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煞星夫妻励志实录-第6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原本是十二月中旬的分娩日,可直到过了小年,肚子也始终不见动静。有爱打趣的婆子便说这孩子是个聪明的,知道外面天气冷,躲在肚子里不愿意出来。不过倒是也够安稳,起初怀孕时的害喜、腿肿现象都没有了。

虽说孩子晚出生几日并不是什么稀奇事,可说不上来为什么,璧容的一颗心始终放不下。

北风凛冽,厚重的乌云积压了几日,终于下了一场酣畅淋漓的大雪,一连几日纷纷扬扬,天上地下顿时一片白皑皑的景象。

火盆里点着上好的银霜炭,烧的极旺,与外面肆虐的寒意相比,屋子里温暖如春。

几个小丫鬟拿着小兀子围在火盆边上说着话。

璧容便歪在烧着热烘烘的大炕上听她们讲。

“昨个儿夜里那场雪可真够大的,半夜听见后院扑通一声响,还以为招了贼。”秀莲说起昨个儿夜里雪压塌了家里猪圈顶子的事来。

“嫂子家的两头猪养的可是好,该有三百斤吧?过年的时候可要卖了?”妙月问道。

妙月不像青沐几个都是沈家的家生奴才,她爹娘都是在庄子上做事的,她直到满了十二岁才给送到了府里来学规矩。

秀莲笑着摇摇头,“崽子的时候买来的,拿粮食喂了足足一年呢!可舍不得卖,要宰了留着家里过年吃呢。”眉眼之间尽是喜色。

过去只有过年才舍得炖一回肉,更不要说养的鸡鸭牲畜留着自己吃了。可如今不同了,他们老郑家可是西坪村有名的富户了,盖了新的青瓦房不说,姑娘嫁去了县里做当家奶奶,儿子在镇上开了木匠铺子,满村的人哪个不羡慕。

“咱娘已经跟你大哥说了,两头猪的猪脚都留着,给你做猪蹄通草汤喝。”秀莲道。

这还是刘氏生百顺时没有奶,沈君佑请来的大夫给开的食疗方子,秀莲一直记着。

可这个小家伙什么时候才肯出来呢。

算算日子,还有三天就过年了。

沈君佑,怕是赶不回来了。

璧容摸摸自己的肚子,陷入了沉思之中。

秀莲怕她胡思乱想,便安慰道:“今年生了好些个孩子,有儿有女,都可顺溜呢,一个糟蹋的也没有。”

几个小丫鬟听了也都叽叽喳喳地附和了起来,有的说夫人肚子尖,肯定怀的是小少爷,有的说先开花后结果,夫人有福气,指不定要先生下一位小小姐。

大雪一直下到了除夕这日。

除夕的一大早,郑天洪兄弟俩便穿着蓑衣拖了圈里两头猪去了打麦的麦场里宰,两个猪头、四只猪脚留了下来,又留了大半头猪肉,一半自家吃,一半则当人情关系送给了要好的亲戚邻里,剩下的便卖给了村里的街坊。

年前的时候,镇上的猪肉价钱涨的飞快,老郑家也不指着它挣钱,便仍旧卖的平时的价钱,村民们听了都疯着抢着跑去买。

村里的人都知道老郑家嫁到城里的姐儿回来了,赶上年关纷纷拿着自家置备的年货过去串门,秀莲知道璧容喜欢清静,热情地在自家招待了她们。

中午秀莲烧了一大锅猪头肉,特地给璧容做的清淡些的燕窝粥,算上秋桐夏堇一种丫鬟,大家不分上下围坐在一起吃了顿团圆饭。下午几个小丫鬟帮着秀莲、刘氏一起包除夕的饺子。

除夕夜里灯火通明,各家都待在家里守岁。

全妈妈怕她累着,早早就叫她上床歇了。

刚有一丝睡意,肚子突然一阵阵地疼起来。

睁开眼睛,猛然清醒过来,莫不是要生了吧!念头刚起,便觉得身下的褥子一片湿漉,吓了一跳,忙拉开帘子喊人。

秋桐、夏堇就待在外间的大炕上,听见声音趿了鞋便跑了过来。

“夫人,怎么了?”

“快,快去叫人,我怕是要生了。”话正说着,肚子越发的痛起来,因为惊慌声音里带着些颤抖。

两人也是吓了一跳,秋桐还算镇定,推了门便去找全妈妈,夏堇这时也反应过来,扯着嗓子在院子里喊了一通。

稳婆是沈君佑早就请好了的,一路从定襄跟到了这里,就住在璧容隔壁的屋里,听见喊声便披衣跑进了正屋。全妈妈跟着一块出来的,井然有序地安排着下人们去烧水、煮手巾,又叫小厮去通知了郑家的两个媳妇过来。

稳婆进来先是摸了摸肚子,然后掀开被子看了一眼,见羊水已经破了,忙叫璧容躺好,开始指令性地叫她吸气、呼气,什么时候用力。

丫鬟们过来在床上系了白绫好叫璧容抓着借力。

璧容只觉得疼痛漫天遍地的袭来,仿佛要从腰那里生生地撕成两半,两耳嗡嗡作响,只隐约听见稳婆声嘶力竭地喊着用力,用力。

汗水浸湿了枕头,秋桐不断地拿帕子给她擦着脸上的汗。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稳婆突然一脸惊慌地站起来,疾步走了出去。

见着全妈妈,一把抓住她的胳膊,“羊水已经破了……孩子还没有完全转过来……”

全妈妈闻言一惊,女人生孩子就如同在鬼门关走了一遭,可是一点差错也马虎不得,急声道:“不是早就足月了,怎么还没有转过来。”

璧容不知所以,隐约听见她说了羊水两个字,紧接着便见全妈妈走了进来,身后跟着秀莲和刘氏,抿着嘴,都是一脸的严肃。

璧容的心突地一沉,颤声问道:“嬷嬷,出了什么事。”

全妈妈僵着嘴角,扯了个笑,坐到她旁边,捋了捋她的头发,宽慰道:“你别担心,没有别的事,只是羊水破的早了些,孩子,孩子可能还要再等会才能出来。”

璧容心中警铃大响,撑着胳膊坐起来抓住全妈妈的袖子道:“嬷嬷,这是什么意思,孩子…孩子会不会有事?”

秀莲听见全妈妈的话,便已经明白了个大概,脸色刹那间一片苍白,摆着手道:“不会的,不会的,一定不会有事的!”嘴里连着说了好几遍,也不知道是说给璧容听,还是说给自己听。

全妈妈握住她的手,让璧容看着自己的眼睛,“来,孩子,看着我。东哥儿就在回来的路上呢,他就要回来看你和孩子了,为了东哥儿,为了你自己,你也要把平平安安地把孩子生下来。有嬷嬷陪着你,不用怕,不用怕……”

璧容缓缓地点点头,却突地感到一阵疲惫,眼皮越来越重,随着一阵铺天盖地的疼痛袭来,她的眼前突然一片黑暗,失去意识前的最后一刻,她好像听见有人喊了她的名字。

声嘶力竭,惊恐不安。

☆、第121章 刹那芬芳

这是一个近乎透明的世界,没有天空,没有路地,没有上下左右的空间,只有白茫茫的薄雾无边无际地延长着。

这是哪里?这是什么地方?

有人吗?有没有人在?

远远地传来一阵空洞的回声,刹那间又戛然而止,徒留一片让人孤独到骨子里的安静。

璧容颤抖着迈开脚步向前走了几步,扑面而来的一阵白雾仿佛将她的身体也融合在这个透明的世界中。

容儿……容儿……

远远地,好像听见有人叫了她的名字。

那是一个女人的声音,婉转,悠然,仿佛空谷中的啼莺,又仿佛是江南三月里的琵琶曲,余音袅袅。

不知为何,那声音听在耳里,竟有些莫名的熟悉。

“你是谁?你在哪里?”璧容的声音里有着一丝颤抖。

“容儿,我是娘啊,你不记得我了吗?”

白雾突然散去,面前突然走来一个身穿丁香色阔袖褙子,莲青色八幅湘裙的花信年华的女子,梳着高高的流云髻,周遭满是一股浓浓的江南女子的温婉气息。

看着面前的女子,记忆中娘亲的模样渐渐浮现在眼前。

父亲曾说自己与母亲有八分相像,可母亲的眼神和笑容却是她永远也学不会的。此刻,她才终于明白了这句话的含义。

“娘——娘,是你吗?”璧容朝着面前人奔跑过去,可是突如其来的一阵疼痛叫她忍不住跪倒在了地上。

她情不自禁地捂紧了肚子。

这是怎么了,好像被要被撕裂一半的痛楚慢慢袭来。

“容儿,这不是你该来的地方,你听,身后有人在喊你,回去吧,回到你孩子的身边,她在等着你呢。”

孩子,孩子……对,她的孩子!她的孩子还没有生出来,这不是她的世界,她的丈夫和孩子还在那里等她,她要回去,要回去……

一股强烈的意愿迫使她的大脑一阵剧烈的疼痛,眼前的透明逐渐被黑色的雾气所充斥,只一瞬间,黑暗铺天盖地地袭来。

“快,去拿参片过来!热水——热水端来了没有……”屋子里的人手忙脚乱,稳婆尖着嗓子嚷道,青沐闻声忙跑出去催。

这个时候停止,大人孩子都得没命。

万不得已,稳婆只得动用了虎狼之术。

稳婆狠下心来在璧容的肚子上揉了几下,丫鬟拿来了参片,全妈妈掰开璧容的嘴放了进去,拇指猛地在她人中上一按,钻心的疼痛让她的身体猛地一颤。

“醒了,醒了!”稳婆高声喊了一句,“快,拿枕头垫起来……头已经转过来了,用力,快用力啊……”

璧容此刻茫然不知所措,除了漫无边际的疼痛,她已经感受不到其他什么了,耳边听着稳婆歇斯底里的喊叫,条件反射地使足了浑身的力气,吸气,呼气,吸气,呼气。

“已经看见头了。”稳婆扯着嗓子喊了一声。

满屋子的人闻之一喜。

接下的事情突然变得顺利了起来,不到一刻钟的功夫,随着一声清脆的啼哭声,璧容只觉得身子突地一轻。

“生了,生了,是位小姐。”稳婆道,有丫鬟拿了称重的东西过来,稳婆抱过孩子称了称,笑得合不拢嘴,“六斤六两,六六大顺,好福气啊,小小姐日后必定大吉大利,平平安安!”

说来也怪,不早不晚,正是正月初一卯初时分出生,屋外冬雪骤停,旭日东升。

————————

“小小姐可真是乖巧,只饿了尿了的时候皱皱小脸,旁的时候总是安安静静的,不哭也不闹。”顾氏抱着孩子走了进来。

顾氏就是秀莲给临时找来的乳娘,是她娘家的一个表弟妹,几年前投奔来了顺义村。

沈君佑原是预备了奶娘的,可璧容打算自己喂养孩子,无奈这次生产伤了元气,郑母、全妈妈等人轮番相劝,璧容只得点头去寻了身家清白的乳娘来。

“可不是吗,别家的孩子都是尿湿了才晓得哭,咱家小姐可从没尿过裤子!”仿佛夸赞的是自己一般,夏堇脸上尽是一副与有荣焉的样子。

璧容看见孩子,支了手肘就坐了起来,“快抱来给我看看。”才一使劲,浑身仿佛被抽了骨血般绵绵无力。

秋桐忙在她身后垫了个大迎枕。

璧容把孩子接过怀里,仔细地闻了闻,只闻见了一股浓浓的奶香味,确实没有旁人家孩子身上的尿骚味。

或许是闻到了母亲身上的味道,怀里的孩子突地睁开了眼。

白里透红的皮肤,乌黑油亮的头发,如同黑宝石一般的两只大眼睛,咕噜噜地四处看着。

“睁眼了,睁眼了!”也不知是谁喊了一声,屋子里的小丫鬟纷纷凑了过来,争先恐后地看。

“婢子瞧着五小姐的眼睛和小嘴都随夫人,这鼻子,却是像二爷,笔挺笔挺的。”

“这皮肤也随夫人,婢子听人说,刚生下来就皮肤白的,往后会越来越黑,百里透着红的,往后就会越来越白。”

这么大的孩子本是看不见什么东西的,可她就好像看见了璧容一般,朝着她扯了个笑,露出了米分嫩嫩的舌头来。

“夫人您瞧,五小姐认得您呢,还对您笑呢!”夏堇兴奋地道。

大伙正说着,又见怀中的婴儿张了张嘴,一个红豆粒大小的泡泡从左侧嘴角冒了出来。

看着怀中米分妆玉砌的女儿,璧容忍不住伸出手指摸了摸她的小脸蛋,许是被打搅了睡意,怀里的孩子轻轻蹙了蹙眉头,又惹得大伙一阵惊奇。

稳婆笑的十分灿烂:“我接生了一辈子,还从来没见过谁家的孩子一生下来就睁眼的,刚出来那会儿,不哭不闹,只睁着双眼睛到处看。”稳婆拿了个手摇鼓叮叮咚咚地在她孩子眼前晃了两下,“一生下来雪就停了,还是整整好好的时辰,这孩子定是个有福的!”

虽是恭维的话,璧容还是忍不住露出了一个欢快的笑容,经历了之前的生死难关,她此刻只愿女儿能平平安安的长大成人。

“夫人快给五小姐娶个名字吧。”秋桐道。

沈家的这一辈里,大爷家的贞姐儿排老大,珠姐儿排第四,璧容的女儿排第五。

先前沈君佑倒是写了不少的名字,有男孩的,也有女孩的,都是极好的寓意,可不知为什么,她这会儿觉得哪个都不合适了。

“我这几天想了个小名,你们说叫如意如何?”

“这个名字好,都说女儿是娘的小棉袄,自然是要称心如意了。”稳婆一脸灿笑着说了句讨喜的话来。

璧容笑笑,她实际取的并不是这个寓意,她只希望女儿从今以后能多福多寿,万事如意。

自然有人能明白璧容的想法,只是想到前几日那九死一生的场面,没人敢说出这样的话来扫兴。

“至于大名,还是等二爷回来后再取吧。”璧容道。

秀莲正端了补血的当归红枣小米粥进来,听见璧容的话点点头,取名这种大事还是应该由男人做主的好。

“姑爷见识多,又是读过书的,还是留着等姑爷回来取名字好。”端了甜白瓷的粥碗放在炕桌上,叮嘱璧容:“大夫说了,要在饭前趁热喝才行。”

这是前些天请了大夫给开的食补方子,里面还放了桂圆,璧容生产后有些气虚,又给开了一个益气的方子,党参、黄芪配上红枣一起炖鸡汤喝。

两个方子一个中午吃,一个晚上吃。

奶娘见了忙过去要把孩子抱过来,璧容摆摆手,把孩子放到了自己的枕边。

“都走了一个多月了,也不知能不能赶回来过元宵节。”全妈妈蓦地叹了口气,脸上尽是一副忧心。

璧容拿着汤匙的手一停,屋子里蓦地安静了下来。

有小丫鬟偷着抬眼看了看璧容,又迅即低了下去。

全妈妈也意识到自己不经意的一句话勾起了璧容的相思,看着她一副茶饭不思的模样,一时间懊悔不已。

“兴许是路上耽搁了,前阵子下了好几天的雪,听说好些个路都走不了了。”秀莲适时地出声安慰了一句。

“对,对,二爷既然没有写信回来,肯定是已经在回来路上了,这样的天一时半会也找不到送信的人。”秋桐跟着附和道。

不知不觉年已经过去了一大半。

沈君佑却依然没有消息。

老话常说,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

果不其然,一连几日都万里无云,偏偏到了元宵节这天,鹅毛一般的雪花从天而降,一团一团的,不一会儿地上便积了厚厚一层。

家里的几个下丫鬟都跑去跟着秀莲和刘氏包元宵去了,青沐便想起了傅三娘说的南方的肉汤圆来,不由得惋惜这回来西坪村没带着傅三娘娘俩一起,不然就有口福了。

外面寒风凛冽,时不时地刮起一阵呜呜的响声,屋子四角都点上了银霜炭,温暖如春,稍微动一动还会出一身的薄汗。

孩子刚喂过了奶,璧容抱在怀里哄了一会便乖巧地睡着了,看着女儿熟睡的面庞,突然觉得此前所经历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若说起唯一遗憾的,便是此刻他没有在身边。

去年的元宵节,他们披着毛皮斗篷坐在小院子里看了许久的月亮,她还记得那天的月亮圆的像是一个大玉盘,挂在湛蓝如洗的夜空中,月光如水般静静地洒在地上,笼罩着一层淡淡的朦胧。

她依靠在他的怀里,隔着衣服听着他扑通扑通的心跳声,感受着肌肤传来的灼热温度,她低着头悄悄地红了脸。

“我答应你一定在你生产前回来……”他低沉却满溢着温柔地呃声音又在她耳边响起。

临行的时候明明答应过的,可如今年都过去了!

自从年前叫关恒捎了信回来,就再没有了音讯,也不知道那边的事情怎么样了,她日也担心,夜也担心,就没睡过一个好觉。可平日里当着大伙的面还要装着若无其事的样子,满腔思念深深埋在心底,越发的苦涩。

她不由得咬住了嘴唇。

沈君佑,你就是个大骗子!

想着想着,不知不觉也跟着睡着了。

也不知过了多久,炭火盆子里“啪”的爆了个火星子,她蓦地清醒过来,看了看天色,雪色映着窗纸,染上了一次淡淡的青光。

此时,她听见院子里有人“呀”地叫了一声,忙坐起来往窗户外面看,明明隔着厚厚的窗纸,她却看得分外清楚。

昏暗的曦光下,那静立在茫茫大雪中,即便身着厚重的蓑衣也依然无法掩盖的秀挺身姿,不是他又是何人。

☆、第122章 别后温情

“我回来了。”他穿着件靛蓝色漳绒销金云纹团花直缀,外面裹着厚实的狐皮袄,脚踩着黑色的羊皮靴子,站在门口,轻轻地道。

暖暖的笑意从他的眼底倾泻出来,点亮了一室流光。

璧容上上下下地打量着沈君佑。

还是走之前的模样,只是看着有些瘦了。

“逸之!”璧容喃喃地喊了一声,泪水顷刻间模糊了视线。

两个月零三天的分别,他们成亲以来第一次分开这么长时间,脸上流着泪,可心中却是满满的喜悦。

沈君佑一进门就听说璧容生了个六斤六两的女儿,在屋里扫了一圈,目光蓦地看见璧容身边那个用大红色包被包得严严实实的小肉墩,眼睛不由一亮,提了脚便要迈进去。

稳婆正从隔壁耳房出来,三步并作两步冲过来,嘴里嚷嚷着:“哎呦喂,我的老祖宗哟!这是哪里来的混小子,跑这里来做什么!快把门关上,夫人正坐着月子呢,可受不得一点风!”

“冯妈妈,您老看仔细了,那是咱家二爷,刚从京里赶回来。”秋桐忍着笑解释道。

稳婆眼角一挑,“天王老子来了也不能往月子房里硬闯啊,带了风进去怎么办!何况还是个大男人,着了血光可是不吉利的。”

沈君佑有些尴尬地低咳了两声。

璧容被他那副模样逗笑了,半哭半笑地低下头,抹去了眼角的泪花,扬声喊着秋桐和夏堇:“快去给爷烧些热水,叫厨房先下碗热汤面送过来,元宵等一会再吃。”

秋桐和夏堇忙应声而去。

沈君佑看着妻子有条不紊地为自己张罗着一切,心里暖呼呼的,多日来的疲惫仿佛一扫而空。

泡了热水澡,洗去了一身的尘埃,换上了干净的家常衣服,因急着赶路,只早上吃了两块干粮果腹,路上还不觉得饿,这会儿却一连吃了三大碗热汤面。

老郑家的两兄弟听说沈君佑回来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