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48.痔疮点
【取法】在大肠俞附近找痔疮点,其点有的是红色的或棕褐色的,有的呈凹陷性点,总共之要找到与正常皮肤异常的点进行挑治。如找不到可在大肠俞进行挑治。
【主治】痔疮
【刺灸法】挑治
【治疗经验】
◎翟兴明、翟润民:用此术治疗痔疮,疗效可靠,多1…3次可愈。但要忌辛热之品,另外多吃青菜,保持大便畅通。
操作:局部消毒,用大号缝衣针或小号三棱针将皮肤挑开,并将皮内白色纤维样物一根根挑断,直至挑尽为止。术毕盖以消毒纱布,固定即可。如不愈过7…10天再在附近重挑l次。
典型病例:杨xx,男,29岁。患者习惯性便秘,嗜辛辣。自正月以来间歇性大便带血,曾在某医院检查为“内痔”。因不愿接受手术而求针灸治疗。于痔疮点挑治,只1次而便血止,复给予巩固1次,至今已年余未复发,经检查已愈。
49.胃脊
【取法】第12胸椎旁开5分处,正当华佗夹脊线上。
【主治】睾丸胀痛
【刺灸法】直刺
【治疗经验】
◎黎盛服、玛胜军:治疗睾丸胀痛,不论急性慢性,以胀痛较甚者疗效更好。每日针刺l次,一般1…3次即可告愈。若针感能循夹脊而下,过会阴而达患部,或针感由小腹而下直至患部,效如桴鼓。
操作:患者取俯伏坐位或俯卧位。以28号或30号2寸毫针,直刺0。5…1。5寸,以180…360度角轻缓捻针,得气后力求气至病所,至患部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再加速捻转增强针感后即予出针。
典型病例:黎X,男,23岁。1970年夏,睾丸胀痛,继复腰痛难忍。拟先止腰痛,压诊时,以12胸椎旁开5分处痠疼拒按,即以痛为腧,进针后气至病所,腰痛止而睾丸病亦愈。此后临床治病,几经验证,该穴可作为治疗疝痛要穴。拟名“胃脊”以便于病历记录。
50.三角灸
【取法】以患者两口角的长度为一边,以脐孔为顶点,作一等边三角形,使底边在脐下呈水平,两底角处是穴。
【主治】慢性泄泻
【刺灸法】隔姜灸
【治疗经验】
◎翟兴明、翟润民:凡慢性腹泻服药效不佳者,采用三角灸效果良好,多3…7天可愈。
操作:按取穴法标记,以生姜2片厚1分者置穴上,以中等艾炷灸之。一般5…7壮为宜。
典型病例:张xx,男,3岁。患儿因饮食不节,脾运失司,大便日6…8次已2月余,经服中药10余剂未效,并且该患儿服药非常困难,故采用三角灸,日1次,共5天愈。
51.脐中四边
【取法】仰卧,于神阙穴上、下、左、右各开1寸处取穴。
【主治】小儿泄泻
【刺灸法】直刺
【治疗经验】
◎吴家淑
操作:令患儿仰卧,属实热者,取28号1。5寸毫针,点刺或直刺0。5…0。6寸,快速捻捣2分钟,不留针;属虚寒者,用艾条温灸10…15分钟,使局部红润,腹中肠鸣,或腹部感觉舒适为度,每日施治1次。
典型病例:温x,女,2岁。腹泻2天,日便6…7次,水样便,色黄秽臭,小便短赤,身微热,饮食减少。诊查:面色红润,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腹平软。诊断:湿热泄泻。治法:清热利湿。取脐中四边穴直刺0。5寸,快速捻捣2分钟,去针,不扪穴。次日复诊:腹泻次数减少,大便稀薄,小便正常,喜进饮食。同上法取穴施治。三诊:腹泻止,取脐中四边点刺l次,以巩固疗效。共治疗3次,痊愈。
52.利尿穴
【取法】在脐下2。5寸处,仰卧,脐与耻骨联合上缘连线中心处取穴。
【主治】癃闭
【刺灸法】指压
【治疗经验】
◎吴旭初:产后或术后尿潴留患者,在用导尿术之前均可试用本法,大多有效。
操作:用手拇指用力按压(由浅至深,由轻至重)。
典型病例:徐XX,女,23岁。产后尿潴留1天多,下腹胀痛不适,经用此法l次成功,排尿1000ml,以后小便恢复正常。
按语:本穴在下腹任脉循行部位,具有调理任脉经气,通利膀胱之功效。但按压此穴时用力必须均匀,切勿用力过猛、操之过急,以免挤破膀胱,或发生其他意外情况。
53,胃下垂穴
【取法】上点在剑突下2寸,任脉右旁开5分;下点在脐下2寸,任脉左旁开1。5寸。
【主治】胃下垂
【刺灸法】平刺
【治疗经验】
◎王世礼:运用泻法,治疗轻、重型胃下垂,轻者针1…5次治愈;重者针5…20次治愈,隔日针1次。
操作:用1。5寸…8寸28号毫针,自胃穴进针5分深,然后沿脂肪层平刺,透向下垂穴,待针尖透向皮下时,木者右手持针向一侧方向捻转,同时术者左手中指轻压针尖,右手将针向上提,使针尖滞针,右手提针,压手压胃下界,令患者屈腿,胃向上蠕动时,令患者伸屈腿,臀部向上抬,左手向上移动,待患者自感胸腔饱满时,令患者向右侧身,5分钟后,再转身仰卧取针。
典型病例:姚xx,男,58岁。经胃钡餐照片,确诊为Ⅲ度胃下垂。患者胃痛,吐酸,腹胀,下腹作坠,纳差进食后呕吐,每日进200g流质食,体质消瘦,头转动则即晕倒,大便溏,每日2…3次,小便正常。针刺4次,症状全消失,饮食增加至550g。为巩固疗效,继针3次,1月后胃钡餐照片示痊愈。
54,胃下垂点2
【取法】上点位于剑突下3cm向左旁开1。5cm处,相当于幽门穴或不容穴,下点位于脐旁1。5cm处,相当于肓俞或天枢穴处。(图100)
【主治】胃下垂
【刺灸法】平刺
【治疗经验】
◎王燕恩:用长针治疗胃下垂显效。
操作:做好病人思想工作,解除恐惧思想,排空大小便,准备好腹带及垫巾各1个,8…9寸26号长毫针1支,75%酒精消毒棉球。病人取仰卧位,医者在患者左侧,常规在进针点处消毒后,迅速进针约0。2…0。5cm后于皮下倒针,手持针柄向止针点处沿皮横刺,针达腹中患者有痛感,当针达止针点时有下腹坠感,此时加大针感,左手摸按针尖,右手迅速施展手法,使针尖部形成滞针状态,右手提拉针柄,左手虎口对准针尖并向上推按胃底部持续5分钟随胃向上移动,这时下腹出现皱纹,感到腹空,即诊下腹有空音出现。将针柄抬高提拉7…8次,令患者抬臀部3次并左右翻身1次,稍停后顺针后起针,酒精消毒针孔后,用备好的腹带垫巾把下腹加压固定,休息10分钟后即可自行活动。
1周针刺1次,6次为l疗程,根根自觉症状和物理检查情况进行X钡餐透视复查。
典型病例:杜xx,女,32岁。自觉上腹部坠痛食欲不佳,每日进食300g左右,伴恶心倦怠,体重由65kg下降到55kg,饭后平卧症状见轻,经X线钡餐透视胃下极在髂脊下10cm,诊为Ⅱ度胃下垂。经长针2次后症状消失,精神恢复,食量大增,每日进食600g,为巩固疗效共针1疗程后X线拍片复查,胃恢复正常范围。
55.胃上
【取法】此穴在脐上2寸左旁开4寸处即是此穴。
【主治】胃下垂
【刺灸法】埋线
【治疗经验】
◎方选书:穴位穿羊肠线埋藏法治疗胃下垂获效。
操作:穴位处皮肤常规消毒后,用2%普奴卡因2…4ml(需作皮试阴性方可注射)作穴位局部麻醉,再用三角全层缝合针将2…4号铬制羊肠线从胃上穴左侧到右侧穿过,剪断羊肠线埋藏于肌层,1次不愈者,可隔2星期再进行第2次,依此类推。如羊肠线未被吸收,则不宜进行第2次,若羊肠线已被吸收,则可按原穴位进行手术,术后覆盖无菌纱布,以胶布固定之。要经常询问及检查埋线情况,如局部红肿热痛,则用消热解毒药物、或用西药广谱抗生素及外贴消炎药膏治疗。
典型病例:
姚xx,男,48岁。每次进食后,即感腹胀或呕吐,身体异常消瘦已10余年。虽经多种方法治疗,均不理想,于1981年5月到院就诊,钡餐透视:胃下垂3cm,经穴位埋线3次,症状完全消失,恢复健康。
注意事项:选位要准确,羊肠线必需埋在肌层,但不能穿透腹膜。要严守无菌操作。术后20…30天不做体力劳动,注意清洁卫生,吃富于营养而易消化的流质或软食。禁吃一些刺激性食物。孕妇、体质衰弱、有过敏史、有皮肤病、或正在发烧的病人不宜用此法。
56.下玄关
【取法】耻骨下缘、阴蒂头两旁约1横指处(多数患者按之有凹陷约如豆许)压之有明显的痠感或痠胀、痠痛是穴。
【主治】⑴妊娠呕吐 ⑵乳腺病
【刺灸法】指压
【治疗经验】
◎刘长修:本穴为我家世代相传之经验秘穴。不用针灸,以指点压即产生调升降、理气机、平冲逆、排浊邪的良能。临床除用于主治妊娠呕吐、乳腺病(乳腺炎、乳腺小叶增生、经前及非经期的乳房胀痛等)证候外,凡属升降失常、气机逆乱或清浊相干变生的诸证,如脐腹痛、眩晕、耳鸣、胸闷腹胀、气逆喘满等症,点之均可应手获效。
操作:用两手中指同时点压该穴(向上用力)即产生较强的痠或痠胀、痠痛感是为得气(得气随即获效)。若不得气,可稍加旋按。得气后按压不动1…3分钟即可。
典型病例:廉xx,女,26岁。妊娠2月,呕吐不能进食。在本院住院,连续输液半月呕吐暂得控制,停药1天呕逆复作。于1088年7月26日来我所就诊。遂点下玄关,得气呕逆即止。随即进食如常。2天后情志影响又复呕吐,再点该穴即止。嘱患者凡遇反复即自点该穴。遂获痊愈。
沙XX,女,27岁。产后20余日,突然感到全胸均向两乳房内抽搐。小儿吮乳后(乳内空时)抽搐尤甚。乳晕部搐成较深皱沟,偶有刺痛。在市X医院用中西药物治疗无效,于1989年7月20日转来我所就诊。遂点下玄关,其痛搐均应手消失。为预防其反复将该法教于患者自点。
57.篡间(双侧)
【取法】肛门周围11点和1点距肛缘3分处。
【主治】⑴前列腺炎 ⑵前列腺增生
【刺灸法】直刺
【治疗经验】
◎阎世舫:治疗前列腺炎及其增生疗效较佳。特别是急性者效果满意。
操作:体位取膀胱截石位或侧卧位,曲膝呈35度,肛门暴露于外,会阴三角处以红汞液消毒,行肛诊触摸前列腺体,同时右手持针进入穴4…5寸许(勿刺入直肠),至针下沉滞且有阻力(刺入腺体)即中穴位,对针感不佳者,可行手法以助得气,留针30分钟。
典型病例:高x,男,43岁。肛诊前列腺体如鸽蛋,质地平滑,松软。肛门坠痛,小腹不适,小便灼热而数,遗精,阳萎,性欲减退,形羸,气怠,少力。经此穴治疗5次后,肛门坠痛、遗精、小便灼热已消失,而后改作每星期2次,共取本穴治疗50次痊愈。
吴xx,男,59岁。患小便不利7年,病无瘥时。肛诊前列腺增生大如鸡蛋,质地平滑,松软,超声波测定残余尿60ml。患者面青黑不润,纳呆,惫态羸形,小便窘急而不通,取篡间穴针后而小便10Oml,经用此穴治疗60次病愈,随访5年未发。
按语:前列腺增生或炎症其病变在前列腺体。针入本穴4…5寸正刺中前列腺体。会阴部位乃督脉经气输注之处。督脉者夹脊络肾合篡间(会阴),祖国医学认为前列腺属肾的范畴,故篡间穴具有舒解局部,调节整体,治疗肾之虚实病变的作用。
58.环阳穴
【取法】髂骨上棘与第2骶后孔连线的中点。
【主治】坐骨神经痛
【刺灸法】合谷刺
【治疗经验】
◎高洪宝:此穴治疗坐骨神经痛、下肢关节痛以及腰痛等疗效甚好,隔日治疗l次,轻者2…3次治愈,重者4…8次即愈。
操作:用28号3寸长毫针,以《内经》“合谷刺”方法,从该穴向斜下方刺于肌肉间得气后必须使针感传导到足底,然后提针至皮下再向其左右斜刺如鸡足形,留针30分钟,在留针期间,每隔10分钟运针1次,共运针3次最后起针。
典型病例:杨XX,男,42岁。患者左腿因受寒而疼痛已7天。疼痛由左臀部开始,并沿坐骨神经分布区域放射,呈针刺样疼痛,阵阵加剧,行走困难。臀中部、腘窝、小腿外侧中部有明显压痛,小腿中下部冰冷,脉沉弦,苔薄白。取环阳穴用合谷刺方法治疗,共治3次而愈。
注意事项及禁忌:局部有肿瘤疾患者勿针。孕妇禁针。有出血性疾患者禁用。
59.下秩边
【取法】患者侧卧位,伸直小腿,屈曲大腿,屈膝为130度,胸部稍向前倾斜约10度(体位必须正确)。以髂前上嵴与股骨大转子高点连线作为一边,另两边向骶尾方向划一等边三角形,在其两边相交处即为下秩边穴。体胖者可向骶尾方向下移1…2cm。
【主治】尿道痛、尿道炎
【刺灸法】直刺
【治疗经验】
◎祁越:此穴治疗尿道炎、尿道痛有理想的疗效,每日针1次,轻者1…2次治愈,重者3…5次即愈。
操作:用28号5…7寸毫针直刺进针,针感必须传向下腹及前阴并有明显抽掣感,如感应不著可以拇指前捻至感应明显后,留针l分钟后拇指后捻,恢复原位即出针。双侧同取。
典型病例:张xx,女,38岁。患尿道炎7年,排尿时尿道针刺样疼痛,痛甚则双眼泪出。多次作尿常规检验,尿培养均正常。予针刺下秩边(双),次日复诊尿痛已止,连针3日(次),尿道痛治愈。
注意事项:针刺前嘱患者排尿。孕妇禁针。不可久留针,否则可有较强的后遗感。
按语:下秩边穴是师怀堂老中医多年来治疗偏瘫、腰腿痛、肛肠病、生殖系统疾病的常用效穴。笔者学习后屡用屡效,对尿常规检查有、无异常的尿道痛均有良效。气至病所是取效的关键,本穴应严格按照要求取穴、进针,感传直达前阴、尿道方可获效。
60.环上穴
【取法】自尾骶骨至大转子取一连线,连线中点上2寸即环中穴,环中穴的外上5分处即环上穴。体位采取侧卧位,下腿伸直,上腿屈曲,上身稍向前倾(如取环跳穴时的体位)。
【主治】子宫脱垂
【刺灸法】直刺
【治疗经验】
◎毕福高:一般脱垂程度重,病程时间长,年龄大治疗效果就差,相反,脱垂程度轻,病程时间短,年龄小者其疗效就高。
操作:用26号6寸长的毫针,以90度角直刺4…6寸深,针尖向子宫体方向刺,手法以提插为主,用雀啄式点刺手法,可产生触电样针感放射至前阴部和少腹部,针至有感觉为度。一般针2…3次子宫脱出就有明显的上提感。每次针l侧,每天1次,两侧穴位交替使用,不留针,不捻转。
典型病例:张x,女,26岁。因习惯性流产而造成子宫脱垂,已有4年余。经常使用宫托,否则劳动、走路都有障碍。采用深刺环上穴治疗6次,宫体恢复正常位置而痊愈。
注意事项:在扎针前叫病人先排尽小便。进针后以提插为主,不留针,绝不捻针。针刺深度要视患者的体质胖瘦和针感灵活掌握为宜,不宜针刺过重,否则会引起少腹疼痛。
61.新环跳
【取法】臀裂旁开3寸。
【主治】坐骨神经痛
【刺灸法】直刺
【治疗经验】
◎秦丕述:此穴用粗长针治疗坐骨神经痛所致下肢痛和偏瘫,疗效满意。
操作:用lmm粗、6…8寸长针,直刺进针,得气后用泻法运针,有触电感较重放射至足尖。留针5…10分钟或不留针强刺激半分钟。
典型病例:马XX,男,48岁。因抬家俱而致腰腿痛1年余。曾用中西药物治疗无明显疗效。针灸1次后当日减轻大半,翌日症状全消。
62.脉根
【取法】第2骶椎棘突下旁开3寸下5分凹陷处(相当于胞肓穴下5分处)。
【主治】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束日灸法】直刺
【治疗经验】
◎张怀忠:对慢性的脉管炎、坐骨神经痛有效。
操作:用28号4寸毫针,以挟持进针法将针刺入穴位后,结合脉管炎的发病部位,在患者的配合下,用提插手法找向下肢末端传导的针感(针尖微向内上方,针感多向下肢内侧过足心至趾末,针尖微向内下方,针感多沿下肢后侧至足趾末端,针尖微向外上方,并稍加深刺入,针感多沿下肢前侧,过足背达趾末;针尖微向外下方,针感多沿下肢外侧达趾末),使针感达病变部位,然后再作补泻手法。对实热证运用向外方向刮动针柄的弧度刮针法(泻法),连刮针柄10次左右。对虚寒证运用指甲向内方轻刮针柄3…5次(补法)。对虚实兼证可用平补平泻法(即指甲往返刮针法)调之。作完以上补泻手法后即可起针。
典型病例:冯xx,男,42岁。1年前因右小趾破溃向上扩散,于某医院在股骨上1/3处截肢。近1月前又见左足麻凉加重,继而疼痛难忍。左足拇趾破溃坏死面达1xl。5cm,周围呈暗紫色,查左足背,胫后动脉搏动时有时无,抬高试验阳性。诊断:血栓闭塞性脉管炎Ⅲ期I级。经用此法针刺治疗(配用中药“一效膏”外敷),15次后疼痛明显减轻。针刺22次时,创面缩小,足色由暗紫变为紫红,皮温好转。共针刺32次足背、胫后动脉搏动有力,皮色皮温基本正常,静止痛消失,创面愈合,布格氏试验转为正常,体重增加。共住院83天痊愈出院,2年后随访疗效巩固。
63.二白
【取法】间使、郄门二穴的中间,肌腱旁再开一穴,两穴相平,名二白。
【主治】痔疮
【刺灸法】直刺
【治疗经验】
◎彭静山:治疗外痔效果好,内痔亦有效,但不如外痔的作用良好。
操作:常规消毒,以2寸28号针刺入1。5寸,一般用平补平泻手法,有热者则使用泻法,留针15分钟。
典型病例:赵xx,男,55岁。外痔多年不愈,时常发作,肛门痛,甚则出血。检查:形体一般,面色微赤,舌质赤无苔,脉数,右寸较甚。属于大肠热盛下移于肛门,导致外痔复发。采用此法,找准穴位,用1。5寸28号针按常规刺入,使之得气,必两臂发麻,方能见效。留针10分钟,1次效,数次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