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要做皇帝-第5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同一个事情上,三派居然有完全不同的看法!

    譬如,在宋襄公之事上。

    《左传》认为襄公不鼓不成列,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

    微微的点了个赞。

    而《公羊》则是大唱赞歌:已陈(列阵),然后襄公鼓之,宋师大败。故君子大其不鼓不成列,临大事不忘大礼,有君而无臣。以为虽文王之战,亦不过此也!

    都能跟文王比肩了……

    而谷梁呢?

    兹父之不葬(意为宋襄公死不书葬),何也?失民也。其失民何也?以其不教民战,则是弃其师也。为人君而弃其师,其民孰以为君哉。

    认为襄公根本不配为君,死了就死了!

    若你以为谷梁派是个什么好东西,那你就要大错特错了。

    与提倡君子报仇,十年未晚,而且充满了昂扬向上,积极进取心的公羊不同。

    谷梁专注于内政一百年不动摇。

    亲亲相隐这个臭名昭著的礼法核心,就是谷梁派鼓噪的。

    更可怕的是,谷梁提倡大宗族大世家大家庭。

    这对汉室的一夫五口百亩国策形成了致命威胁!

    但谷梁派为什么能后来居上,兴盛强大,甚至吊打了公羊与左传?

    答案是,这个学派强调尊王而不限王。

    承认皇帝至高无上,只要稍微讲点吃相。

    而且包装的很好,满篇都是仁义道德。

    可是实际上呢?

    却是营营苟且!

    甚至在刘彻看来,每一个文字,都在流淌着底层百姓的鲜血和眼泪!

    答案很简单,既然皇帝都只要讲吃相了,那贵族地主,自然也可以只要讲点吃相,就可以肆无忌惮的压迫和剥削百姓。

    “记下来,今岁考举,一个谷梁士子也不要录取!”刘彻淡淡的吩咐下去:“另外,博士杨奉,教授弟子不力,不当为人师,其除太学教授!”

    若有可能,刘彻还想将他的博士官衔也剥夺!

    但这不行!

    此人若是不留在长安当官,跑回老家,天知道他会在老家玩出什么花样?

    与其那样,倒还不如留他在长安待着。

    无非就是一年六百石粟米嘛!

    这个代价,刘彻付得起!

    “诺!”王道躬身。

    “此事,放风吧……”刘彻淡淡的说道:“让百官明知朕意!”

    再没有比考举这个大棒更有威力的诸子百家之鞭更好的武器了。

    控制了考举,就等于控制了诸子百家的思想和言论以及发展方向。

    刘彻通过这样的手段,可以明确而强硬的告诉某个他所不喜欢的学派——你们做错了,赶快改装,不改,朕就不原谅!

    这个学派只能选择改正。

    刘彻想了想,接着说道:“将《谷梁》自武苑必修科目抽离,改为选修……”

    武苑目前有十几本被指定必修的先贤著作。

    其中,就有着儒家的三大金刚《左传》《公羊》《谷梁》。

    此刻刘彻将谷梁踢出必修著作之列。

    等于将其驱逐出武苑!

    这个惩罚比起不录取考举士子还要可怕!

    因为,当今天下,武夫当国。

    执政者,清一色的武夫。

    不能影响下一代执政者的学派,等于自杀!

    况且,天子连武苑学生都不愿意让他们学了。

    还会让自己的皇子,尤其是未来的太子学习《谷梁》吗?

    刘彻相信,谷梁派的巨头们,肯定会知道这其中的厉害关系。

    “撕逼吧,狠狠的撕逼吧……”刘彻站起身来望着远方,心里得意不已。

    当前,诸子百家最大的学派儒家,在整个天下,都呈现了压倒性的人数优势。

    几乎每五个知识分子中,就有四个是儒家派系或者亲近儒家的人。

    但问题是……

    儒家内部的山头和派系,多的令人发指!

    便是同一派系内部,都有着南北齐楚之分。

    要不是儒家内部还有着一位有着超然地位的鲁申公在镇压着,这些家伙相互之间,早打出狗脑子了。

    站在刘彻的立场上来说,儒家内部太河蟹了,这是不行的!

    一个坐拥天下百分之八十知识分子的学派,要是一个口径发声,那还了得?

    好在,儒家现在虽然看上去一团和气。

    但实则内部早已经风起云涌。

    就像后世的欧萌一般,现在的儒家,只是被某几位有远见的巨头借着鲁申公的名义,勉强凑合到一起的联盟。

    彼此之间,其实早已经恨不得对方去死了。

    如今谷梁有难。

    刘彻倒想看看,其他派系会怎么抉择?

    ……………………………………

    对当世的两位公羊派的巨头,胡毋生与董仲舒而言。

    谷梁有难,简直就是……

    天意啊!

    “异端邪说,终不能成大事!”胡毋生端坐在暖洋洋的火坑上,对着前来问候他的弟子公孙弘说道:“今陛下能识破彼辈(谷梁)之真面目,真可谓大快人心!”

    谷梁与公羊,其实都算是今学(意既近代兴盛的学派)。

    在汉以前,左传才是春秋的大佬!

    所谓谷梁、公羊都只是口口相传的私人学派。

    至近代,胡毋生与董仲舒,授业于公羊高之玄孙公羊寿,得以口传《春秋公羊传》。

    然后通过他们两位的努力,才使得公羊派兴盛。

    公羊传从私学变成公学,从口口相传,变成了文字传授。

    但因为是口口相传,哪怕是师兄弟,对公羊传的理解和意见,都已经发生了改变。

    更重要的是,老师公羊寿已死。

    他们连个求证的地方也没有了。

    于是只好各自根据自己的理解去思考自己的学问。

    譬如现在,胡毋生就在提倡‘我注春秋’,而隔壁的董仲舒则打起了‘春秋注我’的招牌。

    虽然都在提倡和贩卖所谓的‘微言大义’。

    但实则已经走向了不同的两个方向。

    至于谷梁派,与公羊一般,也是近二三十年,从口头相传,渐渐落于文字,并且开始扩大影响的一个学派。

    但在公羊眼里。

    这谷梁,却是生死大敌!

    必欲除之而后快的死敌!

    其危险程度,甚至比墨翟的思想还高!

    这既是因为同行是冤家,也是因为两者的论述基础和述事方向,完全矛盾!

    公羊讲大义,谷梁论礼法,公羊述之以家国天下,而谷梁论之于宗族情谊。

    公羊尊王而限王,认为天子也需要对天下和苍天负责,但谷梁尊王不限王,君君臣臣,不可逾越。

    怎么看,都是有我无他的两个学派。

    近年以来,公羊在变革。

    谷梁也没闲着。

    胡毋生与董仲舒忙着‘我注春秋’‘春秋注我’,纷纷阐述微言大义的时候。

    谷梁派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和跟不上形势发展的弊端。

    于是,他们也在忙着变革。

    而且是远比公羊派更剧烈的变革。

    在治学和思想上,谷梁派的巨头,开始与《左传》的巨头们携手,大有要化今为古,将左传与谷梁两个学派合二为一的架势。

    而在具体行为上,谷梁派也自动自觉的删除了某些可能让当政者不喜欢的内容。

    但依旧固守了其‘宗族情谊’与贵贱不可移的核心论述。

    目前来看,胡毋生觉得,当今这是不满意谷梁派依然死抱着‘宗族情谊’和贵贱不可移!

    机会难得!

    必须落井下石。

    最好在谷梁派身上踩上一万脚!

    “老师说的是……”公孙弘闻言也是一拜:“谷梁之说,不为陛下所喜久矣,错非其所治之学中,尚有‘以民为本’的些许论述,陛下早就要将之除名了……”

    “学生以为,吾辈,当趁此机会,将谷梁之学的有利部分糅合进吾派学说……”公孙弘再拜道:“他山之石,可以功玉,吾辈治学,以利民便民为要!”

    胡毋生点头赞许,觉得这个学生真是太好了!

    完全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

    “为师正有此意!”胡毋生义正言辞的道:“自秦亡以来,先圣之学,没于战火,吾甚憾之!若能重现先圣之意,此吾此生足矣!”

    这既是他的理想与抱负。

    诚如当今天子所言:继往圣之绝学,开万世之太平!

    也是现实的需要。

    如今,墨家复兴而法家崛起。

    儒家虽盛,但也架不住人家行动力更强。

    想要儒家制霸,唯有……

    “大一统!”

    这不仅仅是公羊学的理想,也是他胡毋生,甚至隔壁的师弟董仲舒的理想。

    当然在现在,胡毋生与董仲舒所想,也仅仅是让儒家内部大一统而已。

    什么谷梁、思孟、重民、鲁儒、楚诗,燕诗、左传等等等,都应该按照公羊学的论述来论述自己的观点。

    也唯有如此,才能让儒家在面临儒法黄老挑战时,能保持优势!

    不然,面对背后有天子拉偏架的墨家和法家,儒家迟早要被人打成猪头!

    自然,在胡毋生眼里,这谷梁有难,简直是天赐良机!

    天授不取,必造天谴!

    更何况……

    读书人抄书,那能叫抄吗?

    谷梁的一些好的地方,有用的地方,拿来当成自己的东西,胡毋生是毫无压力的。(未完待续。)

第九百零五节 进击的公羊派(2)

    胡毋生在说话时,隔壁的董仲舒,当然也没有闲着。

    他在得知了未央宫里发生的事情后,立即就叫来了自己的几位得意子弟。

    董仲舒是赵人,所以,他说话的方式,有着赵国士大夫特有的慷慨之势。

    很多人常常只是听了一遍他演讲经义,就被其所折服,从而甘愿追随左右。

    与历史上那位发明了天人感应的董仲舒的不同。

    现在的董仲舒,早已经放弃了天人感应这个不切实际还可能招人烦的玩意。

    道理很简单。

    当今天子自证了自己受命于天。

    他既是天意的化身。

    你再天人感应,岂非是找打?

    做学问的人,那能不讲政治?

    闭门造车,是会被点天灯的!

    所以,董仲舒现在,已然转向了另外一个方向。

    师兄胡毋生提倡‘我注春秋’,晓瑜门人弟子们要将自己的言行与春秋所载的君子言行联系起来。

    而董仲舒则反过来,要求门人弟子,用自己的行为来彰显春秋之微言大义。

    这样一个细微的差别,却在实际情况里,将两者的行为区分得很明显。

    相对而言,董仲舒属于改革派,而胡毋生则是保守派。

    改革派当然比保守派要激进一些。

    尤其是对外政策。

    现在,鼓吹对匈奴全面战争,要求积极备战,教训士民,声音最高的就是董仲舒这一系的弟子门人们了。

    因而,董仲舒比胡毋生更恨谷梁派!

    在曾经的历史上,董仲舒怂恿武帝‘罢黩百家独尊儒术’,首先干掉的,就是谷梁派。

    谷梁派几乎被董仲舒赶尽杀绝。

    若非是谷梁派及时投靠了刘据,说不定早被董仲舒扫进了历史垃圾堆。

    即使如此,整个武帝朝四十余年,谷梁派的日子,比墨家都惨!

    正因为如此,石渠阁辩论后,得势不饶人的谷梁派立刻狠狠的报复回来。

    打的公羊派几乎无立足之地!

    如今,仇敌有难,董仲舒已经是迫不及待的想要落井下石了。

    这无关道德与个人修养。

    这是大道之争!是道统之争!

    如孔子诛少正卯!

    异端邪说必须死!

    更何况,当今天子,特别特别不喜欢谷梁派和鲁儒的某些言论。

    而在董仲舒眼里,儒家今天这样举步维艰,处处被人打压,也跟谷梁与鲁儒们的放肆脱不开干系!

    想当年,孔子过齐,景公问政。

    孔子献上节用之策,景公大喜,欲封孔子为大夫。

    结果,大贤晏婴对景公说:夫儒者滑稽而不可轨法;倨傲自顺,不可以为下;崇丧遂哀,破产厚葬,不可为俗;游说乞贷,不可以为国。

    于是景公立刻就不用孔子,齐国人甚至对儒家充满敌视。

    此事,是每一位儒门子弟永远的痛!

    董仲舒可一点都不希望,现在儒家的势头被谷梁派和鲁儒拖累。

    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这样的事情,一次就够了!

    再来第二次,董仲舒就要爆炸了!

    “夫谷梁之儒,号为儒而实为小人之说也!”董仲舒对着自己的弟子门人,火力全开,对准谷梁派狂喷不止:“其言荒缪,其说怪诞,其论不经!”

    “其虽自号‘尊王’,然拒绝攘夷,此一缪误也!”董仲舒说道:“岂不闻,夫子曰:夷狄之有君,不若诸夏之无!尊王与攘夷,本是一体,不攘夷,尊何王?夷狄之王乎?”

    “其又曰:亲亲上恩,看似有礼,实则无礼至极!恩自上出,天子受命于皇天以治九州万民,执万民之命而宰天下;昔者汤武网开三面,泽及鸟兽,文王画像而民不犯,圣王之德,岂需亲亲?圣王用政,雨露泽及天下鸟兽,润及草木……”

    今天大喷子董仲舒一次喷了个饱。

    而且,因为赵人素来声高。

    讲演起来,常常手舞足蹈,声势浩大。

    所以,很快,董仲舒的讲演,就吸引到了许多太学中游荡的学生。

    这些人基本都是还没有选定老师的学生,正处于迷茫期。

    一看这边热闹,就围了过来。

    再一听董仲舒的话,纷纷点了个赞。

    当今,公羊派为何能成为儒家内部第一大派系,其声势号称一家就能打遍整个儒门?

    原因就在于,公羊派的论述和思想核心,契合了当下民众和贵族的呼声。

    君子报仇别说十年!

    一万年也不晚!

    而董仲舒喷起人来,又是格外带感。

    很快,就有许多年轻被董仲舒所说的话所折服。

    纷纷来到董仲舒身前,恭身一拜,道:“董子在上,后学末进某某,敬拜之!”

    这在太学里,等于是要求随同旁听。

    这就跟后世点娘的读者看到一本书不错,顺手收藏了一样。

    继续听讲,听的好,听的爽的话,那就付费订阅(拜师)了。

    董仲舒自然是喜不自胜。

    太学学生,不是有钱有势的狗大户子弟,就是功臣贵族之后和地方上千挑万选的精英。

    每一个,都可以在未来成为一个学派的中坚。

    狗大户有钱,功臣贵族有钱,而精英们有未来。

    当年孔子七十二门徒,不也要有子路子贡和颜回之分?

    而在其他地方,几位谷梁派的学者,只能咬牙切齿的看着这一切,却不敢有所动作。

    天子的板子,已经结结实实的打了下来。

    杨奉被调离了太学,甚至还被言辞指责‘不当为人师’!

    这样的激烈指责,是高帝之后所未有的。

    在这个瞬间,谷梁派可谓是战战兢兢,不能自已。

    许多人都回想起了高帝时期的恐怖。

    刘氏天子,素来就对儒生没有太多好感。

    高帝拿着儒生当笑话和小丑,太宗相对好些,但也没有好到哪里去,先帝也对儒生不感冒,更喜欢商韩之学。

    至于今上……

    墨家就是今上扶持起来的。

    以儒墨的矛盾和分歧……

    今上对儒门的态度可想而知!

    而坊间不止有传闻说,当今天子极度极度不喜欢谷梁派所宣扬的某些学问。

    “自荀子以来,我等谷梁之学,渐渐没于尘埃……”一位谷梁派的巨头说道:“时至今日,已然衰败不成体统,又遭此大难,吾学多艰矣!”

    对任何一个儒家派系而言,离开了天子的支持,都可能是灾难。

    而若得到天子的恶意,那简直是要灭亡!

    当年高皇帝在儒生帽子里撒尿,使得天下儒生,几乎凋零。

    由是黄老大兴!

    当年,儒生们不是只能缩在家里,就是只能跟随叔孙通,拼命拍马。

    勉勉强强,才保住了一丝元气。

    而当今天子,与乃祖又不同了。

    这是一个证实了天命的君王。

    只差凤鸟来仪,河洛出图,就可以上追三王而下比五帝。

    这样的一位帝王,对诸子百家的影响力和威慑力,都是无限大的。

    因为,诸子百家,都必须遵循他的意志。

    不然就会成为天下士民眼中‘天厌之,天弃之’的过街老鼠。

    而现在,这个影响已经凸显出来了。

    在天子放风不过半日。

    就已经有十几位本来已经准备拜入谷梁学派的贵族子弟纷纷来信绝交了。

    就是门中弟子们也是惶恐不安。

    若非害怕被人安上一个欺师灭祖的帽子,恐怕谷梁学派,已然土崩瓦解。

    面对这个情况,谷梁派诸博士们,都是心里无比苦涩。

    儒家的特征之一,就是列君臣父子之礼,序夫妇长幼之别。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尤其是谷梁派,鼓吹的就是天子至高。

    现在,至高的天子,对着谷梁派举起屠刀。

    谷梁派似乎唯有引颈待戮。

    但,就如同所有的学派一般。

    在危机来临时,有人颓废,有人沮丧。

    然而必定有人发愤图强,发誓要扭转乾坤。

    这样的人,在谷梁派中有着许多许多。

    这是因为谷梁派有着荀子的基因和思想在其中,当年,谷梁传,是经过荀子的手的,现存的许多谷梁学说,都有着荀子的影子在背后。

    譬如‘民者,君之本也’‘民如释重负’等言论,都是荀子思想在其中发挥作用。

    但是,与公羊派一样,谷梁派在汉兴之后,渐渐的转为地主豪强的代言人。

    他们自然而然要偏向豪强地主的立场。

    于是,删删改改,甚至出现了有人在谷梁传里加入自己的说法的事情。

    发展到现在,就成为了目前这个样子。

    “吾等必须改变了……”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