约瑟芬先生和远洋海上商队今后的发展,必要的规矩是一定要学会遵守的。

    约瑟芬先生连忙点头,恭敬地请了刘识进屋教他。

    彭瑾和约瑟芬夫人怕打扰他们,便回了起居室,闲话京城风物。

    至于凯特、约翰和伊丽莎白三个孩子,就交给暖暖和刘湛刘澈去招待了。

    孩子们巴不得如此,都一窝蜂地涌到后花园里,嬉戏追逐,玩得是不亦乐乎。

    大约过了一个时辰,刘识和约瑟芬先生推门而出,衣冠整齐地乘坐上马车,一路疾驰向皇宫。

    彭瑾和约瑟芬夫人便带着孩子们在家中等候,焦急忐忑又激动期待。

    尤其是约瑟芬夫人,此番进宫若是能得到大齐皇帝的庇佑,那将来远洋海上商队必然能更进一步发展。

    心有所待时,时间总是显得特别地难熬。

    好在日落时分,刘识和约瑟芬先生终于赶了回来。

    约瑟芬夫人和彭瑾携手应了上去,焦急地问道:“怎么样?皇帝陛下怎么说?”

    约瑟芬先生止不住地笑道:“成了!皇帝陛下还特地赐予我了官职!”

    他竟然也有做官的一天,想想真是奇妙。

    彭瑾一听,面露惊愕,她想到太熙帝会对约瑟芬先生有所嘉奖,但还没有料到,太熙帝竟然会直接授予约瑟芬先生官职。

    一旁的刘识见彭瑾一脸惊异,又见约瑟芬夫妇旁若无人地又抱到了一起,干脆带着彭瑾回了房间。

    “怎么回事,圣上怎么会想到赐予约瑟芬先生官职的?”刚一进屋,还未坐定,彭瑾就好奇焦急地问道。

    “说是官职,其实不过是个虚衔罢了,为了方便远洋海上商队在大齐境内行走而已。”刘识笑道,“这就和赵铣奉旨经商是一样的。”

    海上行走?

    朝代都没有听说过有这个官职的,显然是太熙帝临时起意新加的。

    不过,有了这个正八品的虚衔在,将来约瑟芬先生和他的远洋海上商队在大齐境内行事会方便许多。

    “那既然有了官职,约瑟芬先生一家是不是从今后就要留在京城了?”彭瑾又问,若是能留下来也不错,约瑟芬先生一家确实是值得真心相交的朋友。

    “恰恰相反。”刘识笑道,“圣上赐给约瑟芬先生的是正八品的海上行走的官身。

    什么叫‘海上行走’?顾名思义,不就是要让他继续率领远洋海上商队,征战海洋!

    至于约瑟芬夫人和三个孩子,留在京城还是回泉州,就全看他们自己的选择了。”

    彭瑾目瞪口呆,海上行走,这官职也太“顾名思义”了吧!

    “不过这样一来,约瑟芬先生应该会很高兴吧。”彭瑾笑道,“他这样喜欢在茫茫大海上冒险闯荡的人,可不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