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华夏地理档案-第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简介:一本羊皮册;让初九的人生有了不一样的精彩:智斗僵尸、消灭树精、降服女鬼……但凡有初九存在的地方,总少不了各种的灵异事件。让男主带你走进不一样的世界
 110932

第1章 鬼神之说()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泱泱华夏,每天都发生着一些让人难以捉摸的奇闻怪事。这些奇闻怪事,虽然处处透着古怪,但最终在科学面前都被真相还原:有的被证实是某种奇特的天文现象,有的则被证实是因为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所形成的变化。还有的则是某些居心叵测的人因为某种利益,或者对名声,荣誉的追求,费尽心机,用灵异神秘的基调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当然,还有的事件,却始终无法被证实。

    这些无法被证实的事件,被一些掌握着最先进自然科学知识的专家学者,夜以继日的分析研究,依旧得不出结论。久而久之,这些类事件就被涂上了神秘莫测的色彩,有了一个十分契合的称呼:未解之谜。

    这类未解之谜包罗万象,什么天文异象,地理奇闻,人间怪事,无所不包。很多事件至今都在口口相传,成为了广大老百姓茶余饭后的谈资。而最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的,就是那些神秘的鬼神事件了。

    这些事件里面到底多少是真实的,多少是虚构杜撰的,普通老百姓是无法得知的。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科学无法解释的事或物,未必不会存在。

    之所以这么肯定,无非是基于两点:那些流传了千百年的神话故事、历史事件,以及有些个人的亲身经历。

    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发展至今都未曾断代,可见其底蕴的深厚,这深厚底蕴的背后体现了古代老百姓智慧的一面。

    古代的人,特别是三皇五帝使其的人类,生存环境十分恶劣,智慧也没有完全形成,面对着变化万千的自然环境,更多的是蒙昧无知,所以对自然,对天文本能的有种敬畏。他们往往就把一个很简单的天文变化,自然现象夸张化,艺术化。以此来表达对自然,对部落首领的这种敬畏。

    而现代的人,已经掌握了最基本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对一些匪夷所思的事情往往能够准确的加以分析、判断。去伪存真。最后发现事件的真相。

    可很多事情往往不尽如人意,诸如上边所说的未解之谜。依然是现在无法攻克的难题。

    说到这里,不得不说人们最感兴趣的一个话题:关于鬼神的话题。

    “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用古代唯物主义的话来说,那就是万事万物都有阴有阳,阴阳两者相辅相成,相互制约,有阴必有阳,有阳必有阴,二者是共存的,所以,任何事物都是阴阳共存的矛盾体。具体来说,世界上存在着活着的实体动物,那么就肯定存在着某些科学无法解释的生物(姑且称之为生物)………鬼或神!

    其实,不仅仅是鬼神,例如五行八卦、风水相术。都属于未解之谜的范畴,但是这些在某一段时间之内,一度被认作是封建迷信。认为这是古代封建社会的上层阶级巩固自身职权,蛊惑大众百姓的工具。但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不得不正视这一切。这其中的有些内容,确实是有理有据的。只是鬼神之说,至今无法定位。

    ………

    在初九的从内心深处,始终相信世界上有鬼神的。因为职业的关系,他常年在论坛上摸爬滚打,看过或者听说过很多关于这类的故事,更重要的是,他的祖上,确切的说是他的爷爷,曾经的一次亲身的经历。让他不得不认真的审视这个世界。此刻,初九正坐在电脑前,一字一句的讲着他爷爷的故事:

    “那是爷爷跟奶奶结婚后第二年发生的事了。他们结婚的年代,正是一个兵荒马乱的年代,具体说来正是土地革命的后期。全国上下都在轰轰烈烈的开展土地革命运动,不过那时候,以“打土豪,分田地”的为口号土地革命已经进入了尾声。爷爷奶奶以及当地村子里的很多村民因此受益,有幸有了自己的土地。

    那个地方属于半山地的丘陵地区,大部分土地都是砂土地,适合种一些花生、大豆之类的农作物。而那些能够解决温饱问题的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所需要的土地,却十分的稀少。所以能分到一块能真正种粮食的土地,是每个村民的愿望。

    但这个愿望很难实现。俗话说的好: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近砂土地,也就只能过着半饥半饱的日子了。

    在村子南面有一段河道。平时,整个河道都是干涸的。即便是雨水很盛的夏天,河道里的水也一般不会漫到村子前面的这段河道。

    百姓的智慧是无穷的,再加上饿的实在不成样子了,所以村子里一些人口多的村民,就打起了河道的主意。想在那条平时干涸的河道里,开辟出了一大片的土地当作农田。虽然河道里的土质依然属于砂土,但多一块地,就多一些粮食,活命的机会就会更大一些。

    爷爷也想到了这一点,在河道里也开了一片田。因为奶奶喜欢吃西瓜,爷爷心想,自己父母已经亡故,只剩下她给自己的媳妇两人过日子,分到的土地足够他俩人吃的,所以河道里的这片土地没有种小麦,而是种上了西瓜。并且一种就是好几年。

    这年夏天,地里种的西瓜快要成熟了,为了防止对面山上的野兽下山糟蹋瓜田,每个晚上,老爷子就会去瓜田守夜。

    这天傍晚,老爷子给自己的酒壶里装满了酒,又拎着自己媳妇准备好的油炸花生米就出门了。到了瓜田,他把东西放在了草棚里,拿着墙头上立着的钢叉就围着瓜田里逛了一圈。发现一切正常,于是回了草棚取出花生米,拿起酒壶“嘴对嘴长流水”的喝了起来。

    说实话,在当时,普通老百姓喝酒其实是很奢侈的一件事情。为了控制饮酒的量,人们都是用一种特定形状的酒壶。这酒壶通体银色,用锡制成。只有成人巴掌这么大,壶口呈圆喇叭状,有个盖,走路的时候不至于洒了。壶嘴属于那种细长的形状,跟在茶馆里伙计用的长嘴壶形状很像,可以说这种锡壶就是茶馆长嘴壶的微缩版。只不过茶馆里的长嘴壶的壶嘴是直的,而这种小锡壶壶嘴是弯的。

    平时的时候酒壶顶多就能盛个三四两的酒,喝那么五六口就会喝光,今天也不知道怎么回事,他喝了半天,花生米都吃完了,酒也没见少。他觉得奇怪,晃了晃酒壶,想通过声音判断酒壶里的酒还剩余多少。结果听声音壶里满满的,似乎酒没见少,又打开壶盖,借着灯笼的光往里看,果然,壶里面的酒跟在家的时候一样多,顿时纳闷起来。

    正纳闷着呢,自己打了一个酒嗝,酒意涌了上来,索性就没再多想,也不再喝了,将酒壶放在了桌子上。又出去围了瓜田逛了一圈,回来后就躺床上睡了。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他迷迷糊糊的就听到草棚后面有个人在说话,他以为是偷西瓜的贼,想起来出去看看,却发现自己怎么也动不了。立马意识到自己可能是遇到了传说中的鬼压身。

    好在他那时候年轻胆子大,并没有惊慌,躺在床上,竖着耳朵听那人说什么。那人一开始说了一大堆话,爷爷都没听清,只是最后听到了一句“快起来吧,再不起来就没命了”。

    说完这句,草棚后面就没了声音。同时,发现自己的身体能动了,于是猛的一下坐了起来,出了草棚取了钢叉就绕到了后面。到了后面一看,什么人也没有,又在附近找了找,还是没有发现。只得悻悻的回了草棚。

    躺在床上,自己就琢磨起来,琢磨了一会也没想出到底是怎么回事。准备再睡一会,谁知道刚闭上眼睛,草棚后面又响起了那个人的声音,还是那句“快起来,再不起来就没命了”。

    说来也怪,这句话刚说完,竟然一下子就醒酒了,脑子也清醒了过来。仔细的想了想那人不像是自言自语,而像是对自己说的。于是赶紧爬起来出了草棚。准备再绕到后面探个究竟。

    谁知刚一出草棚,就看到右边不远处明晃晃的一片,伴随着哗哗的水声。他大惊失色,顿时明白了怎么回事,忙回到草棚里把重要的东西都取了出来,然后就往高处的河沿上跑。

    刚跑到河沿安全地带,就听到后面噗通的一声,只见草棚瞬间就被波涛汹涌的洪水给冲垮了,眨眼工夫瓜田就淹没在了滚滚的河水中,不见了踪影。爷爷瘫坐在河岸上,浑身都被冷汗浸透了。心想要是晚出来一步,整个人就得淹死在里面了。

    回到家后把这事一说,奶奶也是大吃一惊,嘴里不住的念叨,是祖上积德,爷爷得到了神仙的保佑。才幸免于难。

    从此,家里也有了一个规矩,以后喝酒绝对不能晃酒壶,或者从酒壶口往里看还有多少酒,因为一旦这样做,就是对神仙的大不敬。

    打那以后,我的爷爷就对这种鬼神之类的事情深信不疑。并在我的父亲出生以后,一直给他灌输着鬼神存在于世间的思想。

    现在想想爷爷当时的做法,我颇有些微辞。主要是因为我听过或读过了很多鬼神之类的故事,却一直没有亲身经历过。再加上科学知识的不断累积,让我对世界上存在鬼神产生了怀疑,而且,前两天看《论语》里的一个典故。让我加深了怀疑。

    《论语》里是这么说的:“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可见孔老夫子对鬼神之事也是讳莫如深的,但是从根本上还是不相信鬼神的存在的。但是现在,坐在电脑桌前的初九,却对孔老夫子有了怀疑,对爷爷当时的做法有了很大的改观。

    就在那事发生后,过了一年,我出生了。

    爷爷的文化程度很低,不知道给我起什么名字,问我的父母,他们也取不出一个正经的名字。最后一家人商量了半天,就取了一个十分简单的名字。祖上姓初,而我出生的那一天正好是农历的七月初九,于是就有了一个很奇怪的名字叫初九……”

    …

    “初”这个姓在百家姓里是查不到的。这个姓氏有着很深的渊源。有人说初姓源于子姓,属于商王朝开国君主汤的支裔。而商汤属于三皇五帝之中黄帝的第十八代子孙。读过古代文献的都知道,黄帝原姓公孙,因长居姬水,故改姓姬。所以又有很多人把初姓归于姬姓系列。而初九宗族都尊奉另一种说法,就是源于芈姓,出自于楚国国君熊氏世家贵族熊叔堪,属于避难改姓为氏。

    初九曾经问过奶奶为什么不让他爸爸叫这个名字。他的奶奶笑着摸摸他的头说,:“傻孩子,你爸爸又不是初九出生的,怎么能叫这个名字呢。再说了,这个名字跟你爸爸的八字不合。”

    而初九本人就不一样了,十分巧合的在七月初九出生,推算了八字之后发现这个名字很适合他,于是就把这个名字给了他。

    那时候的初九,对八字之说懵懵懂懂的,只是常听人提起过什么八字硬,八字弱的。但是八字到底是什么意思,他却不知道。而因为当时年龄小,也没有深究,所以就把八字不合这件事给淡忘了。

    就在初九出生后一个月,他的爷爷病逝了。虽然他曾经质疑过爷爷对鬼神的过度敬畏,但还是选择了相信世界上有鬼神存在。也正是因为如此,他从小就对鬼神之事特别感兴趣。

    大学毕业后,初九找了一份比较适合我的工作,某大型门户网站论坛里灵异版块的版主。在此期间,他阅读了相当数量的灵异事件的帖子。关于鬼的帖子占了绝大多数,剩下的就是些什么阴阳师的忠告、风水师的提醒、还有什么法术符咒之类的介绍了。有关神仙的帖子却是少之又少。

    这不免让初九有些失望。有鉴于此,他又开始研究起了中国的古代哲学,就是所谓的玄学。

    玄学其实是一门技术。一门以阴阳五行为理论发展而成的预测实用技术。通过对玄学的大体,初九越来觉得老祖宗的东西真是博大精深。

    比方说,世界上的万事万物,用现在的学术分类就是我们在生物学上见到的“门纲目科属种”,而老祖宗用五个字就解决了问题:“金木水火土”。

    现代学术里的术语生物链,在老祖宗眼里也只是四个字“生克制化”。还有很多的相似专业术语在此就不一一赘述。

    总之一点,古代的玄学跟现代科学有着十分相似的架构,有些现代无法解释的事情,古代玄学反而能够窥探到其中的奥秘。就比方说我们提到的鬼神,其实用两个字就能解释,那就是“阴阳”。当然,阴阳二字不单单能够解释鬼神,但万事似乎都离不开阴阳。

    不管怎么讲,随着初对未知事物的兴趣越来越高,他现在是越来越希望自己能够亲身经历这么一件两件的所谓的“灵异事件”,可是活了近三十年了,他竟然一件灵异事件都没遇到过。看着帖子里的某些人说的那些亲身经历的事件,初九的心直痒痒。

    也许是这颗执着虔诚的心打动了天和地,初九终于有机会亲身经历这种事件。不过,事后想想,这种灵异事件,还是少接触为妙。

    一切都得从那次同学聚会开始。

    本章完

第2章 聚会() 
这一天,忙完了手头的工作,初九坐在办公桌前,取出了《周易》认真的研究起来。没读一会,就接到了大学同学大鹏的电话。大鹏本名叫李鲲鹏。是初九的死党。中学时曾经学过体育,身体长的很健壮,膀大腰圆的,为人也很仗义。大学跟初九一个专业,在同一个宿舍,还是上下铺。所以两人关系非常的好,属于铁哥们。他打来电话,提醒初九不要忘了今晚的北京同学聚会。

    要不是他打电话提醒,初九还真忘了今晚还有一个聚会。毕业后,已经在京工作一年多,除了正常的工作外,剩下的时间,初九基本上就研究神秘玄学了,与同学联系非常的少,更别提什么同学聚会了。

    不过有时候,在上班的地方,或者住的地方,碰巧遇见同学,也会小聚一下,留个电话,之后,电话号码就在手机里潇洒的躺着睡大觉了。不过初九跟大鹏一直没有断了联系,经常约在一起吃喝玩乐的。

    刚才听大鹏在电话里讲聚会的有十来个人。初九多少有些惊讶。记得上大学那会班里有三十多个人。毕业后,一部分人都回到各自的家乡寻求发展,剩下的一部分人跟他一样,选择了在京城发展。

    他原以为在京城的不会超过十个人,听大鹏这么一说,才知道参加聚会的同学人数,远远超过了他的预计。他万万没想到在京的工作的同学竟然有这么多。

    一想晚上面对这么多的老同学,初九的头就有些大,想当年他与同学交流很少,所以很多同学的名字初九至今都不知道。更别说见面后能喊出对方的名字了。初九心想,这次聚会,可别碰上这些他叫不上名字的同学,真要这样的话那可就尴尬了。

    下班后,初九刚走出办公楼就给大鹏打了个电话,确认了一下聚会的地点,然后骑着他的摩托车出发了。在京城这样的大都市,骑摩托车,往往比坐出租车要方便的多,虽然有地铁可以搭乘,初九却没有那个心情。一个是在地铁站里绕来绕去,往往绕的他找不到东西南北。他很不喜欢这种感觉。所以发了第一个月的工资,初九就买了一辆摩托车,还专门学了车本,上了牌照。

    初九走到一个大型的服装商场时停了下来,心想第一次聚会不能穿着太随意啊,得好好捯饬捯饬才行。

    于是进去买了一身休闲服,照着镜子一看,嗯,还不错,小伙挺精神的。虽说模样不是很出众,但是也不至于太差。最起码还能迷住一部分春心荡漾的少女吧。心里这么想着,初九对自己的这身行头越看越满意,哼着小曲儿交了钱走出了商场。

    聚会的地点是在西直门大街的老莫。说起老莫,60后,70后的人,估计印对老莫的印象非常的深刻,很多影视剧的题材中也都或多或少的出现老莫这个名字。

    老莫是莫斯科餐厅的别称,到现在已经有着几十年历史了。

    六七十年代北京的西餐厅不多,比较出名的就两三家,老莫是其中的一家,还有新侨饭店,北京饭店也经营着西餐。最开始的时候去老莫吃顿饭是得凭票的。直到后来,美国的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解冻,中苏交恶,老莫才停止了这种凭票吃饭的模式。

    80年代的时候,在老莫吃一顿饭,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讲就属于高消费了,即便每月拿着三四十块钱工资的人,来吃顿饭也是十分奢侈。所以在老莫吃饭的大部分都是些高干子弟,归国华侨之类的或者军区大院的人。当然也少不了一些受西方文化冲击的时尚青年男女。他们都认为在老莫吃一顿西餐是一件莫大荣耀的事情。

    初九大鹏他们这一代,出生的时候正值80年代初期,用现代的话说,算是标准的80后。所以对老莫的感情肯定不如他们的上一代人来的深厚。但好歹,在他们穿着开裆裤的时候,曾经被家长们带着吃过,这种带当时看来十分高档的餐厅。小孩最善于模仿大人的行为,所以他们把聚会地点选在老莫,也仅仅是为了寻找的一丁点关于童年的回忆吧。

    到了老莫门口,初九大老远的就发现大鹏把右手搭在眼睛上方四处的张望着。一转头看到了他,大嘴一咧,哈哈笑着就跑了过来。

    “你可算来了,刚才还想着你千万别穿的随随便便就来了,现在一看你这身打扮我放心了,一会你进去后可得好好表现啊,因为这场聚会是我专门为你给准备的。”

    听到这初九心里有些纳闷。“你小子瞎说什么呢?这次聚会怎么是为我准备的?你又耍什么歪歪肠子呢?从实招来!”

    大鹏边走边说:“你的女神白薇今天来北京玩,恰巧被我给碰到了,她向我问起了你,我就跟她说了下你现在的情况,她听完后一个劲的说要见见你。我一想咱们毕业也一年多了,在北京的同学也不少,不如正好借着这个机会,搞一次聚会。于是我就把所有在北京的同学都联系了一遍,明着是同学聚会,实际上是给你和你的女神提供机会啊!你小子可千万别浪费了我的一片好心。”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