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要做皇帝-第9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谁叫他哥哥名声太大了呢?

    号称季布一诺,价值百金啊!

    刘德点了点头,心里下意识的就让他稍稍远离了季心一步。

    为什么?

    季心堪称汉室的一大扫把星啊!

    几乎有沾之倒霉,触之遭殃的神奇功效,地位越高的人与他们亲近,遭灾更厉害。

    譬如说,当年季心跟舞阳侯樊哙私交甚笃,结果樊哙绝嗣,舞阳封国废除。

    再譬如当年先帝时,将军陈武与季心以兄弟相称,结果新君登基,陈武被一脚揣回老家种田了……

    还有袁盎,当年,季心杀人犯法,躲到吴国,是袁盎收留了他,结果后来袁盎被刘武咔嚓掉了……

    这扫把星的神威,后来甚至还传给了季心的家奴与手下。

    譬如,季心有个家奴叫季夫,后来有军功就改回本姓:灌。

    嗯,就是那个后来坑死了窦婴的灌夫……

    总而言之,刘德觉得,离季心远一点,总是没错的!

    这就是为什么,当世除了剧孟外,关中的季心也是游侠头子,但刘德却舍近求远,跑去雒阳征辟剧孟。

    实在是季心的超自然扫把星威力太强大了!

    可刘德千算万算,没想到窦婴居然把这个扫把星给请了过去……

    想了想,刘德觉得这挺符合窦婴的为人。

    窦婴本来就很亲近游侠,喜欢结交五湖四海的朋友。

    前世灌夫就是在他手下出人头地的。

    只能说是命运使然啊!

    刘德看了一眼窦婴,想了想,觉得还是不要告诉窦婴这个残酷的事实比较好,反正,有他罩着,窦婴应该悲剧不了,最多也不过是跟陈武一样的下场……

    季心却是有些狐疑,望着似乎对他有些疏远的刘德,他也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只能尴尬的笑了一笑。

    刘德却是赶紧抓住这个机会,带着窦婴急匆匆的来到吴山脚下,将窦婴与瘟神季心一起送到天子营帐中,他这才长长的出了一口气。

    “殿下……”

    刘德听到一个熟悉的声音,回头一看,发现是王道领着褚强,朝他走来。

    说实话,刘德已经习惯王道照顾他的起居,这王道不在身边,他总感觉有些什么地方不对头。

    毕竟,两辈子了,这种习惯很难改变了。

    褚强却是走到刘德面前,跪下来道:“殿下,草民已经安顿好家小了,随时愿为殿下效劳!”

    “善!”刘德点点头:“等回长安以后,需要借助先生的地方还有很多……”(未完待续。。)

    ps:  等下还有一更~~~~~~~

    恩,今天有大推荐,但我好2,好颓废~

    明天后天多写点吧。

    嗯,周日晚上我会总结下本周的更新数量,计算一下这周任务的完成度。

    基本上我感觉应该能完成承诺。

    以后每周都是如此,每个周末会总结更新量~这样大家就能知道我这个废柴这一周的工作成绩,到底有没有达成目标

第两百二十七节 自以为是的刘安

    淮南国王都寿春。

    刘安望着摆在案几上的天子诏书,不安的来回走动。

    “寡人的两位王弟不知道有回信了没有?”刘安眉头紧锁的想着。

    自从前日接到天子诏命后,他就一直在犹豫,这河东到底要不要去?

    这河东要是去了的话,那他就是羊入虎口了。

    能不能囫囵着回来,就只能看天意了。

    所以,他才马上传书他的两个胞弟,衡山王刘勃与庐江王刘赐,请他们与自己一同面圣,这样,三王齐聚,就算天子想拿他开刀,也得考虑影响。

    只是……

    那两个胞弟会不会跟他一条心呢?

    这是个大问题!

    他们兄弟三人虽然同在一域为王,各自封国也是犬齿相依,然而,关系却未必很亲近。

    尤其是衡山王刘勃,跟他打小就不对路,面和心不合。

    至于吴王刘濞?

    刘安觉得,除非刘濞现在起兵,否则,是指望不上这位王叔的。

    吴国在淮南国的下游,大军逆流而上,起码要过三道汉军设下的关卡与防线。

    特别是当年英布叛乱后,为了加强对南方,尤其是楚越地区的控制和威慑,汉室朝廷沿着长江、淮河设立了数个郡县,作为缓冲区域,为的就是防止英布旧事重演。

    尤其是,淮南国的头顶,就是荥阳。

    驻扎在荥阳的大军,顺江而下。两三天就能出现在淮南国。

    然后,像捏蚂蚁一样捏死他。

    而吴**队,到时候可能连反应都来不及!

    当初。济北王刘兴居叛乱,举兵十几万,可从起兵到覆灭,加起来还没有一个月,真正与朝廷对阵的时间不过半个月。

    刘兴居可是有拥立大功,而且根基深厚的宗室重藩,与他这样的才做了八年诸侯王。王位还是施舍得来的人强的不是一点半点。

    刘兴居在朝廷面前都像鸡蛋撞上石头一样一戳就破,更何况他?

    所以,眼下只有去河东这么一条路。

    可他又怕!

    尤其是他听到消息。他的表弟周阳由被抓了。

    虽然还没公布天下,也没有公布到底是什么罪名。

    可刘安却记得清清楚楚去年和今年,他从他的那个表弟那里买了差不多五十万石存粮。

    这事情要是被披露出来,曝光在长安天子面前。

    他想不死都难啊!

    私蓄粮草。不管怎么解释。都是谋逆大罪!

    刘安正想着不知道该怎么办的时候,噩耗一个接一个的传来。

    首先,他的从弟衡山王刘勃回信告诉他,未得天子诏命,藩王不可私自出国。他是汉家忠臣,怎么可以违反汉法呢?

    庐江王刘赐倒是委婉许多了,托病不出。

    看着这两个弟弟的信,刘安气的肺都要炸了。

    刘勃也就罢了。刘赐选择袖手旁观,真是让刘安非常伤心。

    “寡人要是活不了。你也别想活!”刘安气呼呼的想着。

    刘赐的把柄,他手上拿的可不要太多了!

    别的不说,刘赐有个宠姬叫徐来,徐来有个哥哥叫徐庆,两人有**之行……

    更让人难以相信的是,刘赐有时候也会参与……

    汉律,**者死,不分地位高低贵贱,触及这条红线者,必死无疑。

    至于刘赐这种行为,一旦被披露,那就不仅仅是被诛杀的问题了,而是要杀全家!

    “去将丞相来见寡人!”刘安想了许久,觉得或许可以向丞相张释之请教。

    他觉得张释之与他可谓算的是同病相怜,甚至可以说是同仇敌忾了!

    他老爹死于先帝的阴谋,张释之,被今上赶出长安,发配到他这里。

    到任这几个月以来,张释之本人虽然没说什么,但他的家人,对于长安的怨言,可不是一句两句了。

    刘安经过仔细观察后,觉得,或许张释之可以与他结盟。

    若能得张释之这等天下知名大臣的帮助,鼓舞国中军队士气,历数长安天子无德之罪,可能还能跟荥阳的朝廷大军周旋一二。

    于是,刘安又道:“再请吴使入宫来!”

    如今,想要他去河东面圣,他是没那个胆子的。

    万一周阳由招出了与他交易的事情,那么,他一到河东,估计等着他的就是廷尉的狱卒与文武百官共同会审的结局。

    只能是横下一条心了。

    因为,去河东,很大几率是死路。

    不去,就是抗命,违抗天子,还不造反,那就是必死无疑。

    只能横下一条心,与吴王联络,约定一同举兵,或许还有一条生路。

    但有一个先决条件,那就是丞相张释之必须坚决的站在他这边支持他一起反抗朝廷。

    假如张释之不支持他,那么,他就只能乖乖的去河东,碰运气了。

    对此,刘安是考虑的很详细的!

    只有张释之支持他,他才有机会坚持到刘濞救援,否则,完全没有一丝可能。

    没多久,王宫侍者就带着张释之走到刘安的王宫大殿。

    “不知大王唤臣来有何吩咐?”张释之垂首拜道。

    “丞相辅佐寡人已经一年有余了……”刘安想了一下,组织一下语言,道:“不知,丞相对寡人怎么看?”

    张释之再拜道:“大王文思敏捷,聪慧过人,老臣以为实乃明主贤王也!”

    刘安一听此话,心中暗喜不已,于是问道:“那丞相以为,长安天子与寡人相比如何?”这就是**裸的毫不掩饰自己不服的意图了。

    张释之闻言,嘴角露出笑容,却俯首不让刘安看到他的表情,拜道:“老臣昏聩年老,安能妄断?”

    刘安一听张释之这话,心里更是把持不住了。

    “我就知道,刘启倒行逆施,天人共怒,连张释之这样的名臣都心怀不满了!”刘安心中激动的想着。

    “长安天子以私怨,弃丞相于淮南,实乃昏君也!”刘安终于不再掩饰自己内心的想法,直接对张释之问道:“前时,吴王遣使与寡人密约,共反长安,清君侧,匡扶社稷,不知老丞相以为寡人当如何回复?”

    张释之听了,心中却是大喜过望。

    他这一年多来的循循善诱与种种设计终于生效了。

    自从贬到淮南以来,张释之就一直在想着怎么让天子不再计较他过去的得罪之处。

    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办法:立功。

    那还有什么办法比制止谋反,擒拿反臣更大的功劳呢?

    于是,张释之拜道:“若大王欲与吴王起兵,老臣请为将,请大王赐虎符与老臣,老臣愿为大王先锋!”

    刘安却不疑有他,兴高采烈的取出自己的调兵虎符,呈递给张释之,正襟而拜道:“国中军政,寡人尽托于丞相,请丞相为寡人定计!”

    “诺!”张释之拿了虎符在手,心里狂喜不已。

    有了这个这淮南国的兵权就到他手上了,刘安,等于就是一只待宰羔羊了!(未完待续。。)

    ps:  嗯,这一章定时到明天八点吧。

    顺便说一下,历史上刘安就是这么简单轻松的被张释之骗走了虎符和兵权。

    史记是这么记载的:孝景三年,吴楚七国反,吴使者至淮南,淮南王欲发兵应之,其相曰:大王欲发兵应吴,臣愿为将。王乃属相兵,淮南相已将兵,因城守,不听王而为汉……

    刘安真是纯洁可爱的小白兔啊,也不看看张释之是谁。

    明天后天会将这个星期的全部欠债还掉。

第两百二十八节 第一次主持廷议

    这一日,刘德正陪同着代王刘登游览吴山附近的风光。

    这时候,王道悄悄走过来,在刘德耳畔耳语一阵。

    刘德听完,摇了摇头,长叹了一口气。

    “这到底是唱的哪一出啊?”刘德在心中感慨着,回头对刘登拱手道:“王兄,父皇相招,请恕我失陪了!”

    说完,他就登上王道带来的马车,急匆匆的朝着吴山上的天子行营而去。

    当刘德来到天子营帐之中时,帐中已经坐满了两千石大臣与随行的校尉以上将军。

    见到刘德到来,文武大臣纷纷起身相迎。

    “殿下……陛下召集我等文武大臣,可是发生了什么事情?”窦婴走在刘德身旁,轻声问着。

    “淮南王刘安被他的丞相软禁了……”刘德长出一口气,说出自己知道的事情。

    “啊……”窦婴几乎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怎么会这样?”

    是啊,怎么会这样呢?

    刘德抬头望着帐篷的顶部。

    只能说,刘安跟张释之都是在作死啊!

    站在统治者的立场上,以此时的情况来分析。

    刘安被自己的丞相抓了起来,肯定颜面扫地,不论最终结果如何,他都丢脸丢到姥姥家了。

    而张释之……

    没有朝廷的命令,就私自软禁自己的君主。

    怎么看,都不是个明智的选择。

    尤其是站在皇帝,站在统治者的立场上来看。这种臣子,要不得!

    用后世人的思维是很难理解此时的统治者的思维模式的。

    一个简单的例子。

    当初,季布的舅舅丁公为项羽手下大将。汉高帝刘邦在彭城一战几乎全军覆灭,狼狈逃亡。

    丁公奉项羽之命追击刘邦。

    两者在彭城以西的原野短兵相接,刘邦几乎就要丧命于丁公之手,这时刘邦急了,使人传书丁公求情说:两贤岂相厄哉?意思就是说,您是英雄,我也是英雄。我们两个为什么要自相残杀呢?这对您没有好处,不如放我一马!

    于是,丁公不管是出于养寇自重的心理也好。还是真的脑残了也罢,果然不再为难刘邦。

    等到刘邦击败项羽,登基称帝。

    丁公以为自己有功,就跑去邀功。结果被刘邦一刀砍了……

    理由是:项王失天下者。丁公也。要‘使后世为人臣者无效丁公’

    与之相反的例子是栾布。

    当初,刘邦砍了彭越的头,枭首雒阳,下诏:有敢收视者,辄捕之。

    栾布从齐国赶到雒阳,跪到彭越的头下大哭祭祀,然后还收埋了彭越。

    结果屁事没有,还升官加爵。拜为都尉,至今受到汉室天子的敬重。不论刘邦、吕后、惠帝。太宗、今上都视为国家忠臣,栋梁。

    这就是差距啊!

    站在皇帝的立场上来说,身为臣子就应该忠于自己的主君。

    即使淮南王刘安要造反,身为大臣,也不该在他没有造反之前就动手,而是应该苦苦劝谏,然后上报天子,由天子定夺。

    这才是忠臣的模板。

    而张释之如今,一没有请奏天子,二没有苦苦劝谏,而是用蒙骗的手段,骗取了军权,然后软禁了刘安。

    当此之时,任何一个上位者,都不大可能会欣赏这样的行为。

    相反,恐怕会厌恶这样的行为。

    要是以后人人都效仿张释之的行为,那这天下秩序,岂不是要乱套了?

    上下尊卑还要不要,人臣伦理还讲不讲了?

    这么一思考,刘德也明白张释之前世为什么非但没有论功行赏,反而被长安厌恶,刘德就记得,当时,张释之软禁了刘安后,他的父皇第一时间不是马上嘉奖张释之,而是立刻命令曲城候蛊捷率兵进驻寿春,打着救援的旗号,接管了张释之的兵权,等同于解除了张释之的一切职务。

    于是,随后张释之迅速病情加重,几个月就死了。

    这么想着,刘德就叹了口气:“恐怕刘安最后也是高高举起,轻轻放下,反而是张释之,要被责罚了!”

    道理很简单,刘安实际并没有真正的举兵造反,不过是口头上说过那样的话。

    没有实际的谋反罪状。

    本来,这样的话,一般的诸侯王也是必死无疑,即使不死,也要被贬为庶民。

    但是,刘安不是一般的诸侯王啊!

    他老爹刘长死的那么惨,就算是为了先帝的面子考虑,也得给予优待,至少,不能让天下人觉得,刘氏这是借题发作,打击报复,秋后算账什么的。

    更何况,即使不考虑这些问题,也要考虑刘安的两个弟弟怎么想。

    衡山王刘勃与庐江王刘赐,这两个诸侯万一要是觉得朝廷想对他们下手,马上起兵,联络吴楚,这等同于使得吴楚立刻就能循江淮而上,进逼齐赵、荥阳,威胁雒阳。

    一旦局势发展到那个地步,现在,老实的齐赵诸侯,恐怕也会不安分起来。

    正是这些问题加在一起,才是前世刘安在吴楚之乱平定后并未被问罪,甚至没有被责罚的原因所在。

    “但是,我得想个办法救一下张释之,起码,不能让他有前世的下场!”刘德心里寻思着。

    想要救张释之,使之无罪有功,就必须证明,刘安确实谋反了,不是嘴巴上说,而是实际在做,并且必须是铁证如山,让人信服!

    “或许根仓是个突破口……”刘德寻思着。

    周阳由一把大火烧掉了根仓一百多万石存粮,刘德一直觉得,这可能与刘安有关。

    本来,刘德是打算留着这个事情慢慢发酵,也不想马上就捅破这个马蜂窝。

    但现在,为了张释之,没有办法,只能做出改变了!

    这么想着,刘德就走到他的位子上,坐了下来。

    没多久,一个宦官走进来,来到刘德身边,在刘德耳边耳语几声,刘德听了,不停的点头。

    然后,刘德站起身来,对着满帐大臣将军们拱手道:“诸位臣工,小子奉父皇之命主持本次廷议!”

    刘德这话一出,文武百官立刻肃静不语。

    汉室制度,廷议是最严肃和最重要的议事方案。

    一般用于审理国家大政,战和之策,以及极为重要的犯罪。

    现在,肯定不是审议国家政策的改动的时候,更没有议论战和问题的必要,那就剩下一个了:审议某人是否有罪。

    而且这个某人肯定是诸侯王或者外戚。

    不是诸侯王或者外戚的罪行,用不着大臣共商,廷尉就足够治罪了

    “请殿下示下!”内史晁错出列拜道:“所议者何事?”(未完待续。。)

第两百二十九节 争锋相对

    刘德看了看晁错,摸了摸自己的下巴。站起身来道:“淮南王刘安不肖,私与吴使会面,背主畔汉,父皇命我召集诸位臣工,一同共议:刘安是否有罪……”

    刘德拍拍手,站在他身后的宦官就抬着一箱子竹简,走到帐中。

    刘德看着那个箱子道:“箱中所装,俱是淮南国丞相张释之与淮南国各级官吏上奏的淮南王不法之事,谋叛言论,诸位臣工可以自由取阅!”

    大臣们相互看了看,这个消息确实是让人震惊,但却并不意外。

    十几年前,刘长在发配邛巫地区的路上,绝食而死,他的儿子刘安当时已经有十几岁了,已经懂事了。

    目睹自己的父王惨死。

    刘安心里埋怨朝廷,私下说些怨言,骂几句长安,老实说,大臣们也没几个觉得有什么让人意外的地方。

    但是,私自接见藩王使者,背主,阴谋叛乱,这就有些过了。

    晁错拿起箱子里所装的竹简,草草的看了两眼,心中大喜过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