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实那也不算什么病的,诗凤欲言又止,脸上倏地染了一层酡红色,眼睛只盯着地上的黄黄绿绿的毛豆壳。不说那些了,诗凤岔开话题说,莫医生你等会在这吃饭吧。小病不治养大病,我知道他是什么病了。小莫观察着诗凤的表情,嘴角上浮出一丝暧昧的笑意,那病其实是最好治的了,就看你愿不愿意治好,我有现成的药方。诗凤的眼睛仍然盯着地上的毛豆壳,身子则慢慢地从小莫边上移开。就剥这些吧,诗凤抓过装毛豆的碗走到煤炉边,喉咙里突然响起了一声模糊的哽咽,我真够倒霉的。她把一碗毛豆往锅里一倒,又哽咽了一声,我为什么这么倒霉?有时候想想这日子过得没劲透了。
喂,你没打开炉门,怎么炒菜?小莫原地坐着,冷不防提醒了一句。诗凤就蹲下来把煤炉的风门打开了。
喂,锅里还没放油呢,小莫又说。
诗凤站起来到桌上去拿油瓶,发现油瓶是空的。倒霉,倒霉透了。诗凤一边嘀咕一边烦躁地晃着那只油瓶。我去帮你打油吧。你告诉我哪家粮油店最近。小莫站起来说。诗凤拿着那只油瓶没有松手,诗凤第一次抬起头直视着小莫,眼睛里已经一半是泪一半是火了,她的一只手很灵巧地背过去撞上了房门。诗凤的一句话出乎小莫的意料之外,小莫后来对别人说他当时其实并没有思想准备。
诗凤说,他六点钟回家。
小莫与布市街的诗凤相好的消息很快在香椿树街传开了,因为收购站有个女店员在护城河边亲眼看见了他们从树丛里钻出来。每当小莫从收购站进进出出的时候,女店员们都津津有味地盯住他看,说,小莫,又去钻树丛了?小莫就挥挥手说,钻,不钻白不钻,有得钻为什么不钻?那是秋风渐凉遍地落叶的季节,香椿树街的小莫沉溺在一场意外的爱情游戏中,每天行踪不定,人们在街上不再容易发现他无聊的空虚的背影。德高望重的莫医生被蒙在鼓里,他猜测儿子是在恋爱,但他确实不知道儿子恋爱的对象是布市街的有夫之妇诗凤。正如收购站的女店员们所预料的,小莫会惹祸的,她们坐在店堂里可以看到一出好戏。她们后来果然就看到了好戏。有一天三个粗壮的脸色铁青的男人闯进收购站,说要找姓莫的医生。女店员们就用手指后面的院子,男人三步两步跳过满地的破烂,嘴里先就骂起脏话,有个男人顺手操起了地上的一根拖把棍。女店员们发现来者不善,赶到后面一看,已经打起来了。令人瞠目的是三个男人袭击的目标是莫医生,莫医生老夫妻俩和来人扭在一起。莫师母尖声叫喊着,莫医生却脸色煞白,捂着额角上的一个血口说不出话来。女店员们拥上去拉架,一边喊小莫,东屋里没有动静,小莫肯定是出门了。女店员们突然想到来者肯定是打错人了,打的应该是儿子而不是父亲,于是就一齐喊起来,别打了,打错了,你们打错人了。
幸而三个男人很快罢手了,很明显他们也意识到莫医生不像他们要找的莫医生,操拖把棍的人很扫兴地扔了手里的家伙,拍了拍手说,我说有点怪呢,诗凤怎么会跟个老头?又满腹狐疑地问莫医生,你不是莫医生,那么谁是那个流氓莫医生?愤怒的莫医生拒绝回答他这个问题,也许他意识到自己是在替儿子受过。莫医生试图用云南白药敷在额角的伤口上,但这次突如其来的打击使他双手颤索,无法完成他素日熟练的动作。莫医生一气就把药瓶狠狠地砸在地上,他对三个男人喊,滚出去,快给我滚出去。
整个下午莫医生躺在他的红木床上,低声咒骂着儿子小莫,莫师母陪着他落泪。老夫妻俩都侧耳倾听着小莫归家的脚步声,一直到半夜。半夜里外面有了响动,莫医生对着窗外喊,滚出去,快给我滚出去,可是外面原来是邻居家的一只猫。小莫一夜未归。小莫第二天浑身湿漉漉地闪进了收购站的后院,几个女店员发现他的衣服是湿的,就跟进来隔着窗子窥视他。小莫啪地关上了窗子,在窗后说,偷看什么?我在换短裤呢。莫师母看见儿子平安回家,心里的一块石头落了地,但她不知道儿子为什么浑身湿透了回家,莫师母一边敲门一边问,你怎么搞的,是掉河里了吗?
不是掉河里了,是往河里跳了。小莫说。好好的为什么往河里跳?
她非要让我跳,我就跳了,她不知道我会游水。小莫说。莫师母大吃一惊,声音就发颤了。
她人呢?她怎么样了?
不知道,我在河里摸了半天,摸到她的一绺头发,可惜又滑脱了,后来就摸不着了。
闹出人命啦。莫师母眼前冒出无数金星,一下子就瘫坐在地上了。收购站的后院里乱成一锅粥,幸亏几个女店员帮忙,小莫得以把精神崩溃的父母安顿在红木床上,替他们抹上安神醒脑的麝香膏。正在忙乱的时候,偏偏有个女的来找莫医生配药,小莫就粗暴地朝女病人吼起来,都什么时候了你还来配药?我给你配上二两砒霜。
莫医生的中风症就是从这天开始的,多年来一直受人尊敬的一代名医躺在红木床上,眼睛瞪大了怒视着儿子小莫,却只能保持沉默。小莫这时候如梦初醒,他捡起地上的一堆湿衣服,眼前闪过殉情的诗凤在护城河里漂浮的画面,小莫突然问旁边的几个女店员,你们说我会被判刑吗?不会的,又不是你杀的她,是她自己要死的,这种事情男女双方都有责任。一个女店员好言安慰着小莫。谁说不会?另一个女店员却捂着嘴边笑边恫吓小莫,她说,不是无期徒刑就是死刑,反正你小莫已经玩到头了。从布市街拖来的尸车缓缓地经过了香椿树街,人们都离开饭桌跑到街上观望尸车和那群披麻戴孝的人。许多人都是第一次看见那个名叫诗凤的女人,死者的脸部随板车的行驶节奏左右摇晃着,浮肿、苍白,但依然不失美丽。诗凤的名字已经在香椿树街上流传数日,现在终于以溺死者的姿态在人们的视线里暴露无遗。尸车停在收购站门口,诗凤的男人还有亲友们执意要将死者停尸在莫家,作为对肇事者小莫罪行的揭露。从古老的风俗传统来说这是一种最有效最彻底的手段,莫家人对此无力拒绝。小莫已经悄悄到外地亲戚家避风,而莫医生夫妇则终日躺在红木床上期待命运对他们一家作出裁决,生死两可,老夫妇已经心如死灰。死者诗凤就这样在莫家停尸了三日。收购站的女店员们和顾客对空气中更加难闻的气味怨声载道。当然这是香椿树街人作出的一种反应。另一种反应是许多居民捂着鼻子疾步穿过收购站,伸长脖子朝死者诗凤看一会,然后又捂着鼻子离开了。除了死者诗凤,人们还可以看见诗凤的忠厚而可怜的男人,他在向围观者细述小莫作为骗子害死诗凤的全部经过,我们以为他真是莫医生,谁知道他是骗子,诗凤的男人絮絮叨叨地说。谁知道他是个恶棍,谁知道他是个流氓?那是秋风渐凉遍地落叶的季节,香椿树街的所有话题几乎都贴着小莫展开,人们不得不从小莫的童年时代开始回忆,回忆里几乎全是顽劣和荒唐,小莫从小到大竟没有做过一件值得赞誉的事,如此看来小莫最后惹出人命案子也不足为怪了,小莫假如要吃官司也是活该。可惜的是死者诗凤,一时的糊涂牺牲了自己年轻美丽的生命。收购站的一个热衷于巫术的女店员回忆初见诗凤的情景说,她一进来我就猜到这个女人会大祸临头,我看见她的身后拖拽了一条红光。
我们已经习惯于在人行道或斑马线上行走的城市生活,世界上许多美丽、原始而充满神秘色彩的地方,比如高山、沙漠、冰川、草原和森林,现在只是人们心目中的旅游圣地,有人在夏季搭乘飞机、火车和汽车长途跋涉到达那里,最后带回许多人与自然亲密相处的彩色照片,也有人想去那些地方而最终因为种种原因未能成行,不去也没什么,他们的城市生活依然如故。毛拉乌达的诗人兼哲学家、画家浩克的故事非同凡响,但他的荒漠之死却不能让现在的少男少女竖起耳朵,浩克的另外一个朋友有一次不耐烦地对我说,别再提他的事了,提它干什么?连晚报的花边新闻栏也挤不进去。
直到一九八七年春天,我才收到了浩克的一封来信,那时候浩克已经失踪三年之久,他的瘦削的忧郁的脸只是在朋友们的集体合影里闪烁智慧的光芒。应该说当时我已忘了他了,我当时注意到信封和内页的字迹有些怪,它们像树枝或圆圈一样随意搭配,拙劣而粗蛮,与我记忆中的浩克的字迹毫不相干。我怀疑过这封信的真实性,但我想到字与人一样都是会变化的,也许这就是浩克所说的返朴归真呢?我从来没有读过这么奇特的信。信的主要篇幅都用于描写一种叫云阵的自然景观。云。云。云。云是如何在毛拉乌达的天空中巡游和变化的。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都能看到云,但是毛拉乌达的云阵是别处看不到的。信的末尾写信人话锋一转,邀请我在五月前往毛拉乌达参加的他的葬礼。令人心惊的就是这个葬礼。后来我的毛拉乌达之行也就是为了参加这个莫名其妙的葬礼。
西北边地在五月仍然是一片雪泥荒漠,火车把旅人扔在铁路尽头的小站上,长途汽车把旅人扔在几座泥坯房和漫天风沙中,而你要去的那个地方仍然遥远,隔着山,隔着沼泽,隔着无边无际的开阔地。我难以忘记我在等待浩克的马车时的心情,长河落日在毛拉乌达显示了古典的壮丽磅礴之势,我在小旅店的窗口看见了从前在画报和电影里见到的西部黄昏景色,我看见了云,我看见一朵云从胡杨树林那里轻盈地浮升,很像一只归圈的羊喘了一口气,站住了,然后继续向上浮升,它的色彩由雪白泛出金黄,最后变成橙红色。很快又有一朵云追逐而来,相缀在第一朵云的边缘,刹那间颤动了一下,两朵云合而为一,一边浮动一边变形。第三朵云。第四朵云。第五朵云。那么多的云信佛听到集结的哨声朝一个方向款款而来,它们的形状和队列像一群孩子的追逐嬉戏;或者就像士兵们在一场战役中的殊死搏斗。
那就是毛拉乌达的云阵,只是在亲临奇境后我才相信那不是浩克的艺术虚构。但云阵毕竟只是云阵,天黑了就消失了。我开始想浩克和葬礼的事。在小旅店昏暗的豆油灯下枯坐,听见大风卷过戈壁荒原,沙粒击打着远处近处的胡杨树,我觉得我正在接近浩克的那种神秘诗化的生活。旅店老板娘不知道浩克的底细,她把浩克叫做北京来的气象员。“北京来的气象员早回北京了,我看见他开着卡车从山口过。”老板娘看见我脸上愕然的表情,高声说,“你那样瞪着我干啥?我不骗你,冬天就走了,我亲眼见他从山口过,他那汽车轮子打滑,我还帮他垫树棍来着,他亲口对我说,他要回北京啦。”剩下的夜晚一下子变成独自猜谜和推理的夜晚,风沙仍然吹打房屋寥寥的小镇,窗外的天空漆黑无边,狼嗥声忽远忽近地传来,我所熟悉的城市生活似乎消失在久远的另一个世纪里。我开始感到某种恐惧,恐惧来自于浩克诡秘的行踪,也来自此次旅程扑朔迷离的终点。
第二天早晨我被旅店老板娘推醒了,她说,“有个女人,有个女人来接你了。”我到窗口朝外一望,看见一辆马车停靠在胡杨树下,一个陌生的扎绿头巾的女人正牵拉着马缰朝旅店窥望,那不是浩克,那是一个我从未见过的陌生女人。我坐上了娜敏的马车,马车吱扭扭地压过砂石路,驶出去好久,我突然发现身边的一个麻袋活动起来,里面露出一个小男孩枯黄的头发和肮脏的脸蛋。我几乎立刻捕捉到了浩克遗传在男孩脸上的特征,一只傲慢的被朋友们戏称为苏格拉底鼻的鼻子,一双恍惚的充满忧郁的眼睛。男孩大概有三岁,他把油腻污黑的手伸到我面前,左右摇晃着,“饼干,饼干。”我终于听清男孩在向我索要饼干。
我打开旅行袋翻找饼干的时候听见空中响起一记清脆的鞭击声,是娜敏的鞭子,鞭梢恰恰落在我的旅行包上。娜敏没有说话,但我觉得她的眼神和表情都在向我发出严厉的警告。娜敏是个黝黑干瘦的西部女人,她的容貌肯定会被城市的朋友们公认为丑陋。但是在毛拉乌达所有对女性的审美标准都显得华而不实,我看着娜敏的绿头巾在戈壁晨风里飘拂,对于浩克的妻子儿子,对于浩克将要展现在我面前的一切,我都不会大惊小怪。我想从我第一眼看见娜敏,看见我朋友浩克的妻子,我就意识到浩克与我已经毫不相干,我来参加一个古怪的葬礼,除此之外没有什么再让我大惊小怪的了。“浩克什么时候死的?”我问。
“春天。”娜敏说。“春天的什么时候?”我问。
“下雪封山的时候。”娜敏说。
“具体是哪一天呢?”我又追问。
“下雪封山的时候。”娜敏说。
我不再追问下去,我看着娜敏执鞭驾马的沉静的背影,心里想毛拉乌达的语言或许与我们也是毫不相干的。
早晨的太阳紧贴在高原之上,太阳离我似乎是一箭之遥,但空气仍然清冷袭人。远远的山口那里有骆驼队通过,清脆的驼铃声隐隐地传过来。我记得我搭乘的长途汽车曾从那里通过,但时隔一天,那个山口对于我竟然显得如此陌生如此朦胧。抬眼望去几朵硕大的云正袅袅地挤出山口,继而在澄碧的天空中飘卷、浮动,早晨的云是洁白而轻盈的,但我注意到它们同样组成了奇异的云阵。
“你在看云吗?”娜敏突然回过头说。
“是的,这里的云确实很神奇。”我说。
“那么你看见浩克了吗?”娜敏说。
“没有,浩克在哪里?”我说。
娜敏没有回答,她在空中甩了一记鞭子,马车疾驶过一条浮满冰雪的溪沟,过了一会儿我听见娜敏用沙哑而平静的嗓音透露了浩克的最新消息。
娜敏说,“浩克变成了一朵云。”
事实上到了气象站我才知道我是一批客人中的最后一个。已经有四位浩克的朋友先于我到达毛拉乌达,一位秃顶的西部民歌采集者,一位留着浓胡须的画家,一位自称流浪者的英俊而不修边幅的青年,还有一位表情妩媚而哀怨的女诗人,她早早地穿上了葬礼适用的黑色衣裙,鬓边斜插一朵白色的野花,据说那是浩克从前深爱过的恋人。那些人与我一样,都在不同的地方收到了那种奇怪的邀请信。他们似乎都在等待我的到来,每个人看见我时都用询问的目光望着我。“浩克怎么死的?”“浩克到底有没有死?”
而那位女诗人用一种失控的声音说,“我告诉你们了,你们却不相信,娜敏用巫术害死了浩克,那女人是个女巫。”女诗人显得特别悲愤,不难看出她对娜敏有一种天生的敌意和仇恨。我感到惶惑,我只能对他们说,我只是来参加这个葬礼,别的我一无所知。客人们聚集在油漆剥落的气象观测箱前的草地上,这里或许是毛拉乌达的腹地,或许是世界边缘的边缘了,我们曾经熟悉的浩克身上的诗一般的气息已无从捕捉,我们只能抬头观望浩克热爱的天上的云。云在高原正午的风中呼呼地行走,比浩克的描述更生动,比你的想像更瑰丽。云阵还在毛拉乌达的天上,但发现云阵的人却不在了。在一阵沉默之后,草地上的人们都把目光投向帐篷。帐篷前点着一堆篝火,娜敏正坐在火堆旁煮一壶奶茶。一个像石头一样沉默冷峻的女人,一个不善言辞也不会微笑的女人,她把奶茶分别灌进五只木碗里,把盛着奶茶的五只木碗一字排开,然后返身走进帐篷,娜敏给客人们做饭,但她从来不会招呼你吃饭。“这个女巫。”女诗人愤愤地望着娜敏的背影,她说,“她肯定是个女巫,她说浩克死了,可她没有浩克的遗体,她说浩克死了,可她连浩克的死亡日期也说不上来。”男人们对娜敏是不是女巫并不关心,他们更想了解的是浩克的死亡背景,但是毛拉乌达方圆百里人迹寥寥,娜敏不说,谁又能知道浩克的死亡背景呢?
流浪者第一个注意到小男孩手里抓着的那根骨头。小男孩独自蹲在红柳丛下,用那根骨头在沙土里挖掘着什么,我们都以为那是一根牦牛的骨头,但流浪者多年来浪迹高原野地,对骨骸素有研究,他突然惊叫起来,他对我们说,“看呀,孩子手里的骨头是人骨!”
我们都拥过去看那根人骨,起初只是出于好奇和惊悚,但敏感多疑的女诗人不知被什么灵感触发,她的脸色倏地苍白失血,她一下子倚在画家的肩上啜泣起来,“我知道了,那是浩克的遗骨,多么可怕呀,”女诗人说,“多么可怕,那女巫竟然让孩子玩他父亲的遗骨!”
所有人都被女诗人的臆测吓了一跳,纷纷把惊慌的目光投向男孩,民歌采集者抱起了男孩,他故作镇静地抚摸着男孩的脸颊,“淘气鬼,叔叔这里还有饼干,你告诉我这是谁的骨头?”男孩说:“阿爸的骨头。”
民歌采集者与我们面面相觑,然后他又对男孩说,“淘气鬼,叔叔给你好多饼干,你告诉我,你从哪里捡到的骨头?”男孩指了指远处的山口,他的声音变得高亢而夸张起来,“狼。狼。狼。”我们循男孩的手指眺望山口,群山仍然白雪皑皑,高原公路像一条灰布带垂在两座山的腰间,毛拉乌达,从荒原到荒原,从雪山到雪山,出了山口还是毛拉乌达。我们没有看见狼,除了几辆汽车孤独的小虫似的影子,目光所及还是云,是徘徊在雪山顶上的云。
是狼群吞噬了浩克的生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