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事情进展得很顺利。弗洛伦丝上车没费太大力气,她的轮椅也勉强塞进了汽车的行李箱中。音乐会的管理人员帮助我把弗洛伦丝推进大厅。然后我去泊车,他就陪着弗洛伦丝。
弗洛伦丝决定坐在轮椅上看演出。我的座位靠近过道,正好可以坐在她旁边。灯光熄灭前,我们随意地聊天,谈起彼此熟悉的人物和城镇。当乐队开始演奏时,我就把节目单读给她听――威尔第、巴赫、德沃夏克和贝多芬。
音乐会正式开始了。一个半小时的时间里,弗洛伦丝静静地坐在那儿,睁着一双空洞洞的眼睛望着舞台,尽管她什么也看不清。她倾听着久违的美妙的音乐,嘴角微微漾起笑意。从始至终她都没有摘下手套,也不放开她的钱夹。
音乐会结束了。当掌声渐渐平息后,她问我能不能给她一份节目单。“我看不见,可我还是想要一张。”她说。
再后来也没有发生什么事。我把她送回去,她向我道谢。护士和她说笑了几句,推着她消失在幽暗的走廊里。她还戴着那副手套,手放在钱包上;钱包下面,节目单平展地放在她的膝上。 (佚 名)
志愿者,是不以谋利为目的,志愿为他人和社会贡献时间、智力、体力、财产的人。在我国,他们的主要工作领域有扶贫开发、社区建设、环境保护以及为大型活动服务等。“志愿者”和志愿者工作的涵义在于:奉献时间和精力,奉献技术和才华,更重要的是,奉献爱心。志愿者不只用手和脑,还用心帮助别人。他们服务的意义超越了服务本身,他们帮助受援者克服自身的弱点,给他们带来了信心和希望。同时,“奉献”和“共享”是他们的原则,志愿服务并不是慷慨的富人对穷人的施舍,它是各阶层的人们奉献社会、服务他人的一种选择。他们所得到的回报是受援者一生的友谊和信任。给予和回报提升了人与人之间的包容和信任,建立起社会公正和稳定的基石。
志愿者的价值和意义并非金钱所能衡量。它提供的是金钱无法买到的人间温馨:关怀和帮助,友谊与同情。
先决定什么机构的宗旨值得自己关心,并决定自己必须付出多少时间――即使一个月只有一个小时也无所谓――然后就捐出这个时间,除了付出所得的欣慰感之外,别期待任何的金钱回报。
当志愿者,就等于付出生命中最宝贵的东西――时间。你在向自己,向你的团体宣示你看重这种分享。此外,这样做还可以加强你与社会的联系。觉得归属于一个比自己或家庭更大的团体,是一种深深满足的感觉。
就许多方面而言,付出时间就是回报我们每天都收到,但我们大都视为理所当然的礼物――生命。若要表示我们是一个大团体的一部分,要表示我们彼此大都有共通处,付出时间只是一种极微不足道的方式。但是,当你付出时间做志愿者时,就表示你肯定那种归属感。
今天就开始。坐下来打几个电话,看看你所挑选的几个机构是否需要帮忙。他们一定很乐意接纳你。事实上,当你出现在他们的办公室时,你可能会觉得自己好像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人似的。
第73件事 为慈善福利机构募捐
第73件事 为慈善福利机构募捐
在德国北方一个小镇的修鞋店内,有一个用红白大理石修建的专为非洲捐鞋的“捐鞋台”,几乎每天捐鞋台上都摆放着各种各样的鞋,这些鞋看上去都非常干净,同新鞋没有什么两样。震撼着人们内心的,是店内正面墙上悬挂的一幅黑白大照片:一个瘦骨嶙峋的黑人躺在杂草丛生的公路旁,两手抱着流血的双脚,痛苦万状。鞋店店主正是因为看到这张20世纪60年代的照片,改变了自己的人生。他萌生了向非洲捐鞋的想法,于是他辞去鞋厂主管的职务,办了修鞋店并修建了捐鞋台。他说:“看到这张照片时,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在众人面前流下了眼泪,那是一个日耳曼男人的眼泪,绝不是轻易流淌的。”
向灾区以及慈善福利机构捐赠,其实是在诚捐――一份诚挚的爱心。
我在加拿大学习期间遇到过两次募捐,那情景至今使我难以忘怀。
一天,我在渥太华的街上被两个男孩子拦住去路。他们十来岁,穿得整整齐齐,每人头上戴着个做工精巧、色彩鲜艳的纸帽,上面写着“为帮助患小儿麻痹的伙伴募捐”。其中的一个,不由分说就坐在小凳上给我擦起皮鞋来,另一个则彬彬有礼地发问:“小姐,您是哪国人?喜欢渥太华吗?小姐,在你们国家里有没有小孩患小儿麻痹?谁给他们付医疗费?”一连串的问题,使我这个有生以来头一次在众目睽睽之下让别人擦鞋的异乡人,从近乎狼狈的窘态中解脱出来。擦完鞋,我问该付多少钱,他们说:“给多少都行。”“5分也行。”其中一个补充道。当我把5加元放到他们胸前的布袋里时,他俩争着用稚嫩、优美的童音大声说:“谢谢您,非常感谢!我们希望有一天能去你们美丽的国家旅行。”一边说一边把一个红白两色的脚印形纸牌别在我的衣服上,并告诉我,其他孩子见到这个标志就知道你已经捐过了,不会再给你擦鞋了。回住处的路上我看见许多人胸前都佩戴着这个小小的脚印。到处都有孩子冲我们说“谢谢”。我觉得他们的笑容好像融进了路旁盛开的花蕊中,他们的声音好像来自天堂。
几个月之后,也是在街上,一些十字路口或车站坐着几位老人。他们满头银发,身穿各种老式军装,上面布满了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徽章、奖章,每人手捧一大束鲜花,有水仙、石竹、玫瑰及叫不出名字的,一色雪白。匆匆过往的行人纷纷止步,把钱投进这些老人身旁的白色木箱内,然后向他们微微鞠躬,从他们手中接过一朵花。我看了一会儿,有人投一两元,有人投几百元,还有人掏出支票填好后投进木箱。那些老军人们毫不注意人们捐多少钱,一直不停地向人们低声道谢。同行的朋友告诉我,这是为了纪念二战中参战的勇士,募捐救济残废军人和烈士遗孀,每年一次。捐款的人可谓踊跃,而且秩序井然,气氛庄严。有些地方,人们还耐心地排着队。我想,这是因为他们都知道:正是这些老军人的流血牺牲换来了包括他们信仰自由在内的许许多多。
有人说,帮助比自己弱小的人,会获得一种心理满足。可我两次把那微不足道的一点钱捧给他们,感到的只是我想对他们说声“谢谢”。 (佚 名)
帮助弱者最好或最简单的方法,莫过于少为自己买件新衣,把省下的钱捐给他们;或收集不再用的旧物将它们捐给有关机构,请他们转赠给需要的人。
如果你正想归属于一个更大的人际网络,那么就清理你家中的衣柜,并要求亲友也这样做,然后来个大赠送。让这些衣物被再利用,可以建立更好的共同体意识。这种捐舍的方式,最能让你觉得自己不是孤岛,而是社会大陆的一部分。
实行“一年制”大赠送。你的衣物如果一年都没有穿过,大概永远都不会再穿了,因此恰是捐出的时候。而且,你大概永远也不会再想起它。
或许你今天能给予他人的最神奇的礼物,就是你的心而非你的荷包,由你费心思花时间,而不是匆匆采购应付的礼物。你可以送出的最佳礼物,就是你的热忱。组织社区邻居一起捐出家中不用的物品,捐给慈善机构。少买件你并不十分需要的物品,而把那笔钱捐赠给灾区或你身边遭遇困难的人。捐,绝不是居高临下的施予,你本来就应该这么做。
第74件事 学会在各种压力下生活
第74件事 学会在各种压力下生活
只要活在这个世界上,就不可能完全逃避得了压力。既然如此,对于不断加诸我们身上的各种要求,学习怎样有智慧地因应,就属绝对必要了。
我们的身体,就是被设计来应付突发的危险以便做出迅速反应的。面临生死存亡关头的突发状况时,压力在刹那间出现,这也是我们的身体发挥最大潜能的时候。此时,我们的身体会迅速分泌肾上腺素到血液里,对我们意识到的危险做出最迅速的反应。就像有些人在千钧一发之际,从车轮下救出一名儿童或小动物,那种神经的突然绷紧,会让人们的精神维持在一种很高亢的状态。我们突然间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但同时也把自身的体能和精神状态推到了最高峰。
在麻省Amherst学院曾进行过一个有意思的实验,他们用铁圈将一个小南瓜整个箍住,以观察当南瓜逐渐长大时,对这个铁圈产生的压力有多大。研究人员希望了解这个南瓜能够在这个过程中,与铁圈互动产生多少力量,以便了解这个南瓜能够承受多大的压力。最初他们估计南瓜最大能够承受大约500磅的压力。
在实验的第一个月,南瓜承受了500磅的压力;实验到第二个月时,这个南瓜承受了1500磅的压力;当它承受到2000磅的压力时,研究人员不得不对铁圈进行加固,以免南瓜将铁圈撑开。
最后当研究结束时,整个南瓜承受了超过5000磅的压力后才产生瓜皮破裂的现象。
他们打开南瓜并且发现它已经无法再食用,因为它的中间充满了坚韧牢固的层层纤维,试图想要突破包围它的铁圈。为了吸收充足的养分,以便于突破限制它成长的铁圈,它的根部甚至延展超过几万米,所有的根朝不同的方向全方位地伸展,最后这个南瓜独自接管控制了整个花园的土壤与资源。
我们常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用以表示压力无时无刻不存在于我们四周。每一个年龄层都有其特殊压力:例如青少年时,以课业压力为主;到成年时,有家庭和工作的压力;步入老年期,要面临退休、孤单、死亡等种种压力。
角色的扮演不同,压力也不尽相同。当老师和当学生的压力不同;做主管和做员工的压力不同;身为父母和身为孩子的压力不同……而一个人往往是身兼数种角色,集数种压力于一身。
如何应付生活压力?
别为小事抓狂。我们经常为一些小事抓狂,其实仔细想一想这些都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我们只是专注于一些小问题上,把问题过度放大了,浪费宝贵的力气为小事抓狂,当然就无故增添了许多压力。
小心你的想法滚出雪球效应。越是全神贯注于令你心烦的细节上,你就越觉得糟糕,思绪一个接着一个,直到你变得焦虑到不可思议的地步。即时打住,防患于未然,并且要察觉自己的情绪,不要被情绪低潮所愚弄,完全以负面情绪来看待周围的人和事物,小小的压力,可能瞬间变成巨大的压力。
练习放松数到10。当你感到被压力所困时,深深地吸一口气,大声对自己数1,然后在吐气时放松全身,数2~10,重复这个步骤。这个方法帮助我们把大事化小,压力也就消失于无形。
你会变成你最常练习的样子。如果我们常在生活中表现出生气、愤怒、焦虑不安,我们的人生可能就会反映出这类练习的结果,“相由心生”就是这个道理。相反地,若是我们经常练习有耐心、放轻松、肯学习、积极乐观的态度,即使面临压力,也能从容应付,化解压力。
1?你有一个支持你的家庭吗?如果是,加10分。
2?你是否以积极的态度执着追求一种爱好?如果是,加10分。
3?你是否参加每个月至少集会一次的社会团体?如果是,加10分。
4?根据你的健康、年龄、骨骼结构情况,测量一下体重。如果你的体重保持在“理想”体重以内,加15分。
5?你经常做一些所谓的深度放松吗?至少一周要做3次。这包括安神、静思、想像、做瑜伽等。如果是,加15分。
6?如果你每周坚持锻炼身体,每次在半小时以上,那么每锻炼一次加5分。
7?如果你每天至少吃一顿营养丰富且全面的饭菜,加5分。
8?如果你每周都做一些你真正喜欢做的事情,加5分。
9?你在家中备有专门供你独处和放松的房间吗?如果有,加10分。
10?如果你在日常生活中会巧妙地支配时间,加10分。
11?如果你平均每天抽一包香烟,减10分。
12?你是否依赖于饮酒或吃安眠药来帮助自己入睡?如果你每周有一个晚上这样,减5分。
13?白天,你是否靠饮酒或镇静药来稳定急躁情绪?如果你每周有一次如此,减10分。
14?你是否经常将办公室的工作带至家中开夜车?如果是,减10分。
得分越高,你对付压力的能力就越强。如果你的得分在60分以上,证明你已具备了应付一般性压力的能力。
第75件事 另一种方式迎接新年到来
第75件事 另一种方式迎接新年到来
“人生最有趣的事情,就是送旧迎新,因为人类的最高欲求,是在时时创造新生活。”李大钊的这句话激发着人们对美好未来的想像。
人们迎新,迎的是万象更新,迎的是春天里复苏的天地之间的万物生机。迎新的庆典,是生命的礼赞,是为万物之灵高唱一曲新歌。
我最喜欢的节日是新年。只是过新年时我不能总待在家里,因为我是个海员,而且在船上也不能马上知道在哪里迎接新年,是在航行中还是在家里。
就像这次出航一样。
我们应该新年过后结束航行,可大家拼命地忙碌,都想尽早一点到家,因此,还在英吉利海峡时,船长就请求大家加劲儿干了,而天气也挺给面子:风儿像听人操纵――从西方吹来,我们像长了翅膀一样,波罗的海水平如镜,仿佛不是冬天。
12月31日,我们停在泊地。当锚“扑通”一声落入水中时,我们便不耐烦地等待着。看表――23:00。我们的船到终点了。于是我登上出租汽车,“啪”地一声关上车门,出租汽车开动了。
出租汽车司机加快了速度,看来,他明白我需要什么。路上我们交谈着,“你看,”我夸耀着说,“我给儿子带来了这样的礼物!”我坐在后面的座位上,把在国外买的圣诞老人面具戴在脸上。
出租汽车司机转过身来。“唉呀!”他说话有时咬字不清,“你不要摘下它!这样回家会有笑声的!”“为什么不!是的,我的小莺儿会高兴地说:‘真正的圣诞老人来了!’就这么办。”我付清车费,就跑着进了大门。
我瞧了一下表:0:30,正是坐在新年桌旁的时候。
我乘电梯上去,心怦怦猛跳着,像海上风暴天气时那不好固定的锚一样。
而我想,我的柳芭莎也许在等我呢!我打电报说三四号回来,而我提前回来了。不知现在将会发生什么!……我按了一下门铃,门铃响了。她打开了门:“唉哟!这是怎么回事?”
她穿着我上次航行时从卡萨布兰卡带来的漂亮衣服,两腮发红,头发上别着发光的金属小片。“我们没有订购圣诞老人,”她说,“大概您得到别人家去。”“怎么可能呢?”我问,而自己忍不住笑了,换上了一种特别的声音,“地址是:爱依司玛埃大街76号第82门斯维亚托格收,是这样吧?”“是这样。但是我们没有订购。”“不可能吧?”“唉, 对啦!”柳芭莎两手一举一拍,“大概这是我丈夫在航行中,打电报给我们订购了意外的礼物。”“对,”我证实道,“我们收到了这样的电报。”“唉!我怎么一下子没猜想到!好吧,您请进来。”
我走进去。屋里的客人有邻居和他们的小男孩――正同我的儿子在新年松树周围扮兔子玩。他们看见了我,一个个兴高采烈。“这是我的丈夫给我们准备的礼物!”柳芭莎向客人们解释着――我打开了手提包,客人们惊得目瞪口呆!孩子们多么高兴!成年人也是如此。
柳芭莎激动地拭掉了眼泪,她吻着我的儿子。“你看,”她说,“你有这样的爸爸,儿子!他准备了我们意想不到的礼物。”我瞧着她,感到有什么话哽在喉咙里说不出来,唉,我真想扯下假面具,宣告一切。但我明白这样做会使儿子失去兴致,因为他们毕竟把一切都当做了真的――我是“圣诞老人”。
我看出――需要告别了。我说了声“祝新年幸福”就要出门。柳芭沙向我致谢,甚至塞给我5元小费,而我忍着没有笑出声来。
来到大街上,雪下着,美丽而宁静。我摘下假面具,走到十字路口,看到了出租汽车。“去港口。”我说。“喂,海员,怎么新年还要出海?”司机问。“什么情况都可能发生。”
他把我送到港口,我在自己的船舱里睡了几个钟头。一清早,我又出现在家里。“您好,亲爱的!”我解释着,“刚刚从海上归来。”“亲爱的,感谢你带给我们的礼物,”她说,“尤其是那个圣诞老人。我们从没有这样快乐地迎接新年!” (维?罗申科)
中国的新年又叫春节。中国古代历法被叫做农历,这是极具象征意义的,它表现了中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人们把大地回春之际认定为新年,这时,人与自己周围所有的生灵,无疑是相通的了。是天地万物之生命再生的欢乐,使这个节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普天同庆。我们每次迎接新年,都是在迎接万物生命的新开始。
喜迎光明,喜迎新生。在这光明与黑暗、生命与死亡角逐并存的漫长岁月里,人们在迎接新的一天、新的一年时,从心底发出了对光明的礼赞和对生命的祝福。
我们能够把神秘朦胧的未来,雕塑成我们想像的东西,正如一位雕刻家把一块不像样的石头雕刻成一座石像一样。
我们又像农夫。如果我们播下良种,就可得到良好的收成;如果我们的种子低劣,就会得到无用的收成;如果我们不播种,就没有收成。
我们希望未来比过去更好,我们不愿未来再延续历史的错误。我们都应该关心未来,因为我们要在未来里度过余生。
过去的已经过去了,是静止的,我们没有办法改变它。而未来是跃动着的,我们的任何行为都会影响它。只要能充分认识它,未来会给我们带来新的境界。人们都在为未来付诸各种各样的努力,而在新年之际,处于新的起点,一切都是进步的开始。
第76件事 按照自己风格装饰家
第76件事 按照自己风格装饰家
家居生活中,常有一些美的景象,却鲜少有人注意:梅子酱透过的日光;肥皂泡上的彩虹;蓝色碟子里的蛋黄;白纱幔渗过来的月光;盛着果汁的玻璃杯;小屋中的蓝色百叶窗;石缝中的红玫瑰;新烘烤的面包香;古铜台上的烛光,以及宠物狗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