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衣香 作者:15端木景晨-第10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补昨天更新
正文 第212节进宫(3)
    五姑娘薛东蓉是二房的次女,当初待嫁时使计嫁入萧家为庶子妻。虽然流言褒奖她重情重义,可谁都知道,身为侯府嫡女的她,让薛家丢尽了颜面。最后萧家做了补偿,也弥补不了薛家的损失。
    自从她随着萧家五公子萧宣钦流放,薛家鲜少提起她。
    东瑗更加不明皇后娘娘为何会在此刻提起,还亲切称呼为“五妹”。
    她心里有些戒备。
    皇后娘娘主动提起五姑娘薛东蓉,可其他几人都没有接口。大家心知肚明,不知道娘娘到底意欲何为,都不敢去触霉头。
    “……等陛下身体好些,本宫定要向陛下求情,让五妹回京都。咱们姊妹虽多,可咱们自家姊妹都不相互扶持,谁又会替我们着想?”皇后娘娘感叹道。
    薛淑妃心头一动,她想起了什么,微微垂首不语。
    单国公夫人向来谨慎惯了。虽说皇后是幼年时疼爱自己的亲姐姐,可君臣之礼不可废。她也不敢上前亲近,说些体己话。
    东瑗更是心中疑惑不已,自然不会接腔。
    “也不知道五妹近来如何,你们可有她的音讯?”皇后娘娘问单国公夫人和东瑗。
    单国公夫人想了想,道:“五妹和五妹夫离得不远,就在济南府的乡下。祖母说把济南府的庄子给五妹,五妹夫不要。上次回去听娘亲说,他们租赁了些田地,五妹夫自己下地做活。家里送去的接济,五妹夫都不要。后来也不好再送了。五妹夫身强体壮,倒也没饿着五妹。”
    皇后娘娘听着这话,微微愣住。
    而后,她叹气道:“都说萧家五公子是个纨绔之极的。如今看来。倒有一把硬骨头。”
    说着,语气里便有几个欣慰。
    这些话,东瑗早先也听盛修颐说过一些。
    对于萧宣钦的行为。薛家有褒有贬。
    老侯爷和老夫人对萧宣钦的硬气很欣赏;其他则嘲笑他不识时务。二夫人承受不了,好几次偷偷抹泪,也时常让三少爷给薛东蓉送些金银钱财去。萧宣钦照样不收。
    薛东蓉则事事听丈夫的,气的二夫人又是彻夜抹泪。
    东瑗和盛修颐都觉得萧宣钦不错,是萧家连累了他。
    “如今也不好开口。”皇后娘娘道,“等寻个好时机,本宫就跟陛下说说这番话。让五妹夫和五妹回京。他们只是旁枝,又不曾跟着萧衍飞为非作歹。陛下能饶恕那些附庸的官员,还不能饶恕旁枝的庶子?”
    “娘娘,如今陛下身子不好,脾气也不太好……。”薛淑妃在一旁低声提醒。
    陛下的状况。难道皇后不知?可薛淑妃还是告诉了皇后,可见她一直都是皇后在皇帝身边的情报员。
    东瑗看着薛淑妃,也明白了她为何得了皇后的青睐。
    皇后娘娘就笑起来:“本宫知晓,自不会去跟陛下争执。可总会有大喜之事。等到太子新婚大喜,不该大赦天下么?”
    太子新婚?
    东瑗一个激灵。
    她觉得,这次宣自己进宫的主要目的,皇后娘娘终于谈到了。
    单国公夫人没听说太子选了妃子,突然听皇后这样一说,她微讶。问道:“娘娘,太子爷要大婚了么?”
    皇后娘娘笑着,目光往东瑗身上一瞟,继而才道:“陛下身子不好,想在太子爷十岁的时候替太子爷选妃。明年太子爷就要满十岁了……”
    就是说,明年太子爷就要成亲了。
    “恭喜娘娘。恭喜太子爷。”单国公夫人由衷高兴,皇后娘娘的儿子要成亲了,自然是大喜事,她又问道,“太子妃是哪家的千金?”
    “还没定……”皇后娘娘道。
    东瑗抬眸去看,就见皇后娘娘望向自己。
    她心里隐约猜到了七八分。
    害得她这么紧张,还以为是元昌帝宣她进宫,原来不是!她的心终于归位了。
    太子妃的人选还没有定,皇后娘娘就说太子大喜时特赦让五姑娘薛东蓉回京。
    这话表面上是许诺给薛家的好处,可东瑗此刻却听出了深意。
    她正想着,又听到单国公夫人问:“有人选了么?”
    皇后娘娘温和笑了:“我听陛下身边的近侍说,好像定了几家的小姐。头一分,是文靖长公主的嫡长孙女。文靖长公主是陛下的亲姑姑,亲上加亲自然最好;第二嘛,就是雍宁伯的嫡长孙女。雍宁伯是太后的堂兄弟,也是亲戚,况且雍宁伯府的嫡孙小姐虽然年幼,却有贤名,自幼聪颖过人,不管是读书识字还是针黹女红,样样出挑;还有一个,就是咱们家瑞姐儿……”
    瑞姐儿,是东瑗大哥薛华靖的长女薛凤瑞。
    皇上要替太子选妃,头一个选了自己姑姑的孙女;而后又选了太后娘家的孙女;最后,才是皇后娘家的孙女。
    皇帝的意思,大概是不想让薛家的女儿入选,免得将来太后、皇后的娘家都是薛家。
    薛家外戚太过于权重,压制皇帝!
    用曾经的后族来制衡新的后族,大约就是皇帝想要的。
    而皇后娘娘想要在后宫永远位尊权重,她就需要一个和自己同心的皇后。有谁比自己的亲侄女更加稳妥?
    哪怕太后和皇后将来会有分歧,可她们想要维护权利的后盾都是薛家,这一点她们不需要去争斗。
    人一旦尝到了权利的美味,就不想放手。
    皇后娘娘十几岁进太子府,那时她和盛贵妃娘娘都比太子年长几岁,看着太子和同龄的太子妃情投意合。她们永远旁观。
    而后太子妃性格一天天变了,也渐渐失去了太子的欢心。可薛良娣年纪也一天天大了。那时的太子爷对女人的爱情,只会转移到更加年轻女人身上。而不会是她这个比太子年长的良娣。
    她大概一生都不曾享受丈夫的爱情。
    她从良娣熬到太子登基,成了皇贵妃。又被太后和皇后压制,直到皇后娘家作乱,皇后暴毙。太后发病,她才能出头。
    从最青春岁月留下的阴影看来,现在的薛皇后不管是不是一个善良的人。至少她都是个对权利很看重的人。
    东瑗明白过来,皇后娘娘唯一可能帮助那个病重的元昌帝私会东瑗的原因,就是太子妃的问题。
    而现在,皇后娘娘大约还没有和皇帝摊牌。
    “本宫虽然是太子的母亲,可太子选妃乃国之大事,岂是本宫能插手的?”皇后娘娘笑容里有了几分无奈,“陛下如今看重祖父。除此之外。大约就是观文殿大学士柴大人、兵部尚书秦大人。太子选妃,陛下定要过问他们几人。不过本宫几次听陛下夸赞太子少师盛修颐,太子也在本宫面前时时提起盛少师的好……。”
    东瑗已经十分能肯定皇后娘娘宣自己进宫的目的了。
    她需要盛修颐站队,站在薛家这边。
    皇帝和太子对盛修颐的意见都很看重,盛修颐的态度很重要。
    有了镇显侯和太子少师的分量。大概能为薛凤瑞增添不少的筹码。
    “娘娘谬誉,陛下和太子爷过奖了。”东瑗谦虚道,“外子学问浅薄,不过是仗着祖父引荐,才能为太子爷出力……”
    “九妹不必过谦。”皇后娘娘打断东瑗的话,“本宫知道九妹夫的本事。本宫就你们这些亲姊妹。这些妹夫,将来都是本宫和太子依仗的。”
    东瑗心里苦笑。
    原来这就是政治。
    东瑗只得表态:“外子定会对陛下、娘娘和太子爷忠心耿耿的。太子爷既是外子的主子,也是外子的学生。只有太子爷事事如意,外子才能放心……”
    皇后娘娘这才满意颔首。
    而后又说了半天的话。临走的时候,她还夸东瑗聪慧,盛修颐有贤妻如此,将来前途不可限量。
    东瑗和单国公夫人从坤宁宫出来,刚走了几步,薛淑妃就追了上来。
    “九姐姐。你可有去祭拜过十姐?”薛淑妃眸中有泪。
    单国公夫人不好呆在一旁,只得先告辞。
    等单国公夫人走远了些,薛淑妃就倏然脚下一崴,差点滑了,东瑗和一个女官忙搀扶了她。
    她推开女官的手,只让东瑗搀扶着。
    两人靠的很近,她低声对东瑗道:“九姐姐,不要忤逆皇后娘娘。太子殿下是出了名的孝子,陛下身子不好,撑不过明年春天了。”
    她的意思是说:陛下身子不好,最迟明年春天就要驾崩;而太子当权后,自然会事事孝顺他的母亲。皇后娘娘不喜欢旁人忤逆她。倘若这次没有让她如愿以偿,大约以后会报复盛修颐和东瑗。
    薛淑妃也听出了皇后娘娘的意思。
    而后,她站直了身子,这才跟东瑗正式告别。
    “娘娘放心,臣妾心中有数。”东瑗给薛淑妃行礼,“娘娘福寿安康,小公主千岁。”
    薛淑妃视线就变得有些模糊。有皇后娘娘的女官送东瑗,她最终还是什么也没说,转身缓步回了自己的宫殿。
    东瑗回头去看望。漫天大雪里,她穿着青灰色风衣,背影纤柔婀娜,却带着清寂。
    东瑗想起她那时刻流露出的不舍,心里就有几分心酸。皇后娘娘还能时刻见见母亲和姊妹,而她,只能孤守着寂寞的宫殿。
    见她对皇后性格如此了解,又得皇后的喜欢,总算有了份依仗,东瑗的心才好受些。
    缓步走出了坤宁宫,女官搀扶东瑗上了马车,这才转身回了正殿。
    皇后娘娘一直在等这女官的回话。
第213节站队(1)
    皇后娘娘等着那女官回话。
    所以送走东瑗后,那女官急急回了正殿。
    皇后娘娘斜倚在凤塌上,有些无力支着脑袋。虽说是见自己的姊妹,她却并没有太多愉快,而是很疲惫。
    最近,她越来越不喜欢这等应付。
    她越来越喜欢旁人的迁就,也越来越喜欢旁人的谄媚。曾经那么厌恶做的事,她现在却喜欢上了。
    可不管是有求于盛修颐的妻子薛东瑗还是在自己的亲妹妹单国公夫人薛东喻面前,皇后娘娘都不想让自己看上去很强势。
    东瑗是其次,皇后娘娘最在乎单国公夫人。将来母亲会老,会先她一步离开尘世,也许自己能亲近的、疲惫时能说说话的,只有自己这个亲妹妹了。皇后娘娘不想把后路都堵死。
    虽然不愿意,她还是打起精神。
    此刻,她再也没有笑意,冷冷问那女官怎么样。
    “柔嘉郡主走的时候,淑妃娘娘和她说了句什么,大约是听懂了。”那女官低声道,“娘娘,淑妃向来聪颖,就算柔嘉郡主没有听懂,淑妃肯定是懂了。她已经在提醒柔嘉郡主。”
    皇后听着,满意颔首:“当时家里说送个姊妹进宫来,本宫心里也不喜欢。就怕是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可祖母是多好的眼力,把淑妃送了进来。她的确是替本宫省了不少事。又是个通房抬姨娘生的,薛子明对她又不好,她只能忠心耿耿……”
    说着,眼角就浮起满意的笑。
    对薛东姝,皇后娘娘不仅仅满意她的衷心,也满意她的机灵和手段。更满意她的冷静和聪慧。皇上对她那么宠爱,她都不敢站在皇上那边,而是一直靠着皇后。
    不管有什么事,她都会先告诉皇后。
    她知道。皇帝的恩宠有可能会被人取代的一天,而皇后的信任却可以让她保命,让她活下去。她没有想入非非,以为凭借皇帝喜欢就可以一步登天。
    聪明、衷心。又识时务,这样的人,任何一个上位者都喜欢。
    况且这个人还是皇后娘娘自己的族妹。
    “淑妃对娘娘一向没有二心。”那女官帮着抬举薛淑妃。
    皇后娘娘微微一笑,她是相信这话的。因为薛淑妃没有第二个选择,她只能衷心。她顿了顿,又问那女官:“那柔嘉郡主呢?”
    “奴婢觉得,柔嘉郡主也听懂了娘娘的话。”那女官道。“柔嘉郡主不知道今日是娘娘生辰,不曾备礼。奴婢叫人给她锦盒的时候,她头也不回就收下,而后又很自然拿给娘娘。奴婢在一旁瞧着,柔嘉郡主心思缜密,又不显露于外,是个了不得的女子。”
    皇后娘娘又是一笑:“也难怪祖母喜欢她。我们家这些姊妹,倒没有一个是会添乱的。本宫很欣慰……。她能听懂最好。如今盛家除了盛修颐,可是没有旁的依仗。盛修颐会不会站在本宫这边?”
    “自然会。”那女官道,“娘娘和太子爷好。薛家就会更好,柔嘉郡主也会更好。盛修颐难道不希望薛家的帮衬?他如今是太子爷最信任的人,将来定会平步青云。可他到底根基不稳。有了薛家和娘娘的帮衬,他的前途不可限量。倘若盛修颐不傻,自然会站在娘娘这边……”
    皇后娘娘听着,心里松了口气。
    这女官分析的话,都是她心里所想。可她总怕自己没用考虑周全。当她听到身边最得力的女官说出来的话跟自己想法一致,她就肯定了自己没用做错。
    皇后娘娘是太子府的良娣出身。
    她知道从太子到皇帝这一路的艰难。
    虽说现在的太子不会有强大兄弟的威胁,可皇后娘娘还是草木皆兵,希望太子可以一路走的平顺。
    至于太子妃。定要是她娘家的侄女。
    皇后娘娘可不希望有个女人夺走了她的女儿,还要分享她的权势。她没有得到丈夫完整的疼爱,所以她需要完整的权势来掌控。她绝对不会把后宫的掌印交到一个陌生女人手里。
    对于薛家的嫡长孙女薛凤瑞,皇后娘娘也不能确定她是个怎样的性格。
    可她对自己哥哥很了解。
    她的长兄薛华靖是个温和大度的人,听说他的妻子同样乖巧听话。那么他们的女儿,自然不会是刁钻泼辣之人。这样的侄女很好掌控。皇后娘娘需要这样的儿媳妇。
    而其他两个候选人,一个是文靖长公主的孙女。
    文靖长公主那等见风使舵的性格,皇后娘娘看不起,她的孙女又能是怎样的秉性?
    另外一个贤名在外。既然从小就有贤名,只怕是被人捧在手里的,是不是个聪明识时务的,皇后娘娘不知道。她不想冒风险。
    “本宫若不是怕担上内宫干政的骂名,就自己去找盛修颐说了。”皇后娘娘喃喃低语,“要是柔嘉没有听懂,不是白费了本宫一番心思?”
    她说着,就微微阖眼。
    她并不是在问谁的话,而是在喃喃自语。
    对太子爷选妃之事,皇后娘娘一直放心不下……东瑗出了禁宫的东华门,就看到自家马车旁边,除了橘红和车夫,还有一个青灰色的颀长身影。
    他不像橘红那般东张西望,也不像车夫那样跺手跺脚御寒,而是笔直站着,望着东华门的方向,目不转睛。
    看到东瑗出来,他的目光瞬间变得柔和。
    橘红而后才看到东瑗,忙快步迎了上来,搀扶东瑗往回走。
    “你怎么来了?”东瑗问盛修颐。
    盛修颐却道:“上车再说。你不冷么?”
    冷风刮在脸上,似刀割般的疼,岂会不冷?东瑗感觉脸颊都要冻伤了。
    她上了马车。
    盛修颐也上了东瑗的马车。
    而橘红则上了盛修颐乘坐来的那辆马车。
    “皇后娘娘宣你何事?”盛修颐问道。见东瑗正在找铜手炉,他随手拿起来递给她,却发觉手炉凉了,炭早已烧尽。
    橘红只顾担心东瑗,都忘了替手炉替添炭。
    盛修颐就把东瑗冰凉的手握在掌心。
    马车滚动,东瑗整个人就栽在他怀里。
    “还没说你怎么来了。”东瑗笑着道,“不是我先问你的么?”
    盛修颐笑起来,把她的手往自己胸口送,让她取暖,而后才道:“我今日回去早,听说你进宫了,所以来接你。”
    是不是怕元昌帝……。
    东瑗不敢问,笑道:“今日是皇后娘娘生辰,所以叫了我们几个姊妹来祝寿,不曾有事。”
    盛修颐却看着她。
    “是真的。”东瑗见他目露狐疑,很肯定道,“我骗你做什么?”
    “只有这件事?”盛修颐声音低了下去。
    东瑗顿了顿,就把皇后娘娘的话,告诉了盛修颐。
    “太子选妃之事,她是说不上话的。可做母亲的,哪个不是怕自己的儿子选不到可心的人儿?我倒是挺明白她的。将来咱们诚哥儿娶妻,难道我能放心交给你么?”东瑗故意说得很轻松,“我娘家的侄女,叫瑞姐儿,娘娘看中了她。”
    盛修颐脸色微微沉了下去。
    东瑗却不再问多了。
    她知道,倘若薛凤瑞能顺利当选,皇后娘娘就不会找东瑗了。她找了东瑗,又不曾许诺东瑗好处,这是在告诉东瑗:她不是在求薛东瑗和盛修颐,而是在给他们站队的机会。
    假如愿意选在皇后这边,就帮着皇后达成所愿。
    要是站在皇帝那边,就等着皇帝死后秋后算账。
    还加上东瑗曾经和元昌帝那点暧昧不明,皇后娘娘还替东瑗牵过一次线,她最是清楚。
    她想要报复盛家和东瑗,手段很多很。
    东瑗想起当初太后娘娘是如何整治先皇宠妃的娘家的。
    皇后娘娘可能会顾忌祖父、祖母。可等到祖父、祖母一去,她定是要对东瑗不利的。
    盛家现在,再也没有资格和皇后斗了。
    东瑗很怕盛修颐会说出其他的理由来。
    朝堂的争斗向来残酷,东瑗不知道盛修颐一直站在哪边的。可让他投靠内宫的女人,他会不会觉得很没有面子?将来他位极人臣,会不会怕别人说他没本事,只是靠着太后起家的?
    政敌的攻击,一向恶毒。
    所以东瑗没有再说什么。她不想逼迫盛修颐选择,而是把事实告诉他。东瑗的事,盛修颐更加清楚。
    她能想到的,盛修颐也能想到。
    他如果愿意维护她,自然会替她考虑;如果不能,也是他的逼不得已。
    何必多说,给他添烦恼?
    “我知道了。”盛修颐半晌后才道,“下次娘娘若是再宣你进宫,你就明白告诉娘娘,娘娘的意思我心中有数了,让娘娘放心。”
    东瑗微讶,不由抬眸去看他。
    刚刚不是冷脸了么?
    现在怎么回答得这样痛快?
    “是不是很为难?”东瑗问道。问完,又觉得自己很虚伪。明明是她希望盛修颐这样做的,可还是问了这么一句。
    “不会。”盛修颐这才笑起来,把她的手紧紧捂在胸口,转而问她,“还冷不冷…”
虽说有一更是补偿昨天的,可绝对而言,这是第三更了,求粉红哒
第214节站队(2)
    东瑗以为,朝廷的争斗对于她而言,虽说可以了解一些,却不会如此之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