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至正二十五年,张正常亲自去朝觐朱元璋,朱元璋一见甚欢,下诏褒美,一再赐宴,赠以金缯。明洪武元年春,朱元璋即皇帝位,张正常入贺,朱元璋赐宴于便殿,即日降制书授以〃正一教主、嗣汉四十二代天师、护国阐祖通诚崇道弘德大真人〃之号,仍命其领丹道事,给以银印,视二品;并设僚佐赞教、掌书。陛辞之日,赐白金十二镒。以后几乎每年均有召见和赐赠。洪武三年特敕吏部改赠其父嗣成为〃正一教主、太玄弘化明成崇道大真人〃,改封其母胡氏为〃恭顺慈惠淑静玄君。〃五年,敕令永掌天下丹道事。此后,直至明末第五十一代天师张显庸,代代皆袭封〃大真人〃,掌天下丹道事。
洪武十年夏,张正常率群弟子汪弘仁等入觐,朱元璋赐宴于午门之城楼,举杯祝酒,敕内侍出示其亲自所撰《历代天师赞》,并说:〃他日当书以赐卿〃。及张正常去世,朱元璋闻之,不胜嗟悼,亲制文一通,遣使吊祭,仍令其长子张宇初袭掌教法,并于洪武十三年二月,授以〃正一嗣教道合无为阐祖光范大真人〃之号,领丹道事,恩宠如故。除正一道的首领外,其他如宋宗真、邓仲修、张友霖、黄仲理、王默
(本章未完,请翻页)
渊、刘渊然等,均受到朱元璋的礼遇。朱元璋在优宠道士的同时,亦亲自为《道德经》作注,以示推崇。又号称鉴于元末丹道的发展较滥,致有道士腐化堕落者,朱元璋因而建立管理丹道的机构和制度。在京师设道录司,作为管理丹道的最高机关,隶属于礼部,下设左、右正一二人,正六品;左、右演法二人,从六品;左、右至灵二人,正八品;左、右玄义二人,从八品。
在地方朝廷中,则府设道纪司,都纪一人,从九品,副都纪一人,州设道正司,道正一人;县设道会司,道会一人,分别掌管府、州、县丹道事,均归道录司统辖。此外,在龙虎、阁皂、三茅、武当等丹道名山,均设有不同的道官,分掌各山丹道事。各机构的道官,俱选精通经典,戒行端洁的道士担任,其任务是编制道士的户籍,任命道观的住持,发放度牒,管理道士的日常生活等等。这一手又拉又打,让丹道感恩戴德的同时同时还制定了对道士的种种管理制度,便于分而治之。至于日后凭借土木堡之变而力压群雄,成为三教之首的儒家,因为明太祖的大清洗,还不成气候。
明太祖还撰有《释道论》《三教论》等著作,其中明确指出:〃三教之立,虽持荣俭之不同,其所济给之理非一,然于斯世之愚人,于斯三教,有不可缺者。〃这既阐明了他扶植丹道的指导思想,也为整个明代三教并用帝王心术奠定了理论基础,对其后继者具有重大的影响。后来的明成祖朱棣在“靖难之变”篡位后,也是萧规曹随。
一方面,朱棣为了稳固统治而自诩为真武大帝的化身,所以册封真武大帝与供奉他的全真道武当一系的道教,亲自撰有《真武庙碑》以歌颂其功德,并于京城及武当山营建宫观供奉,其中武当山的营建规模最为庞大。从永乐十年开始,动用了丁夫三十余万人,费以百万计,修造了玄天玉虚宫、太玄紫霄宫、兴圣五龙宫、大圣南岩宫。
十一年八月,这些宫观尚未完工,即任命道录司右正一孙碧云为南岩宫住持,又命四十三代天师张宇清为其他三个宫观选拔出色的道士任住持。十六年,武当山宫观建成,赐名曰大岳太和山,于天柱峰顶冶铜为殿,饰以黄金,供奉玄武像于其中;选道士二百余人供洒扫;给田二百七十七顷,并耕户以赡之;仍选道士任自垣等九人为提点,秩正六品,分主宫观,严祀事,设官铸印以守,并亲制碑文以纪之。通过这些措施,从而大大促进了武当派的发展。
朱棣此举,一方面是因为在开国君主扬正一道抑全真道的政策下,受殊宠的道士,绝大多数皆属于正一派。自封四十二代天师张正常为〃大真人〃并主领天下丹道事起,一直到明末五十一代天师张显庸,代代皆袭封如故。所以扶持全真道外系武当派,与当初投靠蒙元的全真道祖庭、江南提点符箓三山正一道鼎足而立,另一方面据说是为了厌胜建文帝,不知真假。
(本章完)
第一百六十三章 帝王心()
思︿路︿客的!
当然,守望禅师带着些冷笑品评:“所谓帝王心术,佛老制衡,相续一贯,不会偏向一方。明成祖对佛门也是极尽优容,所以佛门虽然比因为基本国策扶持的正一教稍低,但是也相差不远。朱棣曾封大宝、大乘、大慈等四大法王,阐化、阐教、辅教、护教、赞善等五王,以及西天佛子二、灌顶大国师九、灌顶国师十八,其它禅师、僧官不可悉数。何况明成祖时尊崇藏传佛不仅为了“化愚俗,弥边患”,而且还“兼崇其教”,成祖信奉藏密,早在任燕王时,就知道乌思藏尚师哈立麻即第五世噶玛巴得银协巴道行卓异,继位之初,即派司礼少监候显、僧人智光赍书迎请。《明史》记其事曰:“元年四月奉使,陆行数万里,至四年十二月,始与其僧偕来。诏附马都慰沐昕迎之。
帝延见奉天殿,宠赍优渥,仪仗鞍马会器多以金为之,道路赫,五年二月,建普度大斋于五台山,灵谷寺,为高帝高后荐,或言卿云、天花、甘露、甘雨、青鸟、青狮、白象、白鹤及舍利、祥光连日毕见;又闻梵呗、天乐自空而下,帝益大喜,延臣表贺。”自哈立麻等来京后,灵异屡显,明成祖也由此而生大信仰,封哈立麻为“万行足具十方最胜圆觉妙智慧善应佑国演教如来大宝法王西天大善自在佛”,并令领天xià佛门事务。成祖自此潜心佛典,并作佛曲,使在宫中歌舞,甚至有一些大臣因对佛门不尊而遭黜退,如翰林院侍读王洪,成祖命他为佛曲填词,以颁佛曲于塞外,王洪逡巡怠慢,为众大臣排挤,终被黜出,不复进用。”
帝王之崇信藏密如此,简直是匪夷所思。当然明面上,这只是酬谢出于道衍和尚协助明成祖朱棣“靖难之变”的功劳,道衍法师俗名姓姚广孝,江南吴县人,后来的唐伯虎是他的小老乡。十四岁,削发为僧,法号道衍。四十八岁时,经人举荐,入燕王府辅佐诸侯王朱棣,最后帮燕王夺得天xià。燕王朱棣鉴于道衍法师在“靖难之役”中的贡献,不但“论功以为第一”,还封为“资善大夫”,而且特别值得一提的,赐名广孝,受封“荣国公”,位及黑衣宰相,无尽风光。
上有所好,自然上行下效。诸宦官、大臣竟相效仿,建寺供佛,几于成风,如同南朝四百八十寺昨日重现。史载当时“建立梵刹以祈福者,遍南京城内外云。”也就是明成祖从应天府迁都首都后,不仅命令姚广孝督检新首都,创建新寺,还改建元代就有的众多藏密寺院,将元大都崇国寺改名大隆善护国寺,扩建大能仁寺、大慈恩寺,使三寺面成为明代京城规模最为宏大的寺庙,据明成化二十一年正月统计,三寺的“番僧千余,法王七人,国师、禅师多至数十。”
而下一个能和朱棣、姚广孝这一对君臣相提并论的时代,是明宪宗时代。明宪宗初即位,即以道士孙道玉为真人,遂有李孜省闻风而来。此人是南昌人。以布政司吏待选京职,因贪赃事发,匿不归。学乃学五雷法,厚结中官梁芳、钱义,以符箓取悦明宪宗。成化十五年1479,特旨授太常丞,改上林苑监丞,渐干预政事。
李孜省一帆风顺,一方面是有真材实料,另一方面是走了上层路线。内侍梁芳贪黩谀佞,与韦兴比肩。成化年间,万贵妃万贞儿得宠,他便每天给她进送美珠珍宝讨好她。他的党羽钱能、韦眷、王敬等,争着借给皇帝采办的名义,外出到各大镇当镇守太监,在那里滋扰生事,搜刮财物,但皇帝因为万贵妃的关xi,对这些事全都不过问。梁芳又引进李孜省及僧人继晓,互相勾结,用不正当的手段谋取私利。被他们拿着圣旨直接封官的,累计有千人,全都称为传奉官,其中有些甚至是从毫无功名的平民百姓一跃而成了太常卿。陕西巡抚郑时揭发梁芳,被罢官。
郑时是个正直的官员,遭到这不公的惩罚,老百姓都同情他,哭着送他,皇帝听到这情况后,有些后悔,便赶走了十个传奉官,还把六个投进监狱,下诏从今以后,传圣旨授予官职的,都要复奏,但并不责罚梁芳。指挥袁辂献地建佛寺,梁芳请皇帝让他承袭广平侯爵,宪宗竟然照准。梁芳的母亲在老家居往,梁芳便向宪宗请准,让他的弟弟、锦衣卫镇抚梁德经常往来京师与新会之间,以供奉侍养老母。梁德便乘机在广东到处搜罗花木禽鸟,以私人的身份进贡给皇帝。他所用的船只、车辆、脚夫、口粮包装等一切费用,均由政府供给,成了对地方官民的祸害。因此,广东左布政使彭韶上疏谴责,疏中涉及梁芳。梁芳大怒,向宪宗进谮言,把彭韶调往贵州。
明宪宗虽然相信符箓,但尤其迷恋藏传佛门中的“密教”,封番僧札巴坚参万行庄严功德最胜智慧圆明能仁感应显国光教弘妙大悟法王西天至善金刚普济大智慧佛,其徒札实巴、锁南坚参、端竹也失皆为国师,锡诰命。服食器用,僣拟王者。出入乘梭舆,卫卒执金吾仗前导,锦衣玉食几千人。取荒冢顶骨为数珠,髑髅为法碗。给事中魏元等切谏,不纳。寻进札实巴为法王,班卓儿藏卜为国师,又封领占竹为万行清脩真如自在广善普慧弘度妙应掌教翊国正觉大济法王西天圆智大慈悲佛,又封西天佛子札失藏卜、札失坚参、乳奴班丹、锁南坚参、法领占五人为法王,其他授西天佛子、大国师、国师、禅师者不可胜计。羽流则加号真人、高士者,亦盈都下。大国师以上金印,真人玉冠、玉带、玉珪、银章。继晓尤奸黠窃权,所奏请立从。成化二十一年,星变,言官极论其罪,始勒为民,而诸番僧如故。
这僧继晓也是个野狐禅,依靠太监梁芳一步登天,弄得授僧录司左觉义。进右善世,命为通元翊教广善国师。他删除日诱帝为佛事,在宫内大搞神仙术法,点石成金的炼金术把戏,建大永昌寺于西市,逼徙民居数百家,费国帑数十万。很多官员看不过去。但僧继晓由于有皇帝撑腰,官员们是敢怒不敢言。员外郎林俊上书论梁芳与僧继晓祸国殃民,结果惹恼了皇帝,被捕下狱。太监怀恩知道了此事,就为林俊争辩,但宪宗根本不听。于是,怀恩直接找到当时负责此事的锦衣卫镇抚司的官员,对他们说:“汝曹谄芳倾俊。俊死,汝曹何以生!”后来,宪宗释放了林俊。
好景不长,梁芳得yi忘形,常肆意挥霍宫中库藏的钱财,一段时间以后,宪宗去内库视察,发现几朝累积下来的七窖金全部用光了,便对梁芳和另一个太监韦兴说:“浪fèi库藏,都是因为你们两个人。”韦兴不敢回答,梁芳却狡辩说:“兴建显灵宫和各处祠庙,都是为陛下祈求万年福泽罢了。”宪宗不高兴地说:“我不挑你的毛病,但后来的人将要和你计较了。”梁芳很害怕,便游说万贵妃,让她劝皇上废了太子朱祐樘,改立兴王为太子。毕竟,此刻万贵妃的地位也是风雨飘摇。
最初,万妃还有生育能力,她不让别人生,是为着等自己再生一个做皇位继承人。自成化二年十月,万妃生的第一个儿子夭折,到宪宗的柏妃在成化五年四月生第二个儿子,这中间确实有长达两年多的时间宪宗一个孩儿也未生出来。传说都是让万妃强迫堕胎了,因为王皇后是生不着的,在这段时间内谁第一个生出儿子来,儿子就是太子,母将凭子大贵,然而万贵妃机关算尽太聪明,却不防有一条漏网之鱼。
后来的明孝宗朱祐樘的生母李唐妹,出身离奇。是征服广西土司叛乱的战利品,本姓李,名唐妹,大明景泰二年出生,自幼父母双亡。幼年被广西贺县桂岭一亲戚收养。成化二年土司叛乱平息后,少女来到京城后,14岁的李唐妹因“李”、“纪”发音不清,在登记入册时被登记为李唐妹。因此;历史上她一直被称为“纪娘娘”;李唐妹一名便被人所遗忘。
李唐妹先是在后宫养心殿、乐寿堂负责清理卫生,因为读过书,因其“警敏通文字”,钱太后便“授以女史”。在明代,女史是负责管理文渊阁内藏书库的工作人员。文渊阁收藏着中国历代数十万册书籍,是专供皇帝或内阁大学士查阅史籍、读书论史的地方。李唐妹每天的工作就是将内藏书库的各类书整理摆放好,并分类上架,或是根据皇室的需要拿书给他们看。一日,明宪宗退朝后闲着无事,来到文渊阁,看到阁内窗明几净,闻到淡淡芬芳扑鼻,心情大悦。明宪宗向李唐妹问及内藏之事,口齿伶俐的李唐妹不但应答详明,而且清纯俏丽的样貌更让宪宗着迷,当晚明宪宗对李唐妹宠幸有加,李唐妹也由此怀上龙种。《孝穆纪太后传》载:……帝偶行内藏:应对称旨,悦,幸之,遂有身孕……
思︽路︽客的!
第一百六十四章 天变()
守望禅师冷笑着:女人就这样,三个吃醋厉害,三十个争宠厉害,三千个?后宫佳丽三千人,也改变不了女子相斗的胜利评价,不外乎是争宠。
“争宠?!”石苓人眼中光芒一亮。“不过是生存斗争的本能罢了。事实上,即便是今天,我们的生活并不平和,哪怕是一个家庭的两个孩子,孩子之间甚至充满了争宠、斗争等等压力。……”
于祖佳赶紧调停,免得有人上纲上线。
守望禅师平息心情,喟叹:“宠冠后宫的万贵纪知道李唐妹怀孕后,命令一宫女为李唐妹堕胎。该宫女心生恻隐,不忍下毒手,便谎报说李唐妹是“病痞”,并未怀孕。万贵妃仍不放心,下令将李唐妹贬居冷宫。”
成化六年时,宪宗身为天子却膝下人丁单薄,一天,张敏为宪宗梳头时,宪宗叹息说:“我眼看就要老了,还没有几个儿子。”张敏连忙伏地,说自己犯了欺君之罪。宪宗大吃一惊,忙追问究竟,张敏才说出了真情。宪宗听了大喜,立即命令去接皇子。当宪宗第一次见到自已那因为长期幽禁,胎发尚未剪、拖至地面的瘦弱的儿子。不禁泪流满面。当天召集众臣,说出真相。次日,颁诏天下,立朱祐樘为太子,并封李唐妹为淑妃。门监张敏因此一直受宠于宪宗,活到成化二十一年才因病去世。
宫斗是一门艺术,万贵妃显然不是新手,只是木秀于林,蓦然回首,才发现已经成为千夫所指。特别是有明一代,皇太后在后宫地位相当崇高。钱太后成化四年去世,宪宗母亲周太后比宪宗活得还长,周太后担心万贵妃会对太子下毒手,就亲自将孙子养在自己的仁寿宫内,才使太子安全地生活在宫中。有一次,万贵妃请太子去吃饭,周太后叮嘱道:“你去之后,千万不要吃东西。”因此太子赴宴时果然不沾任何食品,只称自己已经饱了。当宫人捧上汤羹时,年幼的太子说:“我怀疑此中有毒。”万贵妃既惊且怒。嚷道:“这孩才几岁就如此,他日必加害于我!”更何况周太后一向就厌恶万贞儿。
而给她的压力不仅来自于后宫,也来自于前朝。虽然万贵妃及时亡羊补牢,此后,她从皇子进宫,亲自无微不至地照顾着他的生活,比对她自己亲生儿子都要好。不过外头有人议论,皇子母亲纪妃因病仍居安乐堂,如此他们母子一个宫内,一个宫外,不得相见,以母子亲情,希望圣上考虑外界意见,将皇子母亲接进宫,使他们经常可以见面,而皇子仍劳烦万贵妃代为照顾为好。
首辅商辂的提议,自然宪宗的批准,纪妃正式搬进了永寿宫,时间是五月。六月二十八日,纪妃去世,万贵妃有口莫辩。
她绝地反击,一改对宪宗后宫生活的控制,宪宗在妃嫔中走动不再受限制,妃嫔们有孕也能顺利出生,皇子渐渐多起来。但儒臣的口诛笔伐从未间断。
这一次,梁芳进言万贵妃想以此要挟皇帝另立储君,废掉皇太子的地位,实在是釜底抽薪的妙招。宪宗对万贵妃一向言听计从,便有了更换太子之意,朝中众臣极力反对。而此时泰山一带突然出现地震,占卜者指地震的原因是上天警示如改立太子,必将引起动乱,宪宗心中恐惧,于是下令不准再议废太子之事。
另一方面,号称可以长生不老的李孜省通过背叛,再一次成了朱见深的宠臣,而他本人也可谓再接再厉,不满足于用修道成仙糊弄衣食父母,在炼丹的同时还在生产线上加入了副产品外丹,开始抢生意。
这样一来,多面手李孜省就成了炙手可热的人物,阁老首辅万安、刘吉、彭华都是靠他的关系才进入内阁的。可这位并不满足,他还打算跨行业发展,竟然把手伸到了特务谍报工作上,这下子可算是捅了马蜂窝,东厂西厂锦衣卫的众多特务们都眼巴巴地靠着这行吃饭呢,你李孜省算是个什么东西?!竟然敢打破垄断,搞竞争!监派尚铭、汪直准备向这个无名小卒发动进攻。可是朱见深要求不高,只想长生不老,过两天安逸日子,没事研究一下金丹虎狼药之类的化学制造,可是汪直偏偏不让他消停,他开始对汪直不满了。这种情绪很快被两个人察觉到了,他们决定利用这个机会把汪直彻底打垮。
这两个人一个是李孜省,另一个是尚铭。他们两个人决定抛弃以往的成见,精诚合作,尚铭寻找汪直的罪证,而李孜省则串通万安上书告状,双方各司其职,准备着最后的攻击。成化十七年,机会来了。这一年,鞑靼部落开始进攻边境,朱见深接到消息十分不满,立刻找汪直进见,直截了当地对他说:〃你自己惹出的麻烦,自己去解决!〃汪直大气也不敢喘就连夜去了宣府,可当他到达那里的时候,人家已经抢完东西走了。汪直便急忙向皇帝打报告,说这边已经完事了,我准备回去。朱见深回复:那里非常需要你,多待几天。
伴君如伴虎,尚铭和李孜省敏锐地感觉到,汪直快要完了,他们立刻按照计划发动了最后攻势。一时之间,弹劾满天飞,朱见深立刻下令,关闭西厂,将汪直贬为南京御马监。出来时还风光无限的汪直灰溜溜地去了南京,沿途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