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净 土 教 言-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之无上之义。是故于此一切所知中,具足无等无比之功德者,即是出有坏善逝佛果,能得佛果之因,即为行持无量之菩萨行。若欲求菩萨行,并欲救度诸众之苦,如是具大悲心者,经善观察之时,了知此等一切众生,皆是被粗猛业惑所迫,不具胜智等故,难以通达一切甚深广大之诸道,然彼等众生,亦于无难无勤安乐之中,能圆满一切普贤行愿之殊胜方便法,即是此说之发愿往生极乐世界。其原因为:往生此刹,是依佛陀之誓愿和智慧力,仅有信愿者,亦能往生,其往生之后,便无勤而获得信等胜妙诸功德,于道不退失,将圆满一切普贤妙行也。是故佛见此等之理,于《普贤行愿品》中云:〔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刹,我既往生彼国已,现前成就此大愿。〕如是所说也。是故修持此法极为容易,并具重大实义故。 

     若欲精勤修持往生极乐世界之修法者,则应了知有白日和夜间之二种修法。初白日修法者,忆念经中所说佛刹之一切能依所依(13)诸功德。对此发清净信及愿往生之意乐信,于甚深幻化,起猛厉胜解信,并无间断而观想作意净土之相,尽力积累善根,为往生此刹而发猛厉意乐,并回向此善也。彼亦,以窍诀而言,速时能圆满无边资粮并积善、净罪增妙法之摄要为七支供,故勤修七支供,念诵阿弥陀佛名号,诵持咒语,请求圣者勿舍誓愿而祈祷等勤修瑜伽也。夜间修法者,临睡之时,观想自己住于极乐世界并亲见阿弥陀佛,如是猛厉意乐中不离正念而睡眠。此白日修炼净土与夜间修往生法之有关殊胜方便之要,于新派、旧派及经教伏藏中均有详细之不同窍诀,应知彼等之理也。 

     总之首先了知往生之功德和能够往生之理后,日夜不断,励力勤修,一切善根皆为往生净土而回向。若如是行持,则上等者,于今世能亲见接引导师阿弥陀佛,并得授记往生彼刹之相;中等者,获得证相式加持;下等者亦于梦中见净土和阿弥陀佛,此即往生之相。因为其意乐力,于梦中见彼等,最低亦必定种下善根习气故,如是细微之意乐习气,亦能作往生之因,是因佛陀之誓愿力故。 

     若虽未得如是明显之相,但由于今生发猛厉之信心与意乐者亦可往生,甚至于临终之时,使闻佛号,并对此起信愿者,亦能往生,因临死之际,所缘诸心识,皆具极强力并依阿弥陀佛之殊胜誓愿力故。在中阴时,若能忆念佛号者,亦能作立即往生彼刹之因,因于中阴之时,其容易转变,并佛陀之誓愿极具强力故。是故无论于今生、或临终、或中阴时,皆当修行此要,乃极为重要也。 

     是故一切有缘智者,依此如来圣教,则于自相续中能无勤而获得诸菩萨之殊胜奇妙功德,故当修学如此殊胜方便也。 

 

戒律清净闻思已究竟, 信勤勇猛积累广资粮。
净土妙行圆满瑜伽要, 恒时不断精勤修行者。
无等恩惠上师如意宝, 其语劝请造此论文时,
吾发清净无垢之等起, 离诸贪嗔破立之分别,
于此修炼无等净土要, 余众虽离细微疑惑障,
然而著论无边功德故, 我思此理精勤造此论。
彼此善聚犹如妙日光, 遣除一切能障诸疑暗,
显明深广殊胜妙智慧, 及与彼因无垢经教典。
愿诸众生具足胜信德, 如理成就无量光寿佛,
善逝如来广大诸宏愿, 以及无边如海之悲智。 

 

     此论是由我等最初大善知识,圆满三学功德者,行持菩萨行因自在往生极乐世界,无等恩惠名称幢吉祥贤足比丘,赐予吉祥天绸(哈达),稿纸等,并再三劝请之故,其弟子麦彭加达样却加于达仓静处,为报上师之恩而造此论供奉,依此善根,愿诸众生,往生极乐国,善哉,吉祥也。 

     译于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汉经堂
    一九九七年一月 

     注释:

1.麦彭仁波切:(18461912)文殊菩萨化身,七岁时便造了归纳整个显密窍诀的《定解宝灯论》,为历史上唯一不经有勤修学而显现究竟智慧的大成就者。一生中著述了大量显密论著及修法仪轨,为宁玛巴教法的大绍隆者,于后世影响及大。
2.发本师之心:应敬重此法如敬重本师释迦牟尼佛。
3.出有坏:梵语薄伽梵之藏文意译,汉译为〃世尊〃。〃出〃谓超出生死涅槃二边;〃有〃谓有六功德;〃坏〃谓坏灭四魔。
4.量士夫:量指正量,士夫指补特伽罗。因为佛的身口意清净,无诸垢染,故为量士夫。
5.经三观察:经过现量、比量及圣教量的观察。
6.第三处:即圣教量。第一处为现量,第二处为比量。
7.等持:禅定。
8.别时意趣:佛说法之四意趣之一,指在余时方能得到利益。
9.巴吉施主之善根:无量劫前巴吉施主曾为一虫身,落入水中时顺水流绕塔三周,以此种下善根。
10.事势理:法性力,亦即与空性无二之自然规律。
11.成就之物力:如灌顶时之不可思议加持物等。
12.善男子聆听仙人父亲的教诲:仙人指婆罗门,以前印度婆罗门教为父子亲传。
13.能依所依:此能依谓阿弥陀佛,此所依指极乐刹土中之器情世界。
14.等起:意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