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明郑和明张联军犹如两支利箭刺入了大越军的心窝之中,城内明军又趁势杀出,转眼之间就造成了大越军全线崩溃。
“败了!败了!我军败了!快跑啊!”阮氏王朝的细作混入大越军中,趁着乱大声呼喊,细作的喊叫声给大越军制造更大的混乱。
郑柞留下象兵断后,自己带着主力往龙升方向撤退。
闽军和浙军追赶大越军,却遭到象兵拦截。无论是刘国轩还是罗子木,都不知道该如何对付象兵,结果遭到象兵反击,损失了不少士卒。正当此时,刘启的琼州军赶来。参加过对缅之战的刘启下令弓箭手上,用火箭射击。
几排火箭射了过去,大越军的战象纷纷扭头就跑,往他们自己的人群中践踏,两百多头大象在溃败的大越军中踩出一条血路,踩死了不计其数的大越士卒。明军在后面紧追不舍,杀得大越军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大越军一路溃败,明军趁胜追击,直抵东京城下。(未完待续。)
第五十五章 攻破东京()
越南太原和谅山交界处,郑主的两万大军正在向莫氏王朝驻守的城池发起猛攻。
炮声隆隆,号角长鸣,头戴斗笠身穿号衣的大越兵攀登云梯向城头爬去。同样头戴斗笠身穿号衣的莫氏兵投下滚木礌石,砸翻了不少大越士卒。
大越军的背后突然出现一支打着“白”字旗号的骑兵,杀向大越军的后阵。五千明军骑兵犹如小刀切豆腐一样突入大越军人群之中,一下就把大越军的后阵冲散。
莫敬宇大喜:“弟兄们,我们的援军来了!打开城门杀出去!”
莫氏大军打开城门,冲出城外。前面的五十头战象开路,碾压到大越军人群中,一路过去踩出一条血肉胡同。后面跟着步卒,呐喊着奋力冲杀,五百骑兵出城之后就从两翼包抄。
大越军惨败,两万多人大部分都被斩杀,剩下三千多人逃入太原城内。
来增援的明军是白文选部。
原来是王新宇得知越猴不仅拒绝了南洋公司合作开发煤矿,还抓了大明首辅,把明军接触了武装这些事之后,怒火中烧,决定出兵。
南洋公司的员工又告诉王新宇,南洋公司已经出兵,还有闽军和浙军相助,并拉拢了阮氏和莫氏一起对付大越国,只需要王新宇再派遣一些兵力增援即可。获知这些情况,王新宇于是找李定国商议。
李定国派遣白文选,五千骑兵急速赶路,日行百里,仅仅用了二十天时间就从缅甸赶到了越南。明军赶到之时,大越军正在向莫氏军占据的城池发起进攻。
白文选从大越军的背后突然袭击,一下就击溃了大越军。
“多亏了巩昌王大人及时来援!否则我们一座小城,也不知能坚持几日!若是丢了此地,就只能退回高平去了。”莫敬宇向白文选道谢。说起来莫氏和李定国、白文选还是老相识了,莫氏一直是亲大明的,李定国他们多次来过高平,莫氏对明军的态度较为友好。
真实历史上,莫氏后来又因为支持吴三桂反清,最后被康熙所灭。正是因为莫氏亲大明,一直把交趾看成是大明的附属国,以大明臣子自称,后来的越南历史上,莫氏被越南历史学家看成是卖国贼。
莫氏军同明军会师之后就向太原城发起攻击。
“轰”城墙在三十二磅臼炮这种攻城利器的轰击之下轰然坍塌,莫氏大军涌入城内。
大越主将范文雄率领残兵败将退守督镇府,旋即被攻破,范文雄兵败自杀。
一身金盔金甲的莫敬宇在士卒们簇拥下,走到督镇府大门前,转身向外面跪伏在地上的大越国文官和百姓大喊道:“各位快快请起!”
跪地的大越文官和百姓起身。
“孤来此地并非是要占领大越国,我们莫家也是大越国臣子!”说着莫敬宇向北面一拱手,“孤还是大明册封的安南都统使!孤率军来此地,是为了驱郑逆,立正朔!郑家挟天子以令天下,此乃大逆不道也!今日我们来了,就是拥立黎家正统!”
太原的安南人,有不少都是宋朝时期为了躲避蒙元,逃亡来到安南的汉人,尤其是那些读书人,大部分都是汉人的后代,他们对君臣之道还是很看重的,听莫敬宇如此说来,纷纷跪地叩拜:“下官叩见都统使大人!”
数百里外的东京,趁胜追击的明军一路追击败逃的大越军追到城下。
中路大越军遭到惨败,郑柞一面命人坚守东京城,另外一方面又派遣快马,去让原本用来阻拦阮氏的南路大军火速返回东京。已经失去优势的郑主只能收缩兵力,把所有的力量集中起来龟缩在东京城内,方可对抗三路大军。
刘启下令,让明军在半途中依托河流挖掘壕沟,修筑寨墙,堵住了南路九万多大越军,使得大越军进退不得。
城内的大越军杀出,企图接应南路大军撤回城内,却被明军利用工事挡住。遭到炮轰、乱箭和枪弹打击,城内的大越军被打退回去。
北面的莫敬宇和白文选也率军南下,抵达东京城下,同琼州军一道,完全堵死了大越军。
南路阮氏大军追赶上来。前有堵截后有追兵,粮食补给又被断绝,大越军主力不敢再战,斗志丧尽,沿着红河一路向上游逃去,狼狈逃回了清化郑氏老巢。阮氏大将阮有进亲自率领三千骑兵和一百战象跟在后面掩杀,直杀得大越军溃不成军,遗尸千里,红河水的颜色真正被染成了红色,成为名符其实的红河。
一六六二年二月十日,也是农历腊月二十二日,明、阮、莫三路大军围攻东京,上千门大炮轰鸣的气势震撼人心,数量上占了绝对优势的直射火炮压制住了城头大越军的大炮,联军趁着大炮压制,修筑土台,构筑臼炮阵地,用开花炮弹轰击东京城墙。
城内郑主的大越军虽有八万,外面攻城的联军总人数也不过才六万人马,可是城内的大越军有一万多人是朝廷兵,而非郑主的优兵,朝廷兵和郑主可是貌合神离。
联军打出的“灭郑扶黎”旗号,不仅令城内民壮军心动摇,也大越军士气丧失殆尽。
更加危险的是,黎维祺已经开始蠢蠢欲动。虽说真正受黎维祺控制的大越朝廷兵只有一万多人,但要是黎维祺同外面的联军来一个里应外合,那真的有得郑主受的。
“父王!我们挡不住了!贼人大张旗鼓来打我们,还不是想要回他们的人?我们把人给他们放回去吧!”郑根提议道。
郑柞苦笑一声:“现在放了人,他们也不会放过我们了!有句号叫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三十六计走为上,我们赶快回去!回到清化,还有机会东山再起。”
郑根咬牙切齿道:“这黎家实在可恨!我们是不是杀了狗皇帝再走?”
“杀皇帝?”郑柞摇了摇头,“自古弑君者哪个有好下场的?杀了这个傀儡皇帝,我们就真正成为乱臣贼子了!到时候莫家阮家可以趁机利用民心招募大军,拼了命打清化,我们连清化都别想保住!”
二月十三日,也就是腊月二十五日,郑柞郑根父子带着残兵败将沿着红河乘船逃走,丢下了东京城。
郑家父子一跑,黎维祺就像是从监狱里面出来一样高兴,立即下令把关押的郭之奇和一群南明官员全部放了,扣押的明军也发还武器。随后黎维祺亲自出城,恭迎王师。
见到白文选,黎维祺请罪道:“王爷,扣押天使,并非是孤的主意,都是郑柞那乱臣贼子逼着孤下诏的,望王爷恕罪!”
这时候黎维祺自称都变了,在天朝大将面前他不敢自称朕,从皇帝一下就变成了王。所谓的大越国皇帝,只能在大越国臣民面前,在周围的小国面前才是大越国皇帝,面对天朝上国,大越国皇帝就变成了安南国国王。
白文选面无表情,冷冷的从鼻孔中“哼”出一个字来,把这“大越国皇帝”吓得面如土色。说起来白文选还真是一肚子气,眼看着就要过年了,今年因为琼州军去了八莫,让过了很长时间苦日子的明军总算可以过上一个好年,可是这些交趾人却闹出这样一件事出来,让白文选长途奔袭两千里,连小年都没过了,这实在是令人郁闷。
还是郭之奇和一干明朝文官帮这“大越国皇帝”讲了几句话,才让白文选消了气:“王爷,这安南王也是身不由己。那郑家势力太大,在安南王身边布置重兵。郑家早有投靠鞑子的念头了,这才设下圈套抓了我们。幸亏你们来了,要不然我们就落入鞑子手中了。”
“郭大人!既然大人发话了,那就暂且饶过安南王!”白文选拱了一下手。面对大明大学士,内阁首辅大人,白文选这个藩王还是要尊敬首辅大人的。
就在这时候,有快马来报:“王爷!各位大人!鞑子大将杨遇明从广东出兵了!要进入安南迎接郭大人!”
郭之奇冷笑一声:“看来本官面子还真大!孙延龄没派人来接本官,倒是尚可喜很热情!”
能把大明首辅抓回去,那可是仅次于抓住永历的大功。孙延龄从安南使者那里听说此事之后,觉得这个功劳太大了,不敢自己独吞。结果还没等孙延龄有所行动,尚可喜和洪承畴那边就急着抢功,派遣杨遇明去“迎接”首辅大人。
真实历史上,前往安南“迎接”大明首辅的清军将领是李栖凤,可是李栖凤在之前的王新宇偷袭广东水师之战中,中炮身亡,因此变成了杨遇明来接人。
白文选听说杨遇明出兵的事情,大吃一惊,把刘启拉到一边,在他耳边轻声问:“你们琼州主力尽出,那洪承畴可不是好对付的!若是次贼趁机攻打琼州,你们可有办法应付否?”
刘启回道:“多谢王爷提醒!我先让提督夫人率兵回去,再调遣舰队沿着海岸线巡弋,防止鞑子偷袭!本官留在这里,还有事要处理。”
白文选笑道:“本王已经来不及回八莫过年了,如果你们欢迎的话,本王就随你们去琼州看看如何?”
“欢迎!当然欢迎!”刘启拱手道。
“这些安南籍的明军,是当年晋王在广西安南交界处招募的,是否让他们也去缅甸?”白文选又问。
“他们不回缅甸了,就留在这里,我们要开发矿产,需要他们担任公司护卫队。”
刘启又走到郭之奇面前,拱手长揖盛情邀请:“郭首辅,安南虽是藩国,但总不是我大明国土,还请郭大人跟随我琼州官兵回琼州去过年吧。从这里登船,三日就能到了。”
郭之奇想了想,觉得刘启说得有道理,在安南漂泊了那么多年,还是回去安稳。在这里万一安南人再次变卦,恐怕自己就真的落在鞑子手中了。于是郭之奇还礼道:“多谢刘大人相救之恩!本官恭敬不如从命,这就随你们去琼州!”
郑芸带着琼州兵,带上白文选、郭之奇和一批官员,登船返回琼州。三千明军也跟着回琼州,三万安南籍的明军,却被留在这里。
刘启把这三万安南籍明军组织起来,告诉他们:“你们以后就编入我们南洋公司护卫队了!今后你们是南洋公司驻安南分公司的武装护卫人员!我们要在这里开发煤矿,开办公司店铺,你们今后的任务,就是保护这里的公司财产安全!至于军饷,一个月二两银子,我们一分一厘都不会克扣你们!”
三万安南籍明军发出一片叫好声。自从李定国败退贵州云南之后,这些安南籍明军就成为了没有人管的没人过问的弃儿,在安南当地,他们依靠家里供给的粮食和铜板过日子,有些无家可归的士卒就干脆打劫偷窃。咒水之难前,安南对大明还算客气,这些士卒犯了法,郑主也不敢管。但咒水之难后,郑主得知后:你大明的皇帝都被人抓了,我抓了你的首辅,扣押了你的兵又怎么样?于是这些安南籍明军就遭了秧。
现在有人要养活他们,还给他们发军饷,这简直是天上掉下来的好事啊!
“好!现在你们立即出兵谅山,给我把鞑子的军队挡在谅山外面!”刘启一声令下。
明军浩浩荡荡出发,在过年之后,这些安南籍明军在谅山从杨遇明的清军展开了一场血战,明军凭借着地形挡住了清军的进攻,迫使清军不得不退兵。
但是还没等刘启去和安南人谈论开发矿产的事情,安南人自己之间却闹起了矛盾。
对于到底是谁“勤王”的功劳最大,阮氏和莫氏争论不休。阮氏认为,自己出的兵力最多,歼灭的郑氏军队人数最多,理应自己是第一功臣;而莫氏认为,自己距离东京最近,也是在阮氏之前抵达东京,而且如果没有莫氏大军牵制,阮氏根本无法北上。
黎维祺面无表情坐在大殿之上,看着“麾下”两位“藩王”争论不休,心中郁闷到了极点:刚刚赶走了郑主,又要新来一个新的“曹操”,也不知道阮家和莫家谁会当这个“曹操”,总之没他黎维祺的什么事情,傀儡皇帝还是傀儡皇帝。(未完待续。)
第五十六章 又一年()
朝堂上争论不休,不仅令黎维祺头疼不已,连刘启也觉得十分头疼。
不管莫氏和阮氏怎么争权夺利,那是大越王国自己的事情,南洋公司需要的是一个能听自己话的傀儡,而黎维祺又是这个傀儡的傀儡。
相比阮氏,莫氏更听话,更倾向于大明。莫氏是当年嘉靖玩平衡战略立起来的,所以他们是最听话的,也是刘启最放心的。可是莫氏的实力实在太弱,不是阮氏对手。
要怎么玩这个战略平衡呢?就在刘启头疼不已的时候,一位相貌不俗的文士出现在他面前。
“王余佑前来应聘南洋公司高级管理,不知道刘大人是否欢迎?”来人自我介绍说。
刘启大吃一惊,惊得嘴巴合不拢,下巴都快脱臼了:“王先生能来相助,我们王将军和我们潘家可是如虎添翼啊!”
王余佑可是明末清初最厉害的谋士,他听说了南洋军的战绩,又得知自己的学生已经成功进入平西王府,隐隐约约感觉到这南洋公司才是中兴大明的希望。于是他赶去舟山。当时浙军已经出发去救郭之奇,王余佑见了张煌言后,就等下一班运输补给物品的船只,去了安南。到了安南之后,战事已经结束。
刘启见到王余佑过来,惊诧得半天说不出来,这简直就是瞌睡遇上枕头,运气太好了吧!要知道王余佑十六岁就饱读经书,十八岁就能和魏忠贤斗。父亲是锦衣卫指挥使,王余佑文武双全,清廷多次邀请他出来做官都被拒绝。而他又不肯出来辅佐就在他附近的郑成功和张煌言,因为南明小朝廷已经岌岌可危,却在内斗,令他十分失望。
如今听说南洋公司一事,王余佑果断来投奔。
听刘启说起了头疼的事情,王余佑笑道:“这还不简单?他们两家争夺得越厉害,对我们就越有利!原本莫家根本不是阮家的对手,但你别忘记了,还有个清化的郑家在呢!你可以去找黎氏国王,告诉他,郑家在清化不灭,对黎家永远是个威胁,让他下诏,把阮家派出去对付清化郑家。至于莫家,就留在东京当朝官。这样莫家就能控制住黎维祺,但他实力不够,又不足以对抗阮家;可是郑家又牵制阮家,莫家和阮家为了对付最强大的郑家,就不得不结成同盟,虽然这个同盟是内斗的同盟,但也能暂时维持安南的稳定。”
“得先生指点,胜读十年书啊!”刘启赞叹道,“不过先生名气太大,要来我司任职,还得等王将军还是潘董事长才能给您安排。您来这里,怎么说也能是个第三把手。”
“无妨!”王余佑摇着扇子笑道,“老夫就先坐镇安南,那三万安南明军暂时让老夫来掌管吧!定能把安南人制服得服服帖帖的!”
“多谢王先生了!”刘启大喜过望。
后来潘六和王新宇共同签名的任命书到了,任命王余佑为南洋公司副总经理,南洋琼州军军师,琼州提督府幕僚长,相当于后世的总参谋长职务。
千里之外的八莫,李嗣兴、王新宇和沐忠显三人跪在香案前。
“我李嗣兴!”
“我王羽!”
“我白绘!”
“我沐忠显!”
“苍天在上大地为证,今日我李嗣兴、王羽、白绘、沐忠显四人结为兄弟!以后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今后如有异心,定当天诛地灭!”
四人结为兄弟,以李嗣兴为大哥,王羽为二哥,沐忠显为小弟。这四人中,李嗣兴、白绘和沐忠显都是世子,而沐忠显现在已经是事实上的国公了,草民出身的王羽原本地位最低,根本就轮不上和他们三位世子结拜兄弟,但他屡战屡胜,屡立奇功,很是得到李定国的赏识。于是,四人就结为兄弟。
一转眼过去,就到了除夕了。
八莫锡箔江畔,一艘悬挂着南洋公司旗号的大船在码头上停靠下来,船上走下一位身穿白衣的翩翩公子。
“这公子,好俊美!”码头上的搬运最后一趟货物的工人们见到这位公子,赞口不绝。
正在码头上指挥工人干活的一名南洋公司中级员工见到这位公子,连忙上前毕恭毕敬的行礼:“小……”
“嘘!”潘莹做了个手势。
“小公子!您什么时候来的?这快过年了……”
“本公子就是来这里过年的,快带我去找王公子吧!”
“卑职遵命!”
员工把潘莹带进晋王府中。早有人向王新宇禀报,王新宇走出大堂。李嗣兴、白绘和沐忠显三位公子也跟着走了出来。
见到潘莹,王新宇愣住了,过了半晌才挤出几个字:“莹儿,你怎么来这里了?怎么不在家里陪你父亲过年?”
“王公子!”潘莹妙目含泪,一下就钻入王新宇的怀中,“王公子,妾身就是想来看看公子。公子一个人在异国他乡过年,妾身放心不下。”
“二弟走运了!三弟,四弟,我们走!哈哈哈!”李嗣兴笑着把白绘和沐忠显拉到一边。
剩下王新宇和潘莹在大院中相拥,过了片刻,潘莹抬起头看着王新宇:“公子,你和他们三位结为兄弟了?”
“嗯!”王新宇用力点了点头。
“他们都是衣着华贵的公子,想必那位大哥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