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经穴秘密-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治法】 寒则通之补之,热则泻之。
5 大迎
【别名】 髓孔。
【穴义】 胃经气血中的精微物质由此上输于头。
【名解】1)大迎。大,多也、尊也。迎,受也。大迎名意指胃经气血物质的大部分由本穴上输头部。大迎穴的物质由地仓穴分配而来,一支是由头面循项下走胸腹,一支由本穴上走头部。由于头部为君主之地,因而上输头部的皇粮其量也大、其质也精,运送亦有浩荡之势,故名大迎。
2)髓孔。髓,脑为髓海,髓即头之脑也。孔,孔隙也。髓孔名意指本穴物质上输脑部。本穴为胃经气血上输头脑的重要通道,胃经为多气多血之经,清浊混杂,而脑部只能藏精微而不能受浊气,故要对胃经上输的气血物质去粗取精,髓孔名意即言对胃经上输气血的限制,孔隙通道即是其关卡。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及由经水蒸发的气体。
【运行规律】 循胃经向颊车穴传输。
【功能作用】 接受并传送胃经向头部输送的气血物质。
【治法】 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之。
6 颊车
【别名】 曲牙,机关,鬼床,牙车。
【穴义】 胃经的五谷精微物质由此上输于头。
【名解】1)颊车。颊,指穴所在的部位为面颊。车,运载工具也。颊车名意指本穴的功用是运送胃经的五谷精微气血循经上头。本穴物质为大迎穴传来的五谷精微气血,至本穴后由于受内部心火的外散之热,气血物质循胃经输送于头,若有车载一般,故名颊车。
2)曲牙。曲,隐秘之意。牙,肾所主之骨也,指穴内物质为水。曲牙名意指本穴上传头部的气态物中富含水湿。本穴物质为大迎穴传来的水湿气态物,水湿浓度较大,如隐秘之水一般,故名曲牙。
3)机关。机,巧也。关,关卡也。机关名意指本穴有关卡大迎穴传来的地部经水的作用。本穴因位处上部,大迎外传的地部经水部分因地球重力场的原因自然被关卡在本穴之外,关卡的方式十分巧妙,故名机关。
4)鬼床。鬼,与神相对,指穴内物质为地部经水。床,承物之器也。鬼床名意指穴内经水被它物承托而行。本穴物质为大迎穴传来的水湿气态物,其运行是循胃经上行下关穴,气态物中水湿浓度较大,如同载水上行一般,故名鬼床。
5)牙车。牙,肾所主之骨也,指穴内物质为水。车,运载工具也。牙车名意指本穴有运送胃经经水上头的功能。理同曲牙之解。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水湿气态物,水湿浓度较大。
【运行规律】 水湿气态物由本穴循胃经上行下关穴。
【功能作用】 传输胃经精微物质上行头部。
【治法】 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之。
7 下关
【穴义】 胃经提供头部的气血物质在此分清降浊。
【名解】 下,指本穴调节的气血物质为属阴、属下的浊重水湿。关,关卡。下关名意指本穴对胃经上输头部的气血物质中阴浊部分有关卡作用。本穴物质为颊车穴传来的天部水湿之气,上行至本穴后,水湿之气中的浊重部分冷降归地,本穴如有对上输头部的气血精微严格把关的作用,故名下关。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天部的水湿之气。
【运行规律】 滞重的水湿部分由天部沉降至地部,轻质的阳气循经上传头维穴。
【功能作用】 胃经气血在此分清降浊。
【治法】 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8 头维   足少阳阳明阳维之会。
【别名】 颡大。
【穴义】 胃经的五谷精微由本穴分送头之各部。
【名解】1)头维。头,穴所在部位,亦指穴内物质所调节的人体部位为头。维,维持、维系之意。 头维名意指本穴的气血物质有维持头部正常秩序的作用。头部为诸阳之会,它要靠各条经脉不断地输送阳气及营养物质才能维持它的正常运行。胃经属多气多血之经,在输送头部的阳气当中占有一定比例,对头部各项功能的正常运转起着重要作用,而胃经气血传之于头又是靠本穴传输,故本穴名为头维。
2)颡大。颡,额头。大,多也,指穴内的气血盛大之意。胃经属阳明,多气多血之经,与其它经脉相比,胃经输送头部的气血物质要多,而本穴又为胃经气血上供头部的出口,其转运的气血物质也多,故名为颡大。
3)足少阳阳明阳维之会。本穴为胃经向头部输送气血之处,因其输送气血的量大且强,运行为风行之状,性同胆经气血,故为足少阳阳明之会。又因本穴输送头部的为纯阳之气,性同阳维脉气血,故为足阳明阳维之会。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天部阳气。
【运行规律】 阳气以风行之状由本穴分散于头之各部。
【功能作用】 向头之各部输送胃经的阳气及精微物质。
【治法】 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之。
9 人迎
【别名】 天五会,五会。
【穴义】 胃经气血由此输供头以下的身体各部。
【名解】1)人迎。人,民众也,指胸腹部。迎,迎受也。人迎名意指胃经气血由本穴向胸腹以下的身体部位传输。本穴物质为地仓穴分流传来的地部经水,其传输部位是头部以下的胸腹手足。与大迎穴传送上头的气血相比,头部为君,其所受气血为大、为遵,胸腹手足部则为民,气血物质的配送方式不同,故本穴名为人迎。
2)天五会、五会。天,指本穴所在部位在天。五会,指本穴的气血物质由胃所受的五谷杂粮精微物质所化,穴内气血包含人体五脏六腑等各个部位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故名。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性温热。
【运行规律】 经水循胃经地部下行水突穴。
【功能作用】 接收胃经气血并分流胸腹。
【治法】 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之。
10 水突
【别名】 水门,水天,天门。
【穴义】 胃经经水在此大量气化上行天部。
【名解】1)水突。水,指穴内的物质为地部水液。突,突破也。水突名意指胃经的地部经水受心火上炎之热大量气化。本穴物质为人迎穴传来的地部经水,位处颈部,受心火上炎之热经水大量气化,如同釜中之水受热时的翻滚上突之状,故名水突。
2)水门。水,指穴内物质为水。门,出入之处,开阖的机关也。水门名意指本穴为经水出入的门户。本穴物质为人迎穴传来的地部经水,因本穴位处颈部,是心火上炎于头面的路径之处,而本穴循经传输的地部经水多少则与上炎的心火有关,火强则水弱,火弱则水强,本穴成了胃经经水出与不出的门户,故名水门。
3)水天。水,指穴内物质为地部经水。天,指穴内物质为天部经气。水天名意指本穴物质既有天部之气又有地部之水。本穴物质为人迎穴传来的地部经水,受心火上炎之热,经水部分气化上行于天,故名水天。
4)天门。名意与水门近同,水门名意强调胃经向下传输的地部经水,天门名意强调胃经向上传输的天部经气。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及由经水气化的天部之气。
【运行规律】 地部经水循胃经下行气舍穴,气化之气则上行头面天部。
【功能作用】 冷却循颈项上炎的火热之气并为天部提供水湿阳气。
【治法】 寒则补之,热则泻之。
11 气舍
【穴义】 胃经经水在此大量气化并充补胃经。
【名解】 气舍。气,指穴内物质为天部之气。舍,来源之意。气舍名意指本穴为胃经经气的重要来源。本穴物质为水突穴传来的地部经水,位处颈之下部,由于其更近心室火炎之区,故其水液气化更多,所生气亦更大,为胃经之气和重要来源,故名气舍。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和经水气化的天部之气。
【运行规律】 地部经水循胃经下行,天部之气循胃经上行。
【功能作用】 冷却循颈项上炎的火热之气并为天部提供水湿阳气。
【治法】 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之。
12 缺盆
【别名】 天盖,尺盖。
【穴义】 胃经的地部经水在此溃缺流散并输布人体各部。
【名解】1)缺盆。缺,破散也。盆,受盛之器也。缺盆名意指本穴的地部经水溃缺破散并输布人体各部。本穴物质为气舍穴外溢而来的地部经水及外散的天部之气,至本穴后,地部经水满溢外散输布四方,如水注缺破之盆的溢流之状,故名缺盆。
2)天盖、尺盖。天,指穴内物质为气。尺,小也。盖,封盖、护盖也。天盖、尺盖名意旨在强调本穴的天部层次存在气态物,对本穴的地部经水起着护盖作用,不使地部经水气化散失。尺,在此意为穴内的天部之气范围较小,仅局限于本穴的天部范围。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
【运行规律】 由本穴分流胸之各部。
【功能作用】 向胸部提供胃经的水湿精微。
【治法】 寒则点刺出血或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注】 经言缺盆中满痛者死,外溃不死,此即指缺盆穴的缺散功能。如果缺盆穴肿胀满痛,胃经气血不能经此穴顺利传输,则承泣穴外输的经脉气血就会因本穴的闭塞而上积于头颈部使人致死,但缺盆穴外溃后则不会造成经脉气血阻塞于头,故言缺盆中满痛者死,外溃不死。
13 气户
【穴义】 胃经与外界气血交换的门户。
【名解】 气,指本穴调节的气血物质为天部之气。户,古指单扇门,引伸为出入的通道。气户名意指本穴为胃经气血与外界交换的门户。本穴物质为缺盆穴地部传来的经水,因本穴位置较胃经上部诸穴更近心室火炎之区,流至的地部经水会更多更快的气化并由胃经传至身体其余各部,是胃经与外界气血交换的门户,故名气户。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少量的地部经水和经水气化的大量天部之气。
【运行规律】 地部经水在本穴大部分气化为天部之气,天部之气一方面充补胃经,一方面传向胃经以外的天部层次。
【功能作用】 燥化胃经水湿,向天部输送阳热之气。
【治法】 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之。
14 库房
【穴义】 胃经的五谷精微在此屯库。
【名解】 库房,储物之仓也,地面建筑之物也。库房名意指胃经气血中的五谷精微物质在此屯库。本穴物质为气户穴传来的地部经水,因胃经经水有缺盆穴的溃散、气户穴的水液气化,流至本穴的地部经水较为干枯,经水中所含的脾土微粒则因无水的承载运化而沉积于胃经所过之处,如在库房存积一般,故名库房。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地部的脾土微粒及天部之气。
【运行规律】 脾土物质堆积穴周内外,天部之气则散于胃经之外。
【功能作用】 存储脾土微粒,燥化脾土水湿。
【治法】 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之。
15 屋翳
【穴义】 胃经经气在此形成天部的气体摒障。
【名解】 屋,地面建筑也。翳,古指用羽毛做的华盖或遮蔽之物,此指穴内物质为卫外之气。屋翳名意指本穴有地部气化之气为胸部提供卫外摒障。本穴物质为库房穴传来的地部经水,乃库房穴地部脾土外渗之液,在本穴处受心室外传之热而气化为气,性湿浊,所处为天之下部,如胸部的卫外摒障,故名屋翳。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天部之气,性湿浊。
【运行规律】 由本穴输向胸膺各部。
【功能作用】 散化胸部之热,为胸部提供阳热之气。
【治法】 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针出气或凉药水针。
16 膺窗
【别名】 膺中。
【穴义】 胸腔内的高温之气由此外出胃经。
【名解】 膺,胸也。窗,空孔也。膺窗名意指胸腔内的高温之气由此外出胃经。本穴位处乳之上、胸之旁,地部有孔隙通道与胸腔内部相通,如胸腔与体表间气血物质交流的一个窗口,故名膺窗。膺中名意与膺窗义同,中与外相对,指胸腔。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高温气态物。
【运行规律】 气态物由胸腔内部外出体表胃经。
【功能作用】 减卸胸腔内部高压,释放胸腔内部能量。
【治法】 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之。
17 乳中
【别名】 乳首,当乳。
【穴义】 五谷生化的乳汁精微输出之所。
【名解】 乳,乳房也。中,正也。首,头也。当,正对也。乳中、乳首、当乳名意皆指本穴为乳头标志,无它意。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气态物。
【运行规律】 气态物质由天之下部上升至天之上部后液化冷降。
【功能作用】 男子为定位标志,女子为喂乳之用。
【治法】 寒则灸之,热则凉药敷之,无针。
【注】 乳中为乳汁外出之处,乳汁为液态物,而乳头在人体坐标系中位处高位,何以人体的液态物能从高位而出?这是因为人之乳汁为精血所化,精血性热,在体内的运动变化是气化过程,气化之气由地部升至天部,此气上升天部后又冷却液化,液化之乳则在人体系统的内部高压作用下外出乳头(乳孔在张开的情况下致使内外存在压差),此即是乳汁能从属气的层次外出体表的原因。
18 乳根
【别名】 薛息。
【穴义】 胃经中的脾土物质在此屯驻。
【名解】1)乳根。乳,穴所在部位也。根,本也。乳根名意指本穴为乳房发育充实的根本。本穴物质为胃经上部经脉气血下行而来,由于气血物质中的经水部分不断气化,加之膺窗穴外传体表的心部之火,因此,本穴中的气血物质实际上已无地部经水,而是火生之土。由于本穴中的脾土微粒干硬结实,对乳上部的肌肉物质(脾土)有承托作用,是乳部肌肉承固的根本,故名乳根。
2)薛息。薛息,歇息之假用也,亦为停驻之意。薛息名意指胃经气血物质中的脾土微粒在此停驻,故名。理同乳根之解。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脾土微粒及气化之气。
【运行规律】 脾土微粒存留穴周内外,气化之气循胃经疏散。
【功能作用】 燥化脾湿。
【治法】 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之。
【注】 库房与乳根为调节乳肌的二个重要穴道,若单纯为胃气不足所致的乳房扁平细小或乳房下坠,取此二穴作隆胸治疗有奇效。
19 不容
【穴义】 胃经的地部经水由此通过。
【名解】 不容,胃经的气血物质本穴不为容纳也。本穴位处乳之下部,所受气血乃胃经上部区域脾土中的外渗水液,至本穴后因无外界之热使其气化转变,其运行只是单纯的循经下传,故名不容。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
【运行规律】 循胃经下传承满穴。
【功能作用】 承传胃经的地部经水。
【治法】 寒则点刺出血,热则泻针出气。
20 承满
【穴义】 胃经经水在此满溢。
【名解】 承,受也。满,满盛也。承满名意指胃经的地部经水在此满溢而行。本穴物质为不容穴传来的地部经水,因本穴所处为腹部肉之陷,故而地部经水为屯积之状,又因本穴肉陷也浅,经水一注即满,故名承满。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
【运行规律】 循胃经下传梁门穴。
【功能作用】 存储胃经腹部的地部经水。
【治法】 寒则点刺出血或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21 梁门
【穴义】 胃经的地部经水在此被约束。
【名解】 梁,屋顶之横木也。门,出入之通道也。梁门名意指胃经的气血物质被本穴约束。本穴物质为承满穴传来的地部经水,本穴为腹部肉之隆起(脾土堆积)处,有约束经水向下流行的作用,经水的下行是满溢之状,如跨梁而过,故名梁门。(承满穴的经水是从上流下,何以梁门穴的堆积脾土能阻其下行?提问是站在地球重力场的角度看,若站在人体重力场的角度看则梁门穴的隆起部位为高地势,下行之水故而被阻。)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
【运行规律】 循胃经下传关门穴。
【功能作用】 约束胃经的地部经水并使其维持一定的数量。
【治法】 寒则泻之或点刺出血,热则补之或水针。
【注】 承满与梁门为一组对穴,它是调节中焦水湿的要穴。
22 关门
【别名】 关明。
【穴义】 胃经中的脾土物质在此屯驻。
【名解】1)关门。关,关卡也。门,出入的门户也。关门名意指胃经中的脾土物质在此屯驻。本穴物质为梁门穴传来的地部经水,其水为满溢之水,量小,但因其由上而下,故有脾土微粒随水而下。经水传至本穴后,由于受腹内部的外散之热及胃经区域自身之热,经水气化为枯竭之状,脾土物质随之屯驻,如被关卡一般,故名关门。
2)关明。关,关卡也。明,明白可见也。关明名意指胃经中运化的脾土微粒明白可见。本穴物质为梁门穴传来的地部经水,受腹部外传之热后而不断气化,水液气化干涸后随经水冲行的脾土微粒变得清楚可见,故名关明。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脾土微粒及地部经水。
【运行规律】 脾土微粒屯留穴周内外,经水则循胃经下行。
【功能作用】 固化脾土。
【治法】 寒则补而灸之,湿热则泻针出气。
23 太乙
【别名】 太一。
【穴义】 胃经气血在此形成强盛风气。
【名解】 太乙。太,大也。乙,卯木也,风也。太乙名意指胃经气血在此形成强盛风气。本穴物质为关门穴传来的水湿云气,因其较为滞重,运行是从关门穴的天之上部传至本穴的天之下部。水湿云气至本穴后,因受腹部外传之热的作用,水湿之气膨胀扩散形成横向运行的强盛风气,故而本穴名为太乙。太一名意与太乙同,一通乙。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天部强劲的风气。
【运行规律】 风气循胃经向穴外传输。
【功能作用】 除湿散热。
【治法】 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24 滑肉门
【别名】 滑肉,滑幽门。
【穴义】 脾土微粒在风气的运化下输布人体各部。
【名解】 滑肉门。滑,滑行也。肉,脾之属也,土也。门,出入的门户也。滑肉门名意指胃经中的脾土微粒在风气的运化下输布人体各部。本穴物质为太乙穴传来的强劲风气,而本穴所处的位置为脾所主的腹部,土性燥热,在风气的作用下脾土微粒吹刮四方,脾土微粒的运行如滑行之状,故名滑肉门。滑肉、滑幽门名意与滑肉门同,幽为隐秘之意,指脾土微粒的运化不易被觉察。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天部的风气及风气中夹带的脾土微粒。
【运行规律】 脾土微粒随风气输散胸腹各部。
【功能作用】 运化脾土。
【治法】 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