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科普-中华学生百科全书-第19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齐景公懵了,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儿,但由于害怕晋国,只好连忙把自
己的酒杯递过去。范昭二话没说,一口就把齐景公的酒喝光了。
    齐国的宰相晏子一看,这不是在侮辱齐国国格吗?一个使者怎么能随便
抢用别国国君的杯子呢?晏子立即命令侍从:“来,把齐君的酒杯取下,换
上一只!”
    于是,范昭的面前又被换成了臣子使用的斛。范昭像挨了一剑,心头难
受,索性装出喝醉的样子,疯疯颠颠地说:“乐师,来啊!给我奏支周朝的
乐曲,我要跳舞!”
    晏子忙递过一个眼色,乐师会意,不卑不亢地说:“这一点,还请海涵!
我从未奏过周乐!”
    范昭一下子蔫了,怏怏而退。
    范昭走后,齐景公担心地说:“相国这么做,惹恼了晋国,岂不要招来
大祸?”
    晏子满有把握地说:“不!范昭绝非野蛮之辈,他是有意以野蛮的行为
来试探我们,今天我顶了他,正是让他不敢轻视齐国。”
    果然,范昭这时正在路上嘀咕:“看来,要打齐国非碰钉子不可。看晏
子这股劲头,齐国一定有依恃,肯定不好对付。”

         子贡纵横说列国

    田常要在齐国作乱,但惧怕鲍晏,因此要发兵征伐鲁国,以分散大臣们
对内政的注意力。孔子听说后,对他的弟子说:“鲁国是我们祖宗坟墓的所
在地,你们谁去制止齐国的攻伐呢?”子路请求出使齐国,被孔子制止了;
子张、子石提出要求,孔子也不同意。子贡请求去说服田常,孔子同意了。
    子贡来见田常,说:“你进攻鲁国可是个大错呀!鲁国是个难伐之国,
因为它的城墙又薄又矮,土地又少而且不丰饶,国君愚昧而且不仁,大臣们
虚伪而无能,军卒百姓又特别不愿意打仗,因此,你可不要去进攻鲁国。你
不如去攻打吴国。吴国的城墙又高又厚,土地广阔而且富饶,它的盔甲坚韧、
戈矛锋利,军队很多,兵精粮足,将军勇武善战,特别易于攻打。”
    田常听了,愤然变色说:“容易攻打的你说难伐,难于攻打的你说好伐。
你用这些是非颠倒的话来劝我,目的何在?”子贡说:“我听过,忧患在内
的要攻强,忧患在外的要攻弱。如果你去攻鲁国,一战而胜,那么齐王就会
更加骄横,恣意妄为,大臣也会纷纷争名夺利。齐王骄横,必然疏远你;大
臣相争,必然攻讦你。这样,别说你在齐国想谋大事,就是处境也有些危险。
而去征讨吴国就不同了,攻打吴国一时难于取胜,那么士卒死在国外,有能
力的大臣都派到前线,百姓对齐王满怀怨恨。这样,在大臣中你没有劲敌,
齐王又孤立无靠,能操纵齐国命运的,就只有你了,那时候,你想干什么都

好办。”
    田常听了,连声称赞:“果然是好主意!可是我已经向鲁国发兵了,如
果半途中转而攻吴,必然引起别人怀疑。这可怎么办呢?”子贡说:“你先
下令按兵不动,我去吴国劝说吴王,让他派兵去救鲁,那时你就可以对吴国
开战了。”田常非常高兴,便请子贡快去。
    子贡见了吴王,说:“我听说齐国已出兵攻打鲁国,我为大王担忧啊!
吴、齐现在国力差不多,可一旦齐国吞并了鲁国,那吴国就处于劣势了。那
时吴国要想称霸就难了。现在,你应该趁机出兵进攻齐国,宣称是为了主持
正义,救援弱小的鲁国。这样在诸侯中得了好名声,又趁齐国军队对鲁作战,
国内空虚,夺取它大片的土地城池。真是再没有比这更好的机会了。做到这
一步,另一个强国晋国也会向吴国屈服,吴国称霸天下的局势就形成了。”
    吴王听了,连称:“好计!”但是他说:“不过,我曾经打败过越国。
越国现在表面上服从我,但我听说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暗中训练士兵,对我
有报复之心。等我把越国消灭了再按你的计策行事吧!”子贡说:“如果你
先对越国作战,等打完仗,鲁国就已经被齐国吞并了,机会就已丧失。再说
越国是比鲁国更弱的国家,你已经与人家订立盟约,允许越国存在。假如你
现在不攻齐而伐越,会被认为你一是欺弱怕强,二是不讲信义背弃盟约,三
是见难不救。有这三条,霸业就有落空的危险。如果你实在对越国不放心的
话,我可以到越国去,让越王派兵随从你一起对齐作战。这样,不但使越国
空虚了,又能让你得到勇于相助的好名声。您看好不好?”吴王听了,赶紧
说;“如果越国出兵跟随我,解除了我的后顾之忧,我一定立即攻打齐国。”
子贡于是动身又到越国去。
    越王勾践听说孔子的高徒要来,立即修整道路,亲自到郊外迎接。子贡
到了,勾践又亲自驾车,把子贡送到馆舍。勾践向子贡说:“越国是南方偏
僻的小国,大夫为什么肯屈尊前来呀?”子贡说:“我刚见过吴王,他准备
出兵攻打齐国,但听说越国要对他进行报复,而让人生疑心,有报复别人的
打算,让人家知道,那就危险了呀!”越王说:“我被吴国打败,备受屈辱,
对吴王确实恨之入骨。即使我和吴王同时死去,也心甘情愿!”并且问子贡
有没有什么办法。子贡说:“吴王这个人十分骄横。你现在要用最谦恭的态
度去打消他的疑心,而最好的办法,莫过于你主动表示要出兵跟随他去作战。
这样,他就会暂时放弃对你越国的征讨,先去攻齐。如果他攻齐失败了,这
是你的福气,可趁机报复他。如果他攻齐胜利了,为了霸业必然要乘胜再去
攻打晋国。我打算到晋国去,请晋国做好迎击吴国的准备。那时,吴国的精
锐军队已在齐国损失不少,欲攻晋必然再从国内调兵。当吴国大军远离国土
和晋国激战的时候,你再趁虚攻打吴国,灭吴就必定能成功!”越王大喜过
望,要用重礼酬谢子贡,子贡谢绝了,并请越王先去向吴王报告,说越国对
吴国绝无二心,欣然同意派兵跟随吴王作战。吴王遂发九郡之兵向齐宣战。
    子贡又赶到晋国,对晋国国君说:“我听说,不事先考虑好方案,就不
能应付突然的事变。如今吴国就要和齐国打仗了,双方不论哪一方获胜,都
必然乘胜攻晋,建立霸业。”晋国国君听了很恐惧,赶紧问:“这该怎么办
呢?”子贡说:“吴国取胜的可能性很大。从现在起,晋国赶紧训练军队,
准备同吴国作战。”晋国君点头同意。子贡这才回到了鲁国。
    果然,吴军与齐军在艾陵交战,吴军获胜,移兵攻晋。晋国已有准备,
在黄池打垮了吴军。越国得到消息,出兵袭击吴国。吴王带领败兵赶回国内,

与越军战于五湖,没能打退越军,都城失守。越军杀死了吴王夫差。越国灭
亡了吴国,在东南一带称霸。子贡这一趟出使的结果,保存了鲁国,搞乱了
齐国,使吴国灭亡,晋国强盛,越国称霸,五个国家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因
此,有人评价说,子贡实在是后来纵横家的鼻祖。

         装糊涂难倒夫差

    听说晏婴要出使吴国,吴王夫差便对大臣们说:“都说晏子虽然身材矮
小,却十分善辩,我想试试他的舌头到底有多快。”
    晏子到了吴国,要拜见夫差,等了好久才有吴王的侍卫过来不冷不热地
喊道:“天子接见——”
    晏子心里一震,怎么,吴国和齐国都是周朝的诸侯国,只有周君才能称
天子,吴王怎敢冒称天子,他是天子,我齐国岂不成了他的属国?这是对周
朝的不尊和对齐国的侮辱。想定了,晏子像没听见一样,坐着动也没动。
    侍卫瞪了他一眼,又扯开嗓门高喊:“天子接见!”
    还是“天子”,晏子坐得更稳了。
    侍卫见晏子旁若无人,只好走到跟前,施个礼说:“天子接见您。”
    晏子仰脸四处看看,自言自语地说:“哎呀,我晏子怎么糊涂得这样,
你看,今天我受齐国国君派遣,到吴国去商量事,怎么连方向都弄混了,竟
然走到周天子的大殿里来了,抱歉,抱歉!”
    这是一种以“自杀”杀人的辞令,侍卫当然对付不了,他正在思考怎么
办,晏子又主动问起来了:
    “卫士,我要找吴王,请问该怎么走啊?”
    侍卫好像有了下台的台阶,赶紧说:“您等等,我去去就来。”
    吴王听了侍卫的报告,知道晏子不好惹,只好传话:“夫差请见。”
    晏子这才气宇轩昂地进宫去见吴王。

         张松无畏对曹操

    三国时,占据西川的刘璋软弱无能,张松便乘刘璋派他出使曹营的机会,
想帮助曹操收取西川。不想到了曹营,曹操因刚破了马超,志得意满,非常
傲慢,张松改变主意,针锋相对地把曹操顶了个倒憋气。
    曹操一见张松,便来了个下马威,劈头问道:“你们刘璋为什么几年来
都不来进贡?”张松答:“贼寇太多,道路艰难。”曹操一听就生了气:“我
已经扫清中原,还有什么盗贼?”张松说:“南有孙权,北有张鲁,西有刘
备,他们之中最少的也有十几万兵,这能说天下太平吗?”
    张松本来长得身不满五尺,样子不漂亮,开始曹操就没有把他放在眼里,
不想一交谈,张松出言锋利,气得曹操转身进了后堂。
    过了几天,曹操在教场里点起五万雄兵,又召来张松,想把他吓住。曹
操先把兵马演习一番,金鼓震天,戈矛耀日。然后才问张松:“你川中有此
英雄人物吗?”张松冷冷地说:“我蜀中确实没见这样的兵军,只是以仁义
治国罢了。”曹操脸色陡变,张松却毫不畏惧。曹操喝道:“我看天下鼠辈
不过草芥。我的大军所到之处,战无不胜,攻无不取;顺我者生,逆我者死。
你知道吗?”张松说:“是啊,曹丞相战必胜,攻必取,我早就听说了。比

如濮阳攻吕布之时,宛城战张绣之日;赤壁遇周郎,华容逢关羽;割须弃袍
于潼关,夺船避箭于渭水。这都是无敌于天下的事啊!”曹操一生打过很多
胜仗,但也有几次惨败,差点儿连命也丢了。张松列举的,恰恰是曹操一生
处境最狼狈的几次败仗,戳穿了他战无不胜的吹嘘。这一下,可把曹操气坏
了,吼道:“你怎么敢揭我的短处!”幸亏别人劝说,他才没有杀掉张松。
    张松见曹操待人这样无礼,便投奔到刘备处,献上了西川地图,使刘备
轻易取得了西川,延迟了曹操统一天下的进程。

       司马睿巧言破虚礼

    司马睿是东晋的第一个皇帝,他虽贵为帝王,处事却十分洒脱,常和臣
下开玩笑。
    他的皇太子出生了,为了表示庆祝,他遍赏群臣,每个人都得到一份丰
厚的礼物。
    殷洪乔得了礼物,规规矩矩地出班致谢说:
    “皇子诞生,普天同庆,臣没有功勋,却辱承颁赠厚赐。”
    晋元帝司马睿笑着说:
    “这种事情,岂能使你有功勋?”
    众大臣品味皇帝这句话,一下子笑得前仰后合,原先肃穆庄严的殿堂、
拘泥虚礼的场面,一下子被破坏了,整个殿里掀起了一股欢笑的浪潮。
    殷洪乔是个谨严、忠实而且正直的大臣,他的致谢完全是一本正经的。
可是皇帝却对他加以嘲弄。而且这嘲弄近乎恶作剧。殷洪乔的本意是“无功
受禄,寝食不安”的意思,而皇帝却把它拐到“想在让皇后生孩子的事上立
功,我能同意吗?”的方向上,引逗得众人哄堂大笑使殷洪乔十分狼狈。但
皇帝开这样的玩笑,也实在是因为得了太子,需要大家真正高高兴兴地庆祝,
而不愿让大臣们个个都板着脸孔。司马睿也实在是聪明人,他逮住殷洪乔的
话尾巴,只用一句话就扭转了整个气氛,达到了制造欢乐的目的。

         佛印巧谑苏东坡

    苏东坡以诗文著称,与人谈话常藏机锋。一次他和老友佛印对坐闲聊,
苏东坡忽然有意要戏弄一下对方,便说:“古人常常以僧对鸟。”佛印不高
兴了,便问:“何以见得?”苏东坡笑答:“比如‘鸟宿池边村,僧敲月下
门’;还有‘时闻啄木鸟,疑是敲门僧’。是不是这样?”佛印听了略一思
索,冷不丁说:“今日老僧却与相公对。”苏东坡本想把佛印和鸟归在一类,
嘲讽一番,不想佛印机敏过人,一句话便把苏东坡当成了“鸟”,苏东坡一
时竟无言可对。

       小神仙测字谑崇祯

    明朝末年,朝政腐败,民不聊生,各地人民纷纷起义。有一天崇祯皇帝
微服出访,想看看老百姓的反应。他见到一个测字先生,旗幡上写着“小神
仙”,便自恃才高,要去犯难。崇祯走到跟前说:“你号称小神仙,想必能
预知天地万事。朕说一个‘友’字,你如何测封?”测字先生一听他自称是

“朕”,料想必是当今皇上,便有意戏谑地拆道:“你测‘友’字,实为凶
兆。‘友’字不出头,是个‘反’字,预示万民造反也。”皇帝暗吃一惊,
连忙掩饰说:“朕非测‘友’字,是测‘有’字。”测字先生语言一顿:“此
字更为不祥。‘有’字是‘大’字掉了一半,‘明’字去了一半,‘大明’
已失一半,乃亡国凶兆也。”皇帝不由得勃然变色,但又怕露了身份,遭人
暗算,于是又想换个宇挽回面子,说道:“小神仙差矣,朕要测的是‘酉’
字。”
    测字先生不慌不忙地写好一个帖子封上,交给崇祯说:“我已把‘酉’
字测好,此为天机,须到今夜子时方可拆看。”说完自己收摊走了。
    当夜皇上果然在子时打开帖子,一看顿时瘫作一团,原来上面写道:
“‘酉’字乃‘尊’字无头无足,喻皇上不久将被斩首削足也。”

         唐伯虎巧写祝福辞

    苏州名士唐伯虎才华横溢,但科场失意后,常常放浪形骸,玩世不恭,
说话、做事常有惊人之处。
    一次,正值春节,有个财主送给唐伯虎一件小小的礼物,请他给写几个
字,对全家祝福一番,图个吉利。唐伯虎满口答应,来到财主家,磨好墨,
铺好纸,当着全家的面“刷刷刷”写下了 6 个大字:“父死、子死、孙死”。
    财主全家陡然变色,财主本人更是怒不可遏,他一把抓住唐伯虎,咆哮
起来:“我哪一点对不住你,你竟用这么恶毒的话咒我全家?”
    唐伯虎一点儿也不着急,他说:“员外,你弄错了,这是很好的祝福辞,
怎么说是咒语?你想,一个家族的人如果是按这个顺序,父亲死了儿子死,
儿子死了孙子死,那说明家里没有横死暴死的,每一代人都无祸无灾,个个
都寿终正寝。这样的家庭能不幸福吗?可如果不依这个顺序,儿子死在父亲
前面,孙子死在儿子前面,那将是多么悲哀和不幸!谁愿意他家出现那种情
况呢?”
    财主听了,这道理倒是对极了,只得赔罪,把唐伯虎恭恭敬敬送走。不
过,他看着这 6 个字里有 3 个死字,心里总是不太舒服,也不愿张挂出来向
人炫耀了。

         祝枝山巧思辩对联

    祝枝山是明朝的一位才子,他还在乡里读书的时候,就开始显露才气了。
当时乡里有个财主,平日为富不仁,祝枝山很看不过去。临近年关,财主的
妻子又生个儿子,可把财主高兴坏了,人前人后,更显出一副高傲的样子。
祝枝山便想戏谑他一番,出一口胸中的恶气。
    年三十夜里,祝枝山偷偷写了一副对联,贴到财主家的门上。第二天大
年初一,财主门前取聚集了很多人,都指着这副对联发笑。财主出门来看,
人们笑得更响了,有个人还怪腔怪调地高声念着:
    “今年真好晦气,全无财帛进门;夫人分娩妖孽,不是好儿好女。”
    财主气得口眼歪斜,经过多方查对,发现是祝枝山所为。他年也不过了,
在乡里的“明伦堂”,邀集了士绅长辈,要大家教训教训这个年轻后生。
    祝枝山来了,他往当中一坐,堂堂正正地说:“我是仰慕老叔的为人,

特地送上这副对联祝贺新春的。这副对联大吉大利,别人我还不送呢!有的
人不会念,歪曲了我的原意。我写的是:今年真好,晦气全无,财帛进门;
夫人分娩,妖孽不是,好儿好女。”
    乡绅们听了,觉得有理,反过来埋怨财主说:“这不是好话吗?大年大
节的,你摆这阵势,不是惹人笑话吗?”
    对联上没有标点,究竟是“六——六”读,还是“四——四”读,并没
有规定,财主明知道祝枝山弄鬼,可却欲怒不能,只好自认倒霉。

       纪晓岚巧思谑太监

    纪晓岚有一个坏毛病,就是爱戏弄周围的人。但由于他精思巧妙,往往
也就被当做笑料传开。
    他初入翰林院时,在南书房当值。太监总管不认识他,见他身穿棉袍,
手持折扇,便以卖弄的口吻,向晓岚说:
    “小翰林,穿冬衣,持夏扇,一部春秋曾读否?”
    纪晓岚一听那老太监说话是南方口音,便随口答道:
    “老总管,生南方,来北地,那个东西还在吗?”
    此后太监们知道了他博学多才,滑稽有趣,尤其擅长作对联,所以每次
见到他,都缠住他不放,不是要他对对联,就是要他讲故事,不胜其烦。
    有一天,纪晓岚正要入宫奏事,恰巧又碰上几个太监,将他拦住,说是
有个对联要他对,分明是想难一难他。
    “什么对联,快说吧?”纪晓岚说,“我还要赶着进宫去奏事呢。”
    “三元解、会、状;”
    这个上联说的是科举考试的事,“三元”指的是三级考试的第一名,考
举人的乡试的第一名称为“解元”,考进士的第一名称“会元”,殿试的第
一名称“状元”。这上联的第一个字是数目字“三”,后边列出三元的名称,
而下联后面也只能列三种事物,开头要用数字,却不能用与上联相同的“三”,
显然这个下联是很有难度的。
    “四季夏、冬、秋。”
    太监们听了,闹哄起来:“对不上,对不上!你说四季,怎么没有春呢?”
    晓岚笑嘻嘻地答道:“为何没有春,你们自己心里应该明白呀!”
    显然,纪晓岚说的“春”,指的不是春天的春,而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