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下面的文武百官虽然不敢说话,但是大家心中都有数:南方进来的盐雪白,细滑,质量简直可以和陕西井盐相比了,可是价格却比两淮自己出的普通食盐还便宜!只有傻子才不会去买那么好又那么便宜的盐。
很多大盐枭,干脆自己都不再做盐了,而是直接购买南方进来的盐,转手就变成官盐,大模大样的运往各地贩卖。
如今王熙既然捅破了这层纸,那么这些官员都在心中盘算,要怎么样让这个王熙倒霉。俗话说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王熙这种人实在是太可恶了!若是他要去查,那就让他在两淮那边碰个头破血流好了!
可是还没等这些官员们反应过来,王熙又抛出了一个重磅炸弹:“皇上!如今京城的八旗特供品乃是害人毒物!我军浙江惨败,全为八旗特供品所害!这八旗特供品,若是吸食久了会让人上瘾!一旦没有吸食,人就会浑身乏力;等到瘾大了,断绝吸食,会流鼻涕,全身疼痛!根据南方幸存的将士来报,因为很多人身上没有带够八旗特供品,那几日又是阴雨绵绵,我军将士断绝了八旗特供品,战斗力下降,结果任人宰割!这八旗特供品,乃是害人的毒物,必须禁止!”
朝廷之中顿时惊呼声一片,其实清军在金华惨败之后,鳌拜已经得到了战报,也知道了八旗特供品的危害性。可是这八旗特供品利润实在是太高了,朝廷之中多少官员依靠这个东西发大财!
鳌拜知道,这件事若是追究下去,不知道要得罪多少人。既然八旗特供品上瘾之后就不能断绝,那就干脆在军中多备一些就是了。只是这样就便宜了吴三桂那小子。至于吴三桂,鳌拜准备派人找他谈,提高八旗特供品的税收,一方面为朝廷增加收入,另外一方面也让吴三桂不要赚得那么狠,同时也敲打吴三桂。
吴三桂最怕的人就是鳌拜,之前在辽东,吴三桂多次败在鳌拜手下。
所以说有鳌拜出面,吴三桂肯定会有所顾忌,只能乖乖的听从鳌拜的,多交税收。
但现在王熙直接就把这件事捅破了,康熙自然是暴跳如雷。
“既然如此,那这害人的毒物还能留住?必须严禁!”康熙大怒道。
“皇上!”冯铨连忙上奏,“这八旗特供品不能禁啊!我军将士已经上瘾,一旦断绝,将会连兵器都拿不起来的!”
孙廷铨也上奏道:“皇上,八旗特供品不能禁!只能加税,慢慢消除。一旦禁绝,前方将士都不要打仗了!”
满八旗的大学士巴哈纳也上奏道:“皇上,八旗特供品不能禁!若是禁了,我军就再无一战之力!”
就连一直和鳌拜不对付的苏克萨哈也上奏道:“皇上请三思!这八旗特供品若是禁了,将会天下大乱!贼人将会势如破竹!”
王熙道:“皇上!八旗特供品必须禁止!至于贼寇,皇上不用担心!周培公在湖广训练的新军就不沾八旗特供品!至于染上八旗特供品的将士,可以先用香烟取代,再慢慢戒掉这害人的毒物!”
八旗特供品在京城内,不知道多少官员得了这种商品的好处,若是禁止了,无疑是断绝了一大批人的财路。这次王熙是得罪了大批清廷官员。
苏纳海上奏道:“奴才恳请皇上三思,若是禁止了八旗特供品,恐怕会逼反了吴三桂!如今南方局势危急,全凭几位大清忠臣苦苦支撑。那吴三桂镇守云贵,云贵土地贫瘠,连兵都养不活,只靠这八旗特供品获利,若是贸然禁之,恐怕吴三桂会反!”
索尼上奏道:“奴才恳请皇上三思!”
肚量极小,根本就听不进别人话的康熙愤怒的站了起来:“索尼!苏克萨哈!朝廷大事有你们几个就够了,还要朕干嘛?”说完康熙就转身离去。
事实上目前康熙还没亲政,王熙这时候提出这些事是捅了马蜂窝。但他看到危急,知道若是不制止这些事情,大清朝廷就将岌岌可危。康熙虽然现在还没亲政,但他肯定会把这些事和太皇太后说的。(未完待续。)
第一百六十二章 经济战()
“奸佞!大清的蛀虫!你们没有一个好东西!”回到养心殿内的康麻子大发雷霆。
“太皇太后到!”布木布泰在苏麻喇姑和慈宁宫太监总管李引证的搀扶下,不紧不慢的走进了养心殿中。
看到祖母到来,康熙冲到布木布泰跟前,眼泪滚滚而出:“皇玛麽……”
布木布泰紧紧搂着康麻子:“乖孙儿,又怎么了?”
“皇玛麽,他们都是一群奸佞!皇孙要杀光他们!这群蛀虫,奸佞!欺上瞒下,出了那么大的事情,他们却不肯禁绝害人的八旗特供品!只有天知道这群蛀虫私下里收了吴三桂多少好处!前朝是怎么灭亡的?就是贪官污吏吃饱了,朝廷却收不到钱!再这样下去,我们大清要重蹈前朝的覆辙啊……”康熙呜咽着说道。
布木布泰轻轻抚摸着康熙的脑袋:“哀家现在才明白,这八旗特供品原来是南蛮子的毒计啊!而且这毒计根本就是无解的毒计!其实八旗特供品根本就不是吴三桂云南所产,而是南蛮子在缅甸生产!由此可见,这八旗特供品就是南蛮子故意通过吴三桂的手来坑害我们旗人的!还起名八旗特供品,其用心之险恶,实在令人发指!”
“皇玛麽,既然是害人毒物,我们就应该禁绝了这种毒物!”康熙咬牙切齿道。
布木布泰却摇了摇头:“此毒物已经深入人心,若是国泰民安,可用雷霆手段强行解决,杀他个人头滚滚落地,看谁还敢用这毒物坑害我大清!。但现在天下未定,倘若动强,恐怕会引起激烈反弹,尤其是吴三桂那老贼!”
“吴三桂不用惧怕,他的儿子在我们手里!”康熙恶狠狠道。
布木布泰却道:“吴三桂只是想要偏安一隅罢了,他倒是没有什么大野心。但此人又是一代枭雄,倘若把吴三桂逼急了,他连儿子都不会要的!”
“难道我们就忍气吞声吃这个大亏?”康熙满怀委屈道。
布木布泰冷笑一声:“我们爱新觉罗家之所以能有今天的辉煌,就是能忍!吃一次两次亏又怎么样?如今时机未到!等我们时机到了,我们一定把受了的委屈和吃的亏加倍的还给敌人!不要紧,你还年轻,还有的是时间,吴三桂老贼熬不过你!”
“难道我们就这样放过和南蛮子勾结的吴三桂?”睚眦必报心胸狭窄的康熙感觉自己牙齿都恨得酸了,“还有鳌拜,还有那些只知道贪污的汉臣!他们都该死!”
“我们当然不能就这样放过这些乱臣贼子!”布木布泰眼中突然露出一丝狠厉的杀气,“这些人都该死!但现在我们首先要对付的是南蛮子!只有先平定了南蛮子,我们再回头一个个收拾这些乱臣贼子!”
“皇玛麽,您教皇孙,我们现在应该怎么办?”这时候的康熙毕竟还是小孩子,还不知道如何应对。
布木布泰道:“先给吴三桂加税!还有,京城所有的烟馆全部加税!收上来的税收可以发展新军!南蛮子不是用八旗特供品的毒计来对付我们吗?我们就利用特供品抽重税!把他们的特供品变成银子,再把银子变成军饷变成武器对付他们!”
“加了税,这些奸商肯出银子?”康熙问道。
布木布泰苦笑一声道:“哀家也染上这八旗特供品,一开始不知道这东西有多厉害。等南方战报传来,哀家就试着不抽,这才发现此物一旦上瘾有多么可怕!上了瘾,若是强行断绝了,杀人夺财只为抽一口的事情都会干得出来!所以我们加了税,他们也会买!这些贪官污吏,地方豪强,哪个不是富可敌国?俗话说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他们贪污受贿刮地皮,个个中饱私囊!哀家就让他们把钱老老实实拿出来!等打败了南蛮子,我们再来彻底禁绝这害人的毒物,该杀的就杀,该流放的流放。”
明知道有毒,却允许存在,用抽重税来增加收入,这和后世某些砖家说的,对毒物要通过抽重税变成合法的道理一样,都是饮鸩止渴的事情。可是现在布木布泰一点办法都没有,她不敢逼反了吴三桂。
可是吴三桂同明军暗中勾结,布木布泰又不能装傻,她让鳌拜派人去适当敲打一下吴三桂,通过这件事让吴三桂增加八旗特供品的税收,顺便连烟草税也增加了。
烟草行业虽然没有八旗特供品这样的暴利,可是烟草的利润也不低了,本来南洋的卷烟从吴三桂这里卖入内地,前后交的税只有百分之十都不到。现在布木布泰直接就把烟草税增加到百分之百。
而八旗特供品这种东西更是暴利,布木布泰通过鳌拜,把八旗特供品的税收增加到了百分之两百,这还不算,每一座城市里面的烟馆还要加税,另外再加百分之百的税收。
一时间,烟草和八旗特供品的价格暴涨,在京城,一包普通香烟的价格从原来的五十文暴涨到了一百五十文。这个价格可是太贵了,当年一两银子可以让一家人过一个月的,一百五十文铜板可是一钱多银子,购买力相当于后世的一百多块人民币,一包烟那么贵的,还真没几个人能够抽得起了。
八旗特供品的消费价格更是高涨,原本花上一两银子就能在烟馆好好享受,除了抽上一袋特供品之外,还能享受到免费的点心,茶水,还有丫鬟的捏拿服务等。现在价格涨了,四两银子都没有附加服务。
可是八旗特供品的瘾头确实太大了,那些上瘾的人们不惜代价,都要去抽一口。而那些上瘾的铁杆庄稼们就惨了,本来他们每个月发的银子够用的,现在价格暴涨之后,一开始是试图戒掉特供品改成抽烟,可是发现抽烟根本不顶用,于是他们想尽一切办法,从一开始卖掉盔甲、兵器、战马来换银子,到后面的坑蒙拐骗,圈地祸害附近的百姓,甚至加入帮派从商家收取保护费等办法获得银子。
从长远的来看,增加八旗特供品税收的办法确实是饮鸩止渴,尤其是祸害铁杆庄稼,加快了他们堕落腐化的速度,但现在清廷根本就找不到别的应对之策。
布木布泰的应对措施除了增加税收之外,还加强了对吴应熊的监视,一旦有什么风吹草动立即拿下吴应熊。在针对猖獗的私盐走私方面,布木布泰把王熙召进宫,任命他为钦差大臣,赐给金刀黄马褂,可以先斩后奏,去调查两淮盐官和盐商。
千里之外,惠安县城。
“轰”明军炸开了惠安城墙,涌入城内。
知县自尽身亡,城内残存的清兵、民壮和衙役全部投降。
明军大营,有天地会的特工送来了北方的情报。
“鞑子采取对策了,他们增加了八旗特供品的税收,吴三桂肯定损失惨重。既然如此,我们可以让吴三桂走私逃税一部分税收!”蔡九仪提出了建议。
王余佑却笑着道:“吴三桂是个聪明人,聪明人不需要我们教的,该怎么做,吴三桂肯定比我们清楚!”
“盐的事情怎么办?现在鞑子派人去彻查了,而且根据内线的确切消息,鞑子这次派去查案的是王熙。我们想要再把盐运进去,恐怕没有那么容易了。”王新宇很清楚,王熙这个自己的本家,此人铁面无私,号称清初著名的清官,家里穷得叮当响,但即便是这样,还是谁的面子都不给。
“是不是让杨起隆那边活动一下,给王熙家里栽点脏?此人得罪的人太多了,鞑子朝廷留着他就是为了平衡那些贪官的。我们如果给他动点手脚,那些恨透了他的人肯定迫不及待的把他除掉了。”陈永华提出一个建议。
王余佑无奈的说道:“此人既然是鞑子朝廷故意留下来的清官,那就是用来牵制贪官污吏用的,那么多贪官想要他死,可是鞑子皇帝和老妖婆都会拼命的去保住他,就连鳌拜和苏克萨哈也是保他的!这个人对鞑子朝廷很重要的。”
“王熙确实是一个爱民如子的好官,可是鞑子有这样的好官,对我们来讲却不是好事啊!在利用人心来平衡官场,这一方面鞑子确实有一套!”王新宇感叹一声。
明朝的时候不是没有清官,而是清官根本就提不上去,有一点苗头的时候,早就被大批外表清廉实则贪婪的言官弹劾了,接着就是致仕回家,根本就别想有升官的机会。偶尔出现一两个清官,也是东林党的人,是不可能去对付贪得无厌的东林党官员的。明朝真正能牵制文官的还是太监。
但是在清朝,满清统治者吸取了教训,总是会刻意提拔几个清官,用来牵制官场。直到乾隆后期以后,清官越来越难混了,这才销声匿迹。
这个时候想要扳倒王熙,简直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王余佑道:“私盐的事情,这段时间让我们的人先暂时缓一下,我们反而可以给王熙送一点功劳,抓几个鞑子朝廷的贪官上去交差。等王熙离开,我们再把盐运进去。这东西利润那么高,鞑子朝廷想要禁绝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王熙是不可能永远钉在两淮不走的,不管是布木布泰还是四大顾命大臣都没那么傻,如果王熙一直钉在两淮不走,那么盐丁和盐商都会造反了。王熙对于清廷的作用,就是敲打一批人,让一些贪官略收一下手。至于后面,该怎么样还是怎么样。
至于说大量食盐进入两淮,那只是王新宇对清廷展开经济战的第一步,后面王新宇还有更厉害的后续手段。
在东番和琼州,一座座新兴的工厂林立,这其中有不少工厂都是纺织厂,用水力带动的纺织机可以高效率的纺出大量棉布。因为采取了水力机械化生产,棉布的生产效率高,价格也就便宜,而且这些棉布质量又好。
生产出来的棉布用船一批批运往上海,在上海卸下船后,再换长江小船运往内地。
驻扎江宁的清廷官员梁化凤、蒋国柱、张朝鳞,以及满八旗官员麻勒吉等人早都被人用银子喂饱了,对于那些逆流而上的货船可以说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样这些廉价的货物就大量运送到内地,冲击原来男耕女织的生活。
虽然鳌拜坐镇安庆,但是进入长江的货船都是清国商人自己的船只,鳌拜的手下和沿线的大小官员早就被银子喂饱了,没有人愿意去管那么多事情,所以这些船只可以在长江上畅通无阻,一直航行到九江。
南洋产的棉布价格便宜,质量又好,特别是对于农民来说,穿上“南洋牌”等各种棉布做的衣服,比自己的土布质量好,又经久耐用,价格还便宜,所以很多农民家里都已经不再自己织布,而是选择购买棉布。
南洋公司派出的采购员用银子打开了一条道路,大批进入内地,加上当地官府配合,内地生产的棉花等原材料通过长江的船只运送出去,变成了南洋公司纺织厂的原料。
这只是棉布方面对清廷的冲击,另外还有其他的工业品,也正在一步步渗透,进入内地倾销。至于南洋生产的各种奢侈品,更是清廷官员、士绅和富豪最喜欢的东西。大批人工养殖的珍珠,工厂生产的玻璃制品,精美的玻璃杯,大片的玻璃镜,带有轴承的马车等,都在一批批的运往内地,变成了白花花的银子。
不过南洋公司也没有让清廷官员吃亏,那些货商并非是直接带着银子出来,而是把银子变成了生丝、茶叶和陶瓷再运出去。
只不过湖广的张长庚和周培公有些食古不化,所以长江航道还是无法全部打通,江南的明军很难同夔东义军取得联系。
张长庚并非不贪,而是不敢。他的位置实在太重要了。自从清廷丢失了半个江南之后,湖广就是清廷最重要的粮仓,而且夔东义军随时可能威胁到湖广一带的安全,一旦湖广出了什么问题,张长庚担当不起。
而周培公又是死心塌地的铁杆汉奸,自己本身就是豪强出身,还肩负着训练新军的任务,所以周培公和张长庚是不可能放开长江航线的。(未完待续。)
第一百六十三章 椰城攻防()
安庆码头,绿营水师的清兵站在码头上迎接即将到来的船队。过了片刻,一队悬挂着鳌字旗号的船队逆流而上,缓缓靠上码头。
鳌拜在一群戈什哈和官员们簇拥下,从一艘大船上走下。
早有车队停在码头上等候多时,其中最豪华最显眼的是车队中间一辆四轮马车。
鳌拜上了四轮马车,坐在马车前面的包衣奴才马车夫挥动一下鞭子,拉车的四匹马拉动四轮马车,在码头通往城内的青条石路面上疾驰。
虽然这个年代还没有橡胶车轮,但这辆四轮马车后车轴和车厢之间有铜弹簧片缓冲,所以坐在车内感觉十分平稳。车内的座位是藤条制成的,富有弹性,坐在上面很软。现在因为已经是十一月份了,安庆的天气有点寒冷,所以在座椅上面铺上一张用鹅绒做成的软垫,坐在上面十分柔软。夏天的时候,可以换成竹垫。
鳌拜十分喜爱这辆马车,这辆标注奔驰牌的马车是南洋奔驰车行生产的,这辆马车让人看起来就感觉十分奢华,车窗是透明玻璃的,车厢是香楠木的,带有淡雅的香味,车轮的辐条都是铜制的,车底还有铜弹簧减轻震动,车门把手是黄铜外面鎏金的,还经过打磨,闪着黄灿灿的金光。
车厢外面的四个角上,各挂着一盏玻璃罩的风灯,这种灯用的油据说是东瀛倭国进口的猛火油;车内还有一盏玻璃灯,用的是一种散发着香味的灯油,据说也是东瀛倭国进口的一种名叫海蛟油的灯油。
所谓的海蛟油,其实就是鲸油,销售往清国的海蛟油外包装写着是倭国产,其实也是王新宇的捕捞公司生产,因为大部分的鲸都是在日本海域捕捞的,所以销往清廷的鲸油都写着东瀛倭国产。
鲸油是一种白色透明,带有香味的油,用来点灯也能散发出一股特殊的香味。所以鳌拜和很多清廷官员一样,特别喜欢这种灯油,他们家里用的也是海蛟油的灯。
这辆马车构造复杂,乘坐舒服,不同档次的售价不同,从两百两白银到五千两白银的都有,据说还有更贵的,要一万多两白银,而且还买不到,需要订做。鳌拜倒是没有用那么奢侈的马车,用的是三千多两白银的车。
这种奔驰牌马车,在清国也是深受各级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