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要做皇帝-第14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使者看了一眼恒霸,露出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容:“恒将军,大事不妙了,楚王刘戊两日前,在长安北阙现身了,还向当时在北阙之下的诸侯使者与藩国君王、长安臣民宣布……”

    那使者哭丧着脸道:“说是大王派人刺杀于他……”

    “啊……”恒霸目瞪口呆。他完全不知道,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大王不是说,长安天子谋害了楚王,所以,才起兵讨还公道的吗?

    现在这是什么情况?

    楚王刘戊还活着?

    那大王给他上的谥号岂不就成了一个笑柄了?

    这事情要是真的。

    那……、

    恒霸已经不敢去想接下来的事情了。

    倘若刘戊活着,那。这次的起兵,就变成了吴王自己的独角戏了。

    更可怕的是,在这个戏里。吴王演的是丑角。

    恒霸很清楚,此事,对整个吴楚阵营打击有多大。

    旁的不说,那些楚军恐怕就要生出些别的心思了——虽然他们本来就有着各种小九九……

    更糟糕的是,就是吴军,恐怕也要士气大跌。

    从堂堂正正的正义之师,到居心叵测。图谋叛乱,颠覆天下的乱军。

    这两者士气的差距可是非常大的!

    恒霸已经不敢去想,接下来会发生的事情了。

    恐怕……

    大王会在急怒之下。失去理智,在没有做好准备之下,就渡江进攻梁国。

    而这……

    “一定会发生!”恒霸在心里说。

    对于未来,对于前途。

    恒霸此刻只觉得。前途一片黑暗。

    “或许……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失败……”恒霸摇了摇头。

    现在回头想想,从起兵开始,就有着种种的诡异。

    譬如,楚王刘戊究竟死没死,长安那边都没消息传出,可大王却一口咬定刘戊是被长安天子谋害了。

    恒霸并不笨。

    此刻,他心里跟镜子一样敞亮。

    恐怕,长安的楚王没有撒谎。是大王指使人谋刺楚王。

    可问题又来了。

    既然大王敢起兵,那肯定是知道了。楚王已死的这个事实。

    那长安的那个楚王又是怎么回事?

    恒霸只觉得,自己整个人的脑子都凌乱无比了。

    他已经无法理清楚这其中的头绪了。

    …………………………………………

    时间回到两天前。

    这一天,阳光明媚,秋风飒飒。

    长安的北阙,一如既往的繁华热闹。

    更因为最近未央宫诡异的戒严,使得长安什么样的流言都冒出来了。

    甚至有人传说,天子在未央宫遇刺。

    此时,忽然,宫墙上的编钟响了起来,一连响了九下。

    这是天子出现的预兆。

    于是,北阙附近的官吏以及民众,在听到钟声后纷纷走出家门,聚集到北阙城楼下的街道上。

    密密麻麻数万人聚集在一起,让附近执勤的卫兵也骤然紧张起来,好在,之前得到了命令,因此,也算有所准备,数千的卫兵在北阙附近建立人墙,维护着秩序。

    在无数人的翘首以待中。

    汉家天子出现在了宫墙之上。

    于是,百姓与官吏以及诸侯国的使者,纷纷跪下来叩首:“草民(臣)拜见陛下!”

    实在是当今天子在长安,几乎很少有不认识的!

    当年,这位天子还未登基之时,常常微服,在长安的大街小巷转悠,甚至,有许多人就是看着当今天子一步步走过来的。

    天子刘启稍稍摆手,道:“诸臣民平身吧!”

    然后,十数位宦官齐声大喊,唱诺:“陛下有命:诸臣民平身免礼!”

    于是,众人这才敢起身。

    就只听到城楼上的天子道:“今日,朕来北阙,是有大事向天下臣民宣告!”

    “前日,朕闻,吴王刘濞,借口朝廷谋害楚王刘戊,居然大逆不道,举所谓清君侧之旗号,谋反,此獠穷凶极恶,朕闻讯,亦是相当震惊,朕自认,待其‘不薄’,先帝更许其铸币煮海,兼有天下油盐铸钱之利,本意以为,此獠当可适可而止,不意,子系中山狼啊!”

    天子刘启缓缓的说着,他每说一句,城楼上的宦官与士卒就大声的复述一句。

    当念到最后一句‘子系中山狼’时,更是声震四方,不停的回想。

    天子刘启继续道:“当年,朕皇父在时,曾与朕道,初,太祖高皇帝在时,拜刘濞为吴王,已拜受印,高帝乃诏吴王相之,谓曰:若状有反相!其时已有所悔!奈何已受印,不得已。乃附其背,告曰:汉后五十年,东南有乱者。岂若邪?然天下同姓为一家也,慎无反!刘濞当时拜曰:不敢!不料,此獠果真天生反骨!”

    这个巨大的八卦一抛出来。

    甭管真不真实,可不可信。

    既然是皇帝说出来的,自然是比真金还真!

    更不可能有笨蛋出来质疑。

    况且,在大部分百姓的心里,天子说的。肯定是真的,更何况还是有着圣人之称的先帝,太宗孝文皇帝曾经告诉天子的事情。

    最重要的是。在大部分百姓心里,自然是相信天子君权天授,有神威,能洞见万里。有种种异能。

    譬如。当年吕后只看云的方位就找到了高皇帝。

    高皇帝斩白蛇起义,封渭河五帝。

    这些事情,在民间已经是耳熟能详的故事了。

    此刻,加一个能洞见奸邪,好像也没什么不对!

    别说此时了,就是后世二十世纪,天朝太祖驾崩之时,民间的种种传言。简直一点都不像所谓的科学世界,甚至于到了二十一世纪。天朝百姓,尤其是司机什么的,更是将太祖的像章当成了护身符,辟邪之物……

    在这个时代,这种思想和根深蒂固的迷信,无疑强化了百倍甚至千倍!

    特别是人群中还有着许多的聪明人。

    这些’聪明人‘悄悄的低声说着:“高皇帝元年至今,五十有三年……啊呀,高皇帝真是料事如神啊,早就料到了吴王要反,朝廷肯定有布置,这次,吴王必死无疑了!”

    只是,这个人的声音小是小,但刚刚好能被周围人听得仔细……

    更奇怪的是,这样的聪明人,还不少,在人群中,起码混了几百人。

    几个吴王的使者和密探,见了这情况,哪里还不明白,这些人是朝廷的人。

    顿时,他们就不敢乱动了。

    城楼上,天子的话却继续着:“刘濞逆贼污蔑朕谋害了楚王,但朕要告诉天下,意图谋害楚王的,不是朕,而是逆贼刘濞!”

    这话没什么出奇,在多数人的意料之中。

    但接下来,天子的话却刺破苍穹:“吴逆以为派遣死士,刺杀楚王,就可以嫁祸给朕?所幸苍天有眼,楚王有祖宗庇佑,逃过了一劫,下面,请楚王出来说两句吧!”

    在天子身后,一个微微蜷缩着身子,头戴九旒,脸色苍白的男子迈步而出,用着带着彭城口音的官员道:“寡人刘戊,可以作证,是吴逆收买了寡人的侍卫,欲以毒针谋害寡人,所幸寡人命大,兼之神医淳于意医术神奇,故而,捡回了这条命,吴逆谋害寡人也就罢了,居然还栽赃给陛下,诬陷天子,简直是罪无可恕,臣,刘戊,恭请陛下,即刻发兵,为寡人主持公道!”

    说着,刘戊就慢慢的跪下来。

    随着他这一跪,整个局势,完全大不同了。

    这一跪可谓就将整个天下得局势,完全反了过来。

    先前,吴王打起清君侧和为楚王讨还公道的旗号,不说别人信不信,最起码,这也是个牌坊啊!

    可如今,这个牌坊却被人砸了个稀巴烂,原本被刘濞粉饰和装扮成被朝廷谋害的楚王跳出来指证吴王。

    也不管其他人信不信。

    至少,大义的名分回到了长安手里。

    而知道内情,清楚真正的楚王刘戊已经死了的人,心里却是另外一副光景了。

    尤其是刘濞的人。

    他们当然知道,真楚王已经死了,确凿无疑!

    但是,说出来谁信?谁来证明?

    “这个李代桃僵之计好狠毒啊!”某个躲在暗处的人小声的道。

    但他又能怎么样了?

    他很清楚,此事,已经无法证伪了。

    因为,假如要跟朝廷打这个关于楚王真假的官司。姑且不说朝廷会不会答应,单单一个事情,吴王就已经必输了。

    这个问题就是——吴王怎么在朝廷都没有发布消息的情况下知道的楚王已死的事情?

    要证明此事,吴王就要先承认自己派人杀了楚王。

    否则,现在的这个楚王就是‘真的’。(未完待续……)

    PS:先更7000,剩下3000明天补上~

第三百零五节 晁错的感激(9000字)

    刘彻站在宣室殿的一角,看着殿中人来人往。

    巨大的地图悬挂在墙壁上。

    一个个代表吴王军队东西的小旗子星罗密布,列于棋盘上。

    现在,已经是吴王刘濞渡河后的第三天。

    让人大跌眼界的是,在渡河之后,吴军进展极快,到今天,最新的军报显示,吴军已经到了梁国要塞,同时也是进出中原的战略要地棘壁城之下。

    梁王刘武求救的信使,带着棘壁城求援的血书,来到了长安。

    刘彻很轻松的就在地图上找到了棘壁的位置,大抵是在后世的河南境内,位于黄河南面的战略要地,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在棘壁的上方,就是睢阳。

    通过地图,很清楚的就能看到,假如棘壁失守,睢阳之前,就将无险可守了。

    到时候,刘濞的选择就非常多了。

    他可以继续北上,攻击睢阳,也可以西进,取昌邑,走蓝田,至武关,避开函谷天险。

    而现在,因为事发忽然,急切之间,长安能抽调的机动兵力,就只有周亚夫麾下的南北两军以及屯驻霸上作为防备匈奴从河套地区忽然袭击的预备队的三万多军队。

    加起来,只有七万左右。

    即使是抽调青壮,也不过能凑个十万人。

    再多,就很吃力了。

    因为关中也很大,长安需要防备的也不仅仅是一个刘濞。

    大散关方向的燕赵以及萧关后面的匈奴,都是不可不防。

    为了监视匈奴和燕赵两国。长城的俪寄军团就不能调动,屯驻于陇右的骑兵集群,也只能原地待命。

    不然。万一匈奴入侵或者燕赵发难,长安就要腹背受敌!

    而,即使是现在这十万人,要出征,也不是个简单的事情。

    后世有句话说,叫大炮一响,黄金万两。

    此时。大军一动,就是成千上万的金钱,而且。是以万为单位来计算的。

    现在,大军还没拔营呢,少府的存款就像泄洪的大坝一样,迅速减少了起来。

    可以想见。大军一动。估计,朝廷的府库就差不多要干掉一半了。

    “啊,棘壁之前的那十几个城市,怎么就跟纸糊的一样……”义纵在刘彻身边轻声的嘟囔着。

    刘彻连忙横了他一眼,让他闭嘴。

    但正如义纵所说,刘彻也觉得,这样的事情,真是让他都感觉脸上有点挂不住。

    在棘壁城之前。在梁国国境范围之外,汉室有着十几个城池。作为梁国与关东诸侯之间的缓冲。

    这十几个城池,虽然说小了点,但,汉室经营了几十年,不说固若金汤吧,稍微迟滞一下吴王的行动总是可以的吧?

    可结果就是,那十几个朝廷的城池,守军常常还没见到吴王军队的影子呢,就施展飞毛腿神功,跑了个没影。

    偶尔有个胆子比较大,性格被比较耿直的守城官员想要组织抵抗。

    结果……

    他们连半个时辰的有效抵抗都坚持不了,就被吴军攻破了城池……

    过去三天,整个朝廷的脸都被刘濞反复的打来打去。

    现在,几乎都被抽肿了!

    而且吴军进展顺利,也抵消掉了先前楚王刘戊出现造成的影响。

    因为胜利,能掩盖掉一切危机。

    在一切顺利的情况下,不管是吴军也好,裹挟的民众和楚军也罢,都能分润到许多的战争红利,譬如沿途府库的钱财,大户人家的积蓄。

    在战争中一切人性的阴暗面都被无限放大了。

    在这西元前的时代,战争中屠城什么的,都属于‘正常的战争手段’。

    相对而言,吴楚联军只抢劫已经算是军纪严明,秋毫无犯了!

    刘彻就记得很清楚,前世,汉室朝廷的军队进入吴楚境内,杀的人和干的坏事,也不算少!

    最起码,忠于刘濞和刘戊的势力,不分阶级,被从**到精神上彻底消灭。

    至于诸齐和赵国更是被彻底清算,几乎被赶尽杀绝。

    正是如此残暴和血腥的清算报复,才让天下诸侯噤声,从此再也不敢与朝廷对着干。

    至于怀柔什么的,那是清算之后的事情了。

    在这个时代,这成王败寇的时代,失败者还想享受人道主义对待?

    搞笑吧?

    这是一个赢家通吃的时代。

    胜利者理所应当享有一切,失败者不可避免,失去一切。

    包括,但不限于生命、尊严、自由和权柄。

    是以,刘彻非常,棘壁城的得失,深深的关系到了汉室朝廷他的老爹以及他的整个家族的荣辱。

    倘若棘壁再迅速陷落,那么,吴楚联军就将占据战略主动权。

    睢阳还能不能抵挡住吴楚联军的进军,就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了,即使睢阳侥幸守住了,吴楚联军也可以选择向东进军。

    所以,现在,棘壁城聚焦了整个天下的视线。

    “最起码,棘壁也必须坚持七天!”刘彻看着地图,想着。

    这是最起码的坚守时间,因为,汉军从关中出发,走武关,过蓝田,到达睢阳,最快也要五六天的时间。

    而假如棘壁在七天内失陷,对于整个汉室来说都是灾难性的。

    首先,天下诸侯就会看清楚,原来所谓的**oss长安只是个纸老虎啊,长安的军队,根本没有战斗力。

    那还等什么?

    除了刘彻的兄弟和他老爹的弟弟刘武外,整个天下诸侯都会用脚投票。

    其次,整个梁**队的士气都被受到严重打击。甚至于不敢再与吴楚联军交锋。

    而没了梁国的死守,靠着现在动员起来的不过十万汉军,显然不足以在野战中压制住数量是自己两三倍的叛军。

    而假如不能压制甚至压缩住吴楚叛军的活动范围。那前世周亚夫出骑兵断吴楚粮道的战术也就无从使用了。

    棘壁能否坚守七天?

    老实说,刘彻现在也没有足够的信心。

    概因为,历史已经完全乱套了。

    前世,吴楚七国之乱,声势浩大,压制住了长安。

    刘濞的选择空间比现在多得多。

    所以,他才有那么多闲工夫在棘壁城下跟汉朝的使者扯淡。讨价还价,给了棘壁喘息的机会,让梁国的士卒适应了战场。

    而今生。刘濞猛攻梁国,是孤注一掷。

    在这样的情况下,刘濞只要不是笨蛋,就肯定知道。拿下棘壁的时间。是他成败的关键。

    恐怕,此时棘壁的情况,已经很糟糕了!

    “家上……”刘彻正在担忧着棘壁安危的时候,听到有人呼唤他,连忙抬头,就见到周亚夫一身戎装,朝着他走过来。

    在接到棘壁求救的书信后,皇帝老爹就立刻拜周亚夫为太尉。将救援梁国的重任交托于其手。

    现在,周亚夫显然是来跟刘彻这个太子拜别的。

    刘彻迎上前去。微微弓身,拜道:“一切就拜托太尉了!”

    这一拜,周亚夫是完全受得起的。

    因为,现在,整个长安政权的存亡,几乎都系于周亚夫之手了。

    以目前的情况来看,至少在一个月内,朝廷不可能再拨给周亚夫太多的军队了。

    荥阳方面虽然驻扎了三十余万大军,但这些军队成分复杂,窦婴能维持荥阳方向的稳定,威慑住那些不安分的齐赵燕诸侯就已经很给力了,不能再指望他有什么别的举措。

    而从关中和河东河西抽调青壮,编组成军,这些新编组的军队,没有一个月的训练和整合,仓促推上战场,除了制造混乱外,刘彻想不出别的用处。

    而长城跟陇右的大军,不到生死存亡的时刻,没有人有胆子敢调动。

    是以,接下来一个月,周亚夫率领的这十万军队,就成了汉室的全部依靠。只要周亚夫能与梁国的军队通力合作,能守住目前的战线,对长安来说,就已经是胜利。

    因为,一个月后,战争机器动员起来的长安,能迅速的武装和编组起数以十万计的大军。

    “不敢……”周亚夫躬身回礼道:“臣受陛下托付社稷之重,必当鞠躬尽瘁,以报陛下恩遇!”

    就在方才,他陛辞的时候,天子与大臣,都是希望他此去睢阳,一切以稳为主,只要能配合梁王,守住梁国,就是大功!

    说起来也是好笑,就在三四天前,长安君臣,还是一派自信满满,以为吴军跳梁小丑,不足为惧的做派。

    可仅仅三天,在吴军辉煌的胜利面前,许多人立刻就改换门庭,换了嘴脸。

    如今,朝堂上甚至已经有人在谈论和议之事。

    理由时,朝堂既然能与匈奴和亲,怎么就不能和吴王和议,大不了,不削藩就是了嘛……

    这样的论调,还真颇有些市场!

    因此,在这样的论调影响下,加之吴军来势汹汹,朝堂的舆论倾向为之一变,甚至,就是天子,也有些动摇,对于能否平定吴王叛乱,有些信心不足了。

    于是,像现在这样保守和谨慎的战略,也就变得顺理成章了。

    只是……

    周亚夫的心,却很大!

    圣人用兵,在于止戈!

    周亚夫永远都忘不掉这句话,也不会忘记。

    作为一个带兵的将军,从军将近二十年,而且出身将门之家。

    周亚夫当然非常清楚,残酷的战争会给天下百姓带来什么?

    妻离子散,家国破灭,人命贱如草!

    吴军一路北上,沿途郡县破败,大军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