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舰队-第45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汉阳城城门口,曾经的朝鲜守军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穿着五颜六色军服的满八旗兵和汉八旗兵,一批身穿黑色蓝色军服,头上包着蓝布的朝鲜绿营兵毕恭毕敬的站在边上,不时恭维的递上香烟,掏出火石火镰,想要给八旗老爷们点火,却被八旗老爷推开。只见八旗老爷从自己兜里摸出一盒火柴,划了一下,点燃了香烟。

    这个时候南洋产的火柴已经普及了,清兵都已经放弃了很不方便的火石火镰,特别是在冬天的时候,火石火镰要打着火非常困难;若是携带火折子,既不方便,又会不小心可能会烧坏了衣服。而火柴就不一样了,划一下就好了。

    可是清军普及了火柴,可怜的朝鲜人却很少有人使用火柴的,毕竟火柴不便宜,穷得叮当响的朝鲜人根本舍不得用火柴。

    景福宫内,满清征东将军图海正大大咧咧的坐在朝鲜国王的王座上,朝鲜国王李棩站在台阶下面,盛京将军达都,都统阿穆尔图等清军将领站在大殿中,而朝鲜的一帮文臣武将全部跪在地上。

    “景直!”图海很不客气的直呼朝鲜国王李棩的字,“本大帅奉了朝廷之命,要让朝鲜内附我大清,不知道景直意下如何?”

    李棩铁青着脸,上前一步拱手道:“小王全凭大将军做主!既然皇上下了圣旨,小王遵旨便是了。”

    图海哈哈大笑:“我大清天兵,所向无敌;我大清拥有土地方圆数千里,有人口一万万!财富物产,百倍千倍于朝鲜!看看你们的兵,衣衫褴褛,武器低劣,连饭都吃不饱!若是归顺了我大清,大清皇上看到自己的子民生活过不好,难道会忍心?”

    “大清皇上皇恩浩荡!小王谢皇恩!”李棩拱手道。

    图海眉开眼笑的说道:“如今皇上开恩了,欲成立朝鲜八旗!有幸入旗者,等同于我满洲旗人!景直,你贵为王爷,自然也是入旗!从今日起,你可以选一批朝鲜人入旗,今后朝鲜八旗,将随我大清八旗天兵东征西战,为皇上建功立业!”

    “谢皇恩!”李棩很不甘愿的回了一句。

    图海又笑着道:“景直,如今你入了八旗,是好事啊,怎能愁眉苦脸?”

    李棩脸上挤出了比哭还难看的笑容:“对对,是大好事!”

    图海又交代了一番,从台阶上的王座走了下来。他正准备带人离开王宫,却有一名戈什哈走上来,在图海耳边轻声道:“图中堂,奴才们搜遍了王宫,没找到王妃和王子!抓了几个人拷问了,说这朝鲜国王把王妃和王子都给送走了,据说送去泰西人的海盗那了。以奴才看来,这朝鲜国王并非真心归顺,恐怕有二心!”

    图海冷笑一声:“他人都捏在我们手里了,还怕他有二心不成?他把王子送走又如何?我们可以让他再纳一王妃,生下的儿子封为世子!之前的世子,皇上一道圣旨便撤了,他以为把儿子送走就有用了?”

    达都上前来问道:“这朝鲜国王,难道还留在景福宫?”

    图海冷笑连连:“既然是八旗藩王,就和满蒙藩王一样,必须去京城!这景福宫,从此便是我大清朝鲜将军府邸!”

    朝鲜国王投降之后,整个朝鲜大部分的军队都纷纷向满清投降,只有少数人还在顽抗,不过很快清军就会出动朝鲜绿营,去剿灭那些抵抗的朝鲜人。

    接下来,图海又在朝鲜招兵买马,组建军队。共有十多万投降的朝鲜兵,都被编入了朝鲜绿营,一部分兵更换上绿营清军的衣服,还有部分仍然穿着原来的军服,只不过把头发给剃了,留一条辫子。另外,图海还在朝鲜招募了五万朝鲜八旗,也编入清军之中。

第五十三章 于成龙西行() 
“终于来到传说中的美洲了!”在大海上颠簸了大半年之久的大于成龙,乘坐一艘满载着黑奴的贩奴船,来到了纽约港。

    英荷战争已经结束,虽然荷兰舰队奇袭了伦敦,给英国人造成了极大的损失,英国人损失了六艘一千吨级以上的大型战列舰,伦敦也被一把火烧得一片狼藉,英国被迫同荷兰人签订了停战协议,但是荷兰人也已经无力夺回纽约。此时在纽约的总督是英国国王的弟弟詹姆士约克公爵,之所以这座原本叫新阿姆斯特丹的城市,被英国人改名成新约克郡,就是因为詹姆士约克公爵的缘故。

    由于历史发生了变化,荷兰人白白跑了东方一趟,还遭到了惨重的损失,结果也引发了英荷战争结果的改变。原本英荷战争,英国人是用东印度群岛换取西印度群岛,荷兰正式割让哈得逊流域和新阿姆斯特丹。现在的荷兰变得更弱了,东印度群岛落入大明手中,荷兰人只能同大明签订协议,获得东印度群岛的部分利益。而哈得逊流域和新阿姆斯特丹,都白白送给了英国人,英国人把新阿姆斯特丹改名纽约。

    大明南洋公司也考虑到荷兰的实力仍然强大,所以并没有把事情做得太绝了,也把自己的利益出让一部分给荷兰人。不过这都是暂时的,等到大明的铁甲舰出现在大洋上的时候,荷兰人的海外殖民地将会全部被剥夺。

    当年还没有苏伊士运河,于成龙乘坐的贩奴船,是绕道好望角,再往北到直布罗陀,再横渡过大西洋,才来到这里的。这一趟航行,在海面上足足航行了半年时间。当然了,船也不是一直在海面上航行没有靠岸,从东非海岸线往南航行,抵达好望角,再沿着西非海岸线往北航行,这一路上贩奴船随时靠岸,在岸上获得淡水补给。

    后来被人称为“把财富建立在黑人奴隶累累尸骨”上的,罪恶满盈的奴隶贩子刘韬,沿着东非海岸线和西非海岸线,建立了不少据点。

    有些据点是一座小岛上,有的据点是在海边河口处。在每一座据点,都有几名汉人军官,十多名汉人(包括已经汉化的满蒙、日本、朝鲜、安南人)士兵和三十余名黑人兵,再从当地抓来一百多名黑人奴隶负责种地,在据点附近种植蔬菜,粮食,养殖牲口。当运输黑奴的贩奴船路过的时候,可以从这些据点获得补给。

    英国、西班牙、葡萄牙、法国,甚至荷兰人的商船,也经常在这些据点获得补给。因为大明同英国和葡萄牙的友好关系,西方殖民者的船只在这些据点也是进行公平交易,还没有人企图去打这些据点的主意。

    毕竟这些据点太小了,上面还有大炮,西方人就算付出一定的代价攻占下来,也没有多少油水可以捞,而且西方人在非洲海边,也有少量自己的殖民地。毕竟非洲瘟疫横行,各种疾病太多,当年的西方人对这块土地是望而却步。

    对于驻守在据点的汉人士兵来讲,包括已经汉化了的满蒙、日本、朝鲜和安南人,他们对在这里的生活还是相当满意的,毕竟他们在这里的收入非常高,来到这里工作三五年,就能赚到一笔一辈子都花不完的金银财宝回家。

    于成龙乘坐的贩奴船,是一艘西班牙大帆船船型的货船,排水量一千二百吨级,船是从西班牙人那里租来的,船上的船员也是西班牙人。

    之所以用租来的外国船干这种事情,那是因为南洋公司对大西洋航线还完全不熟悉,所以雇佣西班牙人水手是最划算的事情。这是:造船不如买船,买船不如租船。

    于成龙和几名汉人官员,乘坐的自然是船上层舒适的房间,居住条件比西班牙水手的居住条件还要好,他们住在两个人一间的房间内,房间靠窗,里面空气流通。高级船员的房间前面,就是火炮甲板,后面是船长舱。而雇佣的西班牙水手,一部分居住在下面的水手舱里面,睡在吊铺上;还有一部分居住在火炮甲板内,打地铺睡觉。

    然而,即便是几十个人挤在一起睡觉的水手,居住条件比起奴隶来,还是好多了。被贩卖的黑奴,完全就是被当成货物运输的,狭小的舱室里面,拥挤了一千多名黑奴,船舱内的空气肮脏混浊,地面上随便铺着茅草,散发出一股霉味和臭味,黑奴们的吃喝拉撒,都在狭窄昏暗的船舱内。

    在船的航行过程中,是不允许黑奴去上面甲板的,他们被锁在底舱。随时会有水手下去检查,因为长时间的航行,很可能会有黑奴死在航行途中。因为瘟疫可能会在船上爆发,因此染病的黑奴,都会被丢进海里,以保证其他货物的安全。

    对于西班牙船员们的野蛮行径,于成龙根本就没有去制止,虽然于成龙接受儒家思想教育,以善良为本,哪怕是对蛮夷和未开化的野蛮人,都要用善良和包容来宽待他们,可是对这些黑奴,于成龙却没有任何怜悯之心。

    在对待黑奴的方面,于成龙和西班牙人的观点是一样的,这些黑奴们,都是一批黑猩猩,他们智力低下,外形丑陋,是一批会说话的牲口。既然是牲口,那又有什么可以怜悯的?难道人吃猪肉的时候,还要同情猪吗?

    明军当中,也有少数黑人兵,不过那些黑人兵,大部分是东南亚的马来人,肤色较黑;还有一些来自非洲和中东的黑人,他们也不是纯种黑人了,多半是东非国家的黑人,那些都是带有一定阿拉伯混血的黑人,外貌比纯种黑人要好看多了。

    贩奴船绕了一大圈,从东非海岸一直航行到地中海入海口的直布罗陀附近的北非海岸,在那里获得了补给之后,然后开始横渡大西洋。

    船在开始横渡大西洋之后,风浪明显变大了,贩奴船犹如一叶扁舟,在大洋上颠簸。从来没有见识过大西洋风浪的于成龙,躺在吊铺上根本就无法起来。连续吐了几日,把苦胆都吐出来了。

    好容易熬过了大西洋的狂风巨浪,进入了加勒比海,这时候风浪才小了很多。

第五十四章 印第安人中国年() 
船停靠在新约克郡曼哈顿岛,这座新兴的移民城市,在这个时代不过是一座非常小的木头城堡,城的周围只是简单的木栅栏围成一圈,城中间有一座由石头和木头建造的教堂,还有荷兰人建造的总督府,不过现在已经是属于英国约克公爵的总督府了。除了这两栋比较大的建筑物外,其余的都是低矮的木头平房。

    这里与其说是一座城市,却比国内的小镇还不如,城内的居民人数只有一千多人,除了士兵,水手之外就是他们的家眷。这里还非常的冷清,当年的殖民者首先开发的是中美洲,而不是北美洲,大批的黑奴被送去中美洲,说拉丁语的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在当地和印第安人混血生下了后代,他们的后代又和后来送来的一部分黑奴结合,这就产生了一个混血的拉丁语国家墨西哥。

    很明显,当年美洲大部分的港口都在中美洲,这里还是一片荒凉。

    因为南洋公司的崛起,而且王新宇同英国人的贸易,使得英国人对汉人还是友好的。在这个年代,欧洲人就是一群强盗,于是软弱可欺的,即使是击败了也不会放过他们;若是遇上了强悍的,他们反而会示好。后来所谓的英国绅士,其实是一群发了财的强盗。

    郑经在北美大陆上兴起,已经是一股不可小视的势力了。当年的英国人,都还没能力完全控制整个美洲大陆,其实就算真实历史上美国独立的时期,英国人在北美的控制范围也不过是沿着大西洋一线,以及五大湖一块地区。直到美国独立之后,才往西,往南扩张,美国的领土逐渐扩大。

    这个时期的英国人,自然是不可能选择同郑经对抗,北美实在太大了,就一个英国人,根本吃不完,英国人也没办法消灭北美土地上的印第安人,只能挑起印第安部落之间自己的战争,让他们自相残杀。

    郑经的势力范围,距离英国人的势力范围还非常遥远,一个是在东面的大西洋沿岸;一个是在西面的太平洋沿岸,中间隔了几千里。

    当地的英国人,也乐于做黑奴生意,这一船的黑奴运送过来,在新约克郡下船,之后他们将会在郑经的明军押送至下,徒步穿过几百里的北美草原,抵达五大湖沿岸,然后乘坐船只前往北美西部。不过船也只能抵达北美大陆的中部地区,还需要下船,再徒步穿行数千里的草原,才能抵达西部。

    船只航行在五大湖上,这里的湖面宽广,湖水很深,船在湖面上航行,犹如驶入大海一般,只是风浪比较小而已。

    经过了五天五夜的航行,于成龙乘坐的内湖船只,抵达五大湖最西面的明军据点,在岸边码头上停靠下来。

    于成龙看着这里这座不大的明军据点,只不过是一座长宽五十丈,用木头和泥土修建的简易城池,城墙是泥土修成的,城墙不高,只有一丈,城墙上面设有木头挡板,挡板上开了射击孔。尽管十分简陋,可是这种城池在美洲大陆上,已经是坚不可摧的存在了,当地的土著人能用火枪已经是很不错了,他们根本没有大炮那样的攻城武器,若是来攻打城池,即使死再多人也无法拿下。

    城内,除了郑经在这里设立的提督驻守之外,还有一名穿着大红色从二品官袍的文官。

    这名文官见到于成龙一副读书人的模样,换上了汉服,蓄了头发,扎上头巾的于成龙看起来还真有些器宇不凡,于是这名官员上来问道:“这位先生,你可是读书人?”

    于成龙拱手回道:“学生于成龙参见大人!”

    那官员笑眯眯的道:“本官孙致弥,是这里的布政使。这里缺少读书人,于先生能不远万里前来,实在是给本官雪中送炭啊!”

    于成龙道:“学生乃是罪人,原本乃清廷县令,被俘之后,被流放数万里,这才来到这里的,承蒙大人爱戴,学生实在是感激不尽!”

    孙致弥笑着道:“本官在这里,主要还是开化土人,让他们学习我汉家文化。这里的土人肤色与我们相近,不像红夷,更不是昆仑奴,他们也是可以教化之人。”

    于成龙大喜,一口承诺下来:“教化土人,以德服人,让其归顺我华夏,让我孔孟之道传遍天下,此乃旷世奇功也!”

    孙致弥点了点头道:“不过也不急,快过年了,于先生还是先休息一阵子,等到年后,再教化土人。如今土人也放假了,于先生可以去他们那瞧瞧。”

    于成龙抵达这里的第二天,就是汉人的传统小年了。小小的小镇子中变得热闹起来,准备年货的,不仅有大明的官员和将士们,就连当地的土著人也赶来小镇中购买年货。这座小镇虽然只是一座中转站,但是物品相当丰富,各种布匹,陶瓷,铁器,粮食,火枪,刀剑等当地印第安人需要的货物都能买到。

    除了一部分印第安人已经学会了使用银子之外,大部分的印第安人还是以物易物,他们拿着兽皮、牛角、野味、黄金、珠宝等物品来换他们需要的生活物品和武器。

    看到不少来小镇子购买物品的印第安人都梳了汉人的发髻,穿着汉服儒衫,脸上没有了油彩,本来油腻得发亮的头发也洗得干干净净,除了五官线条比较粗,皮肤较黑之外,看起来和汉人已经无异了,于成龙欣喜的说道:“没想到,这里的土人已经开始读书了,实在是可喜可贺!”

    孙致弥笑着道:“为了教化他们,本官可是伤透了脑筋啊!不过能够在他们之间培养出一批大儒来,这海外的化外之民,便真正教化成华夏子民!”

    除了汉家文化的魅力外,这些土著人之所以会被汉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牛痘技术在这里的发展,拯救了大批土著人的生命,让他们自愿归顺大明。

    本来印第安人是不过中国年的,因为明军来到这里,这里的印第安人,也学会了过中国人的新年了。附近一些正在被逐渐汉化的部落,也开始热热闹闹的过中国的新年。

弟五十五章 王士元() 
初春的四川,还是十分寒冷,即便是川南和滇北交界处,因为海拔高,山区中的气候十分寒冷。如今的云南通往四川的官道得到修复,原本秦汉时期修建的五尺官道被扩宽了,在一些地形不是很险要的地方扩到了八尺宽,一些坡度比较陡峭的地方也拉长了盘山路,使得车辆行走比较容易。

    原本是石头台阶的地方,无法通行车辆,只能用滇马勉强通过。如今那些石头台阶的路段都被废弃,修建了木头栈道延伸出去,以利于车辆行走。

    扩宽这条官道,是利用八旗特供品赚到钱之后的吴三桂,同王新宇商议后的结果,由吴三桂出了三分之一的银子,王新宇出了三分之二的银子,对这条已经快两千年的官道进行了修缮,扩宽,变成一条便于通行的大道。

    如今,这条官道上,通过了一支军队,军队打出的旗帜是大明帝王的旗号,最前面有骑马的武士开路,后面是一队队身穿明亮铠甲,打扮得威风凛凛的精锐步卒,后面还有大批身穿飞鱼服,头戴无翅乌沙的锦衣卫。

    过去的一队队人马之间,有写着“李”字的帅旗,有“马”字和“刘”字的将旗。这支队伍便是准备护送圣驾去汉中的李定国部。

    马宝和刘玄初因为是轻装去的缅甸,他们带去的人很少,只有两千余人。李定国护送永历去汉中,却是把自己本部两万战兵和三万辅兵都带了出去,只留下少数兵马和当地雇佣的缅甸土人兵留守兴都,明军主力都出去了。李定国这次不仅是护送永历去汉中,他还想同吴三桂联手,共同北伐,直取京城。

    虽然李定国和吴三桂打生打死前后打了十多年,可是这个时候双方都有意和解,希望共同北伐,夺取京城。两人联手,就算是抵挡不住琼州军,多少还是能够保住一块地盘,让自己的子孙后代可以活下去。

    除了李定国的兵马之外,还有沐忠显的一万土兵。

    永历其实也是韩怕去了南京,将会变成汉献帝。所以当他一开始王余佑给他一个难题,让他去南京的时候,他是犹豫不决,找借口拖延时间。现在李定国要带他去汉中,永历满口答应下来。毕竟永历对吴三桂还是比较信任的。

    不过永历在出发之前还是下了一道圣旨,封王新宇为亲王。

    石门关,这里是云南通往四川的必经之路,从云南出来的车马,过了石门关之后即可抵达江边的宜宾,之后改乘船只进入四川盆地,直抵成都。

    “前面来者何人!”驻守石门关的琼州军守备韩德成发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