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金匮》滑石白鱼散,滑石一斤,白鱼一斤,乱发一斤。为散,饮服方寸匕。治小便不利。以膀
胱湿热,水道不通。滑石渗湿而泻热,白鱼、发灰,利水而开癃也。
滑石代赭汤,滑石三两,代赭石如鸡子大,百合七枚。治百合病,下后者。下伤中气,湿动
胃逆,肺郁生热。滑石利水而泻湿,百合、代赭,清金而降逆也。
《伤寒》猪苓汤方在茯苓。用之治脉浮发热者,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以其渗膀胱
而泻湿热也。《金匮》蒲灰散方在蒲灰。用之治皮水为病,四肢肿满者,以其泻经络之水
也。治小便不利者,以其泻膀胱之湿也。百合滑石散方在百合。用之治百合病,变发热者,
·
87 ·
长沙药解
以其利水而泻湿也。
滑石甘寒,渗泻水湿,滑窍隧而开凝郁,清膀胱而通淋涩,善治黄疸,水肿,前
阴闭癃之证。
■戎盐
【本经】戎盐,主明目,目痛,益气,坚肌骨,去毒蛊。生池泽。
大盐,令人吐。
卤盐,味苦寒,主大热,消渴狂烦,除邪及下蛊毒,柔肌肤。生池泽。
味咸,微寒,入足太阳膀胱经。清膀胱而泻热,开癃闭而利水。
《金匮》茯苓戎盐汤,茯苓半斤,戎盐弹丸大,白术二两。治小便不利。以其土湿则水道不
利,术、苓,燥土而泻湿,戎盐利水而泻热也。
戎盐咸寒之性,直走膀胱,而清痰热,长于利水。其诸主治,能止吐血尿血,齿
舌诸血,以咸走血而清清降也。
味咸而甘,入药殊胜食盐之苦,即青盐也。
■硝石
【本经】味苦寒。主五藏积热,胃张闭,涤去蓄结饮食,推陈致新,除邪
气。炼之如膏,久服轻身。生山谷。
味咸、苦,性寒,入足太阳膀胱、足太阴脾经。清己土而退热,利壬水而泻湿。
《金匮》硝矾散,硝石、矾石等分。为散,大麦粥汁合服方寸匕。病从大小便去,大便黑,小便黄。治
女劳黑疸,日晡发热,而反恶寒,足下热,膀胱急,少腹满,其腹如水状,身尽黄,
额上黑,因作黑疸,大便黑,时溏。以女劳泻其肾阳,久而水寒土湿,乙木遏陷,郁
生下热,攻逼己土,己土受之,湿亦化热,以其湿热传于膀胱,而木郁不能疏泄,故
小便黄涩而不利。一感风邪,泻其卫气,卫气愈泻而愈敛,皮毛遂闭,膀胱瘀热,下
不能泄而表不能达,因而淫溢经络,熏蒸肌肤,而发黄色。乙木陷于壬水,积郁莫散,
则少腹胀满而膀胱迫急。日晡土旺之时,湿盛热发而木郁阳陷,故足下常热而身反恶
寒。太阳膀胱之经,自目之内眦上额交颠,经气上逆,故额见黑色。久而土负水胜,
黄化而黑,因成黑疸。谷渣不从土化而从水化,因而大便亦黑。水从脾胃而侮土,则
大便黑。土传膀胱而克水,则小便黄。总之,皆由于木邪,以肝主五色,入肾为黑,
入脾为黄也。硝石咸苦,清热瘀而泻木,矾石酸涩,收湿淫而泻水也。
水中土木之郁,泻于小便,故其色黄,土中水木之郁,泻于大便,故其色黑。黑
·
88 ·
卷四
疸水陆瘀涩,隧路梗阻,硝石咸寒之性,直达下脘,利水路而泻谷道,合之矾石涤荡
郁陈,注于二便,腐败扫除,正气清通。继以补中养火之剂,垂尽之命,可以再延也。
大黄硝石汤,方在大黄。治黄疸腹满,小便不利,用之以清膀胱之湿热也。
硝石,扫地霜熬成,在上者,锋芒细白,是谓芒硝,水底成块者,谓之硝石。其
性重浊下行,善于利水泻热,消瘀化腐,故能医黄疸之疾。
■芒硝
【本经】朴硝。味苦寒。主百病,除寒热邪气,逐六府积聚,结固,留癖,
能化七十二种石。炼饵服之,轻身神仙。生山谷。
味咸、苦、辛,性寒,入手少阴心、足太阳膀胱经。泻火而退燔蒸,利水而通淋
沥。
《伤寒》柴胡加芒硝汤,柴胡半斤,黄芩三两,半夏半升,人参三两,甘草三两,大枣十二枚,生姜三
两,芒硝六两。治少阳伤寒,十三日不解,胸胁满而呕,日晡所发潮热,已而微利者。伤
寒之证,六日经尽当解,自能汗愈。迟者,十二日再经解矣。若十三日不解,已过再
经之期,此非入脏,即是入腑,必不在经中也。其胸胁痞满,而作呕吐,是少阳经证。
日晡所发潮热,已而微利者,是阳明腑证。以少阳之经,循胸胁而走足,经病而侵胃
腑,胃腑被逼,逆而上行,阻格少阳下降之路,二气壅塞,故胸胁痞满。胃腑郁迫,
故水谷莫容,而生呕利。少阳以甲木而化相火,传于戊土,则胃腑生热。阳明以戊土
而化燥金,日晡土金旺相之时,故腑热应期,发如潮信。经腑双病,此本大柴胡证,
外解其经而内下其腑,一定之法。乃已曾用丸药下过,缓不及事,而又遗其经证,是
以犹见微利。宜先以小柴胡解其经病,后以柴胡而加芒硝,清其腑热。缘已服丸药,
无须用大黄也。
《金匮》木防己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木防己三两,人参四两,桂枝二两,茯苓四两,芒硝三合。
治支饮在胸,喘满,心下痞坚,面黧黑,脉沉,服木防己汤,三日复发,复与不愈者。
以土湿木郁,而生下热,去石膏之清上,加茯苓以泻湿,芒硝以清热也。
《伤寒》大承气汤方在大黄。用之治阳明病,胃热便难,所以泻阳明之燥热也。大陷
胸汤方在大黄。用之治太阳病结胸,所以泻胸膈之湿热也。《金匮》大黄牡丹皮汤方在大黄。
用之治肠痈脓成,脉洪数者,所以泻肠中之瘀热也。
芒硝咸苦大寒,下清血分,泻火救焚,软坚破积,利水道而通淋涩,利谷道而开
结闭。结热瘀蒸,非此不退,宿痰老血,非此不消,寒泻之力,诸药不及。
·
89 ·
长沙药解
■赤硝
【本经】朴硝。味苦寒。主百病,除寒热邪气,逐六府积聚,结固,留癖,
能化七十二种石。炼饵服之,轻身神仙。生山谷。
味咸、苦,入足厥阴肝、足太阳膀胱经。软坚破积,化癖消癥。
《金匮》鳖甲煎丸方在鳖甲。用之治久疟结为癥瘕,以其破瘀而消癥也。
赤硝即朴硝之赤者,凡斥卤之地,咸水之旁,咸气浸淫,土上生霜,有白、有赤、
有黄。《本草》所谓清白者佳,黄者伤人,赤者杀人,性烈故也。其清热软坚,消块化
积,亦同诸硝,而迅利过之。
■矾石
【本经】涅石。味酸寒。主寒热泄利,白沃阴蚀,恶创,目痛,坚筋骨齿。
炼饵服之,轻身不老,增年。一名羽涅,生山谷。
味酸,涩,微寒,入足太阴脾、足太阳膀胱经。善收湿淫,最化瘀浊,黑疸可消,
白带能除。
《金匮》矾石丸,矾石三分,烧,杏仁一分。炼蜜丸,枣核大,内脏中。治妇人带下,经水闭不
利,脏坚癖不止,中有干血,下白物。以干血结瘀,脏中癖硬,阻碍经脉下行之路,
以致经水闭涩不利。血瘀因于木陷,木陷因于土湿,湿土遏抑,木气不达,故经水不
利。木陷于水,愈郁而愈欲泄,癸水不能封蛰,精液溢流,故下白物。矾石化败血而
消痞硬,收湿淫而敛精液,杏仁破其郁陷之滞气也。
硝矾散,方在硝石。治女劳黑疸,以其燥湿而利水也。
《千金》矾石汤,矾石二两,浆水一斗五升,煎,浸脚气。治脚气冲心,以其燥湿也。
矾石酸涩燥烈,最收湿气,而化瘀腐,善吐下老痰宿饮。缘痰涎凝结,黏滞于上
下窍隧之间,牢不可动,矾石搜罗而扫荡之,离根失据,脏腑不容,高者自吐,低者
自下,实非吐下之物也。其善治痈疽者,以中气未败,痈疽外发,肉腐脓泄而新肌生
长,自无余事。阳衰土湿,中气颓败,痈疽不能外发,内陷而伤腑脏,是以死也。矾
石收脏腑之水湿,土燥而气达,是以愈也。
煅枯,研细用。
■云母
【本经】味甘平。主身皮死肌,中风寒热,如在车船上,除邪气,安五脏,
益子精,明目,久服轻身延年。一名云珠,一名云华,一名云英,一名云液,
·
90 ·
卷四
一名云沙,一名磷石,生山谷。
味甘,入足少阳胆、足太阳膀胱经。利水泻湿,消痰除疟。
《金匮》蜀漆散方在蜀漆。用之治牝疟多寒,以其泻湿而行痰也。
疟以寒湿之邪,结于少阳之经,与淋沥之证,皆缘土湿而阳陷。云母泻湿行痰,
故治牝疟而除淋。
■白鱼
【本经】衣鱼。味咸温。无毒,主妇人疝瘕,小便不利,小儿中风,项强,
背起摩之。一名白鱼,生平洋。
味甘,入足太阳膀胱经。善行水道,最通淋涩。
《金匮》滑石白鱼散方在滑石。用之治小便不利,以其利水也。
■文蛤
【本经】海蛤。味苦平。主咳逆上气,喘息烦满,胸痛寒热。一名魁蛤。
生池泽。文蛤。主恶疮,蚀五痔。
味咸,微寒,入手太阴肺、足太阳膀胱经。清金除烦,利水泻湿。
《伤寒》文蛤散,文蛤。为散,沸汤和服方寸匕。治太阳中风,应以汗解,反以冷水噀嚾,
经热被却而不得去,弥更益烦,肉上起粟,意欲饮水,反不渴者。表病不以汗解,反
以冷水闭其皮毛,经热莫泻,烦躁弥增。卫郁欲发,升于汗孔,冲突皮肤,凝起如粟。
烦热郁隆,意欲饮水,而热在经络,非在脏腑,则反不觉渴,是其己土必当湿旺,若
使非湿,表郁燥动,未有不渴者。文蛤除烦而泻湿也。《金匮》治渴欲饮水不止者。以
湿土堙郁,乙木不得升泄,则膀胱热壅,辛金不得降敛,则胸膈烦渴,文蛤清金而泻
水也。
文蛤汤,文蛤五两,石膏五两,生姜三两,杏仁五十枚,麻黄三两,甘草三两,大枣十二枚。温服一升,汗
出即愈。治吐后,渴欲得水,而贪饮者。以水饮既吐,胃气上逆,肺金格郁,刑于相火,
是以渴而贪饮。甘草、大枣,补土而益精。石膏、文蛤,清金而泻湿,杏、姜,破壅
而降逆,麻黄发表而达郁也。
文蛤咸寒,清金利水,解渴除烦,化痰止嗽,软坚消痞,是其所长。兼医痔疮鼠
瘘,胸痹腰疼,鼻口疳蚀,便溺血脱之证。
煅粉,研细用。
·
91 ·
长沙药解
■鸡屎白
【本经】无。
微寒,入足太阳膀胱经。利水而泻湿,达木而舒筋。
《金匮》鸡屎白散,鸡屎白。为散,水服方寸匕。治转筋为病,臂脚直,脉上下,微弦,
转筋入腹。筋司于肝,水寒土湿,肝木不舒,筋脉挛缩,则病转筋。鸡屎白利水道而
泻湿寒,则木达而筋舒也。
《素问·腹中论》:有病心腹满,旦食则不能暮食,名为鼓胀。治之以鸡矢醴,一
剂知,二剂已。
其性神于泻水,一切淋沥黄疸之证皆医。兼能化瘀破结,善磨癥瘕而消痈肿,敷
瘰疬而涂鼠瘘。
白鸡者良,腊月收之。
■猪膏
【本经】无。
味甘,微寒,入足太阳膀胱经,利水泻湿,滑窍行瘀。
《金匮》猪膏发煎,猪膏半斤,乱发鸡子大三枚。膏中煎之,发消药成,分,再服。病从小便去。治诸
黄。以土湿木陷,郁生下热,传于膀胱。膀胱闭癃,湿热熏蒸,随经逆上,侵于皮肤,
则病黄疸。猪膏利水而清热,发灰泻湿而消瘀也。又治妇人妇人阴吹,以土湿木陷,
谷道郁塞,胃中浊气,不得后泄,故自前窍,喧吹而下。猪膏利水而滑大肠,发灰泻
湿而通膀胱也。
猪膏利水滑肠,善通大小二便,治水肿、带下之证。
■乱发
【本经】发髲。味苦温。主五癃,关格不通,利小便水道,疗小儿痫,大
人痓,仍自还神化。
味苦,入足太阳膀胱,足厥阴肝经。利水通淋,泻湿行瘀。
《金匮》猪膏发煎方在猪膏。用之治诸黄疸,及女子阴吹,以其泻湿而行滞也。滑石
白鱼散方在滑石。用之治小便不利,以其利水而通淋也。
发灰长于利水而善行血瘀,能止上下九窍之血,消一切痈肿,通女子经闭。童女
发灰,治梦遗最神。
·
92 ·
卷四
烧灰存性,研细用。
■人尿
【本经】无。
味咸,气臊,性寒,入手少阴心经。清心泻火,退热除烦。
《伤寒》白通加猪胆汁汤方在猪胆汁。用之治少阴病,下利,厥逆无脉,干呕烦者。
以手足少阴,水火同居,少阴经病,水火不交,癸水下旺,丁火上炎,是以烦生。猪
胆汁清相火而止呕,人尿清君火而除烦也。
水曰润下,润下作咸。水入膀胱,下从寒水化气,是以咸寒而清火,除烦而泻热。
性能止血,而寒泻脾阳,不宜中虚家。
用童子小便清白者。
■裈裆灰
【本经】无。
味苦,入足少阴肾、足太阳膀胱经。泻壬水之湿寒,疗阴阳之交易。
《伤寒》烧裈散,中裈近隐处剪烧灰,阴阳水服方寸匕,日三服,小便即利,阴头微肿则愈。男用女者,
女用男者。治伤寒阴阳易病。身体重,少气,少腹满,里急,或阴中筋挛,热上冲胸,头
重不能举,眼中生花,膝胫拘急者。以伤寒之病,坎阳发泄,肌肤热蒸而阴精自寒。
大病新愈,遽与人交,以其阴寒,传之于人。寒邪内入,直走命门,水寒木枯,筋脉
紧急。缘肝主筋,筋聚于前阴而属于关节,故阴器与膝胫皆挛。裈裆灰利水道而泻阴
邪也。
裈裆受前阴之熏染,同类相招,善引阴邪,而通小便,故治阴阳易病,兼医女劳
黄疸之病。
■黄连
【本经】味苦寒。主热气,目痛,眦伤,泣出,明目,肠澼,腹痛,下利,
妇人阴中肿痛。久服,令人不忘。一名王连。生川谷。
味苦,性寒,入手少阴心经。清心退热,泻火除烦。
《伤寒》黄连汤,黄连三两,桂枝三两,甘草三两,干姜三两,人参二两,大枣十二枚,半夏半升。治
太阴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以中气虚寒,木邪克土,脾
·
93 ·
长沙药解
陷而贼于乙木,故腹中痛,胃逆而贼于甲木,故欲呕吐。君火不降,故胸中有热。姜、
甘、参、枣,温中而补土,桂枝达乙木而止疼,半夏降戊土而止呕,黄连清君火而泻
热也。
黄连阿胶汤,黄连四两,黄芩一两,芍药二两,阿胶三两,鸡子黄二枚。水五升,煎二升,去滓,入胶,
消化,内鸡子黄,搅,温分三服。治少阴病,心烦不得卧。少阴水火同经,水胜则火负,火胜则
水负。火本不胜水,其所以胜者,火旺而土燥也。君火下蛰,则心清而善寐,君火上
亢,则心烦而不得卧。缘坎水根于离阴,燥土克水,消耗心液,神宇不清,是以生烦。
黄连清君火而除烦,芩、芍清相火而泻热,阿胶、鸡子黄,补脾精而滋燥土也。
《金匮》黄连粉,黄连。研末,水调服。治浸淫疮。以土湿火升,郁生上热,湿热浸淫,
结为毒疮。从口而走四肢则生,从四肢而入口则死。黄连泻湿热之浸淫也。
《伤寒》大黄黄连泻心汤,方在大黄。治太阳伤寒,误下成痞。附子泻心汤,方在附子。
治心下痞硬,恶寒汗出。甘草泻心汤,方在甘草。治心下痞硬,干呕心烦。生姜泻心汤,
方在生姜。治心下痞硬,干噫食臭。半夏泻心汤,方在半夏。治少阳伤寒,心下痞满。葛根
黄连黄芩汤,方在葛根。治中风下后,喘而汗出。干姜芩连人参汤,方在干姜。治厥阴吐下
后,食入即吐。小陷胸汤,方在栝蒌。治小结胸,脉浮滑者。白头翁汤,方在白头翁。治厥
阴下利,热渴饮水者。乌梅丸,方在乌梅。治厥阴蛔厥,心中疼热。皆用之,以其泻心君
之火也。
火蛰于土,土燥则火降而神清,土湿则火升而心烦。黄连苦寒,泻心火而除烦热,
君火不降,湿热烦郁者宜之。土生于火,火旺则土燥,火衰则土湿,凡太阴之湿,皆
君火之虚也。虚而不降,则升炎而上盛。其上愈盛,其下愈虚,当其上盛之时,即其
下虚之会。故仲景黄连清上诸方,多与温中暖下之药并用,此一定之法也。凡泻火清
心之药,必用黄连,切当中病即止,不可过剂,过则中下寒生,上热愈甚。庸工不解,
以为久服黄连,反从火化,真可笑也。
■朱砂
【本经】丹砂。味甘、微寒。主身体五藏百病,养精神,安魂魄,益气,
明目,杀精魅邪恶鬼。久服通神明不老。能化为汞,生山谷。
味甘,微寒,入手少阴心经。善安神魂,能止惊悸。
《金匮》赤丸,茯苓四两,半夏四两,乌头二两,细辛一两。研末,炼蜜丸,朱砂为衣,麻子大,酒下三
丸。治寒气厥逆。以火虚土败,不能温水,寒水上凌,直犯心君。茯苓、乌头、泻水而
逐寒邪,半夏、细辛,降逆而驱浊阴,朱砂镇心君而护宫城也。
朱砂降摄心神,镇安浮荡,善医惊悸之证。赤丸用之,取其保护君主,以胜阴邪
也。
·
94 ·
卷四
■牡蛎
【本经】味咸平。主伤寒寒热,温疟洒洒,惊恚怒气,除拘缓鼠瘘,女子
带下赤白。久服,强骨节,杀邪气,延年。一名蛎蛤,生池泽。
味咸,微寒,性涩,入手少阴心、足少阴肾经。降胆气而消痞,敛心神而止惊。
《伤寒》牡蛎泽泻散,牡蛎、泽泻、海藻、蜀漆、葶苈、商陆根、栝蒌根等分。为散,白饮和服方寸匕。
小便利,止服。治大病差后,从腰以下有水气者。大病新瘥,汗下伤中,之后脾阳未复,
不能行水,从腰以下,渐有水气。牡蛎、栝蒌,清金而泻湿,蜀漆、海藻,排饮而消
痰,泽泻、葶苈、商陆,决州都而泻积水也。
《伤寒》小柴胡汤,方在柴胡。治少阳伤寒,胁下痞硬,去大枣,加牡蛎,以其软坚
而消痞也。
柴胡桂枝干姜汤方在干姜。用之治少阳伤寒,汗下后胸胁满结者,以其化结而消满也。
《金匮》栝蒌牡蛎散方在栝蒌。用之治百合病,渴不差者,以其凉金而泻热也。白术散方
在白术。用之养妊娠胎气,以其消瘀而除烦也。
《金匮》桂枝龙骨牡蛎汤、《伤寒》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
牡蛎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诸方并在龙骨。皆用之,以其敛神而止惊也。
牡蛎咸寒降涩,秘精敛神,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