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衣香 作者:15端木景晨-第7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娘的心好,我们做媳妇的才不用受气。”东瑗道。
    盛夫人拍了拍她的手背,欣慰笑了笑。
    “娘,依我看,还是回绝了”盛修颐半晌后才道,“和煦大公主并非真心想娶奕姐儿,不过是想跟咱们家攀上关系。单单这点,奕姐儿就委屈了。”
    盛夫人颔首同意盛修颐这话,可想着失去了嫁入公侯之家的机会,她又犹豫了。
    她所想的,不过是奕姐儿的前程。以平民之身嫁入公侯之家,也是荣耀的,奕姐儿未必不喜欢。
    盛夫人也算对得起奕姐儿的父母。
    “娘,小门小户有何不好?”盛修颐又道,“夫妻敬重,家宅和睦,日子虽不富贵,却舒心快活。”
    盛夫人又点头。
    可她心里还有犹豫不决,盛修颐这番话,让她更加下不了决心了。
    她还是要好好再想想。
    说了半天的话,盛夫人有些累了,东瑗才和盛修颐出来。
    先去桢园看了诚哥儿。
    乳娘说他刚刚才睡下。
    夫妻俩这才回了静摄院。
    “毕竟是奕姐儿的事,我不好多言。”东瑗对盛修颐道,“我也觉得和煦大公主不是好相与的,嫁到她府里定是要吃些苦头。可彼之砒霜,吾之蜜糖,奕姐儿怎么想的,我们都不知道啊。”
    意思是探探秦奕的口风。
    盛修颐斜倚着墨绿色梭子锦大引枕,摇头笑道:“她不会愿意的。”
    东瑗不解看着他。
    盛修颐就卖关子不说。
    “她和你……”东瑗故意拖长了声音,挑眉问。
    盛修颐表情一敛,定定看着她。
    东瑗第一次和他开玩笑,看着他的表情沉了下去,不由心里没底。
    过火了吗?
    她正想把这话遮掩过去,盛修颐就猛然向她扑来,将横在他们中间的炕几推了下去。
    炕几上的茶盏砸得粉碎。
    东瑗没有预料,被他这样吓了一跳,忍不住惊呼,人已经被他压在身下,唇被他的唇盖住,温热的气息紧紧包裹着她。
    外间服侍的蔷薇和罗妈妈听到剧烈响动,随后又有东瑗的惊呼,还以为是出了什么事,忙撩帘而入。
    看到炕上的两人,罗妈妈和蔷薇慌忙又退了出去。
    蔷薇到底是姑娘家,脸上有了红潮,很是尴尬;罗妈妈则抿唇笑着,把外间服侍的丫鬟众人都遣了出去,只有她和蔷薇留在这里服侍。
    橘红问什么事,罗妈妈和蔷薇都不答,只是笑。
    橘红就明白了。
    盛修颐放开东瑗的时候,两人都喘息得厉害。
    东瑗方才脑袋一蒙,没有注意到罗妈妈和蔷薇进来过。只是想着一帘之外还有一屋子服侍的人,顿时又羞又急,使劲推他:“天和,别闹,让丫鬟们瞧见怎么办”
    要是让人撞见她这样不庄重,青天白日做这等事,她不用活了。
    盛修颐则笑,捏了捏她的鼻子,然后俯身耳语道:“当我不知道?这屋子里服侍的对你忠心耿耿,又精明。不会有人瞧见。”
    就算瞧见也会装作不知道,所以他那么肯定说不会有人瞧见。
    炕几推下去的时候,动静那么大,帘外服侍的人肯定听到了。
    现在都没有人进来,盛修颐觉得她们心里是有数的,说不定此刻已经派了人在门口守着。
    他就放心大胆的逗弄着东瑗。
    东瑗却被他说得哑口无言。
    这个人,一点也不像她开始对他的印象。
    那时,东瑗觉得盛修颐是个很温和的人,虽然表情有些清冷,可是对孩子们很好,对她也很敬重。
    如今,倒越来越把她当成孩子对待了。
    居然大白天这样捉弄她。
    她现在是孩子的母亲啊
    见她真的急了,盛修颐才笑着起身,放开了她。
    东瑗慌忙下了炕,把炕几搬了上来。
    盛修颐这才起身,伸手接了过来,放在炕中央。
    茶盏碎了一地,茶水也溅了一地。
    东瑗伸手理了理鬓角和衣襟。
    盛修颐瞧着她这样,忍不住笑,一个人坐在炕上,无声笑得欢乐。
    东瑗瞪了他一眼。
    “你怎会有这等奇怪的念头?”盛修颐笑着问她,“奕姐儿到我们家的时候才六岁,我比她大十来岁,我跟她有什么,倒是奇闻了”
    “我说笑而已嘛。”东瑗一边理着衣襟,一边道,语气很懊恼。
    盛修颐又是笑。
    东瑗不理会他,喊了蔷薇进来。
    “叫人进来,把地扫扫。”东瑗强自镇定对蔷薇道。却见蔷薇脸微红,她就明白过来,自己也一时间尴尬。
    蔷薇道是。
    东瑗和盛修颐就进了内室。
    这样一闹,说话的兴致都没有了。东瑗拿出针线簸箩,替诚哥儿做小衣裳。
    盛修颐就上前接了她的针线,拉她到炕上坐下,逗她说话。
    “过几日就要开殿试了,你两位表兄不都是今年这科的吗?”盛修颐转移话题。
    东瑗的大舅母韩大太太去年就在京都住了下来,陪着两位表兄赶考。
    只是二月初九的春闱因为萧太傅的动乱而改期到四月初九。
    这是正经话。
    “你不提,我就忙忘了”东瑗这才笑,“明日送些贺仪去吧。你倘若没空,让管事们去一趟也不碍事,只是别忘了。”
    “我去吧。”盛修颐笑道,“明日没什么事。”
    东瑗笑了笑。
    提起韩家,方才又说和煦大公主,东瑗就问盛修颐:“你可知道为何和煦大公主那么恨韩家?”
    然后把去年在文靖长公主府,和煦大公主问韩家是否死绝了的话,告诉了盛修颐。
    盛修颐目光微闪,看着东瑗道:“你……不知情?”
    东瑗摇头,问:“你应该知晓些吧?我在家里不好问……”其实她是猜测她的生母可能不太守妇道,所以被五爷薛子明记恨。
    要不然,五爷为何这样恨东瑗?
    可这些话,她是做女儿的,怎能去打听?
    所以她从未打听过生母韩氏和五爷的往事,也没有打听过韩家的事。
    “太后静养去了,和煦大公主又是那等性子,有些话迟早有人告诉你。”盛修颐缓慢道,“我说给你听吧,至少我不会掺假……”
    这话是说,太后不宫里了,大家没有了忌讳,和煦大公主又是个惹事的,所以迟早会有人说出来。
    东瑗忙坐正了身子。
    “和煦大公主虽是称太后娘娘的第三女,可她并非太后娘娘亲生。”盛修颐依旧靠着大引枕,跟东瑗道,“她和文雅公主,都是万淑妃所诞。当年万淑妃很受宠,太后娘娘并不喜欢万淑妃。而后万淑妃病逝,陛下悲痛,将和煦和文雅两位公主托付给太后照看,过了一年就过继到太后名下。”
    “文雅公主?”东瑗从来没有听说过这位公主,“她嫁给了谁?”
    “她死了。”盛修颐道,“宫里传出来说她是为情自尽的”
    “她看上了韩家大爷还是二爷?”东瑗问。
    盛修颐看了她一眼,顿了顿,才道:“是你父亲,当年的状元郎薛子明。”
    加更求粉
 第162节前事(粉红520+)
    第162节前事(粉红520+)
    当年的琼林宴设在皇家花园,宴请新科进士。
    而和煦和文雅两位公主因丧母悲痛,被陛下特许安排在皇家花园静养。
    虽宫里内侍和女官们早吩咐过两位公主不要出了宫殿,今日宴请的都是男子。
    可禁不住年轻好奇的约束,两位公主还是偷偷跑去看了。
    文雅公主正是豆蔻年华,懵懂情开的年纪,一眼就看中了面容清俊、举止斯文的状元郎薛子明。
    考取状元尚公主,也是很多读书人的梦想。
    可薛家是公卿望族,那时的薛子明已经和韩家三小姐定了婚约。
    文雅公主把这件事告诉了皇后。
    而皇后没有指责文雅公主,反而积极的告诉了皇上。
    万淑妃去世才一年,文雅公主面容又有几分其母的风姿,众多公主里,陛下是独爱文雅公主的。
    又见皇后贤明,把曾经和她有过过节的万淑妃的亲生女儿当成自己女儿般疼爱,还帮着提了此事,陛下不管是疼爱公主还是给皇后体面,都必须答应。
    可薛子明已有婚约,是不能公开提的,陛下就把薛老侯爷和薛子明叫到了御书房,私下里说了此事,问薛老侯爷可有商议的余地。
    薛子明准备磕头谢恩,薛老侯爷却先跪了下去,称此事绝对不可。又说君子言而有信,幼子先和韩家有了秦晋之约,怎能另尚公主?
    薛老侯爷在先皇跟前,也是两朝重臣,先皇是很敬重他的。见他无意,况且韩家也是近臣,先皇就更加不好强求,此事只得作罢。
    却不知从哪里走漏了消息,新科状元郎要尚文雅公主之事,传得满朝皆知。
    韩尚书很生气,亲自上门询问。
    薛老侯爷一再保证绝无此事,和韩家的婚约,薛家从未生过反悔之心。
    薛子明与韩家三小姐的婚期也因此事而提前了三个月。
    韩家三小姐出嫁那日,文雅公主就成了满朝笑柄。
    次日,文雅公主自缢身亡。
    盛修颐静静把这些话告诉东瑗。
    东瑗沉默听着,终于明白了和煦大公主对韩家仇怨的缘由。
    只是可笑,女人总是把过错推给女人。
    当年拒绝文雅公主的是薛家,和煦公主却认为错在韩家,文雅公主是因为韩家三小姐而死的。
    “难道先皇不觉得文雅公主死的蹊跷吗?”东瑗抬眸问盛修颐,“难道他一点也不怀疑皇后吗?”
    盛修颐叹了口气:“文雅公主一死,皇后娘娘十分自责,神志不清,日日夜夜哭着文雅公主……”
    “她跟万淑妃不和,文雅公主又长得像万淑妃,得皇上喜欢。她神志不清的时候还念叨文雅公主,难道没人觉得不合情理吗?”东瑗冷笑着问。
    盛修颐拉过她,搂在怀里,低声道:“咱们俩人,你可以如此。倘若出去了,别这样说皇家之事你应该赞一声当年的皇后娘娘慈爱仁善。”
    东瑗微微阖眼,没有再多言。
    可薛子明就是因为这个而恨韩氏的吗?
    也说不通的。
    她心念未转,盛修颐继续道:“还有一个和庆公主……。”
    东瑗蹙眉。
    盛修颐道:“和庆公主是万国公的女儿,当年是封了和庆县主。万国公是万淑妃娘娘的兄弟。那时南止国与我朝交好,南止国的可汗三番五次派了重臣,带了重礼,欲求娶我朝公主,做皇帝的女婿。
    朝中尚未婚配的公主里,只有皇后娘娘的亲生女儿。皇后自是不愿把女儿嫁到西南荒蛮之地去,就把和庆县主收为养女,封了和庆公主,出嫁南止国。
    皇后又说,南止国诚心归附我朝,为扬国威,将盛京第一美人之称的韩家四小姐封了郡主,做和庆公主的陪縢,一同嫁去南止国。”
    “韩家四小姐?”东瑗错愕。
    她从来没有听人提过韩家还有个四小姐。
    盛修颐则点头:“这位四小姐,比你母亲的名声更胜韩家大约是要送她进宫的,自小培养她琴棋书画,诗词歌舞,样样堪称一绝。在盛京贵胄小姐中,声名显赫。人人皆知韩氏女才华横溢,容貌倾城……”
    东瑗这才明白,原来人人说韩氏美艳,并不是说她的母亲,而是说她的姨母,韩家四小姐。
    皇后大约也是听闻了韩家四小姐的艳名,所以在送和庆公主去南止国的时候,还把韩家四小姐也送走。
    她可真是厉害。
    万淑妃死后,先把她一个女儿弄没了,栽在韩家和薛家头上;这件事没过一年,又开始折腾万淑妃的兄弟
    怪不得东瑗从来没有听说过万国公。
    大约早几年就把皇后收拾了吧?
    看看,得宠又能如何?谁活得长久,谁才能笑到最后
    不仅仅折腾万淑妃,抱了前仇;还未雨绸缪,把可能存在的争宠者也弄走
    韩家四小姐从声名鹊起那天开始,估计就被当时的皇后嫉恨上了。
    东瑗心里泛出丝丝寒意。
    原来太后是这么个人幸好她疯了,去了皇家山庄静养,否则以她对东瑗的不喜,只怕东瑗下场也不会好。
    “……到了南止国,那可汗没有看中和庆公主,先看上了韩郡主。他不顾送亲大臣的反对,把韩郡主赐了大妃,和庆公主反而只封了个侧妃。”盛修颐继续道。
    在南止国,大妃就是皇后的意思。
    “和庆公主觉得南止国可汗是侮辱她,自刎身亡。”盛修颐道,“南止国怕我朝发怒,又送了些许珍宝美人给陛下,才算了却此事。这件事传到盛京,韩氏的美貌与魅力就被人津津乐道。没过三年,南止国可汗病逝,储君登基后,派了使者来天朝。他新娶的大妃,就是他的继母韩氏……”
    东瑗错愕半晌。
    不过荒蛮之地的风俗向来怪异,继子娶了继母为后,并不算奇闻。
    她只是感叹,她的姨母居然这般手段。
    “于是韩氏女美貌的名声就越传越盛,是不是?”东瑗问盛修颐。
    盛修颐颔首。
    “和庆公主死,皇后娘娘又大病了一场,很自责说当初不该选了韩氏做陪縢……”盛修颐笑了笑,“而后谁也不敢提这件事。其实个中缘由是什么,你应该是清楚的。”
    她现在明白了和煦公主为何恨韩家:她的亲妹妹和表妹都是直接或间接因韩氏女而死。
    只是薛子明为何恨韩氏,她还是不明白。
    难道是因为韩氏挡了他的路,他没能尚到公主?
    他不至于吧?
    那为何恨东瑗?东瑗可是他的亲生女儿。
    东瑗觉得薛子明和她的生母韩氏还有隐情。
    薛家可能瞒住不对外宣,而盛修颐可以说公主的事,却绝对不会在东瑗面前说她母亲的闲话。
    “怪不得和煦大公主那么恨韩家。”东瑗讥笑道。
    那个和煦大公主,简直没有脑子。
    她对韩家的恨,可能是她根本看不出韩家和她的两位妹妹一样,都是太后弄权下的牺牲品。
    两人在内室说了半晌的话,吃了晚饭,歇下不提。
    次日,盛修颐和东瑗去跟盛夫人请安,盛夫人习惯性问盛修颐今日有何事,盛修颐就说了等会儿去韩大太太那里送贺仪。
    “娘,奕姐儿的事,您和爹爹说了吗?”盛修颐关心问了句。
    盛夫人摇摇头。
    想着盛修颐是反对态度,也不想和他多说。她
    看了眼一旁的东瑗,笑道:“从过了年,你就没有出过门。你舅母一个人在京都,也怪孤寂,你和颐哥儿一起去吃顿饭。”
    东瑗想去,可不放心诚哥儿,犹豫不决。
    盛夫人看得出她的心思,道:“等会儿我让康妈妈去把诚哥儿抱过来,今日在我这里玩一日。你们吃了午饭再回来。我看着他,你就放心去吧。”
    东瑗这才道是。
    管事早已备好了贺仪。
    跟着东瑗出门的是蔷薇,所以来安就笑着躲开了,让来福跟着他们去韩家。
    蔷薇一张脸通红。
    东瑗低头偷笑。
    马车上,她问盛修颐:“来福什么时候出去?”
    “四月月底吧。”盛修颐道,“他手上的事,都交给来顺和来安,三日五日也理不清。”然后又道,“五月的时候选个好日子,再把他们的事定了。”
    东瑗说好。
    韩家在京都的东北向,是一处静谧的老宅院,临近几家都是老侯府、国公府,当年这里是很繁华的。
    只是一朝天子一朝臣,这些老贵族渐渐就落寞了。
    子孙争气的,承了爵还能维持先前的体面;子孙不争气的,则把家业败得精光,还不如普通富户人家。
    韩大太太这宅子,是当时韩尚书正风光受宠的时候置办下的,虽因年月久远而陈旧了些,可庭院宽阔,依旧看得出当年的气势。
    马车停在韩府门口,蔷薇先过来扶东瑗下车,盛修颐也跳下了马车。
    东瑗就注意到,韩府门口还停了另外几辆马车,有些像薛家的。
    到了门口,门上的小厮听说是盛家的人来了,忙进去通禀。
    没过片刻,韩大太太和两位表兄都欢喜迎了出来。
    “今日真是巧”韩大太太笑道,“你三哥和三嫂也来了。”
    三哥,是指二房的三少爷薛华轩,五姐的亲兄弟。
    东瑗微微疑惑。
    他和三嫂怎么来韩家做客?
 第163节投机
    第163节投机
    韩大太太是东瑗生母的嫂子,倘若薛家还愿意同韩大太太走动,也应该是老夫人吩咐世子夫人或者东瑗的大嫂代世子夫人过来问候,怎么是二房的三爷和三奶奶来了?
    韩大太太见东瑗微惑,估计她也不知道,笑着跟她解释:“你三嫂是你二舅母的外甥女,她母亲和你二舅母是亲姊妹。你三嫂过来坐坐,问你二舅母好,顺便老夫人让给你两位表兄送些笔墨纸砚,过几日就是春闱了嘛”
    东瑗明白过来,笑了笑。
    她到薛家没过两年,三爷就去了四|川。对于这位三堂兄和堂嫂,因为不是一房的,东瑗不太熟悉。
    果真是替薛家送贺仪的。
    说着话儿,进了韩府的大门。
    门楼下,是一排号房。
    号房不远处,宽阔场地有一座两人高的粉油壁影。
    只是年月久了,铺满了藤蔓。如今藤蔓虽然除了,依旧见斑驳影痕。
    韩大太太和韩乃宏、韩乃华兄弟带着东瑗和盛修颐,蔷薇跟在身后的两个丫鬟一起,绕过了壁影,又是一处高高的半月形门楼,门楼地下八间矮屋,这才是韩家的门房。
    “这院子真是气派”东瑗挽着韩大太太,感叹道。
    韩大太太眼眸则是一黯,叹气道:“这是从前老宅的一半,另外一半从西边角门隔开,离京的时候卖了出去当年这里的街坊四邻,皆是王公贵胄,如今荒落得厉害”
    盛修颐就笑着解释:“韩老尚书致仕归隐后,正荣伯和万国公没两年也病故。家业渐渐败了,也出些怪事,所以原先住着的纷纷搬走了,这里就安静了下来。”
    韩大太太恍然,微微颔首。
    说着话儿,进了韩府的第二重仪门,并无小厮拉着马车等待,韩大太太则是请他们绕过东边的角门,直接进了内院。
    她有些尴尬跟东瑗解释道:“此次上京,是陪你两个表兄赶考。排场不好多,所以家里的佣人只买了几个,委屈你们走走……”
    “这园子好看,走走值什么?”东瑗笑道,又问韩大太太,“表兄中了进士后,以后就落在盛京吗?”
    韩大太太笑道:“也要看选在哪里。倘若选了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