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空间之丑颜农女-第36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艺,将来定要传给自家闺女云云。

听到这里,青璃心里有了谱,王三胖子爱女如命,定会上交配方和秘诀,只不过这会他表现的为难,想给自己家的闺女增加砝码,缩小两家的差距。毕竟现在莫家可不是简单的庄户人家,严格来说,王小翠还真的配不上山子哥。

五月初一,阳光明媚,莫家村的小路旁边,长满了花花草草,蜜蜂蝴蝶飞舞着,空气中弥漫淡淡的花香,村里的小娃们在土路上跑个不停,不时传来清脆的笑声。

每逢初一十五是族会的日子,也是一个月两次分发米粮等生活用品的时候。早早地,家里的汉子们,妇人们结伴来到指定的屋子,众人喜气洋洋。

最近族中的几个铺子生意不错,也赚得了一些银子,加上农历五月,也要换上透气轻薄的夏衫,莫如湖一高兴,决定在今日发一些布料,让族中妇人们提前过来挑选。

是女子就没有不爱美的,最是喜欢新衣裳,对布料情有独钟。以前家里苦哈哈的,一年到头能吃饱饭就不错了,哪里还有多余的银钱买新衣裳,每到了过年,要孝顺爹娘,余下的可着自家汉子小娃来,到她们这边也剩不下什么,衣衫也是粗布,补丁摞着补丁。

“小妹,快点过来帮我记录一下,这边忙不过来了!”

莫青菊几乎要把脑袋埋到了账册里,那边族中妇人媳妇七嘴八舌,正在挑选布料,这个颜色深,那个是碎花的,吵得她脑仁疼,以前都在镇上的布庄买布料,贵的买不起,粗布就几个老气的颜色,也没什么挑头,这会族里库存的布料多,这些人饱了眼福,觉得哪匹颜色都好看,挑拣半天,也没选出来。

“我这就来。”

青璃带着双胞胎,对着淳于越淳于恭挥挥手,二人自动自觉成了苦力,不少村里媳妇大娘见到二人,立刻凑上去询问,“越小子,恭小子,你们看看哪匹颜色好?得了布料正好给你们做新衣裳!”

端午之后,二人就要离开,去平阳参军,族人舍不得,又心疼二人年纪小,盘算走之前多送几套衣衫鞋袜,省得到军营里不让探亲,她们这边又要轮流做饭,喂养猪鸡,忙不开。

“大娘,我看着深色就不错,摸着柔软,穿在身上舒服。夏日也吸汗。”

老三淳于恭要比自家二哥淳于越更会说话,短时间之间的相处,他掌握了诀窍,嘴巴一定要甜,逢人便笑,定是能得到喜欢。

“哎呦,这个好,我就要这个颜色了,璃丫头帮着记录下。”

大娘晓得合不拢嘴,莫青菊抽抽嘴角,这位族里的伯娘已经来半个时辰了,一直挑选,还不停地给别人意见,大嗓门,她以为还要继续下去,一直挑到歇晌,谁想到让淳于恭两句话打发了。

青璃低头记录,让兄弟二人帮着搬运布匹,有的人家人口多,男子下地去了,二人推着族里的手推车,帮着送货。有人挑选之后,其他人动作快了不少,很快,妇人们挑选完毕,心满意足。

“其实啊,哪匹都好看,我们之所以吵闹着,就是图个痛快。”

其中的一个大娘很是感慨,以前去布庄买布料都是扯上几尺,哪能一分就是一匹布,还是价钱很贵的细棉,想都不敢想啊,还是族里好,虽然现在的日子比往常更忙碌,有时候照顾不到家里,不过日子有盼头。

“可不咋的,去布庄畏畏缩缩,眼睛都不敢往绸缎盯。”

穷苦人家,自觉矮人三分,花一文钱也要惦记着,可即便是这样,族人还是挺有骨气,就怕看到布庄伙计们鄙夷的眼神,被人骂上一句穷酸。

布匹发过之后,堂姐莫青菊又进入到库房,让族中有力气的小伙子搬出来几个大桶,里面都是青璃在大秦打劫回来的油盐酱醋,还有一些生活必须的调味品。

粮米这些根据家里的食量来,上次发的那些,大部分人家没有吃完,也就没有领走,只有壮丁多的人家,粮食紧张了点,领的时候脸红红的,总觉得是占了族里的便宜。

现在莫家族人被彻头彻尾地改变,丝毫没有贪婪的心态,懂得谦让,当然,也不是说一点矛盾都没有,但是他们想到过去心酸日子,就会宽容多了,慢慢地,以前有宿怨的人家,彼此友善起来。

族会上,族人谈论起端午的安排,听说现在凤阳城里面来了一个戏班子,族人不少都是戏迷,就是苦于没有机会,这次族长莫如湖做主,请戏班子来唱戏,顺便从镇上请几个说书人。

白日里听戏,晚上就在一处平地上,来个篝火会,烤全羊,族人们自发出几个精彩的节目,大家喝酒助兴,一起祈福,希望风调雨顺,今年是个丰收的好年景。

“咱们听族长的,不过我一个大老粗只会种地,能有啥才艺啊!”

族中的汉子们围在一起商议,都是同族人,也不怕丢丑,目的是为了热闹,最后有人自告奋勇,唱小曲,吹奏的,还有的爹娘给自家小娃报名,要朗诵诗歌。

青璃站在一个角落,听着族人们谈笑,彼此调侃,她突然有一种幸福感,端午那天,族人起大早,族学休沐一天,大家集中到这边,邀请城北大军驻扎在村里的士兵们一起欢度。

包粽子的江米提前准备出来,还有各式各样的馅料,这是女子们的事,族中的媳妇妇人七嘴八舌,推荐几个包粽子手艺好的,剩下人的就准备席面,打打下手。

“小妹,过了端午之后,你还得回平阳?”

莫青菊脚步轻轻地走到青璃旁边,小声地道。等青璃一走,村里又剩下她一个人,两位嫂嫂虽然不错,可也说不上几句心里话,再说现在大嫂付彩云还在养胎,二嫂要忙着家务,还得带着妞妞。

“是啊,回去看看,不然放心不下。”

铺子是一方面,青璃放心不下双胞胎,得看二人适应了城北大营的环境她才能安心,不用指望淳于魔头对他弟弟有什么特殊照顾,那人对自己都严苛的很。

现在大周已经渡河,她猜测最近应该会攻城,也就是两国战争最紧迫的阶段,大周和大秦之中有湍流的河水最为天险,只要大周可以拿下泗水城,大秦等于失去半壁江山。

“堂姐,忘记和你说了呢,后天念苹他们会过来的。”

青璃早就派人给孙家送信,这两天家里会有人把小弟和念阳送到村里,她写信邀请孙家过节,都是当做亲人走动的,孙家一大家子着实不错,念苹念香性子好。

“那真是太好了!”

莫青菊很高兴,她非常喜欢天真娇憨的念苹,她们年纪差距不大,能说到一起去,前段孙家来,二人都在一个房间,每日在一起,抵足而眠,感情好的很。

说话之间,族人已经一致通过,做好了端午那天的安排,众人心满意足,带着笑脸离开。族中几个媳妇没有走,用扫帚打扫,收拾屋子,莫青菊揣着账册核对。

下晌,青璃要用这间屋子,给族中几个接受能力强的小伙子讲述阿拉伯数字的应用,已经学了几天,这些人从开始不理解到慢慢地上了心。

如果可以普及阿拉伯数字记账,更为直观,一笔庞大数字,后面多提添尾数就可以,还不占地方,用算盘打数字,比传统要快上大半时间。

最近,青璃在教众人一百以内的加减法,慢慢来,再发展到乘除,她已经列出了口诀,做好了考试速算的小字条,为了鼓励族人学习,准确率高的那个人,可以得到她的小礼物。

礼物一般都是一些布料,腰带,鞋子,也有玉佩等等,不太值钱的小玩意,目的是为激发族人的积极性。

热热闹闹的,就到了晌午,青璃和堂姐告别,打算回家歇晌,刚到家门口,前面来了不少官差,身上穿着大红色的衣裳,看着喜庆,敲锣打鼓,身后还跟着不少生面孔。

“恭喜凤阳城小凤县莫家村莫子归恩科拔得头筹,高中状元!”

锣鼓声震天响,刚进了村里,有人在村口点燃了鞭炮,族人们正要回家歇晌,听见动静,立刻凑上去,听见这个消息,激动地差点没昏过去。

“中了,中了!”

“我的妈啊,状元,大周第一,就是北地几辈子都没出过了吧!”

族里人激动得不知道怎么办才好,手舞足蹈,甚至有那妇人呜呜地痛哭起来,这是一件好事,族人激动,骄傲自豪,这说明莫家又被推上了另一个高度!

“不只是状元,还是连中三元的状元,至少有百年没有出现过了,这次我们凤阳露了脸!”

官差的身后,一个八字胡小老头探出脑袋,他是小凤县新上任的县令大人,族人都认得,纷纷打招呼。以前他们见到官差腿都哆嗦,现在见到县令也没有人客套,众人说起来也是一笑,县令也没什么,他们是良民,又没干什么缺德事,干嘛要怕。

在大周,南边的文人墨客普遍认为北地蛮荒,都是山野之人,哪有什么学问。南边文人喜欢悲伤春秋,风花雪月,时常青楼名妓搞点暧昧,然后写出伤感的诗句。

北地学子寒窗苦读,更喜欢做策论,他们脚踏实地,文采上并不奢华,也写不出太华丽的骈文,一直在科考上很是吃亏。这次,莫子归连中三元,彻底打了那些南边学子的脸,也有人不服,认为他是关系户,跑到茶楼散播反面消息,集结南边的学子一起闹事。

莫子归没有策马游街之事,也被有心人说成狂妄自大,目中无人。新皇耶律楚阳非常气愤,一甩袖子,做了一个重大决定,命人把莫子归的恩科考卷誊写几份,全部张贴在闹市。

这是京都这几天最大的消息,动静闹得大,那些不服的南边学子在看到试卷之后,用了三天三夜才缓过来,自己打了自己几个巴掌,不得不承认,莫子归有倾世之才,他们的确比不上人家一个指头。

------题外话------

今天加班,回来得太晚,小莲会二更

时间上暂时定在明天中午

☆、第017章 收礼(二更)

莫子归中了状元一事已经震惊了北地,上到达官贵人,下到百姓们,全部知晓,也跟着欢喜,尤其是北地的学子们,特地休沐一天庆祝,岐山书院学子们开设的子归茶楼,更是人满为患。

季韵得到了这个消息的时候,他正在街头帮人写书信,青璃留下的银钱,他没有用,而是存在钱庄,妥善保管起来,他要留着,等以后妹妹季悠回来,买一套院子,给妹妹一个好的生活环境。

平时里吃用花不了什么银子,几本以前一直喜欢的孤本被他抵押在当铺里,那些死物,如今对他来说,已经不需要了,从高高在上的知府公子沦落到替人摆摊写书信的穷苦书生,落差太大,当然也得到了一些人的嘲讽,但是他内心平静,日子过得踏实而快乐,因为师兄莫子归在家贫的时候也曾经替人写过书信,替酒楼写菜谱赚得银钱。

凤阳大街小巷很热闹,有人问起新科状元是何人?很简单,淳于少将军知道吧,是状元莫子归的妹婿,众人的眼球集中在莫家身上,一时间,风头无二。

村里庆祝的形式不同,族人开心,互相道喜,汉子们要求族长开祠堂,于是在五月初二这天早晨,祭拜了莫家的祖先,祈福保佑莫家重现辉煌,族人吃饱穿暖,扬眉吐气,成为人上人。

五月初二,村里乱糟糟的,一连接待了好几位北地的大人物,其中就有已经正式转正成为凤阳知府的师爷,从一个幕后人一跃成为四品知府,这简直是祖坟冒了青烟,若不是季知府得罪了青璃,犯下忌讳,他这辈子也没有出头之日,可以说,这么一顶官位的乌纱帽,是青璃送的。

对于莫家,师爷一如既往的恭谨,他可不傻,能不能继续往上爬,还不是人家莫家小姐一句话的事,他不敢猖狂,必须好好干,显示出自己的本事,将来莫家小姐美言几句,让他在新皇那边留下个好印象,还愁没有升迁的机会么。

凤阳城新上任的知府大人都来了,一些商户们顿时坐不住,尤其是凤阳成里那些乡绅,曾经和季知府交好过,始终看不起莫家的出身,一个庄户人家爬这么高,他们也抱着井水不犯河水的心思,现在得知新知府都这么客气,赶紧备上重礼,跟在知府大人屁股后面来送礼,倒不是寻求什么照顾,不被记恨就好。

礼物都是金银之物,爹莫如湖并不主张收下,不过到手的钱财怎么还能退回去,谁家嫌弃银子多?青璃找了一个借口,巧立名目,借用大哥中状元这件事,举行了一个为城北大营士兵的募捐仪式。

在村里地头间巡逻的士兵们激动得差点掉下眼泪,少夫人真是什么时候也不会忘记那些战场上的兄弟们,他们真是不知道说什么好,只能默默对着单子整理财物,心中发誓,定要守护好今年的新粮种。

青璃的想法是,礼物收下,以后就有了人情往来,万一人家有事相求,又备下重礼,不答应有些不地道,这样把银两作为城北大军的军需,等于卖了一个人情,那些送礼之人也得了个好名声。送礼的乡绅富户人来人往,络绎不绝,青璃家的小院子成了菜市场,接待不了这么多人,族中还要忙着准备端午的琐事,最后逼得青璃没有办法,就在村头用油毡布搭上了一个茶棚,摆放一些桌椅板凳,族人轮流接待,有来往之人,记录下礼物,送上茶叶喜饼作为回礼。

回礼绝对不算轻,茶叶空间里多的很,送的是最好的白茶,喜饼是村里妇人按照京都流行做出的蛋挞,杏仁条,在北地有银子也没地方买去,尤其是茶叶,那都是京都达官贵人才喝得起的,这些乡绅们感叹着,有人在朝中就是不一样,他们这些人富是富,离“贵”字上,差得太远。

若是有女子过来,青璃也会送上一些香粉香露,都是空间里酿制出来的精华,其中一个精明的妇人立刻发现了商机,找到青璃说项,想在凤阳城里开一个胭脂水粉的铺子,青璃负责供货,每次都是钱货交易。

族中铺子不少,族里妇人们都在家里这边忙活,自家还不具备开胭脂水粉的条件,这也是青璃迟迟没有下手的原因,既然有人愿意合作,她考虑一下,点头答应,适当提出几个要求。这些货物不可能是随时有,每次提供数量她说的算,并且价钱上不会低。

妇人表示,价钱上没有问题,一切好商量,这些成里大户人家夫人们也到了中年,为了保养自己,那真是什么都舍得,就是怕被赶下堂,想留住老爷心,她又诉苦说了一些女子的不易。

这个世道,男子普遍贪慕花色,青璃接触的人,似乎都是这个时代的奇葩,新皇耶律楚阳顶住压力,三番五次的拒绝选妃,他把全部的精力都用在政务上,剩下仅有的时间还要陪陪白太后,皇后阮冉冉和小皇子,无心美色。

家里忙碌,一天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晚上青璃休息的时候,跑到空间里,这几天带着淳于两兄弟习武,每天要在山上跑来跑去,她自己体力都受不住,晚上要在空间吃点东西补补,去温泉池子泡会,马上入睡补眠。

进了五月里,都是好天气,五月初三,一大早阳光明媚,青璃从空间出来,已经到了辰时,家里人知道她太累,也没有打扰,说话都是刻意压低声音。

外面的阳光刺眼,透过高丽纸和出透亮的窗纱,照射到内室的桌子上,留下一条亮色的光带,青璃打着呵欠,挑选了一件藕色的衣裙,这种颜色非常适合夏初,清新。

“小姐,您醒了?”

于嬷嬷打扮得整齐,头发也梳理得一丝不苟,上面擦着一层头油定型,脸上笑眯眯地,“孙家二位老爷带着家人都来了,念苹念香小姐还吵着要见您呢!”

算算日子,孙家应该到了,大早上到莫家村,应该是赶了夜路,青璃点点头,接过麦芽递过来的布巾洗漱,随口问道,“那么人呢?”

“去您大伯家了啊,那边地方宽敞。”

青璃家里只有一个小院落并几间屋子,在村里人家中都不算宽裕的,后来家里有了银钱也曾经想翻盖大宅院,选了几处地基都不太满意,家里在镇上,凤阳城里都有房产,平日在村里日子不多,住得开,也就没折腾。

“恩,装点干果糕饼,一会儿带大伯家去。”

青璃打算去偏厅用早膳,发现淳于两兄弟也在,昨夜睡得晚,二人是第一次起来迟了,听说未来大嫂青璃也刚刚起身,就等了一会儿。

“正好一起吃饭。”

自己吃无趣,青璃巴不得有人陪伴,而且两兄弟能吃,吃的香甜,一脸满足感,让人觉得,面前的几样农家菜就是世间最美味的珍馐一样。

于嬷嬷做的凉皮,为了怕兄弟俩吃不饱,准备了一碟子花卷,还配着镇上铺子卖的小食,油豆皮,鱼豆腐,还有青璃这边提供的海参条,三人风卷残云,吃得丝毫不剩。

早膳之后,崔奶奶留下看家,青璃带着两兄弟去大伯家,刚到门口,就被一个人撞了个满怀,念苹哈哈大笑,对着青璃上下其手,“挠痒痒,挠痒痒!”

“女侠饶命啊!”

青璃配合地左躲右闪,和念苹闹在一处,直到二人气喘吁吁,念苹这才反应过来旁边有陌生人,她正了正脸色,好奇地问,“双胞胎?”

“恩,淳于少将军的弟弟。”

青璃这么说觉得有些客套,又补充了一句,“也是我弟弟。”

淳于兄弟不认生,很快就叫了一句姐姐,念苹顿时心花怒放,把自己当成主人一般,领着二人进了偏厅,留下青璃一个人在原地摇头。

孙家一家到来,家里热热闹闹,连在床上一直养胎的大堂嫂付彩云也从床上下来,帮着一起待客,家里人多,吵闹着,反倒让大堂嫂的心情好了起来。

青璃抱着二堂哥家的妞妞,和众人围在一起说话,自从大周士兵渡河之后,平阳的百姓们也跟着松了一口气,最近天气不错,那些大户人家的老爷夫人心情好,总是全家出动来铺子里面逛,生意不错。

青璃走之后,家里的海产店就拜托孙文孙武常去看看,从开业火爆之后,过了一段平淡时期,最近几天赶上端午,慢慢地又有了上涨的趋势,京都那边送来信,第二批货物已经在路上,约莫这几天就能送过来,富顺一直在那边看着。

有富顺,青璃就放下心来,她相信富顺的办事能力,要不了几天,她回平阳,到时候根据现在的情况,做一个小调整,现在王三胖子那个滑头还没有对酿酒的事情给出答复,青璃也不问,她相信端午那人绝对会上门。

“我是听说,端午族里有安排,要请戏班子和说书人,在平阳我自己很无聊的,可算有点热闹了。”

孙家刚到平阳,也没有什么亲朋,青璃在的时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