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乱弹水浒-第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阮小七冒险一行,却鬼使神差地暗合了宋江吴用的本来意图。大胆想象一下,假如阮小七真的彻底破坏了招安大计,哪怕有十颗脑袋,恐怕十颗也要搬家。 
阮小七最后还是屈服了,如此明里暗里破坏,仍然不能得偿所愿,他也只有随同大部队北伐大辽,南征方腊。 
北伐大辽只是后人穿凿附会之举,历史并无此事,辽国就像阿富汗,全国没几处湖泊,梁山水军英雄无用武之地。但南征浙江方腊,梁山水军大出风头。浙江自古号称“七山两水一分田”,全省处于丘陵地带、水乡泽国,方腊大本营淳安更是青山掩映绿水长流(今日千岛湖便是明证)。应付这种环境下的敌人,自然需要强劲的水军支援。 
所以梁山水军很好地配合了主力部队,一路杀进决赛,彻底改变了方腊的命运。三阮中阮小二、阮小五相继阵亡,阮小七运气不错,不仅活到最后,而且将方腊的皇帝制服取来,上演一场《超级模仿秀》。正是他这一顽皮举动,授人以柄,最终在他爽朗大笑声中,解除官职,返回故乡继续打鱼,侍奉老母安享晚年,自己也寿至六十而终,在古代,这个年纪算是相当长寿的了。 
阮小七的故事并未结束,著名的京剧折子戏《打渔杀家》中的男主角萧恩,其实就是阮小七的化名,活阎罗有生之年继续惩治贪官,替天行道,将梁山宗旨发扬光大,后人一直传为佳话。 
一两银子,收伏了三员水军大将一辈子的忠诚,吴用的这笔交易,可谓合算之极。三阮代表了一大批贫苦的劳动大众,他们被黑暗的官府、黑帮双重压迫,走投无路之下,这才将自己也陷入草莽。他们接受了“劫富济贫,替天行道”的口号,并且善良地认为这是一场可以改变百姓生活的正义举动,他们为改变梁山的面貌付出不懈的努力,但是最终,宋江利用了他们的汗水和生命,将农民起义演变成一场近乎闹剧的造神运动。可叹阮小二横刀自刎的那瞬间,他的眼睛里,依旧放射出希望的光芒,依旧相信带头大哥是为了天下苍生的福祉,对于这件事,他至死不悔。 
三阮的名字属于中国人标准取名艺术,而俘获他们一生的也是最具有中国特色的吃饭文化,三阮的故事告诉我们:不管世界各国,要入乡随俗,学习当地的风俗习惯,要想和他们打交道,就必须用他们最熟知的方式来接近。中国人是最讲究“义气”二字的,当你和一个中国人交上朋友,你将获得十倍乃至于百倍的回报。 
劈波斩浪浑不惧,要留英名在人间。 
目光卓绝的宋系水军 
梁山水军将领八人,晁系为三阮,宋系则人数较多,一共有李俊、张横、张顺、童威、童猛五人,这五人里面,李俊和张横是结拜兄弟,张横是张顺的亲哥哥,二童是李俊的跟班小弟,算起来,这五人小团体关系相当铁杆,友谊密不可分。 
梁山好汉中,晁派和宋派将领关系相当微妙,处于一种若即若离的状态。比如对待招安这件事,晁派就是完全站在反对派一面,忠心宋江的宋派则大多同意招安。但是在水军身上,我们却看不出这种兄弟阋墙的苗头,晁派水军和宋派水军关系融洽,合作相当愉快。 
梁山水军第一次会师在江州白龙庙,晁盖率领梁山英雄劫了江州法场,救了宋江戴宗性命,跟随李逵一路杀到浔阳江边,大军前有堵截后有追兵,情形相当不妙。三阮正准备游过大江去夺船摆渡,张顺恰到好处地率领揭阳镇三霸集团前来接应,从而能够让晁宋大军全身而退。正是英雄相惜,水军八杰在残酷的对敌斗争中建立了牢不可破的深厚友谊。 
我们看到,在后续的大大小小战斗中,水军战士上下一心,服从安排。疑兵不贪战功、伏兵不畏艰险,精诚合作,各负其责,很好地贯彻和执行了上级交代的任务,八杰更是身冒矢石奋不顾身,为广大战士做出良好的表率作用。可以说,在晁盖牺牲后,宋系水军在人数占优的情况下,很好地团结了同事,胸襟、目光不可谓不远大。 
如前所说,由于地利的因素,梁山水军组建以来,水战从来没有输过半仗,是一支拉出去打得响的拳头部队,而水军八杰,也没有由此居功自傲,依旧老老实实服从组织分配,能够做到淡泊名利,梁山水军头领可谓虚怀若谷。而宋江也没有委屈他们,天罡星三十六人,水军就占据了其中的六席,很大一部分和他们的为人坦荡有关。 
先说张顺,宋系水军中最出彩的人物非浪里白跳张顺莫属,这是一个死后封神的传奇式人物。 
张顺以前一直和哥哥张横做无良船家的勾当,兄弟两人联袂演戏,榨取贪小乘客的钱财,后来不知何故天良大发,金盆洗手,老老实实在江州当鱼牙子头目,也就是现在的卖鱼商会会长一职,如果不是宋江的出现,他终老也只是个出色的卖鱼行首。可以说,张顺代表一批弃恶从善的小商人,他的落草,完全就是义气当头,头脑发热下的冲动之举,好比某歌迷是周杰伦的忠实粉丝(英文Fans汉译名),周杰伦“哼哼哈嘿”地舞动双截棍,他也兴致大发手舞足蹈起来。 
宋系水军的加盟,全部都是这种头脑发热下的举动。他们标志性的动作就是“一听哥哥来,两眼泪成双”,所以这种加盟方式的含金量相当低,而正是基于这一点,宋系水军在后续的岁月里,逐渐看清了宋江的嘴脸,并且由李俊率领二童远走外国,身登泰国大宝,开创了华侨的先例。 
张顺上了梁山后,表现远比他哥哥出色,小功劳自不必表,大的功劳便有七件: 
1,白龙庙率众接应,导致梁山大军以全胜的骄人战绩全身而退。 
2,再入江州城,活捉让宋江大吃苦头的通判黄文炳。 
3,水中捉拿卢俊义,让二哥无处可躲。 
4,南下建康府邀请神医安道全,避免宋老大一病不起一命呜乎。 
5,顺路接纳好汉王定六,剪除无良同行张旺。 
6,凿穿海鳅船,大破高俅水军,活捉高太尉。 
7,夜伏金山寺,智取润州城。 
张顺因为他的外貌、肤色和过硬的水下功夫,战胜了三阮、李俊、张横等同事,成为《水浒》中最令人过目不忘的水中英雄人物,时至今日,媒体报道游泳健儿时,还时常用“浪里白条”来比喻,影响可见一斑。 
张顺死得很悲壮,他不像电视剧《水浒传》中描述的那样送战书阵亡,而是死在同样精细的西湖涌金门方腊水军手中。张顺的牺牲,很有悲剧色彩,张顺是一个很细心的人物,三次投石问路才出手,可惜警惕性很高的守军早就张开罗网严阵以待。正是“会水的死在水里”,张顺不合出征前讲了相当唯心主义的遗言“我身生在浔阳江上,大风巨浪经了万千,何曾见过这一湖好水!便死在这里,也做个快活鬼”,张顺实现了他的愿望,虽然这是一个相当令人心酸的结果。 
张顺死后,被封为西湖龙王、金华太保。成为梁山三位“得道修成正果”的神仙之一。宋江位列蓼儿洼土地,戴宗成为泰山岳庙山神,张顺地位要比他们略高一点,也许这算是对张顺的一点安慰性补偿吧。 
         三 
三 
         天生杀人狂黑旋风李逵 
天生杀人狂黑旋风李逵 
相对于张顺的忠心耿耿,张横、李俊两人就不那么盲从了。他们两个一直从事杀人放火的勾当,心狠手辣,当机立断,具有独立的思考能力,所以他们能够对宋江的命令三思而后行。最明显的例子就是两人捉到高俅水军大将刘梦龙、牛邦喜两人,两个私下商量了,都说宋江为人忒婆婆妈妈,凡是捉到的俘虏,统统无罪释放,实在让人很不爽。于是两人真正做到了“先斩后奏”这一点,宋江也无可奈何,只能再次颁布军令“今后若擅自杀人,以军法从之。” 
正是他们这种目无法纪的行为,使宋江感到自己的尊严和地位得到挑战,不过目前正是用人之际,自毁长城于公于私都是下策,宋江忍下了这口气。 
征方腊结束了,忠心宋江的张顺牺牲,留守杭州的张横病死,宋系水军只剩下李俊和二童生还。李俊知道,自己的任务已经结束,阮小七因为穿了方腊的“龙袍”而受牵连,自己当年杀了高俅大将恐怕也会被秋后算账。宋江的面目已经彻底暴露,要想安身立命,只有离开这个是非之地。昔时中华,战火连绵,并无一块净土,李俊只有和新友赤须龙费保等四人远走他国,自取其乐。 
李俊因为带了小弟,统御风格和宋江很接近,而且从李立、张横手下两次救得宋江性命,所以他能成为水军将领之首,然而宋江算错了一件事,李俊不是那种毫无主见的李逵式惟命是从人物,他有自己缜密的思考方式,穷宋江一生,并未俘获李俊的心。 
李俊不是个大英雄,他只是个明哲保身的汉子,他的后半生,都在东南亚渡过,看起来很像金庸《碧血剑》主人公袁承志的结局。李俊代表了一大批对现实失望的人群的目的:既然无法改变,只有置身事外。 
暹罗国国泰民安,四方安定,六年后宋室南渡,中原一片金戈铁马,李俊正率领泰国民众开展生产建设活动,李俊是梁山好汉中成就最高的人物,虽然没有建设自己的祖国,但是带动了友好睦邻关系,在无意间完成“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壮举。 
湄南河浩浩荡荡,一路南下注入泰国湾,不知李俊面对滚滚而逝的滔滔白浪,可否想起当年大闹浔阳江、纵横梁山泊的峥嵘岁月。很多年以后,李俊生命弥留之际,他努力抬起手来指着窗外湄南河说:“二位兄弟,遮莫不是浔阳江么?” 
正是:机关算尽及时雨,功高不如混江龙。 
《水浒》中最可怜的人,不是宋江,不是晁盖,不是林冲,也不是卢俊义,而是粗鲁莽汉李逵。 
黑旋风李逵是一个可怜可悲复可恨的人物,一个让人不知道从何说起的杀人机器! 
说他可怜,这厮冲锋陷阵,向来赤膊打头阵,大小百余战,连头发也没掉一根,运气之好,难以置信,最后却死在自己最亲信的大哥手里,而且是死在“阳谋”手里而不是“阴谋”。 
说他可悲,这厮空有一身蛮力,智商却近乎为零,莽撞粗鲁,胆大包天,从结识宋江开始,一直充当铁杆打手兼帮凶,完全没有自己的个人思维,做了一辈子强盗,人生信念除了杀人,还是杀人。 
说他可恨,真有“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之意。此人视人命如草芥,对敌不管是官兵还是平民,统统“大斧排头砍去”,仗着宋江的庇护,侍宠而骄,屡屡凌辱同事,譬如对朱仝、公孙胜,狐假虎威,小人得志。 
很多人都对李逵有保留意见,认为他有孝心,有正义感。前者以沂岭杀四虎为证,后者以梁山砍大旗为凭,其实这完全是因误解而美化了这个杀人魔王。 
李逵一出场,就在江州戴宗手下做小牢子,就是如今的狱警。李逵不是考公务员获得这个职位的,他完全就是个有杀人前科的流窜犯,戴宗看他颇具小弟天分,因此收容他做个跟班。如我前文所说,戴宗本身就是个警匪一家的人物,他看上的人,人品如何,可想而知。 
戴宗虽然收伏了李逵的身,却没有收伏李逵的心,一直到宋江,这个影响李逵一生的厚黑专家出现在李铁牛的生命里,才彻底改变了李逵的命运。 
李逵一生有三好:“好酒、好赌、好斗”,而这三条恰好全部被初次见面的宋江遇见了。 
宋江发配江州,请戴宗、李逵两人饮酒,席间李逵赌性大发,借了宋江十两银子就下楼去了,而正是这十两银子,宋江彻底俘虏了梁山第一莽夫的一生。李逵这次运气不好,赌博输得一干二净,出于对宋江这个陌生人难以交代的目的,李逵第一次耍起无赖。而正是这个大违“英雄壮举”的行为,恰好让宋江看在眼里。书中写道: 
李逵见了,惶恐满面,便道:“哥哥休怪,铁牛闲常只是赌直,今日不想输了哥哥的银子,又没得些钱来相请哥哥,喉急了,时下做出这些不直来。”宋江听了,大笑道:“贤弟但要银子使用,只顾来问我讨。今日既是明明地输与他了,快把来还他。” 
最落魄的事被偶像当场看见,一般人那是要多尴尬有多尴尬,李逵纵然皮厚如墙,也感到无法解释。宋江不一样!宋老大轻描淡写将矛盾轻轻揭开,丝毫没有轻视李逵这种没有赌品的无赖行为,而且举手投足看似全然无心,一副大家宗师派头! 
十两银子只是导火索,而宋江漂亮地化解矛盾那才是核心所在!由此而来李逵彻底对老大死心塌地!一个地方小牢子,身份、地位低下,却能得到黑道头号大哥的赏识,怎不叫人热血沸腾?所以我们看见,老大想吃鲜鱼,李逵立马自告奋勇下楼去讨,他这“讨”说好听了是索取,说难听就是榨取。而后续的黑旋风大战浪里白跳,更是向老大暗示一个信号: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只要大哥想要,我李铁牛舍了性命也要办到! 
宋江使用了“饮酒”、“借钱”和“宽慰”三条绳索,将李逵牢牢掌控在自己手里,而李逵,也迅速脱离戴宗投入到宋江的怀抱,两人主子和打手的关系,从此赫然建立! 
李逵遇见平生最心折的大哥,于是他自觉不自觉地将日常行为准则和老大相靠拢:宋江杀小老婆,终李逵一生不仅自己不近女色,对别人也要求“自律”;老大要杀黄文炳,李逵亲自出马活剐了仇人;老大要接老爹上山,李逵就理所当然地要接老娘享福。 
很多人对李逵滥杀无辜大摇其头,但是对他的“孝心”相当赞赏。其实这是标准的误解! 
李逵因为杀了人,从山东沂水县百丈村逃窜到江西九江,一晃十多年没有回家,也没和老母、兄长李达通音讯。老母衣食住行,全靠长子李达给人打长工维持,李逵身在他乡,却没见任何资助的孝心表现,发的工资,除了喝酒,就是赌博!他看见老大接父,这才想起自己还有个老母,还有个嫡亲老大!于是他也要接老娘上山,与其说这是孝心的体现,不如说这是一种刻意的模仿行为。而上天也和他开了个大大的玩笑,李逵刚有孝心的表现,老母就被老虎吃了,真正是“子欲养而亲不待”! 
李逵杀了老虎,被当作打虎英雄在曹太公庄上游行。李逵没有表现出任何一点丧母之痛,反而大吹大擂自己如何英雄了得!隐隐将武松打虎比了下去。武松可是赤手空拳在半梦半醒之间打死猛虎,李逵那是在完全清醒的状态下用朴刀杀的老虎,两者不能相提并论!可见李逵孝心一说,阵脚大乱。 
经此一役后,李逵的心理已经完全扭曲!宋江攻破祝家庄,李逵对于投降的扈家庄大开杀戒,几乎灭了扈三娘全家;为了逼迫朱仝落草,竟然斧劈了年方四岁的垂髫幼儿!为了请公孙胜出山,先吓公孙老母,后砍公孙师傅,行为恶劣直比地痞流氓!破了北京城,李逵一马当先,杀得满身血污,在他率领下,北京一城死伤百姓将近一半…… 
可以说,正是丧母事件,激发了李逵内心深处一种变态的杀人理念产生!我失去了最亲密的人,我让你们也得不到!这种病态的观点,不仅没有得到宋江的制止,反而变相获得允许――世人多罪,天杀星李逵是帮人超脱的――这就是宋江的借口。 
李逵当然要再次对宋江感恩戴德!由此而来李逵算是彻底成为宋江的贴心人,宋江的一切言行他都当作圣旨来执行!我们看见,李逵四柳村杀狄小姐和她情人王小二,手段相当残忍――李逵道:“吃得饱,正没消食处。”就解下上半截衣裳,拿起双斧,看着两个死尸,一上一下,恰似发擂的乱剁了一阵。” 
可以说,此时的李逵已经完全蜕化变质成一个标准的杀人恶魔,他见不得任何美好的事物,人家小姐和情人私会有你什么事?崔莺莺不是和张生结成千古佳话么?你要这般变态残暴?最不可思议的是,临走前他还逼着狄老头感谢他“成功捉奸”,并且吃了“犒劳饭”才拔腿走人!此人性格分裂,渐进魔态! 
最可怕的不是李逵沦为单纯的杀人机器,他人性中久久压抑的性取向出现可怕的偏差――李逵由于对宋江的过度依赖,竟然发展成一种类似“同志”的关系! 
宋江私会李师师,李逵见大哥嘴上一套手上一套,心情极度郁闷。书中写道: 
却说李逵见了宋江、柴进和那美色妇人(按:李师师)吃酒,却教他和戴宗看门,头上毛发倒竖起来,一肚子怒气正没发付处,只见杨太尉揭起帘幕,推开扇门,径走入来,见了李逵,喝问道:“你这厮是谁?敢在这里?”李逵也不回应,提起把交椅,望杨太尉劈脸打来。杨太慰倒吃了一惊,措手不及,两交椅打翻地下。戴宗便来救时,那里拦当得住。 
正是李逵这种藏不住的性格,使他的不满发泄了出来,他不是恼恨杨太尉的骚扰,只气不过宋江的“新欢”而已!而这点在荆门镇表现的最明显:刘太公的女儿被冒名顶替宋江、柴进的小毛贼王江、董海抢了,李逵一听之下,顿时肝肠寸断,他气愤的不是宋江抢女人出尔反尔,而是他一而再再而三地对李逵撒谎! 
所以我们看见李逵终于失去了理智,一斧将梁山的标志性建筑物“替天行道”大旗砍翻。李逵这一斧,挽回了相当多的同情,然而这一斧,并不是维护正义而去,只是争风吃醋而已!当事实真相大白的时候,李逵坦然自若受死――他心甘情愿,能死在宋江手下,而且这是一场不折不扣的误会,所以李逵能够安心就戮。当然宋江不会杀他,这么好的小弟可是千金易得,一将难求! 
所以我们看见,李逵侍宠而骄,不仅多次公开场合顶撞宋江,而且数度破坏招安的计划――这次李逵没有和宋江站在统一战线,只是担心得到荣华富贵的老大――男人有钱就变坏,再也不再宠信自己!而宋江三番五次作大义灭亲状,只是向大家传递一个公正的假象,而李逵见大哥始终雷声大雨点小,也就更加坚定了他单方面的猜测。 
李逵由于丧母的原因,最终转变成一个心理变态的杀人狂,不得不说和宋江的教育有关。李逵之死,是梁山好汉中最感慨莫名的: 
宋江道:“兄弟,你休怪我!前日朝廷差天使,赐药酒与我服了,死在旦夕。我为人一世,只主张‘忠义’二字,不肯半点欺心。今日朝廷赐死无辜,宁可朝廷负我,我忠心不负朝廷。我死之后,恐怕你造反,坏了我梁山泊替天行道忠义之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