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要做皇帝-第27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于这样一位终生恪守本份的人,刘彻素来是非常尊重的。

    虽然根据资料显示,这王政当官的时候。政绩和能力并不突出。

    他与已经告老的紫光禄大夫石奋一样,是靠着勤勉和本份为官。

    只是他命没有石奋好。终其一生,在仕途上成就有限。

    即使告老以后。担任三老,也没带着百姓,做出过什么显著的成绩。

    他就像这个时代多数的老人一样,忠诚、勤勉、节俭、本份、踏实。

    不过,这样也怪不得他们。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特征。

    石奋、王政那一代人,入仕之时,当朝秉政的人叫萧何、叫曹参、叫王陵。

    这三位汉初名臣,有着一个共同的特征:爱用老实人。

    甚至曹参为了推行他的政治理念,故意成天酗酒。不理政务,将大权下放,让地方自治,无为而治。

    上有所好,下有所效。

    刘彻至今所见到从那个时期走过来的大臣、名人,基本上都或多或少的,不可避免的有着相同的特征。

    “长者年齿几何啊?”虽然早已知道王政的岁数,但刘彻还是装模作样,一脸真诚的问道。

    “回禀陛下。老臣年已六十有三!”王政叩首答道。

    刘彻连忙让王道扶着他,不让他再这么跪拜下去。

    这老者身体很不好,万一要是在叩拜过程中出了事情,那就惨了!

    “长者是秦末出生啊……”刘彻感慨了一声。对左右大臣道:“想当初,高皇帝兴义师,除暴政。扫群雄,打下这汉家江山。才有了今日的太平时光啊,朕见长者。就不由得的回想起了当初那些追随高皇帝打天下的元老勋臣,功臣列侯,可惜,朕年少,未能识诸臣之相!”

    “陛下思慕祖宗之功,至孝也!”周围的马屁精立刻就拍马称赞。

    刘彻却挥挥手,制止了这群马屁精的拍马,将少府令岑迈叫过来,命令道:“岑卿,朕思慕太祖功臣,惜哉当世元老凋零,所存于世者,不过故安候申屠嘉,北平侯张苍等寥寥数人,朕以为,若不趁着这些元老勋臣在世,还有人可以佐证、可以记录、可以垂询,待其故去,恐后世子孙,再不识先祖之功,不明祖宗筚路蓝缕,艰苦创业之难!”

    “朕命汝为凌烟阁大使,持节征询天下元老功臣,故旧部曲,为高皇帝一百零八列侯,做传,著于竹帛,明于天下,再诏能干巧匠,为高皇帝功臣,于上林苑中择址,勒石刻像,使功臣之名,永垂青史,功臣之貌,永存人世!”

    岑迈一听,大喜特喜,立刻就跪下来拜道:“陛下思慕祖宗之功,下诏列书作传,颂扬功臣,明忠贞上下尊卑,臣迈愚钝,不明所以,愿以此渺渺之身,为陛下肝脑涂地,鞠躬尽瘁,誓起凌烟阁!”

    虽然岑迈很清楚,他要是去做那个所谓的‘凌烟阁大使’,肯定就要卸任少府之职。

    但是……这凌烟阁大使……

    这可是天大的肥差,最好的镀金之旅!

    毫不夸张的说,干完这一票,那他岑迈,就等于拥有了一张通向三公的通行证了!

    这还不止!

    为功臣修书作传,勒石刻像。

    这要得到多少列侯,世代富贵的贵人的人情啊。

    这事情办完,不出意料,他岑迈及其家族后代,都要受益无穷!

    只是,唯一的问题是……

    岑迈抬起头,看向刘彻,迟疑片刻后,问道:“陛下,臣迈昧死以奏:高祖功臣中,淮阴、梁王彭越,燕王卢绾,如何处置,臣愚钝,不明所以,又诸吕乱贼,何以自处?臣以不明,敢请陛下明示!”

    这可是很要紧的事情!

    老刘家虽然不玩文字狱,但是,这些敏感的事情,也没人敢触动。

    刘彻也是迟疑了一会。

    感觉这些事情确实很棘手。

    要论功,这些人一个都绕不过去,需要给出一个说法来。

    淮阴侯韩信,战功卓著,说句不夸张的话,汉室建立的过程中,若无韩信,可能会非常艰难。

    梁王彭越就更悲剧了。

    这位秦末群雄中的巨头,本来就是割据一方的人物。

    楚汉双方都要拉拢他,但他最终选择上了刘邦的贼船。上了船,再想下就难了。

    而且。刘邦杀彭越,至今仍然为人诰病。毕竟,彭越当时并没有想造反。

    刘邦杀彭越的理由是‘反形已具’。

    但到底反形在那里?刘邦就扯东扯西,简直与后世米帝推翻萨达姆,号称伊拉克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借口有的一拼。

    而且,更重要的是,当初刘邦本来已经逮住彭越,经过了廷尉审理,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彭越并无任何谋反的意思与动作!

    本来,彭越都已经被刘邦释放了。

    但是吕后在中间插了一手,劝告刘邦:彭越是英雄,既然已经得罪了,索性杀了吧。

    于是,彭越就悲剧了……

    这个事情,不管是石渠阁里的太祖起居录,还是史家记载,民间故事。都有传说。

    假如说彭越什么的,还可以打个马虎眼的话。

    那么,诸吕,就是没法子打马虎眼。混过去了。

    不要以为诸吕外戚都是草包,都是废物!

    那是汉室长久以来的宣传给人留下的印象。

    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嘛。

    失败者,自然会被贬低一无是处!

    但是。吕氏外戚的军功与战功,却是想抹杀也抹杀不掉的。

    譬如周吕候吕泽。战功之高,韩信也不能比。功劳之大,萧何也不如。

    汉家江山,至少有三分之一,是吕泽带兵打下来的!

    假如说吕泽的侄子、儿子们是虎豹的话,那吕泽就是当之无愧的狮王!

    什么陈烯什么靳歙、丁复、傅宽、蛊逢,这些战克之将,都是吕泽的小弟。

    吕泽在世时,正面刚过秦军,踢过项羽,摆平过韩信。

    即使后世的史记,太史公司马迁再怎么避讳,再怎么掩饰,再怎么用春秋笔法,也不得不在《史记》中写下周吕候‘发兵佐高祖定鼎天下’这句话。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刘邦彭城大败,输掉了最后的**,就差裸奔了。

    是吕泽在下邑,收拢败兵,安定人心,团结部将,激励士卒,联络彭越,从而有了中国历史上有史以来最大的翻盘!

    想厘定历史,吕泽就绕不过去。

    就像后世天朝,想厘定解放军的战史,你绕的过永远健康那座大山吗?

    刘彻闭目沉思一会,然后道:“淮阴、周吕,作传,刻像,不名!”

    嗯,后来宣帝刘询,也是这么对待霍光的。

    意思是功劳我承认,但是,你丫就是个罪人,要知道,直到西汉末代皇帝,西汉政权依然在拼命绞杀所谓的‘霍逆余孽’,直至东汉刘秀,重新厘定历史,才认可了霍光的功劳,在那以前,霍光这个名字连提都不能提。

    “梁王彭越……”刘彻看向远处,长长的出了口气,老祖宗做错了事情,也不是不能承认的嘛,刘邦后来不也下令厚葬彭越了?况且,刘彻现在连项羽都原谅了,承认了他反秦的功劳,总不能再揪着彭越的小辫子不放吧?

    在政治上,有时候,承认一些错缪,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杀错了就杀错了呗!

    反正,梁王彭越在民间早就被平反了,历代汉室天子,也都有认可之语。

    刘彻也不过是做个最后的总结而已。

    当然了,祖宗的颜面,还是顾忌的。

    这个时候就需要一些春秋笔法了。

    刘彻于是清了清嗓子,道:“赐谥曰:梁荒王,命河南郡有司,重修陵墓,以诸侯王礼遇之,许三户守陵之人!”

    于是,下面的人立刻就闻弦歌而知雅意,纷纷叩首道:“谨遵圣意!”

    所谓荒王,谥法有曰:好乐怠政曰荒,淫于声色,怠于政务也。

    跟彭越后来,倒是挺相合的。

    更重要的是,天子的意思已经很明显了。

    你们不要揪着彭越的死不放嘛……

    多写其功劳,写他的战功,至于死因嘛,一句话就可以带过,不要多提,不要多写,也不要多问。

    实在不懂,可以去请教一下史家,什么是春秋笔法。

    韩信、彭越、吕泽。这三个最大的地雷既然已经排除了,那么其他敏感人物就好处理多了。

    “卢绾。仍以长安候记之,勒石画像。勿有避讳,功是功,过是过,自有青史明辨!”对卢绾,老刘家还真没任何愧疚。真要说起来,对不起老刘家的人应该是卢绾才对!

    况且,现在卢绾的后代,在匈奴为东胡王。

    这个抗匈统一战线,还是要努力维护的嘛。

    甚至。为了统战需要,给卢绾脸上涂些金子,也不无不可。

    “长沙王吴苪,单列一传,号为世家,做长沙王世家一书,直抒汉家礼遇功臣之厚!”刘彻负手吩咐着。

    这又是为了统战需要了。

    是做给三越看的。

    让三越的贵族们知道,老刘家还是很大方的,放心亲汉吧。朝廷不会亏待你们!

    另外,则是考虑到了可能接下来还需要用到吴苪的大名,去说服和拉拢越人部族首领。

    别看吴苪死了这么多年了,但在三越境内。奉吴苪为主的部族,也还是有许多。

    “诺!”岑迈立刻叩首拜道。

    刘彻点点头,嘱咐道:“卿记得。此事,要与朝野诸臣。士大夫,广泛商讨。征询意见……”

    这话就说的太露骨了。

    意思是,要是某人大家反对的太激烈,那就不要为难了。

    这历史毕竟是胜利者书写的。

    而现在的胜利者,毫无疑问就是朝堂诸公。

    万一要是韩信啊吕泽啊什么的实在反对声音太大,就不用管了。

    刘彻才没那么傻,为了历史问题,闹得朝野分裂,玩出一个大礼仪啊党争一类的麻烦。

    “诺!”

    刘彻满意的点点头。

    他相信,今天以后,民间一定会广泛流传‘圣天子思慕功臣’的故事。

    就让吹捧和神化来的更猛烈一些吧!

    顺着这个由头,刘彻就又道:“昔者,功臣佐朕皇祖,底定天下,开太平盛世,今宇内安宁,糜有兵革,此士大夫百官群臣之功也,功必赏,过必罚,此先王之教!”

    “拟诏:朕闻上古圣王治世,必酬功臣……今士大夫佐朕,治理天下,夙兴夜寐,勤勉诚恳,乃有宇内方宁,朕虽不德,亦愿与之同享天下盛世,自今以后,百官臣工,凡有所任,皆在其俸禄之外,别列两项,曰:津贴,曰绩效。

    津贴者,视秩比俸禄高低,予以补贴,请有司议之,定其员额多寡。

    绩效者,赏也,以其治下去岁所得赋税较之前岁所增之数,取百一之数,嘉之!”

    这官员的工资,肯定是要增加的。

    不加不行。

    又要马儿跑,又想马儿不吃草,那有这么简单的事情?

    千里当官,最后落得个晚年不保,这样的傻事,谁愿意干?

    比起工资多支出的那点钱,这上下其手,贪墨的数量,可能是百倍,千倍!

    因贪污和中饱私囊,造成的损失,那就更不用说了。

    刘彻至今记得,那河东郡郡守周阳由造的孽,以及河东郡官场的糜烂程度。

    想要避免这样的事情再发生,甚至蔓延到全国。

    就必须要加强监管和监督,更要增加下面人的收入。

    不然,没有好处,谁跟着你混啊?

    老婆孩子都养不活,傻子才会当清官!

    当然,仅靠增加工资,是避免不了贪污的。

    所以,才要再加个绩效奖。

    根据官员治下GDP增长的数额(现在主要体现在税赋上)来给予分成。

    虽然不过百分之一。

    但一个大县,户口一两万,每户都增加百分之一的税赋额度,那钱就不少了。

    津贴是作为官员的生活补贴,而绩效,则是奖励其努力工作。

    更重要的是,刘彻清楚的认识到了,在这西元前的封建社会,妄想着以一人之力,就让天下人都跟着你走,那是做梦!

    必须要有一个稳固的坚实的统治集团来帮助他,辅助他,完成他的梦想。

    而这个集团,必须是也只能是他一直讨厌和提防的官僚集团。

    官僚集团,没有好坏。

    只有坏和更坏之分。

    而且,随着时间的延续,官僚集团必然会把手伸向其他地方。

    正如历史上发生过无数次的情况一样。

    开国之初,官僚们都很老实,随着时间的延续,它越来越腐朽,越来越堕落,越来越贪婪。

    就算隔着十万八千里,你都能闻到它们身上散发的浓烈刺鼻的腐臭味道。

    不仅中国如此,西方也是如此。

    想要避免官僚集团最终堕落成无可救药,腐朽至极,忍无可忍的反动集团。

    唯一的办法,是尽量保持它的活力,让它的大部分肌体,保持活力,有着新陈代谢,有着新鲜血液。

    让它不再是一潭死水,而是有着外界的活水流入。

    可惜,这是人类无法做到的事情。

    官僚集团天生就自带瘟疫,任何人进了这个集团,只能拼命抵御其他腐死组织的侵蚀和影响。

    强如天朝太祖,也只能让这个集团,在其在世时,收拢爪牙,蛰伏片刻,但一个不小心,它们就又跑出来了。

    刘彻自认为自己连天朝太祖的一个指头都不如。

    自然不会做那个净化官僚集团,完成人类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的梦。

    他唯一能做的是,在自己活着的时候,拿着鞭子和刀子,鞭打和监督官僚集团,让它的大部分组织,保持一定的活力。

    但是,你要不给好处,拉拢官僚们,不占据大义名分,在舆论上压制他们。

    显然没办法办到这些。

    基于种种考虑,刘彻决定,学习后世的公司管理吧,给下面的经理和部门主管一定的股权激励。

    百分之一的新增赋税额度奖励,即能刺激那些真正有能力办事的官员,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阻断官僚集团与地方豪强的同流合污。

    因为很显然,在农民身上是没办法收到太多的赋税的。

    只有那些富得流油,家产百万、千万甚至万万,奴仆数以百计的大地主、大商人才是真正的肥羊。

    官员们想要多得绩效奖,就一定要看死了这些家伙。

    新增赋税越多,他们拿到的奖金也越多,而且升官也更快。

    当然,跟任何政策一样,这个政策,有着很多风险。

    譬如说,肯定会有官员拼命剥削和凌迫百姓。

    也肯定会有官员,干出许多为了政绩而政绩的事情。

    类似的故事,早在穿越前,刘彻就看多了,看腻了。

    像天朝的那些拆迁书记,挖坑市长,拿出花名册,随便点一点,没有一千也有八百。

    对此,刘彻的应对是,加强御史大夫衙门的权威和监察御史的独立性。

    并且,准备在御史大夫衙门下,增设刺史部门,专门监督地方郡县的赋税和财务情况。

    同时,逐步扩大和加强绣衣卫的组织、人员,强化特务政治。

    另外就是,逐步从考举出来的士子中,选择那些被证明过,有能力的人,去担任地方亲民官,逐步淘汰现有的官僚。

    毕竟,比起旧官僚们,新官僚们无论是良知还是道德,都大大超越。

    至少,考举出来的士子,在地方做官这一年多以来,绣衣卫总共才报告了十几起贪墨不法行为。

    当然,加强民间监督能力,也是势在必行。(未完待续……)

    PS:先更这8000等下还有~~~~~~~今天一万起,明天继续~

第五百三十四节 帝国主义(终)

    刘彻将视线转向在他面前的王政,道:“天下能有今日,卿等三老也是功莫大焉!”

    他对左右吩咐道:“拟诏:三老教化地方,熟知民事,自今以后,凡有冤屈、不法官吏盘苛士民,三老可直奏朕前,有司部门不得阻拦,另,三老奏疏,由郡国直奏,以印泥封印,朕未启印之前,任何人不得拆封!”

    这也算是给官僚集团按的一个不那么牢靠的枷锁吧。

    这是刘彻学的朱元璋的故智。

    但是……

    刘彻也知道,这大概只是一个悬在官僚们头顶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在通常情况下,三老鸣冤这样的事情,是不可能发生的。

    当官的又不傻,不会去招惹地方上的三老,也招惹不起。

    真要说起来,以现行制度,哪怕是郡守,碰上三老要拿几杖打他,他也无可奈何,只能躲到官衙里不露面。

    而三老阶级,大都来源于官僚集团本身。

    通常只要不做的太过火了。

    三老们也会睁只眼闭只眼。

    因为他们是老人,保守、持重,而且聪明,不会去干那些与当政者背道而驰的傻事。

    这只能算是一个防范于未然的补丁。

    而且,早已有之,刘彻不过是强调和加强了三老奏疏的法理基础。

    王政闻言,却是立刻跪下来谢道:“陛下厚爱,老臣真是感激涕零,无以为报!”

    一旁的王道。怎么拉都拉不住,真不知道。这个看上去干干瘦瘦的老头,哪来的那么大力气!

    刘彻连忙扶住他。道:“尊老爱幼,抚恤孤寡,乃我汉家国策,长者不必如此!”

    刘彻拉着他,看了看周围的士民,笑道:“朕今日来此,是要看一看,朕治下子民的生活,朕曾说过。凡我汉家臣民,皆朕子民,朕受命于天,代天治民,若百姓生活过的不好,身为君父,朕难辞其咎!”

    刘彻异常诚恳的对王政问道:“请长者以教朕,如今百姓,生活如何?”

    周围的官僚们。顿时就紧张了起来。

    虽然,他们早就做过工作,也给予了官方的说辞。

    但人心隔肚皮,万一这老儿说出什么煞风景的话。或者围观群众里,有什么不识相的,那就惨了。丢人丢大了。

    且龙颜震怒之下,可能要有许多乌纱帽落地。

    好在。这里是上林苑,这里是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