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通往奴役之路-第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誉的,把赚取利润说成是不道德的,把雇用100 个人视为剥削,却把指挥100 个人
说成是光荣的。年纪大些的人也许认为这种对当前情况的说法未免言过其实,但大
学教师日常的经验无疑证明:由于反资本主义的宣传,在英国价值标准的改变远远
地走在迄今已发生的制度改变的前面。现在的问题是,在通过改变制度的方法来满
足新的需要的时候,我们会不会并非不知不觉地把我们仍然估价较高的那些价值标
准毁灭掉呢?

    用一、二十年前还能够被人们看作是英国式社会和德国式社会的对比,来说明
保障的理想战胜自立的理想所必然引起的社会结构的变化,是再好不过的。无论在
德国其军队势力有多么大,如果把英国人所认为的德国社会的“军事”性质,主要
地归因于它的军队势力,那是大错特错的。这两种社会的差别远比能用那种理由进
行的解释更为深刻,并且,德国社会的特质,无论在军人势力软弱或很强的社会阶
层里,都同样存在着。使德国社会具有特质的,与其说是差不多在所有时期,在德
国比在其他国家有更大的一部分人民为进行战争而被组织起来,勿宁说是德国把这
一类型的组织用于许多其他的目的。

    赋予德国社会结构以特点的,是和其他国家相比德国有更大部分的社会生活被
有意义地自上而下组织起来了,并且德国有那么多的一部分人民不把自己看成是独
立的,而把自己看做是被指派的官员。正像德国人自己所夸耀的那样,德国早已成
了一个“吏治国家”,在这种国家中,不但在公务员中,而且几乎在一切生活领域
内,收入和身份都受到当局指定的保证。

    虽然自由的精神是否可能在一切地方都被强力所消灭是值得怀疑的,但是否任
何人都能成功地抵抗住在德国自由被慢慢窒息的那个过程也同样不是肯定的。在那
些想要获得荣誉和地位,几乎只有靠当一个国家薪给人员来实现的地方,在那些担
任被委派的任务比选择自己擅长的工作被认为是更应受到称赞的地方,在所有那些
官阶制度中没有一个被认可的地位,没有要求固定收入的权利的职业,都被看作是
低级的,或者甚至是不体面的地方,要想有很多人都长期地宁愿要自由而不要保障,
这未免是奢望。在那些除了从属位置上获得的保障外其它一切位置都很不安全,并
且处于其中的人,无论成功或失败都同样会受到轻视的地方,只有少数人才能抵抗
得住那种以自由的代价来换取保障的诱惑。事情一旦到了这种地步,自由在实际上
就差不多成了一种笑柄,因为只有牺牲世界上大多数的好东西才能买到它。在这种
状态下,难怪愈来愈多的人开始感到,没有经济保障,自由就“没有占有的价值”,
并且,都感到情愿牺牲自由来争取保障。但使我们感到不安的是,我们发现拉斯基
教授所采用的正是同样的一个论证,这个论证比其他任何论证都更有助于诱导德国
人民牺牲自由。

    防止出现赤贫的适当保障,和减少那些会把努力带到错误的方向上去的可以避
免的原因以及随之而来的失望,必须是政策的主要目标之一,这是没有问题的。如
果要这些努力获得成功而又不损害个人自由,那就必须在市场以外提供保障而让竞
争自然地进行而不受到阻挠。为了保存自由,某种保障也是不可少的,因为大多数
人只有在自由所不可避免地带来的那种风险不是大大的条件下,才愿意承担那种风
险。这虽然是我们决不应忽视的一个真理,但危害最大的是现在流行在知识分子的
领袖们当中的,以自由为代价来赞扬保障的那种风尚。重要的是,我们应当重新学
习坦白地面对这一事实:即只有花代价才能得到自由,并且,就我们个人来说,我
们必须准备作出重大的物质牺牲,以维护我们的自由。如果我们希望保存自由,我
们就必须恢复作为盎格鲁——萨克逊国家的自由制度之基础的那种信心;这种信心
曾经被本杰明·富兰克林表现在一个适用于我们个人的生活,同时也适用于一切国
家的生活的句子里:“那些愿意放弃基本自由来换得少许暂时保障的人,既不配得
到自由,也不配得到保障”。


第十章 为什么最坏者当政

    所有权力都易腐化,绝对的权力则绝对地会腐化。

    ——阿克顿勋爵

    我们现在必须审视一下一种看法,正是从这种看法中许多把极权主义的到来看
作是不可避免的人得到了安慰,并且,这个看法大大削弱了很多其它如果彻底了解
极权主义的性质,就会尽最大努力来反对它的那些人的抵抗力。这种看法就是认为
极权主义政权最令人讨厌的特点应归之于这一历史的偶然巧合。即这种政权是由流
氓和杀人犯的集团建立起来的。有人说,德国极权主义政权的建立导致了施特赖歇
尔和基林格尔、莱伊和海因斯、希姆莱和海德里希之流的当政,这或许可以证明德
国人性格上的邪恶,但并不能证明这些人的得势是极权主义制度的必然结果。如果
同样这种制度是为达到一些重大目标所必须的,那么为什么它不可能由一些正派的
人物领导,为整个社会谋福利呢?

    我们决不应当自我欺骗式地相信,一切善良的人们都一定是民主主义者,或者
说,必然会愿意参与政府工作。很多人无疑宁愿把国事委托给他们认为更能干的人
去做。这可能是不明智的,但赞成好人的专政并不是坏事或不光荣的事。我们已经
听见有人争辩说,极权主义是一种可以为善也可作恶的强有力的制度,并且,运用
这个制度达到何种目的,完全取决于独裁者。那些认为我们应当怕的不是这个制度,
而是它可能被坏人来领导的危险的人们,可能甚至想通过确保及时地由好人建立这
种制度的办法来预防这种危险。

    毫无疑问,一个英国的“法西斯”制度一定会同意大利或德、国的那种模式区
别甚大;毫无疑问,假使向这种制度的转变不足使用暴力来完成的,我们还可望得
到一种更好的领导人。并且,如果我不得不生活在一个法西斯主义制度之下的话,
那找无疑会宁愿生活在一个由英国人而不是其他人领导的这种制度之下。然而这一
切并不意味着,按照我们目前的标准来衡量,一种英国法西斯制度归根到底会大大
不同于它的原型,或者更容易忍受。我们很有理由相信,在我们看来似乎是构成了
现存的极权主义制度的最坏特点的那些东西,并不是偶然的副产品,而是极权主义
迟早一定会产生的现象。着手计划经济生活的民主主义的政治家很快就会面临这样
的选择:是僭取独裁权力,还是放弃他的计划,而极权主义的独裁者不久必定会在
置一般的道德于不顾和遭受失败之间作出选择。正是因为这个缘故,那些无耻之徒
和放荡不羁之火,才在一个趋向极权主义的社会里有更多的获得成功的希望。凡是
没有看到这一点的人,他就还没有领会到把极权主义和自由主义政体分开来的那个
鸿沟的全部内容,还没有领会到集体主义下的整个道德氛围和本质上是个人主义的
西方文明之间的全部区别。

    当然,过去已经有过许多关于“集体主义的道德基础”的争论;但是我们在这
里要谈的,不是它的道德基础,而是它的道德后果。通常,对于集体主义道德方面
所作的讨论,涉及的是集体主义是不是为现有道德信念所需要的问题;或者是,如
果要使集体主义产生出预期的结果,需要一些什么样的道德信念的问题。然而,我
们现在的问题是集体主义的社会组织的将会产生什么样的道德观念,或者说,支配
集体主义社会组织的将是一些什么观念。道德和制度之间的相互作用很可能产生的
结果是,集体主义所产生的道德和导致人们要求集体主义的道德理想,将是截然不
同的。我们很容易这样认为,即然要求实行集体主义制度的愿望来自高度的道德动
机,那种制度就一定会是最高品德的源泉,然而事实上却没有理由可以说明为什么
任何一种制度都准能促进那些服务于这个制度原定目标的各种观点。那些起支配作
用的道德观念将部分地取决于引导个人在集体主义或极权主义制度下取得成功的才
能,还部分地取决于极权主义机构的需要。

    ※                ※                  ※

    此刻,我们必须暂时回过头来谈一谈在压制民主制度和创立极权主义政权之前
的那种局面。在这个阶段,要政府采取迅速的、果断的行动的普遍要求乃是这种局
势的主导性因素,人们不满意以“为行动而行动”为目的的民主程序的缓慢而不灵
活的进程。这时,正是那些似乎具备足够的力量与决心“使问题得以解决”的人或
政党才具有极大的号召力。在这一意义上所谓“力量”,不仅意味着数量上的多数
——人民感到不满的正是议会多数的无效率。他们所寻求的是得到一致的支持,从
而能够鼓励人民相信他能做他所要做的任何事情。依照军事方法组织起来的新型的
政党这才应运而生。

    在中欧国家,各社会主义政党已经使群众习惯于那些尽可能多地吞并掉其成员
的私生活的半军事性的政治组织。要给与某一集团以占绝对优势的权力,所需要的
一切就是把同样的这个原则再推进一步,不是在每逢选举时保证能够得到的大量选
票之中,而是在一个比较小但更彻底地组织起来的集团的绝对的无条件的支持中寻
求力量。能否把极权主义制度强加于全体人民,取决于这个集团的领袖是否能够首
先网罗一批准备志愿地服从某种纪律的人,而这种纪律则是用强力来加在其余的人
身上。

    虽然社会主义各党派,如果愿意使用强力,是能够得到任何东西的,但他们不
愿那样做。他们不自觉地要使自已担负担一种任务,这个任务是那些残酷无情的、
准备不顾一切已被人公认的道德藩篱的人才能执行的。

    社会主义只有用大多数社会主义者都不赞成的方法,才能付诸实施,这当然是
许多社会主义改革者以往已经学到的教训。旧的各社会主义政党受到了其民主理想
的拘束,他们不具备执行他们所选择的任务所需要的那种冷酷。最能说明问题的一
点是,在德国和意大利,法西斯主义的成功,都是在各社会主义党派拒绝担负组织
政府的责任以后。

    他们不愿全心全意地运用由他们自已所提出的那些方法。他们仍然希望会出现
一个奇迹,多数人同意,实行某种把整个社会组织起来的计划;而其他一些人则已
经得到这样一个教训,即在一个有计划的社会里,问题已不再是大多数人同意的是
什么,而是其成员的一致性足以使一切事情都服从统一指导那个最大的集团是哪个
集团;或者,如果没有这种大得足以贯彻它的意见的集团的话,那么,问题就是如
何能够建立这样一个集团,以及谁能够把它建立起来。

    这样一个人数众多、有力量而又相当志同道合的集团,似乎在任何社会中部不
可能由最好的分子,而只能由最坏的分子来建立,这其中有三个主要原因。照我们
的标准,要挑出这样的一个集团所依据的原则几乎完全可以说是消极的。

    首先,一般说来,各个人的教育和知识越高,他们的见解和趣味就越不相同,
而他们赞同某种价值等级制度的可能性就越少。这或许是事实。其结果必然是,如
果我们希望找到具有高度一致性和相似性的观念,我们必须降格到道德和知识标准
比较低级的地方去,在那里比较原始的和“共同”的本能与趣味占统治地位。这不
是说,多数人的道德标准就是低级的,而只是说,价值标准极为类似的人数最多的
集团,是具有低级标准的人民。比方说,把绝大多数人民联系起的乃是最小的公分
母。如果需要一个人数众多的、有足够力量能把他们自己对生活的价值标准的看法
强加在其余所有的人身上的集团,那么,它的构成者决不会是具有高度不同的和高
度发展的趣味的人,而是那些构成“群众”( 就这一名词的贬义而言的) ,很少有
创造性和独立性的人,是那些能够把人数方面的分量作为他们的理想后盾的人。

    然而,如果一个潜在的独裁者完全依靠那些恰好具有极其相似的、简单和原始
的本能之人的话,他们的人数就几乎不会对他们的企图提供足够的支持力量。他必
须通过把更多的人转变过来信奉同样简单的信条来增加他们的人数。

    接下来,是第二个消极的选择原则:即他将能够得到一切温驯的和易受骗的人
的支持,这些人没有自已的坚强信念而只准备接受一个现成的价值标准体系,只要
大声地、喋喋不休地向他们鼓吹这种体系的话。壮大极权主义政党队伍的,正是那
些其思想模糊、不健全并容易动摇的人以及那些感情与情绪容易冲动的人。

    第三个消极的选择因素,或许是最重要的,它恰恰是和训练有素的政治煽动家
要把有密切联系的成分相同的支持者团结在一起的那种有意识的努力分不开的。人
们赞同一个消极的纲领,即对敌人的憎恨、对富人的忌妒,比赞同一项积极的任务
要容易些,这看来几乎是人性的一个法则。若要用一个信条将某个集团牢牢地团结
在一起以便共同行动的话,那么,将“我们”和“他们”

    对立起来,即向一个集团以外的人进行共同的斗争,则似乎是这个信条中的重
要组成部分。因此,那些不仅想要获得对一个政策的支持,而且要获得广大群众的
无保留的忠诚的人,都总是运用它来为自已服务。从他们的观点来看,这种共同斗
争的巨大优越性在于,它几乎比任何积极的纲领更能够留给他们以较大的自由行动
的余地。敌人,不管他是内部的,如“犹太人”或者“富农”,或是外部的,似乎
都是一个极权主义领导人的武器库中不可或缺的必需品。

    在德国成为敌人的是犹太人,一直到“财阀阶级”〃 接替了其地位为止。这和
俄国把富农挑选出来当作敌人,同样是整个运动都以之为基础的反资本主义的不满
情绪的结果。

    在德国或奥地利,犹太人曾被视力资本主义的代表人物,因为人民当中广大阶
层对经商怀有传统的厌恶,致使犹太人更容易接近经商这个在实际上被排斥于更爱
人尊敬的职业之外的集团。一个异族只准从事这些不大体面的行业,然后,由于他
们从事这些行业的缘故就更加遭人厌恶,这种情形原是古已有之的。德国的反犹太
主义和反资本主义系同出一源这个事实,对于那些想要了解在那里究竟发生了些什
么事情的大是有重大意义的。

    但外国观察家们却很少领会到这一点。

    ※                ※                  ※

    把集体主义政策变成民族主义政策的普遍趋势,完全看作是由于为了获得毫不
迟疑的支持的需要,就会忽视另外一个同样重要的因素。当然,人们或许会问:能
不能现实地设想一个不是为狭小的集团服务的集体主义纲领,集体主义能不能以不
同于民族主义、种族主义或阶级主义这些单一性的理论的任何其它形式存在。认为
同种的大都有共同目标和共同利益这个信念的预设前提是,观点和思想的相似程度,
似乎比实际存在于仅仅作为人类的人的与人之间的那种相似程度要大。如果某个集
团里的其他成员都互不认识,那他们至少必须和我们周围的大同属一个类型,必须
用同样的方式来思考,来谈论同样的事情,这样我们才能跟他们打成一片。一个世
界范围的集体主义似乎是不可想象的——除非它是为一个小的进行统治的特殊民族
服务的。它不仅一定会引起技术问题,而且,尤其会引起我们的社会主义者都不愿
面对的道德问题。英国的无产阶级有权平等地分享目前从本国的资本资源中所得的
收入以及平等地参与管理那些资本资源的用途,因为它们都是剥削的果实,如果真
是这样的话,那么根据同一原则,印度人不仅有权按比例享受从英帝国的资本得来
的收益,也有权按比例使用英帝国的资本。但是什么样的社会主义者会认真地期望
把现在的资本资源平均分配给全世界的人民呢?他们都认为资本不属于人类而属于
国家——虽然就是在一个国家里也很少有人敢于主张,应从比较富裕的地区取出一
些“它们的”资本设备来帮助那些比较贫苦的地区。社会主义者所宣布的有义务给
与他们现存国家的同胞们的那些东西,他们是不准备给与外国人的。从一个彻底的
集体主义者的观点出发,那些“不拥有”的国家所提出的重新分割的世界的要求是
完全正当的——虽然,如果彻底实行这种分割的话,那些要求非常起劲的人所爱的
损失会和最富裕的固家所爱的损失差不多一样大。因此,他们小心翼翼地不把任何
平均主义的原则作为其要求的根据,而以自命的拥有组织其它民族的优越能力为根
据。

    集体主义者哲学的内在矛盾之一是,虽然它将自身建筑在个人主义所发展起来
的人本主义道德基础之上,但它只能够在一个比较小的集团里行得通。社会主义只
有停留在理论的层面上时,它才是国际主义的,但一经付诸实施,无论是在德国还
是在俄国,它就马上会变成强烈的民族主义。这就从一个方面说明了西方世界大多
数人所想象的那种“自由社会主义”何以是纯理论的,而各处实行的社会主义为什
么却是极权主义的。集体主义不能容纳自由主义那博大的人道主义,它只能容纳极
权主义的狭隘的门户之见。

    如果“社会”或国家比个人更重要,如果它们自己的目标独立于个人的目标并
超越于个人目标的话,那么,只有那些为社会所具有的共同目标而努力的个人才能
被视为该社会的成员。这种见解的必然结果就是,一个人只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