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也县学走进了一些相对富裕的小镇。
青孚镇是嵩县辖下比较富裕的一个镇,全镇常居人口有三万余,再加上辖下的上百村落,整个青孚镇有六万多人口,一个富裕又人口众多的镇,自然而然的就让官府在此设立了一所官学,青孚镇除了这所官学之外,周围无数村落中还有许多私塾。
别的不说,萧楠所在的桑榆村和周边二个村落就一起共有一个私塾,萧楠现要做的就是去官学和私塾各走一圈,看看各自的风气和教书先生的水平再做打算。
第九章、青孚镇(下)()
♂
青孚镇离桑榆村不算近,共有十五六里路程,萧楠早早起床吃过早饭就出发了,临出门前被林氏叫住,林氏递了一块角银和几十个铜钱给她,意思是怕她到了镇上看上什么东西想买却没钱,同时将昨晚上没吃的野鸡给装上了,这是让她带到外祖家的,野鸡萧楠捎上了,钱却没要,她怀里还揣着从林氏那边要回来的十银子以及自己留下的一百多个铜钱,自然不会要林氏的钱。
虽然萧楠因记忆不完全,暂时还搞不清她外祖父家的具体位置在哪,这个不要紧,以她的本领到了镇上不至于打听不出林秀才的家在哪,告别林氏母子,萧楠就朝着青孚镇进发,村里本有专门辆赶趟的牛车,不过萧楠不习惯牛车的颠簸,再加上载客牛车一路不断上客下客,论起速度,还不见得有她两要腿快,所以她选择步行。
她出了家门,出了村口,刚刚走出约莫二里路地左右,就被一辆上来的牛车给叫住了,萧楠抬目一望,发现叫住她的是里正家的三儿子李青河,萧楠称他为三叔翁,李青河目光落在萧楠身上,笑着开口:“大娘这是去青孚镇么?上来我载你一程。”
盛情难却,好意难推,里正一家对萧楠母子几人颇为照顾,萧楠虽不习惯占人便宜,却是不能拂了李青河的好意,她口中脆生生的应了一声,走到牛车旁,单手握住车柄,极为利落的跳上了车辕,背靠着车厢坐在车辕上,李青河这牛车是自家用的,多以拉货为主,车厢内并没有铺垫什么设施,人坐在里面是极为颠簸的,萧楠觉得还是坐在外面的车辕上比较舒适。
“大娘小小年纪,身手便这般利落,真是难得。”李青河也常进山打猎,萧楠近些日子交给他的猎物比村上大多数成年猎户都多许多,再加上她刚才跳上车辕时的轻松和利落,顿让李青河称赞不止。
“三叔翁过奖了,我自小顽皮,不像姑娘像小子,成天喜欢掏鸟爬树,我父看不过眼,就干脆把我当男孩子养,摔打过些时日,皮比一般人实些罢了。”萧楠抿嘴一笑,颇为谦逊的道。
“咱们庄户人家的孩子无须讲那些无用的规矩,况且你不仅小小年纪就身手不凡,还识文断字,知书达理,又写得一笔好字,我父都时常感叹,说你若不是女孩,日后的成就只怕比你父强上许多。”李青河摇了摇头,不太赞同萧楠的话,里正李老爷子颇为赞赏萧大朗,顺带着看萧大朗的两个孩子也极为顺眼。
萧楠不好接着这个话题往下说,她抿嘴笑了笑不动声色的将话头岔开,两人一路上有一搭没一搭的说说笑笑,约莫过了半个时辰,写着青孚镇几个大字的门楼就远远在望了,看到青孚镇的门楼后,李青河伸手扯了扯牛绳,让车速慢了下来,待车子到达镇大门的入口时刚好停住,待牛车停稳,李青河转目对萧楠道:“大娘是去干什么?大约要多长时间返程?我大约申时中回返,若是时间合适,我再捎你回去。”
“不用了三叔翁,我来镇上买些小物件,另外还要去一趟我外祖翁家,今个儿不一定回去。”萧楠连忙笑着开口拒绝。
“嗯,既然你要去你外祖家,我就不等你了,不过大娘,你一个人在街上可得注意点,你虽有本事,年纪却是小了些,青孚镇的治安虽然不差,可此地时常有外地人经过,偶然还是会发生孩子被拐的事,面对那些不认识的陌生人,尽量少和他们搭腔。”李青河听说萧楠要外祖家,就没多说什么了,临走时又叮嘱了几句,这才驾着马车往另外一个方向行去。
青孚镇有一条长足有五里左右的主街道,除此之外,还有数条副街,萧楠的外祖在镇东头的七号葫芦街上,而李青河要办事的地点却在西街,两人在这里就要分道而行,萧楠瞧着牛车逐渐远去的车影,心头浮出一抹淡淡的感动,这些明明与自己家没什么关系的邻居,反倒真心实意的关心自己,而与自己这个躯体有着嫡亲血缘关系的祖翁,叔翁以及继祖母等却是恨不得将自己一家人扒皮拆骨,不得不说,这实在是讽刺之极。
好在萧楠不是这副躯体的本尊,对萧长河一家没有任何情感可言,这种感慨只从心头一闪而过,很快被她扔到一边,开始欣赏起眼前古代城镇独有风景,做为一个资深考古系的知名教授,她对历史文化的了解和研究远非一般人可比。
北宋画家张择端所绘制的清明上河图是中国封建王朝史上唯一的一幅,将各个阶层人物生活状态融为一体的写实图,此图生动记录了北宋汴京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是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
虽然此图成图后不过区区数年,北宋王朝就陷于战乱之中,最后宋徽宗更是被金人所擒,谱下宋史上赫赫有名的靖康之耻,可这一切却不能抹杀在此之前北宋王朝在文化,经济等领域远胜于其它朝代的繁荣和昌盛。
更何况现在还不是已逐渐走向没落时期的北宋,而是处于北宋经济文化最稳定的时期,即便现在位上的官家没那么强烈的进取心,但强大的国力打下的基根、以及朝中的名臣将相的辅佐,国家仍呈现一种蓬勃发展欣欣向荣的兴盛之态。
这种兴盛,即便是眼前这个只有数万人口的小镇,已能体现一二,萧楠所在的位置是青孚镇的主街,入目之处,但见各类店铺林立,茶楼酒馆,布铺米行,胭脂水粉,文墨纸砚等等应有尽有,各路口街边还有无数小贩,待上人流熙攘,有骑马挑担,也有乘轿就车,各种叫卖呐喊彼起此伏,端是一片繁荣。
“虽早有相关考古资料证明宋人民间富足,如今亲眼所见,才发现实际比资料佐证的更加让人吃惊。”萧楠站在街道旁,望着眼前人流如织的古代街识,口中低声呢喃,这般熙攘热闹的场景,即便是现代普通乡镇,都不多见。
第十章、莫明恶意()
♂
当然,青孚镇如此繁荣和它所处的地理位置脱不开干系,青孚镇邻近东都洛阳,又紧靠白云山,上有无数山珍野味可采,下有被伊河、汝河、白河环绕的无数良田可耕种,有山有水又有良田,还紧邻洛阳东都,占居这般优越地理位置的地方若不繁荣富裕都有些说不过去。
青孚镇不仅有官学,还有一所女学,当然,这女学并不是官方举办,而是镇中士绅因家中妻女的要求出资操办的一所女子私塾,教学先生多为年纪很大的老者或者女子,就读的多是地方富户士绅家的女儿,偶也有周围村落家庭条件不错,又受宠的闺女进来。
萧楠到青孚镇后并没有第一时间去林秀才家,她想先自己去探探官学的行情,然后再去外祖家听听外祖父林秀才的建议,她先在街头巷尾四下转悠了一圈,然后走进离官学不远、名叫修墨斋的墨砚铺买了些笔墨纸砚类的相关物品。
当朝文风甚浓,民间不少民百之家也相对富裕,萧楠一个身着布衣、背着竹篓的小农女走进墨斋店,掌柜也不觉惊讶,倒是买卖交易的时候发现这小姑娘口齿伶俐,谈吐不凡,不时还能冒出一两句让人惊讶的独到见解,这顿让掌柜的对萧楠刮目相看,与她的谈兴也随之高涨,并未因她年纪小又是农家女而有任何轻忽!
北宋是个很奇特的年代,那个时代出了不少少年才子,巾帼英雄,谁知道眼前这个看上去并不显眼的小姑娘日后会不会成为什么大人物呢!所谓“奇童出盛时,妇女多能诗”,便是这个时代的真实写照。
萧楠对这位不以衣貌取人,谈吐又极为亲切慈祥的老人亦颇有好感,一老一小聊得欢畅之处,萧楠趋机打听起官学里面的一些事,从修墨斋出来之后还颇有几分意犹未尽之感,之后她又走了几家其它店铺,通过不同店铺的信息收集,萧楠将到手的信息汇总,得到一个结论:官学整体综合实力确实是整个青孚镇最强的!
青孚镇共有人口六万余,6…13岁的适龄学子数量不下三千(备注:私塾和镇官学只收6…13岁的孩子,过了十三岁的学生若想继续求学,就得到县里就读县学或者书院。)而青孚镇官学的学生却不足二百,这并不是官学不好没人来报读,而是官学对入学孩子的要求甚高,一般智商不够,没有点天赋特长的孩子根本进不来。
大凡能在官学中读完大班的学生至少也能过童子式,镇私塾和官学的标准都是分三个等级,小班,收6到8岁的孩子,属认字启蒙阶段,然后是中班,8到10岁,10到13岁的在大班,据萧楠的了解,古供的童生相当于现代初中毕生的水平,还是学习很好的那种初中毕业生。
萧楠得到这个结论之后亦不由对镇官学好奇起来,眼见时近正午,肚子有些饿了,她也不急着去外祖家,而是来到官学所在的东街旁的一个小食摊上,点了一碗馄饨,馄饨刚刚端上来,就到了放学的时间。
她一边吃着馄饨,一边用目中余光观察着从里面出来的学生,因这里的学生多是镇上的,放学多回家吃饭,镇外村子里过来的学生数量不多,学校也懒得为他们私设食堂,这些孩子有亲戚的就在亲戚家吃住,没有亲戚的中午就在路边摊上解决,下午放学回家,离家不是太远步行回去,较远的就跟着村里的载客牛车回家。
“萧大娘?你一小娘子鬼鬼祟祟的在这里干什么?还不时偷看里面的学子,莫非小小年纪,就有了什么不该有的肮脏念头?”三文钱一碗的馄饨,猪肉馅,纯天然,十分可口,萧楠正吃得满心愉悦,冷不妨突然听到一个这样一个令人倒味口的声音。
她面色不由自主的沉了下来,抬目望去,只见一个三十来岁,穿着学馆儒衫的瘦削男子站在离自己不过二三米左右的位置,瞧此人的着装打扮,应是官学中的老师,可他瞧着自己的眼神以及说话的语气,显然对自己没多少善意,再听着他喊自己的那一嗓子,显然认识自己。
可萧楠在记忆中却找不到这个人的存在,想不起来他是谁,萧楠干脆懒得再想,她目中寒光微微闪动了一下,淡淡的开口道:“这位先生身着学馆儒学,想必是学馆里的博士,官学里的博士都是德才兼备之人,却不知先生您开口就这般恶毒的诽谤一个年幼女子所图为何?”
“哼,萧大朗家的闺女,果然是好口才,你说我诽谤你,你倒是说说,你一个十一岁的小娘子,不守女子清规,肆意在街头抛头露面就不说了,居然还在大庭广众之下偷看学馆少年朗,被本博士抓了个现形,不但不知悔改,反而巧舌狡辨,你这都是从哪学来的规矩?”那瘦削男子冷哼一声,口中说出来的话愈发的难听。
他此话一出,就连周边的吃饭过往的路人都有些听不下去,现朝对女子并不苛严,尤其是近二十多年,官家都默许了女学馆的诞生,更不要求女子上街就要蒙头遮面,别说一般农家女,就算是镇上县里士绅家的女儿,也常有带着丫环出来吃食游街。
眼前这位小姑娘除了吃碗馄饨,然后偶然略带好奇之色的打量一眼放学的学子们之外,没有任何与礼不合的行为,结果这位看上去像学馆博士的中年男子却莫明其妙的上来就对一个看上去不过十一二岁的小女孩横加指责,言词更是恶毒无比,真是好没道理。
“先生请自重,您这般不分青红皂白,随口就给人头上扣帽子的言行与您的身份不太匹配吧?”萧楠眸中浮出淡淡的锋锐,她冷冷的盯着此人道。
“大娘,你来了镇上怎么不去家里吃饭却在这吃上了?周博士,您也在这!”那男子被萧楠给噎得一滞,再加上路上行人古怪的目光,脸上顿时浮了几许狼狈之意,就在这时候,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快步跑了过来,打断了这种古怪紧张的气氛。
萧楠看到这少年,脑子里自然而然的浮出一组信息,此人是她的三表哥林正杰,也就是她大舅家的小儿子,周博士看到林正杰,眼珠子转了一转,立即话锋一转,鼻中哼了一声:“哼,林三朗,你回家赶紧告诉你祖翁,好好管管他这个不修女则、尖牙利齿的外甥女!”林正杰闻声不由微微一愕,他不知周博士与萧楠之间的矛盾。
萧楠眸子则是浮出一抹厉色,眼前这个周博士自看到自己之后,就像条疯狗般咬着自己不放,也不知原主怎么得罪了他,暂不管两人之间有什么矛盾,但说此人为人师表,不但无半点谦恭包容之量,反对一个未成年的小姑娘如此不依不饶,绝不是什么品行端良之辈。
她目光落在离周博士不远的一块有些厚的瓜皮上,趋人不注意,足下用了个巧劲将脚边一颗小石踢了出去,小石头撞在瓜皮上,那瓜皮往前一跳,直接往周博士脚上撞去,周博士见状本能的抬足一让,可好死不死的,他的脚再落下来的时候正好踩上那块瓜皮,这块本有些**的瓜皮十分滑溜,周博士的布靴踩上去之后,哧溜一声,顿时四脚朝天的跌倒下去。
第十一章、学正王禹偁()
♂
“周,周博士!”林正杰瞧得目瞪口呆,不过这孩子反应不慢,很快就回过神来,回神之后立即手忙脚乱过去将他扶了起来,这位周博士可是他班是的讲义老师之一,怠慢不得。
“你,你……”一跤跌得头晕眼花、四肢和脑袋皆疼痛不止的周博士被林正杰扶起来之后,一把甩开林正杰的手,他伸手横指萧楠,目光像要吃人般狠狠的瞪着萧楠,口唇哆哆嗦嗦一连说了数个你字,结果不知是因为太过生气还是其它原故,硬是没吐出一句完整的话。
“三表兄,周博士看起来似乎不太待见我,咱们还是先行回家罢。”萧楠被他这么一瞪,眼眸深处掠过了抹淡淡的浅笑,脸上却适时浮出一抹紧张和不安,并伸手轻扯了一下林正杰的衣袖,低声道。
林正杰瞧了瞧周博士,又瞧了瞧萧楠,发现确如萧楠所说,周博士似乎真的不怎么待见自家表妹,既是如此,他们俩人继续站在这里碍对方的眼确实不太合适,虽然他并不喜欢这位博士,可架不住人家正好是他的讲义老师,站在师生大义立场上,他再不喜欢周博士也不能和他对着干,意念落到这里,林正杰向周博士告了声罪,就准备与萧楠一同离去。
“你们,你们给我站住!”两人刚转过身,周博士憋在喉咙里的咆哮终于吐了出来,萧楠和林正杰闻声同时停住脚步,有些无奈的转过身,看向周博士。
“你,你这贱丫头,刚刚才使了诡计让我摔了一跤,这就想走?”已彻底被愤怒冲晕了脑袋的周博士完全忘记了为人师表应有的风度,他无视现场各路观众诧异的表情,目光凶狠无比的盯着萧楠,几步冲到萧楠身前,抬手就是一个耳光,朝着萧楠脸上煽了过去。
萧楠的一双眼睛微微眯成线状,她站在原地一动未动,这姓周的巴掌要真敢落在自己的脸上,自己不废了他这只手以后就跟他姓,只是萧楠来不及动作,站在她身旁的林正杰却是先一步动手了,眼看着周博士的巴掌就要落到萧楠的脸上,他心头一急,来不及多想,本能的伸手一格,啪的一声,周博士的巴掌落在了林正杰的手臂上。
“林正杰,你敢拦我?”周博士一掌无功,心头的怒气愈发的盛了几分,他一双戾气横溢的眸子转到林正杰身上,恶狠狠的盯着他开口,
林正杰才十二岁,个头不足一米五,周博士则是个身高在一米七之上的成长人,林正杰情急之下替萧楠拦下了这一巴掌,人顿时被周博士拍得往右一歪,若非旁边的萧楠及时扶了他一把,说不定直接被周博士一掌拍倒了,由其可见,周博士那一掌用了多大的力气。
林正杰见周博士如此蛮不讲理,毫无为人师长的风范,少年的气性顿时被激了起来,面对周博士的逼迫,他非但没有退开,反而朝他怒目而视,周博士眼见自己的学生竟当着这么多的人面忤逆自己,本就愤怒无比的心湖顿时卷起了万丈波涛,他面如锅底,再次扬起右掌。
“住手,周衍,你身为学馆博士,身担负教化之责,原本该做的事是尽心尽力教书育人,为百姓排忧解怨,可你倒好,竟在此大庭广众之下与学生大动干戈,真是岂有此理!”就在萧楠再次正准备出手的时候,又被一个蕴满怒意的老者声音先一步给挡了下来。
周博士听到此人的声音,脸上神色顿时一僵,扬起的手掌亦不自由主的放了下去,萧楠和林正杰同时转身回望,只见一个年约五十来岁,精神却颇为健硕的老者步伐匆匆的朝着这边走来,显然是有人将这边的争端告知于他,他这才急急赶了过来。
萧楠看清此人样貌的时候,目中不由闪过一抹诧异,无它,这位匆匆而来的老先生正是她不久前在修墨斋买墨时遇到的那位平和健谈的掌柜,此时再听得他叱斥周博士的口吻,此人似乎与周博士关系非浅,呃,确切来说,很像周博士的顶头上司。
“王,王学正……”就在萧楠诧异的当口,周博士的声音已响了起来,萧楠闻声不由恍然大悟,原来这个老者竟是青孚镇官学中的学正(备注,翻了很多资料,这北宋管理官学的负责人,是什么官职没有具体定论,找不着确切史料,我便自己给他安了个学正的头衔,嘻嘻。)
“王博士。”林正杰看见老者,忙恭恭敬敬的朝他行了一礼,此老不仅是官学里的学正,同时也是大班上的讲义博士。(官学的学生要学的并不仅是五经四书,像律学,农学、骑射等皆在所学之列,每个班都三四名博士。)
“嗯,没什么事了,你们先回去吧。”此老身为学馆负责人,自是不便在大庭广众之下纠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