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舰队-第24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至于驻守江南的任务,就交给张煌言的浙军了。虽然浙军的战斗力远不如琼州军和郑家军,但有大量的城堡,棱堡,各种防御工事,浙军守住江南完全没有任何问题。更何况,浙军手中有大量琼州军和郑家军淘汰下来的旧火器,有大炮和鸟铳,这些旧武器和城堡配合,鸟铳手躲在射击孔后面向外面发射弹丸,照样可以给对手极大的杀伤。

    琼州军和郑家军的联军在紧锣密鼓的准备出击作战,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辎重物资和运输保障是最重要的环节。

    位于琼州的轴承厂拼命生产轴承,以提供给新式车辆使用。

    所有用来运输物资的大车,以及运输火炮的炮车,都安装上了轴承。有了轴承这种东西,能减少车轮和轮轴之间的摩擦力,使得车辆跑起来更加轻便。

    可是在这个时候,存在的问题又出现了:轴承需要大量的润滑油!

    本来王新宇的轴承厂是对动物油脂和植物油进行加工,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变成轴承所需要的润滑油。可是现在造了那么多的炮车,大车,润滑油出现了极大的缺口。

    当年的动物油脂和植物油都是宝贵的,一般老百姓炒菜,都舍不得多用油。但现在王新宇却很奢侈的把大量的油消耗在车辆上。就算他拼命的让人养猪,也提供不了那么多的动物油脂给轴承厂啊!

    可是要从哪里弄那么多油脂呢?

    不用动物油,只用植物油来制造润滑油的话,粘度不够,车辆轴承滚动几下,用不了多久润滑油就被消耗光了,不是被磨损消耗了,就是漏在地上了,只有添加入一定的动物油脂才能做出润滑油。

    提炼石油?这个是王新宇想都不敢想的,这个时候去哪里开采石油?

    虽然中国古代就有人已经使用石油,是地下自己流出来的石油,或者是挖井的时候,挖到地下的油层,再用桶打上来的石油。古代石油被称为猛火油,主要在军事上使用。

    可是当年中国的猛火油主要都是产于西北,而这个时候西北在清廷控制之下,王新宇怎么可能去西北采油?东南亚也有石油,但在陆地上的石油都埋得很深,要挖非常深的井;而比较浅的石油,是在海里。这个年代要建海上油田?那不是痴人说梦?

    就算是能找到石油,可是炼油呢?这个年代要炼油,那是想都不敢想的问题。炼油技术对于这个年代来说太过于复杂了,就别想一步登天,建造炼油厂了。

    该如何解决润滑油的问题呢?王新宇一直在头疼这个问题。

    就在王新宇头疼的时候,郑经手下的亲信王秀奇带着船队从北面下来,来江南准备运输一批粮食上去。

    “油?动物油脂?我们曾经远航到极北地区,看到那边的人在捕杀海里的鲸鱼。他们就吃鲸鱼的肉,用鲸鱼的油来点灯。我想那么大的鲸鱼,一条就抵上多少头猪了!”王秀奇对王新宇说起他见过的事情。

    听到这个消息,王新宇大喜过望,一把抓住王秀奇的胳膊,急不可耐的问道:“你们远航到什么地方了?是在哪里看到那些人的?”

    王秀奇道:“外面沿着海岸线一直往北,前面有个海峡,那里靠近岸边的海水都结冰了!我们穿过海峡,碰到一些土著人。”(未完待续。)

第五十一章 捕鲸船() 
王新宇令人取来自己绘制的世界地图,指着最北方的,后来的白令海峡的位置问道:“你们是不是远航到这个地方去了?”

    明军北征,去了混同江下游和库页岛的时候,郑袭和郑经留在外兴安岭一带发展,而郑经的亲信洪旭、冯锡范和王秀奇等人却带着船队继续往北航行,去给郑经探路,为来年郑经远渡重洋去对岸的北美洲开辟一条新航线。

    这里顺便说一下冯锡范,虽然让此人远离华夏大地,去遥远的对岸,此人心中一万个不愿意,但他惧怕郑经,还是不敢违抗命令,只能老老实实带着船队去探路。

    正因为如此,王新宇怀疑王秀奇他们是不是已经过了白令海峡。

    王秀奇回答道:“王爷,从地图上来看,外面应该是过了这一块海域了!只是这个海峡暂时还没有名字,因为是冯锡范先发现的,就取名冯锡海峡。”

    “冯锡海峡?这冯锡范脸皮也真够厚的!”听了这个消息,王新宇禁不住笑了。

    “毕竟是他发现的,他用这个名字,我们也不能说什么,不过卑职觉得,还是应该叫延平海峡更好。”王秀奇道。

    “已经有延平港和延平城了,再来个延平海峡,岂不是重名了?既然他起名叫冯锡海峡,那就用这个名字吧。”王新宇道。他心里暗想:虽然冯锡范这个人不怎么样,不过用他的名字命名这个海峡,也比白令海峡这个外国名字好,毕竟是中国人。

    “冯大人要是知道了,肯定会感激王爷的。”王秀奇道。

    王新宇没有继续这个话题,而是问道:“你再说说看,你们过了海峡之后,在那边看到了什么,又找到了什么人?”

    王秀奇回道:“王爷,卑职一行人过了海峡,进入那片海域,那里到处都是浮冰,不管是靠近岸边的地方,还是继续往北,都是冰。但是令人惊奇的是,那片满是积雪的陆地上居然还居住了不少人!他们不像是红毛夷人,却长得有点像我们,也是黑头发黑眼睛。他们在雪地上用雪建造房子,捕杀岸上的动物和海里的动物,身上穿的也是动物的皮毛。不过可能因为没有树木的缘故吧,他们吃的都是没煮的生肉。”

    听了王秀奇的描述,他们确实是过了白令海峡,进入到北冰洋地区了。那边沿岸地区,也就是后来的阿拉斯加一带,生活的那些人应该是爱斯基摩人。

    其实所谓的爱斯基摩人,是印第安人给他们取的名字。爱斯基摩人是亚洲大陆上最后一批大规模迁往美洲大陆的黄种人,他们去了美洲大陆之后,却遭到印第安人的屠杀和驱逐,被一直赶到北极去。而爱斯基摩这个词,在印第安语当中就是吃生肉的意思。

    爱斯基摩人当然不喜欢印第安人给自己取的这个带有侮辱性的名字,所以他们自称自己是因纽特人。

    洪旭、冯锡范和王秀奇等人率领的船队来到爱斯基摩人的居住地之后,当地的爱斯基摩人一开始对他们的出现十分吃惊,他们从来就没有见过那么庞大的船,更是没见过全身披着盔甲,使用喷火武器的军队,他们都十分担心,来的这些人会不会像祖辈们世世代代相传的印第安人屠杀自己那样,对自己下手。

    幸亏郑经的人并没有那么凶残,他们不但没有对爱斯基摩人下狠手,反而是上岸,用自己的东西同爱斯基摩人交换皮毛和猎物。

    双方语言不通,一开始根本就无法沟通,只能依靠手势来沟通。随着双方交往的深入,双方都有一些对语言感觉比较敏锐的人逐渐明白对方一些简单的语言,能通过对方的口型和发音,再看对方手势,明白说的是什么。

    就这样,明军中有人逐渐懂得一点点爱斯基摩语,就开始能学习更多的语言。而那些有语言天赋的人,在一开始熟悉了对方一点简单词语之后,进展十分迅速,不久他们就可以真正同爱斯基摩人交流。

    虽然现在还没出现完全精通爱斯基摩语的翻译,那个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可能出现,不过已经不影响明军同他们的来往了。

    明军很惊奇的发现,爱斯基摩人吃的一种肉,无论是外观还是吃起来的口感,都很像牛肉,不过这种肉的脂肪比牛肉高,但是纤维要比牛肉粗。通过简单的语言和手势的交流,这才知道原来爱斯基摩人吃的那种肉是鲸肉!

    鲸的肉可以吃,油可以点灯,皮可以做皮制品,

    听说那些当地人居然能捕捉大鲸鱼,王新宇也是愣住了。对历史知识很小白的王新宇根本就不知道,其实爱斯基摩人去捕捉鲸鱼还真的很有一套办法。

    “他们有多大的船吗?怎么能捉住那些大鲸鱼?”王新宇问道。

    “没有!”王秀奇摇了摇头,“他们就用那他们的小船去捕捉鲸鱼。”

    王新宇更是吃惊,眼睛都瞪大了:“鲸鱼用尾巴一拍,他们那种小船不沉即翻,怎么能把鲸鱼从海里拉到水面上呢?”

    “他们的船不去拉鲸鱼,他们只是把鱼叉刺入到鲸鱼身上,给鲸鱼放血,让鲸鱼自己死去。他们是等到鲸鱼流光了血死去之后,再去把鲸鱼拖回去的。”王秀奇道。

    王新宇又是觉得不可思议的问:“鱼叉扎上去,难道鲸鱼不会潜水跑掉吗?”

    经过王秀奇的解释,王新宇才知道,原来爱斯基摩人有一种特殊的捕鲸方式:他们把鱼叉头做成带倒刺并且可以和鱼叉柄脱离的模式,鱼叉头上连着结实的兽皮绳子,绳子另一头拴着几个由海豹皮做的气囊。

    当他们发现鲸鱼之后,他们会划着皮划艇追逐,靠近了鲸鱼,就向它身上投掷鱼叉,让鲸鱼带着皮绳和气囊一起游走。鲸鱼进入海面以下,过一会还得上来喷水。身上流着血还挂着几个气囊,又疼又影响下沉,过不了一会儿功夫,鲸鱼还得浮上来喷水。这时候爱斯基摩人就再划着船过去往鲸鱼身上投掷鱼叉,周而复始,鲸鱼就活活被耗死。那些气囊会标记出鲸鱼的位置,划过去把它拉回来就算成功。

    听到这里,王新宇才算是明白过来:鲸鱼因为是哺乳动物,不是鱼,没有腮可以让它们在海中呼吸,需要上来换气。鲸鱼浮出海面上喷水,就是它们在换气。

    正是因为它们要换气,身上插了鱼叉,而鱼叉上面又有气囊影响鲸下潜,这个过程中就让它白白的多消耗氧气,所以很快就要上来再次换气,结果又被爱斯基摩人射上鱼叉。就这样来回多次,鲸鱼就被活活耗死。

    来自后世的王新宇可是知道,鲸的全身都是宝啊!当年西方发展,在进入工业革命时代后,发展出石油提炼科技之前,所用的润滑油就是依靠鲸油!

    石油加工的技术并不是那么容易的,虽然可以通过土法炼油,把石油分解成轻油、重油和沥青,但要把汽油、煤油和轻柴油从轻油中分离出来,把重柴油、润滑油、石蜡从重油中分离出来,以及从沥青中提炼出残余的重油,这都需要一定的科学技术来实现。

    在石油化工技术成熟,提炼石油的技术成熟之前,甚至英国人的蒸汽机,火车、轮船和军舰的轴承,都是依靠鲸油制作的润滑油来实现!包括蒸汽机汽缸的活动部件里面,都有用鲸油做出的润滑油。可以说,没有鲸油,就没有工业化的实现。

    所以在进入工业化之后,西方国家就疯狂的捕鲸。

    以目前的情况来看,王新宇在未能获得容易开采的油田之前,用动物油脂来制造润滑油是最佳选择。等有了容易开发的油田之后,可以土法提炼出轻油(当猛火油用)和润滑油,只不过那是以后的事情了。

    得到了爱斯基摩人的启发,王新宇马上就想到,可以建造捕鲸船去海上捕鲸,鲸肉能食用,用来增加肉食,鲸皮可以制造皮制品,鲸油可以加工成润滑油,解决大量车辆轴承要用的润滑油的问题。须鲸的须,还能代替象牙制造工艺品。

    这里说明一下,守城战中用的火油,有的是用石油加工成的猛火油,有些普通的火油却是用桐油松脂制成的火油。猛火油威力更大,其实就是用石油加热之后获得的轻油,灌入猛火油柜中,做成的一种火焰喷射器,在宋朝的时候就已经发明。所以说,中国古代人的智慧还是相当高的,科技发展水平领先世界。虽然到了明末开始落后了,但明朝一直在模仿甚至对西方的武器进行改进。

    所以说,没有满清窃取华夏,中国肯定不会落后于西方!

    “造捕鲸船,我们就能解决润滑油的问题了!”王新宇道。

    将来是肯定要发展石油工业的,只要有了油田就能用土法分离出轻油、重油和沥青。轻油可以当猛火油,可以点油灯;重油可以当燃料,可以制造润滑油;沥青能修路。只不过在开放油田前还只能去祸害海里的鲸鱼。

    上海港码头上,停着一条两百二十料的蜈蚣快船,造船工匠和武器工匠们正在根据王新宇的要求,把船上的火炮、碗口铳等武器卸下来,换上一架老式的床弩,并在船甲板上安装一条绞车。

    “对,鱼叉就按照这个样子制造!”王秀奇指点几名工匠制造一根巨大的捕鲸叉。

    这根巨大的捕鲸叉上有倒钩,尾部连着绳子,用床弩发射。一旦射中鲸鱼,任凭鲸鱼如何挣扎,都无法摆脱有倒钩的捕鲸叉。捕鲸船射中鲸鱼之后,就帆桨并用,跟着鲸鱼走,使它更快的失血。如果鲸鱼还在顽抗,还能再发射第二根、第三根捕鲸叉,直到耗死鲸鱼,再用绞车把鲸鱼拖到船尾,挂上皮的气囊,把鲸鱼拖回。

    船上用来连接捕鲸叉和船的缆绳,以及拖动鲸鱼的缆绳,都是用丝麻混编的缆绳,可以承受数万斤的拉力,能拉动数万斤重的鲸鱼。

    不过船上因为没有加工设备,这艘捕鲸船只能在冬季、初春和深秋作业,炎热的季节无法作业,否则鲸鱼拖行到半路上就腐败变质了。

    码头上,百姓们围着这条正在改造的船指指点点。

    “斩蛟船!听说这条船是南海郡王改造的斩蛟船啊!能出海斩蛟龙!”一名中年商贩指着这条正在改造的捕鲸船说道。

    一名中年妇女道:“南海郡王还真当自己是海龙王啊!这海里的蛟龙说斩就斩?听说那蛟龙能呼风唤雨,浮出海面拨云弄日,水气蒸腾十余丈!多大的船,还不是一个浪头就打翻了?他真能杀得死这蛟龙?”

    “人家南海郡王可是比海龙王还厉害!他是哪吒三太子下凡!那么凶恶的鞑子都被他打得七零八落了,更何况这海里的龙太子?”另外一名中年妇女道。

    捕鲸船的改造很简单,只用了短短一天的时间,这艘船就改造完毕。

    王新宇自己还有别的事情,即将出战了,他要视察军队,坚持武器和辎重的准备情况,无法出海观看捕鲸,于是由曾经见识过爱斯基摩人捕鲸的王秀奇亲自登船指挥捕鲸。

    次日一早,改造完毕的捕鲸船在王秀奇的率领下,缓缓离开码头,向大海深处驶去。

    当年的东海,因为没有后世的滥捕,海中鲸鱼的数量不少。船离开长江口之后,升起满帆航行了大约一天一夜,在距离长江口三百多里外的东海海面上,捕鲸船发现了鲸群。

    “右前方二十六度,距离六里,发现鲸群!”了望手居高临下,发现远处鲸鱼喷出海面的大股白色水气,立刻叫了起来。

    “升满帆!桨手全力划桨!全速前进!”王秀奇大喊道。

    蜈蚣快船在桨帆并用的情况下,速度可以达到十六七节的高速,甚至比飞剪船还快,只不过桨帆船无法高速持久,桨手最多能坚持连续划桨六七个小时就很不错了,所以在远洋运输上还是不如飞剪船,但短距离高速航行,蜈蚣快船并不差,特别是从事捕鲸业,这种桨帆船比纯粹风帆的飞剪船要灵活许多。(未完待续。)

第五十二章 润滑油() 
抹香鲸,重量可达四十到五十吨,海中的巨无霸,在大自然没有天敌。可是碰到捕鲸船,抹香鲸除了逃命之外,别无选择。但即便是逃跑,抹香鲸也逃不过捕鲸船。帆桨并用的捕鲸船速度可达十六七节,而抹香鲸的速度比较慢,最大速度只有十多公里的时速,又如何跑得过已经开动全部动力的捕鲸船!

    捕鲸船距离目标越来越近,等到距离抹香鲸只剩下大约三十多米的时候,站在船舵楼上的王秀奇一声大喊:“放!”

    负责操作床弩的士卒转动床弩,对准前方逃窜的抹香鲸,拉动悬刀,只听到弓弦发出一声巨大的声响,捕鲸叉带着绳索,向三十多米外海中的抹香鲸射去。可是因为拖着绳索的缘故吧,影响了弹道,捕鲸叉未能击中目标。

    “上弦,再放!”王秀奇大喊道。

    几名士卒拉动绞车,巨大的弓弦被拉开。之后又是一杆新的捕鲸叉被装填到床弩上。而在船舷还有几名士卒拉动绞车,把刚刚未能击中目标的捕鲸叉回收到船上。

    等到抹香鲸再度浮出水面换气的时候,操作床弩的士卒果断的压下悬刀。

    “嘭”又是一声巨大的弓弦声,庞大的捕鲸叉呼啸而出,准确扎入抹香鲸的身上。只见海面上喷起一道刺眼的血箭,捕鲸叉击穿了抹香鲸的身躯。

    射程可达一里多地的三弓床弩拥有极大的动能,锋利的捕鲸叉轻而易举的撕开抹香鲸那厚厚的背部,刺穿了脂肪层和肌肉,牢牢扎入体内。因为捕鲸叉上的倒钩,中了叉子的抹香鲸根本就无法摆脱这根庞大的叉子。

    抹香鲸发出一声高达两百分贝的痛苦叫声,从呼吸孔喷出的水柱带着一抹刺眼的鲜红,大片的海水被染红。抹香鲸再次潜入水中,想要挣脱掉背上的叉子。

    船上的士卒们缓缓拉动绞车,任凭抹香鲸带着船往前航行。抹香鲸往海洋深处潜入的时候,船上的士卒松动一下绞车,以免强大的力量造成船失去平衡。等到抹香鲸再次浮出水面,准备换气的时候,床弩射出了第二根捕鲸叉。

    经过近一个小时的追杀,前后中了三根捕鲸叉的抹香鲸终于流尽鲜血,耗尽体力,无可奈何的浮在水面上,被捕鲸船缓缓拉到船边。

    “杀死了!终于杀死了!”船上的士卒们发出兴奋的叫喊声。

    抹香鲸被拉到船边,几名水手上了小船,划到抹香鲸的尸体边上,用绳索牢牢绑住抹香鲸,拔掉了捕鲸叉。缆绳连接在船上,捕鲸船拖着抹香鲸往回航行。

    “杀死蛟龙了!捕蛟船回来了!”海边码头上有人大喊大叫。

    上海城内的百姓们纷纷从家中出来,来到黄浦江边,观看这条被捕获的庞然大物。

    “好大!有四五丈长啊!估计有七八万斤吧!”有人惊叫。

    那名昨天还在挖苦王新宇的中年妇女惊道:“南海郡王真的把东海龙王太子都给杀了!”

    另外那名中年妇女道:“我就说了,人家南海郡王是哪吒下凡,东海龙王太子又算什么!就算老龙王亲自来了,还不是被哪吒三太子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