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林宥伦心想着八卦果然是女人的天性,连钟楚虹也不能免俗。
“我还以为某人的周妹妹和台湾那位王小姐会在酒会上打起来。”钟楚虹故作遗憾地叹了一口气,心里那股酸酸的味道,却是只有她自己才知道。
为了掩饰这种情绪,没等林宥伦开口,她便接着问:“听说你还给她们每人都送了一条礼服长裙,难道这样她们就被你给收买了?”
“其实也有你的一份,可惜你今晚没去。”
林宥伦的话让钟楚虹心头一颤,可转念一想却发现自己差点让这家伙给骗了,他连自己穿的衣服尺寸都不知道,也没让她去那家店里量过,这种专门定制的礼服是随随便便买来就能送人的?
短暂的沉默后,林宥伦听到了钟楚虹一声幽幽地叹息。
“你这家伙要哄人也找个好点的理由,这样说很有意思吗?”
林宥伦看着突然变得情绪低落的钟楚虹,心中忍不住升起一阵爱怜,柔声说:“那衣服就放在我家里,本准备给你一个惊喜的。”
钟楚虹这回却是真的相信了,心里舒服了许多,不过嘴上还是抱怨:“都不知道人家穿什么尺码就胡乱买衣服,真以为我那么好骗吗?”
林宥伦耸耸肩,“做衣服的尺寸是以前就量好的,所以我才让你少吃点,撑圆了肚子,回去衣服不合身可不要怨我。”
钟楚虹完全惊呆了。她突然想起进《黑夜传说》剧组前,导演曾派人过来给她量过衣服尺寸,因为这部电影里女主角穿的衣服都要专门定制。林宥伦既是影片的监制,那么这件事肯定就是经过他授意的,自己却是从一开始就误会了他。
第94章孤男寡女
吃完夜宵,钟楚虹一定要林宥伦陪她坐巴士回去。林宥伦一开始不同意,可经不住钟楚虹眼神的苦苦哀求,只好和她一起去站台等车。
“都这么晚了,巴士司机早就下班了吧?”等了半个多小时,不见有车来,林宥伦心里便开始打起了退堂鼓。
“肯定会来的。”也不知道什么原因,钟楚虹非要固执的坚持等到那班车。
在继续等车的时候,钟楚虹突然有感而发:“你有没有觉得,其实爱情就像等巴士一样,有时候你觉得这巴士好旧,不肯上;有时候你又会觉得这巴士怎么没空调啊?又不肯上;有时候,你又觉得,哇!这么多人,于是又不上了。等啊,等啊,天又黑了,心也急了,一见到巴士来了,就跳上去!糟了,搭错车了……你浪费了时间又浪费了钱,而且你不知道下一辆巴士什么时候来。”
“你现在很着急上车?”林宥伦问。
“不,我在等。”钟楚虹的眼睛在黑夜里亮晶晶地闪动着。
“可要是这巴士永远不来呢?”林宥伦又问。
钟楚虹长睫毛迷离地闪动着,眼中露出茫然的神采,心里在想,是啊,要是车一直不来该怎么办?
“换成是你会怎么做?”她问。
“很简单。”林宥伦伸出手,拦下一辆过路的的士,“等不到巴士,那就打的好了。”
钟楚虹蓦地反应过来,林宥伦却已经拉开车门,不由分说地拉着她坐了上去。
“要是以后你的巴士不来,是不是可以考虑一下我这辆的士呢?”关车门时,林宥伦凑在钟楚虹耳边小说说了一句。
林宥伦脸上露出一副决然的表情,咬紧牙关,做好被手臂上被拧下一块肉的准备,可等了半天却不见动静,偷眼去看钟楚虹时,才发现她还痴痴的愣在那里。
司机转过头来问他们要去哪里,钟楚虹才意识到自己的失态,面颊上蓦然涌上两片红潮,羞恼地瞪了林宥伦一眼。
当着司机的面,钟楚虹没好意思去拧林宥伦的手臂,叫他幸运的躲过一劫。
林宥伦敲了半天门,都不见母亲出来开门,还是钟楚虹眼尖,看到门缝底下塞了一张纸条,蹲身捡了起来。
林宥伦把脑袋凑过去一看,字条是陈惠晴留给他的,大概意思就是说,隔壁邻居徐婶突然发病,儿女都不在身边,她帮忙去医院照看一下,大概明天中午才能回来,门钥匙她已经提前放到林宥伦穿的衣服口袋里了,让林宥伦回来自己开门,明天早餐也要他自己解决。
林宥伦一摸口袋,钥匙还真在里面,他打开门换了鞋,却见钟楚虹还站在门外,犹豫着不肯进来。
“我家的客房是可以里面反锁的,这样你总该放心了吧?”
“伯母不在家,我还是出去住酒店吧。”钟楚虹却站着不肯动,她觉得孤男寡女住在一起,要是被邻居撞见影响不好。
林宥伦走出来拉住钟楚虹的手,“大半夜鬼知道你和我住在一起?”
“你快放手!”
钟楚虹急得都快哭了,要是这时候有邻居出来,看到她和林宥伦这样,肯定会产生误会。
林宥伦态度却很坚决,“你答应进来我才放手。”
钟楚虹无奈,只好跟着林宥伦进了屋。
关上门,林宥伦拉着钟楚虹的手却没有要放开的意思,“闭上眼睛,我带你去看衣服!”
钟楚虹心里又羞又恼,却只能将信将疑的把眼睛闭上,任由林宥伦牵着她的手进了一个房间。
林宥伦放手,钟楚虹心里顿时松了一口气。林宥伦绕到钟楚虹身后,扶着她的双肩,在她耳边柔声说:“现在眼睛可以睁开了。”
一袭浮雕花纹的华丽绿裙安静地躺在床上,钟楚虹第一眼见到它便爱不释手,坐到床边,手指在上面轻轻抚过,仿若触摸恋人的脸颊一般温柔。
“你可以先穿上试试看。”林宥伦走时没忘记帮钟楚虹把门带上。
钟楚虹跑过去将门反锁,这才开始换衣服。这条礼服长裙本来就是为钟楚虹量身定做,柔软贴身的缎料使她的身材凹凸有致,火辣性感。
穿好裙子,抬手左右转了一圈,钟楚虹这才发现这屋子里没有镜子。
就在这时,房门突然砰砰的响了起来,林宥伦边敲门边高声说:“你穿好了没有?”
钟楚虹急忙跑过去检查了门锁,确定林宥伦进不来,这才隔着门对林宥伦说:“衣服我已经试过了,很合身。时间不早了,你早点睡吧。”
林宥伦过来便是想看一眼钟楚虹穿上礼服的样子,不达目的肯定是不会罢休的,而且他早就想好了进屋的办法。
“我给你搬来一面镜子,你试衣服的时候可能用得上。”
等了一会儿,房门终于打开了一条缝,钟楚虹看到林宥伦真的搬来一面穿衣镜,这才放心将门打开。
林宥伦将镜子搬进屋,朝镜子前做了一个请的手势,自己退到一边。
钟楚虹站在穿衣镜前,深邃迷人的五官,娇媚的笑容,魅惑迷人的气质仍让人不禁为之心动。这件礼服什么都好,就是胸前领口开得有些低,钟楚虹不得不伸手按住胸口,以防里面的风光被林宥伦看了去,白白让这家伙占便宜。
“喜欢吗?”林宥伦神不知鬼不觉地出现在钟楚虹身后,身子差一点就要贴到钟楚虹的后背上。
钟楚虹心里透出些许酥麻,又不好意思叫林宥伦走开。她的身体仿佛触电般挺直,那股酥麻的感觉蔓延至全身,不自觉地就沉浸在一种难言的享受中。
林宥伦情不自禁地伸手扶住钟楚虹的纤腰,两手顺着她平坦的小腹向下滑去,钟楚虹蓦然惊醒,死死抓住了林宥伦的手。
林宥伦从钟楚虹的眼神中读出了惊惶、讶然、羞恼等等复杂的情绪,更有一股坚决的态度,只好悻悻然地将手缩了回来。
屋子里的气氛变得很怪异,一道无形的障壁界划在林宥伦和钟楚虹之间,彼此说一句话,往往心头先就震荡起来;同时呼吸急促了,目光不自在了,甚而至于两只手都没有安放处,身子这样那样总嫌不妥帖。
钟楚虹默默地送林宥伦出门,这个晚上,她和林宥伦一起失眠了。
第95章找上门
第二天一早,钟楚虹帮林宥伦做好了早餐,走的时候只带走了林宥伦送她那件礼服。
林宥伦后来给钟楚虹打了一个电话,确认她已经找人打开了家门锁,两人都觉得短时间内见面会很尴尬,所以约好近段时间只通过电话联系。
过了两天,林宥伦正式到《明报》上班,才发现这份工作远比自己想像中的要轻松,审稿、校对、定版这些事情都有专人负责,他只需要了解整个报社如何运行,却不用具体的参与进去。
第一天早上,林宥伦的办公桌上只放着金庸传来的一张字条。
金庸不是那种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的人,这与他善于写作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主持偌大一个《明报》集团,他平时却不太喜欢说话,要交代员工办什么事,有什么指示或意见,或者与作者交汇意见,都喜欢以笔代口,写字条或者写信。他的字条一般都写在印有明报有限公司字头的便笺上,还有固定的格式,上款某某先生或兄,然后列出要办或要解释的事,若干事项都会标明号码,逐项详细开列出来,下款常常署一个“查”字。语调虽然客气,却是不容商量的口气,是一种指令。
林宥伦第一天到报社,金庸也没给他安排太多的工作,纸条上称呼他为“宥伦小友”,上面却只写了两句话:“初到报社,尚无具体事务委任,可写评论一篇,完稿后请Fax给我过目;工作中若遇不解之处,可问老董,或找我面谈。”
老董便是董千里,当初《铁血天骄》的书稿便是他向金庸推荐,金庸拍板后又是由他负责找林宥伦商议稿酬,两人见过几次面,算是老熟人了。
董千里那边也收到了金庸的字条,特意过来和林宥伦打了一声招呼,不过他身上事情多,没和林宥伦聊几句就走了。
林宥伦搜寻了一下脑中的记忆,将近期可能发生的国际国内的大事件整了一遍,提笔写了一篇关于国际经济走势预测的文章,文中重点提及了美国可能会通过美元贬值来增加产品的出口竞争力,以改善美国国际收支不平状况,并预测日本和联邦德国的货币将会有大幅升值的可能性。
文章写好,又修改了几处内容措辞,检查完错别字,林宥伦正准备将稿件传真给金庸,门口却传来一阵吵闹声,其中一个是金庸的秘书小杨的声音:“黄先生,社长真的不在,你改天再来好吗?”
“我已经来找查先生两次了,每次你都说他不在,今天无论如何我都要见查先生,你再拦着我可就硬闯了。”
林宥伦办公室的门刚好对着那边,被小杨拦着不让进去那人的脸部他看不大清楚,不过大约能捉摸得出,对方中等身材,四方脸庞,是个四十来岁的中年男子。
那人带着一副黑框眼镜,眼睛和紧锁的双眉看上去刚才遭到了挫折、并且愤怒过。见他情绪失控,眼看就要和小杨发生肢体冲突,林宥伦把稿子往抽屉里一塞,赶紧跑出来问是怎么一回事。
小杨满脸委屈地解释说:“林副主编,这位黄先生坚持要见社长,我怎么都拦不住。”
听说面前的年轻人是报社的副主编,那位黄先生才认真打量起林宥伦,他第一反应很诧异,没听说过哪家报社有这么年轻的副主编,接着心里便有些怀疑,这年轻人真的能管事?
林宥伦点点头,示意小杨不要着急,这事交给他来处理。
“社长确实一早就有事出去了,黄先生何必与下面做事的人为难?你要是有什么急事可以和我说,等社长回来我一定帮你转告。”
那位黄先生却不买林宥伦的账,说这事只有金庸能做主。
林宥伦遗憾地耸耸肩,“我们也不知道社长什么时候能回来,实在不行,黄先生就先到我办公室喝杯茶,坐着慢慢等?”
那位黄先生见周围的办公室不是人来人往就是大门紧闭,要留下来等人便没有其他的选择,只好跟着进了林宥伦的办公室。
“还没有请教黄先生大名。”
“黄震隆。”
林宥伦正在往杯子里冲茶水,听到这个名字的时候手上停顿了一下。黄震隆这个名字知道的人不多,但如果换成他的笔名黄玉郞,香港街头随便拦住一个年轻人,大概都看过他画的漫画。
黄玉郞那部已经更名为《龙虎门》的《小流氓》是70年代香港最受欢迎的漫画。那时候香港经济开始起步,市民的消费力有所提高,而武打巨星李小龙的电影更是深深影响了香港,间接刺激《小流氓》的销量,当时二毫装漫画最高销量是二万五千本,最后被《小流氓》一举打破。
进入80年代,黄玉郞便开始致力在漫画制作方面作出重大改革,他先是成立了印刷、分色、植字、钉装等出版业所必须的部门,购入新型的印刷机和分色机,把漫画书的印刷质素大大提高;接着又把漫画制作分化为起稿、钩头、驳身、填头等各步骤。后来的香港漫画人在细说自己入行经历事都会说自己“在这套漫画负责钩头”或“那套漫画负责驳身”。
黄玉郞此时已经是香港漫画界的教父级人物,他的漫画虽然比不上金庸的小说影响力那么深远,但在香港的名气其实不比金庸差。听黄玉郞刚才那般口气,来找金庸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每次都吃闭门羹,难怪他心里会郁闷。
林宥伦端着沏好的茶水走了过去,口中说道:“原来是黄先生,失敬失敬!”
黄玉郞对林宥伦年纪轻轻便能成为《明报》的副主编颇感好奇,从进办公室就开始猜测林宥伦的身份,接过茶水便问:“林副主编这么年轻,以前不知在哪里高就?”
“黄先生问我以前的工作啊?”林宥伦将身子半靠在办公桌边上,抱着手说:“我在一家录像厅做过售票员,后来老板换人了,那工作也做不下去了,只好到《明报》混口饭吃。”
黄玉郞喝到嘴里的茶水差点没喷出来,《明报》什么时候成混饭吃的地方了?他一开始以为林宥伦在说笑,可接过林宥伦递来的名片,脸上的笑容却瞬间凝固。
看到林宥伦三个字,黄玉郞才发现自己刚才错得有多么离谱。
第96章改编漫画
黄玉郞惊奇得半截木头般愣愣地戳在那里,林宥伦心里不禁感慨,发张名片都能叫别人意外成这样,看来自己真成香江名人了。
林宥伦自己都还有些不太适应这种成名之后的身份,黄玉郞已经放下茶杯站了起来,两手紧握住林宥伦的手,激动地说:“竟然是林先生,失敬!失敬!您的小说我可是拜读了数遍,内容情节里涉及的一些东西,对我启发颇深,还想找机会当面向林先生讨教,没想到见到本人都还茫然不知。刚才在外面情绪有些激动,却让林先生见笑了。”
“黄先生靠着坚韧不拔的精神和一支生花妙笔,几经挫折,几经奋斗,正是我辈学习的榜样。”林宥伦朝黄玉郞拱供手,客气地说:“拙作承蒙黄先生看得起,却是我的荣幸!”
“林先生太谦虚了,《铁血天骄》刊印300余万册,出版界除了金、古之外,还有谁能与你比肩?林先生这么年轻,假以时日,成就必然不可限量。”黄玉郞这话却不全是客套,看好林宥伦潜力的不止他一个人,要不是被《明报》抢得先机,全权负责林宥伦作品的出版事宜,香港其他的出版商估计早抢得头破血流了。
林宥伦不置可否地笑了笑,心里却在猜黄玉郞来找金庸的目的。
自从玉郎国际有限公司正式成立,黄玉郞便开始四处招兵买马,欲垄断整个香港漫画市场。从《龙虎门》的故事脱离《公仔报》独立出版开始,黄玉郞就把漫画的阅读方向调整回“直向”,并固定以周刊形式,每期34页全彩色页的型式推出,一直沿用至今。由于媒头都集中于《龙虎门》,黄玉郎所创作的其它作品都变得黯然失色,黄玉郞心知要统一香港漫画市场,光靠《龙虎门》是不行的,必须还要有其他的作品来占领市场。
《龙虎门》能在70年代大受欢迎,完全是受当时李小龙掀起的功夫电影热潮的影响。李小龙英年早逝,功夫电影热潮退去,《龙虎门》也不再复往日的风光。黄玉郞左思右想,却从当前的武侠电视剧热潮中得到了启发。无线可以凭武侠电视剧笑傲电视荧幕,玉郎国际也可以乘着这股武侠电视剧的热潮,推出武侠小说的改编漫画。
武侠小说改编成漫画,首选自然是金庸的作品,黄玉郞三次登门拜访,诚意十足,可金庸却避而不见,这其中的缘由倒有些耐人寻味。
林宥伦猜不透金庸的想法,黄玉郞却大概清楚金庸的意思。
漫画行业在出版界地位一直很低,不少文人都觉得漫画为了迎合底层市民的低俗趣味,内容充斥着大量的情色、暴力,实在难等大雅之堂,对于漫画作者也多有贬低轻视之意。
当年黄玉郞的《龙虎门》与香港另一位漫画作家上官小宝的《李小龙》打擂,两大画手越画越兴奋,渐渐尺度过了火,画到打得头迸额裂,鲜血四溅,引起社会人士注意。
香港政府随即颁布“不良刊物法例”,警方派员往书报摊取缔、抓人,大有将漫画赶尽杀绝的意思。黄玉郞在穷途末路的绝境下,只好邀请同行共商对策。除了发起自律运动,停止出版色情书,召开记者会向政府询问“不良刊物”尺度之外,还改头换面办了一本报纸形式的刊物,这才躲过了政府的追查。
金庸主持下的《明报》从一开始便态度鲜明的支持政府查处不良刊物,金庸甚至还亲自撰写过社评,痛斥行业中某些人无道德底线,败坏行业风气,虽然没有指名道性,可实际上说的就是黄玉郞。
此事之后,漫画行业有了极大的收敛,但金庸对黄玉郞的印象一直没有多大的改观,黄玉郞想要改编他的武侠小说,金庸不好明着拒绝,只好避而不见,让黄玉郞自己知难而退。
黄玉郞也知道金庸对自己有看法,接二连三地登门拜访,便是想以诚意打动金庸,没想到金庸没见着,却误打误撞的遇到了林宥伦。
林宥伦总共才有《铁血天骄》和《昆仑》两部作品面世,数量虽比不上金庸,但作品的影响力却不输前辈,尤其是他作品里有很多诸如算术、商业等现代感很强的元素,更容易被年轻读者所接受,金庸无意与黄玉郞合作,林宥伦便是无二的选择。
黄玉郞也不隐瞒,将自己的想法都告诉了林宥伦。黄玉郞觉得林宥伦是年轻人,对漫画应该不会像其他文人那般抵触,双方进行合作,障碍会小很多。孰料林宥伦听完他说,就直接来了一句:“我觉得黄先生的画风,并不适合画武侠小说改编的漫画。”
这句话,像冷水浇头一样凉透了黄玉郞的心。他事前想过无数种可能,唯独没想到林宥伦会以这样的理由拒绝。
林宥伦却好像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