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星际强兵-第40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可惜,当时没有如此先进的技术。”

    艾米叹了口气,说道:“确实如此,只是在那个时代,在成千上万的文明陆续来到南阿尔法星系,而且都需要一块合适的生存之地的时候,我们显然没理由放弃一颗拥有大量水资源的星球。”

    “什么意思?”

    “在发现这颗星球之后,我们的先驱者,也就是那些为大部队开路,率先来到南阿尔法星系的逃难者曾经试图改造这颗星球的环境,比如通过增加大气里的二氧化碳含量,锁住一部分热量,确保即便在远日点上,气温也在冰点以上。当然,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利用我们已经掌握的技术,即原能技术,安装一个强大的能量源,为大气加热,让星球上的水在任何时候都不会冻结。只可惜,这些尝试要么失败,要么无法实现。更重要的是,一颗星球也解决不了问题。随着大部队到达,更多恒星系被发现,找到了很多环境适宜的星球,所以这里就不再是我们唯一的选择。”

    “你是说,这是在来到南阿尔法星系之后,发现的第一颗能够让我们生存的星球?”

    艾米点了点头,表示就是这个意思。

    杨屹苦笑着叹了口气,这完全在他的预料之外。

    “当然,这颗星球正是以风暴海洋出名。”

    “什么意思?”

    “风暴海洋是一座宝库,不过也是恶劣环境的根源所在。说得简单一点,这座占了星球表面积三分之二的海洋,反射了大量宝贵的阳光,导致气温很难升高。只是,风暴海洋里的水是无价之宝。”艾米长出口气,又说道,“就我所知,先驱来到这里的时候,用当时最先进的技术对风暴海洋进行了全面勘察,主要是水量。虽然大部分资料已经遗失,但是有足够的理由相信,后来将极境族安顿在此,很有可能就与先驱的勘测结果有关。很简单,大家都认为只有极境族才能够在此生存下来。”

    “恐怕未必如此。”

    “当然,还有其他原因。不管怎么说,极境族是银河系联盟的文明,虽然怪异,但是也是来自银河系,因此总得给极境族一个安身之地。如果不是极境族太过另类,我们也不会做出这样的安排。”

    “与风暴海洋有什么关系?”

    “如果说,我们无法在这里生存下来,那么极境族就不一样了。此外,这个安排也许跟长远打算有关。”

    杨屹眉头紧锁,不大明白的看着艾米。

    “在当时,没有人知道我们能不能在南阿尔法星系站稳脚跟,毕竟在发现那些适合我们居住的星球的同时,也发现了土著文明,而且一些土著文明已经掌握了很先进的科技,实力十分强大。不要说其他文明,即便是我们,也没有十足的把握能够战胜土著文明。如果在跟土著文明的战争中败下阵来,被迫离开南阿尔法星系,那么我们需要一个临时立足点,一个可以让我们为再次远征做准备的地方。显然,这里是再合适不过了。不但有着进行跨恒星系航行不可缺少的水资源,还远离南阿尔法星系的中心区域,而且很不起眼,根本不被土著文明重视。”

    “你是说……”

    “也就是说,我们需要控制这颗星球,却没有理由在这里耗费太多的资源,因此把该星球移交给极境族,就是最理想的选择。至少在当时,极境族能够在此生存下来。哪怕无法发展壮大,也会搞一些必要的基础建设。如果在将来的某一天,我们不得不再次远征,极境族搞的建设就很有意义。”

    “利用极境族?”

    艾米微微点了点头,又说道:“当然,也不只是利用。为了让极境族在此生存下来,我们也提供了必要的帮助。”

    “什么帮助?”

    “风暴星是我们在南阿尔法星系发现的第一颗有合适环境的固态行星,因此在接下来的几十年内,这里一直是我们的主要立足点,准确的说是难民的目的地。直到我们发现了第二颗环境合适的固态行星之后,那些逃难的飞船才得到分流。只是,在长大一百多年的安置时期内,这里一直承担收容难民的任务。简单的说,所有逃难到来的文明都将首先在这里得到临时安置,在找到了合适的星球,并且跟当地的土著文明建立起联系之后,才会离开。在经过了上万年的航行之后,很多飞船早已破损不堪,虽然其中一些得到修复,但是仍然有不少留了下来。再说了,在南阿尔法星系内部的短途航行,不需要太多的飞船,所以那些没有修复价值的飞船都被抛弃。”

    杨屹暗自一惊,眉头迅速跳动了几下。

    “安置时期过后,极境族掌握了这颗星球。为了让极境族在此生存下来,先驱者对一些遗弃的飞船进行改造,主要就是让飞船上的原能转换器能继续工作,从而在严寒之中制造出一块适合生存的区域。”

    “就在风暴海洋里面?”

    艾米点了点头,说道:“准确说是在风暴海洋的海底。极境族由水生生物发展而来,天生就能在水里生存。”

    “这……”

    “当然,这还不是全部。虽然有大量飞船被遗弃在这里,但是真正能够修复,还能够继续使用的并不多。也就是说,制造出来的生态圈并不大,只能勉强让极境族生存,根本谈不上发展壮大。等到各个文明陆续安顿下来之后,先驱回到了这里,向极境族提供了一些至关重要的技术,包括利用原能对星球的内核进行改造,从而利用地热加热海水,在冰层下面制造一个新的世界。正是如此,极境族才能在此发展壮大,并且将风暴海洋建造成南部大区最繁华的都市。至少在极境族离开这里,并且将母星设为禁区之前,风暴之城是南部大区人口最多的城市。”

    “等等……”

    艾米微微一愣,不过也闭上了嘴。

    “你说,风暴之城就在风暴海洋里面,而且十分繁华?”

    “虽然我没有去过风暴之城,但是就我所知,在极境族封锁南部大区之前,风暴之城是很多人向往的天堂。”

    “也就是说,当时的极境族已经掌握了极为先进的技术。”

    “算不上极为先进,不过也很不错了。”

    “那么,为什么没有改造风暴之星的环境?”

    “这……”

    “更重要的是,极境族已经是二流顶级文明了,而且独霸南部大区,就算母星有着非凡的意义,也没理由设为禁区。换个角度看,在成为二流顶级文明后,极境族更应该加强母星的地位,从而获得更多文明的支持与信赖。如果不是为了某个特别原因,极境族绝对没有理由离开母星。”

    “这……”

    “显然,这么做是为了保护某个秘密。”杨屹看了艾米一眼,又说道,“而且很有可能跟留在这里的东西有关。”

    “什么东西?”

    “你说呢?”

    艾米微微一愣,随即猛的一惊,瞪大眼睛说道:“你说的是那些飞船?”

    杨屹点了点头,说道:“显然,那些来自银河系,而且由人类科学家建造的飞船肯定有着非凡的意义。”

    “问题是,那是一万五千前建造的飞船,就算很先进,也比不上现在。”

    “或许跟科学技术无关。”

    “可是……”

    “当然,到底是什么,我们很快就能搞清楚。”杨屹淡淡一笑,说道,“如果这里是风暴海洋,那么我们此行的目的地就在我们脚下。”

    杨屹这么一说,艾米明白了过来,不过也有点担心。(未完待续。)

第七百八十九章 海底城市

    两人耐心等了一阵,在极境族的舰队撤走之后才继续前行,准确说是朝冰层下行进。

    虽然那些实力强悍的极境族军人已经离开,但是为了保险起见,杨屹与艾米没有用蛮力打穿冰层,因为极境族舰队在撤走的时候很可能留下了小型探测器,也就能够发现母星上的异常情况。还好,杨屹带上了一套人类远征军的标准作战装备,其中有一台由电池驱动的热能发生器。

    只是,两人低估了冰层的厚度。

    按照艾米所说,风暴海洋是极境族母星上最大的海洋,最深处超过五十公里。当极境族的母星运行到远日点的时候,只有在海底火山口附近有液态水存在。四千多年前,极境族在此安家落户的时候,银河系联盟的先驱就将一些遭到严重破坏,无法继续使用的飞船安置在几个大型火山口的附近,利用这些飞船的大型原能转换器,营造出了一些能够让极境族在恶劣环境下生存下来的小型生态圈。接下来的几百年内,极境族依靠这些小型生态圈在母星上生存下来,还逐渐发展壮大,最终成为二流顶级文明。也正是如此,这些生态圈肯定是极境族的圣地。

    只是,这些生态圈都在风暴海洋的海底,而且在最深处。

    现在,这颗星球已经运行到远日点附近,风暴海洋早已封冻。也就是说,杨屹与艾米前面是厚达数十公里的冰层。

    虽然对杨屹与艾米来说,打穿几十公里厚的冰层根本不是难事,但是只靠一台单兵使用的热能发生器在冰层上打出一条长达数十公里的通道,显然是个大麻烦,就算能做到,也需要花费大量时间。

    接下来的几个小时,两人只推进了不到一公里。以这个速度,打穿冰层要好几天。

    就算不会被极境族的守军发现,也不能耽搁这么久。很简单,要不了多久,极境族的守军就能发现,之前的异常原能波动来自一些探测器。只要极境族守军指挥官不是太笨,就能想到入侵者用探测器做诱饵,就是为了把他们引开。接下来,极境族守军肯定会封锁母星所在的恒星系,然后出动大军展开地毯式搜查。如果此事引起了极境族王室重视,肯定会派实力强悍的王室成员前来,还会加强圣地的保卫力量。就算杨屹与艾米没被发现,在几天之后打穿了冰层,到了极境族圣地附近,等着他们的也很可能是极境族的王室卫队,甚至是极境族女王。

    “我们得抓紧时间,再耽搁的话,恐怕后果难以预料。”

    艾米点了点头,表示明白杨屹的意思。

    “等下,我在前面开路,你在后面跟紧了,不要拉下。”杨屹长出口气,说道,“不出所料的话,那些守军留下了探测器,也许还有几个实力强大的家伙留在母星上,只是我无法感知到他们的存在,也许他们已经没再使用原能。也就是说,我们很快就会暴露行踪,所以只能一直向前。如果情况实在不秒的话,我们就要立即撤走。不管怎么样,我们不能就这么离开,怎么也得尝试一下。大不了,今后想别的办法来这里查个清楚。记住了,等下有任何异常情况都要立即告诉我。”

    艾米点头答应了下来,没有多说什么。

    杨屹也没再罗嗦,在艾米做好准备的时候,撑起了能量屏障,同时将一股原能集中在了双手之间。

    随着原能从杨屹手上射出,脚下出现了一道笔直朝下的通道。

    原能转换时释放出的巨大热量,瞬间融化了附近的坚冰,等于是在冰层上烧出了一条通道。随着坚冰融化与气化,通道里全是白茫茫的水蒸气。只不过,对杨屹来说,这些水雾根本不是问题。

    杨屹一马当先,艾米紧随其后。

    显然,对杨屹来说,打穿几十公里厚的冰层简直是轻而易举。

    几分钟后,两人穿透了冰层。

    与艾米说的一样,在冰层下方是一片汪洋大海,准确的说是一座建在海底的城市,还是一座早已废弃的城市。

    虽然最初的时候,极境族只能在先驱者建造的生态圈里生活,但是在经过了数百年的发展,特别是成为二流顶级文明之后,极境族的生存范围已经扩大到了整个风暴海洋,并且将整个海底世界都建造成了城市。鼎盛时期,这座海底城市生活着数十亿极境族的人,还有来自上万个文明的使节。只可惜,好景不长。几百年之后,极境族整体迁徙,母星也成了闲人免进的禁区,而这座宏伟的海底城市也就由此没落。数千年之后,这里剩下的也就只有残垣断壁了。

    目睹前方的废墟,杨屹也很是感叹。

    哪怕只是一片废墟,也能想像出,在四千多年前,这里是多么的繁华。只不过,并非人人都适合在此居住。

    关键就是,这座城市建在海底。

    “那边。”

    听到艾米的话,杨屹才回头朝她看去,随即朝艾米指的方向飞去。

    虽然海水的阻力很大,但是并没有成为杨屹与艾米的麻烦。事实上,两人身上都有能量屏障,也就没跟海水接触。

    不多时,前方出现了光亮。

    那是一座海底火山口,光亮来自岩浆。只是,火山口被一个巨大的能量屏障笼罩着,岩浆在到达火山口之后,受到能量屏障阻挡,没有从火山口里喷出来,而是迅速冷却,然后沉了下去。

    来到火山口附近,杨屹才看到,能量屏障来自火山口附近的地表之下。

    也就是说,产生能量屏障的装置在地下。

    此外,火山口附近全是坚固的熔岩,也就是冷却了的岩浆。显然,这座火山已经存在了很长一段时间,而且一直处于喷发状态,不断的向外喷洒岩浆。笼罩火山口的能量屏障其实不是为了阻止岩浆喷出来,而是在阻止能量流失。也正是这个能量屏障的存在,所以火山口的岩浆始终没有冷却。

    “是这里吗?”

    “应该是这里。”艾米微微点了点头,说道,“最初的时候,那些飞船都安置在火山口附近。虽然飞船上有大型原能转换器,但是受技术限制,不可能一直工作,需要定期进行维护与检查。为了确保生态圈里的环境,所以需要利用火山的能量。简单说,就是在飞船上的大型原能转换器进行维护的时候,由火山提供能量驱动生态装置运行,确保生态圈里的环境不会迅速恶化。也正是如此,才得用能量屏障把火山口保护起来。不出所料的话,飞船就在地表下面。”

    “我们从火山口进去。”

    艾米先是一愣,随即才点了点头,表示明白杨屹的意思。

    虽然在地面上打出一条通道不是难事,但是他们都不清楚飞船的具体位置,也就有可能破坏飞船。从火山口进去就不存在这样的问题了,至于火山里的高温,对两个拥有圣器的强者来说显然不算什么。此外,如果在地面上打洞,就会暴露行踪,至少会留下两人来过此处的痕迹。

    进入火山口,艾米紧跟着杨屹。

    虽然高温不是威胁,但是在火山口里面,艾米什么都看不到,而她对原能波动的感知能力明显不如杨屹。

    还好,杨屹知道该朝哪个方向行进。

    不多时,两人就从岩浆里钻了出来。仍然在火山内部,只不过是一个由某种特殊材料制成的巨大房间里面。

    “这……”

    “我们应该在飞船内部。”杨屹朝身后的那扇门指了一下,他们就是从那里进来的,只是艾米之前没有看到。“显然,制造飞船船体的材料能够承受岩浆的高温,而且飞船上有一套能量循环装置。”

    艾米点了点头,没有多说什么。

    他们确实在飞船内部,一艘在一万五千多年前建造,将银河系联盟的难民送到南阿尔法星系来的飞船。

    当然,这也是一艘由人类在一万五千多年前,用当时最先进的技术打造的飞船。

    因为在建造的时候,已经考虑到了跨恒星系统的远距离航行,所以这些飞船不但配备了功率强劲的大型原能转换器,还拥有完善的生态系统。简单的说,一艘飞船就是一个能够持续运行上万年的小型生态圈。只要飞船上的原能转换器还在工作,那么飞船上的生态圈就能正常运行。只不过,在建造这些飞船的时候,没有人知道恒星系统之间的浩瀚宇宙到底是个什么情况,比如有没有足够的原能,所以人类科学家在设计的时候就想到,必须提高能量的利用效率,也就为飞船配备了能量循环系统。简单的说,就是把损耗降到最低,充分利用有限的能量。

    至于制造船体的材料,特别是外壳的材料,不但极为坚固,还能耐高温,并且在温差巨大的环境下依然能够保持基本的物理特性。要不然,这些飞船也不可能在漫长的航行中保持完好。

    显然,这艘飞船的设计使用寿命肯定不止一万年。

    只要没有遭到破坏,也许这艘飞船上的设备还能持续运行上万年,甚至更久。其实,这足以说明,第二纪元的人类确实强大,掌握的技术也极为先进,不然不可能造出如此经久耐用的飞船。(未完待续。)

第七百九十章 扑朔迷离

    显然,杨屹与艾米对这艘飞船都算不上了解。

    虽然在此之前,杨屹已经通过其他渠道知道了这些飞船的存在,也有所认识,但是来到这艘飞船里面,有了直观的认识之后,杨屹依然大吃一惊。很简单,这艘飞船太大了,大得让杨屹都不敢相信。

    说得简单一点,这艘飞船不是埋在火山口下面,而是火山口。

    也就是说,火山口在飞船顶部,飞船本身就是火山!

    找到飞船的控制室,在启动了飞船的控制系统,调出了飞船的结构图之后,杨屹与艾米对这艘飞船才有了全面认识。

    当然,艾米的认识也因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飞船不是安置在火山口附近,而是这艘飞船本身就是火山,准确的说是这艘飞船打穿了地壳,深入到星球内部,将地壳下面的岩浆引了出来,形成了火山。更重要的是,是来自星球内部的热能维持了飞船的正常运行,而不是飞船上的原能转换器,即飞船一直在吸收与利用星球内部的能量。

    显然,艾米了解的那些历史未必就是实情。

    当然,在震惊之余,杨屹也觉得完全在情理之中。很简单,这是一艘供银河系联盟的文明逃命用的飞船。也就是说,这艘飞船不但需要飞越恒星系统之间的遥远距离,还必须让上面的乘客活下来。显然,没有足够巨大的尺寸,就无法安装驱动飞船的原能转换器,也无法配备能够持续运行上万年的生态系统,更不可能容纳足够多的乘客。只有足够巨大,才能带着上万、甚至数十万难民逃离银河系,并且让这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