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如此多娇-第35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事,杨钺深思熟虑过,试探着询问百官态度。

    人无贵贱之人。

    商人中,有不少精明豁达之人,若招募贤才在朝为官,对大唐而言,会带来众多贤才,对他而言,商人效忠,巩固帝位。

    与公与私,百利而无一害。

    “废除士农工商制度?”

    “从此不再是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议政堂内,闻人弦歌,陈满仓,李长生,郭元友,付东海闻声,浑身一震,纷纷侧首惊讶的望向杨钺。

    商人不得从政,已经延续千年。

    皇上突然改变沿袭的旧规,着实出乎预料。

    一时间,他们不清楚该如何表达内心欢喜。

    若皇上当真废除旧规矩,对大唐商人而言,会带来不可估量的好处。

    “皇上,民女替大唐商人谢过皇上!”

    闻人弦歌首先反应过来,看了眼闻人钰,起身向杨钺躬身行礼。

    闻人钰尚且能担任尚书要职,杨钺定不是一时口快,随意提及。

    闻人家在朝堂为官,虽然没有给家族带来直接好处,但他在朝廷做官,给闻人家带来崇高的名誉,声望。

    这是闻人家不管多努力,赚取多少金银,也换不来的好处。

    何况,商人家族价值不菲,能供养家族的学子,从前不能参加科举,武举,不能在朝堂做官。

    如今,皇上突然向商人家族开放科举制,单单闻人家便有七八人有资格参加科举了。

    陈满仓望了眼闻人钰,又看向闻人弦歌,即刻猜出对方何意。

    “谢皇上厚爱,小人愿捐献百万纹银,支持大唐各地贫困学子,前来长安求学,另外,小人愿意建立学院,召集名师大贤,为长安贫苦学子传道受业!”

    此刻,陈满仓自家只会斗蟋蟀,遛狗的儿子,恨不得回家抽死对方。

    从前不能参加科举,他对儿子没有太在意,如今,可参加科举,若陈家不能出现个状元,探花,什么的,迟早被几大家族超越。

    向朝堂捐献纹银,修建学院,既能博得皇上好感,为陈家迎来声誉,再者潜移默化中,他希望自己儿子把心思放在读书上。

    退一步讲,即使家族不能有人为官,若培养出官吏来,家族同样受益。

    “皇上,小人也愿意捐献百万纹银,助大唐贫苦学子求学!”

    李长生想法与陈满仓不同,他清楚皇上破旧习俗,商人有资格为官,肯定引起文官的震撼,处理不慎,容易让皇上处境变得艰难。

    一时,十余名商人纷纷捐献纹银,尽管各怀心思,但仍发自内心感激杨钺。

    “甚好,甚好!”

    杨钺满意的点点头,朗声道:“唐军东征西讨,大唐疆域不断扩张,所需贤良倍增,建设学院之事,早该提上议程,今后,太学可招收所有学子,不设门槛!

    另外,在淮南道设岳麓书院,在江南西道设白鹿书院,在都畿道设嵩阳书院,在江南东道设雎阳书院,在蜀地设武侯书院,在沈城设丹阳书院。

    英雄不问出处,招募贤才同样不问出身,招募儒生,武人,各类能工巧匠,此六家书院与太学并称,为大唐培养贤能。”

    设立书院!

    皇上一口气设立六家书院,把太学与国子监分开,此举实为震撼。

    此举成功后,大唐怕发生翻天覆地变化。

    “皇上英明,小人返回蜀地,定然设立私塾,为朝廷培养贤良!”

    郭元友向杨钺行礼,从前他没有资格接触杨钺,如今了解杨钺举措后,对杨钺佩服的五体投地。

    “小人也愿尽绵薄之力!”一名来自江南的商人说。

    杨钺走向殿中央,眼眸扫过所有人,慷锵有力的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大唐强大,离不开任何人,朕期待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努力,开辟前所未有的盛世。”

    “遵命!”

    闻人弦歌,陈满仓,郭元友等人纷纷起身,向杨钺行礼。

    如此贤明的皇帝,大唐何愁不兴旺发达。

    一行人交头接耳中退出议政堂,兴高采烈的离去。

    这时,留下来的闻人钰,躬身行礼,面容忧愁的询问:“皇上,突然设立六家书院,国库花销不小,况且国力充盈时,能够支持书院花销,若国力衰落,书院怕受到影响。”

    “无妨!”

    “若国力衰落,不还有各地商人吗?”杨钺信心满满的道:“何况,若各处书院培养出贤良,自然有人会为书院发展考虑。这事儿,你我不该操心,倒是你,今后一两年内,各处大兴土木,你身为户部尚书会非常忙碌,最近辛苦些。”

    “谢皇上体谅!”闻人钰点头。

    他支持让商人家族子弟参加科举,也支持建立书院,如此一来,会对大唐官场,军队,各类作坊带来巨大好处。

    闻人弦歌,陈满仓一行离开皇宫,不久,宫中发生的事儿,在长安商人,儒生内流传起来。

    起初,长安商人全在打探朝堂开放矿业之事,岂料,突然得知朝堂允许商家子弟参与科举,朝堂在各处建立商业街,开发新的商业产品,允许商人建立私塾!

    一时,早忽略矿业之事!

    新皇登基以来,尤其善待商人,儒生,今允许商人子弟允许参加科举,设立私塾,商人与儒生联系越发紧密。

    千年习俗的改变,令人为之一振。

    几日内,消息陆续从长安传向洛阳,蜀地,东北,江南,各地贫苦儒生,与商人家族为之一振,心头满是憧憬。

    (本章完)

第956章 西线捷报() 
    

    2yt此后数日,朝廷陆续颁布新政

    按诏书中颁布,在都畿道,江南东道,江南西道等地建立书院,允许大家族修建私塾

    在推行商业变革同时,颁布非常详尽的商业法规,加快发展各道经济

    杨钺在议政堂与闻人弦歌,陈满仓等商人讨论之事,陆续进行

    工部召集工匠,分别在长安,蜀地,碎叶城大兴土木,修建商业街

    同时,按诏书命令,在洛阳修建造纸作坊,在江南好几处城池内,修建制糖作坊,在河北道南部,关内道南部,修建炼油坊

    几乎半月时间内,朝堂内均有新的诏令颁布,涉及商业,文化方方面面

    大唐各道大兴土木,官吏,商人,长工逐渐忙碌

    各地商业气息浓厚,目光长远的商人,小贩,已经提前收购菜籽,甘蔗种子,准备来年出售

    家族坐拥良田的富户,已经提前准备,准备春耕时,播种更具经济价值的农作物

    百姓未雨绸缪时,杨钺同样非常忙碌

    处理政务之余,与工部官吏,闻人家派来的匠人,在长安几处作坊内试验炼油,制糖的方法

    制糖,炼油成功与否,关乎大唐两种巨大的产业,杨钺不敢松懈

    初秋到冬末,无数次夜以继日的试探,采取各类不同的方法,年关前,炼油,制糖技术取得突破性进步

    杨钺派遣户部官吏,与长安,洛阳,江南的商人,修建作坊,各司其职,共同经商

    岁末时,西陲前线传回消息

    蜀王秘密抵达前线,亲自检阅三军,了解前线战事后,推翻阎岳枫,张玄衡,韦季彦,郭骁骑等将领步步为营的作战方式

    采取孤军千里跃进,迂回作战的方式,命令阎岳枫,郭骁骑带领虎骑营,飞骑军留守吐谷浑北方,牵制吐谷浑,吐蕃的精锐

    蜀王,韦季彦,张玄衡,亲自率军昼伏夜出,穿梭在密林,山谷中,挺进千里,绕道吐谷浑后方,奇袭吐蕃营盘,斩断对吐谷浑的支持

    此举,令吐谷浑彻底失去吐蕃的援助,猝不提防中,腹地防御全线崩溃

    同时,突袭吐蕃军营,令吐蕃退守百里,转守为攻

    趁吐蕃龟缩,蜀王,韦季彦,张玄衡,阎岳枫,郭骁骑南北夹击,突厥铁骑在旁辅助,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占领吐谷浑,提前把战线推向吐蕃境内

    攫取丰富的金银,钱粮后,与突厥的右贤王,右谷蠡王,领军闯进吐蕃境内

    杨钺收到捷报时,又惊又喜

    难怪数月来,前线没有传回半点消息,却是蜀王神不知,鬼不觉的秘密部署

    相隔数月,竟然做出如此冒险,又让人震惊之事

    如今,唐军彻底占领吐谷浑,与突厥兵临吐蕃境内,提前完成部署

    今后,将可直接对吐蕃作战了!

    吐蕃在北方作战失利,抽调大量精锐前往抵抗,贺恒瑞,岳世忠等人,带领精锐,在西川趁机挺进,也闯进吐蕃境内

    西线战事,出乎预料的顺利

    议政堂内,中书令,左右仆射,六部尚书,望向正在阅览捷报的杨钺,众人暗暗惊诧

    蜀王不是前往南方视察吗,为何突然显身西陲前线

    此事皇上做的隐秘啊,若非前线送回捷报,他们竟然不清楚蜀王踪迹

    不过,蜀王前往西陲,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重创吐蕃,兼并吐谷浑,赫赫军功令百官钦佩

    一时,不清楚该说什么?

    “皇上,蜀王骁勇,带领军队迅速占领吐谷浑,与突厥带兵闯进吐蕃境内,来年开春免不了一场恶战,微臣建议尽快向河西调集粮草,军械,为来年开春的战事做准备“

    卧龙生清楚当今皇上非常有主张,很清楚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正通过自身努力带领大唐走向强大

    “是啊,皇上,捷报中汇报,此战突厥右贤王,右谷蠡王在北方,与阎将军,郭将军配合,狠狠杀了吐蕃人的威风,西线的战事该速战速决!“中书令高孝云汇报

    吐蕃乃大唐在西线的劲敌,铲除吐谷浑,等于斩去吐蕃一臂,突厥两支劲旅左右配合,高孝云对西线战役信心满满

    “高大人,粮食,军械问题,大人无需操心,皇上已经借助与萨珊经商的名义,秘密向河西运送大量物资,粮食,军械问题,绝不影响西线战役!“

    闻人钰躬身作揖,嘴角带着笑意,向高孝云解释

    若非西线战役还在紧要关头,仍然需借助突厥铁骑,不然,这次把征讨突厥的物资,军械运向河西道,河东道,陇右道,提前秘密部署,可做到满山过海,无人知晓

    高孝云闻声,神情错愕的望向杨钺,他身为中书令,掌管六部事务,却不清楚此事,看来皇上对吐蕃势在必得

    “近来,大唐,突厥,萨珊来往密切,长安城内已经出现不少西方的商品,明年各地的春税定然有所提高,国库金银充盈,太仓粮食堆积如山,西线的问题要处理,北方的事儿,也该在暗中进行了!“

    杨钺眼眸从几名近臣身上扫过,厉声道出自己的想法

    朝堂做了这么多,绝非单单铲除吐蕃

    “李玄奇,秘密给赵王传召,一年内,囤积万颗震天雷,五千神火飞鸦,各类火器务必准备充费,北方作战时,务必尽可能减少消耗,以最快速度铲除突厥,契丹!“

    “遵命!“李玄奇斩钉截铁的颔首

    若将来能铲除突厥,契丹,拔除大唐北方的威胁,大唐会处在前所未有的高度

    不过,李玄奇仍然作揖行礼,提醒道“皇上,突厥比吐蕃更强大,疆域更辽阔,与突厥作战,火器至关重要,强大的骑兵同样重要,皇上切勿顾此失彼,放松骑兵训练“

    “哈哈哈,孰轻孰重,朕拎得清楚!“杨钺闻声仰头大笑,道“林恺跃,袁狂歌,李玉成等将领驻守北方,绝不是吃干饭的,岂能轻视武备训练之事“

第957章 人算不如天算() 
    强军强国!

    杨钺自然清楚这个道理。

    郎笑道:“此事,朕自有主张,卧龙生,你也不要放松,亲自前往北疆巡查。“

    “遵命!“

    卧龙生作揖颔首,唯有军队兵强马壮,所向披靡,皇上所想,所盼,才能逐渐实现。

    这时,杨钺起身朗声道:“前线战事顺利,国内万象更新,诸卿不可懈怠,这一年,大家争取过个安心年。“

    “遵命!“

    时间斗转星移,一晃数月过去!

    开春时,蜀王陆陆续续从前线又传回捷报,西陲之事,基本无忧。

    大唐境内,商业,书院,也快速发展,壮大。

    春闱之后,朝廷内又招募不少年轻的官吏,填补各地空缺。

    一切似乎按照杨钺预料,向着预定方向发展。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

    春闱之后,南方官吏陆陆续续上书,各地发生水患,北方各道也传回消息,河北道,河东道,契丹,突厥境内发生严重的旱情。

    仲夏时,南涝北旱的情况越来越严重,朝堂不得不调派工部官员前往各地解决水患旱情!

    按照朝堂命令,各地府库不断调拨粮食,金银,积极防洪防涝,修建水渠,灌溉农桑。

    大唐境内灾情严重,可钱粮充盈,虽然损失不小,然仍在可控范围之内。

    各道没有爆发农民起义,相反在官吏带领下积极解决问题。

    北方草原内,契丹,突厥的问题,却出乎预料的严重。

    从初春到仲夏,草原内滴水未落,大片草场枯萎,水源枯竭,数以万计牛羊饿死,渴死。

    纵然耶律尧,阿古斯派官员不断设法解决问题,可惜问题并没有得到缓解。

    炎炎夏日,火辣辣阳光照在地面!

    往日碧草青青的草原,如今变得泛黄,枯草中,不时能够看到惨死的牛羊尸体。

    突厥,王庭!

    汗帐内,阿古斯饮着冰水消暑,面容沧桑,长发花白,相较往日苍老许多。

    一双绽放精光的眸子,盯着眼前亲信,询问道:“温伯颜,怎么样,各部落损失有没有控制?“

    没有草场,失去水源,各部落不少牛羊马匹丧命,连族人的生命也受到威胁。

    “汗王,今年旱情非常严重,大唐北方同样损失惨重,目前,各部落的旱情仍然没有解决,若再不下雨,我部两年内积攒的粮食怕要消耗完了!“

    温伯颜愁容满面,不无担心的说。

    草原内,经常发生旱情,他早司空见过了,可从来没有像今年这般严重。

    波及范围之广,影响力之深远,大唐,突厥,契丹,倾举国之力,也未必能够轻松化解。

    “安东尼,是否趁机抬高粮价?“阿古斯询问。

    一场旱情,打乱他的计划,让部落两年的准备毁于一旦。

    “禀汗王,大唐境内南涝北旱,损失更为惨重,安东尼倒想趁机抬高粮价,不过,大唐商人做法强势,也趁机提高丝绸,瓷器,茶叶,纸张,颜料,糖类等价格,迫使安东尼放弃提价的想法!“

    温伯颜回答,可面容中忧虑没有消除,道:“汗王,大唐与萨珊来往密切,双方物品交换极多,从西方而来的粮食,大多流入大唐境内!

    若半个月内仍然不下雨,部落内牛羊马匹死伤无数,族人过冬已经成为问题,目前,军中不少将领建议,趁着大唐境内旱涝,水患严重,又陷入西陲的战役中,挥师南下,在关内道,河东道内掠夺,为部落过冬准备粮食?“

    “王兄,温先生说的不错,不能再等了,连续数月不下雨,各部落损失严重啊,大唐家底比我们厚,地主家有余粮,各部将领都盼望着南下呢?“

    伊然可汗支持率军南下征战的计划,各部落粮食,牛羊,马匹,饮水,无不在减少。

    与其坐以待毙,不如挥师南下。

    从大唐抢夺足够多的粮食,金银,保证部落安全渡过难关。

    若不然,寒冬来临,对突厥将可能造成灭族之灾。

    闻声,阿古斯看着温伯颜,伊然可汗,沉思少时,询问道:“右谷蠡王,右贤王正带兵在吐蕃作战,目前,大军进展顺利,送回来的牛羊,粮食,还不能够帮助部落渡过难关吗?“

    发自内心而言,目前阿古斯不想与大唐撕破脸皮。

    尽管旱情严重,给部落造成严重危害,可部落与大唐结盟后,萨珊的粮食,在吐蕃的掠夺,同样在帮助部落渡过难关。

    一旦突然与大唐决裂,萨珊怕不会再向突厥出售粮食,唐军,突厥军队,在吐蕃也会决裂,部落的钱粮来源突然被斩断。

    这对正遭受旱情折磨的突厥而言,绝不是什么好事儿。

    况且,只要渡过旱情,继续与萨珊经商,右贤王,右谷蠡王掠夺而来的粮食,金银,能够弥补部落的损失。

    温伯颜,颜行军,伊然可汗清楚阿古斯的想法,也支持突厥在吐蕃征战,可他们不得不考虑大唐的态度。

    从前,大唐内部发生旱情,水患,通常会自己处理,承受水患,旱情带来的损失。

    自从杨钺登基后,唐军四处征战,如今大唐越来越具有攻击性,侵略性。

    在双方同时遭遇旱情时,突厥没有侵略大唐,在大唐北疆掠夺的念头,大唐却有可能落井下石,趁机北伐,威胁突厥。

    “汗王,杨钺不是等闲之辈,派遣蜀王前往吐蕃作战,怕是希望速战速决,若大唐西陲的威胁解决,接下来该怎样做,目前已经非常明显了,各部落的首领,将领,担心唐军占领吐蕃,大唐渡过难关后,杨钺率先拿突厥开刀!“颜行军向阿古斯回答。

    “是啊,王兄,近年来,大唐与萨珊商业来往密切,若时机成熟,萨珊平息内部叛乱,他们双方极有可能同时把目光转移在部落身上,届时,突厥肯定遭遇东西夹击,时不我待,王兄不可犹豫啊!“伊然可汗说。

    他接触过萨珊的商人,他们对突厥商人与大唐商人的态度截然不同,不单单是商业结盟,还可能是军事结盟。

    (本章完)

第958章 汗王老了() 
    

    。2yt阿古斯作为突厥汗王,控制部落军队,经济

    做出的决定,关乎突厥未来走向

    他怎能不防备大唐,萨珊,让部落处在水深火热中?

    突闻温伯颜,伊然的言语,仰头靠在软榻,揉着太阳穴细细回忆,想要搞清楚大唐,萨珊,突厥之间的关系

    良久,阿古斯睁开双眸,朗声道“去年,萨珊突然首先出使大唐,才前来部落和谈,你们说的没错,萨珊可能与大唐暗中联合,妄图麻痹我等,突然向部落发兵

    然而,目前萨珊正在聚兵平息南方的王公贵族的叛乱,大食人又在南方骚扰

    大唐南涝北旱,灾情严重,即使萨珊有心与大唐谋取我部,他们各方处全困难中,谁敢铤而走险,发动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

    另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