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四百六十二章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在大学士叶鸿业看来,这一次苏林的国试没有厉害的对手,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但是,苏林自己却是有些可惜,因为苏林就属于那种越挫越勇的儒士,他的思想也会因为碰到的困难越大而越有爆发的潜力。
有一句话说得好,如果你不逼着自己一把,绝对不会知道自己有多么地优秀。为什么许多人可以在生死关头爆发出强大的潜力来呢?为什么那么多的半圣世家子弟要放弃在长城关内安稳奢华的世家生活,而去关外的蛮荒和妖兽蛮族等争斗寻求突破呢?
正是因为在困难面前,人思想和精神当中那最具备力量的潜能可以无限度的爆发出来,所以人族才能够在每一次几乎被外力灭族的危机之下,一次又一次的挺了过来。而且每经历一次大灾难,人族都会更加地强大。
“困难和险阻,非但不是阻碍我前进的障碍。反而是不断让我超越自己必不可少的动力……”
进入考场的这一刻,看到了周围的国试考生,连一个半圣世家子弟都没有,苏林遗憾地摇晃了一下脑袋。拿起文宝笔墨作答的时候,都缺乏了一种竞争的兴趣。
在这一刻,苏林算是很真切地体会到了亚圣孟子所说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内在含义了。
“这一次,并没有强大的对手。连我的思想都兴奋不起来,反而有些萎靡……面对这些考题,也涌现不出许多有创见的作答……也只能规规矩矩地作答了……”
刷刷刷!
在没有对手的情况下,苏林还是很轻松地开始答题。国试的流程却是比州试更加规范。直接是圣殿派出了一名监察,和国君一起督考。而这一次使用的不再是前面圣殿派出来的圣器九鼎。反倒是动用了吴国太庙当中真真正正地神器九州鼎了。
在神器九州鼎的照耀之下,整个考场当中。数百名来自吴国各地的举人,纷纷开始答题。从默写诗词圣人语录的贴经,再到写诗作词,再到墨义和策论,两天的时间过去了,举人们笔耕不懈,完成了一张又一张的试卷。
不过,这些举人们也都知道,这一次碰上了一名劲敌。是名扬九国的天才苏林。在童生的时候就写出了镇国诗词,之后半年之内,接连通过了府试和州试,都是无人可以争锋地拿到了头名。
所以,饶是这些举人当中有好几名都是参加过数次的老资格举人,三四十岁圣力和思想的积累十分深厚,却也根本没有那个信心去挑战苏林的天才荣耀光环。
从前,苏林参加科举考试,都是处于被人不看好的一方。这也难怪。大家都觉得他的年纪小,思想积累少,能够顺利通过科举考试获得文位已经很不错了,怎么可能和那些半圣世家的天才子弟比呢?
可是。在一次次不被看好当中,苏林却一次次地展现出了惊人的实力和天赋来,用镇国诗词。用九个“化”字理解,用“年”的小说。用拼音圣字……等等这些在危机时刻突破获得的思想本领,一次次地向所有人证明自己的实力。
因此。这一次的国试,苏林倒是第一次成为了最被看好的天才子弟了。半圣世家苏家的世子,镇国诗词的作者,吴国最年轻的镇国公,名扬九国的天才……
一个又一个头衔桂冠,让所有人都不敢轻视苏林的实力。以至于一些半圣世家子弟都避开了苏林的锋芒,没有前来应试。
但是,这反倒是让苏林十分不自在起来,思想也有一中腾不开手的感觉。没有人逼着和他竞争,他反倒是发挥不出超常的水准。
贴经、诗词、墨义、策论,苏林的水平也都只能说是一般天才的水平。并没有多少惊艳的地方,虽然说在这数百举人当中,已经是佼佼者第一名了。但是,几乎任何一个半圣世家的天才子弟过来,都可以达到苏林的这个程度,并没有什么特别值得夸赞的地方。
“咦?这一次,苏林写出的诗词,也只不过是鸣州的诗词罢了……还有墨义和策论……都是中规中矩,没有上一次他府试时候的九个‘化’字那么惊艳……”
身为监考官的国君孙建实,本来还打算这一次亲眼看看苏林是如何才华横溢,大杀四方的,结果,一道道试卷传了上来,经过神器九州鼎的自动判定之后,虽然苏林的成绩的确是第一名,他的那些答卷,却并没有得到国君孙建实的认可。
或许说,是国君孙建实对于苏林的期望过大了吧!苏林之前的几场科举考试,都是惊心动魄扣人心弦,反倒是国试没了对手,一下子热情尽去,变得中规中矩起来了。就连那诗词一文的试卷,苏林也没有照搬无字天书里面许多可用的镇国诗词,而是自己试着填写了一首诗词,没有达到镇国的水平,只不过鸣州多一点。
“皇兄,苏林这是怎么了?好像……感觉他提不起力气来考试一样。这一次,他从书坟当中出来,可已经是参悟了《道德经》书魂一个多月呢……”
长公主孙菱香也是摇了摇头,疑惑地道。在她看来,苏林在书坟内展现出来的思想和力量,就已经远远超过了一些进士甚至是大学士,可是怎么在国试当中,却突然之间萎靡了下来呢?
“朕也奇怪呢!也许……苏林是故意收敛了实力,只要夺得第一名就好,并没有多花力气。也怪这一届的考生当中没有拔尖的天才,不然……有他们激励苏林,说不定……就能够让苏林催生出一篇镇国诗词来了……”
国君孙建实缓缓地说道,“不过,最后决出了前二十名,还必须要经过九州鼎的最后一试。那就是问鼎,也许……在这一关,我们可以看到苏林的绝佳表现……”
“问鼎?的确……神器拷问内心,可比那些陨心石什么的厉害多了。用神器来责心问道,甚至可以让考生直接突破进士达到大学士的文位……就我们吴国历年的科举当中,就不乏一些积累深厚的天才,一步跨越了两个文位等级……”
一说到这个问鼎比试,长公主孙菱香的双眼又亮了起来,她站在城头上,看着底下认真书写作答的苏林,芳心慢慢地又悸动了起来,双眼露出了痴迷的神情来。
“吴太师,怎么样?你觉得这一次,那个天才苏林,在国试当中,可以位列第几名呢?”
太傅方正心捋了捋花白的扶须,询问着身旁的太师吴进道。
因为国试是在国都举行的,所以也算是整个吴国京城的一场大盛事,文武百官基本上都会跟着观察和参与这一场国试。尤其是其中的三公太师、太傅和太保,甚至会借机在其中寻找一些可造之材,收为自己的亲传子弟,培养门生。
那吴国天才获得了上古雷池的刑部尚书李云聪,就是当初在国试的时候,被太傅方正心给看上了,收为了门下的亲传弟子,从此才在朝堂上一路平步青云的。
“方太傅,你且看这考场当中的才气思想光芒……虽然苏林的位置上光芒最盛,但是却也只是一般世家天才的水准……拿到第一自然不在话下,但是却少了一股志气呀!”
太师吴进笑了笑,说道,“我们吴国的几个半圣世家还真的是小气,生怕自家的子弟被苏林的天才打击到,故意让他们不来参加今年的国试。平白无故让我们这些老家伙,少了不少的看头呀……”
“哈哈!那倒是……没了强劲的竞争对手,就算是再天才,也会懈怠下来的。”
太傅方正心笑了笑,显然也是看出了这一点来,然后立刻又指了指苏林的方向,小声地对太师吴进说道,“吴太师,这苏林此次据说在书坟当中,竟然还得到了《道德经》书魂,不过……恐怕以他现在的文位和思想,还无法收服和参悟《道德经》内的思想。”
“《道德经》的书魂?恐怕……就算苏林据说得到了芝麻史圣季无常的帮助,也没办法炼化吧?除非……他之前就已经看过《道德经》全文,也参悟了其中的思想。但是显然那是不可能的……但,这也是他的大造化了。据闻孔圣当初也是听了圣人老子的一卷《道德经》之后突然得到明悟,才开创了圣力成器修炼体系,借此成圣的……”
一听到《道德经》,太师吴进也是皱起了眉头,然后顿了顿又松了一口气说道,“思想之修行道路,总归是殊途同归……大道三千,据说在《道德经》当中都有所记载……若是我们也能够有幸一睹那神奇的《道德经》,该多好……也许就不会被眼前的天堑给卡住了……”
“吴太师说得对,亚圣孟子曾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你与我在这吴国的朝堂上争斗了这么些年……思想的进步却是寥寥无几……看来,是时候……要出去蛮荒历练一番了……”(未完待续。。)
第四百六十三章 问鼎
第四百六十三章 问鼎
一位是吴国太师,一位是吴国的太傅。
两人都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大儒,连国君孙建实都要礼遇有加,基本上他们二人便代表着整个吴国朝堂上的两派势力。
只不过,两人这些年来一直是明争暗斗,互相想要通过朝堂上施行的政策来灌输验证自己的思想理念,从而达到思想进一步验证道的效果。
这也是通常达到大儒境界需要突破的儒士的一种方法,到了大儒境界,对于成器之道已经是达到了巅峰,在智海当中汇聚了一百座的圣力山峰。他们要做的便是要将自己的道,验证清楚,只有明白了前进的道路,才能够干脆果断地踏入圣道。
而验证自己道的方法,许多大儒选择的便是进入朝堂入仕,通过在朝堂之上,于一国当中施行了蕴含自己思想的政治主张,然后有了相应的成效,反馈过来百姓的愿力,才能够使得他们的大儒成器之道圆满,从而晋升半圣。
同样的,也有一些大儒发现在朝堂上的这种方法不适合自己之后,便会彻底地闭关或者去蛮荒历练,寻求其他的突破方法。就比如苏家的苏纵,他便是从吴国太师的位置上退了下来,专心闭关在家寻找突破的法门。
吴国当中的绝大多数大儒也都是选择了这种方法,通过闭关也历练来实现思想的突破。因为政治上突破更加地耗时耗力,而且,非常不容易达到自己的主张效果。
不过。太师吴进和太傅方正心二人,都是不到黄河不死心的那一种。他们一方面想要证得自己的思想圣道。另一方面,又想要对吴国的民生有所作为。才会一直在朝堂上,寻求自己的政治主张政策施展。
“谈何容易……哈哈!方太傅说此话,难道是想要归隐了么?你与我斗了这么多年,若是方太傅突然归隐离去,我吴某人岂不是会寂寞非凡了?”
听到太傅方正心的话,太师吴进也是呵呵直笑,然后摇了摇脑袋道,“我倒是通过秘闻打探到,苏林在书坟当中。似乎是真的书写了所有的《道德经》全文。而且……还得到了成为了神器的春秋笔的认主……待苏林问鼎之后,我们两个老家伙倒是可以厚着脸皮上前,要求苏林给我们各人写一副《道德经》来……”
“《道德经》?苏林真的能够默写全文?那课时再好不过了……至今为止,哪怕是圣人孔家,也只是残留百余字的《道德经》罢了……”
一听到这里,太傅方正心刚刚噫吁叹惋的表情,瞬间就激动了起来。饶是他是吴国的太傅,大儒的文位,听到了《道德经》还是忍不住兴奋了起来。
而此时。在考场外面围观的那些老百姓们,很多已经是接连看了两天的时间。他们没有太傅方正心和太师吴进的修为,自然看不出考场当中的才气思想光芒变化。他们也就是看一个热闹,站一个文气才气罢了。
并且。最关键的,他们是想要看难得的举人问鼎。这是最后的一场考试,也是在前几场考试当中。前十名的儒士可以进行的加试。
国试的考生已经不是很多,只有四五百人。而其中只有十个人可以获得进士的文位。这十个人最后还有机会对神器九州鼎拥有一次问鼎的机会,通过神器九州鼎的扪心自问。举人们可以责心问道,突破到进士是轻而易举,甚至可能突破到大学士的文位。
而稳定的时候,整个九州鼎会散发出神器之光,凡是目睹神器之光和沐浴在这股气息之下的百姓,也都会有一定程度的好处受益。这也是那些百姓们一直在考场外面等着观看问鼎的原因之一。
“听闻这一次,我们吴国的天才苏林也参加了国试,啧啧……真的了不起,一口气接连参加了县试、府试、州试,都是第一名。这一次的国试,苏林的第一名肯定也跑不掉了……”
“那是自然!我可是看过关于苏世子的那些诗词,每一首镇国诗词都不是常人可以写出来的。苏世子的才华,简直就是九国之最,为我们吴国儒士大大长脸了……”
“上一次的虫灾,据说也是因为苏世子,才能够轻易地解决。不然的话,不知道还要多死多少人呢……”
……
这一次的国试,除了苏林以外,并没有什么天才考生。所以,外面围观的百姓和儒士们,议论得最多的也就是苏林了。基本上,苏林这一次夺得国试第一名,是板上钉钉了。
很快,到了第二日的午时,随着九州鼎的一阵轰鸣声大作。国试的时间到了,在场的五六百考生当场就停笔自动站了起来,他们最后的答卷也全部被收入了九州鼎当中。
不到一刻钟的时间,九州鼎当中便爆发出了一阵七彩光芒,然后照射了下来。化作了十道光芒,分别映射在前十名的考生的身上。
无疑,苏林首当其冲,是头名,而在他之后的九名考生,实力也都不俗,甚至第三名还是一位将近三十岁的举人。
“皇妹!快看……前十名出来了,嗯……苏林果然是第一名……朕的预料还是不差的,以他的诗词和思想墨义,第一名是跑不掉的。”
国君孙建实看到了底下的十道七彩光芒,基本上前十名都如他所料的那般,便点了点头,表示认可。
“苏林是第一名,那……马上就可以看到苏林问鼎了!不知道……苏林会有什么样的表现……”
长公主孙菱香一脸期待的模样,笑眯眯地看着。
“苏世子,果然是第一名……你们快看……前十名升起来了……这是要问鼎了!”
“这十人,稳定之后,马上就可以成为了进士。而且……经过神器的责心问道以后,他们日后突破到大学士文位会更加的轻松……”
……
当十道光芒缓缓地载着十名举人升了起来,底下围观的那些儒士和百姓们,便一脸羡慕地看着他们。在他们看来,这十名举人每一名都是天之骄子,都是他们可望而不可即的存在,更不用说踩在第一名光芒上的苏林了。
轰隆隆!
九州鼎神器高悬在半空当中,其中的思想和国运力量,源源不断地化作了七彩神光照耀了下来。这其中带着一股很祥和和厚重的思想气息,让人远远地一望就生出了一股敬畏之心来。
“这就是神器九州鼎?”
苏林再一次近距离地看到了神器九州鼎,本来九州鼎是圣皇大禹打造的,一共是九尊,代表着整个天仁大陆的领土国运。如今,天仁大陆被分裂成为了九国,自然而然,每一个国家都在太庙当中祭祀着一尊九州鼎。
吴国的这一尊九州鼎,随着吴国的国运强大起来,也变得更加地强大。它散发出来的七彩光芒照耀下来,每一个儒士都觉得自己的智海当中,思想水滴变得温和了起来,许多平常想不通的问题,此时开始结晶,慢慢地寻求着问题的答案。
“果然不愧是神器,九州鼎竟然还有这样的功效……可以不知不觉地渗透到儒士的智海当中,温养儒士的思想精神……”
苏林也是在这七彩光芒当中畅快地深呼吸了一口,他是第一名,所照耀到的九州鼎神光最多,所以感受到这样的作用也是最剧烈的。就连他的拼音思想,在这些七彩神光的照样之下,也慢慢地沸腾了起来,衍生出了许多不同的思想触角来。
“尔等乃是我吴国精英当中的精英,天才当中的天才。可以从国试当中脱颖而出,说明你们的思想和学识才气,得到了神器九州鼎的认可。如今,你们已经获得了晋升到进士的机会,眼前的神器九州鼎,将有一次让你们责心问道的机会……从第十名开始……你们可以通过思想,沟通神器九州鼎,开始问鼎!”
国君孙建实威严的声音响了起来,十名沉浸在神器九州鼎七彩光芒之下的举人幡然醒悟过来。
“果然不愧是神器,九州鼎竟然还有这样的功效……可以不知不觉地渗透到儒士的智海当中,温养儒士的思想精神……”
苏林也是在这七彩光芒当中畅快地深呼吸了一口,他是第一名,所照耀到的九州鼎神光最多,所以感受到这样的作用也是最剧烈的。就连他的拼音思想,在这些七彩神光的照样之下,也慢慢地沸腾了起来,衍生出了许多不同的思想触角来。
“尔等乃是我吴国精英当中的精英,天才当中的天才。可以从国试当中脱颖而出,说明你们的思想和学识才气,得到了神器九州鼎的认可。如今,你们已经获得了晋升到进士的机会,眼前的神器九州鼎,将有一次让你们责心问道的机会……从第十名开始……你们可以通过思想,沟通神器九州鼎,开始问鼎!”
国君孙建实威严的声音响了起来,十名沉浸在神器九州鼎七彩光芒之下的举人幡然醒悟过来。(未完待续。。)
第四百六十四章 圣皇大禹
第四百六十四章 圣皇大禹
刘守业,吴国翰林世家刘家的天才子弟,今年才不过十九岁,就已经是举人文位。在整个吴国的世家子弟当中,也算得上是佼佼者了。
这一次的国试,虽然只是堪堪获得了第十名,但是也算是脱颖而出,拥有了问鼎成为进士的机会。
问鼎!
其实便是前十名的举人儒士,向神器九州鼎发出自己对于思想的疑惑,同时,也是举人们责心问道的一次重要机会。
刘守业面对神器九州鼎,便说出了自己心中对于法家思想的疑惑。这些疑惑,凝聚在九州鼎面前,所有人都看得到。
但是,当九州鼎发出灼灼光芒,将这些疑惑吸收进去,并且反射出一道炙热的光芒的时候,那其中蕴含的思想回答,却只有刘守业自己才能够体会得到。
“哈哈……原来是这样,我懂了!懂了……”
得到了九州鼎的思想回答,刘守业大笑了一声,然后智窍当中便爆发出一阵光芒,思想力量蹭蹭蹭晋升上去,圣力也提升了一个层次。
“快看……刘守业晋升文位了,成为了进士。而且他肯定得到了九州鼎的授业解惑,有神器解思想之惑,真羡慕啊!”
“这有什么可羡慕的,但凡前十名的举人,都有这个机会。而且,刘守业还没有激发出九州鼎的神器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