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要做皇帝-第19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彻连忙叩首道:“孙儿不敢,孝顺太皇太后,是孙儿的本份,若太皇太后实在不喜此事,孙儿,就去与匈奴人退了这门亲事,反正,现在还没定下来!”

    这话就有些半真半假了。

    倘若窦太后真是坚决拒绝宫里面多一个匈奴女人,刘彻也不好真的强硬到底,为此跟她顶牛。

    反正,这事情还没有落实到文字上面,耍无赖就好了。

    窦氏闻言,却是摆摆手,道:“不必了,天子金口玉言,出口成宪,既然话都说出口了,那就这样罢,免得匈奴人说我汉家没有信义!”

    “诺!”刘彻连忙再拜。(我的小说《我要做皇帝》将在官方微信平台上有更多新鲜内容哦,同时还有100%抽奖大礼送给大家!现在就开启微信,点击右上方“+”号“添加朋友”,搜索公众号“qdread”并关注,速度抓紧啦!)(未完待续……)

    PS:中暑了,悲剧啊~~~~~~今天晚上刮痧好疼好疼,脖子都紫了~~~

第三百九十五节 无题

    PS:想听到更多你们的声音,想收到更多你们的建议,现在就搜索微信公众号“qdread”并加关注,给《我要做皇帝》更多支持!

    在东宫默认了皇帝与匈奴联姻之事后,朝堂上关于此事的非议言论,就瞬间消失了。

    反倒是民间对此颇为热忱。

    只是,大多数人的注意力,也都是放在异域女子与中国女子的差别上。

    对什么匈奴公主的入嫁会不会污染中国血统这个问题,基本没人担心。

    在这个时代,没有经历过五胡乱华,安史之乱,整个社会,还是非常开放的。

    夷狄之人,在中国出任将军,乃至于列侯的例子,早就屡见不鲜了,天子娶个匈奴公主好像也没什么不妥。

    比起中国外嫁一位宗室女,这样的和亲结果,已然是出乎普罗大众的预料之外的。

    甚至某些人可能还会觉得,这是汉室占了便宜!

    而匈奴使团也同样高兴。

    历来,匈奴人都有通过外嫁公主或者贵族女性来控制他国内政的传统。

    像乌孙、康居等西域大国,其国主的左夫人或者王后,必然是匈奴人。

    这次能成功的与东方的汉室联姻,这对匈奴使团来说,这就是政绩!这就是成绩!

    等回国以后,人人都可以凭借这个政绩,加官进爵!

    两天以后,刘彻下诏:公卿大夫,所使总方略。壹统类,广教化。美风俗。夫本仁祖义,褒德禄贤。劝善刑暴,五帝三王所鳐昌也。朕夙兴夜寐,嘉与宇内之士臻与斯路。朕闻之:夫十室之邑必有忠信,三人并行,阙有我师。诚哉斯言!

    其令丞相、御史大夫并少府九卿有司,同行考举,以选豪杰聪慧,充于有司,令有识之士。有才之士,贤良之士,各得其所,稽参政事,祈进民心!

    这道诏书一下,就预示着,今年的考举,将要拉开帷幕。

    果不其然,翌日。长安城中的七处南军校场与四处北军校场以及,十几处少府的产业,开始撤离人员与装备。

    而露布上,也出现了关于对考举的安排和举行日期的通报。

    不止如此。在一些士子聚集的地区,有内史衙门的差役,会每天早中晚三次在闹市最喧哗处。宣读考举的开考日期以及报名方式。

    第一轮考举,将于元德元年夏七月辛卯正式开考。

    算算时间。差不多就是三十天以后。

    而,现在起。所有的士子,都可以去少府或者内史衙门报名。

    报名方式可以接受使用‘传’‘路引’以及‘户籍木牍’等任何可以证明其身份籍贯的官方文件。

    当然,为了突出汉室以农耕为本的国策。

    所以市籍的参考者,必须额外缴纳一百二十钱的考税。

    这对大多数的土豪商贾来说,毛毛雨啦,反正朝廷对商贾的歧视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

    …………………………………………

    “报考的士子,已经有多少了?”数日后,刘彻对受命负责总揽本次考举登记工作的内史田叔与少府岑迈问道。

    “回禀陛下,到现在为止,少府已经总计登记了三千四百五十五人!”岑迈首先答道。

    “陛下,老臣处也登记了四千余名士子……”田叔也躬身答道。

    刘彻点点头,这就是差不多八千人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报名者肯定还会继续增加,尤其是那些听到消息,开始赶来长安的士子,以及本就在关中的士子。

    “二位爱卿,这些天就辛苦些,注意维持好报名的秩序,尤其是天气炎热,注意给士子们提供些酸梅汤、凉茶一类的解暑汤,不要怕花钱,这是国家的抡才大典,一应花费,都从朕的少府库房中出!”刘彻吩咐道。

    他这个皇帝的私人小金库里,可是放着自太宗孝文皇帝以来,两代天子二三十的积蓄!

    虽然去年平叛,以及这些年应对匈奴,赈济灾害等,都花出去不少。

    但,那依然是一笔难以想象的天文数字。

    而且,只要刘彻不学小猪那样乱修宫殿,大兴土木,这笔钱,假如只是用来维持目前宫廷的正常开支,根本就没有能花完的那天!

    因为,花钱的速度,总会及不上赚钱的速度……

    目前,汉室每年光是人头税,都是数以亿计的入账!

    其他山泽盐池,以及少府本身的产出收入,也差不多是这么个数字。

    加上上林苑的田租,各地官衙的假田收入。

    而刘彻自己不怎么花钱,他不是一个奢侈的帝王,即位至今,他本人最大的一项开支,就是即位后赏赐天下孤寡以及诸侯王。

    至于东宫,窦氏本就是个节俭的人,至今,这位太皇太后,都保持着太宗孝文皇帝在位时的习惯,甚至,连她所穿的衣服,都是她身边的宫女侍者在长乐宫里自己养蚕织丝编织出来的。

    薄太后就更节俭了,刘彻听说,这位太后,甚至连饮食都很省,每餐都是三道菜,两个汤。

    至于刘彻的后宫,因为即位时间短,迄今只册封一位夫人,那开支比起他的皇帝老爹时,更少!

    在这样的情况下,现在刘彻一年下来,扣除给诸侯王的赏赐,历代帝陵的开支以及刘彻自己的开支还有东宫的开支,起码能结余三万万钱。

    这些钱,放在库房里,逃不过腐烂的命运。

    还不如拿出来花掉!

    田叔与岑迈闻言,连忙拜道:“陛下降隆恩于士子,臣等代天下士子,谢过陛下!”

    像刘彻这样大方的天子,汉室历史上,还从未有过!

    即使太宗孝文皇帝,也很少会将自己的私房钱,拿出来给外朝使用。

    刘彻摆摆手,道:“不用拍朕的马屁!”

    他踱了两步,问道:“二位爱卿,可否帮朕去找些小说家的人,最好是小说家里最有名气的几个,朕有些事情,想让他们去办!”

    小说家,其实就是长安城里最大的八卦党。

    这个诸子百家中在后世可能默默无闻,很少有人知道的流派,堪称最早的玄幻小说作者。

    他们这个群体的代表作有《汉武故事》以及《山海经》等等。

    这帮家伙,写的故事荒诞离奇可谓天马行空,但偏偏看上去,还真像那么一回事。

    刘彻找他们,自然是让他们写一本类似后世的隋唐英雄传,大明英烈传一类的老百姓喜闻乐见,能抒发爱国主义情怀,更能在一定程度上神化刘氏统治的评书类小说。

    连名字,刘彻都帮他们想好了。

    就叫《大汉英雄传》!

    专门就讲刘氏得天下,是如何如何的神圣伟大正义……

    这一招,虽然没啥节操,但效果,却是杠杠的!

    不用看别人,只看后世的金家王朝,就知道厉害了。(小说《我要做皇帝》将在官方微信平台上有更多新鲜内容哦,同时还有100%抽奖大礼送给大家!现在就开启微信,点击右上方“+”号“添加朋友”,搜索公众号“qdread”并关注,速度抓紧啦!)(未完待续……)

第三百九十六节 尚武

    PS:想听到更多你们的声音,想收到更多你们的建议,现在就搜索微信公众号“qdread”并加关注,给《我要做皇帝》更多支持!

    不到三日,少府岑迈就将十几个长安城中出名的小说家的名字递到了刘彻案前,他的意思很明显:陛下您就看着选吧!

    而刘彻看完名单后,也是有些哭笑不得。

    这名单上的人名,一半是列侯!

    正儿八经,受过册封与诰命的列侯!

    剩下的,不是元老勋臣之后,就是关中豪门名士……

    想想也正常,小说家虽然是市井产物,面向的也是普罗大众,写的呢也基本是些荒诞离奇的故事与神话。

    但是……

    首先,能写故事的人,岂是什么穷酸秀才?

    曹雪芹要不是他家早年巨富,他能有那么好的底子写《红楼梦》?

    施耐庵错非不是张士诚的幕僚,能写出《三国演义》?

    在这西元前的时代,能把宫廷秘闻写成小说,段子的人,又岂是等闲之辈?

    像是太宗孝文皇帝时期,那首著名的‘一尺布,尚可缝,兄弟两人不相容’的歌谣,那是不知政局变化的农民能做出来的?背后没有熟悉宫廷尤其是皇帝本人性格的人指点,谁能写出这样一首准确的捕捉到皇帝心理的歌谣来?

    还有那本著名的《西京杂记》对汉庭典故顺手拈来,不是在汉宫待过的人,谁能写出来?

    再一个。在这个普罗大众,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人口。还在为每日果腹之物奔波劳累的时代,除了那些闲的蛋疼。百无聊赖的贵族勋臣和富豪,谁他妈有那个闲工夫去写这些玩意?

    所以,实际上小说家们全部都是贵族土豪,也就可以想象了。

    刘彻在名单上看了一下,基本上,出现在名单里的列侯,大部分都是些已经沉寂了起码二三十年的老字号列侯。

    “大概是太过寂寞了吧……”刘彻心想。

    然后他就下令,道:“传令:命宁陵候吕臣,临辕候戚触龙、堂阳候孙德入宫觐见!”

    “诺!”王道立即领命而去。

    不过半个时辰。三位身穿列侯冠袍的大臣,就相继入宫。

    他们乍然被从家里传召到宫中,心中,都是忐忑不安,毕竟,他们这些列侯,在长安城里,属于早就被遗忘的那一群人了。

    最近三十年来,也就只有新君即位。天子驾崩,太后薨去这些时刻,他们才会被召进宫中。

    恩,除此之外。似乎就只有犯了大罪,将要被问罪的时候,才会有机会见到天子

    因此。见了刘彻,立刻就叩首:“臣等奉诏觐见陛下。未知陛下诏臣等可有吩咐?”

    刘彻却是笑意吟吟的看着这三个列侯。

    这三位列侯,都很年轻。

    最重要的是。封国食邑,都很少!

    最多的是宁陵候,食邑一千户,最少的是临辕候食邑不过五百户,就是有些关内侯,食邑都比这位列侯多。

    在汉室,食邑户数的多寡,是直接关系到列侯本人及其家族生活品质的。

    即使是食邑户数最多的宁陵候,岁入也不过二十万钱,即使加上赏赐和封国产业的油水,最多三十万钱。

    这么点资本,别说是在列侯圈子里逞能炫富了,就是关中本土的豪强地主阶级也表示,我不服!

    这年月,随便在长安近郊的地方买个庄园就是上百万钱!

    就是新开发的阳陵地区,一亩耕地价格也多达三万钱!

    是以,这三位列侯,除了那套太常衙门给他们置办的列侯冠袍外,可谓身无长物,看着,而这三人的样貌,看着也跟乡下的土财主差不多。

    唯一的区别,大概就是,他们从未下过地劳动过,所以皮肤白皙,头发整洁。

    刘彻挥挥手,道:“三位爱卿免礼,来人,赐座!”

    待得这些人落座后,刘彻才微微沉吟道:“朕今日诏三位爱卿前来,是有一件事情,要托付给三位爱卿,不知三位可愿为汉家江山效力?”

    “臣等夙兴夜寐,以为陛下效死而生!”三位列侯虽然远离政治很久了,但是,这种表忠心,拍胸脯的技能还是有的。闻言,立刻就出列叩首,一副要给刘家做牛做马一万年的架势。

    刘彻呵呵一笑,道:“卿等忠心,朕知矣!”

    三人中,地位比较高的宁陵候吕臣微微抬头,小心的问道:“不知陛下,有何事差遣臣等?”

    刘彻站起身来,严肃的面朝刘邦的长陵方向拱手道:“朕昨日夜半做梦,梦见高皇帝对朕曰:小子彻!朕创业艰难,赖上帝加恩,致有天下,方今海内承平,靡靡之风四起,列侯勋臣,斗鸡走狗,以博戏为业,朕甚痛之,女且好自为之!朕于是惊醒,乃见床前天子剑出匣自鸣!”

    “朕乃知之,此高皇帝托梦示警也!”刘彻挥挥手,王道立刻会意的捧着‘证据’——与传国玉玺一样,被视为刘氏天子威权象征的高皇帝白蛇剑,走到三位列侯面前展示。

    吕臣等三人一看那柄传说中高皇帝斩白蛇起义的圣剑,立刻就匍匐在地,不停的叩首。

    这种假借祖宗名义,伪托鬼神之名的把戏,刘彻玩起来,可谓是得心应手的。

    当然,更重要的是——没有人能拆穿他,也没有人敢拆穿他!

    刘彻看着宁陵候吕臣,道:“吕卿,尔祖夷候以舍人从高皇帝于成留,先破曹咎、成皋,又以都尉击陈烯,高皇帝以为良将也,因功封为宁陵候!”

    他又看向孙德,道:“孙卿。尔祖哀候赤公,以中涓从龙。起于沛,以将军击项藉。虽有荥阳至败,然百折不挠,终卷土重来,再以郎与项藉战,胜,为上党郡守,击陈烯,有功,封为堂阳候!”

    刘彻这话说完。孙德与吕臣已是感动的稀里哗啦,泣不成声。

    似他们这样的列侯,最荣耀的,不就是祖先的功绩?

    刘彻却接着道:“戚卿,乃祖坚候腮公,同样乃名将也,以单骑守蓟城,阻匈奴铁骑于外,安民生于内。致功为列侯!”

    刘彻忽然提高了声调:“祖宗创业艰难,筚路蓝缕,披荆斩棘,致有今日汉家之盛。朕尝闻乡间长者曰: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源者思其源!”

    这话立刻就挑动起了吕臣三人的心思。

    对于列侯们来说,每天锦衣玉食的生活。使得他们心中其实普遍都存在着极大的不安全感。

    这种不安全感来自于刘家天子简单粗暴的对待,以及他们自己本身与祖宗的差距。

    特别是吕臣等几乎被主流遗忘的列侯。心中的这种不安全感尤其强烈。

    他们担心,有朝一日。天子一句话,就把他们的爵位给收回。

    那样的话,一家老少,就全都要去喝西北风了!

    看看留候、瓒候,这些失去了候国的昔日风光人物,就知道,一旦出现了那样的事情,他们的下场会怎样?

    留候、瓒候,有大功于社稷,只要长安的天子还姓刘,迟早都会给他们复家,重新封侯,譬如去年,先帝就重新封了瓒候的后人。

    但是,他们这些默默无闻,泯然众人的列侯怎么办呢?

    刘彻的话,自然引起了他们的共鸣。

    更重要的是,作为天子,刘彻的讲话,也毫无疑问,激发起了他们心中的热血。

    吕臣等人立即就叩首,道:“陛下圣明!”

    刘彻笑了笑,道:“朕听说,三位爱卿,都曾托名写过一些坊间的故事段子?”

    然后,他不等这三人回答,就继续道:“不用急着否认,朕即叫卿等来,自是查清楚了的!朕命卿等前来,也与此事有关!”

    “三位爱卿善写故事,桥段,朕想请三位爱卿,整理汉室立国以来的功臣名将事迹,将之录于竹帛,传于万世,使后人,永永不忘先祖创业艰难,饮水思源,知今日盛世之根!”

    给开国将帅功臣立传,写他们的光辉伟绩,光荣往事以及伟岸的人格。

    这种事情,在后世,几乎所有国家都在干。

    即使人类希望,民煮灯塔,也照样落樱神斧,开国圣贤,全部圣人,人格魅力MAX。

    刘彻岂能落于人后?

    这种洗脑的工作,不仅仅要重视起来,而且还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戈培尔说过:只要谎话说了三千遍,自然就成了真理!

    而且,这只是个开始。

    以后随着战争的开始和准备,相关的舆论工作和宣传工作也要到位。

    刘彻可不希望,出现什么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的言论。

    这些天,他已经纠结自己的幕僚智囊团,在讨论,怎么样在秦代的军功勋爵名田宅的基础上,进行改革,以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

    最主要的方向是两点。

    一点是,必须保证,军人立功后其待遇不至于让人寒心。

    否则,前线战胜,后方伤残退役军人却落得一个孤苦终生,甚至阵亡军人遗孤无人抚养的局面,那老百姓谁还愿意当兵啊?

    前世小猪后来不得不放弃传统的征兵制,甚至放弃边郡的全民义务兵役制,改以募兵为主要手段,就是因为,征兵征不到合格的兵源了。

    而导致兵源匮乏的原因,就是军人的功劳与待遇不相符合。

    为国效死,为国阵亡的军人得不得合理的抚恤和照顾。

    还有一个就是,将秦代的军功勋爵名宅田制度,改成军功折钱。

    目前刘彻的思路是:左庶长以上,依旧授田封爵。

    左庶长以下,按不同等级,每年发给一定的钱粮补贴,同时相应的军功可以免除一定的徭役。

    另外,伤残阵亡退伍军人的相关福利与制度,也要出炉。

    总而言之,在以考举士子逐渐取代旧有的军功贵族官僚集团的同时,刘彻不希望,这个民族的尚武精神因此被打击。

    相反,刘彻想要让军人的地位,至少保持秦代的水准,甚至,超过秦代的水准。(小说《我要做皇帝》将在官方微信平台上有更多新鲜内容哦,同时还有100%抽奖大礼送给大家!现在就开启微信,点击右上方“+”号“添加朋友”,搜索公众号“qdread”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