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另外,就是c段异常的出彩和强大。最后,就是最后这两句,“没有喧嚣~只有宁静围绕~我慢慢睡著~天刚刚破晓~”。
怎么说这一段呢,首先c段既然并轨,注定着只能用一个编曲,所以其实你仔细听和副歌的结构应该是很类似的,甚至很多音有相似之处。唯一不和谐的就是c段的和音多出来了一点,恰恰就是多出来的这句,就是这样恰到好处,这真是注定的。当所有编曲归为0,当所有乐器的声音截止,周杰伦近乎魔怔的自言自语的两句,我慢慢睡着,天刚刚破晓。让人简直爱死了。这种戛然而止就像是梯田里的那句这种艺术,真的很难领悟。只可意味,不可言传。连收尾都收尾的这么神迹,以父不第一?谁第一?
……
欣赏了一夜的周董。
当《以父之名》放完时,已经是清晨六点多了,ktv外面的天都亮了。
方雅君虽然沉醉于周董的音乐,但这么耗一夜的精力,还喝了不少酒,她是实在熬不住了。
杜星河不一样,他必须让自己扛三天,不能睡。他要赶紧返回去,先不去低级世界找罪受了。于是他带着方雅君回了酒店,方雅君就寝后,杜星河自己又坐到电脑前,继续欣赏周董的音乐。
没有音乐,他肯定会疲惫不堪的,只有沉浸在音乐里,他才能继续煎熬。
欣赏了一夜周董的经典,杜星河带着惯性的心态,上网继续找周董的音乐来听。之前听的都是老歌,他这时想带着新的心态,听一听周董中后期的歌,看看能不能从里面发现一些亮点。反正在穿越之前,他听周董中后期的音乐都有种不够过瘾的感觉。
带着这样的心态,杜星河从周董的第11张专辑继续往后听。
这第11张专辑,叫做《惊叹号》,2011年11月11日发行,专辑里有11首歌,一切都取了好意头。但可惜这张专辑却并没有给人带来惊喜,即使现在听,杜星河仍旧觉得这张专辑也就那样。不过他好像从哪里看到过一本叫《歌神》的网络小说,封面用的惊叹号的封面……
在听《惊叹号》的时候,杜星河还随便浏览了一些网络上的乐评,他觉得有一个帖子写的还算客观。帖子名叫《就这样了吗?就这样了》。帖子里面对这张《惊叹号》的评价,他比较赞同。
这个帖子是这样写的:
《《就这样了吗?就这样了》》
……
写下这个标题的时候,对我意味着,今年就算过完了,干笑两声,哈哈。最大的期待,最见证奇迹的时刻,如同红盖头一掀,美丑都一目了然。这妞美还是丑。评论贴在最后,纯属扯淡,仅供参考。我是来说一些没用的。
这篇文章一开始落笔的时候,最深情款款,也最脑残,我提出个“变与不变”,一不小心就被豆油们顶到了首页,现在想来还非常羞愧。因为我发现这观点只正确了百分之五十。
这正确的百分之五十是:人与生俱来是懂得怀念的动物。
于是,《jay》、《范特西》无论如何都是最好。而《魔杰座》、《跨时代》玩得再花哨,那也只不过像青涩腼腆的前前前男友以富态臃肿的煤老板姿态定期前来会面。
我念着他最初的好,就从来不纠结《伊斯坦堡》有多蛋疼,听你们说那是异域风情,啊,好吧。
我念着他最初的好。就从来不批评《娘子》是史上旋律性最差的中国风,听你们说那是牛逼唱法,啊,好吧。
直到后来我家旁边建了个小广场,高中时我每天路过那里会碰到文艺老大爷和文艺老大妈。老大爷拉的是史上最难听的二胡,老大妈唱的是世上最异域风情的《莫斯科郊外的晚上》,那场面要多文艺有多文艺,要多中国风有多中国风……原谅我一不小心想起的就是周董的这两首歌。
而我也遗憾的错掉了百分之五十:硬币的两面有时候不光是“变与不变”,也可能是“诚与不诚”,“用心与不用心”,“灵感与没灵感”,最最重要的还有一条,“习惯与不习惯”。若真心不习惯的,再用心再诚意再有灵感,依然全是扯淡。
所以我常常看到一些搞笑的,比如两个都是杰伦的粉丝也在争啊,争得不亦乐乎,争到最后互相想和对方母亲发生些什么……真无聊。都以为是“观点”和“观点”在争,其实是“耳朵”和“耳朵”在争,是“口味”和“口味”在争,是“傻…逼”和“傻…逼”在争,人为什么总那么自我感觉良好呢?
既如此,我觉得本文其实唯一有用的观点是:
能不能从《惊叹号》开始,只用耳朵去品?
当发现口味不同时,你在心里骂我一声“傻逼”,嘴上夸我一句“不错”;我也在心里骂你一声“傻…逼”,嘴上表扬你“有品位”,然后相视一笑,心有灵犀还情投意合的,这他妈多和谐。
所以,文末的所谓乐评不必当真,那只代表我的口味我的耳朵,你不该很没信心的觉得我的耳朵就高保真,你的耳朵就山寨货。另外,屎长屎长的东西一般是没什么营养的。如此。
……………………………………………………………………
有人说喜欢是一种惯性,我不认同,你看看多的是这样喜欢着他的人——长大后一首首删掉这时代,留下几首范特西,他们惋惜的说:你变了你变了你变了……
真的不好对他们解释什么,我只是记得,曾看到一句话——
人们爱说“1:你真让我失望,这么多年了都没变。2:你真让我失望,才这么些年你就变了。”
这说明了什么?关闭评论的重要性。
这话在七堇年博客上有。想当年我多迷恋她啊,现在都不怎么关注了,如此,我知道所谓什么变不变的,归根结底是自己变了。所以,纵使周杰伦把专辑顺序倒过来发。该走的仍走,该喷的仍喷。
既如此,那些离开的,那些留下的,那些捧的,那些黑的。那些有文化的,那些没素质的,都不必再吵了,你们总以为有足够的理由去说服对方,其实你一开口就错了,你的理由怎么能成为他人的理由呢?你喜欢的唱腔怎么能逼着不喜欢的人喜欢呢?同样你不喜欢的唱腔怎么能逼着喜欢的人不喜欢呢?你奉为佳肴的臭豆腐在别人的眼里怎么就不能屎一般的存在并恶心着?你听一次鄙视一次的爱情买卖怎么就不能在别人的电脑上无限循环着?
所以,不用再争了。
周杰伦的才华还需要证明吗?不需要。
周杰伦的才华穷尽了没有?你觉得穷尽了大不了就不听了呗。
周杰伦有没有用心做音乐?嗯……不好说,我觉得他多少有些不务正业,反正我以后是不会看他的烂片了的。
以上是我的态度。
然后。对于那些纯粹抱着恶意的人们,对于那些动不动就叫嚣着周杰伦有多烂有多俗有多丑有多sb的人们,我会发着呆,然后微微笑,接着合上显示屏……时间会有结论的,就算时间没有结论,我们心里仍有杰伦,这是多带劲的事情。
据我观察。得到一个结论:最爱《jay》、《范特西》、《八度》的歌迷大抵是八五到八八之间的老男孩,最迷《叶惠美》、《七里香》、《十一月》的歌迷大抵是**到九二之间的小盆友。九二年之后的小小盆友,则对此六张专辑之后的专辑更有感情。
有木有?
如果是这样,以后就不和别人讨论周杰伦哪张专辑更经典了,我们爱上的其实都是青春深处的回忆。那些老一点的歌迷,表跟我说简单爱有多经典,也表跟我说甜甜的有多腻歪。喜欢不喜欢这种东西太主观,您就真确定您逢人就推荐的那魂牵梦绕的翡翠白玉汤不是豆腐煮白菜叶?
谈谈周和周的《惊叹号》
谈一张专辑我一般会先谈它的风格,咦,你们知不知道什么叫r&b呢?哦,肯定有人知道。但其实这么多年我一直搞不明白。后来,我去扒了吉吉、力宏、大同当然还有卤蛋的曲,自以为是的总结了一下,r&b就是一个调子可以重复重复再重复,为了不无聊,重复之中伺机递进,递进过程再玩一下炫技般的转音的这种音乐形式,大体上便可以称之为r&b,它有个美丽哀愁的中文名叫“节奏怨曲”。
最早周董就是玩这个r和b的。比如你看《完美主义》:
如果说怀疑可以造句
如果说分离能够翻译
如果这一切真的可以
我想要将我的寂寞封闭
然后在这里不限日期
然后将过去慢慢温习
让我爱上你那场悲剧
是你完美演出的一场戏
……
前三句一个音符都不改,第四句小小改动,五至七句直接抄袭前三句的曲,第八句和第四句差不多。所以说,r&b其实一点都不高深莫测的啊,那这还有什么可以玩的呢?对了,唱功,玩的就是谁比谁的唱功叼。但是,用唱功这个词还太狭隘,因为你能说吴青峰的唱功不好吗,不能,但是吴青峰姐姐要是玩起r&b,苏打绿就要真正变成奇葩了——声线这种东西是真正命中注定的。
r&b要求的声线是,要么弹性十足如陶吉吉还有王力宏,要么柔韧立体如周杰伦,还可以磁性深沉如方大同,这些人转起音来不会像吴青峰那样纯粹是玩清澈的,但是他们的声线却可以变得非常微妙,在细微处甚至诡异得让人不可揣测……哎呀,说了那么多,以上全是废话,我的正题是,周董为毛近来不玩或者少玩r&b了?我不得不告诉大家的一个残酷现实就是,他老了……
第841章周董音乐排行(二十四)
……人和人是不一样的,比如,某人七老八十的了还照样上春晚去假装个小百灵小夜莺小山鸡什么的,也不知真唱假唱,反正人杵在那儿就是个不老神话,但是,周董的声音明显比他的人老得更快,当然,他人也老得也很快啊,我有一个11。52g的超时代演唱会视频,话说近景时我都不敢看他笑了。反正和他当年在小巨蛋开无与伦比那个时期的声音比起来是要逊色多了。那时候他唱借口唱搁浅也不过只皱了两下眉而已。更别说当年他刚出道时唱可爱女人时的那种千回百转,你真心怀疑那是一个二十一岁的年轻人应该具备的声音控制力吗?现在呢,还有春晚时真唱了一首《兰亭序》,大家应该也听得出来,声音不仅干涩,连气息音准都有很明显的问题。如此,你就表再问他怎么电音完了还是电音,这要看你是想听噪音呢,还是破音呢,还是电音呢?
当然,我觉得《麦麦》用电音应该还不至于的,唯一的猜测只好是,这是一个电音时代开启的信号。
在这五张专辑里面,我认为还有两处是可以明显听得出演唱唱功下降的地方。一个是皮影戏里边的“随性唱一遍,变世代传承的经典”,也就是杰黑所谓的“太监音”,跟唱霍元甲时的那个太监还是同一个太监么?霍元甲里边唱得跟水一样,一比就全知道了。也就是说,周杰伦最有特色的东西在被时间一步步的侵蚀掉,像以前,我最恨k他的歌了,好端端唱着断了的弦,突然冒出句“我突然失败的笑~”。麻痹我也只能失败而尴尬的笑了,题外话哈。
还有就是《你好吗》,“寂寞”啊,“时空”啊,“光年”啊,好勉强啊。射与不射的界限,破与不破的边缘,听得我替他捏把汗。各种状态不好。其实想想别理解也觉得特别心痛的是,周董一年开那么多演唱会,每天还有那么多的事情,无规律的睡眠,调不过来的时差,偶尔来一杯优乐美啃两口可比克,这一切是多么不可挽回的摧毁一把好嗓音。不说了。
所以呢,这五首歌,好一些,——好吧,几乎是全部,都偏向于口水歌的范畴,因为越口水就越好唱啊,这多多少少能完成一张专辑。这是底线了。当然我这样说的时候非常不希望看见有一些**说周杰伦的唱功本来就不好啊,还吐字不清神马的。你们都是一些没有主见只懂得附和的傻狗罢了。
唱功好怎么界定呢?比如王菲、陈奕迅他们唱功好。我一点异见都不敢有,他们口碑来源无非是对歌曲的诠释大家觉得牛逼。同样一首《说了再见》,e神要是唱起来那周董完败是十有**的事儿啊,但是,如果是以父之名、威廉古堡这样的歌呢?
我告诉你,威廉古堡其实本来是给陈奕迅唱的。我猜你一定很惊讶是吧。事情得从五百年前说起,周董写成这歌拿给e神唱,说是吸血鬼的主题歌,好好唱。但是陈奕迅五百年前是都市苦逼男女的代言人啊——和现在是一样样的,所以他就去了。一张嘴,得,威廉公爵没几天忧郁症死了。陈奕迅那个不甘心啊,跑去人家坟前又唱一遍,得,人家坟墓来年寸草不生。从此人送外号“斩草根”,和白云大妈的“一剪梅”并称黑白双煞。后来,在大伙的极力要求下,这歌才改由周董演绎。故事就是这么个故事,意思都懂的。
接下来探讨编曲。这东西特别主观,因为不同人的脑部结构或者说审美情趣时常是不一样的,有人习惯接受简洁、明了、干净的东西,于是他有觉得一把吉他或者一架钢琴就够了,但是某些人,比如我,恰恰相反的深爱着丰富的元素、浓墨重彩的效果的冲击。按照我的标准来说,即,在元素丰富的条件下,层次感便是好坏标准的及格线,条理清晰的重要性如同织毛衣的路数,乱织的下场便是一朵花你能织成一坨屎。其次,如果很有想象力,那就是应当打四星或者五星了。比如洪敬尧老师的神作《三年二班》里神奇的兵乓球击打声,不仅没和里边的鼓点呛着,反而美妙的把听者的耳朵给叼了起来,这是什么,造诣!
但是,你说真正能称得上想象力的编曲是什么样?
我的答案是,最牛的编曲是永远在和“人声轨”争夺话语权的那种。去听《以父之名》吧,神级的编曲。从低沉的祷告,隐喻悲剧宿命的弦乐,令人手脚冰凉的嚎叫,半压迫式的鼓点,还有那个从头到尾循环着的无法形容的像弦乐又像呜咽的声音,最神奇的是mv过半时,杰伦从车里扔枪,车开往教堂,推开门,这一路伴随的是忧伤平静的钢琴和一个女人唱诗的声音,镜头给向教堂壁画的圣母圣姑们,哈,你以为杰伦的灵魂会因此而得到洗礼了吗?镜头突然闪回到杰伦当年那双恐惧的眼睛,此时唱诗达到**,枪声响,轰掉那拯救的声音,太惊悚了!
你细细去品简直分不清到底是编曲在配合这个mv,还是mv在讲述这个编曲的“深度”!!!
而这又是来自洪敬尧老师的编曲!自《十一月的肖邦》后,他基本就没编过曲了。就剩下林迈可、黄雨勋、蔡科俊的吉他和钟新民的弦乐在撑着,诚然这几个家伙也是神级人物,但若真心的讲,他们在阿尧老师面前只是小牛比碰见大牛比,不顶事而啊!呼唤阿尧老师的回归!扯远啦。
《**曲》,很叼。
初一听还以为阿尧老师回归了,细一听不是黄雨勋就是林迈可,话说这两人对老朋友的天分是极力模仿啊。这音色觉得诡异至极,甚至搞笑,网友戏称“阿拉伯风格”,但是批评它之前麻烦自问一下自己接受新事物的态度和能力如何!别人中规中矩你说人不思进取。来一点实验性的东西又没这个品味,都去听肛肛算了。我,特,么,执,着。的,深,爱,着,这,诡,异。
《皮影戏》,不错。开头那段很洋气的调和中国风也能结合,这第一次吧。还行吧,给点鼓励吧。老说人不创新。
《麦麦》,还行。节奏和可爱女人有点像,比可爱女人慢一点。
《你好吗》,还行。钟新民老师想突破《爸我回来了》和《最后的战役》有些难啊,灵感都用光了。
《惊叹号》,……。结合本文文末,大家分析一下。那警报声是出警的,还是急救的。还是消防的?
谈作词。
《**曲》,用音乐盗梦,酷。有想法的东西就配得上这个词。
《皮影戏》,传统,不用看都知道又是特么的传统,但是。一个字,牛。不服的同学就着这个题材写一篇,或者尝试着在里边改一两个字,你能更好的话,那你就是两个字。牛逼。有人说“唱念做打喜怒哀乐,让你妈妈扭一下”是胡来,靠,蠢东西,这是以皮影为第一人称说出口的!!并且把你也想象成皮影角色之一了!!操纵你创造你这个角色的就是“妈妈”!!唱念做打喜怒哀乐,让你妈妈扭一下!!
《麦麦》,哈,杰伦。杰伦的词总有一两句亮爆了。
“我写的小说根本就是空白黑夜。”
想起《半岛铁盒》里一句“沦落而成美。”
想起《晴天》里一句“想起花瓣试着掉落。”
杰伦属于那种偶有佳句的现代诗诗人,不解释。
《你好吗》,还行。这首歌什么都是还行。这不应该是苦逼男陈奕迅唱的吗?我忧郁了,又。
《惊叹号》,……。惊叹号的后面我总想跟一串省略号。
谈作曲。我没有任何作曲经验,瞎说是一定会被笑话的,那我仅以一个纯歌迷纯听众的角度来谈。
必须承认每一次听周杰伦的新歌,我永远永远都猜不到下一句的旋律,但每一次听到下一句我都想拍着脑门说:没错,我早应该猜到了,周杰伦他妈的就是这样作曲的。
这大概就是周杰伦的作曲风格了,杰迷都懂的。
所有要说基本就这样吧,不专业,是以歌迷身份谈的。总的来说,我打三星。要不是《惊叹号》的存在,它可以得四星的。真心不想谈它,它又是主打歌,它在专辑中的地位比较像《超人不会飞》在《跨时代》中的地位,你说《超人》对杰伦或者杰迷来说该算是这个十年最好的总结或者说纪念吧?但是,难题来了,从情感上讲,这歌意义非凡,应当人人都爱;但从理智来说,这破歌的旋律和唱腔连鼻屎般大的闪光点都没有,如此需要感情维系的东西如此伤感情地杵在那儿,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就如同结婚十周年纪念日上,自己的妞莫名其妙穿起那件因压箱底太久而发霉发臭并且脏兮兮的婚纱还特么凑近了问:“亲爱的,我今天美么?”
吃着吃着饭,莫名的,忽然很想一不留神失手碰翻支蜡烛把她给烧了。就是这感觉。
还记得黄俊郎曾语重心长地跟杰伦讲,以前的你一直不停的接收资讯,可是你这几年那么忙,充电的时间已经不够了。
后来,周杰伦在黄俊郎桌面留了一张字条,说,阿郎,其实你讲这些我真的很感动,可是你不要忘了,我真的很吊。
当然,这话不管你信不信,我反正是不信的。直到《惊叹号》里面,周杰伦拿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