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21世纪网络生存术-第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工作上分心,也不能改变他的生活。当微软股票上市后,看到公司里的一些人注意力显然被分散,甚至在房间里贴上了标示股票涨跌的图表,盖茨说:

“这是愚蠢的,公司的股票是高面值的,但高面值也常常是短暂和变化无常的。〃他根本无意炒股,却〃无心插柳柳成荫〃,他的股票因分红派股而越来越多。就这样,一个不在意钱的人成了世界上最富有的人。

富有以后,盖茨仍是便裤、开领衬衫和运动鞋,甚至都不是名牌。一次,他和黑地·罗任同车前往谢拉顿饭店开会,停车场满了,罗任建议停在贵宾车位。噢,这可要花12美元,这可不是一个好价钱。可不是好主意,〃盖茨答复道,〃他们超值收费。〃这种事说明盖茨与其说是重视钱财,不如说是他根本无视钱本身,而只是对钱背后的东西较真。事实上,盖茨绝不是个吝啬之人,他动辄捐出上百万、上千万美元就是例证。BOB:“你整个一本书都在讲怎么赚钱,现在是要我当慈善家罗?〃准确地讲,这本书谈的是怎样获得财富,而不仅仅是怎样〃赚钱“。对于人来说,一切有价值的东西都可以是财富。财富既可以是健康,也可以是金钱,还有可能是成就。对于财富来说,人并不是只有攫取钱财和施舍钱财两种选择。你一定曾注意到,世界上那些钱赚得最多的人,往往身上有一种奇妙的相似现象。一方面在他们挣够一辈子也花不完的钱后,仍然不停地工作;另一方面,他们的生活却相对简朴或对金钱不以为意。当钱挣到一定程度以后,这些人的眼光已经穿透了钱财本身,投向更远的地方。这说明什么呢?说明在他们看来,还有比金钱更高的价值所在。比尔·盖茨说:“在人如同暗夜里的飞蛾偶然经过一间光亮屋子的短暂一生当中,常常会有这样的时刻,你会感觉自己渺小的所为在宇宙的尺度下毫无意义,而只有当自己成为某种伟大事物中的一部分时,才会感到有所依靠。〃这可以说是金钱之后时代的感觉。人的价值按照高低顺序可以分为生存的价值、发展的价值和自我实现的价值三个层次。农业社会的中心问题是生存,追求温饱和健康,这种价值直接应验在个人自身;工业社会的中心问题是发展,人们追求金钱,金钱这种价值寄存在人身之外的中间物上,只能迂回间接地实现,而这常常使金钱成为人自己的敌人;信息社会的中心问题是自我实现,人们开始追求自我成就(Selfmade),价值又重新回到人本身。最富有者拥有自己

著名思想家彼得·罗素在21世纪网络精神在线网址(http:

//21。/Online)上指出:“正在我们这个社会发生的事情,将对现有价值体系产生深远广泛的冲击。我们对物质及财务收益的执着追求将受到挑战。人们开始崇尚实现另一种进步。我觉得这是一种人本身内在的进步,一种更能管理好自己的能力,将成为21世纪的主导因素。〃在工业社会迂回经济里,通过金钱这种迂回形式的财富来证明自己,这是一种很正常的想法。因为迂回经济整个价值体系就表现为人将自身本质力量对象化,再通过对象来肯定自己。这种价值体系的负面影响,是形成了〃金钱拜物教〃,促使人们为赚钱而赚钱,而忽视了对自身真正价值的肯定。〃金钱拜物教〃最突出的影响,是使人们误以为〃对物质及财务收益的执着追求〃是人类的永恒本性,而看不到用金钱来证明自身价值,是一种大有局限的曲里拐弯的证明方式。就好比哥德巴赫猜想应直接用〃1+1〃证明,现在只能用1+2下的一种特定历史现象。巴尔扎克笔下的葛朗台老头与盖茨的区别在于,葛朗台老头把金钱当作了上帝,而盖茨将金钱只是视为手段和实现自我成就的〃美国梦〃的副产品。事实上,许多百万富翁并不崇拜金钱本身,而看重金钱所能返回的主体,看重自我成就,看重一种可以长久〃依靠〃的价值。

社会的进步表现在,当着前一种基本价值普遍实现时,人会追求更高的价值实现。

人们吃饱以后,开始想发财;财发得差不多了,又会去反躬自问自我存在的〃意义〃。我认识一位〃金盆洗手〃的百万富翁,非常羡慕那些没有钱的自由人无忧无虑的生活,经常闲坐在华宅中反思自己过去的行为究竟有多少意义。他最后的决定是把心思都用在儿子的教育上,他对我说:“我这一代算完了,我最大的成就充其量只是可以让我儿子不再考虑钱,而我今后的唯一心愿是要让他拥有我没有的东西,补上我最大的缺憾。〃而奇妙的是,我更多的是在没有钱和没有成就的人身上,听到类似的话,只不过是反过来,希望儿子赚出自己没赚出的那么多的钱。人们对儿女的期待,最能表现出他们在现有价值实现的基础之上,所期待的更高的价值。

在21世纪网络的时代,人们开始追求什么?诚然,他们仍然还会追求金钱,但除了〃穷得只剩钱〃的〃赚钱发烧友〃和专业的〃赚钱爱好者〃,他们只是把追求金钱当作自己基本建设的一部分──就象一个社会要把农业或工业当作基础产业一样。而人们吃饱了以后不大会不顾一切地把所有资源再全部投入粮食生产,那样只能撑坏自己。同样,满足了基本建设后,再继续无节制赚钱,人们要考虑一下挣钱付出的成本与得到的快乐是否成比例,人活得是否自由潇洒,是否体验到了一切该体验的经历,是否发展了一切可以发展的潜力。人们普遍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新的时代就彻底到来了。人之所以能从盲目的赚钱冲动中解放出来,当然前提是要有物质产品的极大丰富,但主要不是由于物质产品丰富本身,而是由于人们创造产品的方式转变了。人的欲望是从这种方式中产生的。仅仅是产品丰富,而欲望还是按旧方式产生,那人的欲望永远也不可能得到满足。旧的经济方式是为生产而生产,与它适应的欲望必然是为消费而消费,它鼓励和放大人性中的某些弱点,特别是将欲望〃扩大再生产〃为贪得无厌。厂商确有他们的〃苦衷〃,他们不勤奋工作以诱发出人的贪欲,他们自己就要被别的厂商淘汰。我为什么要一辆一辆更换汽车?什么也不为,就因为我喜欢。这看起来好象是我自主的选择。可仔细追踪一下这〃喜欢〃的形成,原来大多是因为广告文化的作用。

人成了广告〃生产出来〃的〃产品〃。而广告又是为了什么?什么也不为,因为生产出来,自然就要用广告来推销。

这是多么荒谬,广告批量化生产和复制人的思想,使之趋同,人的主体性和选择性被扼杀,还认为自己是在选择。在迂回经济中,人其实别无选择,只能按一定方式,将自己的被选择当作选择。而我们的媒体和专栏作家就充当了那种指点人们按照飞蛾的方式来生活的人。

如果经济的方式没有改变,人们没有理由改变自己。因为在基本物质和发展的需求还没有满足的时候,追求超前的价值,会使你牺牲许多现世的利益。这不是对大众所能普遍要求的。但如果迂回经济被直接经济取代,人的价值体系不随之改变,同样也将成为悲剧。

历史上,在农业化浪潮中留恋原始生活的爱斯基摩人,在工业化浪潮面前留恋土地的印地安人的悲剧,就是在信息化浪潮中执着于〃物质及财务收益〃的人们的现成榜样。是什么可以使人们从这种〃被选择之选择〃的可悲状况中得到解放?是网络。网络经济使人们自己雇佣自己,自己做自己的主人,因此给了人们直接认识自己的机会。他不须借助外来的奖赏来证明自己,他用劳动直接证明自己。人内在的进步,就是管理好自己;所谓管理好自己,也就是拥有自己。只有拥有了自己,才能不为物役,达到逍遥之〃游〃的境界。

在网络时代到来前,教人赚钱,不是为了鼓励人们崇拜金钱,而是为了帮助人们尽快渡过物质匮乏的中场阶段,以便有条件追求〃人自身的内在进步〃。可惜,今天,我们有太多的人为金钱外物所役使,而迷失了自己。他们的可悲不在于他们现在做错了什么,他们的可悲在于将一种即将被他们的后代证明缺乏意义的工作,当作了人类永恒的使命。商务中的精神性

我们需要哲学家,不是因为他们可以为我们选拔美皇后或告诉我们今天番茄最低价。(这是他们为何经常不受欢迎的原因!)哲学家们总是试图避开这类没有永恒价值的热门话题,而努力将人们的注意力吸引到永远〃真〃、永远〃善〃、永远〃美〃的事物上。

《苏菲的世界》信息是通向自由世界的桥梁

1975的电传视讯网还没有一粒豌豆大小的大脑区域复杂。但全部数据处理能力每两年半就翻一倍,如果这个增长速度持续不变,全球视讯网到2000年就可以和大脑一样复杂。

《全球大脑与万维网的进化》在信息世界的商务精神中发现自由,是直接经济所能给我们的最好礼物之一。间接经济中我们为什么没有自由,因为我们不能自主;我们为什么不能自主,因为作主的是老板,只有老板拥有资本;现在,〃资本〃就在我们自己的头脑中,于是我们自己可以做自己的老板,于是我们可以自主,于是我们可以获得自由。网络智慧使我们头脑中的知识资本──

那种可以使我们自主、自由的东西──不再只是依赖于我们个人──象间接经济中资本一定要隶属于一个法人或自然人的〃主〃那样──而是成为网络上共享的财富。因此,自由将不再只是哪个个人的自由──这种自由往往导致他人的不自由──而是我们大家共同获得的自由。我在网上找到一本叫《织工》(THEWEAVER)的杂志(它的网址是http:

//hyperlink。/weaver/)。它提供了一组关于商业精神解放的文章。在一篇《意识的危机》的文章中,作者说:“如果我们相信持续不断的物质增长就是拯救的根本,金钱可以买来我们内心的安宁,或者适合自我(EGO)比地球的生存还重要,那么对我们(现在的)行为是如此疯狂就一点也不惊奇了。”“我们的全球危机从根本上说,是意识的危机。而在《什么是精神性(Spirituality)》的文章里,作者这样回答提出的问题:“精神性的本质是寻找对我们真实自我的认识。”“当我们发现了这种深层的自我感时,我们就从许多不必要地折磨我们的恐怖中解脱出来。作为结果,我们变得较少自我本位,较少需要其他人的赞同或认可,较少需要聚敛财产和积聚社会地位,并且变成幸福、健康和更可爱的人。在许多精神教程里,这被称为'自我解放'。〃在网上搜索时,一个被介绍为以〃商业中的精神性〃为主题的网址引起了我的兴趣。这个网址的站名叫〃棕榈之春积极生活中心”(PalmSpringsCenterofPositiveLiving)。可惜我下载完文章后,忘记记下网址了。这是现在浏览器的一大缺陷──存盘时不能自动记录出处。幸好我记下了下面引文的原出处:

issueofScienceofMind(February1997)。在这个网站上,我看到KathyGottberg先生的一篇有意思的文章,他说,现在〃大多数商务仍然按旧的方式操作。即使我参加到一个精神(文明)组织中,我仍被教以老的概念。我的同学和我在大多数场合被告之以'教堂就是一个企业',它也需要一个强有力的领导作为大老板把大家聚在一起。在黑板上的讨论聚焦在每个教堂行为背后的利润中心上。象银行平衡、削减成本、订货仓储和婚礼总是排在很高的优先位置〃。〃我们将继续老的牛顿体系所说的'物比人更重要,结果比原因更重要'吗?”

“也许真正的问题不是把教堂视为企业,而是把所有企业视为'教堂'了。〃在嘲讽了一番〃金钱拜物教〃后,作者认为,〃金钱和成功确实能使人快乐,但那只是精神生活的副产品(by…product)〃。BOB:“你好象谈串了门了耶,这还是经济吗?〃BOB,你以为经济是什么,是码放在工地上的砖头,还是腌制在酱缸里的咸菜?虽然多少世纪以来,人们谈论经济,总是离不开物,但经济从来不是物本身,经济学关心的是人同物打交道时获得的自由。我们所谈论的〃商务中的精神性〃,并不是指单纯的精神现象,它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指人通过信息在商务活动中获得的自由。经济进步显示出:经济的物性越多,人的自由越少;经济的灵性越高,人的自由越多。在农业经济中,人和他的劳动对象都处在完全的〃物〃性当中,人是不自由的;在工业经济中,人把他的精神性外化到对象上,而对象却把人〃物化〃了,人一方面获得自由,一方面又失去自由;进入信息经济,知识价值完全主导着人和他的对象,人才能获得前所未有的最大自由。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的时候,知识还只是在物质之中艰难穿行,人掌握知识还主要是为了对付物质世界。今天,知识已越出了人本身,形成了〃网络智慧〃──一种不依赖于具体个人的,在网络上形成和发展的超智慧。它为人的自由创造了新的基础。〃网络智慧〃问题的权威,正好是前边曾提到过的彼得·罗素。70年代末80年代初他就提出了〃全球大脑〃(GLOBALBRAIN)的概念。在1983年出版,先后译为10国文字并以录像带和多媒体形式流行于全世界的《全球大脑觉醒:我们下一次革命性跳跃》一书中,他指出,计算机、人造卫星、光纤、录像机和其它技术,是一个催化链,把我们的星球变成一体,在世界范围社会形成一个〃全球大脑〃,创造出一个集体意识(collectiveconsciousness),这是人类拯救自身的唯一机会。但如果继续在当前贪欲和破坏的道路上走下去,人类将被当成这个星球上的一个癌。(见http:

//204。189。63。11/pete/GBA。html网站。

该站上有这本书的视频资料和多媒体版资料。)在最近《全球大脑与万维网的进化》中,彼得·罗素进一步分析了国际互联网与〃网络智慧〃的问题。他指出:“随着符号语言的来到,人类的存在可以开始共享经验,不只可以从自己的生活中学习,而且也可以从其他人的生活中学习。”“互联网已经证明具有比它的原先创造者所打算的更复杂多变得多的进化能力,并且,既然没人能关闭它,它将继续进化。”“1975的电传视讯网还没有一粒豌豆大小的大脑区域复杂。但全部数据处理能力每两年半就翻一倍,如果这个增长速度持续不变,全球视讯网到2000年就可以和大脑一样复杂。〃由于〃上亿人的心智联成了一个单一的智能网络〃,〃我们将不再感到我们本身是孤立的个人,我们将发现我们自己是迅速整合的全球网络的一部分,是一个觉醒的全球大脑的精神细胞〃。(见http:

//204。189。63。11/pete/TowardsGB。html)这也许很可怕,是吗?但是,想一想从各种物质的、人为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焕发创造力的美好前景,人为了自由而去勇敢面对未知的前景,应该是值得的。“如何做一个精灵”

工业社会赞扬专心致志,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多才多艺,全面发展将是人们追求的目标。托夫勒《第三次浪潮》《如何做一个精灵》(HowToBeAWizard)是彼得·罗素的一篇文章。精灵和zippingandzooming(升华)的缩写,它们分别是罗素所认为的全面发展的人应具备的三个原则。

BOB:“我就是个小精灵。〃先不要忙,让咱们来看看,精灵──或者说〃全面发展的人〃──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

●做〃精灵〃的第一个原则是完全我越休闲,我的心灵和身体就越无拘无束;我越同我自己接触,我越感到自由;

我的灵魂越舒适,我越完整;而我越完整,就越能产生和谐(synchronicityseemstooccur)。〃这是一种全面发展者的精神状态。在间接经济中,由于分工,每个人都是不全面的。人不仅仅是能力发挥不全面,而且整个精神状态和价值状态不全面。

在直接经济中,人们不仅重视工作的价值,而且重视休闲的价值。如果说工作是对社会尽义务,要求你片面地发挥某一方面的专长,那么休闲则是你享受的权利,可以给你提供全面发展的机会。在家办公,自我雇佣,更给人开辟了〃有闲的劳动〃的前景,把工作与全面发展结合起来。在高度发达的信息社会,有闲的价值超过有钱的价值。忘记是谁说的,只有自我意识觉醒的人才会有闲,有闲就是自由地在自已之中。从有闲中产生多方面兴趣的满足,多方面能力的发挥,多方面成就的创造。而有闲既可以是工作,也可以是休息;既可以是劳动,也可以是报酬。在有闲的状态下,没有强迫,没有异化。

创造力来自于激活的生命力,而生命必须是全面的,活的东西是不能被割裂的。所以罗素说:“一个精灵给内在的完全性以优先权。”

●做〃精灵〃的第二个原则是目的目的不是欲念正需要是什么。精灵在他们的心中把握这个目的,然后出发。〃人是目的。这是直接经济所要达到的境界。怎样衡量自己是否达到这个境界呢?一个简单的方法,是看你把劳动当作一种苦役,还是当作一种快乐。在迂回经济中,人被当作实现历史目的的手段,人失去了自己的目的,因此他把劳动视为苦役,千方百计逃避。人们把报酬当作对劳役的补偿。因此,当你把劳动视为一种苦役时,说明你感到你自己成为了手段。但你有没有过这样的体验:当你回家自己摆弄电脑、修补渔具、养花种菜时,你虽然也进行着劳动,但你没有想过报酬的问题。因为你的劳动就是你自己的报酬,你是在为你自己工作,为实现你自己的目的而劳动,不是别人拿你当手段迫使你劳动。直接经济就是要在社会水平全面展现这个场景,使人们只为了他们真正认可的目的而自觉工作。至于物质报酬只是附带的基础性确证。当人类为自己劳动的时候,劳动就是劳动本身的报酬。在直接经济中,人们分得清什么是真正的目的。对金钱的追求因为缺钱而变得强烈,对美食的追求由于饥饿而加剧,但这些强烈的欲念也许并不是你内在的真实目的,可能会随着你的内在进步或情况的变化而失去对你的吸引力。所以你必须努力找出真正能持久地吸引你的目的。

罗素说:“我可以独立坐在森林中间的茅舍里,在我自己的和平安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