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风尘交易人--一个美国汽车商的经历-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由于今天是周末,所以马路显得十分清静。周新泉不知不觉已经穿过了几个城市,自己也不知道来到了哪里。他正打算找一个路口转弯向回开,突然右线道的一辆比他快半个车身的汽车疾速并到自己这一边,显然对方没有发现自己的车子。周新泉根本就没有躲闪的余地,他的车头的右侧〃咚〃地撞到了对方车子的左后门上。周新泉觉得自己的脑子嗡地一下子胀大了。自从他学会了开汽车,总是处处小心,从来没有发生过交通事故。今天他第一次开新买的汽车,就跟别人撞上,真是乐极生悲。

发生事故的两辆车子都停了下来。周新泉怒不可遏地下了汽车。他先跑到车头前查看。还好,自己的汽车只是保险杠擦坏了一块漆皮。他用手按了按,确定保险杠并没有坏。他转过头看看对方那辆老式丰田车的后门,已经瘪进去了一大块。开车的是一个胖胖的墨西哥中年女人,她的旁边还坐着一个年轻姑娘。显然胖女人已经吓坏了,下了汽车之后,她顾不上查看自己车子的情况,连连对周新泉摆手,嘴里说了一串西班牙语,只有最后一句让周新泉听得懂:〃I'msorry。〃

本来周新泉还想教训她几句,但见她只会说一句Sorry,料定自己说了也没有用。周新泉就不再废话,从兜里拿出笔,在一张名片的背面记下她的汽车牌照号码。

墨西哥胖女人似乎没有意识到周新泉听不懂她讲的〃墨国话〃,站在他的身边不停地说着,那样子像是在解释什么。周新泉不理她,拿出自己的驾驶执照和汽车保险单,向对方扬了扬:〃你的呢?〃

根据交通法规,发生车祸的双方,应当互相交换这些资料。

〃先生。〃跟着胖女人下来的年轻姑娘凑上来说话,她的英语相当流利,〃对不起,我们没有保险……〃

这是一个十八、九岁的西班牙裔姑娘,大眼睛,长睫毛,样子好像商店里卖的芭比娃娃。她身上穿着紧身休闲装,衬出墨西哥姑娘特有的玲珑曲线,让周新泉有些不敢正眼去看。

周新泉心里说真他妈的倒霉透顶了,被一个没有保险的车子撞了。这也就是说他无法向对方的保险公司索赔。他瞪了一眼胖女人,抬起头向大街两边的便道张望。他看到附近有一个电话亭子,便向那里走去。

姑娘追上去拦住了他:〃先生,先生,请你不要叫警察。我有一个朋友,开修车店,我们可以帮助你修……〃

周新泉不理她,绕过她继续往前走。根据加州的规定,开车不买保险是非法的。处理交通事故时,警察不管谁的错误,先要给没有保险的驾驶员一张罚款单。你们现在害怕了,那早干什么去了?他忿忿地想。

然而那个姑娘却不肯罢休,跟在他的后面:〃先生,求求你,不要报告警察。我保证把你的车子修好。〃

周新泉走进电话亭,没有想到姑娘也跟着挤了进来:〃先生,她没有驾驶执照,警察来了她就有麻烦了。〃

没有驾照却竟然敢开车?周新泉更火了,他更觉得自己有责任报告给警察。他拿起电话听筒。

姑娘却伸手啪地按下挂断电话的压簧:〃我不能让你打。〃

她大眼睛瞪着周新泉,神情固执。周新泉气极了,他伸手想拨开对方。但姑娘却死死抱住电话机的铁箱不松手。在狭小的电话亭里,两个人撕扯起来。到底是周新泉力气大,而且又正在气头上,猛地把那个姑娘推出电话亭外面,险些摔倒。他用身子堵在电话亭的门口,防止她再次冲进来捣乱,他抄起听筒,把一个硬币丢进去,才想起来自己还不知道当地警察局的电话号码。他忙又拿起电话箱下面的电话簿。

〃你是中国人吗?〃姑娘的声音从背后传来,但是语调却柔和了许多。

周新泉没有理她。

〃我也是个中国人。〃姑娘又说。

〃什么?〃周新泉转过头,无论如何她长得不像是个中国人。

〃我们……〃姑娘忽然压低了声音,〃我们在这里的身份都不合法,要是遇到了警察,就要被抓回去!〃

周新泉看到对方的目光中流露出无奈和哀求,他的心一下子软了。记得刚才在推推搡搡的时候,自己无意之间用肘猛力撞击了对方的胸部,这不得不使他感到歉意。

周新泉放下电话,回头看看停在路当中的汽车:〃那是我一小时前刚刚买的新车!〃

〃我让我的朋友给你修好。〃

〃谁要你朋友修?我要送到福特车行!〃周新泉心里说,真倒霉。

〃那,我给你钱。〃姑娘说着从自己兜里掏钱。然而她的兜里却只有两张十元的票子。开车的胖女人走过来。两个人用〃墨国话〃叽哩咕噜地说着一起凑钱。

过了一会儿,她们连同硬币一起凑出了九十五块钱现金。周新泉觉得差不多了。拿起钱气哼哼地上了自己的车子。

现在周新泉没有心思上班了,他开车直接去了大卫陈的车行。因为大卫陈曾经在一家福特车行工作,跟那里的维修部经理十分熟悉。

大卫陈一听事情经过,连声埋怨周新泉糊涂:〃这两个人肯定在耍花招,转过脸她们就会告你撞了她们!〃

〃她们不敢,她们没有保险,没有驾照,没有身份……〃

〃你以为这是真的?她们的车斜着插入你的车道,摆在路上,是非清楚,所以她们才不让你报告警察。现在没有了现场证明,人家正好反过来控告你撞了她们开车逃跑。要是她们先告诉警察,你就处于不利的地位。〃

周新泉一听慌了神。他从两个墨西哥女人手里要的现金倒是比修车所需多出二十块钱。但要是对方倒打一耙,他却是百口莫辩,成了绝顶的傻瓜。

大卫陈给他出主意:〃现在你惟一的办法是,马上打电话向警察报告,如果能够抢在她们的前面,还算你走运。〃

周新泉觉得这是一个好办法,但拿起电话却又迟疑起来:〃她们要是真的没有保险没有驾照没有身份的话,我岂不是把人家出卖了?〃

周新泉想起临分手的时候,两个女人千恩万谢的样子。

〃你管那两个老墨干什么?谁让她们不长眼睛撞了你呢?〃大卫陈说着拿起电话,拨到了那个城市的警察局。电话接通之后,他把听筒递给了周新泉。

周新泉向警察通报了自己的姓名,然后详细汇报了交通事故的经过,以及两个墨西哥女人不让他报告警察的情况。但当警察问他对方汽车牌照号码的时候,周新泉却说:〃哦,我……找不到了,可能是把记着号码的纸条忘在什么地方了。这样吧,等我找到以后,马上打电话报告。〃

放下电话,周新泉松了一口气:〃这样,既用不着怕她们咬我,也不至于误把人家出卖了。〃

大卫陈苦笑着摇摇脑袋:〃你他妈的真的是个好人。车迪勒当中一百年里也撞不上你这么一块料。〃

周新泉听着不顺耳:〃你干吗把自己的职业说成这样?〃

〃在美国老百姓的心里,第一坏的是毒品迪勒,第二坏的是车迪勒。我们是职业性说谎话的人。〃

周新泉看着大卫陈,心里好生不快。他觉得别人说车迪勒是骗子尚情有可原,但是如果销售员自己也这样讲就有些自卑了。在这一点上他对大卫陈颇为不满和看不上。相反,威廉总经理就从来不用骗人这种字眼。

〃我自己可从来没有这种感觉。〃周新泉冷冷地说。他一直认为,社会上普遍流行的所谓车迪勒〃骗人〃一说,不过是因为大量顾客直接参与购车这种复杂的商贸活动,交易金额又很大,普通顾客同商业专家较量,自然会吃亏。汽车买回家时他们才发觉自己不是迪勒的对手,于是给对方扣上〃骗人〃的大帽子。其实哪家公司的业务人员不是在用同样的手法工作?

〃你别不服气,到外面说自己是车迪勒,就没有人信得过你。所以你回国接太太时一定不能告诉他们自己在美国干什么。见到他们,你要给自己安一个漂亮的头衔。〃

〃美国总统?〃

〃除了总统之外,什么都行。在美国一切方便,不就是给自己印一沓子名片吗?董事长总裁还不由着你自己选?〃

周新泉笑了:〃我老婆身边那些人也是三天两头的往美国跑,你根本骗不了他们。〃

大卫陈想了一下:〃那我也有办法,知道马克熊这个人吧?〃

〃就是那个专门往中国倒卖拨了里程表的汽车的?〃

〃哎,话不要说得那么生硬嘛。人家在国内的合作公司北方贸易集团可是相当有实力。〃他从自己的兜里掏出一张名片,递给周新泉,〃你看他给我印的名片,叫北方贸易集团驻美副总裁。〃

〃就凭你给他找到几辆可以动手脚的豪华汽车?〃周新泉对那个马克熊没有任何好感,要是说他是骗子,那才是名副其实呢。

〃话到了你的嘴里就不好听了。我跟他说一句话,他也会给你一个副总裁。这可是真的头衔,由北京的总公司给你发聘书。〃

周新泉笑了:〃我跟他没有任何关系,他凭什么给我这么个头衔?〃

〃就凭你是一个美国的车迪勒。〃大卫陈得意地说,〃他们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外合资公司,就是因为找几个美国的华人给他们挂头衔。这不正好给我们利用一下子?〃

周新泉暗想,这可真是中国特色加上美国特色。从心里说他很瞧不起这种行径,可是他明白自己的确需要一个听起来响亮的头衔,即使不用来骗自己的老婆,也要给过去的朋友亮一下。出国前他是政府机关的副处级干部,在美国混这么多年,空手而归就太丢脸了。猛然间他想起了小时候常听到的一句坐山雕的名言:咱们是国军,总得有个军衔呵。是呵,从美国回去,总得有个总裁的名目才行。

周新泉心里骂,真他妈妈的。

经过一番准备,周新泉带有几分忐忑不安地回国了。

一见面,妻子热情地和他拥抱,而老丈人也出现在飞机场的大厅里。虽然事先已经和家里进行过多次的电话商讨,但这次回国在家里受到的〃礼遇〃还是使他感到意外。在几分惊喜当中他更感到了几分压力。

王锦华有一个让人看了就很难忘记的外表。经常有人说如果她晚出生十几年的话,肯定会去当时装模特。她有一米七零的身材,两个人在一起时,衬得周新泉的一米八零的高度显得小了些。她的脸型、眼睛、嘴、鼻子都给人一种十分大气的感觉。她给人的是一种自然流露的冷艳和居高临下的美。她让许多男性顶多在心内产生一丝非分之望,却很难表达出来。有时甚至周新泉自己都奇怪当初两个人认识的时候自己如何有那么大的勇气。

夫妻团聚之夜,太太在床上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这让周新泉感到极为兴奋和感动,过去几次在美国团聚时,两个人也曾激烈做爱,但是王锦华的表现总让他觉得失去了些什么。而且那时他还发现太太做爱的习惯方式和过去有所不同,这些都迫使他怀疑王锦华在国内对自己不忠。当然他也只是毫无根据的猜测而已,他没有过分追查,也许不希望发现真情,或者因为他自己在美国也并非完美无瑕。

王锦华对于周新泉要接她去美国的请求一直没有反对,但是自己提出来不放弃公司现有职位的要求。她打算向总公司申请去下面分公司在美国办事处工作,这对于她来说是降职,但是总还算有一个职位。

周新泉没有理由不同意,不过这个手续加上签证都需要时间,他不得不耐心等待。他给自己的公司打电话,请求延长假期。车行工作本来就是松松散散,多一个人少一个人无所谓,威廉总经理便一口答应了。

开始几天周新泉想,自己自从去了美国之后就从来没有过假期,他的活动时间不是学习就是打工,现在趁此机会不如休息一段时间。然而刚回国的新鲜感过去之后,他就有些沉不住气了。他想出去散散心,但是却发现不管走到哪里一切都变得陌生。

回到中国他的第一个发现就是太阳不对了,仿佛这里的和南加州的不是同一个。他不愿意对别人表示美国的月亮比中国亮,但是实际上他绝对肯定中国的太阳又小又昏暗。难道这里距离太阳太远了?开始他认为那是一个阴天,然而两个星期过去,眼前的外景仍然像是在柔光镜里面的图像。走在马路上他发现永远是排不到尽头的汽车,慢慢在马路上蠕动,让周新泉看了着急。他自从坐了一次出租车之后就坚持步行出门,而且并不感觉速度很慢。

那次坐车给他印象最深的是前面汽车小小的排气管冒出的轻烟,那烟让他感到窒息。在汽车上他问司机为什么所有的汽车都不开车灯。司机反而觉得他有些弱视,告诉他现在是个大晴天。但是周新泉心想,这种能见度,在洛杉矶的十号公路上保证绝大部分的汽车都打开了大灯。

夜晚,马路上灯火辉煌,霓虹灯的数量绝对远远超过洛杉矶,让他看了心情紧张。还有就是移动电话,每一个人好像都把自己的办公室搬到了大街上,手里拿着一个比手掌还小的东西贴在腮帮子上自言自语……

所有的人都在忙着,周新泉觉得自己也应当干点什么,想来想去他还是决定去看看过去的老同学们。临回国之前他的计划是悄悄来悄悄走,尽量不惊动过去的那些弟兄。他对王锦华说,〃多年不见,总不能空着手见他们。可是在美国哪里能够找到没有印着'中国制造'的商品呢?〃

太太对此表示理解。但是周新泉心里真正的理由是自己没有办法见过去的老同事们。和他一同大学毕业的人,从政的许多已经爬上了副局级以上,从商的据说都是多少多少位数的存款。他周新泉回来算什么?车迪勒?好说不好听呵。

不过现在他闲得没有事情做,也就忽然觉得这样一个人回国这么长时间,藏在家里不出去见人就更加不对了。

他先想到的是吴钦宁。吴铁宁是他从中学到大学的同学。上学期间两个人关系算不上好,因为他们一直是〃政敌〃。高中时两个人争夺高三团总支书记的位置,最后以吴铁宁的获胜而告结束。大学三年级,两个人又在学生会主席的选战中较量,结果周新泉以微弱的优势胜出。两个人以一比一平局的结果走向了工作岗位,一个在市政府办公厅,一个在市委宣传部。从那时起两个人由于年龄和处境的接近,开始成了好朋友。周新泉听说去年他从宣传部文艺处调任市文化局任艺术处副处长,小小地升了一级。

见到周新泉,吴铁宁格外地热情,拉着他说马上去吃一顿。接着二话没说,就给他所知道的所有〃老同学〃打电话。事先,周新泉打算在一个好一点的酒楼里请吴的全家。王锦华说过,〃现在从国外回来的人都是请吃饭,美国有的东西,除了波音747和机关枪,中国都买得到。〃

这个时候,周新泉赶忙表示自己要请客。

吴铁宁一摆手:〃要请,那是以后的事,现在你是美国人,当然要我们这些地主来出血了。〃

周新泉不知道是这个家伙还是自己有号召力,过去和自己关系好的和不太好的一下子都召集来了,一共有十几个人,而且都是该市各行各业当中的活跃人物。目前,这个城市里几乎所有的企业、公司和政府机关里都有他们的校友。

吴铁宁还告诉周新泉聚会的地点是去年才新开张的、装饰豪华的麦当劳里的一个单间,一共摆下了两桌。什么?麦当劳?周新泉悄悄问太太:〃麦当劳就是美国的MacDonalds吗?〃

〃奇怪,你会不知道这个?〃王锦华看着他。

〃我是不敢相信,那种地方还可以请客?〃

王锦华告诉他:〃在中国麦当劳可是好东西。〃

〃就算是物以稀为贵,鞋帮子也改不成帽沿呵。〃周新泉笑道。

王锦华看他一眼,对他的尖酸刻薄很是不以为然,〃你是用美国人的眼光看麦当劳,人家是用中国的眼光看麦当劳,这里面当然不同了。〃

〃可是麦当劳总是一样的呵。那里面该不会卖牛排吧?〃

〃小心让人家说你完全美国化了。〃

周新泉听出了太太话里面的含义。在周新泉看来,国内朋友对他们这些出国的人最强烈的批评就是〃美国化〃。到今天为止他也弄不清到底什么是〃美国化〃,是思想上不爱国了,是生活习惯上西化了,还是感情和文化上的中西混合……好像都不太是,又都有一点。但是可以肯定的是〃美国化〃三个字决不是用在夸奖一个人的时候。

记得他第一次听到这个词的时候是刚刚来到美国。比他先来三天的同学,就带着几分不满地评价某个来美国已经三年的同学〃美国化〃了。因为走进他的家里之前先要在门口换上拖鞋;因为任何人要和他见面都要先定约会,而且不能迟到;因为他不抽烟也不让别人在他家里抽烟;因为他进出楼门口时非要让自己的太太,或者在场的其他女性先行……这个评价着实使周新泉和那个同学疏远了几天。〃美国化〃在那时的周新泉理解就是,不讲面子,钱算得特别精细和自私。

这次回到中国,他也特别小心不让别人,特别是王锦华的家人觉得自己〃美国化〃。临来的时候,大卫陈送他两件美国名牌T恤衫,说是在国内人家特别认这种牌子。周新泉为了不〃美国化〃竟然没有穿回来。然而进了首都机场才发现,这里的人们穿得比自己,比在洛杉矶的美国人时髦得多。都说中国是在赶美国的潮流,现在一看,中国人的打扮比美国人要新潮得多。这样一个场景让他这个决心不带出美国味的人觉得着实委屈。

现在经过王锦华这么一点拨,他忽然明白了一些,所谓〃美国化〃可能就是看问题与这里的潮流不同。比如麦当劳在中国是高等华人的享受,在美国人的嘴里却叫〃垃圾食品〃——JunkFood。他又接着联想到昨天和太太一起上街时,他曾经放肆地讥笑两个青年人。因为他们穿著名牌西装,袖子上缝的大标签赫然在目,让别人都看见上面的字样。街上其他的人都能够泰然处之,而他却大惊小怪,这也可能是所谓的〃美国化〃。

他妈的,周新泉在心里发牢骚,反正就是来接老婆,不是探讨真理,麦当劳就麦当劳,就只当我三天没有卖出去汽车,自己罚自己去吃快餐充饥呗。他不再废话,跟着太太一起走进了豪华的麦当劳餐厅大楼。

进了麦当劳,看到里面豪华的装饰,犹如进了美国的高级餐馆,周新泉心里打赌说,美国Mac Donalds总部也不会有这么气派!

过去的同学们陆续来了,来得既不太准时又晚得不太离谱,跟过去周新泉在国内的时候差不多,这一点使他觉得国内的基本文化还没有太大的改变。所有的人都热情地跟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