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老夫子品评忍经-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么就会祸害他的家庭,危害国家。所以,君主应该掌握权柄,作福、作威,作为臣子就不能这样。所以说:〃权力对君主有好处,对臣子不利。〃

    周朝威烈王任命晋国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司马迁因而断言说:〃天子的职责,没有比礼更大的,礼没有比分更大的,分没有比名更大的。所以天子统领三公,三公率领诸侯,诸侯控制卿大夫,卿大夫治理土和庶人。高贵者凌驾于低贱者之上,低贱的遵从高贵的,这难道不是'利于分,不利于专'吗?〃

    唐朝周挥人朝作宰相,他向翰林学士韦澳询问道:〃有什么见教吗广'韦澳回答说:〃我只希望你不要专权,而且爵位的赐与、刑罚的施用,是君主的权力,天下之人怎么能分用它呢?不要因为自己的好恶喜怒来改变它,这样让百官各自执行自己的职责,天下就能治理好了。〃周辉认为他说的很有道理。

    唐朝李德裕向武宗进言说:〃制定工作职责,这是君主的权力,不是下面人所能做的。古时朝廷的大臣,各自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心里的念头从不越位。〃

    司马迁日:〃爵位奉禄的增减,生杀大权,是君主用来控制臣子的手段。〃

    西汉《贡禹传》说:〃家财万贯权势浩大,用眼『色』和气『色』命令别人。〃颜师古说:〃动眼『色』来示意,出气来指使人。〃因此,《严延年传》说:〃豪强都屏住呼吸。〃《史记·项籍传》写道:〃诸侯进人皇帝所在的辕门时,都跪着往前走,没有人敢抬头观看。〃东汉汉灵帝时,各郡都到京都送考察官吏的计簿,当时是司徒袁逢负责考察,几百个官吏都低头在庭中拜见他,没有人敢抬头观看。

    小人得志,为虎作张一苍头是当侍从的人。凡是在宫中做事的,住所叫做庐。他们的苍头侍从被叫做〃庐儿〃。〃加强本来就很强大的势力叫做'老虎又增加了翅膀'。〃

    司马迁说:〃小人的智谋足够完成他的好计,其勇力足够完成他的暴行。这就是老虎又长上了翅膀。〃

    西汉萧望之和王仲翁都是由丙吉推荐的。被皇上召见时,正是霍光把持朝政,别的人都攀附他,只有萧望之不攀附,于是不被重用。后来『射』策得了甲等,做了郎署小苑东门侯,王仲翁则当了光禄大夫、给事,进进出出,侍从大呼小叫,十分受宠,他回身对萧望之说:〃你为什么不肯附从众人而宁愿守门呢广'回答说:〃人都各自坚持自己的志向。〃

    西汉时鲍宣当了谏大夫,他曾经向皇帝上书说:〃外戚与宠臣董贤得到的赏赐太多,许多侍从因此而发财。〃

    将权力揽子手中是很愚蠢的行为一张良避势让权,因而能够明哲保身;杨李独断专权,以至于失掉『性』命和家庭。这难道不是说专权的人,实际上都是很愚笨的庸人吗?所以说:〃只有那些蠢人,才把权力揽人自己手中。〃

    据《崔镇传》载,唐朝宣宗时郑鲁、杨绍复、段环、薛蒙互相勾结,皇上决定事情老是参考他们的意见。当时人说:〃郑杨段薛权势炙手可势。〃所以白居易《咏兴诗》写道:〃我看有权势的人苦苦地被事务所累,表面上炙手可势,实际上胆颤心惊。〃

    唐朝的太平公主镇静机敏,长于权谋,诛杀张易之和韦氏,她都有功劳。皇上曾与她商量政事,宰相的升迁,全在她的一句话。推荐的人很快显贵起来的不可胜数,文武大臣大都归附于她,权势超过君主,门庭若市。唐玄宗开元元年,她试图谋反,被赐死,她的孩子和同党十几人被杀。

    越权行为一旦败『露』,必遭灭顶之灾一南齐萧衍对张弘策说:〃一旦祸事发生,里外全都土崩瓦解。〃

    据《七书·龙韬》载,太公说:〃迅疾的雷声使人来不及捂上耳朵,闪电完了人还来不及闭上眼睛。这是许先生引用这话来告诫专权作威作福的人,一旦大势已去,灾祸来得就像震耳雷声、炫目闪电,快得让你来不及躲避。〃秦国李斯的祖先是楚国上蔡人,他后来当上了秦始皇的客卿。一开始当延尉,后来当了丞相。他向皇帝上奏折要求烧书,有两人一起谈论《诗风书》的,都要杀头示众。于是杀戮读书之人,烧毁经术之书。李斯曾和宦官赵高伪造诏书,杀死了太子扶苏,后来和赵高闹不合,赵高向秦二世诬陷说:〃李斯的大儿子李由是三川郡守,与盗贼陈胜串通。而且李斯虽然住在宫外,可是权力比皇上还大。〃秦二世相信了他的话,于是把李斯投人狱中,用完五刑,在咸阳公开把他腰斩了。李斯被从狱中提出来时,对他的二儿子说:〃我想和你再次牵着黄狗,一起出了蔡东门去打野兔,可现在怎么做得到呢、'于是父子二人相对大哭,他被灭了三族。所以胡曾诗说:〃功成名就却不知道隐退,一直要等到杀头之日才明白。〃

    西汉的霍去病,是汉武帝时的膘骑将军,攻打匈奴有功劳,他的弟弟霍光做了大司马大将军,受汉武帝的遗托辅佐太子,遗诏上写:〃只有霍光忠实厚道,可以担当重任。〃并让黄门画了周公辅佐周成王,接受诸侯朝见的图画赏赐给他。他辅佐汉昭帝当政十四年。昭帝死,霍光迎接昌邑王刘贺人宫,当了皇帝。刘贺『淫』『乱』玩乐没有节制,霍光废掉了他,又迎立汉武帝的曾孙病已,立为孝宣帝,政权都归霍光。对霍光一万七千户人,一共赏赐黄金七千斤、钱六十万、杂『色』丝绸三万匹、上等府第一处。等到霍光死了,孝宣帝才开始亲理朝政。后来霍光的夫人和他的儿子霍云、霍山、霍禹等谋划废掉太子,事情被发现,霍云、霍山『自杀』,霍禹被腰斩。霍光夫人和她的几个女儿、兄弟都被杀头示众,家族遭到株连,因此被杀的有几千家。司马迁说:〃霍光辅佐汉朝皇帝,可以说是很忠诚的。但是却不能保护他的家族,这是为什么?这是因为权威、福分是君主的东西,臣子掌握它,长期不退还,很少有不遭到灾祸的。〃什么是赤族?杨雄《解嘲文》说:〃只想把我的车轮子染红,却不知道一旦摔倒会把我的家人染红。〃颜师古说:〃被杀的人,一定会流血,所以叫'赤族'。〃

    

老夫子品评忍经 9。势

    凭风行舟,一日千里,岂不快意!然而一味顺风而驶,忘却掌握舟船的方向,难道不会覆舟溺水!人的势力也是如此。人在得势时,可以步步登天;一旦失去权势,就会一落千丈。一个人的势力是瞬息变化的,朝得势还身居卿相,夕失势却已是布褐贱夫。早上的鲜花,傍晚就凋零了,这种变化易如反掌。熊熊大火会熄灭,隆隆雷声会消失,看着雷和火,有满耳之声,有耀眼之火,可是天收去雷声,地藏去火热。高位在家,鬼也会来窥视他的内屋。

    【处世忠告】

    朝荣夕淬,变在反掌

    不可过于放纵自己的行为一那些胆大妄为、凭藉势力的人,就像顺风行船,眨眼之间可以行驶千里,真是快啊!但是如果自己不经常警惕戒备,而是一意放纵自己的行为,就一定会有翻船淹没的灾难随之而来。

    《诗·大雅·桑柔》篇说:〃其何能淑,载胥及溺。〃此诗是芮良夫为周厉王而写的。周厉王胡作非为,残忍暴虐,败坏王业,使国家衰弱,还不及时痛改前非。他的行为使得诗人很忧虑。既然不能变得贤德善良起来,就只有和他一块淹死罢了。

    一个人的位势也是瞬息万变的一韩愈在《听颖师弹琴》一文中说:〃攀高到一定程度,一分一寸也上不去了,一旦失去势力,一落地则不止千丈。〃

    汉朝《班固传》说:〃踩在风和云朵交会的地方,投身在不安定的形势中,就会如早上还是美好的花朵,傍晚就焦枯了。福不满眼,祸却到处可见。〃所以北魏中书韩显中说:〃官位不稳定,早上的荣华傍晚就衰竭了。〃

    汉朝杨雄《解嘲文》说:〃当路的青云直上,『迷』路的委身沟壑。早晨大权在握,身为卿相,傍晚失去权势,身为匹夫。〃又说:〃我听说,熊熊大火要熄灭,隆隆雷声要消失。看雷和火,又响又实在,可是天收去它的声音,地淹留它的热力。

    无论身居何位,都要守身自正,不要过分一高位的人家,连鬼都在窥视他的房子。地位太高的人,其宗族有危险,自我守身的人生命安全。是说人得到权势身居卿相之高位,手『操』生死的权利,可是就像炎炎大火的热气,隆隆雷声的巨响,会向上进人茫茫的天空消失掉;等到一旦失去权势尸体被丢弃在山谷间没人管,就比平贱的一般人还不如。所以用权势地位所喻的雷火,是说它并不充实,非常不稳定。雷火在〃易〃中是丰卦,《象》说:〃丰是大的意思。太阳到了中天就下落,月亮圆过了就缺损。天地间的虚实,尚且随着时间涨落,何况人呢?〃一切事物丰盛就会衰败,这是必然的道理,用这来警惕自己,要守身自正,不要过分。又说:〃人在这个时候,应该像手中捧着一盆水一样小心谨慎,这样才不会有太满而流洒出来的危险。〃因此说:〃地位太高的人家族有危险,自我守身的人『性』命得以保全。〃又《月令》:〃仲春雷发出声音,仲秋雷藏起声音,夏季湿热,冬季天寒地冻。〃这难道不是天收去了它的声音,地藏匿了它的热力吗?这也是天地的规律,没有长久不变的事情。因此位居显贵重要地位的人,应该多加小心。

    

老夫子品评忍经 10。贫

    没有钱叫做贫,原宪没有生病;伯龙被鬼讥笑,贫穷原本命定。造物主的本意,是想用贫穷来检验有志气的人。于贫穷的境地仍能安贫乐道,这才是君子所为。百姓之所以没有永久传世的家业,是因为他们没有坚强的意志。只要不是用正当方法得来重金者,罕见的祸患便会突然降临于他的头上。

    【处世忠告】

    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无财谓之贫,学而不能行谓病一《庄子·让王》篇说:春秋时的原宪住在鲁国,一丈见方的房子,盖着茅草;桑校做的门框,用蓬草做成门;用破瓮做窗户,用破布隔成两间;屋顶漏雨,地面『潮』湿,他却端坐在那里弹弦琴。子贡骑着大马,穿着白大衣,里面是紫红的里子,小巷子容不下高大的马车,他便走着去见原宪。原宪戴着破帽子,穿着破鞋,倚着藜茎做的杖在门口应答。子贡问:〃呵!先生生了什么病?〃原宪回答道:〃我听说,没有钱叫做贫,有学识而无用武之地叫做病。现在我是贫,不是病。〃子贡因而进退两难,脸上『露』出羞愧的表情。〃

    贫贱也不能改变高远的心志一南宋的刘伯龙,是沛县萧地人。小时候很贫穷,等到长大了,先后当过尚书、左丞、少府、武陵太守,却更加贫穷。他曾经在家里慨然地召集手下人来计算十分之一的利息,这时忽然有一个鬼在旁边拍手大笑。刘伯龙感叹道:〃贫穷原本命定,我竟然被鬼笑话了。〃于是停止计算利息。

    宋朝的胡宿说:〃富贵贫贱,都是命中注定。我们应该修养自身等待时机,不要被造物主所嗤笑。〃

    孟子也说:〃贫贱不能改变他,这才是大丈夫。〃又说:〃如果上天将要把重大的任务交给这个人,一定先要使他的心志受到磨难,使他的身体劳累,使他的肌肤挨饿,使他的身子空乏,用事情来扰『乱』他的行为,这样才能使他动摇心志忍受『性』情,增加他所不能做的事情。〃这不就是所说的〃用贫穷来检验高尚的人〃又是什么呢?

    《论语》里子贡问因为贫贱而谄媚该如何看待,孔子回答说:〃倒不如贫贱而快乐。〃圣人说:〃贫贱而不馅媚的自我守身,不如安于贫贱以守道为快乐,并以此来忘掉贫贱。〃所以王勃《腾王阁序》说:〃所依靠的是君子安守贫贱,通达人事天意,处境很艰难反而越坚强,不舍弃青云般高远的志向。〃陶潜诗说:〃安守贫贱,从古时起就有黔娄。〃

    人无恒产却仍有恒心,才称得上士人一《孟子》说:〃如果百姓没有固定的产业,那是因为没有恒心;一个人,若放『荡』邪恶奢侈,就会无所顾忌了。〃在他看来,多数人由于没有可以经常营利的产业,又因为没有可以经常想到仁义的好心肠,所以就沉『迷』于放『荡』邪侈这些罪恶之中。孟子还进一步论述道:〃没有恒定的资产却有恒心,只有士人能这样。〃因为士大夫曾经学习过,知道礼义道理,所以虽然没有常生的产业,却仍有常常为善的心志。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一范仲淹在绕当太守时,有个书生上书拜见说:〃我自认为天下没有比我更挨饿受冻的人了。〃当时世人十分称道欧阳询的字,一本《荐福寺碑》墨本,价值千两黄金。范仲淹准备给这个穷书生拓一千本,让他在京城出售,纸墨都已准备好,一天傍晚雷击碎了字碑。原因是这人不能看清义理,安守贫困,希望得到价值千金的墨本,希望一下子脱离贫困,却不知道违背道义来强求,反而会导致字碑被雷击招惹了祸患。

    《庄子·杂篇》也讲述了类似的故事:〃黄河边有户人家很穷,他的儿子潜人河中得到一颗价值千金的珠子,父亲对儿子说:'珠子本是在龙下颔下面的。正碰上它在睡觉,你得到了珠子。若它当时醒了,你就会死无完尸成为粉末。'〃所以孔子说:〃富和贵,是人人想要的东西。但如果不是正道得到的,就不会长久。〃

    

老夫子品评忍经 11。富

    富有而爱好礼义,这是孔子的教诲;只图致富便不能施行仁义,这是孟子的告诫。大凡行仁义的完全可以保持幸福而消除灾祸,爱好礼义的完全可以保持已有的成就而防止失败。自恃富有而喜欢欺侮别人,子羽已观察到子哲的结局。富有而不骄侈的人很少,这是史鱼对公叔提出的深刻警告。庆封的富上加富遭到了上天的惩罚;晏子因明白〃富者不可妄益,益则取亡〃的道理,因富有如同布帛那样有一定的限度。富有不是罪过,但富有会招致灾祸。如果能够除去矜夸之态,去其鄙吝之心,消其心中之怒,禁其『淫』欲之心,则能保享五福。因此,一个人在拥有财富的同时,怎能不忍住自己的骄奢之心呢!

    【处世忠告】

    富而好礼,为富不仁

    以富有而爱好礼义来忘掉富有一《论语》记载,子贡询问富有而不骄横这个问题,孔子回答说:〃不如用富有而爱好礼义。〃圣人认为,以富有而不骄横来自守,不如富有而爱好礼义来忘掉富有会更好一些。孔子教育学生的这段话也值得我们牢记于心。

    孟子引用季氏家臣阳虎的话回答滕文说:〃要致富就不会施行仁义,要行仁义就不会致富。〃因为行仁义是遵从天理,要致富是放纵人欲,天理、人欲不能同时施行。孟子担心滕文公放纵人欲、丧失天理,特意引佣这话来表示,希望膝文公伸张天理,抑制人欲。

    行仁义可以增加福气、消除祸患一宋景公,因为天象不正,韦子三次提问,宋景公三次回答都自己责罚自己的错误。韦子说:〃你有三句遵行了仁义的话,天一定会奖赏你三次。今天傍晚星星一定会三次变换位置。你的寿命将延长二十一年。〃韦子的话真的应验了,这难道不是增加福气而消除祸患吗?

    王充在《论衡·非韩》一文中说:〃国家赖以存在的是礼义。段干木闭门不出,魏文侯十分尊敬他,经过他家时都要行礼。秦国军队听说此事,就放弃了攻打魏国的念头。〃又说:〃读书人的品行就是重视爱好礼义。魏文侯对段干木行式阎的礼仪,使强大的秦国军队撤退,保全了魏国的边境。因此段干木的品行是贤明的,魏文侯的重礼是高尚的。这难道不是〃施行礼义可以守住成果防止败坏〃吗?由此可见,仁礼的作用这么大,富有的人应该遵行而不要失去它,应该将之发扬光大。

    《左传》载,昭公元年,晋侯生了病,郑伯派公孙侨到晋国去问候病情。晋国叔向询问子晰为人如何,郑国人子羽回答说:〃他无礼而喜欢凌辱人,依仗他富有而轻慢他的上司,不会长久了。〃第二年秋天,郑公孙黑将要叛『乱』,要求让儿子印作市官。子产说:〃你不想想自己的过错,还有什么请求!不快寻死,司寇将要来抓你。〃七月壬寅,公孙黑被吊死,尸体被放在大街上示众。

    仗着富有傲视他人,是不能长久的一《左传》载,定公十三年,卫公叔文子上朝时请灵公赴宴,退朝后遇见史鳅告诉了他这事。史鳅说:〃你一定会有祸事的!你富有而国君贪婪,你将要有罪了!〃文子说:〃我不事后告诉你,是我的错误。既然国君已经答应了我,这怎么办?〃史鳅说:〃没关系。富有却不骄横的人很少,这你已经见过了。骄横于外而又不被杀死的人,我还没见过。〃十四年,公叔戌果然因为富有骄横获罪,逃到鲁国。以上故事表明,子羽、史鱼都有先见之明,富有的人没有不骄横的,骄横的人没有不灭亡的。仗着富有傲视他人,是不能长久的。拥有富贵的人可要多多考虑些话,体会它的深义啊!

    富有者因贪得无厌会自取灭亡一《左传》载,襄公二十八年,齐国庆封逃跑到吴国,聚集他的家族居住下来,比原来还富有。子服惠伯对叔孙穆子说:〃上天大概是让『淫』邪的人发财,庆封是又富了。〃穆子说:〃善人发财叫做赏,『淫』邪的人发财叫做祸患。上天将要使他遭殃。〃昭公四年,庆封被楚国人杀了。庆封的父亲庆克诬陷鲍庄,当时庆封谋划攻打子雅、子尾,事情被发现,子尾刺杀了庆封的儿子舍,庆封逃到吴国。子雅、子尾是齐国的公子。同一年,齐国姓崔的发动叛『乱』,公子们都失败了,等到姓庆的灭亡后,又召回了公子,都各自回到他们的领地。赏给晏子邶殿的六十个乡邑,他不接受。子尾说:〃富有是人人都想得到的,你为什么偏偏不要呢?〃他回答说:〃庆氏的城市能够满足欲望,所以灭亡了;我的城池不想满足欲望,加上邶殿就满足了欲望。欲望满足了,灭亡也就没有多久了。不要邶殿并不是拒绝富有,而是怕失去富贵。而且富贵就像布帛有边幅,应该有所控制,使它不致落失人手。〃这是说富人不能随意增加财富,否则将是自取灭亡。

    百般磨练克制自己的人才堪称〃大家〃一要想有所成就,所有人都应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