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古代第一间谍奇书间书 作者:朱蓬甲-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兵营等命名,有人甚至还拍摄了吹捧他的影片《沙漠之狐》。隆美尔一生具有传奇的色彩,他身材矮小,具有狐狸般的狡诈和诡秘的微笑。二战中,他在北非沙漠中指挥德国的装甲部队,通过运用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声东击西、神出鬼没,常使英军措手不及。1941年2月,同盟国的意大利军队在北非遇险,隆美尔率领德国的非洲装甲军到达利比亚进行救援,并统一指挥意大利军作战。他在战役中采用了兵不厌诈的手段,凭借坦克的高度机动性,实施奇袭,在沙漠地区的恶劣环境和缺少制空权的情况下,一反常态地以少击众,出奇制胜。他还奇袭了著名的昔兰尼加地区,攻克托布鲁克要塞。1942年5月,他又在比哈凯姆坦克会战中大败对手,把英军逐回埃及。年轻的〃沙漠之狐〃隆美尔因战功卓著,荣升为德军最年轻的元帅。
  第22节:第二章用间之要在于用心(3)
  蒙哥马利,英国陆军元帅,也是著名的军事家。他十四岁时才正式上学,文化成绩很差,但1907年竟奇迹般地考取了桑德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此后开始了其军事生涯。到1938年,他已升任驻巴勒斯坦第八师师长,因参与镇压巴勒斯坦人的武装暴动,被晋升为少将。1939年,回国内接任以〃钢铁师〃著称的远征军第三师师长。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蒙哥马利率第三师随同英国远征军进入法国。1940年被迫从敦刻尔克撤回国。1941年先后任第五军、第十二军军长,12月升任东南军区司令,军事才能逐渐显现。1942年7月,英军在北非沙漠中的第八集团军,被隆美尔的德国非洲军团击溃,被迫退守埃及境内的阿拉曼地区。8月,蒙哥马利被丘吉尔任命为第八集团军司令,与隆美尔对阵。
  这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名将对决。蒙哥马利经过一段时间准备后,于10至11月间向德军发动了阿拉曼战役,一举击溃了隆美尔的非洲军团,扭转了战局。此役成为二战中北非战场的转折性战役。随后,蒙哥马利乘胜率兵追击,协同美军将德、意军队围歼于突尼斯。
  许多人并不知道,蒙哥马利之所以在阿拉曼战役中取得胜利,完全是他绞尽脑汁,通过谍报给隆美尔精心设计圈套的结果。当时〃康多尔小组〃是德国的一个间谍组织,负责人是约翰·厄普勒。1942年5月,该组织前往开罗,搜集英军情报。他们的工作地点设在尼罗河岸边的一艘游艇上,发报使用的密码由小说《蝴蝶梦》改编而成。翻译时是根据日期和对应的页码来串联文字的。这种密码方法使用简单而又难以破译。
  厄普勒到开罗后,在一家酒吧里认识了舞女法赫米。因为法赫米是埃及的反英分子,而她的情人是在英国总司令部工作的史密斯少校,她因而窃取到不少机密文件。后来隆美尔收到了不少来自〃康多尔小组〃提供的有价值的情报,并赞扬厄普勒。厄普勒于是试图寻找更多的情报线索。一天,他又〃偶遇〃了一位在酒吧工作的服务员叶维特,而叶维特实际上是英国的情报员。叶维特后来在厄普勒的游艇上发现一本《蝴蝶梦》和一大堆便条,这些便条的方格里写满了六个字母组成的词组,似乎与《蝴蝶梦》中的一些页码有关。叶维特迅速将便条上每一行的第一组密码抄了下来,随后离去。
  1942年8月,英军逮捕了厄普勒、法赫米等人,〃康多尔小组〃被摧毁,但这个消息隆美尔却一无所知,此时他正开始准备发动对英军的攻势。他认为英军在阿拉曼防线的南端兵力薄弱,决定在此地冲破英军防线,然后向北打到海边,再折向东进攻尼罗河三角洲。计划好后,隆美尔开始偷偷转移军队,并留下了一些假坦克和卡车,以迷惑英军的空中侦察。可是,隆美尔的电报已经被英国情报部门破译。蒙哥马利决定引诱隆美尔上钩,让他越过拉吉尔地区,使其装甲部队完全陷入沙漠中。
  蒙哥马利的手下请来伦敦监督处中东特派组的指挥官克拉克上校,让他以〃康多尔小组〃的名义给隆美尔发了一封电报,谎称英军准备在阿拉曼防线南端的阿拉姆·哈勒法山岭组织抵抗,但防御力量很薄弱。同时,蒙哥马利还命令绘图员绘制了一张假地图,上面标明拉吉尔地区是一片〃硬地〃,便于装甲部队行动,然后设法将假地图送到德国人手里。隆美尔获得地图,深信不疑。
  1942年8月30日深夜,隆美尔下令进攻,试图通过突袭一举突破英军防线。但是,英军在进军道路上设置了一个雷区,正当隆美尔立即命令工兵排雷时,空中突然出现了大量英军飞机。飞机投下了大量照明弹,将大地照得如同白昼,随后又猛烈轰炸。德军付出了不小的损失才通过了雷区。
  第二天,德、英两国的装甲部队展开了激烈的交火。隆美尔逐渐发现,英军的装甲部队居然是原来的三倍,而地图上的〃硬地〃实际上是一大片沙漠。在空旷的沙漠上,德军的几百辆坦克、装甲车和卡车一览无遗,而英国空军的飞机从早到晚不停地轰炸。德军损失惨重,景况惨不忍睹。
  第23节:第二章用间之要在于用心(4)
  由于损失惨重,加上后援被切断,9月4日隆美尔被迫下达了撤退命令。此役德军共伤亡四千八百人,损失五十辆坦克和七十八门大炮。事后,隆美尔沮丧地说:〃英国统帅部早就知道了我们的作战意图。〃与此同时,蒙哥马利也很轻松地舒了一口气,因为他知道他的情报战结出了硕果。
  【智谋故事三】苏联精英命丧假情报
  图哈切夫斯基和比亚特尼茨基都是苏联红军著名的将领、高级指挥官,1937年,他们两人因为德国设计的假情报而送了命。
  图哈切夫斯基是苏联红军中一位杰出的军事指挥家,时任苏联国防委员会副委员,在军、政界的威望都很高。他发表《当今德国的军事计划》披露了希特勒研究的〃装甲战〃、〃大纵深〃军事理论和德国的军事企图。这引起了希特勒的极度恐慌,一旦苏联将这些理论运用于实战,希特勒将讨不到一点便宜,反而还会受到苏联方面的钳制。为了除掉未来战争中这位强有力的对手,他绞尽了脑汁。
  1936年,正当希特勒考虑在未来的战争中先打英法还是先攻苏联时,他获得了一份情报,内容是说图哈切夫斯基准备策划军事政变。经过再三考虑,希特勒认为这份情报不管是真是假,但都至关重要,因为当时苏联正在〃肃反〃,搞大清洗,一旦获得这个情报,图哈切夫斯基必然会遭到严厉的惩处。希特勒于是就命令谍报头子海德里希秘密伪造图哈切夫斯基和他能征善战的同事们与德国高级将领之间的来往信件、图哈切夫斯基等人向德国出卖情报所获巨款的收据,以及德国情报部门给图哈切夫斯基的复件抄本,企图以此离间图哈切夫斯基和斯大林的关系。经过一段时间后,所需的证据已经完全准备好,确认无漏洞之后,海德里希就将这些伪造的材料设法转到苏联谍报人员手中。
  苏联的克格勃是世界闻名的间谍机构,其谍报人员遍布世界各地,不仅到处搜集情报,而且亲自参与了许多著名的事件。
  不久,苏联当局就以三百万卢布的巨款买下了这些假情报,汇报给了斯大林,而1937年的斯大林正大搞个人崇拜,容不得有人说不同的意见,更容不得有人反对他。斯大林看过这些〃证据〃后,没做认真的思考调查就信以为真,传令抓捕图哈切夫斯基等人。1937年6月4日晚上,图哈切夫斯基等人被捕,并于6月11日接受由临时成立的特别军事法庭的秘密审讯。图哈切夫斯基等人在大量的〃证据〃面前难以辩白,审讯只用了几十分钟就被宣判死刑,并在十二小时之内全部予以枪决。
  之后斯大林又宣布废弃了图哈切夫斯基创立的〃装甲战〃和〃大纵深〃战役等新理论,而重新恢复旧时的〃骑兵战〃理论,使苏联的军事理论至少倒退了二十年。
  由于图哈切夫斯基和其他红军高级指挥官先后被杀,使得苏联红军丧失了大批久经考验、拥有丰富实战经验和理论知识的指挥员,苏联红军的战斗力遭到削弱,以致红军在卫国战争初期严重失利。
  比亚特尼茨基是一位老布尔什维克,是列宁的亲密战友。自从成立共产国际,他便是主要负责人之一。他组织能力很强,担任了共产国际干部局的领导工作。在1937年大清洗运动中,他被逮捕,并被认定是德国间谍。
  其实,判决比亚特尼茨基的罪证都是假的,是德国反间谍组织伪造的。这是希特勒为了搞垮共产国际而搞的又一次情报欺骗活动。
  比亚特尼茨基在十月革命后曾在德国从事过共产国际活动,德国人对他比较熟悉。于是盖世太保就伪造了比亚特尼茨基〃叛变〃的证据,证明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和德国情报组织进行了联系,并通过已叛变的德共党员,向苏联内政部报告。在当时的苏联,这就足够判决一个人死刑了。在比亚特尼茨基的被判决的同时,上百个第三国际领导人都失踪了。
  【趣味故事链接】辽沈战役廖耀湘不敌林彪
  廖耀湘(1906-1968)是湖南邵阳人,毕业于黄埔军校第六期,仅从军事的角度来看,他不失为一代名将。尤其是在八年抗战中,他战功卓著。1930年,廖耀湘以上士资格被派到法国,学习三年法语后进入圣西尔军校学习。回国后,其军事才能逐渐显露。1937年任第二旅中校参谋主任,参加南京保卫战。1938年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师参谋长,先后参加兰封会战、桂南会战。1941年任新二十二师副师长,后任师长,率部入缅作战。后撤退进入印度,接受美军的训练和装备。1943年参加缅甸反击战,战功显赫。1944年升任新六军军长。
  第24节:第二章用间之要在于用心(5)
  缅甸的北部属于热带雨林,该地区的山脉经常有野人出没,因而被称为〃野人山〃。野人山为原始密林所密布,地势十分险恶,中国远征军的大部队难以补给,重武器也无法使用。日军的精锐部队第十八师团构筑据点逐山防御阻击。廖耀湘在艰难的条件下,与友军在野人山中穿行,损失惨重,但新六军仍然击败了日军精锐的第十八师团。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把新六军空运回国,参加反共、反人民的内战。廖耀湘深受蒋介石的器重,回国后一路高升,任第九兵团司令。国民党有六个军是美式装备,蒋介石给了廖耀湘两个,显示出对廖的厚爱。
  但是,一代名将廖耀湘最终在东北战场上兵败被俘。原来,他的失败同当时的谍报战有关,而这方面至今依然鲜为人知。
  廖耀湘实际上是非常重视情报工作的。早在1946年的四平战役中,林彪曾与杜聿明打过惨烈的一仗。5月15日,廖耀湘新六军的第二十二师六十五团进攻威远堡,团长李定一指挥的所有攻击都是一次成功。六十五团事先得到间谍情报的支持,仅一个团就依靠优势炮火在威远堡打垮了东北民主联军的第三纵队主力,使我军名将蒙羞。这次战斗,六十五团一个团就将三纵主力打垮,新六军的战斗力就可想而知了。威远堡丢失,四平之战我军就必败无疑了。林彪分析形势后,没有等待延安的命令,当机立断部署我军撤退。在战斗遭受重大损失的情况下,指挥战略性撤退是十分危险的。一不小心,就会造成兵败如山倒的结果。而恰恰在撤离四平时,在廖耀湘的谍报和策反工作下,林彪的作战科长王继芳携带大批文件叛变投敌。杜聿明、孙立人、廖耀湘等人由此获得民主联军实力大损的关键情报,大胆率军一路猛追,最终将民主联军主力赶到松花江以北。此役我军损失较大,败在了间谍手上。
  但辽沈一战,廖耀湘同样败在了我军的间谍手里。早在抗日战争期间,代表中共坐镇陪都重庆的周恩来就指挥近五千名情报员;康生也组织潘汉年、阎宝航、陈翰笙、熊向辉等人从事谍报工作,他们为我方了解敌情立下了汗马功劳。其中阎宝航潜伏于国民党军委会,官拜中将,利用身份窃取了大量戴笠的最高机密情报;国民党总参谋部作战部长兼第三厅厅长郭汝槐本人就是我方最大的〃卧底〃,杜聿明曾向蒋介石检举郭是共产党的间谍,说自己已经很廉洁,郭居然比他还廉洁,家中沙发都打了补丁,这样的人不是间谍才怪,但蒋介石却不以为然;国民党军统最重要的部门〃电讯总台〃竟潜伏了七名共产党间谍,归叶剑英指挥……
  1948年8月,辽沈战役即将拉开战幕,当时林彪等人重点讨论的问题是:辽沈战役是一场〃关门打狗〃的空前规模的大歼灭战,如何神不知、鬼不觉地将我北满、东满数十万大军南调锦州方向,以形成〃关门打狗〃之势?当时参谋长刘亚楼提出:〃为避免敌军阻止我南下,可派出一部电台发假情报迷惑敌人,造成他们判断和指挥上的失误。〃时任东北局社会部部长的汪金祥报告说:〃我方正好有一部特务电台,编号为257,是国民党国防部二厅长春站派到哈尔滨刺探我军事情报的,现已被我军破获逆用,敌人尚未察觉。不妨在我严格控制下利用这部电台发假情报以迷惑敌人。〃后经过研究,东北局社会部向东北野战军司令部建议我军以四个师的兵力向南开进,作出佯攻沈阳的假象,将敌人的注意力吸引到东线上来,而我方进攻锦州的大军则趁机偷偷沿四平、郑家屯、阜新西线迅速南下,出其不意地进入锦州外围。佯动过程中可用257号电台编造假情报,以骗敌上钩。
  后我野战司令部以257号电台的名义,给蒋军长春谍报站发出〃请示〃电,说东北野战军司令部有一个作战参谋,离心倾向很大,可以拉过来为我所用。因当时敌人派入哈尔滨的特务组织被破坏殆尽,急需得力的军事情报人员,于是很快被批准同意。257号电台复电说,此人叫王展玉,31岁,是共军东北野战军司令部作战处参谋。结果,我军设计成功。我军佯动开始后,257号电台发出情报,称共军有四个师正在白城子至四平、吉林至沈阳之间向南运动。沈阳守敌经过空中侦察和地面特务报告,发现确实有共军〃大部队〃正向南开进,民工大队也沿着吉沈公路疾驰,于是迅速判断:共军〃主力〃将要围攻沈阳。敌人认为257号电台提供的情报很有价值,对所谓的〃王展玉〃非常信任,将他升为少校谍报员。但是,东北〃剿总〃总司令卫立煌十分精明,对此心有疑虑。他考虑的是:共军为何不打孤城长春,而偏要远取沈阳?如果共军在锦州做文章,而一旦锦州失守,后果将不堪设想。于是他急令空军进行侦察,但确实找不到共军攻打锦州的迹象,最终257号电台的情报得到了默认。这样,我军暗度陈仓成功。
  第25节:第二章用间之要在于用心(6)
  辽沈战役全面打响后,我军势不可挡。战役中后段,当廖耀湘兵团试图与葫芦岛之敌南北会合时,257号电台向敌发出〃共军有两个纵队向山海关开去〃的假情报。此时廖耀湘兵团南逃正好与我辽南地区的独立第二师迎头相遇。廖耀湘误认为与我军主力部队遭遇,匆忙向营口撤退。257号电台又发出假情报:〃共军有大量轻骑兵向营口开进。〃廖耀湘因而顾虑重重,最后竟然慌不择路,用明码发报。我军截获电报,明晰了廖耀湘的作战计划,最终紧急部署部队,将敌人一网打尽,取得了辽沈战役的胜利。
  廖耀湘战败被俘后很不服气,拒绝和韩先楚握手,并说要跟林彪再来干一仗。看来当时他并不知道,他是败在间谍手里的。
  第二节 重之以赏,密之又密,始可用间
  秘密以神其用,厚赏以结其心,始可以用间。
  《孙子》云:〃三军之亲,莫亲于间(注云:若不亲托,重以禄赏,则反为敌用,泄我情实)。赏莫厚于间(注云:厚赏之,赖其用),事莫密于间(注云:间事不密,则为己害),间事未发而先闻,其间者与所告者皆死。〃
  《李卫公兵法》云:〃凡见皆须隐密,重之以赏,密之又密,始可行焉。〃
  对于间谍活动必须保密,这样才能发挥间谍的作用;对间谍要给予丰厚的赏赐,这样才能使间谍甘愿从事危险的间谍活动。有了这两个条件,才能进行间谍活动。
  《孙子兵法》说:〃在军队中,没有比间谍更为亲信的人(注:如果不亲自对间谍进行托付,不给予厚禄,那么间谍就会反受敌方利用,泄露己方的实际情况);给的奖赏没有比给间谍人员更多的(注:给予间谍优厚的奖赏,相信和依靠他所搜集的情报);没有什么比间谍之事更为秘密的了(注:间谍活动如果不隐秘,那么这种间谍活动反而会危害己方)。间谍活动的计谋还没有实施就被泄露出去了,那么间谍和知道间谍活动机密的人都会被处死。〃
  《李卫公兵法》说:〃凡是间谍活动都必须隐密行事,给予间谍厚重的奖赏,保密了又保密,才能开始进行间谍活动。〃
  使用间谍,最重要的一点是对间谍的身份及其所进行的间谍活动进行保密,只有这样,间谍人员才能成功地打入敌人内部,秘密地进行间谍活动,为己方提供情报。所以用间人员和间谍在进行间谍活动的过程中,必须保密又保密。那么如何才能做好保密工作呢?其中一个条件就是给予间谍丰厚的赏赐,要加官晋爵,不吝金银。间谍在物质上得到了满足,自然会更加积极忠心地从事间谍活动,不会犹豫不决,也不会为敌方所收买。
  (一)秘密行间
  间事不密,则为己害。行间贵密,则大《易》言之矣:〃机事不密则害成。〃兵机皆贵密,不独用间为然也,而用间尤宜密。
  间谍活动如果泄露了出去,就将反被敌方所害。进行间谍活动最重要的就是要隐密,《易》中有言说:〃机密的事情如果泄露了出去就会带来危害。〃军事方面的事都很重视隐密性,这虽然不单是指间谍活动,但说明了间谍活动尤其需要注意保密。
  间谍活动的谋划,只有做到保密,才可保障用间的成功。如果把用间的秘密泄露出去,用间活动就难以进行,间谍和用间人员都将有性命之虞;或者派出的间谍会被收买转而出卖己方;或者敌方会在己方间谍毫不知情的情况下放出假情报,并最终导致己方的严重损失。所以要想确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