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刚柔相推,而生变化,阴阳相摩,八卦动荡,而易行其中。以象形之理言,动则为意,静则为性,妙用为神。动静,动而未发谓之机,发而中节谓之和。
中者,阴阳之大本也;和者,天地之大道也,致其中和,则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心意象形之理而成乎其中矣。
站桩需知阴阳。这段阴阳论,摘取了孔子的周易讲解和《中庸》的文字,的确符合站桩的体验。薛颠言“孔言性命,语极精详”,孔子将修炼说得准确详细。
三体式具天地人,又具龙虎,得阴阳之妙,所以是形意拳的根本。龙虎桩不但在三体式中,而且在形意拳的一切姿态中——这个秘密,薛颠没有藏私,语为“以后无论操练何种拳势,精意莫不本此。”
这是甘心犯禁。形意拳门人众多,象形术好在只有他一人。薛颠写书不保守,但形意门规矩大,形意拳谱大行于世,但要从老师口里得到一个拳谱上已写出的口诀,竟很困难。
薛颠弟子李仲轩一直隐居,近七十岁时被某形意同门访到,是个三十多岁青年,擅长打形意的龙形,能以伏地姿式窜出去两米,腰力颇佳。
他尊敬李老,李老也喜欢他。但李老有誓言,一生不能收徒弟,所以不教。李老住所附近有一个小水坝,他告诉李老,他半夜在小水坝上练武。
他预测,李老来看,会禁不住地指点。李老应邀了,没有说什么,高兴地坐在一边。李老师是练武的人,看别人练武,当然会有兴致。
李老总去看,都没说什么。直到有一次,他练完,李老笑呵呵地走过去,看神情是想指点两句。但李老话到嘴边,又转成了别的话,说:“陪我绕水坝走走吧。”
青年知道李老心动了,一阵暗喜,陪着李老走。李老无语,走了很长时间,青年忍不住了,说:“咱爷俩这么好,您就告诉我吧!”
李老有所触动,但还是继续走。结果,绕了水坝两圈,走到早晨三点,李老还是没说。几日后,李老把形意拳根本歌诀《九要论》抄了一份,宝贝一样地送给他。青年早看过《九要论》,一下绝望了,再也不来水坝练拳了。
李老过世时,他来参加葬礼,见了李老家人,说:“老人嘴真严,把该告诉我的话,生给咽回去了!”
桩法是慢性锻炼,不但锻炼肉体,还可以呈现心灵。薛颠言:“静则本体,动则作用。”
一位形意门人站桩之后,后面几天里,走路吃饭时,也觉得自己还是在站三体式,不曾动摇过。
一个中午,他正看电视,突然桩法的感觉又来了,随后便极其困倦,上床后,觉得头顶、丹田像充电似的。过了半个小时,突然“啪”的一下,身体就没了,神志清醒过来。
格外清醒,自觉有智慧,似乎万物奥秘都明白了,自己就是宇宙的本体。他想:“我是不是悟道了?”此念一想,就失去了那份清醒。不是一下失去了,是慢慢失去的,他还想:“坏了坏了!”
他想挽回,一作挣扎,反而全失了。他总结,经过这一变故,才明白人平时的精神状态很低级。他究竟达到了何等境界?不好追究,但这一事例,可证明“桩法入道”不是虚言。
这位形意门人的经历,可以和月溪禅师的悟道经历对照。月溪禅师去牛首山献花岩访问铁岩禅师。铁岩教导他:“汝不可断妄念,用眼根向不住有无黑闇深坑那里返看。行、住、坐、卧不要间断,因缘时至,无明湛湛黑闇深坑,叻的一破,就可以明心见性。”
“不住有无黑闇深坑”是烦恼的形象化,不要断烦恼,断了烦恼也就断了智慧,你烦恼的时候,就追问烦恼是从哪来的?在一切日常活动中都追问,终有一日烦恼“啪”的一下没了,便明心见性了。
月溪禅师照此用功,一天夜里,听到窗外风吹梧桐叶的“哗哗”声,就此开悟。
铁岩说的明心见性,是在“啪”的一下后,那位形意拳人得大清醒,也是在“啪”的一下之后,其实并不是真有声音,是一个动势,心理变化了,令生理出现了一个反应。
月溪参禅,搞得“形容憔悴,骨瘦如柴”,追问心念,竟如此消耗体力。龙虎桩不追问心念,身体立久了,产生一个自发的“动势”,“啪”的一下,一念醒觉。
静不是安静,是“能做万物主,不随四时凋”的本体,它是万物的总根源,没有时间限制,无形无象,不会像花草树木般,随着四季荣衰。
入静,就是回归万物的本体。人的心性就是本体的显现,飞禽走兽也有心性,都可入静。
可惜豺狼有食肉的习气、牛羊有吃草的习气,生灵都随着习气走了,不能返还心性,所以造成了万物差别。
月溪禅师曾竖起一指,对众弟子言:“来从遍满虚空来,迦叶佛释迦佛;去从遍满虚空去,观世音弥陀佛;古今诸佛,在老僧指头上,不去不来;老僧亦在指头上,不去不来。汝等若能识取,便是汝等安身立命处。”
来了满天空的佛,又去了满天空的佛,现在我告诉你,所有的佛都在我这根指头上,我自己也在这根指头上。月溪禅师谈的是入静。
静为本体,动为作用。现在有一种说法,说静反而是更大的动,就像看似不动的星星,其实是高速运动,宇宙是运动的。
宇宙不是本体,星星也是一种现相,现相必然是动的,本体是不动的。将宇宙误认为是本体,说明现今的人对“象形取意”这门学问离得太陌生,圣学久不传矣。
六合有内外之分,内三合:心与气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外三合:手与足合,肩与胯合,肘与膝合。又曰:筋与骨合,皮与肉合,肾与肺合,头与手合,身与足合——又谓之内外三合。
总而言之,合则全身法合,即是神合、意合、精气合,光线茫茫神光四射,一气贯通而谓之真合也。
法曰:心要虚空精神要坚,意要安逸气要浑圆。神光耀射光线绵绵,全体法象无处不然。
形意拳也叫六合拳,六合论讲了内在和谐、外在和谐、内外和谐的方式。法曰中“神光耀射光线绵绵”一句,讲到了光。六合论是形意拳原有理论,法曰是薛颠写的,形意拳不谈光。
道家“内景功”要想光,静坐时想象发光的神仙居于身体内部,将肉体化为仙境。内景功是道家的小功法,唐朝以后练的人就少了。象形术是武术,以姿态锻炼,不是观光想影。
象形术提到的光,不是真有光,是指灵感。文学上,一个人有灵感,形容为“心中一亮”或“眼前一亮”,便是此意,光亮是一种感觉,不是真有光亮。
比武时要“神光耀射光线绵绵”才能取胜,是说比武时要灵感不断,方能瞬间克敌。
六合是标准,要达到六合,薛颠写出了“锻炼筋骨”一章,这一章节,也是对“九要、八论、四梢、三害、八忌”的总结,将这些理论归纳出一个具体的练功方法,如下:
欲求身体之健康,首要锻炼筋骨。骨者,生于精气而与筋相连,筋之伸缩,则增力,骨之重者,则髓满(髓是人之精也)。筋之伸缩,骨之灵活,全系锻炼。
头为五阳之首,尾闾是督脉之门。头宜上顶,尾闾中正则精气透三关入泥丸(脑海);背胸圆开(指背筋胸筋撑开),气自沉下归丹田(小腹);两臂抱撑,肩窝吐气,开合伸缩,力达指心(指,手指;心,手心,属筋);象其形,龙蹲,目之精,爪之威;虎坐,摇首怒目,胯坐挺膝腰;腰似车轮转,身有水准线;两足心含虚,抓地如钻钻;两股形似弓,进退要连环,骨灵河车转(如机器之轮轴也);筋络伸缩如弓弦,身劲发动若弦满,手出如放箭,运动如抽丝,两手如撕绵;手足挺劲力(手足四腕力也),叩齿骨自坚(齿属骨);行其意,摇首搅尾闾,动如飞龙升天,践如猛虎出林,纵跳灵空象猿猴,步法轻灵如猫行。
得此要素,神乎技矣。
此篇是宝,透露练拳秘诀。首先指明健康在于筋骨,外家拳讲究练骨,骨头重,别人一触即痛,技击占便宜。所以有踢铁棍、打木桩的练法,来增强骨骼的硬度。
薛颠说骨是精气所生,做“练精化气”的功夫才能骨重,原来练精化气的道功,有直接的技击效果。
骨重——骨头的密度大,骨髓饱满。骨髓是精,薛颠说练精化气的方法是“头上顶、尾椎中正”,头是阳气聚集处,尾椎是督脉开始的地方,督脉是阳脉,头和尾相对了,精气孕化,会生髓。
骨头的硬度是髓滋养出来的,得到充分养料的花,总是叶挺枝坚。另一个增强骨骼密度的方法是——叩齿骨自坚,让上下牙轻叩,就是坚骨之法!
形意拳四梢理论说,牙齿是骨头的梢,是骨头最敏感最显露处。旧时代,镶金牙是时髦的事,有的老人只掉了几颗牙,觉得早晚都得掉,于是把好牙拔掉,镶上一口金牙。结果很快身体大差,往往早逝。损牙便伤了骨,反面证明齿骨的关系。
骨头等于是弓背,筋等于是弓弦,弓弦韧性大,射出的箭才远。筋粗长,方能力猛。猫科动物弹跳力惊人,因为胯部的筋又粗又长,能让跨骨最大限度地撑开,等于拉满了弓,将身体射出去。
薛颠用“放箭、抽丝、撕棉”来形容拳劲,揭示用的是筋力,而不是肌肉纤维丛之力。
肌肉纤维丛的力量有限,练得膀大腰圆,周身肌肉块,但肉厚筋软,并无力量。而一个练拳的干瘪老头,胳臂上的肌肉耷拉着,比武却有虎豹之威,是肉软筋强。
武术的常用词汇“含胸拔背”,容易让人误解为是凹胸凸背,结果练成了驼背。薛颠解密“含胸拔背”不是外形,而是胸口、后背的筋撑开了。
以撑雨伞比喻,含胸指的是雨伞底部的枝条都撑开,形成空间,拔背指雨伞项部的枝条撑开,形成棱。
含胸拔背是打开了一把雨伞,撑满了筋,不是弯曲脊椎。筋参与“炼精化气”的过程,胸背的筋撑开,气才能降丹田。
还有一句奇妙的话——肩窝吐气,肩窝是锁骨内凹陷处。练拳时,后背是最敏感的,气血变化大。肩窝里的筋撑圆,后背的热就能传感到肩窝里,锁骨一温热,内脏就受益了。
肩窝不通,像人死死地憋着一口气,肩窝通透,像把气吐出去了,所以名为“肩窝吐气”,不是肩窝凸起。
健身房中举物、拉物的负重训练,能练肉不能锻炼筋,因为刺激的是肌肉群。不刺激肌肉群,才能锻炼到筋,薛颠指出方法为——吸手脚心。手脚心是筋的窍门,手脚心凹陷,便牵动了筋。
吸脚心为“两足心含虚,抓地如钻钻”。不是脚趾像钻头钻地,而是脚心内含、十趾抓地后,感到有股劲像钻头似的往脚心里钻,一直钻到身体内部,引发得身体作出水母一样的抽缩动作,这便是练筋了。
抽缩极快,不可控制。吸着手脚心来练拳,突然会小腹一紧,脊椎震动,厉害的能弯了腰。这是牵动了小腹的筋。
有人说八卦掌不利于技击,身法灵活,击打力却不强。八卦掌训练之初,只练“吸脚心”一点,一日走三百圈,两个月后就有了筋力,击打能力很强。八卦掌是形意拳的友拳,巧妙各有不同,而原理相通,可以相互参究。除了手心脚心内含之外,手脚腕挺力也是练筋之法。
汉字的同音字往往在意义上也有关联,劲与筋同音,劲就是筋力。
骨灵河车转——河车是南方旧时代农家的水车,架在田头,人踩水车,可将沟渠的水调到田中。
道功的“转河车”,是练精化气,比喻气在体内循环。此处的转河车,不是精气,指骨盆,系在骨盆上的筋强韧,骨盆运动起来,拳头上的击打力量可翻倍。
最后薛颠强调“如龙如虎如猿如猫”的动势,都是在头项和尾椎上获得的,此为点睛之笔。
4、三步调息 点睛修心
丹田俗称小腹,即道家所谓安炉立鼎之处,在人一身之中,即力学上所谓重心者是也。欲使元气充足,变成金刚之体,每日或每夜,择空气清新之处,静立或静坐,皆可练习。
注意适当之姿势(即合法规之姿),先用粗略之呼吸,以开通气道,以意力送至丹田,待到腹中气满,然后呼出(以谓后天呼吸法)。如此数至十次,或二十次,即舌搭天桥,换为细呼吸,数至五十次或一百次,迨至无思无虑,五蕴皆空,然后顺气息之自然,勿庸暗数矣。
练气百日,必丹田膨胀如鼓,坚硬如石,亦再注意尾闾夹脊,以上达于玉枕及玄关,一气灌活,周而复始,上至泥丸,下至涌泉,气息绵绵,听之无声,视之不见,所谓“真人呼吸以踵者”是也。
每日练习不稍间断,不但坎离相交(心肾相交),有不可思议之乐趣,而丹田充实。元气即足,则电力(即一身之法象)增加,磁力(即全身精气光线)发动,能击人于数步之外,有鬼神不测之妙用,知此玄理可入道矣。
谈到这里,有一个东西是连贯下来的,就是“练精化气”。薛颠开诚布公地说:“现今谈武术的人,都拿练精化气、练气化神、洗髓、易筋等词汇,逢人便讲,成了口头禅,但你要问他具体练法和步骤,他就张口结舌,答不出了。但我能说清楚。”
他的功法为,在空气清新之处,以静立或静坐姿态,先大口吐气,活泼一下气管和肺,再吸一大口气,用意将气送入丹田。
丹田是小腹。道家炼丹要用炉、鼎,烧炼矿物或草药,秦始皇、汉武帝求长生不老丹,都是用炉鼎炼。将小腹称为炉鼎,表明是肉体上的修炼处。
几次吸气后,待小腹气满,才呼气。“多吸一呼”地作了十次后,舌头顶住上颚,呼吸自然变细,进入了细呼吸阶段。
改为细呼吸,一般在粗呼吸十次之后,有的人则要二十多次。感到胸背的毛孔发热,有点“毛骨悚然”的感觉,便可以由粗改细了。
粗呼吸是野兽的呼吸法,有一种我们不熟悉的野蛮,所以会毛骨悚然。细呼吸是鸟类的呼吸,乌鸣和兽叫声迥然不同,因为呼吸不同。
粗呼吸和细呼吸都要数的,细呼吸至五十次,心情将变得非常好,无忧无虑的,便不必数了。形容这种好心情,薛颠用了“五蕴皆空”一词,这是佛教词汇,五蕴为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
蕴是蕴藏之意。色是一切物质元素,受想行识是一切精神元素,“皆空”是摆脱了物质和精神全部的束缚——此为菩萨境界,常人难达到,暂时少许的超脱,则会有。数呼吸的愉快,便是物质、精神的束缚松动了点。
天台宗数息,要求达一百零八次,数到了自然愉快。让发脾气的人数息,数不过20,往往到l5,便乱了。数到身心愉快,不再数,转入自然呼吸,享受安宁即好。
以数数——弃数的方法,锻炼百日后,薛颠言会“小腹膨胀,坚硬如石”,因为粗呼吸——细呼吸——自然呼吸,均气入小腹,引发小腹鼓动,锻炼了腹膜。
腹膜强健后,触之即绷紧,所以有坚实之效。不是挺着肚子,那样违反生理。达到“触之即坚”的标准后,稍稍以意念注意尾椎,气自小腹过渡到尾椎,由前身转到了后身。
气沿脊椎上行,经过夹脊(脊椎骨的中央点,两肾顶端的位置),经过玉枕(颈椎和后脑骨交接处),到达玄关(两眼中间的鼻骨),气入玄关,回到了前身,再下降于小腹,形成循环,此法叫“转河车”或“大周天”,可练精化气。
气过夹脊,有人会腰痛;过玉枕,有人会听到“咕咕”的水沸声;到玄关,有人会有见光见影——气降于腹后,幻觉便都没了。
幻觉如同做梦,本身没有好坏。梦太多,睡眠质量不好,幻觉太多,影响锻炼效果,不理睬最好。真人呼吸以踵:脚跟与生殖系统关系密切,呼吸时脚跟有感觉,是还春之象。
作大周天,心肾之气自然相融。前后身气息循环叫大周天,胸腹气息交融叫小周天,作大周天功夫,小周天自然完成,不必另作小周天工夫。
练形意拳或象形术,不必练大周天。内气变化的经验,道经上记载多,拳谱上记载少,薛颠谈大小周天,是给练拳者提供参考。
此章节还有一句特别话语“欲使元气充足,变金刚体”,金刚体是佛教词汇,不坏之意,相当于道家讲的长生不老。
金刚体是不可考的事情,薛颠说能证实的是练武能练出生物电,将人隔空击倒——这更不可考,有违常识,薛颠已逝,留此说法仅作参考。
呼吸者,则谓之调息也,息调则心静,息外无心,心外无息。欲得心外无息之妙,必须真调息,息调则心定,心定则神宁,神宁则心安,心安则清静,清静则无物,无物则气行,气行则绝象,绝象则觉明,觉明则性灵,性灵则神充,神充则精凝,精凝则大道成,万象归根矣。
让呼吸平静和缓,就是调息。息调心自然安宁,由此可见心理与生理是一体的,“心外无息”是真口诀,呼吸属于心灵。
“神充则精凝,精凝则大道成”,他人讲“练精化气,练气化神”,薛颠则说神充精,神充足后还会化精!练气化神,是“活子时”,神回化成精,是“活午时”,前面摘录的道经《活子午》便详细讲了其理论。活子时是常见词汇,活午时古人多隐瞒。
短短几字,表明薛颠明了活子午的奥妙。读薛颠文章,常感到敬畏。
孔子、老子、庄子、孟子是文化圣人,薛颠将他们评为“武圣”,并举例证明:《论语—乡党篇》言“孔子屏息似不息者”,《老子》谓“虚其心实其腹”,《庄子》云“至人之息以踵”,《孟子》曰“善养吾浩然之气”——薛颠说这些话都是习武的秘诀。
练拳时不练气,不练拳时,气是修行的主要内容。薛颠列出了练气的实修大纲:正身法、调息法、修心法。
正身法有正身、注意和随意三项内容。调息法有努力呼吸、丹田呼吸、体呼吸三项内容。修心法有至诚、守一、腹呼吸三项内容。
有个疑问,腹呼吸为什么不能算在调息法里,反而要算在修心法里?下面依次解释,到此条目自有答案。
正身法:
先要注意身体相当姿势及态度,无论行止坐卧,务要使脊椎正直无曲,首勿倾其前后;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