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要做皇帝-第38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惜,这个统一是短暂的。

    随着一代雄主秦始皇暴毙于南巡路上,陈胜吴广在大泽乡一声怒吼,不可一世,强大无比的秦帝国,轰然倒塌。

    其后,汉室虽然建立,但国家依然处于分裂的状况。

    刘氏花了六十年,休养生息,到今天,随着国力和军力增强,统一的呼声,再次响起。

    当然了,诸夏民族,从来不讲什么统一。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根植于骨髓和血脉深处的潜在意愿,会驱动所有但凡稍微有点志向的中国皇帝,去征服和扩张他目光所能到达的一切能种田耕地的地方。

    刘彻一直就认为,错非有个喜马拉雅山在拦着。

    汉唐之时,中国大兵早就去印度次大陆教化淳朴善良的印度人民,将中国天子无微不至的雨露恩泽施给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三哥们。

    轻轻的在地图上。抚摸了一下闽越的疆域国土。

    刘彻就下令道:“命令绣衣卫以及江都国官吏,给朕不惜一切代价,探知所有闽越国中消息,拉拢一切可以拉拢的闽越贵族!”

    比起南越,闽越无疑就很好对付了。

    因为,在事实上来说。闽越王国,是因为有了刘邦的册封,才得以建立的。

    闽越的先王,无诸,当年不过是长沙王吴苪手下的一个马仔。

    错非刘邦看得起,赐其王号,不然哪来的闽越?

    但,从另一个方面来说,闽越又比南越难对付。

    因为当地汉化程度很低。对中国王朝的向心力,没有南越这么强。

    最起码在南越,赵佗的治理下,过去的百越贵族的汉化程度都已经非常高了,南越全国更是依照秦制,实行了郡县制。

    但闽越就不同了。

    一堆的部族首领贵族,这些部族首领,有的汉化程度很高。

    像王族以及那几个曾经来长安朝觐过的实力派。就都能说一口流利的汉话,本身对中国典故和文化。了解也很深,甚至他们自己就认为自己是中国人。

    但也有不少,大字不识一个,完全没有什么诸夏概念,只想着自己称王称霸的部族首领。

    所以,南越跟闽越的区别。就在于,前者,无论是汉军打进去,还是南越王臣服,只要中国官员和军队过去了。南越全境,就能宣布成为汉室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当地的百姓无分汉越,马上就能给长安纳税服役。

    但闽越就不同了。

    汉军想消灭闽越政权容易,发南越兵和江都、会稽兵就可以了。

    甚至,可能会是一场类似武装游行的进军。

    但想要完全统治当地,就困难无比了。

    秦王朝鼎盛时期,尚且被闽中郡糟糕的治安和此起彼伏的动乱搞得疲于奔命。

    而历史上武帝对闽越和南越的军事行动,最终也变成了两个模板。

    消灭南越王国后,汉室就在南越全境立即实行了有效统治。

    而闽越虽亡,但维持费劲,山沟沟里的闽越部族,根本就不鸟长安的命令。

    最终,武帝不得不干脆放弃福建,将闽越贵族和人民,迁徙到淮泗地区。

    这就是为什么,刘彻一直觉得,三越问题是政治问题,而非军事问题的缘故。

    如今,南越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

    闽越问题,则需要抓紧了。

    拉拢闽越贵族,同化当地部族,同时,密切留意闽越国内变化。

    一旦有机会,马上就派军队护送骆郢回国即位,将这个刘彻培养的亲汉派扶到台上。

    当然,鸡蛋不能放到一个篮子里。

    刘彻对骆郢也不是百分百相信。

    所以,还得找几个备胎,一旦骆郢不听话,随时就能换掉。

    刘彻正考虑着闽越问题的时候,一个宦官进来禀报道:“陛下,东宫太皇太后刚刚下懿旨,赐南越王朝服、冠冕、几杖,另外给赐黄金五百金……”

    刘彻听了点点头。

    窦太后的这个政治意识还是很不错的。

    他想了想,对左右吩咐道:“告诉少府,清理秦代的历代先王陵墓,在上林苑中,选择五十户百姓,为秦始皇守陵和祭祀,再让太常去找一找,看看能不能找到前朝皇室后裔……”

    秦已经灭亡几十年了。

    汉室鼎立也有将近六十年了。

    这时候修葺和打扫秦代先王陵墓,也是题中应有之理。

    毕竟,这兴灭国,继绝室,历代就是中国的传统美德了。

    以三代的规矩来看,灭亡前朝,新朝将前朝遗老遗少,分封到某个地方,继续其先祖香火祭祀,属于文人士大夫们歌颂的礼法纲常。

    只是,汉室对于自己究竟是继承了秦的道统还是周的道统,至今争论不休。

    所以,这事情才一直搁置着。

    如今,秦朝遗老赵佗将来入朝,为了面子或者说拉拢人心的需要,自然要给赵佗的前主们粉饰一下喽,让他面子上也好看一些。

    统战需要嘛……

    只是,秦朝皇室成员,刘彻估计,如今已经很难寻觅到一个靠谱的能证明自己血统的后代了。

    毕竟,项羽当年在关中大开杀戒,几乎将赢氏子弟斩尽杀绝。

    就连跪着给项羽投降的子婴也是一刀了事,最后,更是一把大火,将繁华的秦代宫廷与都城焚毁。

    然后,项羽就拍拍屁股说:富贵不归乡,如衣锦夜行,哥要回家炫耀去了。

    所以很多人都说,项羽是个竖子,不足与谋。

    当初项羽要是在关中的手段稍微温和一些,做点安民的事情,也不至于被刘邦得了天下。

    倒是周王室后代,刘彻前年在雒阳找到了一个,封了个周嘉南候的关内侯爵位,让他去给自己的祖先守陵祭祀。

    “诺!”立刻有人领命下去办这个事情。

    “陛下,准备改朔易服了吗?”旁边的汲黯看着,在心里默默思索着。

    改正朔,易服色,这是传统的中国王朝更替游戏规则。

    但,汉室至今没有遵循这个游戏规则。

    自高帝以来,在这个问题上,历代天子都是在和稀泥。

    太宗时期,倒是想改一下。

    结果,不仅仅搭上了一个丞相,还搞的天家颜面扫地,几乎沦为天下笑柄。

    从此,汉室君臣,再也不提及这个事情了。

    但,汲黯知道,今上,确实有这么个打算。

    不然,太史令那里,每天都有着数十位宫廷星象师和数学家,天天晚上盯着星辰运转计算是干嘛的?

    而改正朔,定历法,易服色。

    这是堪比立储的大事情。

    没有任何学派会放弃在这里掺一脚的机会。

    汲黯当然不会放弃,于是,他试探着问道:“陛下,臣听说,关中近来有民谣歌曰:圣人在位,天地变易,圣王在位,阴阳通畅。今陛下在位,嘉大惠于天下,臣以为当循三代故事……”

    刘彻回头看了这个家伙一眼,笑了笑,没有接话。

    改朔易服,在士大夫们看来是大事,但在老刘家看来,也就那么一回事。

    尤其对刘邦来说,穿什么颜色的衣服,用什么历法纪年,简直无聊透顶。

    到刘彻这里就变成了,衣服崇尚什么颜色的,无关紧要。

    但是,历法却已经不得不变了。

    颛顼历,已经越来越不符合社会发展和地球气候变迁的实际了。

    当年,颛顼历制定之时,黄河都在跑大象呢!

    如今,黄河象早已灭绝,滚滚都已经跑到了深山老林之中了。

    新的符合农业需要的历法,已经是迫在眉睫。

    但,这部历法起码还要个三五年才能制定出来,所以,这个事情暂时不急。(未完待续。)

    PS:抱歉,晚了一点,今天白天懒癌发作,在补新番~~

    但是,等下还有~~~~~

    顺便,给两个基友打下广告。

    七月新番的《春秋我控姐》哦,不对,春秋我为王,着实写的不错啊~

    俺觉得,点娘春秋第一小说,当之无愧!

    另外,坟土荒草同学的《神话版三国》就不用多介绍了。

    俺与这位同学可谓是基情满满的好基友啊~

第七百二十五节 进击的二世祖(1)

    五月的怀化,气温开始变得适宜起来。

    新鲜出炉的怀化郡西北都尉隆虑候陈蟜带着自己的部下,沿着河流前进。

    这两个月来,陈蟜一直在忙一件事情——给自己未来的老巢选址。

    陈蟜虽然是长安城里出了名的二世祖,但他还是很清楚,一个好的老巢,比什么都重要。

    但可惜,他人手有限。

    至今他这个西北都尉麾下,拢共就五百多兵马……

    这么点人,连辖区都没法子管,就更别说在今年就将西北都尉的治所城防给建立了起来。

    “可恨啊!”陈蟜骂骂咧咧的嘟囔着:“我那大兄,简直不要脸……”

    他的哥哥,堂邑候世子陈须,现在的怀化郡郡尉,安东都护府西部都尉,可比他阔气多了。

    前不久,陈须就把自己的老巢,西部都尉的治所安在了一个被命名为‘崇怀’的地方。

    当地,依山傍水,出了城门,就是广阔的平原。

    虽然冬天可能冷了点,但夏秋两季,绝对是一个适合居住的安乐之乡。

    更重要的是,崇化城旁的河流与黑水连接,可以随时得到来自新化城的补给和支援。

    陈蟜正是刚刚从崇化城的奠基典礼回归的。

    想着自己大兄阔气的模样和得意的嘴脸,陈蟜就有些心浮气躁。

    但没办法,谁叫人家是大兄,堂邑候的世子呢?

    旁的不说,单单是得到的资源与人力物力。就甩了他几百里!

    现在,西部都尉下面。就有了将近三千人的军队,这些军队。全部都是从燕赵地区调来的郡兵。

    虽然比不上护濊军那样精锐,但好歹也是久经训练的士卒。

    除此之外,丞相府还拨给了陈须的崇化城各种器械甲胄和工具数千具。

    另外,还给了两千户的移民,作为崇化的居民和屯垦者。

    反观他这个隆虑候?

    简直就是爹不疼娘不亲的弃儿!

    不仅仅人员补给迟迟没有到位,就是本该拨付给他的军需辎重也被丞相那边借口‘西北都尉治所未定,暂不拨付’为由拨给了其他人。

    这让陈蟜看了,真是忧心忡忡。

    照这样子下去,恐怕。未来他与陈须的差距会越拉越大。

    最终,他很可能只能在泥浆中仰望陈须威风八面,不可一世。

    甚至,不得不卑躬屈膝,百般讨好,以求沾光。

    “我才不要呢!”陈蟜吐了口唾沫在心里说道。

    他太清楚长安列侯公卿和贵族们的嘴脸了。

    捧成功者臭脚的,能从长安排到函谷,但愿意跟一个一事无成的废物打交道甚至交朋友的,却是一个也没。

    这从他现在身边的狐朋狗友的数量就能看出来。

    当时。陈蟜可是带了足足五六个往日交好的列侯子侄来这怀化建功立业。

    最开始,大家都是拍着胸膛保证,一定跟着隆虑候,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可这誓言都还言犹在耳。

    但人却已经跑的只剩下一个衍候瞿家的侄子。

    这还只是因为。那个家伙太过废柴,陈须完全看不上眼的缘故!

    其他人,现在全部都围绕着他哥哥打转。拼命溜须拍马,一副‘世子英明神武。请提携我等’的样子。

    这让陈蟜立刻就明白了‘世态炎凉,人情冷暖’这个典故的意思。也体会到了当年苏秦的苦恼。

    “哼,待吾来日功成名就,定叫你们后悔今日弃我而去!”陈蟜在心中发誓。

    但如何解决目前的困境,依然是陈蟜每日思考的问题。

    “东宫薄太后的寿诞将至,我得准备一份贺礼……”陈蟜在心里寻思着。

    虽然,他并不需要去拍薄太后的马屁,但他得拍自己顶头上司,怀化郡郡守,安东都护府都督薄世的马屁啊!

    现在,只要不是太笨的人,都已经看出来,这位薄家的子侄,翌日回朝,必然是官拜执金吾甚至卫尉,封为列侯,成为国家重臣的。

    前途可谓是不可限量!

    便是翌日取代周亚夫,成为军方领袖人物,也不是不可能。

    更重要的是,薄世现在就统管整个安东都护府的一切事务。

    除了朝鲜平壤城里有个刘明,不受他管控外,其他一切藩国衙门和有司,全部都要听他号令,受他指挥。

    陈蟜想要在这怀化的荒野之上,建功立业,就离不开薄世的支持和照顾。

    甚至,就是想要在此混吃等死,可能都需要薄世的袒护。

    这样想着,陈蟜就咬咬牙,命令自己的家臣道:“回去后,将我猎到的那几只白狐的皮毛做成一件裘子,送去长安,给太后做寿礼!”

    “诺!”立即有人点头应命。

    “另外,再让人将我得来的那几张虎皮与熊皮,也送去长安,送到母上大人手中……”陈蟜又吩咐道。

    老妈的马屁也要拍好!

    若是拍的老妈舒服了,说不定人家一句话,就能解决自己目前的困境。

    陈蟜相信,只要自己母亲去东宫说些好话,现在的一切问题就都不是问题了。

    东宫太皇太后,可不仅仅有权,还非常有钱!

    单单是东宫的内库,起码就有数万万钱的积蓄,更有数万金的金饼。

    这些,可都是老太太这几十年省吃俭用存下来的私房钱!

    但老太太只是对自己节俭,但对亲人大方的很。

    单单是他妹妹阿娇,老太太历年赏赐和补贴的零用钱,就是数以千万计。

    换句话说,只要老祖母看他这个外孙可怜。随便给点支援,就能解决他现在的所有问题了。

    只要有钱。什么事情不好办?

    想着钱,陈蟜就有些头疼。

    他来这怀化。带了一千金过来,本来以为够花了。

    谁知道,这怀化花钱比长安还厉害。

    到现在,他身上拢共就剩下两百来金了。

    要不是他这个西北都尉的士卒和上下僚属的工资不用他负责,他现在已然是个穷光蛋了。

    至于这些钱花到那里去了嘛……

    这濊人的皮毛、人参还有珍珠,猎犬以及猎鹰,都是吃钱的大户。

    陈蟜单单是在这些东西上,就投资了五百金。

    另外,人手也需要钱。

    像陈须的崇化城。能这么快就起了地基,进入筑城阶段,离不开钱的原因。

    错非陈须对真番跟韩王砸下了两千金的大手笔,买来了大量奴隶,帮着筑城,那里可能这么快?

    但,陈蟜却没有陈须那么多钱。

    道理很简单,他是次子,不是世子。

    陈须背后有着他老爹堂邑候陈午的财力支持。

    堂邑候候国食邑虽少。但是,作为太宗女婿以及先帝姐夫,今上姑父,老爹每年都能从两宫拿到起码五百金赏赐。

    这些钱。虽然很多都要作为酌金上缴。

    但还是存了下来不少,二十多年下来,少说也是两三千金。

    如今。为了支持陈须,他老爹都拿了出来。

    再加上妹妹阿娇心疼大兄。私底下从长秋宫的用度里挪了一千金补贴大兄。

    陈须因此,才会如此阔气。

    直接就从真番和韩国。买来了数千的奴隶,帮着筑城。

    等筑城完毕,这些奴隶更可以为他建设加恩封地,开垦土地,入山伐木、开矿。

    然后顺便还可以拿着这些开销去找皇帝妹夫报销……

    因此,这笔钱,陈须花的毫不犹豫。

    更别说,陈须背后,还有师家这个大财主在投资……

    但陈蟜就没有陈须那么好命了。

    他已经被皇帝妹夫封侯,算是独门立户了。

    老爹因此不会给他什么补贴,皇后妹妹,也不会那么大手笔的资助。

    毕竟,传统上来说,另立门户,就属于旁系了。

    远近亲疏有别。

    因而,最近这些天,陈蟜都在考虑一个事情——先帝公主足有十余位,刨除掉成亲和寡居的,大抵还有四五人没有许人。

    他该勾搭哪一个呢?

    不为别的,只为那位公主的嫁妆……

    可见,陈蟜此时已经被钱给逼到什么地步了。

    “对了……”陈蟜忽然想起一件事情,对跟在自己身后的那个衍候的侄子瞿惠道:“前不久,我与贤弟去新化,不是见到了前去新化公干的韩王内史吗?”

    瞿惠点点头,道:“确有此事!”

    “那韩王内史好像说过,该国有人曾泛海东渡,至一荒岛,抓了不少当地的‘倭奴’?好像一个倭奴只要十石粟米?”陈蟜问道:“是否如此?”

    “君侯所言,确是如此……”瞿惠说道:“只是,那倭奴韩王抓的比较少,而且,据说个子矮小,体弱,不堪使用!”

    何止是不堪使用啊!

    朝鲜的细柳营屯垦团,就买了大约一百个倭奴。

    最后发现,这个子矮小的奴隶,根本干不了重活,更是愚钝不堪而且无法交流。

    只用了一个月,细柳营就嚷嚷着退货了。

    据细柳营的屯垦都尉所说,这些倭奴,连野濊的一半力气都没有,更别说那些身强力壮的丁零人了。

    最重要的是,无法沟通,而且蠢的出奇,完全不会使用农具,更不懂耕地,整天除了吃饭时最积极,其他时候都是半死不活的模样。

    所以,韩王到处推销,但是,肯接盘的人,真是少之又少。

    搞的现在,那倭奴价格直线跳水。

    韩王萁准如今甚至已经在亏本吐血大甩卖,并且发誓,再也不费力气泛海去抓倭奴了——光是派人顺着洋流,飘过去,来回就要一个月。

    错非是韩王看到现在怀化跟朝鲜,奴隶价格节节走高,觉得有利可图,否则,他才懒得组织人手,循着古老的记忆,在洋流改道的时节,泛海冒着危险去抓那些又矮又笨的倭奴呢!

    陈蟜去摸着下巴,自言自语的道:“我与楼船将军在仁川港派驻的都尉徐季有些关系,若是托他给我行个方便,派出几艘楼船,去那倭奴之国,抓个几千人回来,不知道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