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卡耐基经商之道 作者:高国政-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江苏省江阴市青阳镇有个叫许一青的青年,他初中毕业就去了新疆,一九八○年顶替母亲回城就业,在菜场当“屠夫”。后来,为了有更多的时间从事自己感兴趣的文学研究,他辞职当了个体户,在农贸市场兜售水发盆菜。他每天清晨去菜场设摊。中午以后回家读书写作。他历时十年撰写了《文学创作心理学初探》,出版后已被多所高校选为教材和参考书。现在他正在编写小说和儿童文学等作品。

  张汉琼初中没毕业就回家干活。一九八六年,她听说我国果树教授、柑桔专家章文和物色保姆,立即请求去章家当保姆,做工兼求学。她每天抓紧时间完成日常家务劳动,然后就按章老给她安排的学习进度学习柑桔栽培的知识和技术。同时,她还参加了社会上有关单位举办的函授专科的学习,有疑难之处,再请章老指教。后来,章夫人看她太紧张,干脆自己做饭,保证她每天上课做作业。三年后,张汉琼拿到四张文凭,经县人事局考评取得专业技术职称,并应聘担任了县果树花卉实验站的副站长。

  个体户著书、小保姆成才,这足以说明我们每个人都有巨大的潜能可以开发,而开发的途径就是勤于学习,勇于实践!都需要坚强的自信意识和顽强意志作为精神支柱。有人说,我不是不自信,但我下了苦功夫的项目被砍掉了或是遭受了意外的不幸而身体残疾,这怎么能不叫人悲观失望呢?不是这样的!如果你有“只要活着就要奋斗”的自信意识,那就没有什么力量能让你悲观失望,人的潜能总是与生命同在,因为人的命运是由自己的心理态度决定的。

  要论遭受挫折和失败,有谁能和林肯相比?他失业过,他竞选州议员失败,办企业不到一年就倒闭,所欠的债务还了十七年,未婚妻不幸去世又使他一病不起;三年后,他恢复了元气,决定竞选州议会议长,又失败了;再一次竞选,他好不容易成功;任期满了,他争取连任,又是失败;为了谋生,他申请担任某部门的官员,但人家认为他不具备担当这个职务的资格和才能,遭受挫折;几年后,他参加国会议员的竞选,结果又是失败……总之,在他大半生的重大的奋斗进取中,九次失败,只有两次成功,而第二次成功就是当选为美国的第十六届总统。那屡次失败并不能使他的自信心动摇,而只是起到了开发潜能的作用。

  美国有个叫金蒙特的姑娘,本是个准备在奥运会上拿金牌的滑雪运动员。可她在一次训练中意外摔伤,而且伤势惨重,结果双肩以下的身体永久性瘫痪。她失去了获得奥运会金牌的机会,但她没有失去自信心,后来就在教课讲学上获取了金牌。

  在现实生活中,学历和智商都较高的人庸庸碌碌、无所作为的大有人在;而学历、智商都很低的人却有不少成为出类拔萃、有所成就的成功者。加拿大有个穷孩子琼尼,因为智商低,学校的功课总是跟不上,学校只好劝他退学。为了安慰他,学校请了一位心理学家和他谈了一次话。心理学家告诉他:工程师可能不识乐谱,医生不一定会绘画,你被劝退学了,但不等于没出息。这番话对他产生了影响。后来,他长年给人家整建园圃,修剪花草。二十年后,他成为闻名全国、受人尊敬的风景园艺家。

  职业和地位如何,遭受挫折和失败多少,处境的好坏和身体条件、学历和智商的高低等等都不是决定人获得成功的条件。唯有真正认识自我,发展积极的心理态度,才是决定性的因素。下面谈一谈创造力对成功的影响。

  关于创造力,我们以往的理解十分偏狭,就是只注意那些著名的科学家、发明家、文学家和艺术家是具有非凡的创造力的,所谓“天才的创造力”。我们要强调的关于创造力,我们要改变观念,要承认并重视广泛的创造力。因为创造力不是某些“天才”人物和专业人员的特权与专利,而是人人都具有的一种潜在能力。所以我们指的广泛的创造力,或者叫做自我实现的创造力。

  任何一个成功的作家、音乐家或发明家,他们的劳动当然是开发了自身的创造性的潜能。而一个没上过学、出身贫寒、没从事过什么专业的纯粹的家庭主妇呢?未必没有创造力。她有可能花很少的钱把一家人的日常生活安排料理得相当不错;她可能是个奇妙的厨师,做的饭菜十分美味可口;她可能在处理家务、布置家庭环境方面有许多独到、新颖、精巧之处,这些不就是创造性的表现吗?任何事情都可以做得具有创造性。创造力的潜能几乎人人都有,但所有的角色和工作,都可以是有创造性的,也可能是没有创造性的。

  一位心理治疗医生,他从未写过著作,也从未创造出任何新的理论。但他乐于帮助别人去改善他们的生活。他把每一个患者都看成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人。他没有多少高深的理论和先入为主的框框,他却具有孩子般的天真和杰出的智慧,他能以灵活新颖的方式理解和解决面临的问题,甚至在非常困难的病例上,他都获得了成功。这就证实了他的工作是有创造性的。

  自我实现的创造力本来是人人都有的一种潜能,但主要是心态积极、热爱生活的人才会在他们的生活和工作中显露出来,通常表现为一种特殊的洞察力,他们往往能发现新颖的、未加工的、具体的、有个性的东西,正如有些人习惯于注意一般的、抽象的、已经定型成规的东西一样。前者经常生活在真实自然的世界中,而不象后者总是生活在抽象、概念、期望、信仰和刻板化的世界,而我们常常分不清这两个不同世界,把它混淆起来,还以为有的人有创造力,而另一些人似乎天生就没有创造力。创造性的潜能是人人固有的基本特性,由于许多人总是消极适应社会环境,墨守成规,这就不知不觉地抑制、埋没丧失了自己的创造性潜能。而另一些人则相反,倾向于求变创新。所以说自我实现的创造性主要在于心态和人格的积极向上,而不是其成就大小。而成就就是积极心态和优良人格开发出来的潜在能力,所以,自我实现的创造力是投射在人的整个生活中的。有些人之所以缺乏创造力,那是由于心态消极、人格不良而把自己的潜能给埋没了。

  有些人觉得自己不够聪明,常常为自己的脑子是否够使而感到怀疑。其实,这个担心是多余的,大脑接受、储存和综合各种信息的潜能是极其巨大的。在这个领域,美国和前苏联的许多心理学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试验,其成果对于人们重新认识自我很有启示。

  人的大脑是由成百上千亿个细胞组成的,具有极大的贮存量,可以在每秒钟接受十来个信息。一个信息单位叫做比特,大约相当于一个单词。人脑的容量有一百万亿个比特,这还是较为保守的估计。这一百万亿个比特,究竟有多大呢?它可以装下全世界所有图书馆的藏书内容。何况人类还有潜意识,有许多难以用语言表达的微妙感觉和印象。实际上,普通一个人能够表达出的信息量只是巨大的冰山露出海面的峰面。现代科学研究表明,象爱因斯坦那样伟大的科学家,只用了自己大脑的三分之一的功能,而一般人则更少,绝大部分脑细胞仍处于“待业”状态。而且人脑不同于机器,使用久了会有磨损,而是越用越好用,就象有人学外语,一旦掌握了一两门外语,再学第三门和第四门就会容易许多。

  前苏联的报刊发表的有关文章说:“人类学、心理学、逻辑学、社会学和生理学的一系列最新研究成果证明人类的潜在能力是巨大的。当代科学使我们懂得人的大脑结构和工作情况,大脑所储存的能力使我们目瞪口呆。在正常情况下工作的人,一般只使用了其思维能力的很小一部分。如果能迫使自己的大脑达到其一半的工作能力,我们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学会四十多种语言,记下大百科全书的全部内容,还能够学完数十所大学的课程。”

  人的大脑可以看成是电子计算机,因为人脑和计算机一样,在它活着的时候,能够吸收、储存和运控大量的信息,但人脑的功能却比现在任何最先进的电脑强大得多。美国加利福尼亚的大脑智力研究所的一些专家认为,人的大脑功能实际上是无限的。那么是什么因素阻碍着我们充分利用大脑如此巨大的潜能呢?关键就是我们还没有学会给自己编排解决一系列问题的程序,也就是我们迫切需要发展积极的心理态度。如果我们把大脑的构造比作电子计算机,那么心态和意识就是输入的程序。

  创造成功的基本前提不但光指其它方面,精神力量方面也是至关重要的。

  人们在选择控制自己的情感和与人交流思想感情方面也有巨大的潜能可以开发利用。这种潜能可以从人们对自主神经系统的新的理解中显示出来。因为人的言谈举止、交际水平和心律、血压、消化器官运动以及脑电波都可以受到精神力量的控制和影响。比如有的人不幸患了不治之症,身离黄泉路不远,但一旦心态积极和精神振作,决心与病魔斗争,该干什么就专心致志地干什么,最后竟能创造了奇迹。正因为这类事例世界各国都有,并有案可查,科学家们正在预言:终有一天,我们会发现人体有能力使自身再生。这不是指医学手段的新发展,在人体内更换各种零件,而是指精神力量的巨大作用。

  在精神潜力方面,我们着重讲一讲:“生命在于脑运动”。

  “生命在于运动”,这是众所周知的至理名言。然而现代科学研究的新发展认为“生命在于脑运动”,因为人的机体衰老首先是从大脑开始的。

  研究表明,每个人长到十岁以后,每十年大约有百分之十控制高级思维的神经细胞萎缩、死亡。信息的传递速度也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慢。但这不要紧,如果坚持脑运动和脑营养的适应,则每天又都有新的细胞产生,而且新生的细胞比死亡的细胞还要多。

  日本科学家曾经对200名20岁到80岁的健康人进行跟踪调查。他们发现经常用脑的人到60岁时,思维能力仍然象30岁那样敏捷,而那些三四十岁不愿动脑的人,脑力便加速退化。

  美国科学家做了另一项实验,把73位平均年龄在81岁以上的老人分成3组:自觉勤于思考组、思维迟钝组、受人监督组。初级结果是:自觉勤于思考组的血压、记忆力和寿命都达到最佳指标。3年以后,勤于思考组的老人都还健在;

  思维迟钝组死亡12.5%;而受人监督组有37.5%的人已经死亡。

  由此可见,勤于思考、追求事业是人们健康长寿的奥秘所在。这一点有许多事实可以说明,如:

  英国剧作家、社会活动家萧伯纳享年94岁,晚年仍有剧作问世:

  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坚持用脑到84岁,发明成果1100多项;

  法国的一位女钢琴家104岁还能登台演奏;

  著名黑人作家杜波依斯87岁写作《黑色的火焰》,轰动世界;

  我国著名学者马寅初一生坎坷,由于勤于用脑活到90岁;

  我国现代气象学的开创者竺可桢,上中学时身体虚弱,还患肺病,有人断言他活不到20岁,但他一直坚持奋斗,活到85岁,贡献卓著。

  如今健在的大作家巴金和冰心老人也说明了生命在于脑运动。

  一个人只有相信并开发自己的巨大潜能,就会具有超群的智慧和强大的精神力量。只有这样,才会获得成功。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要学会不要依靠别人,因为一个总是靠别人扶持的人是不可能获得成功的。你唯一可以依靠的就是你自己。

  自信意识、成功心理就是要我们靠自己!就象天上不会掉馅饼一样,也不会有人端着大盘子把幸运和成功送给我们任何一个人。如果人生交给我们一道难题要求解答,那么它也会同时交给我们解决这道难题的智慧和能力。但这种智慧和能力总是潜藏在我们的生命里,只有当我们自信加奋斗,自己救自己,它们才会聚集起来,发挥作用。即便你自身条件多么不好,身世多么不幸,但只要你有积极的心理态度,你就能成为一个成功者和有用的人,你就能交上好运获得成功!

  露皮塔去了一趟两个儿子的学校,情况使她感到阵阵心寒。“你这两个儿子反应太迟钝了。”老师对她说,“我们只好把他们编入与他们能力相仿的阅读小组了。”校长也深有同感,还说:“你在家里只讲西班牙语,把两个儿子弄得糊里糊涂的。他们不知道用英语该怎么说。”

  露皮塔自己从小就智力很差,先是降级,被列入反应迟钝者之列,后来又不得不眼泪汪汪地退学了。她16岁就出嫁,婚后生了两男一女。如今两个孩子被列为低能者,这使她难以忍受。她决心自己帮助孩子,从自己求学做起!

  露皮塔去求人帮忙,人家答复她:“你的履历表明你反应迟钝、智力低下,我不能推荐你上学。”她在雨中泪流满面地走回家,哭着对自己说:别泄气!她又去找孩子们的校长商讨办法。校长建议她到两年制的得克萨斯南方学院去试试。南方学院的登记员为她的强烈愿望所感动,答应她先试一年,不过,“丑话说在前头,如果你考试不及格就得走。”就这样,她上学了,还兼顾家务,每天两头忙。全家都赞许她新的追求,但又担心要不了多久她就会离开学校重新安心做家庭主妇。

  到第一学年末,她惊奇地意识到:自己的能力不比别人差,自己应该有一个大学学位。于是,她除了继续在南方学院学习,又进了70英里远的泛美大学学习,每天4点起床,不怕苦累。3年后,她取得了初级学院学位,还以优异的成绩取得了泛美大学的理科学士学位。

  孩子们发现他们的母亲与众不同。一般美籍墨西哥母亲都不上大学。孩子们对母亲的爱又增添了新内容。在母亲的鼓励下,孩子们各方面的能力有所发展,两个儿子的学习成绩一天天地提高,自信心也随着增强。他们转到了正常班级里。

  1971年,露皮塔被授予文学硕士学位,又当了豪斯登大学发起的墨西哥美国文化研究所的理事。新的工作又促使她去攻读行政管理的博士学位,并在学习工作之余在大学任教,每周还给基督教女青年夜校上两次课。但她从未忘掉孩子们。

  她总是挤出时间赶回家来关心孩子们的学习,到学校参加家长会,观看孩子们参加的所有体育比赛。1977年,她取得博士学位,接受了颇具威望的美国教育委员会的会员资格。她是有史以来第一个获得该委员会奖的拉丁美洲妇女。1981年,她又被提升为拥有31,000名学生的豪斯登大学的教务长助理。

  后来,露皮塔为缓和种族关系而积极努力,为成千上万的警察和消防人员讲授西班牙语课和种族关系课,并获得政府有关部门的赞誉。随后,里根总统任命她到全美司法顾问委员会研究所工作。接着,她又获得了各类荣誉:如豪斯登大学授予她杰出教学奖,一家西班牙语地方报纸设立了以她姓名命名的奖学基金,墨西哥瓜达拉哈拉自治大学授予她杰出教育家奖。

  这些荣誉对露皮塔来说当然是十分重要的,但在她心底里,没有什么比对孩子的爱更深了。她的长子马里欧是内科医生,次子维克多是位律师,女儿玛莎正在攻读法律。马里欧说:“假如说我们有所作为,那是因为我们的母亲给了我们爱抚、自信和支持,使我们能够有所作为。我觉得上帝一直抚摸着我们,而我们的母亲便是上帝的手。”

  这个真实的故事的确给人许多感慨和沉思,但同时也说明,事情的成功要靠我们自己,不要因为某些自身的弱点而轻易放弃,只有这样,你才能获得成功。

  我们再来看一位聋哑人是怎么走向成功的。

  叶约翰生下来就聋哑。经过艰苦努力,他于1971年从专为听觉不健全的人办的华盛顿盖劳德学院毕业,并得到了数学专业的学士文凭。

  他求职中四处碰壁,不得已又考入了马里兰大学,攻读计算机专业,取得硕士学位。毕业后他发出几百封求职信,都遭到拒绝。后来他在美国小企业管理局的帮助下,学习了企业管理和会计,并从那里得到了一笔10万美元的低息贷款。

  就这样,他雇了两名职工、办起了公司。

  公司专门生产软件、办公室自动化和电信设备及系统工程,并研制出一种计算机,使它能把电话里传来的声音翻译成文字,让聋哑人“听”到。玩具为全体职工开放。公司有部分聋哑人,公司许多人都懂手势语,处理日常事务大都用手势,使聋哑人与正常人的交往不产生隔阂。1987年公司盈利2100万美元,1990年盈利3000万美元。他们这些利润的绝大部分用于投资。1991年,美国国会邀请他去讲述成功的经验。他说他今天取得的成功是做梦也没有想到的。

  如果一家世界著名的飞机制造公司雇用一位女盲人来设计飞机发动机,你会认为这简直是荒诞离奇,但这是真实的事情。

  22岁的英籍华人谢云霞,从儿时起眼睛就几乎完全失明了,可事实上,她竟是罗尔斯…罗伊斯公司的一位工程师。她每天坐在计算机终端旁,手握光标定位器,注视着电脑屏幕上呈现的放大了的文字。她的脸几乎要贴到屏幕上,因为她的视力极其微弱,而且主要集中在右眼上。她身边放着一些必不可少的辅助设备,能把发动机在各种不同飞行条件下的温度、程度和压力等数据放大。而她能准确无误地掌握这一切,她了解技术发展的最近情况,这就是说,几乎没有什么东西能妨碍这位瘦小、腼腆而又思维敏捷、才华出众的盲姑娘成为工作出色、一丝不苟的优秀工程师。她因其卓越的成绩而荣获威尔士亲王查尔斯颁发的特别奖。

  盲姑娘终于成了出色的工程师,聋哑人竟能成为很成功的企业家,而母子两代均属智力很差,都曾被劝退学的人却能改变命运、出类拔萃……这些完全真实的故事说明了人人都有巨大的潜能,人人都能走向成功。海伦·凯勤说得好:

  “当你感受到生活中有一股力量驱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