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顾准日记-第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在发电容量为6000KW,扩充的10000KW,本年六月可以发电;届时东岳
也就可以有电,信阳本地和信属各县的工业也应有巨大发展。河南总的前景更为宏伟:
河南全省各电容量现为500000KW;三年内将扩充达1500000Kw。到1
975,即第四个五年计划之末,当可达3000000(我的估计)KW。又据李副
政委和王副政委两次报告,六年内河南全省新建大厂达83所,新建焦作到湖南的第二
京汉线,又《河南日报》载,渭河到南阳的地方铁路已经通车。
    这一切和备战都有关系。八方风云汇中州,苏修窥伺,颇类辽金;美帝日帝若有动
作,河南又是紧靠前线的后方,所以这是三线建设的重点地区,又是巨大的屯兵点。由
河南建设推想全国,三线建设的中心如西南地区,规模当更为宏伟。建设和备战是一事
的两面,十年之后,祖国面貌当焕然一新了。
    千里淮上
    59年来商城,孤陋寡闻,此次来息县,对千里淮上有了一番新的认识。
    “走干走万,不如淮河两岸;要米有米,要面有面”。这是赵钟声同志引的息县民
谚,实际情况也确是如此。然而二十年来,淮上从来是南北对峙地区,从未成为重要经
济基地,原因既是政治的,也是自然条件的。主席指示:“一定要把淮河治好”,确是
颠扑不破的真理。
    治淮问题的症结,既在于把淮河上游一切水源都筑成水库,也在于中下游大办方田,
使平地沟恤相通,形成网状平原水库,同时抬高地面。这两者,仅用人力,都是无法想
望的事。现在大筑水库,可以说已经肯定。可是中下游的网状水库,以千里淮上的人力
而论,恐怕还不足以解决。假如北京地铁的掘凿机能大规模使用到这个地区来,可望迅
速有成。不此之图,而如曾希圣的空谈淮北三改,未必能望其有成。这一点,可以相信,
不出几年,必能逐步实现。因为淮上的自然条件如此优越,作为农业基地,前途如此有
望,水利加化肥,仅仅千里淮上。就可抵得世界上任何一个著名的谷仓。我国人口众多,
如果高产农业地区,一直只限于成都盆地、关中平川。长江和珠江三角洲、太行山山前
地带,和南方丘陵,那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对于千里淮上的锦绣河山所知较多,更加觉得我们祖国的宏伟壮丽。备战,要多发
展工业,也要发展农业。农业需要国家关顾之处极多,有赖于发展了的工业力量的支持
者更多。千里淮上,若有大量土方工程机械和大量的化肥,前途实未可限量。现在的问
题是农村自身的再投资力量不大,分配中照顾集体和积累较多,客观上又不免减缩反对
自发资本主义倾向的效果。这一点,既与分配有关,又与我几年来关怀的粮价问题有关
了……假日生活假日生活,紧张有逾劳动日。这一天,计:洗衣服五件,枕巾、袜子、
手帕四件。
    洗65年秀床上揭下来的垫被套一件。这件垫被套上还有血迹加粪迹,大概还是渤
海区旧物,二十年来未洗过的了。
    借张纯音布票二尺,买维尼伦混纺布30尺,做被里二个,准备把旧被套腾出来做
垫被套,又把65年汪阿姨缝在丝棉被一起的棉胎单独缝成一条薄被。后者缺少被面,
明年发了布票再买。
    这二条被里缩校
    改组箱子的内容,把随时准备动用的衣服集中在大箱子里,把随时准备应用的什物
集中在小木箱里,把鞋子等东西集中在旅行包里,腾出挎包,准备运输外出时携带。
    洗头、洗脚。这二件事,平时都难做到。平时,若晴天,可以利用中午休息的一小
时。晚上,既黑又冷,又总有活动,大体上是干不成什么事情的。
    这些“家务活动”,过去是写信给秀的资料,现在则“便纵有千种风情,待与何人
说”?旬日,梦寐中曾痛哭失声,醒来强自抑制,犹留呜咽……然而生机蓬勃。被服如
此补充,逐渐可以成套,用的是大量素白维尼伦混纺布,枕套被里都是。我国服丧从白,
这次整理起来小的被服,大体上可以用到我长辞人世之日,服丧从白,从古礼也……皮
板箱盖已和箱身脱离关系。明年探亲假去京,准备买皮箱两个,铁行军床一个。再活二
十年,要有一套东西。也想从新建立起一个鳏夫的家。66年春予秀信,说到“鳏、并
右”,66年在大韩继子六弟信,曾说到周口店的刮胡子刀盒被马蹄踩碎,云为镜破之
谶。经委大楼张老汉谈到一个离婚复婚的例子,道破当时我的心事。不幸此种想望竟成
泡影,谶语竟不幸而中,言之心碎……搭工棚并其他十二月二十日今天是“星期九”,
这一旬过得比较平实。劳动是搭工棚,有一次重要的会议是动员继续清查“五一六”。
九日之间,劳动时间算得最足也不过六天半。本地区情况的了解没有增加。“五一六”
问题,赵钟声副指导员的报告中,指出了这个组织的发展,是成本禹通过多条线索搞的,
这一点似乎还引起了一些震动。张曙光因姐夫故世请假返家,本周才到,十三日曾同车
运砂。“五一六”动员后的翌日,赵钟声副指导员来通知,北京要核实情况,一小时后
由宣传队一位工人师傅陪同去京。除此而外,并无重大事件。
    基建进展迟缓,搭工棚搞得也很慢。正规工程尚未开始,一因,第一基建区地点未
定,而且工程方案尚在讨论。今天下午,石工程师向经济所全体和在这里的文学所少数
人作了报告,排里进行了讨论。这样,连屋基的土方工程也还来不及进行。所以,这一
旬的劳动是松弛的。
    生活倒已经确实安定下来。明天准备把一条丝棉被整理一番——把渤海区的、65
年从秀床上揭下来的垫被壳子缝成丝棉胎壳子,把新缝成的被里子缝上去。本来想把那
条带红紫色的被面换下来,现在想少一些事,就这样缝上去拉倒。早饭后和午饭后的空
闲时间可以做一些事,假日就不会太忙迫。明天洗衣缝被,大概时间尽够用了。
    从此以后,也许要过一个漫长时间的平静的劳动生活的日子……交出了一篇社会宣
传队进驻一周年的思想汇报,以后写这样汇报的需要大概也会减少的……一九七零年迎
接七十年代元旦过去的十天,并不平淡,也并不平静。不平淡,是因为其间听了一次总
理在十一月二十八日军工会议上的报告,又除夕听了元旦社论。不平静,是因为发生了
这样一件事:三里河所址房屋要交出,江明去京收拾,托他照料书籍、手槁和卡片。又
正在这天的前一夜,深夜不寐,检讨了那种过平淡生活的想法,觉得还应该积极有所作
为。而这种积极态度,又因总理报告和元旦社论的启示而更加肯定下来。这就是我迎接
1970年,迎接伟大的七十年代的想法。
    今年以前,从来没有想过要迎接一个decade(十年)。50年在上海,60
年在商城,推而至于40年在上海,对于一个新的decade(十年)是没有什么敏
锐的感应的。其间,那个时候报章上,党内也较少成十年的设想。有这样的设想,始自
70年,我自己显然是受报章的感应。
    但是我的70年代确实也不同于过去任何一个年代。60年代,除62—64的短
短三年外,我过的是单独生活,不过那时至少还有一个实在或意想中的家——窝巢、后
方,或所谓lastrefugee(最后的流亡者),丧失它,实际上始自60年代
中期,连意想中也彻底丧失,则自70年代始。所以,我虽然决心要继续革命,而不免
有过平淡生活的想法,这是前十天的事情。
    25或26夜,深夜不寐,想了这件事。——不,这是记忆错误。深刻地想,这件
事在29,即请江明帮我收拾书籍卡片手稿开始的。三里河房子要交,我这个不稳固的
后方有连根拔掉的危险的消息,给我的最初反应是懊丧和可惜之念,其间也不免杂有不
久回京继续搞研究这种幻想的破灭的成分。细细想来,这不是继续革命的态度。要继续
革命,就要在任何环境下继续观察思考和研究。自暴自弃,何以对死者?——秀永离尘
世之际,究竟是怨恨我还是对我有所希望,也许我永远不能知道的了。然而秀实实在在
为我而死,我若不能有所作为,我的生命还有什么价值?
    就在29夜,听了总理11/28军工会议报告的传达。总理对于革命与外交,备
战与建设,作了精辟的说明:盖备战,为不作城下之盟计,备战亦为建设计,即柳宗元
所谓世人但知敌之害而不知敌之利之意也。68年秀永离尘世之际的dose(一次)
为内敌,69的dose(一次)为外敌,内敌则改为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后者之效力
当然十分信于前者,于是不但派性消除,而建设亦获得前所未有的动力。既如此,七十
年代当然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十年。总理又说,Apollo(阿波罗)登月壮举,我将
俟之二十一世纪,于此可见,现在的方向是解决尘世的问题。二十年已经过去,当然应
该急起直追。未来十年中,可望增长率大大超过50—60年代的日本……元旦社论更
十分强调“搞好斗批改”。确实,如果局限目光于经济,循首钢倡议前进也大致可以过
去了。然而经济与教改和文化不可分,循是以观,70年代第一年的任务确实十分艰巨,
盖政治、法律、文化、教育与夫全部意识形态领域,大破之后,就有待于大立。70年
代的第一年如此,七十年代的整个十年,在这个方面更是任重道远,波谲云诡。我既决
定要继续革命,我又胡可以妄自鄙薄?
    所以我决心在五七干校一面劳动,一面继续观察思考和研究。北京藏书,大体上已
经利用过:通过这些书籍,我眼界开阔到上下古今,今后有赖于这些书籍的,不过是引
证史实,引证百家,不致有文词上的错误而已,大体上theirmeaningha
dbeencaughtalready(意思已经领略了),即使这些书全部丧失,
我也写得出东西来了。手稿,比之要写的东西,幼稚肤浅,可以采用者少。卡片不外抄
摘与感想,有,当然好,丧失了,与丧失书籍手稿结果一样。一个人,用全生命写出来
的东西,并非无聊文人的无病呻吟,那应该是铭刻在脑袋中,溶化在血液里的东西。我
所要写的,没有书籍、卡片也可写,丧失它们,又何所惧。
    这里现在并不是可以写作的环境。但是这种状况不会长此下去。一年以后,有四人
一间的宿舍,有灯,冬夜可以取暖,其情状与大韩继后期相类。我要在那种环境下分篇
写出一些东西来,作为日后在良好环境下补充、扩大、延长、完满的基矗这就是我的打
算。
    以前也曾经有过许多不寐的长夜,想过一些想入非非的东西。下面把其中与来此后
见闻有关的东西写下来。
    千里淮上、治淮、治黄与中国大平原的农业十二月二十日自江口以北,伏牛、桐柏、
太行以东,泰沂以西,渤海东海海滨起,燕山之南的大平原为中国大平原,除皖北我到
得少些而外,冀、鲁、豫、苏到过不少地方。这个大平原是季候风区域,苦于黄淮之不
治,历来把它贬到低于宁沪杭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川西盆地与洞庭都阳滨湖地区。其
实如果黄淮治理得好,又能懂得因地制宜以蓄水排水的道理,这里应是最主要的中国农
业基地。这里本是中国文化发源之地,从历史观点说,它也应该起这样的作用。
    除广泛兴建山谷水库(例如海河上游各县,每个县应该有一个机械化的水库建筑队
伍,仿意大利亚平宁水区治理办法,由下及上以及于坡顶)而外,黄河应该修建成一个
合理坡度的分水岭上的河流;二侧,尤其是郑州以下的冀鲁豫金堤地区,应利用机械和
引黄灌溉的沉淀,修成宽阔的岗地,应该南水北调,引黄灌溉,又有绵密的入海排水河
流。曾经见过一篇文章,说黄河河身年年淤高,还应考虑黄河分流入淮云云,这是荒唐
的主张。中国工业化了之后,理当运用浩大的动力彻底解决古文化发源地的黄河流域。
北方苦旱,南水北调犹恐不足,何能引黄入淮?
    淮河,除山谷水库而外,应结合方田修成网状水库,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应用强
力掘凿机于农田水利,仅持人力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人力应该发挥作用,可以发挥作用
之处是岁修——挖河泥作肥料这一工作也应以机械为助。
    黄淮平原苦于三料俱缺,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大量供应燃料,而供应燃料的关键则
在于修建减低运费的铁路网。东起海州,西迄信阳、驻马店、深河、新乡、安阳、邢台
各点,应修筑五六条简易铁路,于是燃料可以运入农村,畜产品、农产品可以运出,这
块大平原就可以成为世界上最大片的精耕高产农业区。至于化肥、农电、机井等等,当
然不在话下。问题在于仅有这些东西,还搞不成一个农牧兼营的高产农区,至多把它变
成一个供应军粮的、还达不到繁荣农业水平的中产农区,而这两者则显然有极大差别的。
    经营这个大平原农业的经济效果,远胜于山区的治山治水。大寨型的农村是可贵的,
然而这块大平原的农产量却是无限的……关键在于大寨是三线农业,黄淮平原密进海边,
《十大关系》所说的工业的方针,其实是合于农业的。
    粮价问题仍是一个十分迫切的问题。惟有一个富裕的农村才能提供最大可能的积累,
见于《论联合政府》。
    问题的最后重点当然不在农业,而在于富裕的农村保证充足的粮食,hence
(从此),无限的就业扩大,hence(从此),把中国建成一个最大的工业国。竭
泽而渔,苏联可为借鉴。
    通货政策,应该提高农产品价格,而不应维持总物价于不变。这样,就说物价而言
是趋缓的,然而这是促进经济发展所必要,是工农报酬平衡所必要。当城市人力不足之
际,逐步小量降低粮价,即可一举而解决一连串问题——促进农业合理化,略略提高实
际工资水平,不必有什么工资改革吸引人力进入城市等等。
    这是开始时后退一步,然后更加飞速前进的方案。这个方案的实行,看来五年之内
甚至十年之内是不可能的。但是五年、十年之后,工业基础更比现在雄厚一些,又是实
行这个方案的有利条件——虽然这个方案在四五年前实行为最有利时机,现在也还可以
做。但是政治条件不具备……与粮价问题相联系的是房价问题……元旦决心会昨夜今晨
的辞旧迎新,七连学员游行二次,部分同志连夜草决心书,今晨二排七时集合讨论,八
时半开表忠心会,九时去指挥部专递全连决心书,行列整齐,旗帜和主席绣像飘扬,口
号震天,情状热烈,与在北京相同。元旦晨加餐,还至十时以后才开饭。
    元旦社论固然强调抓革命促生产,然而更加强调斗批改,包括整党建党大批判等在
内。70年任务,看来后者较前者更为迫切。由是,对于学部五七干校的任务又有了深
一层的理解。看来,上层建筑中的问题,目前重点在于整党建党,文教战线还未提到议
程上来。文教战线上的问题早晚要提到议程上来,这时就会出现一次文艺复兴。这个名
辞不确切,不仅在于内涵的不同,也在于其出现不见得是一次自天而降的狂飚,而是长
时期的和风细雨——不,应该说是整整一个化育万物的东风化雨的季节。
    所以,我应该安心乡居,安心劳动。今冬如可能,应该把还可以找得到的北京存书
和手稿一起装下来,真正准备在这里长期安家落户下去。
    论孤立主义的和平经济和战时经济
    一月二日
    粮价问题其实有一个前提,即一个一穷二白的国家的现代化,究竟遵循孤立主义的
和平经济途径呢?还是遵循战时经济的途径。历史上这个问题曾经有两个典型,很值得
检讨一番。
    十九世纪末期的美国经济遵循的是和平主义、孤立主义的道路。他们先发展农业,
在人力稀缺的基础上,以最高度的生产力发展经济,吸引人力,直到1940年的第二
次大战为止,他们在政治一直是孤立主义的。其实,到第一次大战结束时的1917年
为止,美国在经济上已居世界首位,然而在政治上他们甘愿居于配角地位,仍让大英帝
国处于世界政治的支配地位。“引而不发”,至第二次大战以后遂成为世界霸主。这样
做,美国经济的发展,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畸形与病态。他们的生产关系是资本主义的,
这当然是不可不注意的事情。但在生产结构上说,而不是在分配结构上说,这一点可以
姑置不论。
    20世纪20年代以后的苏联建设,是在和平时期按战时经济模型进行的建设。其
结果是众所周知的——苏联长期来成为国际军火商,农业停滞,消费品生产永远落后于
购费力的增长。这种经济上的畸形,延续五十年之后,简直成了苏联经济之癌,积重难
返,任何药方投下去,总要被政治因素所抵消——到现在,苏联海军已经游大全球,征
服太空的活动咄咄逼人,然而西红柿黄瓜面包的问题却迄今解决无望。所谓经济改革,
一碰到预算战争的压力,其预期效率不得不全成泡影……迄今为止,世界上还没有哪一
个经济理论家总结这方面的经验,把它提升到理论的高度。十八世纪末期,AdamS
mith(亚当·斯密)的世界主义的价值理论,曾经碰到List(李斯特)的国家
主义的生产力论的抵消。hsr(李斯特)的理论,实际上至今为止,还是一切发展中
国家经济建设的理论指导。二十世纪中期,marshall(马歇尔)的自由竞争十
全十美论,曾经受到Keynes(凯恩斯)的抵抗。Keynes(凯恩斯)理论自
命为世界主义的,实质上是国家主义的(他吹嘘重商主义并非没有道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