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九项全能-第39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然何清浅和北宫荷月对于书法、古玩、字画都不擅长,也远不如柳纤纤这个头脑妖孽的女人那样博闻强记,但她们就算不是文青,毕竟也不是文盲。就算是对这方面没有柳纤纤知道的那么清楚,但《兰亭集序》的鼎鼎大名还是如雷贯耳的。

这可是号称‘书圣’的王羲之的巅峰代表作!

这可是被历代书法家品评为‘天下第一行书’的书法名篇!

甚至有人将《兰亭集序》评为‘天下第一贴’、‘天下第一书法’,对此观点持反对意见的反对者也是寥寥无几!

可见这张书法帖在文物界及书法界的分量是何等崇高!

当柳纤纤见自己的爷爷在自己以及两位新老姐妹的追问后,怡然点头承认,又忍不住继续追问:

“那到底是哪个版本的摹本?是谁的摹本?看爷爷的样子,恐怕价值甚至都不比《兰亭神龙本》低吧?”

柳纤纤的追问让柳老爷子的嘴角挂上了一抹自得又不屑的笑容:

“和这幅字比,《兰亭神龙本》算得了什么?就算临摹的再好,也只是邯郸学步。冯承素的临摹,怎及得上‘书圣’的亲笔!”

“什么?‘书圣’的亲笔?王羲之、王右军的亲笔?这不可能!”

柳纤纤被柳老爷子的一番话,惊得目瞪口呆,一张檀口张的大大的,足能囫囵吞下一整个鸡蛋!

要知道,作为华夏十大传世书法名帖之一,与《三希堂法帖》、《祭侄文稿》、《黄州寒食帖》、《仲尼梦奠帖》、《自叙帖》、《蜀素帖》、《草书千字文》、《前后赤壁赋》、《草书诗帖》齐名并称的《兰亭集序》,不过是一贴不知道有几成原版功力的摹本而已。

仅仅凭一幅摹本,《兰亭集序》就已经被许多人认为是十大名帖之首了,如果是真品,那岂不是……

这太夸张了!

而且,《兰亭集序》现在在这里现世,在一块千年壁画中出现,也很不科学!

柳纤纤的质疑是有道理的,因为真本的《兰亭集序》已经消失在历史长河中超过千年时间。

……

关于《兰亭集序》真本的去处,还有一个虽未入正史,但却十分真实的故事在其中。

话说,这《兰亭集序》本就是‘书圣’王羲之妙手偶得的醉后之作。

因为酒醉后思想放恣,挥洒无拘束的缘故,所以王羲之信手写来,不但行文优美,而且字体潇洒流畅,气象万千!

尤其是全文中二十多个‘之’字,更是千变万化,无一雷同,成为其后华夏行书的绝代佳作!

相传,当王羲之酒醉醒来之后,又写了几遍,但是却都不及这醉后信手写来的好。

他曾因此感叹:

“此神助耳,何吾力能至?”

因此,他自己对这幅佳作也十分珍惜,将这贴《兰亭集序》当做传家之宝。

其实,这个所谓‘神助’,如果按照张劲以《武林三国》的理论分析的话,就是王羲之本就是有着十级书法水准的大宗师,加上因为酒醉,不知不觉晋入‘入神状态’,所以才写出了水准达到十级的《兰亭集序》,所以当酒醒后,因为脱离了难得的‘入神状态’,自然就无法再现神奇。

闲话少叙,继续说这贴字的故事。

后来,《兰亭集序》果然作为王家的传家宝传承了下去,王羲之死了传给儿子,儿子死了传给孙子。

如此,一直传到王羲之的第七代孙‘智永和尚’的手里。才因为智永少年出家,没有子嗣,而在死前将之传给了弟子辩才和尚。

辨才和尚同师傅智永和尚一样,也是酷爱书法。所以,深知《兰亭集序》的价值,将之视为珍宝,藏在自己卧室房梁上特意凿好的一个洞里。

后来喜爱书法,尤其喜爱王羲之书法的唐太宗李世民听说了这件事,就多次派人索取。结果辨才和尚推说不知真迹下落,瞒混了过去。

后来李世民见强取不成,只好改为智取。

于是,李世民就派了监察御史萧翼装扮成书生的样子与辩才接触。

萧翼对书法也很有研究,借机与辩才和尚讨论书法。并拿出几件王羲之的真迹给辩才和尚观瞧,结果这个六根不净的和尚不淡定了,炫耀、攀比之心,无法遏制。

看过萧翼拿出来的几件王羲之真迹之后,很不屑、很得瑟的说:

“你这王右军的真迹,真倒是真,但却不是最好的,我有一本真迹更牛逼!”

于是这个和尚很显摆的拿出了《兰亭集序》的真本!

结果,萧翼接过《兰亭集序》的真本后,就立马变脸,将真本放进袖袋中后,向辩才出示了李世民有关的诏书。

这时候,宝贝易手,辩才就算再不心甘,也无能为力了。只能吞下因为自己穷嘚瑟、瞎显摆,而招致的苦果。

后来,辨才和尚更是因为丢失重宝,而心疼的郁郁寡欢,不过一年的时间,就呜呼哀哉,下去找他师傅告状去了。

而李世民得到本《兰亭集序》的真迹后,自然爱不释手。不但活着的时候,找当时最好的书法家临摹。最后,就算是蹬腿咽气,下去见阎王老子了,也要带着这本《兰亭集序》在身边。要这本《兰亭集序》作为他的陪葬中最重要的一件。

……

这个传说相当靠谱!

因为这个故事中的时间节点,与历史十分吻合。

比如,李世民的到《兰亭集序》后,找来多位当时的书法名家临摹,这个时间段和《兰亭集序》的摹本大量出现的时间吻合。

再比如,故事中《兰亭集序》随着李世民下葬昭陵。这个时间,也与《兰亭集序》真本消失的时间吻合。

再比如,豪夺不成就巧取,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做法,与李世民的为人性格也是十分吻合。

而且,还有当时还有当时文人何延之的一个故事,以及太宗时期的宫廷画师阎立本的一幅画,作为李世民以不光彩手段从辩才和尚手中骗取《兰亭集序》的污点证据。故事就是《兰亭记》,画作就是《萧翼赚兰亭图》!

所以,现在考古界、古玩收藏界、书法界的普遍说法,也是认为这本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现在还应该正在陪着李世民一同,在地下长眠!如今正成沉睡在昭陵之中!

正是因为柳纤纤这个见识广博的女人知道这个说法,而且也认为这个说法相当合理。所以才在柳老爷子道出‘兰亭序’的时候,第一时间以为它是某个版本的摹本。

而柳纤纤之前口中所说的《兰亭神龙本》,就是流传至今,价值最高的一本《兰亭集序》的摹本。

至于为什么叫‘神龙本’,则是因为卷首有唐中宗李显的神龙年号小印,所以才被称为神龙本。

据说,这《兰亭神龙本》是唐太宗时期的书法名家冯承素,受太宗之命所临摹的。

结果柳纤纤没想到的是,爷爷的回答居然如此惊人。这篇字,竟然不是摹本,竟然是真本!这可是真正的世之国宝啊!

这个答案太惊人了,就算是以柳纤纤的心性修为,一时间也忍不住失态,条件反射的认为这绝不可能。

孙女的失态,让期望孙女像平常人的柳老爷子,越发的开心,一脸自得的捋了捋颔下胡须后,反问道:

“怎么就不可能?

在这贴字没有出现前,大家以为这帖子应该在昭陵中长眠。虽然解释的通,也合情合理,但毕竟只不过是猜测而已,传说中那些事儿也不过是传说,当不得切实的证据。”

“那也许这一贴也只是临摹的呢?也许这一贴只是比冯承素的《兰亭神龙本》临摹的更好、更像呢?”

真本《兰亭集序》的出现,对柳纤纤的冲击太大了,对她往常认知的颠覆也太大了,甚至已经开始怀疑其爷爷甄鉴的准确性。

第821章 归属

“蚕茧纸、鼠须笔、二十几个风格各异,但均美轮美奂的‘之’字,通篇下来一气呵成、恣意汪洋!

这种毫无破绽的王右军风骨,这种美绝人寰的行书,是能临摹的出来的么?

如果真有人能够临摹到这种程度的话,那么他就不需要再临摹了。华夏历史上,也不会仅有这么一位‘书圣’了!

还有!

按照史书记载,王羲之写《兰亭集序》是在东晋穆帝当政的永和九年,三月初三,也就是公元三五三年的农历三月初三!算起来到现在差不多也就是一千六百六十年左右的时间。

而这帖子之前我经过‘碳十四’鉴定,刚好也超过一千六百年,在一千六百年到一千七百年之间!你不觉着这太巧合了么?

而且这个时间比唐太宗李世民出生的时间,至少还要更早上两百多年!就更不可能是李世民召集的书法家大批量临摹的摹本之一了!

如果这么多证据摆出来,还要强辩这是摹本,还要认为真本证据不足的话,可就太过强词夺理,无理取闹了。”

证据确凿,即使柳纤纤心里仍然觉着难以接受,却也辩无可辩,只能震撼、木然的接受这个震撼的消息,这个如果放出去,能惊动整个考古界、古玩收藏界、书法界、文化界、新闻界,能惊动全世界华人的惊天大消息!

……

柳纤纤、何清浅、北宫荷月,因为见证了这本来不可能出现的世之国宝的出现,被冲击的有些懵懵懂懂,一时间如堕梦中。

而张劲则仅仅是微微一笑,就已经愉快的接受了这个核弹级的甄鉴结果。

果然,‘贼眼’是不会出错的,柳老爷子也果然不愧是全世界堪称凤毛麟角,仅有的几位‘金眼睛’级别的甄鉴大师。而且还是专精华夏古玩的甄鉴大师!

柳老爷子的甄鉴结果,与张劲‘贼眼’中看到的,除了恪于科技水平,‘碳十四’鉴定不能精确到年之外,其他的一切几乎完全吻合。

……

物品:书法帖

物品名:《兰亭集序》

物史年限:一千六百六十一年;

制作者等级:十级;

物品价值:十级;

预计价值:二十万两白银;

……

王羲之不愧是‘书圣’,果然是纵观华夏史上下五千年,罕见的十级宗师级人物!

《兰亭集序》也不愧是‘天下第一行书’甚至‘天下第一贴’,果然是灿烂华夏传承中,罕见的十级物品!

……

柳纤纤、北宫荷月和何清浅,毕竟不是收藏界的业内人士,对古董字画远没有那么痴迷。

尤其,柳纤纤和北宫荷月这两个女人,是顶级豪门的大小姐,对于哪怕再珍贵、再价值连城的东西,只要不是心中所好,那么就都不会有什么贪念。自然就不会因为国之重宝当前,因为其堪称惊天的价值,而利令智昏的蒙蔽了理智。

而柳纤纤,在之前濒死的无尽黑暗中,已经想开的无数的事情,所以活过来后,她才会表现出让张劲欣喜,却难以想象的豁达。

如今的何清浅对身外之物已经彻底看淡,甚至比许多历史留名的枯寂老僧,更加淡薄。

何清浅如今所重视的,也只剩下张劲、妈妈、爸爸,寥寥三个人而已。所以,即使鼎鼎大名的《兰亭集序》出现,即使这贴《兰亭集序》代表着难以想象的财富,也顶多能让何清浅因为突如其来而愣神儿一会儿,仅此而已。

然后,很快就波兰平定,不喜不悲!

因为以上原因,三个被震撼的女人醒来的,远比之前的柳老爷子初见此贴时要快,也比张劲想象的要快。

当不过一分多钟的时间,三女次第醒来后,紧接着就又想起了蹊跷之处,再次七嘴八舌的追问了起来。

“柳爷爷,那按照您老的估计,这真本的《兰亭集序》是怎么到了这幅壁画里的呢?”

几女的追问让之前也有所猜测的柳老爷子沉吟了一下,然后才斟酌着措辞,缓缓道出自己的推测。

“我再来之前,又研究了一下那块壁画石,也琢磨了一番关于那个关于‘李世民和这贴字’的故事。

我觉着,这贴字会被藏在这块壁画石中,有两个可能。

第一种可能,就是这一贴字,根本自始至终就从没有落到李世民的手上过,他手上的那贴字,可能就是智永或者辩才和尚的临摹。《萧翼赚兰亭》很有可能就是辨才和尚自导自演的一出戏,只为了瞒天过海。

第二种可能,则是这个故事是真的,《兰亭集序》最初确实落到了李世民手上。但是,在李世民死的时候,被人偷梁换柱的给换了出来。用一篇摹本替代了真本,做了陪葬品!

我认为,前一种的可能性更大!

一是因为这贴真本上根本没有唐太宗李世民的收藏铃印。二就是由于这贴真本出现的地方了!”

说到这里,柳老爷子顿了顿,一边喝了一杯茶,一边整理了一下接下来要讲的思路,然后才继续道:

“那块壁画石上的壁画我也研究过了,应该确实是清末民初的时候,从莫高窟抠凿出来的。而且,从色彩、绘画风格、以及风华程度来看,这幅壁画应该成于隋末唐初那一百年左右的时间内。

而且,在小张将《兰亭集序》从壁画石中取出前,整块壁画石浑然一体,丝毫看不出破绽。

这并不是凿石藏物的人手段多么高明,而是因为这痕迹年代太过久远,再加上壁画遮掩,而被消磨掉了,才似乎毫无破绽。

这说明,这篇《兰亭集序》在这块壁画石中,至少已经有一千多年的时间了。也就是说,在唐朝的时候,这篇《兰亭集序》已经藏进了这方壁画石中,甚至这幅壁画就是为了掩饰痕迹,而特意绘上去的。

在考虑到莫高窟是盛于唐时的佛窟,在加上辩才和尚本就是佛门僧人,所以李世民没有在辩才和尚手中得到真本,萧翼骗到的《兰亭集序》只是摹本这个可能性是最大的。

甚至,很有可能这篇《兰亭集序》,就是辨才和尚亲自藏进莫高窟的。”

柳老爷子的一番推断,有理有据,听得包括张劲以及三个女人在内的所有旁听者,都不由的连连点头。当然,他们也只能连连点头,毕竟张劲在这方面就算有《武林三国》系统傍身,也只是个半吊子。而那三个女人,更是连半吊子都不如。

专家当前,哪有她们辩论的余地?

……

今晚,因为《兰亭集序》的出现,着实是一件天大的事儿。所以,从一众老少坐到一起,到各自回房睡觉,所有的话题全部围绕着这贴字产生。

大家聊关于《兰亭集序》的传说、故事,评述王羲之落笔时,‘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的思想高度。

大家历数历史上一位位名人对这贴《兰亭集序》的评价,是公认的‘天下第一行书’,被誉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铁书银钩,冠绝古今’、‘龙跳天门,虎卧凰阁’……

大家谈论王羲之的成长、学书的历程,谈论换鹅帖的趣味。

其乐融融!

这种和谐的气氛,直到最后谈到关于《兰亭集序》的处置问题的时候,才有了争执。

当然,争执双方只是张劲和柳老爷子而已,三个女人只作壁上观,不凑这个热闹。

柳老爷子认为这壁画石、这《兰亭集序》是张劲的,自己只是代买、代为保管而已。

而张劲则认为,这石头和字,都是老爷子的,自己只是当初在藏友会上以友朋的身份,给出一个购买的建议罢了!顶多也就是个顾问!

其实,张劲之所以推让,可不是他有多么高风亮节。而是真的如此认为,而且本来张劲不想要这玩意儿的。

虽然这东西价值连城,艺术价值、历史价值更是堪称无价,但张劲如今不缺钱,也不是那些钻研艺术、历史的雅人学者,没有柳老爷子这类收藏家的那种文雅的‘恋物癖’。

再加上如今有了《武林三国》系统后,心态有着超乎世俗的提高,除了情感问题之外,几乎达到了‘不萦于外物’的脱俗境界。

所以,这《兰亭集序》就算再好,对张劲来说也没什么分量!

当然,如果这东西不是古玩字画,而是同样达到十级的某种诸如黄唇鱼、象拔蚌之类的食材的话,那么就算同样价值连城,张劲也会当仁不让的。

然而,柳老爷子却不这么想,他就算看着这幅字眼珠子发红,也仍然坚持着自己的操守,不肯占这个便宜,坚持这就是张劲的收获,自己只是代买代保管而已。

最后,张劲无奈,只好如《海岱楼玩月图》一般,以自己‘收藏条件不好,无法妥善保存’为借口,将其托付给柳老爷子保管。

对此提议,还没把玩够《兰亭集序》的柳老爷子自然欣喜应承,喜笑颜开的应承下来,并拍着胸脯保证,张劲随时可以取回。

甚至连当初购入这壁画石所花的七十六万欧元都不再讨要,只当做自己‘租借’几件宝贝的租金,勉强扯平!

至此,这一老一少充满火药味儿,谁都不肯想让的争执,才算是得到圆满解决。

之后,气氛再次恢复和谐,直到夜已深,才各自回房休息。

第822章 一石二鸟

在柳家住了一晚,又在第二天吃过一顿丰盛的午饭后,张劲带着何清浅,以及想要去张劲家做客的柳纤纤、北宫荷月一起,离开了柳家。

看着张劲带着三个女人,坐着同一辆车离开,以主人身份与柳老爷子一起陪着张劲吃了顿午饭的几位老一辈族老,以及柳家新一代,包括族长在内的掌权者纷纷扭头看向柳老爷子,眼中满是询问的意味。

在华夏,无论是小市民称之为‘家’的鸽子笼子,还是高官富豪们养着原配、嫡子的豪宅阔室,还是大家族倚之为根基的深宅大院,都代表着一个守护的堡垒,轻易不会让外人登堂入室。

与人在外打交道和请到家里做客,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就像现在社会上人与人交往,去外面酒店相聚喝酒很寻常,但是如果带回家来招待的话,那就说明两人的关系相当亲近了。一个是普通朋友,一个是腻友、挚友!不可同日而语!

之前,虽然柳家已经发出通告,宣布张劲的‘家族友朋’的身份,但那就像是可以在外面饭馆儿相聚的朋友一样,有几分情面,但也仅此而已。如今请到家里,可就是大不一样了!

这个跨度是相当大的!

而且,更进一步的是,柳老爷子不仅将张劲请到了家里做客,而且还很正式的将家里包括族长、老族长、族老、当代家族各行业的掌舵者均请来作陪,这其中的含义就更加深刻了。

这是对外、对张劲,更加鲜明的一个表态,这表示张劲不但得到了整个柳家的接受,而且柳家也愿意对张劲的事情鼎力相助!甚至损伤自己巨大的利益,也在所不惜!

所以,虽然大家因为柳老爷子一直以来的睿智,以及柳老爷子在柳家的权威,对柳老爷子未经讨论的擅自安排没有异议,很好的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