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旁的提督孙涛看到尤俊山看过来的眼神,立刻说道,“大人,这一次运送万寿节贺礼还是由我们负责吗?”
瑞安转过头看了看孙涛,“孙老弟,这次也辛苦你了,熊来他们这里走不开,而且没有兵部的堪合,我们也不好私自调动营兵,只是你要快去快回,以免这里战时突然爆发。”
熊来有些不悦的看了看尤俊山和孙涛,似乎对于二人打断自己的讲解有些不满,于是说道,“大人,这次朝廷如果进军,就一定会委派江南大营,至少会派水师封锁溪州水路,按照惯例,朝廷一般会派一个二品将军坐镇水军前线,您要不要争取一下,这可是难得的机会呀。”
熊来一说完,沙盘左侧的一位将领水师提督副将于华龙就立刻说道,“大人,我们水师也已经好久没有打过仗了,这次难道的机会我们可要争取呀,而且如果真的等兵部委派,那好的位置可就都没了,大营里面的兄弟们可都看着您呢。”
熊来见有人支持他的观点,于是更加大了嗓门说道,“大人,这一次征讨苗疆,一定会封锁三条古道,但是三条古道相距较远,不可能由一个帅营统一指挥,朝廷至少会兵分三路。那么溪州就是最主要的方向,兵部的那些人也没打过仗,您祖上就是军功出身,比起那些只会在衙门里面画图的兵部参议们强多了。据说这些人都在纷纷找门路,想要出来带兵,您可不能再犹豫了。”
瑞安叹了口气,然后有些沮丧的说道,“本来康钦差已经答应了我,至少给我一个中路军监军的名义,现在他死在了苗疆,我又不能直接去问相爷,而枢密院这一次主导带兵人选,兵部的那些参议们也是空欢喜,我倒是不担心他们出来争,这些个白面书生都是靠了家里的背景,要是真上战场早就吓得尿了裤子。只是枢密院的两位枢密使一直不表态,各省督抚也就只好等着。”
“大人,要不要这次进京时,我去打探一下。”尤俊山问道。
“还是不要了,就那么几个将军的位置,估计其他人也早就红了眼,那么多人盯着,我们光是打探什么也是没用的,而且还有可能被那些兵部的参议们盯上。”瑞安立刻否定了尤俊山的建议。
“大人,卑职倒是有一个注意,不如我们在江南大营上做做文章。”熊来见尤俊山的建议被拒绝后,立刻说道。
“说说看。”瑞安似乎并不抱什么太大的希望。
“大人,我们最大的本钱就是江南大营的水师,如果其他人都不能胜任这水师的将领一职呢,那岂不是就是您的了吗,至少也能换来一个中路军水师将军的位置呀。”熊来说道。
“如何不能胜任法,你具体说来。”瑞安对这个建议似乎有些好奇,于是催促熊来详细说明。
“现在大江汛期刚刚过去,水流还是十分湍急,因此水师往年在这一段时间都是停在湖中,不操练,如果朝廷派一个新手,正好让他试一下大汛之后的水师操演,估计就不会有人来争这个位子了。”
第445章 兵行溪州
瑞安听了熊来的话,沉吟了一会,“江南大营水师一直排在四大水师的最后面,朝廷这些年重视海运远过于漕运,江南大营水师也跟着不受重视,这一次是我们表现的最佳时机,但光是江南大营水师还是不够的,朝廷的溪州将军手下只有一万人的驻屯府兵,那些驻屯兵,平时种地还可以,一旦打仗根本就不行,因此江南大营水陆两万营兵都可能会被派到前面去,即便是省里的府兵,也可能会抽调一些。”
“大人,我们省里府兵满打满算也就一万人,而且还有一部分缺额,如果朝廷也要征调的话,那省里的兵可就调空了。”一旁的提督孙涛及时提醒道。
“这我也知道,但是朝廷内一直倾向于从我们江淮四省调兵西进,我们江南省更是最近的省份,根本躲不开。兵部的几次公文,虽然没有明说,但也是要我们做好随时抽调的准备。”瑞安显得有些无奈的说道。
“兵部那些家伙,每次府兵的军需都不发满,打仗的时候倒是想起我们来了。”孙涛在一旁有些不满的抱怨道。
“不要提枢密院和兵部了,这都不是我们惹得起的主,据说他们连步军统领衙门的军需都敢扣,更不要说我们了。“一旁的熊来立刻转移话题说道。
“长时间不打仗,兵部的那些人早就不是想着怎么带兵了,没有扣你的军饷就已经很不错了。大人,我看还是去京城好好打点一下吧。”尤俊山说道。
瑞安听了没有立刻答言,而是看了看前面的沙盘,然后才缓缓地开口说道,“这一次朝廷如果通过决议征讨苗疆,就绝不同于平时的剿匪,溪州城绝对是一个极难啃的骨头。朝廷的溪州驻屯军早成了一个摆设,每年的粮草居然还要我们供给,因此他们是根本指望不上的。”
瑞安的声音渐渐变得严肃,屋子内所有人都将目光投向他,便听其接着说道:“如果他们指望不上,那就只能靠我们江南大营和府兵了。只是苗疆四省,地域广阔,水师也只能沿着大江而上,因此如果深入苗疆,江南大营的一万步军是绝对不够的,西北的兵不会抽调,那么就会从江淮其他三省抽调兵力,但是估计也主要是以府兵为主,在加上我们省的府兵,倒是可以凑齐一支七八万人的军队。”
瑞安的语速开始变得快了起来,“只是如果过度的抽调,四省内部一旦发生变故,根本就没有应急的兵力,苗疆的战事如果久拖不决,这才会是我们省最大的麻烦。”
随着瑞安的声音落下,熊来等人就开始七嘴八舌的讨论起来,这一次的军政战前会议还是没有什么有价值的结果,瑞安不觉有些懊恼,但是这也不能怪自己的属下,朝廷迟迟不下决心,才是现在最大的问题。
瑞安来到这湖州城已经快三个月了,自从康钦差抵达湖州后,瑞安就赶到了这里。只是天气已经从盛夏转为深秋,朝廷却还没有对是否出兵做出一个明确的结论。
康钦差的死刚刚传来湖州的时候,瑞安以为朝廷一定会马上派兵征讨苗疆,因此他就将全省的三品以上官员都聚集在了湖州,并且每隔两天就开一次这种讨论会。
本来以为很快就会来的新钦差或者征讨大将军,现在却还是不见任何踪迹,瑞安甚至都有些怀疑朝廷是否真的要在苗疆推行改土归流。
只是此时的江南省,全省上下,大大小小百余名官员,都盼着在这必胜无疑的征讨苗疆的战争中分一点功劳,瑞安自然也是存了这样的想法,只是瑞安小时候亲眼目睹过战争的残酷,其他人却都是纸上谈兵。
但是朝廷一再拖延,使得瑞安渐渐觉得,如果不能下决心,就干脆不要打了。
像如今的这种情况,军心就很难统一,而且即使朝廷很快就抽调了十万军队,那每天的消耗也是惊人的,自己的江南省一定会首当其冲,被分配更多的征粮任务。
瑞安并不像自己的手下,如此看好这次战争的前景,所以才一再督促自己的手下抓紧练兵,但是下面的这些将领却都纷纷打着抢战功升级的心思。
瑞安也不好说什么,自己虽然是一省巡抚,但是屋子里面此时的人也都是正三品或者从三品,只比自己低一级,而且打起仗来还要依靠他们。
与瑞安同样的苦恼也在江北大营上演着,这里的巡抚也在思量着如何争一个好的统兵位置,但是却苦于江北大营没有水师,只有两万步军,因此比起江南大营就没有任何优势。
彭山在自己的屋子里面看着从周边各省送来的情报,仔细的分析着最为可能的带兵人选和进兵路线。
彭氏土司的兵力有限,不可能分兵据守,只能固守溪州,但是如果一味的防守,只会使得士气越来越低落,根本就无法坚持到撤离的时机,因此在战争开始时,最好就可以突然出击,打得朝廷一个措手不及。
彭山选了两个目标,一个就是溪州城外号称有一万人的驻屯军,按照自己一方多年的详细打探,这驻屯军能够参战的战斗士兵也就六千人,而且这些人的训练还不足,虽然苗疆很多部落的士兵也有同样的情况,但是溪州的彭氏土司学习了朝廷设立营兵和府兵的办法,还是保留了一支五千人的精锐。
虽然不是重甲骑兵,但是轻骑兵的机动性正好适用于苗疆的山区。
彭山此时就在计算着如何用自己五千轻骑兵,迅速吃掉溪州的驻屯军,这样也可以补充溪州城的粮食供给。
此时的溪州还没有见到朝廷大规模军队集结的动静,但是溪州的驻屯军明显加强了警惕,彭山一一看着江南大营和江北大营连个营兵的情报,这两处营兵基本上就是征讨苗疆,特别是溪州的主力军,足足三万步军,一万水师,已经超过了彭氏土司的全部兵力。
如果自己出手够快,就可以趁着这两路人马没有抵达溪州外围之前,先吃掉溪州驻屯军,但是种种迹象表明,朝廷似乎已经下了出兵的决心,自己一方毕竟还是臣子,不能先动手攻击驻屯军,这样在战略上就显得十分被动。
彭山本想再去问一下肖遥的看法,但是肖遥和杜威的关系令他有些顾虑。推开了桌子上一堆堆的文案,然后从王府里出来走向肖遥所在的客栈。
当彭山来到肖遥的房间时,肖遥正在整理自己的东西。
“肖兄,你这是准备撤离溪州吗?”彭山立刻问道。
“小王爷此时还有心情来我这里,看来局势还没有坏到最危险的时候。”肖遥没有直接回答他的问题,继续收拾东西。
“肖兄,你真的打算离开苗疆吗?”彭山还是决定开门见山。
“小王爷你误会了,我是打算再进一次苗疆腹地。”肖遥这一次回到了彭山的问题。
“你是觉得溪州守不住?想要提前撤离?”彭山想要问个究竟。
“小王爷,我是去帮你找救兵,不然溪州真的很快就守不住,你又怎么办?”肖遥反问道。
“救兵,这苗疆那里还有什么救兵?”彭山似乎有点焦虑。
“小王爷,救兵是有的,到时你就知道了。只是最开始的阶段还是要靠你们自己坚持住。否则救兵即使来了,也无济于事。”肖遥缓缓地说道。
“你是要去凤凰山吗?”彭山终于想通了肖遥的意思。
“现在的苗疆就是一盘散沙,因此必须有一个人,竖起一面旗帜将大家聚集起来,除了巫神殿,还能有谁呢?”肖遥反问道。
“肖兄,你为什么愿意这样帮助我们苗疆?”彭山终于问出了心中最大的疑问。
“我只是不喜欢战争,但是又无力阻止那些人的野心,因此只有尽自己所能,为你们做些事情。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肖遥十分平静的说道。
“是不是也是因为康钦差的关系,你才会如此帮助我们。”彭山开始揭穿肖遥的本意。
肖遥看着彭山,既没有否认,也没有承认,“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能做什么,我会做什么。如果朝廷的军队十天之后就会来到溪州城外,你又打算怎么办?”
“溪州是我们彭氏土司经营了千年的家,还是有一点家底的,相信即使是朝廷的禁军前来,也不会那么快攻破。”彭山十分自信的说道。
“禁军并不可怕,营兵府兵也不可怕,但是如果从西川调入边军。那么就真的可怕了。”肖遥点了一下彭山。
“西北的边军不会轻易调进来的,即使这样,苗疆就已经左右难支不堪重兵压境了,所以小王才来这里登门求教。”彭山开始说到了次来的目的。
“不敢当,其实我也不希望溪州城破。”肖遥回答道。
“如何对抗江南大营和江北大营这两支精兵呢?”彭山不再拐弯抹角,直接问出最迫切的问题。
第446章 大湖陈兵
当彭山和肖遥两个人正在房间内相对而坐讨论局势变化的时候,一支全身黑色铠甲的军队出现在了湖州江南大营的校场。
足足一万人的步军,将江南大营外面的校场全部覆盖。
而在江南大营一侧的水师驻扎地,近五十只巨型楼船已经驶出了船坞,正在湖面上一字排开。
瑞安站在校场的观礼台上,望向台下枕戈待旦的军士,然后看向身边一位全身黑色重甲的中年将军。
虽然自己的奏议没有获得批准,但是朝廷还是按照四省地域的划分,组织了一个临时的军事机构,由于朝廷对于何时发起对苗疆的全面战争还没有定论,但是预先的军事准备还是必须的。
于是一个全新的机构就成立了,朝廷在原来的两江总督府的基础上,成立了南京太尉府,总理江淮四省军务,因此就等于设立了一个直接统辖四省全部府兵和营兵的元帅府。
同时南京太尉府也被授予了全权处理苗疆四省事宜的权利。
朝廷设置这个南京太尉府,目的昭然若揭,只是令瑞安不理解的是,朝廷设立了南京太尉府,却没有任命南京太尉,按照朝廷的惯例,如此重要的职务,一般都是由一品大员担当,而且还要挂上三公的职衔,南京太尉府也就是南京太尉的衙门。
因此瑞安基本没戏,即使是两江总督也不够级别,只有朝廷中的兵部尚书或者枢密院正副使才有可能兼容。
现在没有任命任何人,就说明朝中关于这个职位还在竞争。
这个南京太尉府下辖江南、江北、江左、江右四个行省,有江南、江北、东海三个大营,其中江南大营包括江南水师一万人和步军一万人,江北大营包括骑兵一万人和步军一万人,东海大营包括东海水师一万人和步军一万人,四省各自还有大约一万人的府兵,主要都是步军。
因此南京太尉府总计包括水师两万人,步军七万人,骑兵一万人。
但是东海水师用于海防,无法调入内陆,四省的府兵实际上平时都是分散驻扎,用于剿匪和维持治安,因此即使征调,也只能调动其中一半的数量,三个大营的骑兵和步军显然就成了未来对于苗疆战争的主要军事力量。
这样算下来,大概有七万的军队可以调动。
只是朝廷虽然没有明确有由谁来出任南京陪都的太尉,但是却先委派了一名太尉府参赞,也就是瑞安身边的这名中年将军姚辛。
这个姚辛就是兵部尚书姚礼的侄子,出身将门世家,而且一直在兵部和枢密院就职,不到三十五岁,就已经出任了三品的兵部军械司的司长,这一次又被点名指派为太尉府的参赞,虽然官阶在瑞安之下,但是瑞安却不敢轻看这个姚辛。
在官场上厮混了多年的瑞安深知,现在被派到这里的人,不是来镀金,就是来挑大梁,这个姚辛明显属于后者。
作为军中的少壮派,姚辛在被委任为太尉府参赞之后,立刻走马上任,但其上任的第一站却不是南京,而是这湖州江南大营。
这里是未来出兵苗疆的最前线,也是朝廷历来重要屯兵之地,只是由于地处内陆,并不在边疆,因此驻军数量远少于边疆。
在全国总计接近百万的各种军队之中,江淮四省只有大约十万人的军队员额。
虽然朝廷历来注重苗疆的问题,也在苗疆四周设有三个驻屯军,各自一万人的编制,但是长期的和平早就使得驻屯军名存实亡,沦为了只会种地不会打仗的农民,因此姚辛对于即将发生的苗疆大战并不乐观。
按照本朝的惯例,全**队始终控制在百万之内,其中禁军共有二十万,用来宿卫京畿。
边军主要分为西北、北方和东北三个军团,各自大约十万人,总计三十万。
其余就是全国内陆十八行省大约二十万的府兵和设立在全国主要关隘和交通要地的十个大营,每个大营大约两万人的兵力。
因此朝廷可以用来征讨的苗疆的军队,就只有邻近省份的府兵和驻扎在临近省份的三个大营的营兵。
由于府兵长期分散在各省的不同郡县,因此一直存在训练不足的问题,很多地方的府兵也存在实际人数不足,吃空饷的问题,战斗力自然也就大大的打了折扣。
因此朝廷主要依靠的就是营兵,这也就是姚辛首先来到江南大营的原因。
江南大营的水师可以用来封锁溪州水运,步军则也比较熟悉山区作战,但是姚辛还是决定要亲自检验一下,以免出现太大的纰漏。
这一次太尉府参赞的名额,可是家族里面好不容易争取到的,虽然姚辛对于自己的能力十分自信,但是兵凶战危,曾经去过边疆短期戍边的姚辛还是知道这其中所蕴含的种种危险的。
内陆不同于边疆,苗疆四省虽然一直都是土司自治,但是每年也还是向朝廷缴纳一定的赋税和贡品,而且各种制度也与内地比较接近,近百年来几乎没有大的战事,这里附近的几个大营也就跟着松懈了起来。
现在随着朝廷改土归流的决心已定,那么战事也就不可避免。这些年来,朝廷在西北的战事不断,因此军费开销不断增大,这也是朝廷决定在苗疆推行改土归流的根本原因。
只是西南虽然承平已久,但是一旦战事爆发,这里就会变得和西北一样。
姚辛看着校场下面的江南大营士兵们,不禁觉得自己此行意义重大。
但是在瑞安的心里,却有另一番打算,这一次朝廷居然在万寿节之前,就临时设立南京太尉府,这明显是告诉大家,战事即将开始,也是警告苗疆大小土司,不要对抗朝廷的改土归流。
只是深谙官场为官之道的瑞安,觉得这个做法并不高明,虽然朝廷统一了四省的兵权,但是如此大的权力,又成为了朝中各个派系争夺的焦点。
虽然自己根本坐不上那太尉之职,但是组建了太尉府,就相当于组建了前线的元帅府,因此按照自己的官阶,至少在军中也是一个将军。
自己平时虽然有江南大营的管理权,但是却没有调动营兵的权力,江南大营的人事任命权也不在自己手里,但是如果一旦自己出任了掌握实际兵权的将军,那就大大不同了,朝廷中除了边军,其他军队的将军职位都是战时才会授予,自己不但积累了战功,更是可能借以封爵。
最为关键的就是自己可以掌控这只军队的实际控制权,不论是培植自己的势力,还是在官职上再进一步,都是绝佳的机会。
关于各个带兵将军的任命并没有下来,因此瑞安看着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