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至于晴雯,一直就是那副跟秋桂有比沉默木呆样儿,倒是看不出跟平时有什么差别,闭着眼睛躺那里呼吸均匀仿佛已入睡,反而像是不通人□务小孩子。
其实晴雯内心远远没有表面那么简单平静,刚刚发现自己白白比人多活了十几年,怎么就没看出来秋红替了秋桂,到底有什么玄机是她没弄清楚搞明白呢?
秋桂无疑很想留下来并且很用心地去争取了。可惜,白长了一副袭人姐姐‘笨’样貌,后没成功。
而秋红呢,除了当当和事老,貌似还心直口没心机了些,平时也不见她多亲近内院,或者人家亲近时候自己没看见?
而‘贤人’秋兰,居然也白长了副袭人姐姐‘好心肝’,也没被留下来,就是不知道看不见地方她是否也献勤儿了,或者其实跟秋菊一样也是想攀高枝?反正她后来成了佩凤姨娘是肯定。
晴雯左思右想也没想出个所以然来,但是明眼人都看得出,秋红是喜出望外地搬进去了。
所以,要说她没用心争取过,说什么晴雯也是不信。
让晴雯惊讶是,第二天柳枝过来,让她收拾东西进内院伺候琴姐儿。晴雯瞪着眼睛有些难以置信,前世,好像没这一出吧?
话说前世,貌似她应该好几天前,随着来这批小丫头懵懵懂懂地一起被转卖了才是。
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
第4章 粗使丫鬟名柳儿
……
晴雯之所以能进入内院伺候琴姐儿和墨哥儿,自然是有缘故,却要应到李婶子和柳枝两人身上。
李婶子那句‘能说上话儿’不是白说,她看晴雯虽然瘦小老实,但是还算有眼力见儿,手脚麻利,言语上对自己也恭敬着,看起来就是个知道好歹心里有成算,比故作老成桃花和太过机灵秀儿要强。至于春娘明珠蒙尘论,她倒是并没有放心上,以她眼力,实看不出来。再说,她们这里一向不缺平头整脸女孩儿。
且说春娘留丫头,样貌虽重要,却还要看心性儿品行,真是那等没心没肺没脑子,任你长再好也是个没用,比如前世晴雯。
何况西施貂蝉,哪里就那么容易养出来,那叫六儿丫头还远远没到那个份儿上。
至于柳枝,矬子里面拔大个儿,既然春娘要给少爷小姐选丫鬟,年龄小些晴雯自然是对她威胁小些,即便是个粗使。且这小丫头看起来也听话。
没错,晴雯桃花秀儿羡慕目光里搬进了还算花木扶疏内院,做了琴姐儿墨哥儿甚至整个后院三个主子小丫头,并被春娘赐名——柳儿,咱从此就叫柳儿了。
春娘家虽然看起来还算富足,貌似她对儿女心气儿期望也高些,但说白了也不过是个稍微好过些一般人家,虽也使奴唤婢,却也有限。大多是做粗活,有买有雇,尤其是灶房上婆子多些,一大院子多时候好几十号人要吃要喝。
十岁琴姐儿和七岁墨哥儿,统共一个奶过墨哥儿奶妈子王妈和柳枝照管,柳枝还要帮着春娘管些银钱账目内宅事物,李婆子不时候还要服侍夫人,身兼多职也不是专管,所以平时都是前院买来调)教好些丫头们过来伺候,来毛手毛脚小丫头是不敢让她们沾手,谁知道有没有什么脏病,过了给哥儿姐儿就不好了。
因此,这两位主子不缺人伺候,一直缺是总管大丫头。
所以,即便秋红做了琴姐儿大丫头,而柳儿只不过是个跑腿儿干杂活小丫头,也是大大地破格提拔了。
一般人家还看不上呢,譬如桃花秀儿,甭提被卖出去那些。
有让人艳羡是,大丫头每月有五百钱月例,柳儿也有二百钱月例,即便过去四个秋,因为要伺候后院主子,也不过有二百个大钱月例罢了,管看上去比普通丫头吃穿用度要好。
柳儿一到后院,以她冰雪聪明,扫了一眼大致就知道怎么回事儿了。倒是多少窃喜了一把,死过一回人,即便她算是见过富贵,可也没有那么高心气儿,看开了许多。能安安稳稳地活着就好,至少春娘还算个心疼银子好主子,她们可都是银子买。
大丫头秋红到很接手了琴姐儿房里事物,毕竟是调)教了三年丫头,也不用柳枝细说,琴姐钗环衣物笔墨玩具都归拢整理清爽,至于洒扫搬运清洁之类粗活,自然指使柳儿,柳儿做不了还有粗使婆子。
墨哥儿和奶娘跟着春娘住正房,琴姐儿住西厢房,以前柳枝晚上跟她一起睡,伺候她茶水起夜等,现秋红搬了进来这些自然有她做,柳枝仍旧回了正房伺候春娘。
厢房也是三间,柳儿住外间,厅里角落靠窗下平时起坐有个矮榻,看地形有着看门户打、兼随时听唤功用,热炕熏笼什么是不用想了,现是入秋不久,也不知道冬天能不能挨住,柳儿即便一贯自诩强壮也有些心里没底。
这里可不像贾府富贵,屋子里都烧着热炕薰笼,想想秋红安排她住这里神色,不由得咬牙,横竖总要活着,有享不了福没有受不了罪,那床厚棉被倒是给了她不少底气。
作为姑娘丫头,虽然是粗使,也是要陪着去上课,当然她是站一边伺候茶水点心,秋红自然是有自己桌椅坐着一边读书写字。
而秋红显然这上头没什么天分也不大用心,常常走神儿,字明显写比小她琴姐儿差多了,甚至还不如墨哥儿写齐整。
柳儿心里刚起了鄙视她念头,忽然间想起做事认真秋桂来,立马把这念头熄了。做事认真又如何,会巧嘴上巧妙地讨好主子如秋兰又如何,后留下来,是看起来没那么出挑秋红!
谁敢说秋红现没有藏拙!
这难道不是另一种,加隐晦讨好主子办法!且不留痕迹!
越想,柳儿脊背上不禁起了一股寒意,就这么一个小小地方,三五口子人,何尝不是荣府缩影,太傻人都是生存不下去,自己果然死一点不冤!
越观察留意秋红越证实了自己想法,自此收起了她小看任何人心思,打起十二分小心做事,谨言慎行。
其间春娘又出去了一趟,一次带回了二十多个小姑娘,前院又热闹了。这回除了赵老二骡车还多了一辆,听李婶子意思,是春娘一时看买人多临时当地雇。
穷人家年不好过,年景又不好雪上加霜,卖儿卖女尤其卖女就比平时多了几倍,任春娘这么挑剔人牙子看到这么多上好‘货色’也是没忍住买多了。
一时洗漱过后用过晚饭,春娘并李婶子柳枝主仆三人正房拢帐说话儿,春娘喝着热茶感慨:“看来真得自己弄辆车了,这来来回回真有些不方便,那赵老二也实讨人嫌,那张嘴咱就不说了,实不着调儿。只看见酒就挪不动腿儿德行加可恨,要不是看他女人当年跟我还算相得,我岂会用了他这么些年,也算对得起她了。”
李婶子捧了装着蜜饯果子海棠攒盒搁春娘跟前炕桌上,笑道:“去年时候不就跟奶奶说过这事儿么,您嫌那牲畜味儿腌臜不是。”
柳枝一边打着算盘一边对账,抿着嘴儿没说话。
果然,春娘撇了嘴:“嘁,少往我脸上贴金了,这养一个牲口买辆车子虽然花费有限,但是这照顾人可不是要吃喝拉撒不是,出去次数多还好,赶上一时出不去就白养着一人一畜吧。不用说我们这宅子才多大个地儿啊,大夏天那牲口棚味儿可让人受不住。”
其实说到底还是舍不得银子。
李婶子思忖半晌到底没忍住道:“奶奶要是真有买车心思,老婆子倒是有个主意,说句讨嫌打嘴话,这也是为着我家大傻着想。夫人也知道大傻这孩子心眼实有把子力气,可这给人干零活儿,一时有一时没,他那性子又不会讨好卖乖,实不成个样子,眼瞅着过两年怎么也得给他娶房媳妇了……”
春娘不耐烦听她长篇大论,指着她道:“罢了,有话就说吧,别七大姑八大姨扯闲篇儿,奶奶我可是累了好几天还要早些歇着呢。”
李婶子讪笑,索性直说:“我和他爹想着要不给他捯饬辆车子,夫人你平时用车也方便,闲来也可以出去拉些个零活儿,好歹刮风下雨有个避处,时间长了自有些个老主顾,也算个正经营生不是。至于这牲口棚子,就挨着小跨越后墙根儿,低低搭个棚子,气味儿估摸着也过不来这院子不是。”
春娘想了想,别说,还真有些个道理。4xs她当年嫌养着大傻个半大小子,能吃能喝家里还没那么多活计,一日一日大了进进出出实不像,就找了个由头只买了李婶子夫妻两,大傻还是个自由身。而那孩子除了一把子力气脑子基本上不大动用,外面混实稀松,这眼看十八了,也难怪李婶两口子着急。
不过看样子,这老李两口子想这车子事情,应该也不是一天两天了,一口回绝也不大好,遂道:“你也不用装神弄鬼,这院子就这么两个人,这么些年我还不了解你么,说吧,要我出多少份子?我可说好,银子不算事儿,我可是嫌养车麻烦,其他你们自家折腾去,但凡有一点儿妨碍我可不依。”
李婆子喜出望外,当即和春娘细细说定了,并表示定会紧着奶奶用车,得闲才做些私活儿,方才兴兴头头地出去跟老头儿子道喜去了。
这边柳枝炕桌另一头把账目也归拢得了,春娘靠迎枕上找了个舒服姿势,叹了口气:“这人呐,一有了男人子女这心思自然就活泛了,也是人之常情。你也说说吧,这几天那两丫头如何?”
柳枝岂能听不出春娘话音儿,这是敲山震虎呢,好她平时也是个私心少,也没个老子娘七大姑八大姨攀扯,所以得春娘信任。给春娘续了茶水,放下茶铫子开口道:“这秋红还没什么,行止性情到没出了大格,这几天看也差不多,还算妥当,伺候姐儿倒是比以前是心些,指使那柳儿做事也是便宜很。不过奴婢冷眼瞧着,别看那柳儿闷声不响听话乖顺,眼力见儿可是比秋红强了不是一点儿半点儿,脑子记事儿眼里有活儿,虽然年纪小小,伺候人倒是一把好手。”想想忍不住笑,“难道是真像奶奶说,有人天生就是做奴才材料不成?奴婢跟着奶奶也算见识了不少人,这样儿还真是头一次见,难得是不邀功不谄媚不声不响,也不会惹人厌烦,是个人才,要我说还是夫人看人眼光准。”
春娘听罢沉吟片刻:“罢了,再看看吧,姐儿还小。”
原本不想女儿身边伺候人太出挑,但要是性情真是好,倒是难得臂膀,究竟如何,还得慢慢查看着,不是一年两年事儿,时候久了总有露出尾巴。
第二天老夫子来给琴姐儿墨哥上课时候,春娘便隐外间隔着窗槅子看着。
老夫子一身不得志酸腐之气几十年如一日,摇头晃脑咬文嚼字地教着……三字经。
琴姐儿毕竟大了些又身为长姐,听还算认真还能不时照应弟弟,墨哥不久就跟屁股底下有刺儿似坐不住了,左顾右看就是不看书。
至于秋红则坐墨哥儿另一侧,坐倒也端正,看一眼书本看一眼摇头晃脑夫子,转着眼珠儿嘴角勾着笑意不知道想什么。
柳儿垂首侍立一旁,整个房间收眼底,从春娘身影出现窗外便察觉了,也不好提醒三位,呆了片刻,略净了净手,用温水冲了冲茶碗,拿起身边茶几上铫子斟了一碗热茶端给夫子,随后又斟了一碗茶,用一个空茶碗折了一折,用手背试了试茶碗,水温正好,用茶盘端着先送至姐弟两书桌上,后倒了一杯送秋红手边,回到原位放下东西规规矩矩仍旧站好。
夫子喝了口热茶,放下杯子满意地点点头,仍旧拿着书籍摇头晃脑:“……玉不琢不成器……”
“哎呦,烫死了……”秋红忽然放下茶碗儿,吸着冷气甩着手直扇舌头,连叫,“烫死了烫死了……”急赤白脸就差一蹦三尺高了。
一时房间里人都瞪着眼睛瞅她,夫子也没有呵斥她咆哮课堂意思,貌似有些习惯丫头们放肆了。
琴姐儿毕竟大些有点心眼子,端起自己那碗茶沾了沾唇喝了一口,没什么表情地放下杯子继续看戏。
柳儿真想拿起眼前铫子直接淋秋红一头一脸,怎么不烫死你个小蹄子,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东西!脑子里正速地琢磨是跑去拿烫伤药,还是先低眉顺眼地赔礼,反正结果都是被秋红发作一番,摆一摆她小院一等大丫鬟谱儿罢了。
墨哥儿不知什么时候拿起眼前茶杯喝了一口,有些疑惑地嚷开了:“不烫不烫,秋红你又说瞎话儿了嘻嘻嘻……”对有人出来弄点儿事端,觉着枯燥墨哥儿可是高兴很。
这孩子怎么这么招人疼呢,柳儿此时看墨哥儿那红脸蛋子无比顺眼,比他姐姐强多了。
童言无忌,秋红给小孩子当众直了罗锅一时涨红了脸,有些下不来台。平时私下里摆布柳儿习惯了忘记收敛,可又拉不下脸来,不敢发作墨哥儿,羞恼地瞪了柳儿一眼,扭头不理她了。
柳儿想了想,现就得罪了秋红不太好,以后不定多给自己纳多少双小鞋穿呢,再说秋红这样,凡事发作明里还不算难应对,咬人狗才不叫。要紧是,春娘瞪眼瞅着呢……还是给她个台阶吧:“姐姐喝碗凉水镇一镇吧。”顺手倒了杯水递了过去。
秋红没好气地夺过杯子喝了一口没吭声儿,琴姐儿抿了抿嘴角,看了柳儿一眼也没说话,夫子看没什么事儿了,继续摇头晃脑玉不琢不成器,显然也懒得管这些个淘气事儿,糊弄俩钱儿花罢了,主家也不指望孩子如何出息。
晌午,娘儿三个吃过午饭,看着丫头收拾下去,没让两个孩子出去,抿了口秋红捧上茶,放下杯子温和地看着,学着她样子用茶一双小儿女,举止端庄有模有样,满意地点了点头。
抬头看着一旁侍立秋红一眼:“这茶是你泡?”
秋红低眉顺眼地上前施礼回道:“是厨房张婶子泡,李婶娘和柳枝姐姐都说张婶子泡好茶水。”秋红有些忐忑地飞速撩了一眼上面,不知道春娘这是什么意思。
春娘脸上看不出什么,只道:“下次你自己泡茶,要是觉着难吃就去厨房跟人家学学,屋子里伺候,茶水这种小事都弄不明白怎么成,还能指望别?”
“是。”秋红心里一沉,便知春娘若有所指,对自己不满意了。
“下去吧,去准备待会儿针线用东西,纤绣坊师傅也应该来了,别忘了让桃花和秀儿一起。”
秋红答应一声垂着眼下去了,春娘目光回到一双小儿女身上,看了半晌方道:“今天你们跟夫子上课娘亲很不满意,知道为什么么?”
琴姐儿觉着自己上课还算用心,墨哥则根本是个懵懂,两人四只黑白分明眼珠子瞪大大看着自己娘亲等着解惑。
春娘叹了口气,声音平静低柔:“让娘给你们说个故事吧,有一次娘去乡下买人,说定了三两银子买是那家二丫头……结果娘只得花了十三两银子,买了他家大丫头回来,你们给娘亲说说,为何会如此?”
墨哥儿眨巴眨巴眼睛脆声道:“为什么呀?他们是坏人欺负娘呗。”
春娘笑着摸了摸墨哥儿头:“我们墨哥儿就是聪明,琴姐儿你说呢。”
琴姐略一沉吟道:“女儿听柳枝姐姐说娘后来识字很用功,我们应该跟娘一样。是不是说娘那时候还不识字,被人骗了?文契看不懂缘故?”
春娘笑欣慰,看着一双儿女道:“恩,你们柳枝姐姐没说错,那十三两银子就是买你们柳枝姐姐,那家大丫头。那时候娘不识字,所以被人骗了几次,后来娘下狠心一边下去做生意一边读书认字儿。现,基本上没什么人能骗到娘了,娘也能赚银子养活我们一家子,让我们琴姐儿和墨哥儿穿好吃好还有人伺候,能请先生教读书识字。你们说,你们是不是该好好跟先生读书,省将来长大了被人骗被人欺负啊?”
琴姐毕竟大些懂事些,当即点头:“女儿晓得,娘亲你放心,以后女儿定会好好用功,也看着弟弟一起,弟弟是男儿,要好好读书,将来好出息。”
“娘不求你们有多大出息,只要你们好好用心学先生们教给你们东西,将来懂道理能好好养活自己过日子便成,娘银子便不算白花,娘苦心也不算白费。你们能读书明理,而不是做那等目不识丁混吃等死,做些个粗重活计粗人蠢人。记住娘话,用心便成。”春娘难得严肃。
一双小儿女不知是否真了解娘一片苦心,睁大眼睛用力点头:“孩儿听娘。”
娘儿三个又说了一会儿家常,直到秋红过来说教针线师傅来了才罢,“琴姐儿你去吧,柳儿你把墨哥儿描红本子拿过来……然后也跟着一起学些针线去吧,明天也跟着一起识字。”
暗忖这柳儿年纪虽小,却是个细心周到,三岁看八十,慢慢看着吧。
柳儿低声应是,仿佛刚刚那个影子一样杵一边不动人不是她,而以她跟墨哥儿几乎一样大年纪,春娘是没把她放眼里,一个饭都吃不饱乡下小丫头,能听什么,听懂便是她造化,所以训诫儿女也没避着她。
秋红站一边,目光复杂地看了柳儿一眼,柳儿则浑然不觉地给琴姐穿完鞋,便进去里间给墨哥拿出笔墨,随后跟琴姐后面去了。之前不忘伺候了墨哥笔墨,给春大奶奶换了壶茶水。
柳儿往琴姐厢房里走,表面上一切如常,其实她心里很是有些不平静。
脑子想着春娘教子情形,很不是滋味地想,自己前一世真真白活了十六年,竟然从来没有人教过做人道理,即便宝二爷被人教导着,自己也没放心上,总觉着跟自己没啥关碍。
她说不准春娘道理到底对不对,但是春娘一个寡妇失业,养活了一大家子,本事是不必说,道理自然应该是有几分,有几个女人能做到她这样,活着也硬气。
不期然想起鸳鸯来,要说贾府里本事丫头,非鸳鸯姐姐莫属,不仅因为她是老太太身边得意人,一时也离不了,就她本事也是大家看得见,识文断字,玩牌宣令,管着老太太私房……大家只看见她表面风光,而哪一样又不需要真本事?老太太身边七八个大丫头,并一堆媳妇婆子们,哪个是简单,却拢共抵不过一个鸳鸯!
而一堆大小丫头,伺候一个满腹诗书公子,却没一个识文断字,离开贾府能活怕是也没几个,包括她自己。
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