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彭德怀见胡宗南已经进入“角色”,也忙调兵遣将,实施攻打蟠龙的计划。
这次彭德怀分给教导旅的任务是担任南线阻击敌人增援。
受领任务后,罗元发特意作了一番战斗动员。
他说:“这次我军攻打蟠龙,是一场攻坚战。蟠龙镇地势险要,易守难攻,防守这个重镇的是胡宗南装备最好、火力最强的嫡系部队167旅,旅长李昆岗被胡宗南称为四大金刚之一。这就说明我主力要拿下蟠龙,必经一番周折,恐怕需三四天时间,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胡宗南绝不会轻易放弃蟠龙,我军打蟠龙如同在他心上剜肉,一定会派兵火速增援。由此看来,彭总让我旅担任阻敌增援任务,同样是重要而又艰巨的,我们必须像打延安保卫战那样,完成这次阻敌增援任务。”
4月29日深夜,教导旅在罗元发的率领下,从甘谷驿出发了。
天突然下起大雨,道路泥泞难走,战士们在黑暗中深一脚浅一脚,不停向前开进。
28日黎明时分,教导旅终于赶到了青化砭附近以北的山区。这一夜,部队走了50多里路。
战士们不顾浑身的疲劳和污泥,立即抢修起工事。
由于整夜暴雨,山洪四起,彭德怀决定,将攻城时间推迟一天。
5月2日清晨,罗元发伫立山头,只见雨后的山山岭岭,显得格外美丽,他不禁想起几年前在金盆湾春耕的情景。突然,从北面传来了激烈的枪炮声。看来我主力向蟠龙进攻了。
5月3日中午,胡宗南的增援部队出现了。
原来胡宗南得知我主力攻打蟠龙后,叫苦不迭,连忙命令董钊、刘戡大军火速回师援救蟠龙。他也知道,这时,董、刘二军在绥德,距蟠龙有250多里,远水不解近渴,于是,电令驻守青化砭的251团先北上增援。
敌251团在两辆坦克的引导下,沿延河公路开了过来。
早已摩拳擦掌、守候已久的教导旅1团,随着罗元发的一声令下,立即冲下山去,杀得敌人狼狈逃窜,再也没敢前来挑战。
5月4日黄昏,我主力向蟠龙发起总攻。1个小时后结束了战斗。这一仗,歼灭敌少将旅长李昆岗以下近7000人,缴获大量物资。
教导旅的阻击任务也随之宣告结束。
这一战役,教导旅虽未捞着大仗打,但罗元发和他的战士们一样,为西北野战军自撤离延安后取得的第三次重大胜利而欢欣鼓舞。
罗元发清楚,这才刚刚开始,更大的战斗、更艰巨的任务在等着他们呢!
3.敌军长刘戡听到公路两侧解放军杀声震天,看到炮弹在自己的队
伍中炸开,心中叫苦不迭
宜瓦战役,是彭德怀执行毛泽东“打到外线去”的指示,指挥打的第一仗。
这一仗,我西北野战军一举歼灭敌整29军,给胡宗南以沉重打击,彻底扭转了西北战场的形势。
在这次战役中,时任西北野战军第6纵队司令员的罗元发,纵横战场,一手攻城,一手打援,再次显示出他善打硬仗、恶仗的指挥才能。
1948年1月28日,罗元发和政委徐立清匆匆赶到野司,参加野司召开的高级军事会议。
会上,彭德怀部署了“围点打援,诱歼敌整29军”的作战计划。
“围点”,指的是攻打宜川城。宜川,位于西安东北,延安东南,洛川正东,对胡宗南来说,战略位置极为重要。从交通上讲,它是门户;从战略上讲,它是屏障。宜川与洛川、延安几乎形成一个等边三角形,既可与洛川形成一道防线,又可支援延安。若宜川一失,解放军就可直捣黄龙山区,洛川孤立,延安难保,西安也门户大开。因此,胡宗南让整27师副师长张汉初率重兵把守宜川,并对张交待,“一旦共军攻城,我将调遣刘戡整29军主力前来解围,你务必据险防守一星期。”
对于胡宗面的如意算盘,彭德怀可谓了若指掌。攻宜川,是打胡宗南的要害,胡必遣整29军前来拼死相救,这就为我军歼灭敌29军提供了机会。
彭德怀连敌29军“坟墓”的位置都选好了,那就是瓦子街。
当时敌29军从洛川增援宜川,可有三条路线选择:一条是经瓦子街到宜川,这是条公路,便于大部队机动,距离近,增援快,可迅速解宜川之围,但此处沟深路窄,山大林密,便于解放军打伏击;二是经黄龙到宜川,虽也是公路,但路况差,距离远,不利速援;三是经过土庙梁到宜川,这条街在瓦子街以北,是条山间小路,地形复杂,翻山越岭,行动缓慢,重武器不易通过。
彭德怀分析敌人选择走瓦子街的可能性最大,当然,前提是我军要把攻打宜川的“戏”演好。
这就是彭德怀的英明了。后来的战局表明,几乎是分毫不差地按他的分析演进的。
罗元发的第6纵队的首要任务是,与许光达的第3纵队围攻宜川城。
会后,罗元发星夜返回吴堡枣林坪部队驻地,马上投入作战准备中。
2月24日夜,遵照彭德怀的命令,6纵和3纵对宜川城实施包围。25日一早,罗元发率参谋长等人登上东南高地,察看宜川城地形,整个宜川城尽收眼底:周围山峦起伏,河谷交错,一座椭圆形的古城堡被夹在银川河和大南川河之间。敌人的制高点凤翅山,40余丈高的山峰直指蓝天,在险峻的山坡口,敌人构筑了许多永久性和半永久性的工事和掩体,除削壁以外的山腰,都挖有很宽的外壕,并设置了鹿砦、铁丝网,埋设了大量地雷。
放下手中的望远镜,罗元发自言自语地说:“真有一夫守关,万夫莫当之势啊!”
几经研究,罗元发决定采用分割包围的办法。其部署是:教导旅正面主攻牛家源,新4旅以一部兵力配合;用另一部兵力攻占二十里梁,然后以新4旅主攻凤翅山,协同3纵攻城。
26日17时,攻城战斗打响。
罗元发站在纵队指挥所的山头上,关注着部队作战的情况。
战士们积蓄已久的劲,一下子如暴发的山洪,势不可当。战斗相当顺利,只用了半个小时,新4旅16团主攻连7连便攻上了二十里梁前沿阵地。与此同时,教导旅1团攻占了牛家源。
守城的敌27师副师长张汉初慌了。他原以为凭借坚固的工事,险峻的山峰,有利的地形,足可以抵挡一阵子,没料到我军一夜之间打到了家门口。他急忙向胡宗南告急求救。
胡宗南一下子也紧张起来,一面令张汉初坚守宜川待援,一面令刘戡率部从洛川前往宜川增援。
刘戡接到命令后,不敢怠慢,连军事会议也没来得及开,就拉起驻洛川的整27师和驻中部的整90师,以及军直属部队向宜川进发。
这次刘戡这么听话,是因为去年10月援救清涧廖昂不力,受到胡宗南的警告处分。
开进途中,为行进路线,刘戡内部发生了争议。刘戡不敢擅作主张,一面命令部队暂停止前进,一面急电请示胡宗南。
这边,彭德怀急了,他打电话给罗元发和许光达:给胡宗南加“压”。
罗元发接到命令后,指挥6纵全部上阵,对日占领了宜川城外围几个主要据点,一部分部队一度突入城中,在城内展开巷战。
这一招真灵。胡宗南见张汉初频频告急,命令刘戡沿洛宜公路兼程向东驰援,速解宜川之急。
彭德怀见胡宗南上“套”了,27日在宜川城北上绛头村开了一次紧急军事会议,主要部署围歼敌29军的任务。
会后,罗元发按照彭总的命令,对部队作了重新部署;命令教导旅1团、3团和新4旅16团,继续围攻宜川。他自率教导旅2团和新4旅771团,参加歼灭刘戡29军的战斗。
随即,罗元发率部向铁笼湾开进。途中,天空突然乌云密布,一阵阵山风过后,下起了毛毛细雨,继而变成大雪。转眼间,地上积雪一寸多厚。上面积雪,下面泥泞,一滑一陷,十分难走。一路行军,汗水和雨雪里浸外淋,战士们的衣服全湿透了。寒风吹来,衣服上冻成一层薄冰,稍一活动,嚓嚓啦啦直响。但战士们情绪高涨,不停地前进。
与此同时,刘戡的29军先头部队已进入瓦子街以东地区,后续部队也向瓦子街开来。
瓦子街是从洛川到宜川公路中间的咽喉,由此到宜川西南的铁笼湾,大约15公里,公路狭窄,两侧山高坡陡,沟深谷狭,遍布梢林,确实是部队隐蔽集结打伏击的好地方。
29日,我西北野战军各纵队各自到达集结地域。
罗元发所部阵地在铁笼湾,主要阻击敌前锋部队90师。
战斗打响了!
刘戡这时才发现已被四面包围,钻进了我军的口袋里。听着公路两侧解放军杀声震天,看到飞来的炮弹、手榴弹在自己的队伍中炸开,心中叫苦不迭。他急忙命90师师长严明组织进攻,突破“袋口”突围。
严明也急了,指挥他的53旅向罗元发的教导旅2团阵地猛烈攻击。
罗元发指挥部队沉着应战。
敌人一次又一次的冲锋都被2团打垮了。阵地上硝烟和浓雾掺和在一起,一片昏暗,只见炮弹带着飞溅的火花在前沿炸响,枪弹像乱飞的流星从耳边掠过。
这次,敌人组织了2个团兵力向2团1营固守的两个山头冲来。两个山头失守了,敌人接着向第3个山头扑来。
罗元发急了,命令:“王团长,给我率2营上!”
王季龙团长立马率2营冲了上去,固守第3个山头。手榴弹扔完了,子弹打光了,就用身边的石头往下砸。
敌军见我阵地没有什么威胁的火器,便呼呼啦啦地喊:“抓活的呀!”
别看王团长身材不高,一副瘦巴巴的样子,当敌人一冒头的时候,他抓起一支步枪,“唆”地一声窜了出去,大喊一声:“杀啊!”战士们纷纷从战壕中跳出来,端起刺刀和敌人来了个刺刀见红。
战斗打得非常激烈,教导旅2团已打退敌人连续20多次进攻。
情况越来越紧急。罗元发命令新4旅771团立即向左边打出去,支援2团。
经过一阵猛烈的冲杀,所有的阵地全部夺了回来。
经过一天的激战。敌29军全被我军压缩在乔儿沟、任家湾。丁家湾附近只有几平方公里的狭小地带上。
刘戡绝望了。他把惟一的希望寄托在援军和飞机上。但天降大雪,飞机不能起飞。援军呢?胡宗南来电告诉刘戡:“已令裴昌会兵团星夜驰援,望兄等激励将士,苦力撑持,以建不世鸿酸。”刘戡清楚这是空话,裴昌会兵团远在豫西,赶到这里绝非三五日的易事,援军无望。
刘戡望着漆黑的夜空,不禁悲叹:“天绝我也!”说完,已是泪流满面。
但尽管如此,他仍命令部队连夜修筑工事,作最后的抗击。
3月1日拂晓,随着3发红色信号弹划破黎明的天空,我军围歼四军的总攻开始了。
罗元发所部负责攻打公路南侧大梁上敌61旅181团。
罗元发命令新4旅771团担任主攻,教导旅2团和随后从宜川调来的3团向敌侧翼迂回,攻敌侧背。
总攻打响后,战士们端着明晃晃的刺刀冲入敌阵,和敌人搅混在一起,“嘿——杀”的吼声,夹杂着叮当叮当的拼搏声,震撼着山岗幽谷。
敌人也打疯了,组织了一批又一批敢死队反扑过来。
经2个多小时的激战,敌61旅181团全部被歼。
罗元发立即令部队向纵深发展。
下午1时,友邻4纵把敌31旅和47旅赶到紧靠公路的几个山头上,罗元发命令部队以排山倒海之势,把南边大梁子上的敌61旅也全压在李家畔、丁家湾和小白家庄的山沟里。
敌人困兽犹斗,几次反冲锋,均无效果。又经2小时激战,敌61旅大部被俘被歼。
只剩下敌90师师部和29军军部还侥幸未被摧毁。
罗元发命令部队分头出击,乘胜追敌。
新4旅771团2营连长魏书庆率领尖刀排直插敌人心脏。敌3个连拼命反扑。
魏书庆膀大腰圆,虎虎生生,指挥作战非常勇猛。
突然,他发现右侧大树下有一挺机枪,直接威胁我前进的通道,他迂回到后边,来了个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窜上去飞起一脚踢翻那个射手,端起那挺白朗宁机枪,对敌人猛烈射击。反扑的敌人被击退了。他高声喊道:“跟我追!”一口气追到黄龙山阵地。
这一下,魏书庆更来劲了,原来这是敌人的炮兵阵地!他灵机一动,一边继续向敌人发起冲锋,一面向敌人喊话:“蒋军官兵们,再不要为胡宗南卖命了,掉转枪口吧。我们欢迎你们参加人民解放军,争取为人民立功!”
敌炮兵也别无选择,稍稍犹豫片刻,便把帽子一扔,掉转炮口,炮弹像雨点般飞落在敌群中间。这突如其来的轰击,只三五分钟,敌阵就更乱套了,喊爹喊娘真如热锅上的蚂蚁四处乱窜。
下午5时,瓦子街战斗全部结束。
此战,我西北野战军全歼敌整29军,除毙伤敌5000多人外,其余近2万人做了俘虏。军长刘戡用手榴弹自毙,整90师师长严明在混乱中被我军击毙,俘虏了军参谋长刘振世及一批师、旅、团军官。只有整27师师长等几人在被俘后,趁着混乱,钻入山中,后逃回西安。
罗元发留下教导旅侦察连打扫战场,自己率部立即奔往宜川。
此时,教导旅的1团和新4旅的16团正在攻打宜川制高点风翅山。
29日和3月1日两天,曾对风翅山发起过多次攻击,由于火力组织不周,缺乏爆破经验,进攻均未奏效。
罗元发赶到后,立即和指战员们总结研究。第二天集中了旅炮兵营的火力,采取连续爆破的方法炸开口子。经一天激烈战斗,终于将红旗插上了凤翅山。
3月3日,攻城部队和3纵一鼓作气,打进城内。徘徊观望的敌27师副师长张汉初走投无路,束手被擒。经过阎锡山、胡宗南殚精竭虑筑起的关中屏障——宜川,被彻底捣毁了!
至此,宜瓦战役全部结束!
6纵,这支英雄部队,在司令员罗元发的指挥下,再次显示了能攻善守、勇猛顽强的战斗作风。
宜瓦战役,是胡宗南进攻延安以来最惨重的一次失败。被视为他左右手的主力——整1军和整29军,被我西北野战军狠狠地砍去一个。他的四大金刚之——刘戡在战斗中自毙。胡宗南痛苦不堪,自知此役之后,西北形势大为改观,他那“西北王”的宝座,已是日薄西山,名存实亡了。
3月14日,胡宗南接到蒋介石拍给他的“手启电”。蒋在电文中说:“宜川丧师,不仅为国军剿匪最大之挫折,而其为无意义之牺牲,良将阵亡,全军覆灭,悼恸悲哀,情何以堪!”
这是胡宗南第一次受到蒋介石如此严厉的训斥。
胡宗南想起,就在一年前3月14日,正是他忙于攻击延安的时候。那时他是多么趾高气扬、不可一世啊!光阴似箭,只经过短短的一年时间,昔日的威风便一去不复返了。
4.胡宗南调来了全战区几乎所有能调动的部队,罗元发挺身而出,
筑起一道铁壁铜墙
1948年秋,彭德怀决定发动秋季攻势,给胡宗南以更加沉重的打击,为战略决战创造条件。
9月12日,西北野战军前委扩大会议在野战军司令部所在地黄龙县雷家庄举行。
会上,彭德怀部署了秋季攻势的作战计划。为配合华北野战军中原和太原战役,彭德怀把目光盯向了驻防洛河以东、大荔以北的胡宗南的整17师、整38师,决定先拿这两个师开刀。
罗元发第6纵队的任务是,首先攻打驻守在醍醐镇的敌整门师143团,然后在荔北抗击敌人增援部队和掩护野战军主力转移。
应该说,6纵的任务是相当艰巨的,特别是在胡宗南实行所谓“机动防御”的“新战术”后,阻敌增援尤为显得艰难。
但对于喜欢富有挑战性作战任务的罗元发来说,正中下怀,部队已几个月没打仗了,官兵的心里早痒得难受。
尽管如此,罗元发这次显得特别慎重。
他特意向纵队侦察科长王正臣交待了侦察任务并一起详细研究了侦察方案。
是夜,王正臣带领侦察员,摸进了敌人戒备森严的防御地带,机警地展开侦察活动,很快将敌人的工事构筑、火力配备。兵力部署以及该地区的村落、河川和道路情况弄得一清二楚。
敌整17师143团驻守的醍醐镇,除团部及1个营集中于镇上外,其全都分散在周围的源上。以1个连甚至1个排据守一个村落,虽然形成了纵深配备,但据点之间空隙较大。
根据这一情况,罗元发决定,采取大胆分割包围,插入敌人心脏,撕破其防御体系,造成攻击良机,一举歼灭该敌。
按照这一思路,罗元发分别给教导旅和新4旅下达了作战任务,并特别强调隐蔽接敌,造成攻击的突然性。
10月5日夜,部队按原定计划,分头行动,进驻攻击出发阵地。
王正臣率新4旅771团,按照他们选定的路线,神不知鬼不觉地插入了敌人的防区,很快完成了对敌军的分割包围。
6日3时,罗元发一声令下,纵队集中的火炮一齐开火,一发发炮弹准确地落在事先经多次测定的目标上,敌人一时被炸得晕头转向。
炮火一停,战士们各自按划定的区域开始向守敌突击。
新4旅771团4连排长魏书庆带一个排负责插入敌后荔家沟,截敌通路。他们摸过散兵外壕,刚走到村口时,敌哨兵问:“谁?干什么的?”
魏书庆沉着答道:“兄弟,自己人!”
哨兵便不吭气了。
魏书庆今队伍迅速展开,将敌人四面包围。
随着魏书庆一声“打”,全排武器一齐开火,打得敌人不知所措,仓皇逃窜。不到一刻钟,就结束了战斗。抓获俘虏70多人,缴获机枪2挺,还有3车弹药。
上午8时左右,771团攻击的各据点都结束了战斗,全歼守敌。
新4旅16团负责向醍醐寨攻击。敌人溃逃了,16团顺沟追击。敌人刚窜人沟内,预先置伏于石家河的新4旅3团突然杀了出来。百余名敌人,放弃抵抗做了俘虏。6时30分,就全部结束战斗。
消息传来,罗元发在电话中兴奋地对新4旅程旅长说:“部队打得好,这叫敌变我变,敌人采取防御与集中机动,这就要求我们战术上更灵活,更突然,方能保证每战必胜。”
在新4旅激战的同时,教导旅向醍醐镇发起了攻击。
先头团1团在罗少伟团长的指挥下,从镇东南发动突击,邀速攻克外围地堡,随即向村西角的敌团部发起攻击,在敌人溃进中,将其歼灭。
当教导旅2团进至醍醐镇东三里处,镇内守敌开始逃窜,王季龙团长立即令各营追击。
6日上午10时,战斗全部结束,第6纵队胜利完成围歼敌整17师143团的作战任