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至于先前盐铁官营。恐怕只是这场暴风雨的前奏。
接下来,天子要干啥?
是把诸侯王宗室子弟们架到火上烤?还是干脆把刀子捅向国之干城,社稷的栋梁,宗庙支柱的列侯勋臣阶级?
这样的可能性,可不是没有!
历代,少年国君,不都喜欢掌握了权力后,挑战固有的秩序和阶级?
秦武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无数人心里忐忑不安,眼神严肃的看着刘舍。
但刘舍却仿佛没注意到他们一般。自顾自的奏道:“然……”
刘舍这个字一出口,许多人就只感觉小心肝一颤:“看吧,果真如此……”
“然朝鲜新纳,地广人少,化外蛮夷之处,若不塞中国之民,则有不保之虞,且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高皇帝也曾训曰:士不教不得征,又曰:不教而诛是为罪。朝鲜国民,前所在化外夷狄之中。被发左袵,不通教化,不识中国文字。制度、律法,不闻汉官威严。汉法之律,臣愚昧。不明于古今之事,然以臣愚意,当择宗室壮年,效周制,分封朝鲜,以镇山河,化夷为夏,再移民、遣官,如此,数十年后,朝鲜化为中国矣!”刘舍一口气讲完。
群臣顿时都傻眼了。
就是这个?
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有些搞不明白了。
不过刘舍说的有道理!
朝鲜的事情,是要着手解决了!
移民,派遣官吏前去治理,划定郡县,设立乡、亭、里,建立起基层政权,才是控制和同化朝鲜这块刚刚被咽到嘴里的肉的最佳途径。
要不这么干的话?
汉室大臣们自己都会觉得自己无能、渎职,有负君恩。
古典中国,虽然对外霸道、蛮横,而且拿夷狄不当人,视为禽兽,秦汉两代的中国人杀起外国人来,根本连眼睛都不眨一下,动不动就屠啊破啊斩啊。
但另一方面,中国传统文化使得传统的中国士大夫和贵族,都有着一种深厚的教化情节。
对于古典中国的社会来说,占领了某地后,当地人民就从夷狄禽兽变成了天朝子民,纳税服役的对象。
前者可以不当人看,而后者,却受到了汉律保护。
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吃下了某地后,当然要在当地实行全套汉化。
包括建立官府和基层的乡、亭、里,丈量土地,组织人民开荒,修葺水力道路,推行中国服饰、文字、制度。
当然,移民、派遣军队和官吏前往统治,都是其中应有之理。
这一整套程序,在齐恒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后,中国人就玩的非常熟练了,而且两种模式切换起来,毫不费劲。
春秋战国时期,是华夏民族在中国本土全面扩张的时期。
春秋战国前,中国人出门都能碰到诸如东夷、北狄,犬戎一类的游牧民族、渔猎民族、原始部落和其他乱七八糟的小部落,翻开史书,常常能看到各种野人与夷狄各族在历次战争,尤其是春秋五霸时期的战争中打酱油或者成为一个背景板。
但到了战国中后期,不止周室的诸侯们从几百个变成了七个。
就连那些从前常常在五霸战争时期打酱油、充当背景板乃至于参与其中的夷狄各族以及各种各样的野人部落,几乎在中国本土消失的干干净净,也就只有吴越和长城外还能看到他们。
一个很简单的例子,现在汉室的皇家避暑庄园兼疗养院甘泉宫在两百多年前,是匈奴人祭祖之地。当时,匈奴人常常在夏天来到甘泉山祭祀祖宗神灵。
现在呢?
那些消失的部族去哪里了?
答案是,不是被消灭了,就是已经融入了华夏民族,或者跑去了朝鲜半岛,西南的山沟沟以及塞外的草原。
就像霓虹人的老祖宗,现在汉室的狗腿子,濊人部落,在殷商时期,他们在齐鲁一代生活,到了西周时期,他们就被赶去朝鲜半岛了……
这就是汉宣帝所说的:汉家自有制度,以霸王道杂之的由来。
内王外霸,就是古典中国王朝及统治者们恪守的真理。
先前,朝鲜是被发左秹的夷狄之国,朝鲜国民全是夷狄,等于是两只脚走路的禽兽,他们爱怎样,汉室朝臣管不着,也懒得管。
但如今,王师已定朝鲜全境,朝鲜各族人民也纷纷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那么,化夷为夏就势在必行了。
所以,无数朝臣就开始头疼了。
移民、派遣官吏乃至于分封诸侯王,这些都是要大把大把的砸钱,而且还要汉室中央源源不断的输血的。
这意味着,今年汉室朝廷的工作量将大大增加!
九卿重臣,一个都别想跑,甚至就是下面的层层官吏,也都要投入到这项工作中。
全天下人的眼睛可都在盯着呢!
于是,大家都将眼睛偷偷的看向天子。
这种军国之事,拿主意和下命令的只能是天子!
正如洪范所言:惟辟作福,惟辟作威,惟辟玉食。臣无有作福作威玉食。(未完待续……)
PS:注: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项羽的所有直系和旁系子弟、族人,在西汉全部改姓刘了~而且多数还是刘家的有功之臣,项伯这个大项奸就不提了,连年纪轻轻的项襄等这些小字号,居然也跟了刘邦走,只能说,项羽这人果然不愧是西楚霸王,真让我有些感慨,楚汉战争,大抵就是一次天下无人不通刘的战争……
第四百八十九节 移民(2)
感受到群臣的目光,刘彻站起身来。
向前踱了两步,做了下样子,刘彻才道:“桃候所言,朕以为甚佳,其下列侯勋臣两千石以上共议之!”
汉室的政治有一个潜规则:那就是即使皇帝再怎么急迫想要推行某个政策,也要装模作样的让列侯勋臣两千石以上的官员讨论,商议,得出他想要的答案,再顺势而为。
有些时候,遇上了全国性的大调整,还要广泛的向天下各郡郡守、郡尉、致仕的故九卿、三公大臣、诸侯王听取意见和建议。
看上去,这有些像类似贵族民煮或者共和。
但实际上,不止刘彻清楚,天下多数列侯和勋臣也心知肚明。
这不过是皇帝用来彰显自己的政策是得到了最广泛支持和民心所向的手法。
而且,这个传统实际上脆弱得很。
皇帝性子急了,撇开这个传统单干,也不是没有。
譬如先帝的削藩策,朝野就有着巨大反对声音,甚至申屠嘉都公开站出来反对过于激进的削藩。
然而,然并卵。
但这个传统的生命力,却又顽强的很。
无论统治者怎么践踏它,怎么摧毁它,怎么无视它。
当总有一天这个统治者或者它的子嗣,为了收拾人心,团结朝野,总会主动把它捡起来。
历史上小猪统治的中期,基本上就是一个独裁者了。
没有任何人任何事情任何意志能改变他的心意,这个传统更是被踩在脚下。践踏到淤泥里!
但那又怎样?
到了小猪晚年,小猪通过一纸罪己诏。自己主动把它捡了起来。
昭宣时期,就更不用说了。
地方士绅和豪强地主甚至能直接参与、议论和修改国家政策。甚至影响意识形态!
几次盐铁会议,石渠阁辩论,都是在这个背景下诞生的。
因此,在某种意义上来说,皇帝即神明,君权无限大的西汉政权,反而是中国两千年封建历史上,最民煮的(表面上)。
一介布衣地主,就能对着执政的大司农狂喷不已。
地方上几个穷酸书生。就敢跳出来指责和非议国家的意识形态和核心价值观,还他妈成功了!
这样的情况,哪怕是自吹与士大夫共天下的两宋,也没发生过!
刘彻先前在盐铁政策上,为了快速通过,形成表面的朝野共识,已经利用君权,践踏了一次这个传统。
要是再这么玩,那吃相就未免太难看了。
所以。无论如何,刘彻都要做下样子给天下看:朕非独夫,非以一人而凌天下人也!
这也是刘彻将移民政策的讨论安排在盐铁政策之后的原因。
一个简单的心理手段而已。
现在看来,这个策略还不错。最起码,成功的让移民政策直接跳过了扯皮与嘴炮的阶段,进入了实际操作的阶段。
要是先提移民政策。姑且不谈之后的盐铁官营拿出来,这些家伙因为在移民政策上有了‘民煮’的错觉。而肆意妄为,挑战君权。单单就是扯皮和嘴炮的时间,就足够把今天朝会剩余的时间给消耗一空。
“臣等奉诏!”大臣们纷纷拜伏。
对于能参与和讨论国家大事,不分时代、王朝、民族、人种,人类永远都充满了兴趣。
不然后世的键盘政治局和居委会组织部也不会那么兴盛和强大了。
但可惜的是,权力永远集中的金字塔最顶尖的那一小群人手中。
这一点,同样不分时代、王朝、民族、人种甚至意识形态!
后世的世界,与西元前的世界相比,在这方面唯一的差异,可能就是金字塔最顶的那一层的空间大了,能站更多大佬,而下层的人则沉迷于宣传或者被灌输的东西以为自己‘是国家的主人了’。
但是……
可能吗?
刘彻轻轻哂笑一声,在心中轻声道:“恐怕就算到了星际时代,走向银河,掌握国家和制定政策的,依旧是那一小撮人,只是,方法可能更先进,更隐蔽,让多数民众更加坚信自己就是国家和政权的主人……也就仅次而已了……”
这样想着,刘彻就道:“今日朝会,就到这里吧,诸卿回去好好讨论一下桃候所言之事,下次朝会,拿出一个具体可行的方案,集思广益,朕将亲览诸卿之策,选其忧者而行之!”
虽然,其实具体的粗略方案和计划已经有了,但,民煮嘛或者说在这个时代的中国称之为广开言路的制度,既然做出了样子,那就要做到底!
更何况,朝臣俱是精英,许多人都有着实际的工作经验,甚至不少人曾经在张苍手下参与过授田和移民工作,有了他们的意见和补充,对移民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群臣于是三叩首,拜别天子,等刘彻走后,他们才慢慢起身,按照礼仪,趋出宣室殿。
然后就纷纷朝着东宫的方向而去。
多数朝臣去东宫,只是尽义务,给两位太后问安。
但窦氏外戚和一些怀着自己的小算盘的人,却是迫不及待的就想要去将今天朝会内容禀报给两位太后尤其是东宫现在的主宰太皇太后。
刘彻就站在宣室殿的宫墙上,眺望着那些乘着华丽的马车,沿着宫中道路,在卫兵们护卫下前往东宫的大臣们。
要说心里没有意见,那是骗鬼!
任何君王都无法容忍自己的权柄被人分享乃至于侵夺。
不然,后世君王也不会立下后宫不得干政的规矩,而小猪更不会干出杀母存子的事情。
只是,刘彻也知道,两宫制在汉室是无法改变的政治铁律。
只要汉室政权还坚持以孝悌治天下这一基本原则,东宫的权柄就不会有丝毫减少。
这个事实,让刘彻很清楚的认识到了一件事情:培养继承人很重要,但教育后宫妃嫔更重要!
妃嫔们不应该只会呆在宫闱里卖萌撒娇。
她们应该学习和掌握更多知识,拥有眼光和手段。
并且确立下妃嫔学习和掌握知识的制度。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汉室江山的稳固!
作为皇帝,刘彻很清楚一点,那就是:假如当年刘邦死后,掌权的人不是吕后而是悲剧中的戚夫人,那么,现在的汉室天下,可能早就四分五裂,狼烟四起,诸侯割据,混战不休了!
而当年秦国能始终保持强大和稳定,也与他的历史上的几次国君年幼即位,而掌权的太后手段与眼光俱是一流有关。
其中宣太后更是力挽狂澜的存在。(未完待续……)
第四百九十节 竞赛
老实说,上林苑的皇家猎场在冬天真没什么好玩的。
整个猎场几乎一片死寂,除了鹿之外,几乎看不到别的猎物。
不过,话又说回来,即使不是冬天,这猎场也没什么好玩的。
人与自然之间的战争,从来都是人进自然退,上林苑地方大是大,但被开发了五十年,这园林中所有的猛兽都被赶走了。
剩下的不是生存力顽强的野猪兔子,就是具有经济价值,受到保护和照顾的鹿。
其他的……
最近几年,连迁徙的候鸟都不怎么从上林苑上空飞了……
以至于少府现在需要去其他地方射杀大雁一类的飞禽,以满足皇室和各衙门的需求。
现在,想要在上林苑看到老虎、豹子、狼一类的猛兽,不是不可以。
少府就专门在上林苑的几个地方,建立了兽圈,圈养了不少豺狼虎豹,作为给皇帝取乐的动物园。
甚至,有时候还会上演人兽决斗的好戏。
不要以为只有古罗马才有角斗场。
事实上,类似人兽对抗这种紧张刺激的运动,一直就是古典世界人类贵族的最爱。
史记和汉书里就记载了许多相关的皇帝观摩人兽决斗表演的片段。
譬如汉书就记载元帝有次被一只失控的黑熊吓得尿裤子。
而汉室也一直有传统,惹恼了皇室的臣子或者臣子会被扔进兽圈格斗。
刘彻就曾亲眼目睹过窦太后发飙要把辕固生丢进野猪圈里的事情。
不过,这些事情到目前为止,刘彻感触不大。
上林苑猎不到豺狼虎豹就猎不到呗!
又不是没见过!
就连滚滚这种后世的萌蠢国宝。刘彻现在只要想,随时都能抓个十只八只圈养起来当吉祥物。
动物保护主义什么的。就是穿越前,刘彻都不怎么感冒。何况是这样一个生物无限多样化,连虎豹都属于害兽,需要不时清理,以避免危害百姓人生安全的时代?
反正,人类社会工业化前,人类对自然的影响,也就那么回事。
所造成的破坏加起来,可能还不如一次小冰河的影响。
不过,梁王刘武却是挺在意这种事情的。
“啪!”刘武拉开弓。瞄准一只正在吃草的野鹿,将之射倒,然后放下弓弩,有些遗憾的对刘彻道:“陛下,长安什么都好,就是这上林苑没有虎豹可供猎杀,真是可惜……”
刘彻斜着眼角看了一下这位皇叔,在心里摇了摇头。
汉室的宗室也就这样了!
之前,还有楚元王。楚夷王这样的人杰,懂得体恤民众,节衣缩食。
吴王刘濞要是不造反,也属于这样的人。
但刘濞死后。这汉室宗室,就真成了逗比坑货集中营。
历史上景十三王,后人怎么评价的来着:鲁恭馆室、江都轻、赵敬险、中山淫、长沙寂寞、广川无声、胶东不亮、常山骄盈。四国绝祀。河间贤明,礼乐是修。为汉宗英。
刘彻就不由得摸了摸自己下巴,深感自己果然是天命所归哇!
就那帮逗比兄弟。要是上台了,说不得可能比小猪还烂!
至于,宗室里,现在看来,也就只有刘赐还算靠谱。
但刘赐的下一代,刘彻就有些捂脸了……
又一个专业骨科患者……
因此,刘武还算是矮子里拔将军,属于宗室里出类拔萃的那一个……
只是,这水平和眼光,也就那么一回事!
当了皇帝以后,刘彻的眼光也拔高许多了。
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自然结论也就不同了。
刘武只是诸侯王,不需要关心天下苍生,社稷黎民,只要自己爽了就行。
所以可以用大把大把的金钱和资源养着几百上千表面上看起来高大上,实则除了诗词歌赋外,对国家社会民族一毛钱贡献也没有的文人骚客。
更可以不顾百姓生死存活,模仿长安,在睢阳郊外圈出几百里的土地,作为他个人的禁脔,饲养和放牧各种猛兽,以供他猎杀。
甚至如今,为了自己的次子,刘武能拿出梁国国库过半积蓄和动员无数人力物力,为刘明的朝鲜封国运作。
为此,他连韩安国和梁羽都送来了长安,一半的军权,也拱手送给了朝廷。
但刘彻不行。
皇帝当得越久,刘彻就越感觉,自己正在与时间赛跑。
汉匈最新的盟约,固然给汉室解开了许多束缚,但同时也给匈奴人解开了束缚。
汉与匈奴之间战和数十年,岂止只是汉室畏惧匈奴进攻?
匈奴人也未尝没有提心吊胆,担心汉室军队出塞报复。
部署在长城一线的汉室军队,多大二三十万,且训练有素,依托长城出塞,足以横扫整个匈奴帝国的东部地区。
为此,匈奴人不仅仅在老上单于时期设立了左右贤王,左右谷蠡王,左右大当户制度,实行双头鹰政策。
历代右贤王们除了侵略和骚扰汉室外,也未尝没有在东部集结重兵,警惕和威慑汉室的意义。
毕竟,几十万军队陈戈边境,匈奴的单于庭,只要脑子不傻,都必然会在东方留下一只相应的力量来防备,以避免被爆了菊花。
换句话说,最新的盟约及和亲,解放了汉室,也解放了匈奴。
可能这一两年,匈奴人还会有所忌惮,不会太过松懈,依旧会在东部保留白羊、娄烦这样的精锐部族,以应对和监视汉室。
但随着和平的持续,当匈奴人发觉,汉室确实不会主动进攻而是专注于统一后。
那匈奴单于庭就极有可能把原本部署在河套地区防备和监视汉室的白羊和娄烦这样的部族抽调去西边。
一个全力向西,不用担心菊花被爆的匈奴帝国有多么可怕?
看看历史上被汉军赶去欧罗巴的匈奴人就知道了。
上帝之鞭让整个西方世界颤抖,阿提拉的马刀所过之处寸草不生。
而一个统一的匈奴帝国向西方发起征服战争,刘彻实在很担忧西域诸国根本撑不到他解决国内问题,去找匈奴麻烦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